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台股上周五反彈收復3日線,展現止跌企圖。投顧預期聯準會(Fed)召開FOMC前有機會進行築底,操作建議以技術面先翻多股區間操作因應。台股指數區間在15,200~15,700點。 群益投顧表示,台股上周五(17日)由半導體、金融開高引領多頭人氣回籠,內需消費強彈發揮助攻,開高緩步向上墊高,收漲1.52%作收,量能增至2600億元以上。指數回補前日下跌缺口,收盤站上3日均線,展現止跌企圖。主流類股在IC設計、IP、AI、伺服器、太陽能、觀光、百貨股。 群益投顧預估指數區間在15,200~15,700點。操作建議,預計均線短空架構尚待進一步扭轉,但FOMC前有機會進行築底。以短線技術面率先翻多股,參考短期均線低進高出因應。(編輯:沈培華)
市場分析: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於3月初國會聽證會曾表示,通膨水準仍高於預期,利率峰值可能高於先前預測,為恢復升息2碼打開大門,當時利率期貨市場隱含3月FOMC會議升息2碼機率一度飆升至79%,不過隨著經濟數據公布,2月失業率走升,勞參率走升,薪資增幅低於預期,CPI年比及月比符合預期,PPI超預期放緩等,使得3月FOMC升息1碼再次重回主流預期,然而核心CPI月比偏高,核心消費者價格漲幅為五個月來最大,住宅成本維持高檔等,導致升息2碼之機率仍是不容小覷。 對於短線利率路徑的預測,市場多圍繞著總經數據而起舞,但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利率峰值與持續期間的預估,年初至今整體變化其實並不大,市場共識性亦不低,但矽谷銀行爆雷倒閉,攪亂了原先尚屬穩健的市場共識性,並削弱數據對聯準會利率政策的影響力,導致不確定性竄升,進而加劇股市弱勢震盪。 追根究柢,矽銀事件最初的本質原因,即是聯準會升息又快又猛,而3月FOMC即將展開,雖不能排除聯準會重回升息2碼的可能,但其仍有投鼠忌器之顧慮,而各大研調機構,對於3月升息預估之差異亦較往常大,甚至出現暫緩升息之看法,此外對於利率路徑之峰值與持續期間,也出現較明顯之變化,提早降息的預測亦隨之浮現。 整體而言,聯準會已經陷入兩難,需在「對抗通膨」與「穩定金融體系」之間做出合適的取捨,當然其可以動用其它合適工具來解決金融危機的蔓延(如BTFP),並繼續適當升息來力抗通膨,但力道與速度必將有所和緩。 無論如何,目前市場對利率路徑的共識性已大幅降低,不確定性因素竄升的情況下,將拉長股市震盪期間,對台股而言,美元與美債殖利率,均是後續值得關注之指標。 投資策略:目前銀行利空事件,尚不致演變成金融海嘯等級,同時使市場利率預估轉偏鴿,公債殖利率大跌,均有利於高估值類股發展,美股費半指數仍維持高檔區間上緣,那斯達克指數亦相對強勢,相較之下台股卻已跌至高檔區間下緣,但3月17日台股跳空紅K吞噬前日黑K並回補缺口,同時收最高站上5日線壓力,顯示短線多空氣勢已現扭轉。 對照費半指數區間位置,台股仍具上漲空間,惟15,600~15,700點之間,將遭遇區間上緣與10日線、月線三重壓力。 若要迅速突破實屬不易,但是逢低可偏多思維區間操作,關注原先強勢而跌深止穩類股,包括「餐飲旅遊、車用電子、IP矽智財、半導體設備、雲端網通、軍工,以及能源」等。
回顧這波台股多頭自去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近26%,原本處於各天期均線之上、多頭氣勢指數一度問鼎16,000點大關,近期受到美國聯準會(Fed)鷹派言論與美股下跌影響,不僅外資連續3日賣超台股超過百億,10日賣超金額更超過208億元,指數也跌破月線呈偏弱走勢。 由於市場預期Fed的升息壓力仍大,包括美國2月ISM製造業指數升至47.7,雖然仍在50枯榮分水嶺之下,不過已是六個月以來首次改善,且物價支付指數大幅走升至51.3,前值僅為44.5,1月的PCE物價指數年增率4.7%亦高於預期的4.3%,預料全球股市將等到3月22日FOMC公布會議結果之後,走勢才會再轉趨明朗,預期升息、通膨仍是影響全球投資情緒的重要關鍵。 根據最新公布2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包括製造業PMI與非製造業NMI都同步回升,此狀況為去年第三季以來首見,其中,PMI指數大幅回升11.0,一舉來到51.4,不僅中斷連續7個月的緊縮,更站上50以上的擴張分水嶺,而NMI則微升0.1來到50.2,為第八個月維持在擴張區間。雖然2月PMI指數大幅彈升,有部分原因來自於1月適逢春節,工作天數較少的低基期效應,不過從細項數據變化,也反應出廠商對於景氣保守觀望心態已在改變。 