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16日宣布,斥資108億美元收購生技公司Prometheus Biosciences,藉此將前景看好的免疫疾病治療納入麾下,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交易。 默沙東的收購價是每股200美元,與Prometheus14日收盤價114.01美元相比溢價75%。截至上周五收盤,Prometheus市值達54億美元,該公司股價今年來上漲4%左右。 Prometheus以開發免疫疾病藥物為主,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等。Prometheus近來公布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藥物的中期試驗有正面結果,準備邁入後期試驗。 Prometheus去年總營收680萬美元,SVB Securities分析師預測,到2029年公司營收將超過16億美元。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藥廠默沙東(Merck & Co)在周日表示,將斥資108億美元收購Prometheus生物科學;默沙東主要想收購一種具有美好前景的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Crohn)的實驗性藥物,並且擴大在免疫學領域的業務。 默沙東將以每股200美元的價格收購加州的生物技術公司,這比Prometheus在上周五的每股114.01美元收盤價,溢價75%。Prometheus專門從事於免疫性疾病的治療。 默沙東執行長Robert Davis在接受訪問時說,Prometheus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的藥物PRA023,對於默沙東來說,該藥可能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品。執行長補充說,該藥最近發布的二期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振奮,也帶動了公司的收購決定。 Davis說:「我們關注他們的臨床開發專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執行長說,如果交易能在今年第三季如期完成,那麼公司可能在今年第四季或2024年第一季開始針對該藥的潰瘍性結腸炎後期研究。 Davis將這筆交易比擬為2021年收購Acceleron,後者讓默沙東迅速擴展了心血管藥物的業務。 去年夏天,據新聞報導說,默沙東曾談判收購專注於癌症的生物技術公司Seagen,但是競爭對手輝瑞(Pfizer)最後在上個月達成了該43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 執行長說,將繼續收購的動作,不論規模的大小。 默沙東曾在2月提出財測,指出由於抗新冠肺炎病毒藥物的銷售將急劇下滑,2023年的獲利將低於華爾街預期。
看好泰國商品在台灣市場的發展潛力,網家旗下「PChomeThai泰國購物」宣布成為NaRaYa曼谷包台灣市場官方授權夥伴。 網家旗下的PChomeThai泰國購物,自2022年3月開站,一年以來持續受到台灣消費者的喜愛,回購率超過四成。網家在本月份將為PChomeThai泰國購物舉辦週年慶,活動期間內只要購物滿3,000泰銖,即可獲得1,000泰銖的折價券。 此外,PChomeThai泰國購物16日也正式宣布成為NaRaYa曼谷包台灣市場官方授權夥伴。網家表示,PChomeThai泰國購物提供只賣正品、全站中文、台幣付款、快速發貨平均5至7天到貨,站上有超過五千種各式泰國商品,銷售前五名的類別分別為食品、日用、香氛、設計及美妝。
普萊德科技(6263)加碼推新品,在新產品效益發酵下,2月營收逆勢走高,並以1.69億元拿下歷史次高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58.94%;1至2月累計自結合併營收為2.5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44%。 智慧網路互動式影音、AR與VR應用趨勢初起,看好此商機,普萊德加碼推出新產品工業級95瓦PoE供電網管型交換器系列(IGS-4215-4UP4T2S、IGS-4215-8UP2T2S),普萊德指出,該款網管型交換器具備802.3bt 95瓦PoE供電、Gigabit乙太網傳輸以及SFP光纖傳輸埠,長距離PoE總供電量最高達360瓦,並具L2/L4全網管功能、Cybersecurity資安保護、國際標準ERPS Ring 冗餘環備援能力,利於智慧交通通訊如Kiosk互動式資訊服務站、無線連網如高功率Wi-Fi 6基地台、安全監控通訊如Speed Dome高速球型網路攝影機之彈性佈建,提供全天候不中斷連網服務。 