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美東時間20日宣告,駁回中國電信挑戰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撤銷中國電信美國分支經營許可的決定。 香港信報21日援引外電報導,FCC在2021年10月表示,因應中國電信「受到中國政府的利用、影響和控制」,決定撤銷中電信(美洲)的經營許可,禁止該公司繼續在美國提供服務。 中國電信美國分公司隨後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出上訴,欲推翻該項於2022年1月生效的禁令。但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一個由3名法官組成的小組,20日已駁回有關申請。
拜登政府日前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全面禁止進口華為、中興等大陸電信設備產品,不過德國經濟部發言人2日表示,不會跟進美國封殺華為的禁令,但會視個別情況做出決定。德國此時選擇不跟美方站在同一陣線,似乎暗中打臉白宮。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總理蕭茲上(11)月初訪問大陸,雙方簽署採購歐洲空巴製造的飛機,總價值約170億美元(約台幣5200億元)。 路透報導,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德國與中國大陸關係備受外界關注,因為俄烏戰爭凸顯德國經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而德國與大陸長期經貿往來關切,因此德國官員對彼此貿易關係更加謹慎看待。 上周(11月25日),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以對國家安全威脅為由,下令禁售華為、中興等陸廠通訊設備,德國也面臨相當大壓力,必須對中國電信設備商採取行動。 路透掌握一份德國經濟部策略文件,內容建議提高對部分國家零組件使用狀況的審查。該文件提到,德國在2020年推出一項法案,亦即拉高華為5G網路電信設備製造商的門檻。 而據這項法案,若供應商做出不實聲明、不支持安全審計或未能及時報告或修補漏洞,單獨IT零組件或整個企業都可能遭到德國政府封殺,同時列入「不值得信任」名單。 對此,華為回應表示,網路使用安全與供應商的原產國無關,只能透過各產業和監管機關合作來建立一套全球標準,才能確保使用安全。
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美國再次以維護國安為由,禁止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海能達和浙江大華等5家大陸企業在美國販售產品,專家分析指出,此舉敲響這些大陸企業在美銷售產品的喪鐘,因為他們無法販售任何產品,其中大華與海康威視的衝擊最為嚴重。 美媒報導,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周五宣布新規,禁止核發新的使用許可給華為、海能達及浙江大華等五家大陸通訊商,FCC更強調,會一直持續保護美國民眾在通訊傳播方面,不受國安威脅。 美國賓州研究機構IPVM主任Conor Healy表示,FCC最新的禁令如同敲響在美營運的喪鐘,他們未來無法再推出任何產品,「大華與海康威視的衝擊最大,因為他們的監視器被美國政府廣泛使用,此外,有很多警察機關使用海能達的對講機。」 華府智庫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國防與網路安全專家Klon Kitchen則說,「川普總統時期開始的行動,拜登政府延續下去,因為他們受到的威脅並沒有改變,這也突顯美中現況。」 值得一提的,一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透露,總統拜登並未在G20及APEC會議期間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到即將實施的禁令,但拜登曾向習近平透露,美國會持續採取行動保護國家利益。
美國禁止銷售華為和中興製造的通信設備,並限制使用一些中國製造的影像監控系統包含海康威視、大華和海能達的產品,理由為它們對於國家安全存在「不可接受的風險。」 據《美聯社》(AP)26日報導,由5名成員組成的聯邦通信委員會(FCC)25日表示已經一致投票通過了新規範,將禁制進口或銷售某些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構成安全風險的技術產品。這是美國多年來對中國科技限制升級的最新進展,這類限制從川普(Donald Trump)總統開始,現在拜登政府延續了下去。 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的羅森沃賽爾(Jessica Rosenworcel)在一份準備好的聲明中說:「聯邦通信委員會致力於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確保不值得信賴的通信設備不被授權在我們的邊界內使用,我們將在這裡繼續這項工作。」 除了華為和中興,該命令還影響到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公司生產的產品,這些公司是廣泛使用的影像監控攝像機的製造商。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命令適用於未來的設備授權,不過該機構留下了可以撤銷以前授權的可能性。 共和黨黨籍的FCC委員卡爾(Brendan Carr)在推特上說:「我們一致決定代表了FCC歷史上第一次投票禁止基於國家安全考慮的新設備的授權。」。 卡爾補充說,「由於我們的命令,任何新的華為或中興設備都不能被批准。也不能批准任何新的大華、海康威視或海能達的設備,除非他們向FCC保證他們的設備不會被用於公共安全、政府設施安全和其他國家安全目的。」