整體來看,台股近期受到國際市場影響而出現拉回,不過檢視科技股庫存調整進入尾聲,電子股有自谷底翻揚的跡象,包括半導體市場的調整將在上半年告一段落,下半年有機會展開V型復甦,至於手機產業方面,受惠於全球疫情影響趨緩與穩定的經濟復甦,根據市調機構GFK預估,2023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年增2.8%,手機晶片大廠更預估2023年5G滲透率持續上升至55%,相較2022年的50%再成長5個百分點。 伺服器市場則受惠於資料流量持續增加,進而帶動資料中心需求大增,加上Chat GPT引領AI進入新一里程碑,在全球掀起的Chat GPT潮流帶動下,雲端服務供應商有望提高AI server相關支出,進一步提振相關晶片市場需求。 在傳產族群方面則反映台灣、中國疫情解封之利多,在疫情解封後所帶動的內需消費,讓飯店、餐飲業有望在今年繳出56%、76%的獲利年增幅,至於生技產業中的CDMO與新藥族群獲利數字,更有機會於2023年展現90%、168%的高速成長,另值得注意的是有政策紅利支持的風電族群,年度獲利成長亦有望達70%之多。 在選股上,看好消費性及科技股下半年基本面有機會呈現V型回升,由於股價往往領先基本面提前一至兩季反映,預期台股指數將持續震盪向上,投資宜聚焦半導體、伺服器、關鍵電子零組件、EV、能源、觀光及中國解封受惠股,建議逢台股下跌時可擇優布局。 再者,由於近期各公司將陸續召開董事會,決議股息分派政策,在聯準會升息趨勢仍未停止之前,預料接下來較能抵禦升息環境的高股息個股,將成為吸引市場資金的另一波焦點。
總經與市場分析:周二美股四大指數都震盪走低,主要是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前往參議院進行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聽證會,證詞內容表示1月份經濟數據雖然有可能受到氣候因素影響,但數據廣泛地轉強加上前幾季數據的修正代表通膨壓力比前次FOMC會議召開時的評估更高,終點利率的水準可能高於先前預估,未來的決策依舊取決於逐次會議前的數據變化,若整體數據指向政策需要加速緊縮,聯準會也會準備好加快升息步調。 根據CME FedWatch Tool,目前利率期貨價格隱含三月FOMC會議升息2碼的機率由30%跳升至70%。市場目光接下來關注的是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若周五的非農就業人數明顯高於市場預期的20萬人,例如30萬人,則此次Fed升息2碼應沒太多懸念。終點利率方面,則由原預期的5.25%~5.5%提升至5.5%~5.75%。 操作建議:近期台股高檔震盪,類股輪動快速,操作上除了留意營收、業績展望佳、法人籌碼偏多等個股之外,亦可留意以下族群: 1.各國已開放國門並力推觀光旅遊、刺激消費,解封概念股是本波台股表現最強勢的族群,鮑爾聽證會談話後,市場對Fed升息速度及終點利率上調機率升高,科技股對利率敏感度較高,而內需消費、觀光、生技等族群,預估仍將持續獲市場資金青睞。 2.隨著中國經濟政策定調穩中求進,預估中國經濟活動及各項需求將逐漸回溫,鐵礦砂走揚、鋼價連三漲已率先表態,散裝運價最近也出現明顯的翻揚。事實上,中國解封後,民生消費是第一線最先感受,而「促消費」為大陸官方重中之重,預估消費將逐漸帶動需求逐漸傳導至上游供應鏈(如解封初期帶動旅遊、居民移動,進而逐漸傳導刺激輪胎橡膠的需求回溫)。另工具機/自動化產業,從中國PMI數據及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JMTBA)外銷訂單來看,本波產業循環有望自第二季逐漸走出谷底,相關的塑化鋼鐵、橡膠輪胎、工具機等原物料/景氣循環股可留意操作時機。 3.產業趨勢明顯及有政策加持的綠能、軍工相關個股。 4.Nvidia上季財報及本季財測皆優於市場預期,加上中階的GPU晶片睽違兩年推出,而顯卡為最早庫存去化完成的產業,營運第一季開始季增,相關個股可以趁回檔時布局。 5.高股息概念股,上市櫃公司股息配發陸續出爐,可留意基本穩健且具高現金殖利率個股。
輝達財報亮眼激勵半導體漲勢,但資深分析師提醒,FOMC將在3月22日討論是否續升2碼,屆時資金可能抱不住,會先行獲利了結,後續還要留意美元指數與10年期美債殖利率,若前者站穩年線106點,後者飆上4%,股市就可能意外大跌,並點名華星光、神準與M31等3檔個股,今年股價狂飆3~6成,EPS卻僅1~2元甚至還虧損,這類高基期股票建議多看少做。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經濟數據仍將持續牽動美台股市,各類股神鬼交鋒,高基期股票補跌,低基期個股補漲。 他並指出,關鍵經濟數據有2部分,美國1月CPI、PPI的物價指數降幅低於預期,2月製造業及服務業PMI卻高於預期,結論是Fed將持續緊縮政策,3月22日FOMC是否升息2碼搬上檯面討論,而5、6月都會再升息,如果6月還要升息,最大的影響會讓投資人抱不住股票,就會先行獲利了結一趟。 