此外,普萊德也跟進推出EtherCAT分歧器模組(IECJ-300),可加速自動化控制、OT(Operational Technology,操作科技)網路佈建,解決嚴苛工業環境之中網路通訊站台無法彈性延伸擴展或在傳統常見的daisy chain菊鏈拓樸連線過遠而可能造成某些重要站點斷線無法管控的問題。普萊德強調,EtherCAT分歧器模組可連結超過6萬5千個EtherCAT通訊裝置,且時間同步精準度可達微秒等級(百萬分之一秒),有助於效率化擴充工控、工業物聯網的網路基礎建設。
2023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3)6日盛大開幕,新漢子公司創博(NexCOBOT)以「Automate your CNC Machines with Robotic Automation」為題,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美國館(攤位M0834)盛大展示ECM x86 Real-time Windows EtherCAT主站控制器、NexRTOS x86 Real-time Linux EtherCAT控制平台和GRC機器人控制系統三大解決方案,盼能一舉解決業主的痛點,並邀請到合作夥伴士林電機、舜鵬科技和正崴機器人的代表一起到場說明。 創博專業EtherCAT主站控制器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建置EtherCAT控制系統,透過NexECM軟體,使用者可以在即時作業系統環境下開發專屬的EtherCAT運動控制。控制器之開放式架構讓使用者在MicrosoftR Windows環境中可游刃有餘地整合第三方軟、硬體之外,現場也展示士林電機的伺服驅動結合創博EtherCAT主站控制器的相關加值應用。 創博總經理沈倩怡強調,NexCOBOT擁有十年以上機器人控制器開發經驗,以及in-house的設計研發團隊,基於開放式架構良好的兼容性,提供硬體客製化、控制軟體核心技術模組化,和軟、硬體整合一站式服務,並有最值得信賴的客服工程師即時支援售後服務,利於OEM夥伴和機台/設備製造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
俄羅斯規模最大的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5日(五)公佈即將推出其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的計劃,準備在幾個月內開始試營運,將成為全世界政府以及主要經濟體當中的首例。 據區塊鏈專業媒體cointelegraph.com 3日報導,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區塊鏈實驗室產品總監克里緬科(Konstantin Klimenko)宣佈,預計將在今年5月之前推出其DeFi平台的公開測試。 目前正在進行私人測試,該銀行即將推出的DeFi平台將在4月底前全面開放,使用戶能夠搶先進行商業交易。 克里緬科還強調,該區塊鏈平台將與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兼容,允許客戶使用主要的錢包,如MetaMask等工具來轉移他們的資產。Klimenko還指出,用戶將能夠從其他平台轉移他們的資產。 他希望該行的DeFi平台能夠成為俄羅斯的一個主要DeFi生態系統。他還表示相信,DeFi能夠取代傳統的金融服務市場。 與該行先前披露的在銀行基礎設施上啓用DeFi應用的計劃相一致,2022年11月,儲蓄銀行宣佈了其專有區塊鏈平台的一系列新功能,包括與智能合約和以太坊網絡上的應用程式兼容。 目前尚不清楚即將到來的DeFi平台將如何被政府監管,因為俄羅斯還沒有提出數位貨幣的監管法規,但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金融委員會主席阿克薩科夫(Anatoly Aksakov)表示,俄羅斯「肯定」將在2023年採用加密貨幣法規。 由於俄國央行多次推遲相關的法規,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努力推動一些區塊鏈工具。原本預計在2021年推出數位資產發行平台最終在2022年春季獲得了俄國央行的批准。另外俄羅斯政府是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大股東,持有50%+1的股份。 2月2日,俄羅斯最大的私人銀行之一阿爾法銀行(Alfa Bank)也成為該國第4家獲准發行數位資產的金融機構,進身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國家支持的代幣化平台Atomyze和金融科技公司Lighthouse一起。
