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塞克斯公爵(Duke of Sussex)哈利為了和鏡報報業集團(Mirror Group Newspapers)打官司,控告對方竊聽電話,下周將罕見返英短暫停留,但據說老爸查爾斯打算出國,兩人恐怕不會碰到面。 據《電訊報》(The Telegraph)和《澳洲新聞網》(news.com.au)報導,查爾斯打算單獨出國5天,到羅馬尼亞中西部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的家度假,順便健行。由於兩人行程無法配合,因此很可能錯過彼此。 而大約就在1個月前,哈利才隻身返英,出席查爾斯的加冕典禮,他在典禮前一晚搭機抵英,參加完倫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的典禮不到兩小時,就匆匆趕回加州,和妻子梅根及兒女團聚。據說他在英國蜻蜓點水返鄉期間,並未和任何家人私下會面。 近幾個月來,哈利和查爾斯的父子關係幾乎跌落谷底。不過,據《太陽報》(The Sun)報導,王室消息人士透露,兩人在近年緊張變本加厲後,已表達想要重修舊好的意願。 另一方面,據大英新聞台報導,哈利和妻子梅根在網飛(Netflix)系列紀錄片連環爆料,大掀英國王室核心成員舊帳後,如今已經沒有猛料可爆,因此可能轉往幕後。 王室專家雷伊(Charles Rae)說,查爾斯得知相關消息後鬆了口氣。他直言,每當哈利和梅根在一起時,王室成員都小心翼翼,注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他說,王室成員可不想在紀錄片或回憶錄中看到自己說過的話被拿來大做文章。
從全台最大也是首檔ETF 0050問世後,複製大盤指數的ETF就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又有進化版,主打ESG低碳等,存股族怎麼選才適合自己?財經作家雨果,以0050、00692、006203這3檔ETF試算,定期定額8年後的含息總報酬,第1名竟然不是0050,而是006203,但3檔皆有逾4成績效,算是相當不錯。他也建議,如果買0050可以搭配0051,等於投資台股150大公司,總績效近45%,非常甜! 雨果在臉書粉專「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發文表示,從MoneyDJ網站的ETF投資策略功能裡,試算不同ETF定期定額投資的累積總報酬,分別比較了大盤指數型ETF(0050、006203)與類指數型(00692)的總報酬率表現。 從試算表可看出來,近8年定期定額累積績效,包含股息再投入,總報酬率最高是元大MSCI台灣(006203)43.64%,其次是富邦公司治理(00692)43.45%,然後才是元大台灣50(0050)40.23%。 雨果指出,是否買純市值型指數ETF,一定比其他加了選股條件的表現較好?是否指數化投資,就只能選0050?雨果在著作《ETF存股》裡,有介紹大盤型指數ETF與類指數ETF的差別,並詳述以上3檔ETF的選股邏輯與特色。 這3檔ETF簡單說明如下: 006203追蹤MSCI臺灣指數,規模7.45億元,成分股包含台灣50指數、台灣中型100指數及櫃買指數,科技股占逾73%,金融股占逾13%,傳產占逾12%,最大持股台積電占逾42%,半年配(1、7月),去年殖利率近4%。 00692追蹤臺灣公司治理100指數,主打ESG永續企業的G(公司治理),規模194億元,科技股占逾52%,金融股占逾14%,最大持股台積電占逾40%,半年配(7、10月),去年殖利率逾6%。 0050追蹤臺灣50指數,規模3037億元,科技股占逾70%,金融股占逾15%,傳產占逾12%,最大持股台積電占逾47%,半年配(1、7月),去年殖利率逾4%。 而計算同樣區間的元大中型100(0051),累積報酬率70%,年化報酬率9.4%,若以0050占資金85%,搭配0051占資金15%,等於投資台股150大市值企業,可獲得44.85%的總報酬率。雨果建議,投資0050的人,可以認真考慮同時搭配0051,一起長期投資。 更多詳細內容請見:雨果著作《ETF存股》這裡買https://reurl.cc/d7oq22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三商美邦人壽(2867)因投資台灣50反1(00632R)失利等因素,2022年稅前淨損150.58億元。