同時,升息壓力再起,馬上看到美元指數反彈,現在104點,若攻上年線106點,全球股市將承壓。 此刻還要關注地緣政治發展,俄烏戰爭屆滿1年,俄羅斯是否發動春季攻勢,普丁宣布終止與美國核武限制條約,俄國可恢復核子武器試驗,使得全世界更加危險。 蔡明彰提醒,通常地緣政治緊張,美元成為避險需求,將推升美元指數再漲,對股市有殺傷力。 另外,10年期公債收益率攀上3.9%,創3個月新高,2022年10月曾有4.3%的紀錄,那個時間點也正好是美台股市的最低點,台股來到12629點底部,說明10年期公債收益率與股市是反向關係。若未來10年期公債收益率突破4%,向前高4.3%移動,就必須提防股市的意外大跌。 10年期公債收益率逼近4%,警鈴大作,首當其衝是科技股,於是本波漲幅太大,但基本面跟不上的電子股跌落神壇,有可能現在修正下來,一直到下次FOMC前的3月中旬,公布2月營收後才能止跌。 他也點名光通訊的華星光,1月EPS僅0.08元,今年來大漲近4成;網通股股王神準1月EPS1.2元,單月盈餘0.58億元,年減33%,今年來狂漲近6成。 矽智財的M31更令人驚嚇,1月EPS虧損0.3元,今年漲近3成,股價曾站上600元,客觀而言這些都是好公司,但壞在股價,漲過頭的下場,周三就出現跌停。 蔡明彰直言,IP族群是典型高基期股票,去年10月以來一路大漲,中途不曾換手休息,市場認為矽智財收取權利金,沒有存貨問題,實際情況是依據客戶產品出貨的數量,收取權利金。 但現在晶圓代工產用率急降,回到2021年的水準,成熟製程為主的世界先進,法說透露第1季產用率季減1成的恐怖利空,估計可能只有50%。世界主要生產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表示這些產品仍處於庫存去化,因此減少晶圓代工的投片,對IP股而言,就會減少權利金收入。 他指出,股價永遠反映未來,反觀低基期股票若在未來有基本面,跌下來是切入的好機會,並舉晶圓代工與面板的對比為例,晶圓代工2、3月營收都不會有成長利多,但股價波段大漲過,當然是高基期股票,現階段多看少做。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台北電】在多位聯準會官員相繼釋放鷹派言論後,美股四大指數8日收黑,台股9日小幅開低,值股台積電及聯電大多在盤下遊走,終場加權指數下跌19.46點收在15,598.71點,失守15,600點,跌幅0.12%,成交量2,104.8億。 統一期貨披露,籌碼面部分,外資現貨賣超5億,期貨部分減少1,016口,淨多單10,750口,十大特定法人賣出1,672口。周選支撐與壓力區落在14,500至15,800之間,P/C Ratio降至1.21,整體籌碼偏空看待。 統一期貨指出,紐約聯準會主席表示,FOMC去年的利率預測,是很好的利率指引,FOMC預估2023年底利率峰值將達到5.25%,這意味著今年還有2碼的升息空間。如果通膨持續升溫或者金融環境鬆動,Fed可能須要升息應對,讓利率達到足夠嚴格的程度。同時Fed須要將利率維持較高水準並持續數年,以確保通膨率回落到2%水準。同時另一位票委Waller也發表鷹派言論,警告雖然今年通膨似乎將繼續放緩,但對抗通膨的戰鬥尚未結束,貨幣政策收緊的時間會比預期久,可能導致利率高於市場預期。(編輯:廖小蕎)
總經與市場觀察: 上周FOMC會議結論升息一碼,符合市場期待,近三次升息幅度依序由三碼降為兩碼、然後再降為本次的一碼,連續放緩,讓市場預期此波升息循環的盡頭將屆。 但3日公布的1月非農就業人口變動,單月出現高達51.7萬人增幅,不僅優於預期,且12月數字還向上修正;強勁的就業市場表現,澆熄部分過度樂觀的氣氛。以ISM製造業指數觀察,亦呈現除就業分項擴張之外,整體需求疲弱的兩極化現象。 在市場氛圍偏向樂觀,台股搭著美股傳統的元月效應及美元指數走弱帶來的熱錢,反應在外資大幅買超,台股成交量明顯回升,且聚焦在占指數權值較重的電子類股,明顯提升投資信心。市場買盤回補去年因外資大賣而超跌的半導體族群,農曆年後更擴散至去年同樣超跌的航運類股。 反觀,屬資金避風港的金融類股較無明顯反彈;此部分強弱勢表現,研判與未來三個月上市櫃公司將陸續公布去年財報,以及今年配息政策有相當程度的關聯。畢竟去年營運表現較佳的半導體及航運類股,可望繳出全年獲利成長的亮麗表現,投資人也期待今年除息行情。 金融類股去年則受到金融市場不佳、股債雙跌及防疫險鉅額理賠的衝擊,影響獲利以及今年配息金額恐將縮水。在目前仍處於Fed「縮減資產負債表」的緊縮政策週期下,資金已不再是「量化寬鬆」擴張政策週期下的源源不絕,可能轉變為資金板塊移轉。 投資建議: 目前處升息循環的尾端,投資人要求的收益水準已隨著調升的利率水漲船高;因此,兼具營運成長及股息收益,且去年評價已明顯修正的半導體族群,最有機會吸引資金。