才邁入2023年,谷歌(Google)上周大裁員1.2萬人,20日一早不少工程師從信箱中接獲被解僱的電子郵件通知,甚至當天就無法進入公司系統,讓在谷歌工作20年的資深工程師心痛抱怨公司「冷漠」,宛如「被甩了一巴掌」。 綜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在谷歌任職20年的軟體工程師喬斯林(Jeremy Joslin)20日發布推文抱怨,當天他收到了被解僱的電子郵件通知,「在谷歌工作20年後,我難以相信我是透過Email得知被裁員的消息,就像被甩了一巴掌,我希望能和所有人當面道別。」喬斯林推文中「被甩了一巴掌」(What a slap in the face)又有一記打擊、侮辱的意思。 喬斯林當天也在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發文,指出透過系統郵件得知自己被解僱,而沒有被肯定對公司投注的時間及影響,令人難以接受,他認為公司在通知裁員時如果能多一點溫情和私人連結會更好。 周五稍後他又發文,指出當天他就無法登入公司系統,上級主管也沒有聯繫他。 他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坦言谷歌此波裁員的方式很「冷漠」,應該能用更優雅、尊重員工的方式通知裁員噩耗。 不只喬斯林,在谷歌工作超過17年的研究工程師羅素(Dan Russell)說,他清晨4點去上班時竟發現通行證失效了。在谷歌任職15年的全球廣告部門行銷主管哈特(Elizabeth Hart)說,周五清晨她在「睡眼惺忪、半睡半醒」下檢查手機時,發現登入公司系統失效的通知,通知中還附了一篇裁員相關報導。 喬斯林說,谷歌再也不是「我20年前工作的那間公司」。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9月底突然宣布,自2023年起拔除次子尤阿金王子(Prince Joachim)4名子女的「王子」、「公主」頭銜,讓尤阿金王子公開反擊此舉讓孩子們受傷。對此,瑪格麗特二世昨(3)日發布聲明道歉,坦承低估了家人的反應,不過強調不會撤銷摘除頭銜的決定。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瑪格麗特二世昨日發布聲明,坦言近日摘除王孫頭銜事件所引發的「強烈反應」影響到了自己。 她說自己是以女王、母親、祖母的身份做出決定,「但作為母親及祖母,我也低估了我小兒子及他家人感覺受影響的程度」,「對此我感到抱歉。」 瑪格麗特二世強調是思考許久才做出決定,尤其自己統治國家長達50年,自然而然必須回顧過去及展望未來,「作為女王,我的職責及願望是確保君主制能一直與時俱進。」她說有時這代表必須做出艱難決定,而且這將總是難以找到適當時機。 瑪格麗特二世也強調,擁有王室頭銜代表伴隨了一些承諾及職責,未來這些承諾及職責只會由更少數的王室成員承擔,她將其視為君主制迎向未來的必要調整。 女王在聲明尾聲指出,「沒有人能質疑孩子們、媳婦們及王孫們是我最大的快樂及驕傲」,希望家族現在能平和地解決紛爭。 瑪格麗特二世9月28日宣布拔除尤阿金王子4名子女的王子、公主頭銜,將改稱為蒙佩扎(Monpezat)伯爵及女爵,未來也將只能使用「閣下」(Their Excellencies)稱呼,而非「殿下」,受影響的包括23歲的尼古拉王子(Prince Nikolai)、20歲的費利克斯王子(Prince Felix)、13歲的亨瑞克王子(Prince Henrik),以及10歲的雅典娜公主(Princess Athena),新措施自2023年起實施。 目前住在法國的尤阿金王子9月29日接受丹麥小報《號外新聞》(Ekstra-Bladet)採訪時坦言,對母親的決定感到生氣,認為孩子們被「懲罰」了,「看到你的孩子被這樣不當對待並不好玩,他們無法理解。」 尤阿金王子的妻子瑪麗王妃(Princess Marie)也坦言,在這樣「臨時通知」後,女兒雅典娜公主在學校被霸凌。 這對夫妻1日接受丹麥日報《B.T.》訪問時也表示,新措施宣布後,「很遺憾」女王至今還沒試著和他們說話,尤阿金王子說:「這也是家人阿,或者隨便我們想怎麼稱呼。」 訪談期間一名法國女子走向尤阿金王子與瑪麗王妃,告訴他們對她來說,他們的孩子永遠都是王子與公主,報導形容婦人的話讓這對王室夫妻「感動到哭了」。 這對夫婦強調,即便家族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分裂,他們也沒有考慮離開丹麥王室,強調會以自己的方式繼續工作,瑪麗王妃說:「我們從未對此有任何懷疑,希望沒有人懷疑這點。」 尤阿金王子目前與第二任妻子瑪麗王妃住在巴黎,他自2020年9月起在丹麥駐法國大使館擔任駐外武官。
