搜尋

GDR

的結果
  • 華新GDR今盧森堡掛牌 外資連賣八天

     華新(1605)發行3千萬單位海外信託憑證(GDR),將於30日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發行總額3.89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20.6億元。華新強調,發GDR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例約7.44%,不致對原股東股權造成重大稀釋。但外資仍連八個交易日賣出,29日持股比例跌破20%。  不少法人擔心股權遭稀釋,反對華新董事會將發行GDR議案列入股東會議案,卻不敵華新集團股權優勢而無法扭轉局面,外資連續八個交易日賣出,加上華新這次GDR以折價發行,出現套利價差,三大法人28、29日合計賣超81,895張,外資持股降至19.59%。  華新近年持續投資印尼冰鎳廠、併購歐洲不銹鋼廠,在高雄港租地興建海底電纜,總投資金額超過9億美元。  華新為擴張歐洲不銹鋼事業版圖,去年底正式併購義大利CAS不銹鋼廠後,為解決CAS軋鋼瓶頸,5月董事會通過收購芬蘭Outokumpu瑞典軋鋼廠,與德國私募基金Mutares簽約,以1.44億英鎊,取得英國Special Melted Products(簡稱SMP)100%股權,華新間接持有SMP股權70%,全案獲公平會核准,華新預計第三季完成交割,第四季起,開始貢獻營收及獲利。  華新5月股東會通過以發行3億股現金增資普通股為上限,參與發行GDR,火速發行GDR,每單位發行價格訂為12.97美元,以1美元兌新台幣31.008元計算,折合每股新台幣約40.22元,30日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華新表示,這次GDR籌資將用於美元購料,以強化財務結構。華新強調,發行GDR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例約7.44%,不致對原股東股權造成重大稀釋,增資效益顯現後,對公司未來發展應具正面效益。

  • 華新發海外信託憑證 股價連兩天下跌

    華新麗華5月股東會通過發行3億股現金增資普通股為上限參與海外存託憑證(GDR),發3千個為單位,30日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每單位12.97美元,以1美元兌新台幣31.008元計算,每股新台幣約40.22元,出現套利價差,股價連續兩天下跌,29日以平盤41.10元開出,目前呈下跌走勢。 華新公布,華新發行3千萬個單位GDR,每單位12.97美元,發行總額3.891億美元,30日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次籌資將用於美元購料,以強化財務結構。 華新強調,華新今年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3億股參與發行GDR,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例約為7.44%,不致對原股東股權造成重大稀釋,增資效益顯現後,對公司未來發展應具正面效益,對股東權益應尚無不利之影響。

  • 陸訂GDR條件 38家蓄勢出海

     上交所及深交所2日針對全球存託憑證(GDR)上市交易暫行辦法徵求意見,明確上市公司發行GDR應上市滿一年,且申請日前市值不低於人民幣(下同)200億元,包括牧原股份、隆基綠能等38間上市公司蓄勢待發。  陸媒初步統計,截至2日,今年有38家陸股上市公司公告發行GDR相關安排。從上市目的地來看,永太科技擬登陸英國倫敦證交所,三一重工擬登陸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其餘36家企業都鎖定瑞士證交所。  券商中國報導,瑞信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大中華區主管李宏貴曾表示,瑞士具備健全穩固的監管體系,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是中歐金融與資本市場合作的重要夥伴方。  瑞士也是全球跨境財富管理的領導者,擁有龐大的本土與全球化機構投資人群體。  證券日報統計,有意發行GDR的38家公司多是行業主要企業,已是成熟發展階段,不乏千億元市值大企業。截至2日收盤,上述38家公司的總市值高達1.79兆元。其中,牧原股份、隆基綠能、三一重工市值都超過1,000億元。  海外融資是科創類企業補充現金流的重要管道之一。上述38家企業中,上交所科創板企業、深交所創業板企業分別占7家、6家,合計13家,占比34.21%。  近年來,由於GDR上市擁有項目周期相對較短、審核體系相對靈活寬鬆、發行對象更廣泛、募集資金用途相對靈活等優勢,成為陸股上市公司理想的再融資工具。  市場人士認為,上交所及深交所修訂規則,一定程度上約束規範上市公司發行GDR行為,避免出現套利情況。  券商人士表示,過去在GDR項目上,上市公司披露並不詳細,尤其在境外的審核進展、發行等環節上,投資者處於資訊弱勢,比較被動。在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理念下,上市公司應提高資訊透明度,減少資訊不對稱問題。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許多境內優質製造企業在海外都有廣泛的業務布局,而瑞士、德國等國屬於傳統的高階製造及先進技術強國,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是理想的存託憑證發行市場。  在上述市場發行存託憑證有助於拓寬境內企業的業務範圍和融資管道,同時也提高其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 華新擬發GDR 傳法人反對