其次,每股現金股利、現金股息率可能創台股新高的航運股,亦可吸引資金買盤;而未符合提升現金股息收益率需求的金融類股,則可能出現「提款機」效應。 目前台股市場「存股」、「存ETF」蔚為風潮的情況,投資人可善用過年後的年終獎金以及紅包,超前部署接下來即將發生的資金浪潮,透過精準卡位半導體、航運類股或者是配置上述類股比重較高的ETF,並且避開持有較多配息下修的金融類股,以提升整體績效表現。 以目前身處Fed「縮減資產負債表」的緊縮政策的大週期,同時面臨外資熱錢回流的兩大衝突浪潮中;如同面臨金融市場退潮期的一波上升浪,建議可精選後市易受資金青睞之標的,如採預測殖利率選取成分股的高股息ETF,搭配「低買高賣」、「定期定額」兩大策略因應現階段的金融環境。
FOMC會議之前,國際股市相繼大漲,市場甩開經濟衰退的疑慮,轉向「最壞不過如此」,開始反映下半年「通膨降溫、消費需求增加、FOMC降息」的樂觀假設,而大摩不僅一次的表示,當下的漲勢只是熊市的反彈,勸投資人不要參與,認為今年的美股仍有下跌10%的空間,只是大摩喊大摩的,市場嗨市場的,年初這波漲勢,很有以往元月效應的作夢行情的feel。 北向資金加碼A股 單月淨流入創新高 由於華爾街爭論美國經濟是否衰退之際,資金流向低基期的中國市場,一月僅十六個交易日滬深股市的北向資金累計加碼A股高達1412億元人民幣,單月淨流入金額創陸股通開通以來歷史新高。 北向資金向來被視為外資的動向,從歷史數據得知,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金額居於前十的月份中,當月上證指數有九次呈現上漲,再從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月大幅淨流入後的一個月指數表現來看,前十大排行榜中,後一個月上證指數有六次出現上漲,四次下跌,上漲概率為60%。 北向資金單月買超千億元人民幣,集中在釀酒、金融及鋰電池,以及太陽能設備等產業,其中釀酒行業最近一個月被北向資金加碼市值達161.8億元人民幣,居所有產業之冠,五糧液累積漲幅達13.59%、洋河股份+9.88%、貴州茅台+5.44%。 此外,銀行、保險、鋰電池、太陽能設備等四大產業被加碼的金額也較大,均在一百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招商銀行+7.33%、平安銀行+10.56%、中國平安+8.23%。 這波全球股市上漲重點─電動車 鋰電池板塊的個股人氣較高,寧德時代+20.94%、恩捷股份+17.75%、先導智能+17.54%、中偉股份+19.02%、貝瑞特+28.75%、科達利+25.43%、當升科技+19.43%、杭可科技+25.13%。太陽能設備的領導廠商隆基綠能+13.96%、陽光電源+11.19%、TCL中環+12.37%、固德威+24.73%、東方日升+37.71%。 再看看港股,恒生指數大漲+2060點、+10.42%,漲幅居前的成分股:騰訊控股+20.56%、阿里巴巴+28.11%、匯豐控股+16.74%、比亞迪股份+34.79%、網易-S漲24.63%、百度集團-SW漲24.98%、中國電信+26.38%、紫金礦業+24.57%、小米集團-W漲20.11%、藥明康德+23.1%、理想汽車-W漲33.72%、貝殼-W漲32.03%、蔚來-SW漲23.44%,很明顯的分布在電商四巨頭與電動車相關,再加個醫藥跟礦業就差不多了,對照滬深股市的鋰電池板塊裡的個股漲幅較大,可見得電動車是這波全球股市上漲的重點。 特斯拉持續提升產能 比亞迪單季淨利潤可望創新高 1月25日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四季財報,第四季交付超過40.53萬輛汽車創新高紀錄,但低於市場預期的42.9萬輛交付量。單季營收達243.2億美元,年增率成長37%,優於市場預期。2022年全球共交付131萬輛汽車,但因大幅降價搶市策略,營收814.6億美元,年增率成長51%,毛利率23.8%皆低於預期,獲利126億美元,年增率128%。 展望2023年特斯拉持續提升產能,預計交車180萬輛。如果單計算純電動車銷售量,2022年特斯拉仍是全球電動車龍頭,第二名比亞迪為91萬輛,可是如果加計入插電混動銷售量,比亞迪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高於特斯拉。 1月30日總市值8751億元人民幣的比亞迪盤後公告,2022年全年銷量達到187萬輛,預計2022年淨利潤160-170億元人民幣,年增率成長425.42%-458.26%。在最近半年內市場對比亞迪的2022年淨利潤均值落在144.96億元人民幣,顯然公司的預報值高於市場預估。 