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平台Netflix宣布在台灣實施打擊寄生帳號政策,未來非同住者每月將多收100元訂閱費,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細節更讓不少人霧煞煞。小編帶您透過3大QA了解細節。 同戶裝置如何認定? 根據Netflix官網說明,在您觀賞Netflix的主要地點中,所有連接該地網路的裝置為同戶裝置,並可以透過電視設定同戶裝置,只要裝置連上相同的網路,系統就會自動將這些裝置設為您的同戶裝置。 此外,Netflix也會透過IP位址、裝置識別碼及帳戶活動方式,來判斷帳戶的登入裝置為同戶裝置。 離開家還能用? 出門在外如果也想使用Netflix就需要進行「第二個家」設定,先在觀賞Netflix的主要地點連上網路、開啟Netflix App(每月1次)等到抵達「第二地點」後,直接開啟Netflix App,就可繼續觀賞。 如果用戶搬家或移居國外則有不同的設定方式,用戶在同一國家需要更新「同戶裝置」設定,才能繼續觀賞;如果移居國外較為麻煩,需更先取消帳戶(保留帳戶資料十個月,重新恢復就能繼續使用)接著等到收費週期結束,從新的國家或地區登入,再依照當地標準收費。 額外成員是什麼? 此次推出的新政策,使用「標準」方案可新增1位額外成員,「高級」方案最多可新增2位額外成員,這些額外成員會擁有自己的帳戶和密碼,但月費則由帳戶持有者支付。 在額外成員的設定頁面中,輸入對方姓名、Mail及原本帳戶擁有者的姓名及Mail,設定後系統會傳送Mail給對方,額外成員只要設定自己的帳戶,即可用該帳戶觀賞。
全球2022年的暴力式升息,債券價格急遽下跌,2023年終於迎來曙光,目前市場預期逐漸接近升息尾聲,債券型ETF成為投資市場焦點,截至5月19日止,債券ETF成交日均量達9.8萬張,相較於去年一整年日均量為2.4萬張,今年以來日均量快速上升中,成長超過3倍;其中,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為國內BBB級投資等級債中規模最大的ETF,今年以來受益人數持續上升已成長8倍之多。 法人觀察,美國聯準會5月利率決策會議再度升息至5%~5.25%區間,已達2023年點陣圖中位數水準,以近兩次升息循環經驗(2004年、2015年),暫停升息後進場持有投資級債,平均報酬可望達近2成。 另外,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聯邦基金期貨投資人預測,FED在6月暫停升息機率達7成,升息循環邁入尾聲,有利未來債市表現,且資金面統計數據顯示從年初至今,由於投資級債發行人財務體質佳,資金持續流入美元投資級債市場,代表其深具投資吸引力。 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經理人林盈華表示,債券投資相對股票複雜,若想搶搭今年難得一見的債市契機,建議投資人可利用債券型ETF布局建立部位,像是00725B因具有4大特點,近期受益人快速成長。 特點一、為國內BBB級投等債ETF中規模最大的債券ETF;二、長期表現隨漲抗跌;三、經理費0.28%,費用低可省下較多的投資成本;四、目前指數到期殖利率已突破6.11%。 今年以來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表現相當亮眼,截至5月19日,受益人數為2萬593人,每月持續攀升,規模已超過新台幣689億元,受益人數成長約8倍,規模成長22%,已躍升台灣規模前十大ETF(截至4月30日),在債券型ETF中表現突出,深受投資人青睞! 林盈華進一步說明,根據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 報告顯示,近10 年全球投資等級債券平均違約率僅0.1%,較非投資等級債券的3.5%來得低,透過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 B) 配置投資等級債市,較能抵禦景氣下行所造成的信用風險。 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成立於2018年1月,追蹤彭博10年期以上BBB美元息收公司債(中國除外)指數,指數平均到期殖利率達6.09%,優於許多股票型ETF,具有違約率低安全性高的特點,採季配息機制,最近一次4月之配息金額達0.44元,適合長期持有穩定領息。 截至4月底,彭博10年期以上BBB美元息收公司債(中國除外)指數百元交易價格位於95.42,遠低於近10年平均值,而收益率仍優於歐美其他主要債券,未來債券價格可望迎來更多上彈,有機會享受資本利得及債息雙收的投資機會。 法人提醒,隨著聯準會升息邁入尾聲,市場掀起存債熱潮,但在挑選債券ETF時也要注意「溢價」問題,也就是投資人買入的價格,可能會高於基金實際淨值,一般ETF的折溢價在1%以內尚為合理範圍,建議投資人隨時關注各大投信官網公布之ETF即時淨值,避免買在過高溢價,否則可能會承受交易價格與淨值收斂時的損失。