丹麥王室昨(28)日宣布,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拔除8名孫子中其中4人的王子、公主頭銜,同時也不得再尊稱為殿下,原因是希望賦予4名王孫更大的空間塑造自己的生活。不過其中被摘除頭銜的尼古拉王子及費利克斯王子的母親反應女王的決定「令人震驚」,讓王子們感覺自己「被排擠」。 綜合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快報》(Express)、美國《時人》(People)雜誌報導,丹麥王室昨日發布聲明宣布,目前歐洲碩果僅存的女王、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已經拔除次子尤阿金王子(Prince Joachim)4名子女的「王子」、「公主」頭銜,同時4人不能再使用「殿下」(His/Her Highness)尊稱,自2023年1月1日起,4名王孫只能使用蒙佩扎(Monpezat)伯爵及女爵頭銜。 被摘除頭銜的是23歲的尼古拉王子(Prince Nikolai)、20歲的費利克斯王子(Prince Felix)、13歲的亨瑞克王子(Prince Henrik),以及10歲的雅典娜公主Princess Athena),前兩者是尤阿金王子與前妻亞歷山德拉伯爵夫人(Countess Alexandra)所生,兩人於2005年離婚,尤阿金王子2008年與瑪麗王妃(Princess Marie)再婚,生下亨瑞克王子及雅典娜公主。 丹麥王室指出,女王的決定「與近年來其他王室以不同方式進行的變革相當」,女王希望藉此為4位孫子創造更大的架構,讓他們形塑自己的生活,不用受限於隸屬於丹麥王室伴隨的特殊考量及責任。 聲明也指出,2008年4月,瑪格麗特二世就授予兒子們、兒子配偶及孫子們蒙佩扎伯爵、女爵頭銜,2016年女王又宣布,王儲費德瑞克王子(Crown Prince Frederik)的長子克里斯汀王子(Prince Christian)成年後能夠領取國家年金。 丹麥王室指出,拔除4名王孫頭銜的決定並不影響4人的繼位順位,他們的繼位順序依序為7至10。女王的決定也不適用於王儲費德瑞克王子的4名子女。 針對女王摘除4名王孫的頭銜,作為尼古拉王子及費利克斯王子的母親,亞歷山德拉伯爵夫人透過幕僚發布聲明表示,「我們對這項決定感到困惑,我們感到難過,同時也很震驚。」她形容這項決定猶如「晴天霹靂」,「孩子們感覺被排擠,他們不理解為什麼他們的身份被剝奪了。」 據悉尤阿金王子5月就被告知這項決定,並且親自「參與」、「主導」整個作業程序。 《時人》雜誌指出,丹麥王室這波精簡王室人員的決定,與近幾年來歐洲其他王室的做法類似,例如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King Carl XVI Gustaf)在2019年10月宣布,次女瑪德琳公主(Princess Madeleine)及長子卡爾菲立普王子(Prince Carl Philip)的兒女將不再是王室的正式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尼古拉王子及費利克斯王子擁有高顏值,因為出眾的外型受到關注,並且進入時尚圈、成為模特兒,他們本身也有華裔血統,母親亞歷山德拉伯爵夫人出生於香港,中文名字為文雅麗,她的父親是中英混血,母親有伊朗及印度血統,因此過去又有媒體稱尼古拉王子為「華裔王子」。
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8日辭世後,長女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表示,很榮幸能夠陪伴母親最後24小時,英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其實不只親人,女王心愛的柯基犬也在病榻前陪伴。 美國「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女王辭世後,安妮公主透露自己陪伴母親的最後24小時,「很榮幸能夠陪伴她度過最後旅程。」 不過其實除了親人之外,英國《週日郵報》(Sunday Mail)引述王室消息人士指出,女王臨終前數小時,2隻心愛的柯基犬「穆伊克」(Muick)、「珊迪」(Sandy)也在「房間內」陪伴她。 