金管會金檢後認定三商壽投資過程有重大疏失,昨開罰480萬元並要求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包括已離職人員在內。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三商壽投資台灣50反1有三大風管問題,一是三商壽修改內規,把台灣50反1排除在股票資產風險管理辦法外,等於沒有投資限額,只要總經理或投資長內部簽核就可以買。 二是三商壽投資台灣50反1原目的為避險,應與現貨部位對應,但實際上並未這麼做,且在投資虧損後,未立刻停損,而是買入「台灣50」ETF現貨,希望抵掉台灣50反1的損失,未評估台灣50反1是否適合長期持有。 三是投資損失已達到三商壽內定停損條件,內規明定總經理最多核准3次例外不停損,但在總經理3次核准不停損後,又由董事長核准第4次延長不停損,不止違反公司內控,董事會也沒有即時要求檢討損失原因及停損機制。 據三商壽2022年底財報顯示,持有元大台灣50反一ETF部位還有86.9萬張、持有金額87.83億元,若與當時市值51.34億元相較,三商壽去年底該檔ETF仍有未實現虧損36.5億元。 若以三商壽從2020年開始揭露台灣50反1投資資料估算,從2020年至今,至少已虧損近90億元。 針對金管會重罰,三商壽昨晚回應表示,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爆發,投資市場充斥高度不確定性,因此買進較大量台灣50反1,近年已按計畫逐步出清中,三商壽虛心接受主管機關裁罰及指導,並持續強化內控制度。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去年股債雙殺重創金融股獲利,如今進入Fed升息末端,投資人搶賣債券,一旦債市反彈,哪家金控受惠最多?玩股網專欄作家「玩股講客人」表示,以壽險5大金控來說,債券持有比重近8成的開發金應該會最強,其次新光金、國泰金、富邦金並駕齊驅,但以銀行為獲利主體的中信金反彈力道可能會因此打折扣。 最近市場流行買債券,不管是國內外的政府公債或是公司債,甚至是買不起債券的小資族,也積極投入債券ETF,這算不算無腦跟風?「玩股講客人」表示,就過去市場曾經發生過的經濟趨勢來看,這時候買債券似乎真有其道理。 大家可回想一下,2022年升息啟動後,壽險金控開始出現非常龐大的未實現虧損,原因是公司手上的投資部位受到升息及市場空頭影響,營運的利空壓力不斷放大。到2023年終於爆炸,先是歐美大型銀行倒閉,市場對金融股的恐懼再度席捲而來,甚至虛擬貨幣倒債事件頻傳,近期更出現金控股在董事會決議股息縮水或乾脆不配息的,造成賣壓不斷。 如果有買壽險金控套牢的投資人,看著媒體或親友推薦債券,還在思考要不要布局債券,可以先冷靜下來。仔細想一下,既然知道壽險金控因為股債雙殺獲利悲慘,你也因為金融股持有債券而套牢,那麼既然市場多數認同債券有機會迎來春燕,是不是也表示壽險金控有機會出現反彈?那麼為何還要煩惱停損壽險金控這件事情?如果真的停損壽險金控再換去債券,其實就有一點脫褲子放屁! 「玩股講客人」表示,原因如下,第一是壽險金控手上一堆債券,當債市反彈就會讓未實現損益回沖,等淨值上來之後,這些壽險金控不就復活了?第二,如果急著去布局債券,那麼就要確認總經方向及走勢,雖然大概能確定接下來會停止升息或降息,但時間點還沒有確定,對於債市反彈,又怎麼能斬釘截鐵認為現在就是時刻? 「玩股講客人」直接抓出五大壽險金控投資部位給大家分析,其他子公司就直接省略,畢竟叫做「壽險金控」,那麼獲利最大來源當然就是人壽子公司,其他就不用多看,從國泰金開始。 ●國泰金(2882) 從國泰金最新的2023年第一季法說會資料來看,國泰人壽依舊躺在地板上,第一季稅後淨利虧損20億元,對照2022年第一季繳出261億元,天差地遠;而國泰世華銀行則從2022年第一季69億元成長到2023年第一季的92億元,這就是升息帶來的效應。不過再怎麼拚也沒用,畢竟壽險比重才是老大。 再來看淨值部位,這代表國泰金的投資績效及未實現損益狀況,國泰金2022年底淨值6,117億元,而2021年則為9,140億,整整少了3,000億左右的規模。再從每股淨值來看,2021年每股淨值是61.5元,2022年則是34.6元,只能用「戰況慘烈」形容。不過到2023年第一季,這兩個數字已經慢慢改善,帳面淨值來到6,958億元,每股淨值也上升到40.2元,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未實現損益部位的反彈。 進一步來看,國泰人壽在2023年第一季的資產配置,第一名是國外債券,並佔整體資產的61.8%,國內債券也佔7.1%。