存股蔚為風潮,但存股前該準備什麼?你一定沒想太多吧?財經作家雨果想得很周到,他認為「投資股市前該先準備的事」,尤其是存股族,需先準備3筆錢:彈性備用金、緊急備用金和保險,大約是先存5~6個月薪資,每月也要預留3~4千元買保險,如果突然有急用,就不會打亂存股計畫,可以有紀律地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朝千萬退休金或年領百萬股利前進喔! 雨果在臉書粉專「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發文表示,相信大家把錢投入股市的初衷,都是為了要賺錢,若早點接觸股市的人,很可能出社會有收入後,就把手上存下來的幾萬元,都投入股市買股票,能賺個幾千元就很高興。 但把身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股市是危險的,為什麼?因為你放在股市裡的資金,沒有一定會賺錢,當你臨時需要用到大筆錢時,帳上持股又剛好虧損,或處於股市空頭時,此時你只好賣股變現。當然,也可選擇質押借款或信貸,解決用錢之需,以避免賣出手中持股,但這些都是要付出利息代價的。 對於習慣短期進出股市的人來說,資金運用或許可以很彈性,真需要用錢時,再賣掉股票就好,即使要實現帳面虧損也無所謂,但對於長期存股的人來說,要用錢時就賣股,等於破壞了投資紀律。 雨果認為,對存股族來說,想在臨時急需用錢時,還不需賣股,就需另外存錢備用,建議先準備好3筆錢:1是彈性備用金,2是緊急備用金,3是保險(醫療與意外險)。 1、彈性備用金:主要看自己的消費習慣與能力,建議至少保留2~3個月薪資,放在活存帳戶,當作彈性備用金。 2、緊急備用金:再準備一筆3個月薪資的存款,放在另一個銀行定存帳戶,非到緊要關頭,決不動用這筆錢,這筆錢是最終救命錢。 3、保險:每月花3~4千元,買一些基礎必要保險,比如醫療或意外險,規避可能會需要高支出的醫療與意外費用。 雨果說明,這2筆備用金加起來,約5~6個月薪資,並非是很大一筆錢。以月薪5萬來說,就先存15萬彈性備用金放活存,可隨時支付大筆支出;再存15萬緊急備用金放定存,總共30萬元,認真存的話,應可在2年內存完。 這2筆備用金只能救急,但如果碰上重大醫療需求時,區區30萬元就不夠用了,可能某次手術,在健保支付下,還需再花20~30萬元;如果是癌症,可能花費更高,這時就應該要有基本保險,來轉嫁這類高支出風險。 雨果指出,如果一些醫療費或意外損壞賠償,金額只有1~2萬元,雖然付得會有點痛,但還不至於負擔不起,但一筆50萬的支出就會很苦惱了,即使股票帳戶裡有這麼多錢,要因為一場病或意外就花光辛苦存的錢,真的是很痛苦。雖然,每月保費會稍微減緩資產累積速度,但萬一發生不幸事情,就可幫我們避掉很大筆的支出,還是很值得的! 雨果強調,以上將可能發生的大筆支出,在規劃好備用資金後,才是存錢存股的時候,這時就可為短期及長期目標,擬定存股計畫了。即使存股過程發生臨時性大筆支出,也會因為事前的妥善規劃,讓存股計畫不會受太大影響。 然後,就是好好了解股市的運作邏輯,與投資股市的目的與合理期待,採用正確且合理的策略,為未來進行合理的投資規劃。 更多詳細內容請見:雨果著作《ETF存股》這裡買:https://reurl.cc/d7oq22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近期站回萬六大關,今年來報酬率重回兩位數,聚焦業績及殖利率題材的「特選臺灣科技優息指數」表現更勝大盤。投信法人表示,欲掌握接下來台股除息及電子旺季行情,建議可透過相關追蹤指數的ETF兼顧成長及收益機會。 於5月24日起募集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00929)追蹤指數即為「特選臺灣科技優息指數」,收益分配採月配息機制,將是國內首檔台股月配息型ETF。隨季報利空出盡後,資金大舉回流台股,儘管近日略有波動,不過加權股價指數今年來漲幅重回兩位數。根據統計(截至2023/5/23),經還原權息,加權報酬指數漲幅14.87%、電子指數18.37%,各高股息指數表現毫不遜色,今年來多漲贏大盤,其中成分股皆是績優電子股的「特選臺灣科技優息指數」漲幅達 23.88%,表現更為亮眼。