報導指出,伊麗莎白二世70年的統治期間一共養了30隻柯基,她的第一隻柯基犬名叫蘇珊(Susan),是父親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在1944年送給她的18歲生日禮物,蘇珊於1959年過世。 儘管伊麗莎白二世相當鍾愛柯基犬,不過1980年代卻發生被一頭柯基犬咬傷手的意外,女王因此被縫了好幾針。 這起意外之後,伊麗莎白二世請來動物行為專家馬格福德博士(Dr Roger Mugford)幫忙管理愛犬們,當時女王一共有9隻狗,其中一隻甚至因為難以控制而被送去給安妮公主。 馬格福德博士當時給女王的建議是少養一些,不過女王回應:「馬格福德博士,菲立普親王早就說過我有太多隻狗了,如果我想要這類的建議,那我大可省下僱用你的費用。」 因此後續女王仍持續飼養柯基及其他狗。不過2015年開始,女王就拒絕再納入新的狗成員,主要是擔心過世後這些狗兒子沒有人照顧。 不過女王仍在2021年納入柯基犬「穆伊克」及一隻名為「佛加斯」(Fergus)的多吉犬,多吉犬是柯基與臘腸狗的混種。「穆伊克」及「佛加斯」是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贈予女王的禮物,不過佛加斯在3個月後過世,女王孫女碧翠斯公主(Princess Beatrice)因此將柯基犬「珊迪」送給女王。報導指出,女王之所以接納新的毛小孩,是因為知道最終穆伊克及珊迪都會回到安德魯及碧翠斯身邊。 19日伊麗莎白二世國葬當天,穆伊克及珊迪在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向女王道別的模樣惹人鼻酸,不過報導指出,至少如王室成員所期望的,2隻柯基陪伴女王到最後。
英國王室昨(24)日公開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最後長眠地-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 Chapel)的石碑照片,黑色大理石石碑上刻有女王、父親喬治六世、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及菲立普親王的名字。民眾自29日起就能前往禮拜堂所在的教堂向女王致意,不過得先花26.5英鎊(約新台幣915元)購買溫莎城堡一日遊門票才能進入。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王室昨日公布女王最後長眠地-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的石碑照片,舊石碑原本僅刻有女王父親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The Queen Mother)的名字及生卒年,如今已換上新石碑,並且以金色字體加刻了伊麗莎白二世及菲立普的名字與生卒年,黑色大理石石碑旁還擺放了好幾束花圈及花束。 伊麗莎白二世19日國葬的最終章在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舉行,自16世紀以來,聖喬治教堂安葬了多位英國國王、女王及王室成員,不過喬治六世生前的遺願是在聖喬治教堂蓋一座屬於自己的禮拜堂,安放自己與妻子的遺體,於是伊麗莎白二世於1962年下令在聖喬治教堂北側打造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禮拜堂於1969年完工。 已故女王王夫菲立普親王(Prince Philip)2021年逝世後,靈柩暫放在聖喬治教堂的皇家墓穴,女王辭世後,菲立普的靈柩才於19日移靈至禮拜堂,與女王一家人團聚。《每日郵報》指出,19日女王及菲立普的靈柩被輕輕的下降18英呎(約5.4公尺),安放於長14英呎(約4.2公尺)、寬10英呎(約3公尺)的房間內,兩人的靈柩堆疊擺放,並且用金屬架支撐。 2002年辭世的女王妹妹瑪格麗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的骨灰也安放在這座禮拜堂裡。瑪格麗特公主於2002年2月辭世,享壽71歲,她辭世1個月後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也跟著逝世,享嵩壽101歲。 聖喬治教堂自29日起全面對外開放,不過想前來向女王致意的民眾必須購買溫莎城堡1日遊門票才能入園,平日票價為26.5英鎊,周六門票為28.5英鎊(約新台幣984元),周日僅對教友開放。 《每日郵報》指出,民眾可能會很訝異,向女王致意還得先花錢買票,不過消息人士透露,經營城堡一日遊的「皇家收藏信託」(Royal Collection Trust)為慈善機構,所得與利潤不會交由王室成員,而且受到疫情衝擊,「皇家收藏信託」面臨3000萬英鎊(約新台幣10.36億元)赤字壓力。