大陸觀察者網26日引述外電報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美東時間25日發表聲明宣布,禁止華為、中興通信、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等5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銷售設備。 FCC宣稱,這5家企業的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依據是FCC於2019年頒布的一項旨在保護美國通信網路安全的法律。 路透社今年10月透露,FCC主席羅森沃塞爾已提出相關禁令提案,將以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中興通信、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在美國銷售相關新設備。FCC過去曾禁止企業使用聯邦政府資的補貼資金購買華為、中興通信等中國通信廠商的設備。 報導稱,值得注意的是,FCC今年6月曾提到,美國營運商因拆除華為、中興等中企生產的設備而提交的補償申請中,有2/3存在「重大缺陷」。估計換掉這些中企設備的成本將高達53億美元,遠超去年美國會通過的19億美元預算。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年6月17日例行記者會對此表示,美方政客出於一己私利、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中方特定企業釀成的苦果,最終卻要由美國的企業和民眾來吞咽。 汪文斌當時說,實踐一再證明,美方不斷將經濟合作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威逼利誘、脅迫他國禁用中企設備,企圖打造所謂「小院高牆」,損害的不僅是中方企業利益,也嚴重傷害美方自身利益,嚴重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方政客逆流而動也必將以失敗告終。敦促美方盡快改弦更張,停止損人不利己的錯誤言行,為相關中國企業提供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環境。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委員卡爾(Brendan Carr)於台灣時間2日凌晨抵台,由於美國電信商未來將在5G網路導入O-RAN設備,台廠軟體開發及製造能力,若能結合美商英特爾的晶片處理器發展出開放架構的O-RAN全新設備,將對全球設備市場投下震撼彈。卡爾此行,是否有機會深化美台在O-RAN產業鏈合作,備受矚目。 據了解,卡爾2日一早即與中華電、台灣大及遠傳等電信三雄的高層,就台灣整體5G頻譜發放、上網吃到飽資費、低軌道衛星釋照相關法規、及台廠O-RAN產業發展等交換意見。 目前全球除了日本樂天電信已採用Open RAN架構推出5G服務,就以美國電信及網路通訊大廠對於發展O-RAN態度最為積極,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近期透露,Verizon網路可能會在今年小量採用O-RAN認證的設備,明年正式部署O-RAN,而AT&T也即將在5G行動基礎網路加入開放架構的O-RAN設計。美國電信公司的網路若著手投入O-RAN規劃,歐洲及其他各國電信公司也有機會跟進。 因此,卡爾此行,台美雙方有機會從O-RAN敝開洽商合作大門。至於合作方向,業界分析,台廠從軟體開發結合美商英特爾的晶片處理處,開發出5G SA(獨立組網)的基站,將來可以應用於美國電信大廠舖設O-RAN網路上,若台美合作成局,將為台灣O-RAN產業鏈帶來龐大且可觀的商機。 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由美國國會法令授權創立,掌管全美50州、哥倫比亞特區及美國領地的州際與國際通訊業務,包括電信、廣播、電視、衛星、電纜等業務,同時亦負責無線電頻譜政策,是影響美國整體電信、廣播電視產業發展及走向,最重要的一個機構,其角色類似台灣的NCC加上部份數位部的權責。 卡爾也是首位以官方身分訪台的現任FCC委員,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就他了解,卡爾也是他2011年到任NCC以來,FCC訪台層級最高的官員。 AIT美國在台協會證實,卡爾將於2日到4日訪台三天,與台灣討論電信業務、網路安全以及其他與雙方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委員卡爾本週訪問台灣,將與台灣官員討論5G、網路安全和電信業務等議題,並展現對台灣的支持。 