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今天(22日)上午接見「挪威國會外交國防委員會第二副主席暨自由黨主席梅比(Guri Melby)訪問團」,感謝其力挺台灣的國際參與,期待深化兩國夥伴關係;梅比則表示,支持台灣是現今自由世界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任務,她主張在台北設立代表辦公室,並促請挪威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呼籲讓台灣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蔡英文上午在總統府接見挪威國會外交國防委員會第二副主席暨自由黨主席梅比(Guri Melby)所率訪問團表示,這是時隔12年再次有挪威國會議員接受台灣官方邀請來訪,格外具有意義,對此表達最誠摯歡迎。 她說,梅比長年關注國際人權議題,也十分關心台灣議題。梅爾比持續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也在挪威國會提案,要求挪威政府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台灣。期待,未來在梅爾比的支持下,台灣和挪威能夠深化夥伴關係,共同為全球的發展做出貢獻。 蔡英文表示,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綠能產業,這正是挪威的強項,在上周,經濟部也組團前往挪威參與台挪離岸風電論壇,這是台灣和挪威歷來規模最大的經貿合作案,希望雙方能夠一起創造更多的合作成果。 蔡英文指出,台灣和挪威共享堅守民主自由等價值,相信透過這次訪問將更深入了解台灣,也為雙邊合作持續開拓交流的機會。 梅比致詞表示,此行來訪是要對台灣為捍衛彼此共同珍視的自由、民主及主權等價值,展現挪威對台灣的支持。她提到,在不穩定性持續升高的世界,生活在民主體制下的人口越來越少,因此不能忽視彼此所珍視的價值。她對於台灣的民主在短時間內發展如此快速印象深刻,台灣達成了許多國家努力追求的目標,那就是讓台灣人民不僅可以活在民主價值之下,也享有基本人權與經濟發展,並確保人民生活自由。 梅比指出,現在自由世界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任務,就是幫助台灣、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這也是本周訪問台灣其中一個目的。她提到,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很多歐洲國家包括挪威在內,更清楚見到這些威權體制國家能夠做出什麼樣殘忍的事情,且更加了解到,當依賴這樣的威權政體,會讓他們變得多麼脆弱。 梅比說,全球貿易促進經濟發展及技術移轉,使許多人得以脫離貧困,但也必須意識到隨之產生新的經濟依賴。她認為,應確保威權體制國家無法利用此經濟依賴作為改變全球秩序的工具,解方是必需減少對威權體制國家的依賴,並加強與台灣等民主國家的關係。 關於深化台灣與挪威之間的關係。梅比指出,他們在國會提出許多建議,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可以在台北再次設立代表處;她也促請挪威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呼籲讓台灣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梅比表示,他們認為支持台灣捍衛民主及強化台灣與挪威關係的最好辦法,就是強化彼此在外交與經濟上的連結。當世界上生活在民主國家的人越來越少,民主國家更應該團結站在一起,為彼此的共享價值奮鬥,挪威也會竭盡所能與台灣站在一起,為爭取民主而努力。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主席羅森沃賽爾(Jessica Rosenworcel)今天說,FCC提案恢復網路中立規則,可賦予新權限以強制中國華為公司和中興通訊設備從美國網路與數據中心移除。 這份129頁的提案公開徵詢意見,以瞭解新規則是否應賦予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更大權力,以要求更多實體移除並更換華為與中興通訊的設備和服務。新規則旨在禁止網路服務供應商封鎖或減緩流量,或提供付費的快速通道。 公開徵詢意見的範圍還包括是否可在任何用於路由或傳輸通訊的網絡基礎設施禁止中國設備,包括數據中心和網際網路交換設施。 路透社報導,此案將於10月19日展開初步表決;提案還問及FCC是否能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網路服務供應商與某些公司進行流量交換安排。 FCC表示,這些網路中立規則將強化FCC「保護國家通訊網路的能力,免受那些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實體影響」。 華為和中興通訊對此尚未置評。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去年11月禁止批准華為和中興通訊的新電信設備,理由是這對美國國安構成「無法接受的風險」。 中國駐華府大使館先前表示,FCC「濫用國家權力,再度於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惡意攻擊中國電信營運商」。 華為一再否認有不當行為,並稱美國政府「非法且不理性地」針對華為。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會議員周二表示移遠通信(Quectel)和廣和通(Fibocom Wireless)等中國企業所生產的蜂巢式網路模組可能存在安全疑慮,並要求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解決相關問題。 