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表示,電子科技類股是台股市值最大、最具競爭力產業,「特選臺灣科技優息指數」百分百聚焦電子產業,藉由機制篩選,避開獲利不穩定的景氣循環股,也打破一般人對電子股波動度大的刻板印象,期望達到空頭抗跌、多頭續漲的目標。根據統計,近5年(2017-2022)加權股價指數以及電子類、金融保險、不含金融電子等三大類別指數當中,電子類每股稅後盈餘累積成長率表現最佳。許忠成進一步指出,國內電腦周邊等相關電子零組件企業多處於成熟階段,具利潤穩定、償債能力高、現金多等優勢,較有本錢進行轉型與併購,也相對能提供較穩健的配息,接下來逐步進入除息旺季,將是台股的交投熱點,若擔心單一個股波動,或可透過相關科技優息ETF,掌握投資收益機會。
美國債務上限協商尚無共識,美股4大指數收黑,台股今天開低,盤中一度跌逾百點,午盤一點過後,台塑化、統一、富邦金、合庫金等權值股連袂上攻,台積電跌幅收斂,指數急拉近百點,一度逼近平盤,終場小跌28.71點,收16159.32點,成交量2259億元,量能連3日下滑。 今天外資中止連6買,賣超45.99億元,投信買超1.20億元,自營商買超25.77億元,合計3大法人賣超19.02億元。 開發金連續3天蟬聯外資買超第一名,近日因股東會紀念品「不鏽鋼晶鑽杯」股民瘋搶傳缺貨,躍上媒體版面,公司表示將盡速補貨。買超第2、3名都是電子5哥成員,仁寶加碼萬張、廣達7千多張。本土PC品牌廠宏碁也獲外資加碼。老牌國民ETF 0050則名列買超第4,累計連7買共7萬8146張。 外資賣超第一名為長榮航8349張,累計連3賣共5萬7333張。陸股近期表現弱勢,上證指數跌破年線,外資減碼2檔陸股正二ETF,分別是富邦恒生國企正2、元大滬深300正2。 近期熱門的充電樁概念股飛宏、電力概念股中興電、軍工股漢翔等,都遭外資賣超。 法人表示,台股上演神龍擺尾,盤面輪動快速,資金也持續湧入,尾盤一度急拉至逼近平盤,預期短期有機會維持類股輪漲態勢,以中小型股較具操作空間。部分產業評價已在高檔區間,需留意回檔風險,可留意具趨勢題材族群逢低布局,包括AI及高速運算概念、PCB/CCL、新能源概念、碳權、航太等產業個股。 外資今天買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開發金(2883)10758張、仁寶(2324)10667張、廣達(2382)7422張、元大台灣50(0050)7302張、華航(2610)5882張、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15L)4794張、毅嘉(2402)4453張、宏碁(2353)3945張、彰銀(2801)3801張、康舒(6282)3658張。 外資今天賣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長榮航(2618)8349張、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7634張、飛宏(2457)6695張、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6312張、兆豐金(2886)5918張、中興電(1513)5549張、新光金(2888)5498張、永豐金(2890)4994張、漢翔(2634)4526張、臺企銀(2834)4092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網飛(Netflix)今年初開始打擊寄生帳號,今(24日)宣布更新台灣共享帳號收費制度,引起不少訂戶反彈。西班牙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實施新措施,數據顯示,網飛西班牙今年前三月流失逾100萬名用戶,顯示對寄生帳號的打擊,確實導致部分用戶流失。 網飛今年2月宣布共享帳號新規,從加拿大、葡萄牙、西班牙、紐西蘭等4國先實施試水溫,之後逐漸擴及全球100多國。周三凌晨,網飛台灣宣布跟進限制共向帳號的最新政策,引發正反兩面的熱烈討論。 網飛西班牙作為第一批體驗限制共享帳號最新政策的國家,市場分析公司Kantar研究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網飛實施新政策後,西班牙一共失去超過100萬名用戶。 檢視今年前三個月訂閱趨勢,Kantar發現流失的用戶大多是共享帳號,只不過取消訂閱的人數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之多。此外數據預告著未來還有更多用戶流失,因為西班牙有約10%的訂戶表示,計畫在第二季退訂,遠高於前幾季的平均水準。 Kantar全球業務總監索尼伯(Dominic Sunnebo)表示,雖然預期一些用戶會因此流失,但短短時間就失去超過100萬名用戶,這將成為網飛是否持續推行新政策至全球的重要評估。