依據比亞迪2022年第一季到第三季淨利潤依序為8.084億元人民幣、27.87億元人民幣、57.16億元人民幣,換言之,第四季淨利潤約等於66.886-76.886億元人民幣,季增率成長17%-34.5%,單季淨利潤預期可望創歷史新高。 全球新能源車應可維持高景氣 去年八月,拜登簽署的一份高達4300億美元(新台幣13兆元)鼓勵電動車在美製造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後來特斯拉就開啟降價搶市,其他電動車廠商也跟進,配合上海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浙江印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措施。根據中國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乘用車的新能源滲透率達到27.6%,年增率提升12.6%。乘聯會預測2023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36%。 在聯準會打通膨初步見到降溫跡象,中國走出COVID-19疫情消費力復甦可期,展望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有望維持高景氣,預計全年銷量增速雖放緩,但仍將實現快速成長。 能源事業布局逐步開花結果 外資一月份加碼台灣集中市場達2007.5億元台幣,上櫃市場買超185.59億元台幣,農曆春節後的三個交易日(1/30-2/1)共買超集中市場854.3億元,上櫃市場共買超90.2億元。 來看看台股電動車族群的表現,這三個交易日外資買超金額最多的電動車概念股就是裕隆,共買超11.41億元,股價漲19.01%。 2009年裕隆發表自有品牌納智捷獲得市場的認同,兩年時間股價從11.1元狂飆到78.7元,大漲七倍,象徵嚴凱泰對裕隆的使命感,那麼,裕隆股價從2011年七月78.7元高點起步入七年長空走勢,終於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三月見到14.4元低點轉折,在鴻海攜手裕隆強攻電動車的計畫公開後,用還原權值前的K線圖來看,2月1日的84.5元已經突破前高,但如果用還原權值後的K線圖來看的話,2011年的97.14元高點還沒突破,相信嚴陳莉蓮必然會以突破嚴凱泰障礙為目標,今年在納智捷品牌的電動車、裕日車及中華車的新車型、裕隆汽車的能源事業布局,逐步開花結果。 外資、投信積極卡位 如果裕隆的漲勢能夠帶動市場對電動車族群的投資熱情的話,那麼就不難理解投信與外資開始積極卡位相關個股的動機。除了裕隆,外資還布局了台半、上銀、朋程、胡連、漢磊、同致、新唐等個股。至於投信,卡位台半、德微、漢磊、朋程、胡連、新唐、同欣電、上銀等。 就個股的投資亮點部分,德微未來毛利率低於25%產品不再承接,將聚焦於車用領域的高階產品,碳化矽產品會是其中之一,2024年貢獻於營收獲利表現上。新唐電池管理系統IC通過認證,打進Panasonic電池供應鏈,Panasonic將在美國擴廠衝刺電動車市場,預期新唐電池管理系統IC出貨動能將更加暢旺。 雖然手機CIS、陶瓷基板則會一路下滑至今年第二季,但同欣電看好車用CIS業務有機會逐季成長,射頻模組、混合積體電路模組也可望小幅成長。 台半客戶涵蓋多家Tier-1新能源車供應鏈,持續在聯電增加MOSFET投片量,預估車用MOSFET 40V、60V今年可望成長。 上銀車用精密滾珠螺桿取得IATF 16949認證, 2022年開始生產應用於電動車的智慧型滾珠螺桿。 本文作者:洪寶山 (本文摘自《理財周刊1171期》)
美國利率決策會議(FOMC)決議升息1碼,將聯邦基準利率區間推升至4.5%~4.75%,凱基投信表示,股市雖然短線風險情緒有所回穩,但預期指數應以區間整理機率居高,且個股表現將趨於分歧。 凱基投信強調,考量短線漲幅已高且企業獲利下修趨勢仍未告終,未來一季可能轉趨震盪或區間整理,建議投資人短線不宜過度追高、佈局先以分批為宜,若出現較大拉回可提高加碼比重,參與下半年基本面改善行情。 凱基投信分析,此次FOMC會後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於記者會上仍重申不會急於降息,惟在談論決定未來升息速度的措辭上出現偏鴿派的變化─首度表示「通膨減緩進程已經開始」;會後聲明中談論未來加息的「程度」,而非「速度」。隨著鮑爾及會後聲明中措辭有所變化,預期之後將以每次1碼的升息速度抵達Fed預期升息終點。 凱基投信針對未來個股表現將趨於分歧的看法,主要著眼於: 1.股市短線已有波段漲幅:今年開年以來,市場樂觀預期聯準會本波升息循環即將告終,進而帶動美股出現強勁漲勢,並由景氣連動度較高的非核心消費、通訊服務和科技類股領漲,在後續經濟前景未明的情況下,估值修復行情應暫告一段落,個股股價走勢將重新回歸自身財報及財測表現。 2.企業獲利下修趨勢持續:截至1月27日,S&P500指數已有143家企業公佈財報,其中不如預期的比率達18%,表現較過去幾季為差,且市場分析師對於S&P 500指數今年全年獲利的整體預期仍再下修。