兩者合併來看,國泰金光是債券就持有將近7成左右,債券漲跌確實影響壽險營運,而壽險部位又左右國泰金的獲利,環環相扣之下,國泰金不就是債券型金控嗎? 再從財報來觀察,國泰金2022年第一季的國外債券市值1.14兆左右,到2022年底居然跳水下殺到3,368億元,從債券持有市值來看就是嚴重縮水,也難怪未實現損益這麼誇張,不過2023年第一季已經回到3,426億元,相較2022年底增加58億元左右。 在股票的部分,2022年第一季持有1,613億元,來到2022年年底則縮水到948億元,不過2023年第一季又增加到1,100億元的規模,不管是反彈或加碼,這對國泰金來說當然都是好事。 「玩股講客人」表示,看到這裡,竟應該知道他不是因為現在流行債券,才說壽險型金控就是債券金控,一切都是有憑有據的推論。接續這個邏輯,其他四家壽險金控股,就參考國泰金控的財報數據,就能依樣畫葫蘆。 ●富邦金(2881) 目前國內最會投資、營運的金控股,富邦金說他是第二,絕對沒人敢說第一,以前可能氣勢還沒這麼強,不過近幾年超車國泰金之後,加上併購日盛金加強證券規模,確實開啟稱王之路。 回到債券議題,2023年第一季富邦人壽持有國外債券約2,695.2億元,佔整體資產比重56.9%。另外國內債券佔比12.8%,如果將國內外債券資產合併起來,同樣也是接近7成左右,這跟國泰金持有債券的比重幾乎相同。 ●開發金(2883) 接著來看看最近被罵到爛的開發金,債券比重就更誇張了。開發金在2023年第一季的國外債券持有1,497.8億元,佔整體資產比重高達68.3%,而國內站券則佔比11.6%,把國內外的債券持有比重合起來接近8成,遠遠超越國泰金、富邦金持有債券水準,也難怪債市空頭的時候,整個金控獲利被殺到見血。 ●新光金(2888) 再來是被大家笑稱西瓜金的新光金,細看2023年第一季資產配置,可以看到67.4%來自於國外固定收益,這邊揭露的資料雖不是債券,不過光是看到固定收益,應該也知道這肯定是債券資產。 再更近一步來看,原來新光金將海外固定收益配置細分出來,2023年第一季公司債有將近48.8%,國際板債券則是26.2%,第3大則為公債24.6%。而這些債券又可以分成北美投資比重最高,來到40.1%,亞太地區則是37.2%,歐洲為第三大的22.7%。 看到公司債也不用特別緊張,因為通常壽險要投資這些公司債之前,都會經過重重檢視及篩選,規模不夠大的不敢去買,換句話來說,這些公司債也幾乎等於是「大到不能倒」,否則只要倒閉就可能會造成金融秩序混亂或崩壞。 ●中信金(2891) 最後是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他們的法說會是列出近五季的資產配置,關於債券相關的投資同樣是列出「國外固定收益」,而近五季的比重有節節攀升的績效,從2022年第一季58.3%成長到2023年第一季61.1%,總之就是都在六成左右,對照其他壽險金控來說,比重相對偏低一些,而基金及權益投資則相對高一點。 . 結論: 「玩股講客人」總結,可以看到如果債券接下來出現大行情,那麼金控持有債券比重高一點當然受惠最多,反彈力道也會最大。如果以大家認為債市即將復甦,那麼依比重來看,最強的應該會是開發金,第二名則是新光金、國泰金、富邦金比重相差不多,但若考量營運體質則大不同,富邦金最強,所以下殺程度最低,而新光金則營運則相對慘澹一些。 至於最後一名肯定就是中信金,這家金控不同於其他同類型的金控,整體獲利是銀行、壽險各半,跟其他以壽險為主不同,所以前陣子壽險金控下殺時,就很少人提到中信金?不過嚴格說起來,中信金也受到不少影響,只不過銀行部門太強,抵消壽險衰退的部位,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玩股講客人」說,既然當初獲利影響只有一半,那麼中信金反彈的力道或許也會打折扣。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玩股網」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中國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快速崛起令美國備受威脅,發起美中科技戰,還拉攏歐日一起制裁,就在疫後掀起輝達AI旋風,全球股市大漲,但中國獨憔悴,解封後復甦不如預期,有陷入通縮疑慮,陸股ETF績效也墜崖,號稱中國版0050的00752、中國版0056的00882今年慘淪負數,理財達人「存股方程式」表示,中國陷入5大困境,短中期難爆發式成長,建議可停扣,00882可放著領息,或換手更賺標的。 