上周初雖因美國殖利率回升,加上美元指數走強,金價出現明顯回檔,尤其債券市場投資人對6月升息預期升高,以及兩黨就美債上限協商順利的消息,雙重因素影響下,黃金快速壓回並跌破季線。不過,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的談話稍微緩和市場情緒,加上債務協商未如預期順利,帶動金價止穩反彈、站回季線。 觀察CFTC籌碼數據,截至16日止,以投機為主的管理基金整體部位為淨多單103,983口,淨多單較前一周減少7,003口,不過,整體淨多單水位仍維持在高檔,顯示目前投機資金看好黃金後市表現。 另外,從世界黃金協會數據來看,繼3月ETF基金在黃金交易買超32噸後,4月ETF基金續買15.2噸,同時5月前兩周買超16.8噸,整體籌碼面對金價走勢看法偏多。 國泰期貨證期顧問分析師吳品杉表示,Fed官員認為通膨仍高且具僵固性,但從鮑爾最新的談話可了解聯準會對升息態度轉向謹慎,短期利率持平不動的機率較高,而美債務上限協商陷入僵局,未如上周市場所釋放出的樂觀訊息,避險需求及美債殖利率升幅有限,黃金短線或有回升機會。目前關注焦點在債務上限協商及經濟數據對聯準會政策預期影響等兩因素變化,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26日公布後也將影響市場對聯準會貨幣政策預期。(國泰期貨提供,柯宗沅整理)
看好AI長線趨勢帶動半導體成長新契機,投信法人認為,明年產業景氣有望重啟V型復甦,可趁今年第二季挑選季配息半導體ETF掌息利雙收,逢回找買點。 新光臺灣半導體30 ETF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台積電定調第二季為營運低點,受惠新製程需求大增,考慮將高雄廠定位調整為先進製程優先,以因應未來潛在高速運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訂單大量需求,同時生成式AI掀起全球產業AI化浪潮,相關高速運算、AI伺服器成為帶動半導體產業長期成長動能。 展望今年,王韻茹強調,觀察第二季半導體類股表現,股價將同步拉回整理,但長期來看全球科技產業,朝向5G/6G、電動車、自動駕駛、AI、HPC方向不變,估計明年半導體產業有望迎向新成長週期,看好全球科技在人機共想、共做的智慧新應用需求,將帶領台灣半導體族群迎來下一波高峰。 群益台灣半導體收益ETF經理人謝明志指出,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聚落,在晶圓代工、封測等領域更是全球領頭地位,半導體產業毛利率更長期穩居台灣電子業第一,不僅是台灣經濟的護國群山,在產業投資上也是獲利神山。後市在雲端、AI、電動車、高階手機等需求帶動下,產業長期成長趨勢仍相當明確,且台灣半導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強勁,投資前景看好。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分析,受惠ChatGPT所帶動的AI創新科技風潮,為半導體產業掀起另一波成長爆發力,Gartner預估AI半導體市場成長性優於整體半導體市場,全球AI半導體市場2021年~2026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9.9%,5年成長率高達2.5倍,台灣為半導體製造業重鎮,受惠族群包含晶圓代工先進製程、半導體製造、部分IC設計公司。
國內投資人目前可投資的日本股票基金標的並不少,境外基金即達29檔,且普遍成立超過20年以上;反觀國內原本僅有三檔日股基金,但隨著元大投信與兆豐投信加入募集,選擇將更多,被動式投資也有元大日經225、富邦日本、國泰日經225三檔ETF基金可選擇。 境外日股基金特性就是提供多元幣別選擇,由於日圓與美元相關性大,常見除了日圓、美元級別,各基金大多提供美元避險、南非幣避險等選擇。市場專家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手上擁有的資金幣別,選擇對應級別,也可參考過去績效。被動式ETF基金則比較適合穩健保守的投資人,以追蹤指數的方式來參與日股投資。 日股主動型基金可能因基金經理人選股策略與幣別不同,績效亦會有較大差異。整體來看,今年基金業者基於先前日本金融股受惠利率區間上限調整,未來看好內需消費、汽車、重工業及化學等將受惠於日圓弱勢、大陸解封、原物料價格回檔等題材。 元大投信評估日本是全球科技趨勢產業鏈上游,布局日本等同掌握AI電動車、智慧工廠、尖端醫療、國防工業等科技浪潮,日本龍頭企業除擁有尖端主流趨勢核心技術,產品更廣受消費者青睞,如全球最大遊戲機製造商任天堂(Nintendo)、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及台灣投資人耳熟能詳的Sony、大金(Daikin)等都是日本重要權值股。 法人分析,日本超過50%公司股價淨值比(P/B)小於1倍,顯示日股中存在更多具投資價值的標的,台灣民眾可透過短中長期績效表現優異的主動式基金參與日本牛市行情。