美國聯準會(Fed)決定利率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每年都會調整。雖然今年改組將使FOMC趨於鴿派,但依然不影響Fed透過持續升息來遏止通膨的立場。 FOMC決策小組由12名成員組成,固定成員包括七名Fed理事與紐約聯準銀行總裁,至於其他四人則由地區聯準銀行總裁進行挑選,輪值時間為一年。沒有投票權的聯準銀行總裁仍可在會議中表達意見。 今年取得投票權的成員包括新上任的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斯比(Austan Goolsbee)、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羅根(Lorie Logan)與明尼亞波尼斯聯準銀行總裁卡西卡里(Neel Kashkari)。 至於失去投票權的則有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柯林斯(Susan Collins)、本月將退休的堪薩斯城聯準銀行總裁喬治(Esther George)及克利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 曾在Fed任職25年的杜克大學經濟學教授米德(Ellen Meade)認為,若要將他們定位為鷹派或鴿派,去年決策小組堪稱強鷹,今年則比較不鷹。根據歷史經驗顯示,與Fed理事相比,地區聯準銀行總裁更傾向持有不同意見,儘管如此,他們也僅代表7%的票。 不過,米德指出,如果被視為偏鴿的Fed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離職,轉而去領導總統拜登的經濟委員會,Fed高層的鴿派勢力將減弱。 曾是Fed經濟學家、現今是Sahm諮詢公司創辦人的莎姆(Claudia Sahm)指出,由於不想讓外界誤認通膨已經好轉,Fed官員基本上口徑一致,就是要透過持續升息來對抗通膨升高。
【時報-台北電】受到美股走跌,台股昨日在晶圓雙雄領跌下,指數開跌74點後一路震盪走低,終場以大跌近230點作收。 群益投顧分析,昨天新台幣升值、櫃買指數技術面延續多方格局,資金轉移到低基期鴻海、中小型股,當前盤面呈現良性輪動。台積電、聯發科和金融指數涵蓋大多數跌點,大盤下方觀察前高15152點,不宜將14945缺口完全封閉掉,預估指數區間15,150~15,500點。 操作上,群益投顧建議,短期受FOMC會議影響較為謹慎,美元指數、台幣匯率及台積電走勢為觀察指標。近期台積電振幅放大,其它個股操作難度增加,台積電後續放緩腳步、不完全回補缺口,對中小型股熱絡氣氛會比較有利。(編輯:龍彩霖)
【時報-台北電】外匯評論: 1.USD/JPY 日本週二公布12月數據顯示失業率持穩於2.5%,求才求職比則持平於1.35,創2020年3月以來高位,同時零售銷售較去年同期增3.8%高於預期,為連續第十個月擴張,而且工業生產較前月降0.1%優於預估值,並據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表示,現在還不是時候討論政府和日本央行(BOJ)在2013年發表呼籲盡早實現2%通貨膨脹目標的聯合聲明,但角逐下任BOJ總裁熱門候選人之一的前BOJ副總裁山口廣秀曾警告政府干預的風險,若其當上BOJ總裁,可能對貨幣政策決議過於緊密配合政府優先事項有所顧忌,顯示其貨幣政策立場將較其他候選人更偏鷹派,提供日圓支撐,美元兌日圓於130.53高點備受壓力。 隨後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公布11月房屋價格較前月跌0.1%及較上年同期漲8.2%均放緩,並據美國勞工部報告第四季勞動力成本升幅為一年來最小僅1.0%,而且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調查美國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107.1及美國1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4.3,打擊美元兌日圓至129.73低點。今日市場焦點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決議及會後聲明,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支撐於129.70-90,阻力於130.70-90。 