路透社報導,卡爾(Brendan Carr)是美國最新一位訪台的高級官員,也是首位以官方身分訪台的現任FCC委員。 卡爾接受路透社電話訪問時說:「作為美國人,我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地支持台灣,與台灣結盟,無論是大事或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一切都對抗衡中國的算計很重要。」 卡爾將與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和外交部等其他機構官員會面。 除了拜會官方機構外,卡爾也將與科技與通訊業者召開會議,並前往台灣半導體產業重鎮新竹舉行會議。他說半導體產業是美國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灣外交部拒絕置評。 卡爾是FCC兩名共和黨委員之一,經常強硬批評中國。FCC目前有4名委員,由美國總統拜登任命的民主黨委員擔任主席。 卡爾向路透社證實,他稍早曾對美國新聞網站Axios說,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量,美國政府應禁止中國的短影音分享應用程式TikTok,他也認為政府將無法確保美國用戶的個資安全。
路透社13日報導指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將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華為、中興在美國銷售新的通訊設備。除此之外,海能達、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中國3大錄影監控設備商也在禁令範圍內,將會被禁止販售設備。 《工商時報》報導,據悉,FCC主席羅森沃爾特(Jessica Rosenworcel)於本月5日向FCC的其他委員分發了一份命令草案,將會禁止上述5間中國企業在美國販售新設備。不過目前這項草案仍有待FCC進行表決。 去年3月,FCC將華為、中興、浙江大華、海能達、海康威視等5間公司列入國家安全威脅黑名單,並於同年6月投票通過一項禁令,禁止企業在美國電信網路中使用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的設備。 美國總統拜登接著於去年11月簽署「採購設備法」(Secure Equipment Act),該法要求FCC必須禁止會對美國國安「構成無法接受風險」的企業在美銷售設備,依據此法,FCC必須在1年內對禁售令進行表決。 外媒報導指出,FCC過去只禁止企業使用聯邦政府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但本次禁售令將會包含所有的採購,成為FCC首次以國安為由,全面禁售特定電子設備。 《工商時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這項禁令不具有追溯力,因此這些公司仍可以繼續銷售FCC過去批准過的產品,惟新機型與新設備將會被禁止。 羅森沃爾特13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FCC將會透過不授權給不可信的通訊設備,來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並持續推進這項工作。美國參議院的情報委員會主席華納(Mark Warner)對此表示,他很高興看到FCC終於採取這一步來保護美國的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 此外,原本將對華為祭出臨時禁令的英國,受到英國電信集團(BT Group Plc)表示可能造成網路中斷後,英國已經延後移除華為設備的使用期限。在與當地電信業者協商後,英國政府將華為5G禁令最後禁止期限從2023年1月28日延長到2023年12月31日;該禁令要求英國5G核心網路的服務和設備需移除來自華為的產品。 不過英國政府也強調,在2027年前全面移除華為5G網路設備的最後期限,該政策沒有改變。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基於國安考量,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擬全面禁止中國華為與中興通訊在美國銷售新的通訊設備。 FCC主席羅森沃塞爾(Jessica Rosenworcel)在聲明中表示,基於國安考量,已在上周向其他三名委員提出這項建議,尋求在最後表決時給予支持。如果無法取得FCC的銷售許可,華為和中興將不得在美國銷售任何新的通訊設備。 羅森沃塞爾表示,美國FCC仍將致力於保護國家安全,以確保不可信的通信設備無法獲准在美國境內使用。 2021年6月美國FCC表決推進一項計畫,將禁止美國電信網路採用華為和中興等被視對美國造成國安威脅之中國企業的設備。 在此之前,美國依據一項2019年通過、旨在保護美國通信網路的法律,於2021年3月將華為、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和大華技術等5家中國公司列入所謂的國安「列管名單」(Covered List)。