台股上周4天急漲7百點,昨天小漲續創今年新高,高股息、債券型ETF強強滾,不過,大盤短線漲多,投資人居高思危,台股ETF受益人數下滑,市場看空者加碼反向ETF避險。集保股權分散統計資料,截至上周五,台股ETF受益人數減少12,650人,但4檔反向ETF受益人數卻全數攀升,包括元大台灣50反1、國泰臺灣加權反1、富邦臺灣加權反1、群益臺灣加權反1。 上周受益人數逆勢增加的ETF有9檔,分別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632R元大台灣50反1、00690兆豐藍籌30、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664R國泰臺灣加權反1、00676R富邦臺灣加權反1、00686R群益臺灣加權反1、006201元大富櫃50。 高股息ETF持續受投資人青睞,除了人氣王00878、最強黑馬00713之外,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去年10月剛掛牌,今年來報酬率約14%,採季配息機制,即將在6月進行首次配息,市場預期年化配息率上看10%,存股族可多留意。 高股息與反向ETF股民增加,但市值型、科技型ETF受益人數卻減少。下滑千人以上者包括0050元大台灣50、0056元大高股息、00922國泰台灣領袖50、00881國泰台灣5G+、00923群益台灣ESG低碳、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6208富邦台50、00896中信綠能及電動車。其中00900雖然是高股息ETF,但近期因配息不如預期,導致部分股民移情別戀。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台灣投資人存股領息風氣漸盛,國人超額儲蓄不再一窩蜂投入保險商品,轉往能夠提供高配息的股票、債券、ETF等商品,成為今年台灣市場投資顯學。目前對於台股長線可重返多頭看法不變,兼具營運成長及股息收益、且去年評價已明顯修正的半導體族群,將有機會吸引資金的目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近期不管是法人、公股行庫或是一般投資人全都押寶債券ETF後市看俏,甚至追捧溢價高達4%以上,但這波台股站上1萬6千點、創波段新高,投資達人表示,許多磚家老輸(專家老師)近半年來洗腦大家買債券ETF,但現在回看,今年台股大盤含息報酬上漲14.8%,而績效第1名的統一FANG+(00757)報酬率超過50%,反觀債券ETF繳交出來成績單都在3%以下,今年投資人,真的選對了標的嗎? 投資達人「ETF基金公道伯」在臉書分享,從去年10月底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4%後,到上周五(5/19),台灣投資人對於債券ETF喜好程度只增不減,近半年多以來,投資債券ETF的人數成長313.7 %,而過去投資人熟悉的股票ETF,投資人數只成長6.6 %,兩類ETF的投資人數成長幅度相差超過50倍!債券ETF有多受歡迎,但...有投資的大家都笑得出來嗎?今年有賺嗎? 今年已經過了將近半年,公道伯說,大家不斷被各種磚家老輸、業者行銷文宣洗腦推薦:「現在是債券ETF最佳進場時機!」、「市場高波動時期就該投資高股息ETF抗震!」然而看看今年以來的ETF表現,恐怕跌破這些聽信建議而進場的新韭菜眼鏡。存股存錯標真的會很慘! 根據統計,今年截至5/19,在台灣掛牌的原型ETF(不含槓桿型)績效表現,連同股息一併計入計算,前20名分別為: 公道伯說,大家有發現了嗎?今年以來狂推的債券ETF、高股息ETF完全沒進榜,甚至絕大多數債券ETF的報酬率都在3 %以下,這就是磚家老輸們最近半年洗腦大家現在是買債券、債券ETF最好進場時機的結果,讓投資人獲得這樣尷尬的報酬,對比一下股市大盤上漲多少了,大家錯過多少! 