「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粉專表示,今年前5月,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 含息報酬率-4.2%、中信中國50(00752)-10.97%。當美、日、歐、台股4大市場,繳出不錯成績單時,陸港股顯得格外憔悴。廣大散戶投資的00882、00752今年繳出慘澹的負報酬。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5大困境: 1、 出口動能不佳:美歐經濟放緩,甚至有陷入衰退的疑慮,導致中國出口動能不佳。 2、 內需復甦衰弱:中國疫情解封之後,內需復甦力道比預期的還要衰弱,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下滑。近期油價下跌,部分也是因為中國內需力道不夠強勁,導致石油預期需求降低、價格滑落。 3、 房地產拉不動:中國經濟火車頭房地產業持續疲弱,需求不振、過度開發、房地產債務,過去中國透過龐大的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成長的模式,近年似乎行不通了。 4、 中西關係惡化:中國政府對部分外資企業進行監管措施,導致部分外資撤離中國市場。 5、 美中霸權爭奪:美國為鞏固全球霸主地位,頻繁對中國祭出各項經濟制裁措施,更拉攏歐洲與日本加入箝制中國行列,尤其針對中國高科技業更是下重手,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科技巨頭苦不堪言。 版主分析,諸多原因交纏,陸港股短線很難看到振作跡象,尤其是美中之間的角力,對陸港股影響更是深遠,目前兩強似乎沒有停止相互攻擊的打算,中國也開始對美國科技業進行反制,休兵日遙遙無期。 滬深300指數近5年僅漲1.27%、上證指數漲4.46%,報酬率非常低,連通膨都無法擊敗;香港恆生指數最慘烈,近5年暴跌39.73%。版主表示,近5年投入陸港股,績效非常慘澹。 版主認為,究竟該不該持續投入00752、00882等陸港ETF,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中國雖然貴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但高速成長期似乎很難再現,與美國的霸權之爭也落居下風,換句話說,短中期陸港股的成長性,可能會受到壓抑。 投入沒配息的00752當然是期待陸股的成長性、期待長期的價差收益,但短中期陸股勢必受到壓抑,成長性可能落後台股、美股與全球股市,因此沒必要一定要持續攤平00752,資金投入其他更有效率的市場,會有更理想的整體報酬率。 00882去年殖利率9.55%,投入00882自然是為了穩定的配息,價差本就不是重點,成分股也都是大型企業,股價大抵是處於低檔區,只要配息穩定,是可以酌量持續買進。但同樣是高息型產品,台股的高息型ETF今年普遍表現不錯,如果希望資金可以有更佳效率的運用,可以考慮減少或暫停投入00882。 版主總結,不論00752或00882,何時能撥雲見日,沒有人知道。明明有其他更好的市場與標的,實不需硬要攤平。即便1~2年後,00752與00882終於解套了,如果資金是投入元大S&P500(00646)、元大台灣50(0050)、全世界股票ETF(VT),整體資產的報酬率可能會更好。投資看的是整體,只要整體表現好,持股有幾檔帳面報酬率欠佳是沒關係的。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外資5月擴大台股買超下,今年持有台股高股息ETF的投資人有望賺股息又賺價差。 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6月配息,預計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32元,依據5月31日的淨值計算,預估年化配息率達7.14%,不管是配息金額或是年化配息率,皆較前次為高。6月16日為除息交易日,6月15日(含)前買進,就可參與00915現金收益分配,7月13日就可領到股息。而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也將於6月公布首次配息金額。 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基金經理人顏良宇表示,隨著升息循環步入尾聲,美元走強不易,有利台股資金面。