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加拿大正在商談「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加拿大駐台官員今天透露,一切進展順利,預料台加今年底前就能簽訂協議。 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商會 (Vancouver Board of Trade)今天主辦「釋放機遇:加強卑詩省-台灣貿易關係」(Unlocking Opportunities: Strengthening B.C. - Taiwan Trade Relations)會議,吸引100多人參加。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貿易暨投資處處長敬獵人(Ed Jager)在會議中說,台灣已成為加拿大印太戰略中重要一環,主動透露台灣和加拿大的FIPA談判非常順利,「我很有信心今年底就能簽訂這個協議」。 加拿大明年將擔任「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輪值主席國,台灣多次呼籲加拿大支持台灣加入。敬獵人說:「CPTPP有高標準的國際規範,坦白說,台灣都合乎了這些要求,所以我們期盼看到台灣能成為CPTPP的一分子。」 加拿大出口台灣的貿易額中有將近一半源於卑詩省,卑詩省貿易省務廳長貝振國(Jagrup Brar)不僅出席為這場會議致詞,還全程參與到結束,顯見台灣在他心中的份量。曾造訪台灣的他對台灣的便利捷運和夜市小吃印象最深刻,他強調,卑詩省今年設立了台灣貿易投資辦公室,就是希望深化雙邊關係。 卑詩省和台灣的經貿交流和產品進出口以科技、清潔能源、農漁業產品、煤礦等為主。 為了進一步開拓台加商機,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代表團一行9人首度造訪加拿大,將陸續到溫哥華(Vancouver)、愛德蒙頓(Edmonton)和多倫多(Toronto)。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秘書長黃文榮在會議中大力推銷與台灣做生意的好處,他分享一個小故事,一家歐洲廠商主動提到常常跑台灣,因為「哪裡有錢賺就會去哪裡,台灣絕對是個可以讓企業賺錢的地方」。 敬獵人隨即分享另一則小故事。他說:「曾經是世界第一高建築的台北101大樓很有名,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景點就屬裝飾華麗、懸掛在92層、重達660噸的金色大圓球,因為超高層大樓要降低強風引發的振動反應,所以建造了這個『抗風阻尼器』大球,而這個大球是由安省公司Motioneering設計,在台灣建造完工,是一個台加合作的完美例子。」 加拿大最大維生素軟糖公司「禾寶藍」(Herbaland)總裁楊秀偉(Aisha Yang)和電動機車品牌Damon Motors財務副總裁譚聖佑(Michael Tan)都是台裔企業家,他們說,台灣的研發創新、效率能量、法治規範、社會責任等價值觀均與加拿大一致,經商不會有障礙。 駐溫哥華經濟文化代表處處長劉立欣表示:「有人會質疑台海政局不穩定是否會影響經商,但台灣與世界民主國家理念相通,正是長長久久經商最需要的,加拿大全力捍衛台海穩定,也代表對台灣前景充滿信心肯定。」(編輯:馮昭)1120913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榮景失色,台積加薪回歸常態。(工商時報) 2.半導體封測廠,驚見無薪假。(工商時報) 3.台加FIPA,首次實體談判今登場。(工商時報) 4.3月證券劃撥餘額,7個月新高。(工商時報) 5.台綜院估Q1經濟負成長1.2%。(工商時報) 6.全球軍費支出創新高,台灣排名第21。(中國時報) 7.景氣憂鬱,產業用電量衰退。(經濟日報) 8.台積股價,打500元保衛戰。(經濟日報) 9.Google二度修正Chromebook出貨,英特爾平台流失、聯發科意外彈升。(電子時報) 10.防Tesla低價戰2Q補刀,傳中國車廠對晶片祭新招。(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參拍房企數量創近6年新高,上海今年首輪集中供地攬金519億元。(每日經濟新聞) 2.18城首輪土拍近半「觸頂」成交,民營房企拿地積極性明顯提升。(證券時報) 3.簡稅制利好消費市場,海南銷售稅改革呼之欲出。(證券時報) 4.呵護市場流動性,央行開啟千億元逆回購操作。(上海證券報) 5.下游需求拉動,工業級碳酸鋰價格半年內首漲。(上海證券報) 國際頭條: 1.憂科技股業績,那斯達克表現落後。(路透社) 2.Bed Bath & Beyond聲請破產,股價暴跌35.67%。(路透社) 3.消費者支出帶來提振,南韓經濟躲過衰退。(路透社) 4.第一共和銀行在銀行業恐慌中流失1,000億美元存款。(華爾街日報) 5.美國股市漲跌互現,本周公司財報將紛至遝來。(華爾街日報) 6.美國科技巨頭雲業務陰霾難掩AI光芒。(華爾街日報) (編輯:李慧蘭)