公道伯說,今年台股大盤含息報酬上漲約14.8%,高股息ETF的確贏過大盤,例如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915凱基優選高股息30,雙雙繳出約17%的報酬,其他略有落後但差距也不大。但話說回來,這績效也差海外股市太多了吧,以高股息ETF最佳報酬17%來看,竟然只是第1名的00757統一FANG+ETF的3分之1。 再來看看海外股市,以海外股票最具代表性的大盤指數──美國標普500指數來說,轉換成新台幣計價的話(如果大家單看指數的價格表現,會受到匯率影響,所以無法直接跟台股比較),今年以來實際只上漲約 9.6 %,其實是輸給台灣股市的,那為何ETF的前20名榜單中,會出現這麼多海外股票呢? 仔細觀察會發現,上榜的ETF絕大多數是投資在科技、半導體這些去年受傷較嚴重的族群,或是今年話題的AI產業,並且多是以大型股為主的ETF,而這些都不是上半年我們小散戶們被被動推銷的投資標的族群。 公道伯說,這也是之前說過的,現階段投資債券ETF,不可完全單以「進場時機」來做判斷,以歷史長線來看,今年位處升息尾端、降息階段,的確布局債券ETF有「比較大」的「機率」,長期會有不錯的正報酬。但要強調的是「都只是可能而已」,這關乎進場時間點、投資時機,難以拿捏,就像今年上半年債券ETF大輸股市表現一樣,長期機率比較大的正報酬結果,不一定會立即反應出來。 去年底開始磚家老輸一面倒推薦債券ETF、宣稱絕佳進場時機的同時,有多少投資人真的能以「資產配置」角度,而非單純看中進場時機見獵心喜,認真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健康程度,而判斷是否真的需要布局債券市場? 下半年債市有沒有機會贏來大反彈、反超贏過股市?或是持續落後股市?公道伯說,他也不敢肯定,各個專家老師也可能皆無法精準預測,但只要投資心態正確,存股也好,定期定額也好,長期投資也好,認真調整資產配置也好,擇時進出交易也好,波段操作殺進殺出也好,只要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 ETF基金公道伯」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近日統一投信與Smart合作舉辦「股債雙存術」北中南巡迴講座,三場近七百人參與。講師團隊由統一投信新金融商品發展處資深副總張美媛,率領統一FANG+ETF(00757)基金經理人林良一及統一美債10年Aa-A ETF(基金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00853B)基金經理人許雅惠,分享升息末段的股債雙存投資策略,鎖定今年來最受市場關注的雙A趨勢,包括AI及A級債。 同時,講座還邀請了知名財經作家夏韻芬,作為客座來賓開講。夏韻芬指出,美債違約危機及美國經濟衰退等,近期市場壞消息頻傳,但標普五百指數成分股第一季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過去三個月獲利成長率甚至出現U型反轉,從衰退5.2%大幅回升至衰退0.7%。面對變化劇烈的市場,股債雙存術是適合穩健投資人的方法,尤其債券價格去年超跌,且現在聯準會升息已到尾聲,債券價格有望提前反應並止跌回升。 今年以來受惠AI爆紅,股價強勢上漲的FANG+ETF,則可以作為股債雙存術的股票部位。林良一表示,隨著AI應用滲透生活中,今明兩年股票投資趨勢將圍繞AI主題。FANG+指數十檔成分股橫跨多個尖端科技主題,包括AI市場主要玩家微軟、谷歌、META,及AI應用成長帶動的高階處理器廠商,如輝達及超微半導體。根據統計,過去三年多裡,任一月份開始定期定額FANG+ETF,一年平均報酬率為13.29%;若定期定額二年,平均報酬率約40.25%,三年定期定額平均報酬率更達到54.35%。 在未來可能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優質的美元A級債能為股債雙存術,增添近似公債的避險能力,且有望收穫升息末段債券價格回升的資本利得。許雅惠表示,近三十年來數據顯示,聯準會最後一次升息後開始定期定額半年,並持有一年後,投資級債平均報酬率達14.11%;若持有時間拉長至三年,平均報酬率更逼近35%。