而從企業獲利面來看,預期今年仍會持續下修,但有機會在第三季落底;且受惠於AI伺服器產值提升,明年可望上修。另從評價面觀察,根據Refinitiv資料顯示,不論是本益比或本淨比,台股皆已回到近10年平均值之上,尚在合理區間。 00918的成分股,不僅科技股在前十大成分股占多數,全部30檔成分股中,科技產業的占比將近七成。加上去年掛牌時間恰巧搭上補漲列車,今年以來表現亮眼,漲幅已超過2成。 大華優利高填息30經理人鄭翰紘表示,科技巨頭在AI領域展開全面競爭下,相關硬體支援需求將同步拉升,預計新產品推出周期將縮短,舉例來說,ChatGPT在半年內已數次更新換代。隨AI應用面擴大,成為新的獲利成長動能,使科技股具備投資吸引力。此外,第三季旺季即將來臨,台股目前產業庫存需求去化接近尾聲,可望有回補庫存需求。再加上蘋果新機亦可望帶動鏡頭、半導體等相關題材持續發酵。
兩岸三地股市近期表現兩樣情,陸港股走低,台股震盪向上,今年來報酬率重回兩位數,主動式台股基金買氣回籠,被動式台股ETF更是熱烘烘。投信法人表示,總體經濟處於調整打底,但AI新科技應用推陳出新,挹注電子科技業為大宗的台股成長動能,可透過主被動式台股基金掌握後市投資機會,更可擴大範圍投資大陸A股。 復華高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志遠指出,預期聯準會升息近尾聲,有利股市評價提升,建議在產業庫存調整間段,採選股不選市方式趨吉避凶,看好AI供應鏈、節能減碳等重電題材、生技及觀光等解封後受惠產業。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認為,今年來電腦及週邊設備、資訊服務等類股表現明顯優於大盤,也凸顯這些發展成熟、擁有世界級競爭優勢的企業大廠,除每年配發較穩健的股利,也有能力跟上AI等趨勢轉型,持續挹注營運動能,也將是景氣藍燈時期,兼顧台股息收及資本利得的布局優選。 兆豐中國A股研究團隊分析,隨大陸政府各項穩定成長,預期可帶動大陸經濟穩步回升,且科技創新是重要動力,人口紅利、雄厚資源與技術等條件優勢外,更加仰賴科技創新。AI話題火熱帶動相關類股,資金挹注TMT領域,硬體、軟體等供應商受惠,成為近期投資熱點,往後也是數位經濟發展重點。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葉宇真預期,第二季A股業績增速有望顯著回升,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隨疫後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複正常,居民就業和收入水準提升,前期的超額儲蓄將得以釋放,為消費產業修復提供充足空間,建議優先布局績優消費龍頭股。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研究團隊強調,2009年至今公募基金過去曾四輪主線切換,從大金融、大消費、TMT、大消費、新能源,持續時間約1年~2年,公募基金各板塊持倉變化來看,新賽道可能是具AI題材的TMT,後續將持續關注表現。
科技類股近期迎來一片漲聲,隨著電子產業下游的面板、PC、NB景氣陸續復甦,投信法人認為,占台股市值近6成的半導體類股,最快於下半年產業落底,一般投資人若想掌握下波半導體景氣回春行情,不妨透過半導體相關標的分批布局。 新光臺灣半導體30 ETF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台灣半導體類股占台股權重近6成,隨全球科技產業長線受惠AI成長趨勢,預料由人工智慧掀起的高速運算、物聯網帶動的邊緣運算等商機、再加上電動車陸續週邊相關潔淨能源科技、都是未來半導體產業新成長動能。目前正進入產業景氣循環下的庫存調整週期,隨下游包括面板、個人電腦、筆電第二季景氣朝向復甦邁進,預料下半年半導體產業中,晶圓代工及部分IC設計包括消費、類比、網通等IC,將有望重啟成長動能。 群益台灣半導體收益ETF經理人謝明志指出,半導體元件是現代科技應用的核心,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聚落,在晶圓代工、封測等領域更是全球領頭地位,半導體產業的毛利率更長期穩居台灣電子業第一,不僅是台灣經濟的護國群山,在產業投資上也是獲利神山。後市在雲端、AI、電動車、高階手機等需求帶動下,產業長期成長趨勢仍相當明確,且台灣半導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強勁,投資前景持續看好,現階段雖因庫存調整拉回,但也使得長線買點浮現。 兆豐特選台灣晶圓製造ETF基金研究團隊強調,隨電動車產業走勢向上,台灣半導體市場具有優於全球市場的先進製程與特殊製程,相對適合提供全球車用電子產品需求,這也是有利台灣晶圓代工廠產能擴增的因素,有助推升企業獲利的增長空間。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預期,受惠ChatGPT所帶動的AI創新科技風潮,台灣為半導體製造業重鎮,包含晶圓代工(先進製程)、半導體製造、部分IC設計公司均看好。