2.EUR/US 能源成本緩解、美國與歐洲需求展現驚人韌性及中國放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防疫限制重開經濟,促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上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9%,並據中國發布1月官方製造業PMI升至擴張區間50.1,但澳洲12月零售銷售意外較前月跌3.9%,創2020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表明澳洲央行(RBA)未來升息不那麼激進,打擊澳幣走低,而且德國12月零售銷售意外較前月減5.3%,並據HDE零售協會預測德國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零售商正為今年業務艱困做準備,拖累歐元兌美元下挫至1.0800低點。 據歐洲央行(ECB)調查顯示,歐元區銀行收緊企業信貸的幅度為2011年債務危機以來最大,ECB決策者可能在本周會議上提出未來將縮小升息幅度的理由,但歐元區與法國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皆意外增長0.1%優於預期,避開經濟衰退,激勵歐元兌美元回升至高點1.0874。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阻力於1.0860-80,支撐於1.0760-80。 3.GBP/US 週二IMF發預測,英國經濟今年將萎縮0.6%,為七國集團(G7)中唯一在2023年經濟增長前景被下調的國家,並據花旗銀行和民意調查公司YouGov稱,1月英國公眾對未來五至十年通貨膨脹預期再降溫至3.5%,令英鎊兌美元受限於1.2370高點。隨後英國央行(BOE)數據顯示12月消費者信貸增加4.93億英鎊及抵押貸款批准件數為35,612件均不及預期,而且市場研究機構凱度(Kantar)調查,在截至1月22日的四周內,英國食品雜貨業的通貨膨脹率達創紀錄16.7%,不斷升級的生活成本給消費者帶來又一次打擊,打壓英鎊兌美元至低點1.2281。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阻力於1.2310-30,支撐於1.2200-20。(遠東商銀外匯保證金交易提供)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文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時報-台北電】台股元月大漲1127.51點,為20多年來最佳表現,受惠周二美股上漲,今日台股同步開高,台積電(2330)走強加上傳產助攻,台股漲逾百點,站回年線15370,突破15400點關卡。台積電早盤小揚穩軍心,惟連日走高,資金轉向尋求更有表現的標的,觀光股在春節連假之後,接下來228與清明假期出遊人潮,加上室內免戴口罩將放行,今日成為「吸金」一哥,漲幅傲視盤面。惟台股接連漲,攻年線加上FOMC會議影響,投資人警覺心起,部分賣單出籠,漲點一度收斂,幸權王尾盤一拉,大盤收漲154.93點,為15420.13點。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102.5158億元,投信買超7.9274億元,自營商買超11.537億元,三大法人買超121.98億元。 電子股漲多,資金轉向使得成交比重落到六成以下,然而5檔千金股全面收高,股王大立光(3008)更是大漲4%,帶動光學族群玉晶光(3406)、今國光(6209)、聯一光(3441)、新鉅科(3630)同步走揚,面板族群光耀(3666)、元太(8069)、智晶(5245)、彩晶(6116)、誠美材(4960)聯袂勁彈,光電類股一片紅通通。欣興(3037)、世芯-KY(3661)、新唐(4919)、智原(3035)、裕隆(2201)、長榮航(2618)放量走高。 電子權值股台積電收高1.5%,周五將召開法說會的聯發科(2454)盤中最高728元、最終小紅上漲至724元;封測大廠力成(6239)一度接近半根漲停板,收盤價86.8元;日月光投控(3711)、聯電(2303)、鴻海(2317)亦呈現小紅走勢。軍工股崛起成亮點,八貫(1342)開高直衝上漲停板鎖住,激勵榮剛(5009)、雷虎(8033)、和成(1810)群起。 外資今日再買超台股102億元,自農曆年前開始一路支持台股,已連6交易日買超,元月累計買超2007億元,為史上第二大。不只有外資加持,投信力挺政府,今年來(至1/31)買超台股集中市場達122.16億元,在櫃買市場買超達27.13億。