我國除了與美國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有重大進展,近日更與加拿大正式啟動FIPA(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談判。據悉,我方爭取年底前與加拿大簽署協定,屆時可望大幅提升與加拿大經貿關係,更有助於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前後爭取十年,我國終於在本月7日晚間透過視訊會談,與加拿大雙方達成共識,正式啟動FIPA談判。該項協議目前規劃除了包含投資促進、保障、自由化等條款外,亦著重協助中小企業、原住民族、婦女等團體之包容性及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預計受惠產業包含電子、電動車和資訊產業。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雙方都還在準備工作,還沒有啟動第一次談判,但我國將力拼今年底前完成FIPA協定的簽署。據悉,在啟動談判前已經有多次探索性的討論,很多議題已經有共識,進展確實可以很快。 該人士表示,以前都著重在貿易,但現在發現投資比貿易更重要,如果能跟加拿大先簽署投資相關協定,有助於兩國關係的建立,並且讓我國企業界活動空間更好,台灣才不會被孤立。至於這是否是簽FTA(自由貿易協定)必經之路,該官員則表示,沒有絕對關係,但或許有所助益。 累計至2022年底,我對加直接投資金額近6億美元;主要投資金融保險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以及批發零售業。至於加商來台投資金額近10億美元;主要業別包括:不動產、批發零售、金融保險、資通訊、製造業、再生能源等。 對於與加拿大簽署投資協定後,是否有助於我國加入CPTPP?官員表示,所有關係都是不斷建立跟累積,現在就是「鴨子划水」,想辦法去接近。
台加雙方7日同意正式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簡稱FIPA)談判。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該協議前前後後爭取了十年,最大益處是大幅提升跟加拿大經貿關係,受惠產業主要包含電子、電動車和資訊產業。 鄧振中與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於台北時間7日晚間透過視訊會談,就台加雙邊經貿關係、多邊及區域經貿議題等交換意見。雙方並於會中同意啟動FIPA談判。 經貿辦說,雖然台灣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朝向巨型自由貿易協定發展的趨勢中,屢屢遭遇阻力,然而台灣的民主法治、經濟實力、中小企業活力與高素質的人才,疫情期間展現的韌性與力量,獲得理念相近國家肯定,台灣與加拿大歷經數次探索性討論後,雙方決定啟動FIPA談判。 經貿辦指出,該項協議目前規劃方向,除投資促進、保障、自由化等條款,亦著重協助中小企業、原住民族、婦女等團體的包容性及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 經貿辦說,台灣與加拿大理念相近,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貿秩序。將持續與各國深化全球夥伴關係,加強供應鏈合作,共同促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 經貿辦資料顯示,2022年台加雙邊貿易總額約為58億美元(台對加出口33億美元、進口25億美元)。依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報告,我國為加國2021年出口成長最快六個市場之一(僅次於美國、日本及南韓)。 經貿辦也說,累計至2022年底,我對加直接投資金額近6億美元;主要投資金融保險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以及批發零售業。至於加商來台投資金額近10億美元;主要業別包括:不動產、批發零售、金融保險、資通訊、製造業、再生能源等。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2)日接見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國貿委員會主席暨「加台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史葛洛訪問團一行人。蘇揆指出,希望相關貿易跟談判能夠進一步促成;史葛洛也說,會努力讓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FIPA(投資促進暨保障協議)成真。 蘇貞昌致詞時說,這是疫情發生兩年來,首度有加拿大國會組成訪團前來,加強兩國間的認同跟支持,特別表示歡迎。 蘇貞昌說,加拿大多次為台灣發聲,也在各種場合支持台灣加入WHA、WHO、ICAO等國際組織;對於共軍騷擾跟破壞地區穩健和平,表示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對此表示肯定跟感謝。 蘇貞昌說,台加兩國關係密切,都認同自由、民主、人權,貿易關係愈來愈強,投資愈來愈多,希望在加國多多促進彼此貿易關係,相關經貿跟談判協議能夠進一步促成,有利於雙方互惠互利,多支持台灣加入相關國際組織。 史葛洛致詞時則回應,這是睽違六年蒞臨台灣,很佩服台北市市容乾淨整齊,交通尤其完善,來到台灣也體驗新的航廈,桃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好的航廈之一。台灣和加拿大有很多相似之處,致力滿足需求跟創造更多機會。 史葛洛說,加拿大國內一再提及促進與台灣雙邊貿易投資保障跟倡議協定,還有台灣想要加入CPTPP意願,在此行也不斷被人提及。 史葛洛說,此行了解更多FIPA和CPTPP的細節,會在國會持續推動,使得這兩者成真。肯定台灣對於國際貿易的契機鍥而不捨,且有高度興趣,對於國際貿易有很宏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