升息進入尾聲,國人瘋買債券ETF,觀察近期債券ETF市場超夯,其中國泰20年美債ETF、中信美國公債20年ETF、元大美債20年ETF受益人數都暴增,今年至5月26日止受益人成長幅度驚人,分別成長1,009%、433%、141%,熱度持續升溫。 國泰投信表示,市場風險情緒變化快速,雖短期銀行業恐慌消退令避險情緒下降,但聯準會4月的高級貸款專員意見調查(SLOOS)顯示美國信貸環境仍在加大緊縮,當後續對景氣的壓力陸續顯現在經濟數據上時,景氣衰退的擔憂仍容易捲土重來。中長線來看,聯準會維持緊縮性貨幣政策下,美國景氣、通膨降溫趨勢不易改變,為債市帶來長投機會。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分析,依照過去四次升息經驗,升息至頂峰時入手長天期投等債或美國公債,持有一年後的報酬可達雙位數,現在正是升息尾聲,也讓買點訊號燈亮起,於目前環境拉高債券持有比重,不但在高利率環境可享有相對高的息收,降息後還有望賺到價差。債券ETF鹹魚翻身,投資人每月收息外,更可用較低成本,獲得較高的防禦力。 元大投信指出,原以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在一般投資人間也掀起熱潮,去年第四季以來,規模、受益人數均翻倍成長。 除原型債券ETF熱潮,槓桿型美債正2ETF討論度亦明顯提升。國泰投信說明,主要投資於證券相關商品,如美債期貨,以達到標的指數單日正向2倍報酬的目標,優勢在於可快速取得曝險、放大收益;同時由於期貨工具為保證金交易,相較於原型債券ETF來說,美債正2 ETF直接承擔的匯率風險會較小,適合想精準掌握聯準會動向或總經數據公佈交易機會的積極型投資人,但因為槓桿特性波動亦較大,宜做為短期波段操作工具,並需善設停利停損價位。
高息ETF配息「一鳴驚人」!台股高股息ETF 6月「除息秀」開演,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1日公布首次配息驚豔市場,每單位配發0.54元,以1日收盤價19.13元計算,預估年化配息率高達11.3%,一如市場預期衝破10%關卡,激勵其單日爆出逾2萬張大量,創去年11月來新高。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循環進入尾聲,惟距離降息預期仍遠,高息題材持續發燒,台股6月也將迎來高股息ETF密集除息潮,繼群益台灣精選高息1日「開出第一槍」後,本月預計還有4檔高息ETF將宣布股利。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1日率先公布每單位配息0.54元,以收盤價19.13元換算,預估年化配息率高達11.3%,在今年已進行除息的高股息ETF中居冠,勝過「人氣王」國泰永續高股息的5.9%,預計除息日落在16日,參與除息最後買進日為15日。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首次配息開出好彩頭,惟市場擔憂會否是「曇花一現」,經理人謝明志指出,該ETF成分股所能領到的股息仍高於配發金額,且股價遠高於15元、可配發資本利得,加上有收益平準金機制,預期今年未來幾次配息有望維持本次水準。 除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外,6月預計還有8檔ETF將宣布股利,當中也包含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凱基優選高股息30、大華優利高填息30、永豐優息存股4檔高股息ETF。 若再加計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則台股高息ETF今年來績效前五名,就有4檔將在6月公布配息,且4檔今年來報酬率全數擊敗大盤。其中,元大台灣高息低波截至5月26日受益人數13萬7,203人,今年來含息報酬率高達21.93%,在高息ETF中居冠,後續也將在14日公告確定配息金額、16日除息。 大華優利高填息30則在去年末掛牌後搭上「補漲列車」,今年含息報酬率衝上21.1%,僅次於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受益人數今年來大增逾1倍。