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華納(Mark Warner)表示,他很高興看到FCC「終於採取這一步來保護我們的網路和國家安全」。 FCC在去年6月時曾表示,該部門將考慮禁止「列管名單」上所有公司的設備許可。 今年FCC將俄羅斯AO Kaspersky Lab、中國電信美洲公司(China Telecom Americas Corp)、中移國際美國(China Mobile International USA)、中信集團旗下美國電信公司Pacific Networks Corp,以及中國聯通美洲公司(China Unicom Americas )納入國安「列管名單」。 FCC委員Brendan Carr表示,自2018年到2021年,該委員會已經批准3,000多項華為提出的許可申請。 美國在2019年將華為、海康威視等企業列入經濟黑名單。2020年,FCC宣告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網路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禁止美國公司將政府提供的83億美元資金用於採購這些公司的設備。
在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下,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決定進一步限制華為與中興通訊在美國開展業務,最新擬禁止兩家公司銷售任何通訊新設備。此外,海能達、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中國三大錄影監控設備商也在美方禁令範圍內,同樣將被禁止販售設備。 綜合外媒14日報導,FCC主席Jessica Rosenworcel於美東時間13日發表聲明稱,基於國家安全考慮,上周已向其他三名理事提議,禁止向華為與中興通訊發出產品銷售許可證,並尋求理事們表決支持有關決定。如果沒有FCC的銷售許可證,華為與中興將無法在美國銷售任何新設備。 報導指出,FCC過去只禁止企業使用聯邦政府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設備,但本次禁售令將會包含所有的採購,這成為FCC首次以國安為由,全面禁售外國特定廠商的設備。 但消息人士透露,這項禁令不具有追溯力,因此這些華為、中興等仍可以繼續銷售FCC過去批准過的產品,但新機型與新設備將會被禁止。 報導稱,FCC在2020年裁定華為及中興危及國安,禁止獲取美國政府提供83億美元資金資助的通訊商向兩家公司購買通訊設備產品。2021年7月,FCC鑑於國安考量,通過禁止包括華為與中興在內的一批中國企業向美國電訊商銷售通訊設備。 美國總統拜登緊接著於2021年11月簽署「採購設備法」(Secure Equipment Act),該法要求FCC必須禁止會對美國國安「構成無法接受風險」的企業在美銷售設備。依據此法,FCC必須在一年內對禁售令進行表決。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今天將中國國營「太平洋網路」(Pacific Networks)、其全資子公司「信通」(ComNet)以及中國聯合通信公司(China Unicom)列入國家安全威脅黑名單。 這是依據2019年一項保護美國電信網路的法律。 根據這項法律,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將不得審查或核發被列入FCC「受規範設備或服務清單」(Covered Equipment or Services List)公司新的設備許可證。 去年3月,FCC依據這項法律,認定5家中國企業對美國國安構成威脅。這5家公司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CC今年3月以「安全威脅」為由,吊銷「太平洋網路」與「信通」提供美國電信服務的電信牌照。美國先前已吊銷中國電信集團(China Telecom)與中國聯合通信公司牌照。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於美東時間20日宣布,將中國聯通 (美洲)、Pacific Network及其全資子公司ComNet (USA)兩個實體納入「國家安全威脅名單」,FCC指較早前已撤銷其在美國提供服務的批准,原因是構成國家安全風險。這項舉措令中國三大電訊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均被列在名單中。 綜合外媒21日報導,FCC把中國聯通的美洲分公司、太平洋網路(Pacific Networks Corp)及其全資子公司ComNet(USA),納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通訊企業名單,這意味美國公司及單位將不可利用FCC的80億美元通用服務基金,向這些中資公司購買產品及服務。 此前,FCC已經把華為、中興電訊、海能達、海康威視及浙江大華技術五家中國企業納入相關名單。 FCC指出,中國聯通與太平洋網路受到中國政府控制,容許他們在美國提供電訊服務,可能危及美國通訊系統安全。中國聯通及太平洋網絡的美國分支,今年較早前已經被FCC限制在美國提供電訊服務。