周三台股攻高年線加上美國升息因子,盤中一度信心不穩拉低至15300之下,然而多方仍居上風,終場上漲154.93點,5日RSI為75.92,10日RSI為72.85,9日K值為89.18,9日D值為88.7,20日乖離率為5.52,成交金額量縮到2336.78億元。外資連6交易日買超合計1460億元。 台股驚驚漲,面對後市專家各有見解!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及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通膨降溫,促使市場期待美國聯準會放緩升息步調,甚至停止升息,投資氣氛轉趨樂觀。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認為,市場對聯準會的降息預期及中國大陸疫後解封,將帶動需求增加,但投資基本面並未改變,企業獲利仍有雙位數衰退疑慮。群益投顧建議,短期受FOMC會議影響投資人較為謹慎,美元指數、台幣匯率及台積電走勢為三大觀察要素。(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市場預期Fed升息力道持續趨緩,美國科技股大漲,激勵台北股匯市新春紅盤日雙雙大漲,昨日台股跳空開高後持續在高檔震盪,終場以長紅K大漲560點作收,成交量擴增至3300億元左右。 群益投顧表示,台股量價俱揚啟動補漲,指數大幅向上跳空開高,不僅一舉越過萬五大關,並且突破年線反壓,短多氣勢明顯增溫,惟急漲仍須留意震盪可能,個股建議續沿短期均線順勢因應。 群益投顧分析,台股昨日跳空大漲、但量能劇增,短線逢高多空爭鬥料加劇。美就業成本指數今晚披露,FOMC會議接續登場,短線觀望氣氛料將轉濃,預估指數區間15200點~15600點上下。操作上,群益投顧建議,FOMC將攤牌,短線可能多空爭鬥轉劇,擇強操作守技術面應對。(編輯:龍彩霖)
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新增22.3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20.0萬人,失業率3.5%,追平1969年以來最低,美國就業市場依舊穩健,但12月平均時薪年增率由4.8%降至4.6%,低於市場預期的5.0%,且勞動參與率由62.2%上升至62.3%,就業市場供需緊繃的情況略有緩解。 美國12月CPI年增率由7.1%降至6.5%,核心CPI年增率由6.0%降至5.7%,皆符合市場預期,12月CPI持續反映商品價格為通膨帶來下行壓力,租金通膨仍在走升但屬落後指標,惟其餘核心服務業通膨略有回溫,扣除住房後的服務業CPI年增率由7.3%上升至7.4%,讓聯準會不敢輕易將政策轉為寬鬆立場。 聯準會12月FOMC會議紀要提及若金融情勢放鬆可能讓恢復物價穩定更加複雜,因此預計聯準會2月FOMC會議開始將縮小單次升息幅度至1碼,但同時將維持鷹派的論述,避免市場過分期待政策轉向。隨著通膨穩定下滑,且升息循環即將到達終點,資產估值修正壓力減輕,後續影響資產價格走向的關鍵應逐漸轉移至基本面表現,如經濟是否衰退、需求下滑幅度、庫存修正期間等。 台股技術面,加權指數隨國際股市彈升,惟成交量能受制於長假前而萎縮,法人持續站在買方,短中期均線多頭排列,半年線也漸趨上彎,年假期間國際股市走穩,年後量增將可望挑戰年線以上。基本面部分,產業庫存調整自去年年中開始啟動,隨著半年多的逐步去化,加上IC設計開始針對代工廠投片量調整,二線晶圓代工廠稼動率下降,最後傳遞到台積電預期營運也將從今年第一季至第二季面臨客戶調整訂單,整個庫存調整時間序列如同市場預期的將在上半年告一段落,也給了台股一個定心丸,電子股開年後迎來新的一波反彈。 如同通膨的調整一樣,在供給面對於總體經濟或基本面的影響隨著時間與基期逐步降低,市場在第一季下旬之後將會開始將目光放在需求能否跟上股價的情況,特別是依照目前產業傳出的訂單回溫多半是客戶以急單為主,這在正常下單流程並不常見,顯見終端對於需求掌握度不佳,品牌廠也是邊走邊看進行動態調整,同時細究台積電法說會的內容,第三季開始由於3奈米量產貢獻,帶動營收將自谷底明顯回升,但以此推測其他製程將僅迎來傳統旺季下溫和回升,也驗證目前的需求能見度極短客戶保守下單的情況。 從台積電在新製程的挹注帶動營運回升的邏輯,2023電子產業「新」字可以作為選股方向,其中包括伺服器新平台的導入放量有利於供應鏈的產品結構轉佳,下一代iPhone將搭載的潛望式鏡頭、鈦合金機殼等商機,投資人可趁淡季或庫存調整期間逢低布局。另中國確診高峰已過,累積已久的消費力道有望回升,觀察歐股本波強勢上漲的結構來自於旅遊、精品等,台股相關如醫美、餐飲等後續業績同樣看升,也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