蘇格蘭教會總會主席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牧師透露,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生前最後一個周末看起來明顯「虛弱」,當談到自己此生的信仰時,女王說「沒有遺憾」。另外女王當時還能開玩笑說要送格林希爾茲「去坐牢」。 綜合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68歲的蘇格蘭教會總會(General Assembly of the Church of Scotland)主席格林希爾茲受訪時表示,他與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共度女王生前最後一個周末,當時他在女王在蘇格蘭時做禮拜的布雷馬與克拉希教區教堂(Braemar and Crathie Parish Church)佈道,結束後獲邀在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留宿1晚。 格林希爾茲說,3日晚間他與女王、如今已登基為國王的查爾斯及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一起共用晚餐,當晚有魚、羊肉及女王特別愛的草莓冰淇淋。4日上午格林希爾茲在鄰近教堂佈道,不過女王因為「行動問題」無法前來,只有查爾斯到場,當天中午他與女王及其他王室成員享用烤牛肉後才離開。 格林希爾茲回憶周六的晚餐上,女王看起來明顯「虛弱」,但她開始說話時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而且「令人著迷」。他說女王的記憶力驚人,知道他所有事,包括家庭、背景、興趣等,顯然有事先做功課。 他說那時候並沒有感覺到女王快步入死亡,形容女王是非常深刻的人,與世界社會有廣泛接觸,能夠談論廣泛的議題,也能夠回過頭來談非常私人的事,例如巴爾莫勒爾堡、童年生活、父母等,並沒有讓人感覺到精神或智力方面有衰退情形。 晚餐時兩人也談論了信仰及生命,甚至是永生,他形容女王當時處在沉思的狀態,談論她所遇過了不起的人,反思生命、生命的去處等等。當談論個人信仰時,女王說自己完全「沒有遺憾」,格林希爾茲說女王剛登基時就說過,將會向上帝尋求智慧,「這是她持續一生的事。」 格林希爾茲說女王當時還非常幽默、風趣,甚至會對他開玩笑,當晚他被安排入住一間名叫「塔樓」的套房,結果女王對他說「你的女王正送你去坐牢」,邊說邊露出甜美微笑,他形容那個微笑根本是「假笑」,確保他知道自己在開玩笑,「那真是美好的一刻」,格林希爾茲說。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過去曾被當作監獄使用,因此英文裡說「送去塔樓」又被引申為坐牢、入獄的意思。 格林希爾茲說,女王曾不只一次說過喜歡巴爾莫勒爾堡,她在這裡找到平靜,雖然對於女王突然離世感到意外,但他也認為女王在這裡辭世是很合適的。
19日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國葬上,眼尖的王室專家紛紛注意到丹麥王儲妃瑪莉王妃(Princess Mary)未出席,原來英國外交部搞烏龍,臨時撤銷對瑪莉王妃的邀請,據悉這起外交烏龍讓丹麥王室相當火大,讓王室專家評論「很笨拙」。 綜合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丹麥王室於13日宣布,82歲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將與王儲夫婦佛瑞德里克王子(Prince Frederik)、瑪莉王妃出席女王國葬。不過當天王室專家卻注意到瑪莉王妃並未現身,僅瑪格麗特二世攜佛瑞德里克王子坐在西敏寺前排。 原來根據英國外交部的禮儀規定,受邀的各國元首只能額外攜帶1名賓客參與葬禮,不過女王的國葬規模空前,必須在短時間內協調500名國家元首及政要出席,手忙腳亂下英國外交部對丹麥發出了3封邀請,發現錯誤後英國外交部連忙在葬禮前幾天撤回對瑪莉王妃的邀請。 丹麥王室也在16日向丹麥媒體《B.T.》證實,英國外交部的邀請出現了「令人遺憾的錯誤」,因此只有女王及王儲會出席葬禮。後續英國外交部也證實,已透過丹麥大使館對丹麥王室表達「深深的歉意」。 不過《B.T.》王室記者楊森(Jacob Heinel Jensen)透露,丹麥王室可能對英國的外交烏龍感到「惱火」,「這真的很笨拙且不幸,這代表王室現在必須說出現了一個錯誤,而這很令人尷尬…」,「畢竟如果我們真的拿到3封邀請函,你就會感覺丹麥王室與英國王室間的關係特別親密。」 