     華新(1605)因應近期擴大投資需求,計劃辦現增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案,傳出法人表態反對,由於華新焦家掌握股權多,市場預期19日股東會上表決過關機率高。  華新近年加快海內外投資,接連大手筆投資,華新董事會日前決議辦理現增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GDR,或以詢價圈購方式辦現增發行普通股,以3億股為上限,列入19日股東會議案討論,現已有法人表態反對。華新表示,原股東需放棄優先認購權利,法人認為會稀釋股權,通常都持反對意見,並非華新獨有的情況。  據指出,華新焦家檯面上持股約3成,策略合作夥伴東元(1504)持股5.64%,華新又公開徵求委託書,市場預期,全案過關機率性高。

  • 陸證監會恢復GDR發行審批

    大陸證監會最新公布「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指引」,指境內上市公司申請海外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時,應當在境外提交發行上市申請後3個工作日內向中證監備案。證監會還對境內上市公司發行GDR的禁止情形、發行與承銷、發行比例、發行間隔、募集資金使用等進行規定。 證監會3月時被指暫緩GDR發行審批,當時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證監會擔心大部分GDR發行將被大陸投資者認購,隨後這些投資者會將這些證券轉換成大陸國內股份,利用兩者存在的價差獲利,將對大陸股市造成較大壓力。外媒當時稱,遭暫緩GDR申請的公司包括大陸電動車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告,要求公司在完成GDR發行上市後15個工作日內披露發行情況報告,報告應當穿透說明實際認購對象。 證監會表示,支持具有一定市值規模、規範運作水平較高的境內上市公司,通過境外發行GDR募集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主業領域,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規範健康發展。 實施安排上,證監會表示,3月31日前,境內上市公司已在境外提交GDR發行申請,但未獲證監會核准的,應履行基礎股份發行註冊及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程序,可合理安排提交註冊申請及備案材料的時點;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GDR相關議案已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毋須重新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 陸企發行GDR 瑞士成新熱點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再掀海外籌資風潮,其中瑞士成為不少企業的首選。據統計,截至5月初,已有18家中企在海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其中13家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SIX)。此外,今年還有32家中企擬前往瑞交所發行GDR。  界面新聞報導,去年2月,中國證監會宣布除了倫敦之外,也將德國和瑞士,納入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適用範圍,GDR發行主體也從上交所上市公司擴展到了深交所上市公司,加速陸企海外籌資步伐。  中瑞證券市場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於2022年7月28日正式開通。當日包括科達製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國軒高科這四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GDR在瑞交所上市,這也是中企首度在瑞士發行GDR。報導指出,今年已有35家中企正在推進海外發行GDR事宜,其中32家的擬發行地點都選在瑞交所。  瑞交所媒體關係部副主任Julian Chan表示,自中瑞證券市場互聯互通業務開通後,在瑞交所發行GDR的13家中國企業總市值超過750億美元。發行企業一開始多集中在高端製造、新能源等行業,目前拓展至化工、醫藥、消費、TMT等領域,行業分布更多元。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基金經理杜一表示,A股上市企業之所以發行GDR,一方面可幫助企業直接籌集海外資金,並提高國際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給予境外投資人參與A股公司發展的機會。  杜一提到,瑞士之所以成為中企發行GDR主要地點,是因其認可中國的會計準則,中企去瑞士發行GDR,不需要再額外做境外審計。其次,瑞士相對中立,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投資環境友好。