台美股市急漲後,評價面走高,凱基投信表示,景氣循環即將落底,但市場仍難免震盪,建議想兼顧產業復甦機會與風險趨避需求的投資人,可布局掌握產業輪動機會、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凱基全球菁英55(00926)ETF 2日在證交所上市掛牌。 凱基全球菁英55 ETF基金經理人施政廷表示,台股高股息ETF近年以配息與資本利得雙管齊下特色,深受台灣投資人青睞;不過,隨著生成式AI趨勢商機成形,相關應用軟硬體類股也展現明顯成長動能,成為近期市場資金關注焦點。 施政廷觀察2013年以來,以指數回測含息總報酬,彭博全球菁英55指數含息總報酬可繳出350%;相較之下,道瓊美國股利100指數244%,富時全球高息指數187%,台灣高股息指數131%。可看出,即使彭博全球菁英55指數股息殖利率沒有特別突出,總報酬卻毫不遜色。
美股反彈,加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完成簽署,自1979年以來台美最全面性的貿易談判達成階段性成果,台股今天上演慶祝行情,加權指數開高走高大漲194.26點,收16706.91點,再創今年新高,成交量3599億元。指標權值股台積電大漲2%,中小型股活跳跳,上市櫃漲停家數達26家。 今天外資買超182.86億元,投信買超17.26億元,自營商買超30.99億元,合計3大法人買超231.11億元。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日前在股東會表示,記憶體第2季落底,目前已出現急單,外資今天大買華邦電4.5萬張,居買超第一。 外資大力加碼ETF,今天買超前10名佔了4檔,超人氣的00878大買4.17萬張,為買超第2名;「輝達概念ETF」00893國泰智能電動車2.45萬張,列第3名;0056與國泰台灣5G+也都在萬張以上。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昨表示「通路庫存鬧鬼已結束」、「看到新訂單湧進」,今天股價攻上漲停,外資加碼1.28萬張,累計連13買共7萬5433張。 近期受惠於AI伺服器題材滾量上攻的緯創,外資頻頻逢高調節,今天賣超3.56萬張,為賣超第一名。緯創今天盤中一度大漲9.5%逼近漲停,收盤僅漲2.45%,上影線長達7%,K線形成高檔「墓碑線」。 法人表示,市場看好美國債務協商有解,且台股短線股東會、AI等題材豐富,目前盤面仍以多方較具優勢,加上近期電子股有電腦展等話題加持,短多還有上攻機會。不過,指數接近萬七關卡壓力將漸增,可留意台積電股價表現與外資期現貨籌碼動向,作為盤勢強弱判斷參考。技術面指數整理3天之後,今天出現價量齊揚,重回5日線,多頭格局未變。 外資今天買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華邦電(2344)45081張、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41784張、國泰智能電動車(00893)24558張、長榮航(2618)24403張、仁寶(2324)17395張、廣達(2324)15907張、元大高股息(0056)14608張、聯電(2303)14291張、國泰台灣5G+(00881)12949張、宏碁(2353)12880張。 外資今天賣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緯創(3231)35633張、華航(2610)22653張、長榮(2603)10433張、新光金(2888)7501張、東元(1504)7326張、旺宏(2337)4774張、華通(2337)4605張、第一金(2892)4537張、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4451張、華紙(1905)3353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台股2022年雖遭遇市場逆風、波動頻繁,但股市現金殖利率仍維持在全球前段班,全年現金股利再次突破2兆元,加上今年大盤轉機浮現,可望帶來價差及股息雙重機會。