在致FCC主席Jessica Rosenworcel的信函中,美國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Mike Gallagher和該委員會民主黨領袖Raja Krishnamoorthi提出警告,稱美國的醫療設備、車輛和農場設備如果使用中國製行動網路模組,就能從中國遠端進入和控制這些設備。 FCC發言人對此表示,該監管機關會仔細研讀眾院中國特別委員會的信函,「我們非常重視美國的網路與設備安全。在兩黨合作的基礎上,我們已經採取了強力措施,讓不值得信賴的設備與網路業者從美國的網路系統中移除」。 2021年3月FCC根據一項2019通過、旨在保護美國通訊網路的法律將將華為、中興、大華、海康威視、海能達等五家公司列入「受規範設備或服務清單」(Covered Equipment or Services List) 去年9月,FCC再度依據該「2019年保護美國通訊網路法」將中國國營的「太平洋網絡」(Pacific Network Corp)、其全資子公司ComNet、中國聯通美洲分公司等三家中國電信公司也列入涉及國安威脅的黑名單。 根據法律規定,對於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FCC不得對其新設備核發使用許可。 這兩名眾議員要求FCC回覆能否追蹤移遠通信、廣和通等中國公司製造的行動網路模組,並要求該監管機關考慮再度動用「黑名單」解決中國製蜂巢網路模組的安全問題。
人工智慧(AI)相關下游硬體持續扮演台股領頭羊,隨ODM領頭羊股價墊高,ABF與銅箔基板(CCL)指標股不甘寂寞,24日再度奮起,高盛證券在這二個次族群中分別最看好欣興(3037)與台燿(6274),近日雙雙上調股價預期至245元、160元,居市場最高。 最大權值股台積電回檔後已迅速止穩,但要反彈仍需時間,此時AI族群擔綱多頭發動機,廣達、緯創兩大ODM指標股股價走勢凌厲,多頭效益正積極擴散到零組件次族群,值此環境,高盛近期看好的CCL與ABF指標股特別容易受到青睞。 CCL族群雙雄最近大出鋒頭,高盛提出二大理由,看好台燿與台光電後市:一、CCL在2023~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1.3億、2.35億與3.5億美元以上,比先前預期超出逾1倍,AI伺服器所用的內含價值更是一般伺服器的5~7倍。二、AI伺服器領域中,目前僅四家CCL合格供應商,相比一般伺服器有七家以上的合格供應商,競爭壓力相對較輕。 重要的是,高盛最新預測,因AI伺服器投資加速發展,800G交換器的硬體設計定案時間將從原本的2024年下半年,提前到2023年底,由於CCL內含量比400G交換器多50%,台燿、台光電未來幾季將受惠需求爆發趨勢。 高盛證券更將台燿納入「亞太區首選買進名單」,據外資估算,台燿2024年獲利大爆發,每股稅後純益(EPS)將大增211%、來到9.48元。 美銀證券則是高度看好台光電前景,認為台光電在保有高市占率的前提下,未來五年來自AI伺服器的營收比重都將接近3成,給予450元高檔推測合理股價,維持「買進」投資評等。 ABF族群比起CCL雙雄的股價大爆發,最近才稍微發動,不僅顯得相對溫吞,且攻勢集中在欣興身上。高盛證券指出,ABF載板產業得益於AI與高效能運算(HPC)對高階載板需求,將啟動新一輪產業上行循環,指標股中,又以欣興最為受惠。 外資所做財務模型顯示,欣興2023年EPS為7.56元、是近年谷底,2024年獲利將直接翻倍,EPS來到15.62元,2025年再進步到19.11元。
耕興(6146)9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黃文亮主持,通過2022年盈餘分配案,共配發每股股利11.5元(現金股利11元及股票股利0.5元)。黃文亮指出,受惠於5G NR、WiFi 6E帶來大量檢測需求,2022年度營收、獲利皆大幅成長,今年在AI、高速傳輸帶動之下,檢測需求只會更多,利於營運表現。 耕興受惠於5G NR、WiFi 6E帶來的大量檢測需求,使得行動通訊與CPE產品、高階無線網通產品等屬於高毛利的檢測營收在2022年大幅成長,繳出每股稅後純益(EPS)15.8元的歷史新高成績,為將經營成果與全體股東共享,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1元及股票股利0.5元,配發率達72.6%,維持過去11年的水準。 黃文亮提到,耕興長年耕耘在全球科技產業關鍵無線通訊檢測技術,歷經各種行動通訊技術及區域寬頻技術 Wi-Fi 的世代更迭,已成為完整測試解決方案的頂尖實驗室,在檢測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根據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官網公布之5G NR案件數統計,耕興市占率以30%位居第一,FCC公布之高階網通Wi-Fi 6E案件數統計,耕興在高階網通Master端市占率65%,在Client端市占率46%,兩大主要產品線保持市場檢測數量世界第一水準。 展望下半年,耕興表示,第二、三季旺季有遞延的傾向,相較於上半年較為樂觀,另客戶接單狀況在下半年也比較多,下半年應有擴充產能的需求。近期隨新MR混合實境裝置發表,將帶動行動通訊裝置往次世代應用場景邁進,相關檢測商機增長也可期。