  • 海外籌資跨大步 藥華藥完成GDR募得141億元

    藥華藥(6446)宣布完成海外存託憑證(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 GDR)發行之定價,海外募資總金額達4.62億美元(約新台幣141億元),創下我國生技公司海外籌資最大規模;資金用途主為充實營運資金及轉投資其美國及日本子公司,本次募資完成後藥華藥外資占比將達24%。 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旗下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甫於3月底再下一城獲日本核准PV藥證,今年年初也已送出大陸、馬來西亞PV藥證申請。 林國鐘說,美國及日本均自行布建行銷與銷售團隊,目前Ropeg已於美國上市一年,營收亮眼,準備進一步擴張美國銷售團隊;日本團隊於取得藥證後亦依照原訂計畫積極推展上市活動,後續將依日本法規於日本上市銷售。 藥華藥本次募資獲得投資人逾16億美元認購訂單,超過基本發行規模約3倍。本次海外存託憑證的發行案為藥華藥自2016年上櫃以來首次國際資本市場發行案,也是台灣生技醫療產業迄今最大規模的國際籌資案。 藥華藥指出,本次發行普通股34,000,000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每單位海外存託憑證股份(Global Depositary Share)表彰藥華藥普通股1股,每單位發行價格13.61美元,折算台股每股價格約新台幣415元。以13日收盤價新台幣440.5元計算,折價僅5.8%,4月18日於盧森堡證交所掛牌上市。 藥華藥旗下新藥Ropeg已獲歐美及全球多國核准使用於成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患者並上市銷售,各地接受Ropeg治療的患者持續穩定成長,去年營收28.82億元。

  • 華新辦現增 上限3億股

     華新為未來資本支出預做準備,24日董事會決議,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或以詢價圈購方式辦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以3億股為上限,列入5月19日股東會議程討論。  華新為償還銀行貸款,2月董事會決議發行100億元為上限的無擔保公司債,借新還舊之後,24日董事會決議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GDR或以詢價圈購方式辦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以3億股為上限。增資用途是充實營運資金、償還銀行借款、提升財務結構或因應長期策略發展。  華新表示,依公司法規定,保留發行新股總數10%~15%由公司員工認購,其餘85%~90%,依證交法規定,提請股東會同意由原股東放棄優先認購權利,全數提撥以參與海外存託憑證方式對外公開發行,或全數提撥採詢價圈購方式配售。  華新近年布局不銹鋼事業,去年併購義大利CAS不銹鋼廠,第一季挹注獲利,大陸煙台軋鋼廠預計今年第三季量產、冷精廠2024年第一季量產。資源事業則是投資印尼旭日及緯創兩冰鎳廠,旭日廠第一季末量產、電廠預計第二季併網,挹注今年營運。華新依據持旭日股份50.1%、緯創持股29.5%,分別可掌控2.75萬噸、1.6萬噸冰鎳,華新明年可掌控8.4萬噸鎳金屬及冰鎳。  華新也看好離岸風電第三區塊需要海底線纜,2月董事會決議與丹麥NKT集團旗下NKT HV Cables AB(NKT)簽海底電纜技術授權等合約,雙方合資設華新能源電纜系統,生產離岸風電高壓輸出電纜及中壓交流海纜,預計預計2025年底試產,2027年開始營運。

  • 憂拖累股市 陸暫緩GDR發行審批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擔心當地股市受到拖累,因此暫緩審批全球存託憑證(GDR)的新發行申請。其中,計劃赴瑞士掛牌集資至少50億美元的寧德時代,其GDR發行審批也遭暫緩。  2022年2月,中國證監會公布,在「滬倫通」的基礎上,把GDR發行市場擴展至瑞士和德國。根據瑞士證交所統計,2022年9家中企合計在瑞士集資32億美元,遠超中企在紐約募集的4.7億美元。  根據外媒報導,中國暫緩審批的部分原因,是擔心GDR發行的大部分被中國投資者認購,他們隨後會把這些證券轉換成境內股份,利用兩者存在的價差獲利。中企在歐洲發行的GDR主要在瑞士掛牌,此前中企在瑞士發行的GDR,往往相較中國相應A股價格有10%以上的折讓,而這些證券在發行後120天就可與中國A股兌換。  中國證監會2月曾表示,考慮為GDR發行制定新規則。證監會正在權衡由哪個機構來負責發行審批,以及是否要對參與的投資者進行額外的甄別。  知情人士透露,決策者擔心的是,基於瑞士將有一波GDR發行浪潮,如果投資者隨後把所持證券轉換成A股的話,可能對中國股市造成較大的下跌壓力。但相關事項還在考慮中,證監會也可能決定取消暫緩審批的做法。