不過報導指出,其實荷蘭、西班牙、約旦王室都有3名代表到場,據悉已退位的荷蘭女王畢翠克絲(Princess Beatrix)及前西班牙國王璜.卡羅斯一世(Juan Carlos)都出席,是因為英國也對退位的國家元首發出邀請。 平民出生的丹麥瑪莉王妃來自澳洲,她於2004年與佛瑞德里克王子結婚,據悉兩人是在酒吧浪漫邂逅。 另外,伊麗莎白二世辭世後,丹麥瑪格麗特二世成為目前全球唯一的女王,她與大14歲的伊麗莎白二世是遠房表姊妹,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曾曾孫女,兩人感情深厚,互以小名稱呼對方,瑪格麗特二世會稱伊麗莎白二世為「莉莉貝」(Lilibet),伊麗莎白二世則喚瑪格麗特二世為「黛西」(Daisy)。 瑪格麗特二世曾說自己將伊麗莎白二世視為大姊姊,認為對方給了自己很大的啟發。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生前對柯基的喜愛全世界有目共睹,今年正好為女王登基70週年的「白金禧」(Platinum Jubilee)而她正在查看了來自祝福者的禧年賀卡,但她家裡的一位好奇的成員想要先睹為快,然後女王與她的寵物犬肯迪(Candy)可愛時刻被鏡頭捕捉到了。 伊莉莎白女王的父親喬治國王在她7歲時,飼養了一隻威爾士柯基犬「杜基」(Dookie),女王就此對柯基情有獨鍾,雖然她從未對外透露喜歡柯基的原因,不過曾有皇室成員表示,女王特別喜歡牠們的活力。 1944年,女王18歲生日時,又獲得一隻彭布羅克威爾士柯基幼犬,取名為「蘇珊」(Susan),牠成為女王人生中最重要的狗伴侶,甚至陪出席加冕典禮、婚禮,就連與菲利普親王度蜜月,也少不了牠,可見「蘇珊」在女王心目中的地位。 「蘇珊」成為白金漢宮柯基家族的狗媽媽,歷年共繁衍了14代子孫,2015年,已89歲高齡的伊莉莎白女王宣布停止柯基犬繁殖,一方面考量她年事已高,可能被寵物幼犬絆倒受傷,另一方面她也擔心自己離世後,小狗沒人照顧。 女王殞落後,皇室還有3位狗成員,分別是柯基犬牧克(Muick)、13歲的多吉犬肯迪(Candy),以及一隻取代去年去世的多吉犬費格斯(Fergus)的小狗。
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葬禮於19日結束,當天稍晚英國王室公布最後對女王致敬的照片,是一張女王獨自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健行、從未公開的照片,似乎在說女王去遠行了。 綜合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天空新聞網(Sky News)報導,昨日英國王室為女王安葬國王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 Chapel)的私人儀式結束後不久,王室在官方推特公布向女王致敬的最後照片,是一張1971年女王獨自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荒野健行的照片,畫面中戴著墨鏡的女王拄著登山杖,眼睛望向前方,向上步行,照片遠方是蘇格蘭遼闊的山野景象。巴爾莫勒爾堡據信是女王生前最喜歡的住所。 推文還附上一段英國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劇作「哈姆雷特」(Hamlet)的經典台詞:「願圍繞的天使為您吟唱,引領您安息。紀念女王陛下。」 女王辭世隔日,新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在首場全國演說中尾聲也引用同段台詞祝福母親。 昨日女王國葬的最終章來到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聖喬治教堂的儀式結束後,王室成員轉移至溫莎城堡的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進行私人安葬儀式,將女王與已故王夫菲立普親王(Prince Philip)、父親喬治六世、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The Queen Mother)及妹妹瑪格麗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葬在一起。 王室官方推特也公布一張女王年輕時與父親、母親、妹妹及丈夫的黑白合照,似乎在說女王將與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