美國國會2019年通過一項法律,要求美國電信業者汰換華為、中興通訊等廠商設備,並提供補貼協助這項行動。不過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日前表示,進行這項作業需要49.8億美元的成本,扣除國會19億美元的撥款補貼,仍需約30.8億美元的資金。 路透社報導,FCC主席羅森沃塞爾(Jessica Rosenworcel)周五(15日)致信參議院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主席坎特韋爾(Maria Cantwell),內容提到汰換設備總成本需要49.8億美元,仍有30.8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羅森沃塞爾說,國會提撥的19億美元資金,僅佔公司約4成的汰除費用。 FCC認為華為和中興通訊會給國安帶來風險,將這2家廠商列為威脅,並禁止美國公司動用83億美元的政府基金購買其設備。但在推行拆除設備的計畫中,美國國會僅提撥19億美元,引起有關拆除計畫如何有效實施的問題。 羅森沃塞爾表示,在沒有提撥額外資金前,FCC將採國會規定的優先計畫。她補充,FCC將在撥款下來後開始處理補貼請求,而美國公司在收到補貼以前,不需要完成作業。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已於6月30日授權全球首富穆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能為行駛中船隻、飛機和車輛提供星鏈(Starlink)衛星連線服務,為擴大星鏈服務的重要一步。 FCC國際部門負責人蘇利梵(Tom Sullivan)說,授權SpaceX衛星系統提供連線服務,將擴大取得寬頻網路範圍,滿足像橫越美國的車輛,往來歐美的貨輪,以及國內外航班等長途交通愈來愈大的連線需求。 SpaceX未立即評論FCC的決定。星鏈為低地球軌道衛星網絡,讓全球任何地方都能高速上網。星鏈已發射約2,700顆衛星升空。每月上網收費110美元起跳。迄5月底止已有逾40萬名訂戶。 SpaceX之前跟包括達美和夏威夷航空等幾家商業航空公司簽約,就是準備得到FCC授權後提供服務。其迄今已被批准進行飛機在飛行中提供Wi-Fi試驗,認為航空Wi-Fi市場到了全面改革的時候。 其去年曾向主管機關要求擴大不移動的固定型客戶服務範圍,準備好為露營車提供星鏈服務,讓固定型客戶加價購買「攜帶版」連線服務,但攜帶版跟行駛中車輛連線的「行動版」不同。現在FCC批准的是行動版。 但FCC授權SpaceX可為車船與飛機提供行動版連線服務是有條件,其目前與未來為客戶提供特定頻段的連線時,所發射的電波必須接受FCC任何形式干預,並不能對其他通訊服務產生有害干擾。 另外,SpaceX在進一步投資星鏈計劃,而計劃被認定在營運上有風險時,要符合FCC提出的額外規定。 目前SpaceX的對手也蠢蠢欲動。像衛星通訊公司Viasat表示,西南航空的新飛機在這個秋季開始會採用其飛行Wi-Fi系統。亞馬遜正計劃飛射數以千計衛星去為潛在客戶提供衛星連線服務。
檢測業者耕興(6146)看好5G NR、WiFi 6/6E技術由高階旗艦機種設備往中低階發展,並且成為標配技術,耕興承接大幅成長的檢測需求,5月合併營收4.28億元,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耕興預期由5G輻射而出的應用將帶動強勁檢測需求,對今年營運逐季成長抱持樂觀看法。 耕興公告5月合併營收月增3.1%達4.2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8%,改寫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累計前五個月合併營收20.7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0%,為歷年同期新高紀錄。法人看好耕興第二季營收續締新猷,下半年營運表現會優於上半年。 耕興指出,今年前四個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5G NR執行案件數,耕興市占率達到37.9%,繼續蟬聯世界第一,而且還進一步大幅提升市占率,明顯優於去年度耕興一整年FCC的5G NR執行案件數市佔率是27.3%。此外,今年前四個月台灣NCC的5G NR執行案件數市占率更高達51.2%,同期間統計高階網通WiFi 6E在FCC執行案件數市占率成長到48.4%,顯見5G NR及高階網通檢測產業有大者恆大的趨勢。 耕興表示,對於不具備完整5G NR檢測能力的檢測同業,已無法滿足客戶對於這類高階案件需要的大產能、高技術、高資金設備投入,以及無法符合客戶測試合約中針對交期、測試數據正確性的要求,這也是耕興市占率得以快速拉升的主要關鍵原因。 耕興指出,3GPP R17標準在去年底凍結,宣告5G NR標準已進入成熟期,以5G為核心技術所輻射而出的應用,包括筆電及平板、小基站、物聯網、車聯網、工業自動化、消費終端(CPE)等產業前景的發展趨勢將會非常明確。耕興掌握此趨勢並持續投資和佈局今年以後5G和相關產業的檢測商機,為未來的營運提供更大的成長貢獻。 耕興表示,5G應用成長強勁,WiFi 6/6E今年市場滲透率將逾五成,業者亦開始朝向WiFi 7發展,皆可預見耕興將迎來主要客戶採取機海戰術所創造的大量Model測試需求,良好的訂單能見度將有望推進台、中、美等三地實驗室的產能利用率向上提升,看好今年營運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