  • 傳陸擔心拖累股市 暫緩GDR發行審批

    外媒報導,大陸證券監管機構暫緩審批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的新申請,勢將減少這種讓投資者有利可圖的發行交易。 香港明報引述外電消息,大陸暫緩審批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擔心GDR發行的相當大部分被大陸投資者認購,他們隨後會把這些證券轉換成境內股份,利用兩者存在的價差獲利。在歐洲發行的GDR主要在蘇黎世掛牌,交易價格往往低於大陸境內股價,而這些證券在發行後120天就可與大陸A股兌換。 大陸證監會2月曾表示,考慮為GDR發行制定新規則,但尚未披露細節。證監會正在權衡由哪個機構來負責發行審批,以及是否要對參與的投資者進行額外的甄別。 知情人士透露,決策者擔心的是,基於將有一波GDR發行交易,但如果投資者隨後轉換成A股的話,可能給大陸股市造成較大壓力。相關事項還在考慮當中,證監會也可能決定取消暫緩審批的做法。

  • 《大陸產業》寧德時代瑞士GDR發行 傳遭陸官方卡關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接獲爆料15日指出,全球最大的電池陸企寧德時代,本欲於瑞士證交所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無奈傳出原本可籌措50億美元以上的這項釋股計畫,現已似乎先被中國大陸監管單位給壓下。  路透社報導,早在元月底之前,寧德時代就應該得到中國大陸的官方首肯才對。但直到現在,寧德時代還在等上面批准。一周前,習近平曾表示,對寧德時代能有目前的全球領先地位,感受是既高興又擔憂。  寧德時代2022年報資料顯示,市值已增至1390億美元。同時,正在德國與美國擴張事業版圖,且身為特斯拉、福斯以及BMW的這家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商,全球市占率擴至37%。 相關人士指出,寧德時代這次選在瑞士發行GDR,是想要把拿到的資金,投入位於東歐地區匈牙利工廠。同時,也可用在美國的業務。2月初時,寧德時代本來計畫最早5月就可在瑞士掛牌,但依目前情勢來看,似乎沒有進一步的時間表。  爆料人士指稱,中國大陸監管機關對寧德時代這次要發行這麼多的GDR,感到有疑慮。去年6月期間,寧德時代曾在大陸國內,釋出相當於450億人民幣,約65.6億美元的股票,官方也正在核實是否有融資過度的情況發生。  不過,寧德時代曾解釋,從市場籌到的資金是要用於中國大陸4個不同城市內,生產與升等鋰離子電池所需,以及強化研發技術。金融資料分析平台Dealogic統計,8個月前的那次私募現增是去年時期中,全球第2大規模的。同時,也是陸股的最大一宗。  繼2022年可以開始在瑞士發行GDR之後,路透社資料顯示,已有11家陸企掛牌共籌得36.6億美元。外國投資者通常可用9成價格買進GDR,且成交後120日,可依比例自由轉換成陸股。大陸股市因流動性佳,持有的投資人反而更能輕易脫手。  不過,當執行GDR時,資金會從大陸境內移往境外,中國大陸外匯存底也會被侵蝕掉。且一般來說,GDR發行者會將海外籌到的資金,就直接在境外用掉,不太會再匯回大陸,故大陸官方不太樂見到這種大型的GDR發行計畫。

  • 寧德時代擬赴瑞士發行GDR

     中美交惡下,中企原本熱絡的赴美IPO道路受阻,加上歐洲市場日益受到中國車企與電池業者重視,不少中企轉而改道前往歐洲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籌資。中國車載電池龍頭寧德時代1日也傳出,正考慮在瑞士發行50億~60億美元GDR。  近年業績與聲勢扶搖直上的寧德時代,2022年股價卻漲多回檔,全年大跌逾30%,市值蒸發達人民幣(下同)4,096億元,成為A股十大年度悲情股之一。但2023年以來,「寧王」股價走勢凌厲,1日收漲2.5%報476.8元,年內累計大漲22.4%。  根據IFR在1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寧德時代正考慮在瑞士發行GDR,可能募集50億至60億美元資金。目前寧德時代已就發行GDR和上市事宜在內部進行討論,最快可能在今年進行。  當前赴歐發行GDR成為中國企業的熱門選項。陸媒指出,2022年約有九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發行GDR,另有31家公司正在推進GDR發行事項。其中,寧德時代的競爭對手國軒高科、欣旺達都已成功在瑞士證交所上市。2022年7月,國軒高科發行GDR募資約6.85億美元;11月,欣旺達發行GDR募資約4.40億美元。  市場人士指出,瑞士證交所是歐洲最大、流通性最強的交易所之一,聚集大量全球資本,可助中企募集更多資金。其次,2022年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政策,支持A股上市公司到瑞士、英國、德國發行GDR,進行上市交易。  據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資料顯示,2022年11月,寧德時代在全球的裝機量為23.4GWh,市占率達40.9%,當前寧德時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供貨能力也不斷增強。