第一季為傳統淡季,加上市場仍在庫存去化階段,普遍PCB業者首季營運低迷,不過隨庫存水位持續降低,客戶回補需求慢慢顯現,法人樂看上游材料反應速度領先下游板廠,預期軟板上游軟性銅箔基板廠(FCCL)第二季起營運逐漸回溫可期。 台虹3月營收5.61億元、月增30.2%、年減31.2%,累計第一季營收為14.03億元、年減35.8%。 公司表示,上半年整體來說,終端需求不佳、客戶下單力道保守,消費性市場依舊低迷,但從近幾月的營收走勢來看,有看到些復甦力道,雖然還不強烈,但已感受到需求及拉貨有漸入佳境,綜合板廠普遍看第三季復甦,材料端庫存去化和需求回復會更早一些,預期第一季谷底已過、第二季起營運回溫可期。 亞電3月營收1.25億元、月增13.7%、年減23.9%,累計第一季營收為3.1億元、年減28.2%。亞電表示,3月生產出貨較上月穩定增加,中國境內消費電子持續消耗,供應鏈庫存水位逐步下降,下半年可望回到正常淡旺季週期。 亞電進一步表示,除消費性電子,公司亦持續擴大車用、醫療等高階領域,其中車用主要搶攻新能源車市場,在中國積極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政策下,包括補助延長、廣設充電樁等,均有助於帶動相關供應鏈持續成長。 展望2023,亞電維持審慎不悲觀看法,預期第二季起消費電子供應鏈可望陸續恢復,加上持續耕耘其他應用有望逐步發酵,將有助維持亞電營運成長動能。
美國聯邦眾議院下週將就遏阻華為和中興通訊的提案進行表決,這2家中國電信大廠被美國政府視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路透社報導,美國眾院今天指出,即將針對名為「應對境外不可信電訊商法案」(Countering Untrusted Telecommunications Abroad Act)的兩黨支持法案進行表決,將要求國務院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邦和其他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企業在5G通訊設備或服務的國家提出報告。 這項提案發起人民主黨籍眾議員魏德(Susan Wild)表示:「我們須加倍努力以保護我們國家安全和利益,幫助我們的盟友為自身安全採取重要措施,並堅決捍衛基本權利。」 這項法案也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是否與華為、中興簽約或使用此案涵蓋的服務。華為和中興未立即對此置評。 此案也將要求就美國駐外大使館的電信漏洞提交報告,指示國務院確定關鍵的電信基礎建設案,以提升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去年11月宣布禁止華為和中興在美銷售新設備,並表示這些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無法接受的風險」。 去年,中國駐華府大使館表示,FCC濫用國家權力,在毫無事實根據下再次惡意攻擊中國電信公司。華為一再否認有不當行為的指控,表示美國政府「非法和非理性地」針對他們公司。 華府抵制這些中國科技巨擘,是因美國擔心北京可能以此對美國人民從事間諜活動。華府多年來施壓盟邦勿在5G網路中使用華為或中興設備,或從現有網路中移除設備。 2019年,美國國會指示FCC諭令美國電信公司接受聯邦補助,在其網路中清除具有國安風險的電信設備,並承諾賠償。 FCC將華為和中興列為威脅,要求美國企業移除他們的設備,否則將被凍結在採購新設備的83億美元政府基金之外。然而,為籌措這項所謂的「移除取代」(rip and replace)措施的基金,國會僅撥款19億美元。 FCC去年指出,企業還需要30億美元才能自美國網路移除華為和中興製造的設備,總成本估計為49.8億美元。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美東時間20日宣告,駁回中國電信挑戰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撤銷中國電信美國分支經營許可的決定。 香港信報21日援引外電報導,FCC在2021年10月表示,因應中國電信「受到中國政府的利用、影響和控制」,決定撤銷中電信(美洲)的經營許可,禁止該公司繼續在美國提供服務。 中國電信美國分公司隨後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出上訴,欲推翻該項於2022年1月生效的禁令。但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一個由3名法官組成的小組,20日已駁回有關申請。
拜登政府日前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全面禁止進口華為、中興等大陸電信設備產品,不過德國經濟部發言人2日表示,不會跟進美國封殺華為的禁令,但會視個別情況做出決定。德國此時選擇不跟美方站在同一陣線,似乎暗中打臉白宮。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總理蕭茲上(11)月初訪問大陸,雙方簽署採購歐洲空巴製造的飛機,總價值約170億美元(約台幣5200億元)。 路透報導,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德國與中國大陸關係備受外界關注,因為俄烏戰爭凸顯德國經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而德國與大陸長期經貿往來關切,因此德國官員對彼此貿易關係更加謹慎看待。 上周(11月25日),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以對國家安全威脅為由,下令禁售華為、中興等陸廠通訊設備,德國也面臨相當大壓力,必須對中國電信設備商採取行動。 路透掌握一份德國經濟部策略文件,內容建議提高對部分國家零組件使用狀況的審查。該文件提到,德國在2020年推出一項法案,亦即拉高華為5G網路電信設備製造商的門檻。 而據這項法案,若供應商做出不實聲明、不支持安全審計或未能及時報告或修補漏洞,單獨IT零組件或整個企業都可能遭到德國政府封殺,同時列入「不值得信任」名單。 對此,華為回應表示,網路使用安全與供應商的原產國無關,只能透過各產業和監管機關合作來建立一套全球標準,才能確保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