兆豐台灣產業龍頭存股等權重ETF基金(00921)6月將迎來首次配息,第一階段收益分配評價結果1日公告後,預計21日除息,最後買進日為20日,惟實際配息金額仍以16日的第二階段公告為主。 今年以來科技、傳產各產業紛紛領軍推升台股,在證交所29個產業分類中,表現較好的前五大依序是資訊服務、汽車、電腦及週邊設備、電機機械、觀光等。兆豐龍頭等權重ETF研究團隊表示,台股長期各類股輪動,每年漲幅表現各有不同,以2022年表現最好前五大產業為電器電纜、觀光、生技醫療、建材營造及汽車類與今年最佳產業的表現有所差異,均衡布局在各產業即可享有各產業股價表現時的紅利,這樣能夠降低過度集中投資的風險,遇到股市修正的時候,相對的投資各產業龍頭股亦可分散產業波動。 兆豐龍頭等權重ETF研究團隊表示,聯準會(Fed)升息循環接近尾聲,美元、美債利率繼續創高不易,同時國際股市持穩走高,整體環境有利股市資金行情維繫,在2023年第四季台股企業獲利成長可望轉正,以及2023年下半年選舉行情即將登場,若整體經濟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台股市場接下來下半年市況將保持樂觀看好。 兆豐台灣產業龍頭存股等權重ETF追蹤特選臺灣產業龍頭存股等權重指數,依照「流動性、發行市值、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排序值」等條件,依序篩選成份股;若有該產業未選取足額成份股時,缺額再依產業市值與檔數由大至小依序遞補,預計每年6月、12月進行調整至相等權重,有助掌握產業龍頭股票並兼顧獲利能力與股息配發,相對適合存股族的投資人納入資產配置,透過台股ETF爭取參與台股指數的長線行情,亦可望爭取息收的機會。 兆豐投信提醒,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投資人在選擇ETF時,除了留意配息率與追蹤指數的殖利率有無差異之外,亦可留意ETF公布配息率後,市場大幅搶進可能使在外流通的受益權單位數增加,可能影響股息稀釋,投資人在布局台股ETF時不妨將上述條件納入評估依據。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證交所表示,由群益投信募集發行群益台灣半導體收益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927)受益憑證,將於6月6日正式掛牌上市。 根據送件資料顯示,該檔ETF標的指數為「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台灣上市上櫃半導體收益指數」,該指數由台灣指數公司所編製及維護,以台灣上市上櫃股票為母體,自半導體產業中篩選出通過流動性以及指標篩選股票,再依股利指標由高至低排序篩選出30檔成分股。成分股依照現金股利發放總額開平方根加權,以表彰兼具高股息、獲利能力及半導體代表性股票投資組合績效表現。
今年以來股市表現雖然強勁,但市場負面消息不斷,導致股市波動較大。法人指出,市場仍存在像是通膨未解、經濟衰退風險等,預料市場波動幅度仍大,建議將資金做股債多元配置,利用固定收益資產降低波動,且投資人善用投資組合,一年可領八次配息。 永豐台灣ESG ETF基金經理人張怡琳表示,台股近日表現強勁,主要是受到AI趨勢明確,相關概念股表現強勁,建議投資人可以透過ETF這類型投資工具,參與整體市場成長契機。 近年吹起永續經營熱潮,無論是企業或政府均訂定相關ESG目標及政策,企業ESG不再是口號,將成為企業競爭力指標之一,因此ESG相關投資標的深受投資人熱愛。以台股ETF受益人數超過10萬人的永豐台灣ESG ETF基金來看,今年以來受益人數有12.4%的增幅,成長幅度亮眼,在在顯示投資人對ESG資產的認同。 張怡琳指出,永豐台灣ESG ETF基金追蹤的「富時台灣ESG優質指數」,篩選條件兼顧企業ESG、EPS以及殖利率作為其篩選及排序因子,成分股包含各產業的ESG資優生,適合想要追求台股永續成長標的的投資人。 不過,近期市場波動甚大,即使是企業體質佳的企業,股價難免波動,建議長期存股的投資人,可加入永豐10年A公司債ETF進行股債配置,透過固定收益資產來平衡市場波動風險,且因為將進入升息尾聲,債券標的應有獲得資本利得空間,尤其這兩檔組合,一年可以領到八次息,若想同時參與市場,同時想領息的投資人即可參考這兩檔股債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