  • 地緣緊張 陸企轉赴歐發行GDR

     在中美關係惡化與國際地緣政治緊張下,2022年中企赴美上市家數大減,但在中國官方助推下,A股公司轉而前進歐洲市場募資。2022年12月份,就有多達22家A股公司赴歐發行GDR。市場人士預料,「中德通」啟動後,可望吸引更多中企發行GDR。  證券日報報導,過去赴美上市一直是中企的階段性夢想,但在中美關係轉冷下,前進歐洲募資成為中企最新選擇。2022年A股企業赴歐發行GDR腳步加快,12月截至21日,當月就有22家A股公司更新GDR專案狀態。其中,星源材質、杭可科技GDR發行並在瑞交所上市事宜,21日均獲中國證監會批覆。  報導指出,2022年2月11日中國政府發布「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後,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拓展優化。境內方面,將深交所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納入;境外方面,發行上市地點拓展到瑞士、德國。  此後,先後有9家A股公司GDR成功在歐洲交易所發行上市,融資總規模達31.8億美元。從上市目的地來看,瑞士證券交易所是目前的主流,上述22家A股上市公司中,21家選定瑞交所,僅1家選定倫交所。  花旗銀行存托憑證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科珍表示,有越來越多的A股發行人選擇以GDR形式在瑞交所做二次上市,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瑞交所上市審核效率高、速度快,加上之前已經上市的專案對後續市場形成了良性示範效應;二是選擇GDR發行的A股公司,多數有全球化戰略布局以及對境外資金的需求。  市場人士認為,雖然GDR境外上市地點有英國、瑞士、德國三地可選,但2022年尚未有A股公司選擇赴德國發行GDR。

  • 《大陸產業》上市公司航向海外 GDR發行潮加溫

    【時報-台北電】A股市場GDR發行在第四季形成小高峰。今年共有40家上市公司啟動GDR發行,前三季分別為4家、8家、9家,第四季上市公司增速,截至12月20日已有19家,而明陽智慧、杉杉股份等9家公司已順利完成GDR發行。除明陽智慧選擇倫敦證券交易所外,其餘公司均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2年初中國證監會修訂《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從滬倫通雙向擴容為中歐通,對內將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範圍由上交所拓展至深交所,對外將發行目的地從之前的英國拓展至瑞士和德國。政策助攻,上市公司紛紛「出海」,上證報概估,截至12月20日,今年已有9家上市公司成功發行GDR,另有31家公司正在推進GDR發行事項。(編輯:張嘉倚)

  • 《國際金融》尋求IPO管道 陸企找上瑞士證交所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電池製造商欣旺達周一在瑞士證交所上市,顯示在地緣政治緊繃之下,中國企業如何在美國以外,找出新的籌資管道。  相較於之前在紐約上市動輒籌資數十億美元相比,這些上市似乎顯得不值得一提,但是中國今年將滬倫通機制(Shanghai-London Stock Connect scheme)擴大到德國和瑞士之後,許多中企仍在排隊,等待在瑞士上市。  在深圳上市的欣旺達,周一在瑞士證交所籌資了約4.4億美元。目前總共有八家陸企在瑞士上市,包括樂普醫療、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透過在瑞士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八家總共籌集了超過25億美元。根據瑞士證交所的檔案,已有十多家中企公布了上市計畫,排隊等上市。 根據中瑞互連機制,中企可以透過在瑞士發行GDR進行籌資。  從去年7月開始,由於受到監管機構的全面打擊,中國在美上市活動陷入停滯。據Refinitiv的資料顯示,2022年迄今,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總計價值僅1.525億美元;而2021年上市中企價值則高達128億美元。  另據德勤的資料,由於中美關係緊張和市場波動,今年1~9月在香港股市的IPO活動在數量上減少了81%。  Marcum Bernstein & Pinchuk會計公司的主管Drew Bernstein說,一旦監管障礙被移除,中美之間長期的審計問題獲得解決,美國市場仍是中企最佳選擇。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