市場觀望美國債務上限協商,美股道瓊收黑,不過那斯達克收紅創今年新高。台灣4月外銷訂單連8黑,基本面仍低迷,台股今天在平盤附近盤整,終場小漲7.14點,收16188.03點,成交量萎縮至2387億元。主要權值股台積電、鴻海、富邦金等都拉回,僅聯發科強彈逾1%;高價千金股與中小型股表現強勢,櫃買指數上漲0.92%,優於加權指數。 今天外資買超61.44億元,投信賣超8.63億元,自營商買超23.91億元,合計3大法人買超76.72億元。 台股K線連6紅,外資與自營商都是連6買,外資6個交易日累計買超1009億元,自營商540億元。法人力挺,台股指數今天續創今年來新高。 外資買超第一名為開發金1.7萬張,雖然開發金近期因公布不配發股息,引發部分投資人議論,不過外資青睞有加,連7買共加碼13萬3928張,昨天與今天都登上買超冠軍。老牌國民ETF 0050連6買,共敲進7萬844張。 航空雙雄兩樣情,外資敲進華航1.6萬張,連7買累計8萬2,945張,但長榮航遭砍9339張,同集團的貨櫃航運股長榮也減碼7844張。此外,面板雙虎也遭賣超,群創1.49萬張為賣超第一名。 國內法人表示,美債務上限談判限僵局,且本周有多項經濟數據要公布,美股陷入觀望整理,而台股在上周法人瘋狂拉抬指數下,本周資金動能減緩,研判將轉往漲幅落後的櫃買指數,短線中小型股將是操作重點。政策股近期漲幅過大,籌碼凌亂,追高風險大,但儲能與電網仍是施政焦點,中長線不看淡。 外資今天買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開發金(2883)17330張、華航(2610)16343張、台新金(2887)13130張、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15L)11126張、欣興(3037)10433張、仁寶(2324)8963張、毅嘉(2402)8602張、英業達(2356)6994張、元大金(2885)6746張、元大台灣50(0050)6180張。 外資今天賣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群創(3481)14991張、中興電(1513)10626張、長榮航(2618)9339張、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8617張、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8472張、長榮(2603)7844張、友達(2409)7465張、鴻海(2317)6075張、漢翔(2634)4990張、華通(2313)4957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美國債務協商觸礁,沒讓台灣投資人搶買債券ETF的熱度稍減,美國長天期公債ETF00 679B(元大美債20年)溢價超過4%,股價和淨值差距超過1元,許多投資人開始賣出轉進買入國泰20年美債(00687B),否則一旦淨值回歸,恐怕1年的債息就會化為烏有。 00679B是目前規模逾800億,是目前市場上美國長天期公債規模最大、也是受益人數最多的ETF,截至上周集保中心統計,受益人數超過12.1萬人。 不過因為過多人的搶買,00679B的成交量大增,以至於溢價幅度不斷擴大,到今天上午00679B的溢價維持逾4%以上。根據元大官網,00679B淨值約30.6709元、而市價則到了31.99元,相當於溢價31.99-30.6709=1.3191,意味今天買進的投資人當股價回歸淨值,現虧1.3元,超過1年的債息。 有不少專家要大家別再一窩蜂搶進了,因為溢價幅度實在太大,更有投資人在早上先將手上的00679B賣出,轉進00687B,中午00687B的溢價幅度約0.03元,不到0.1%。 有網友在股市爆料同學會表示,目前00679B溢價實在太高,不建議繼續加碼,原本有約3x張成本31.60的00679B全部賣出,把1元多的溢價先賺到口袋,直接換成00687B,否則只要淨值回歸一年多的配息將會全部化為烏有。 Fed何時停止升息成為債券投資人關心焦點之一,日前收購美國區域銀行第一共和的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示警,商業房地產有可能出現狀況,升息的腳步未來不一定會立即停止,每個人都要為高利率做好準備,未來利率甚至有機會升到6%、7%。 ※免責聲明:本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國泰永續高息ETF(00878)除息大典已落幕,部分網友領息的喜悅心情卻還沒結束,有網友敲碗,想知道哪些高股息ETF能夠湊成月月都配息。在眾多網友給予的回覆中,除了以電子科技股為主要成份股,本就主打月月配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00929),「00713+00878+00888」的組合也上榜;另有網友整理並分享多檔ETF的除息月份,讓想要月月配的人能夠自行搭配。 有網友在論壇Mobile01上以「請問高股息ETF如何買到月配息?」為題向網友請益。原Po表示,「今年要準備成家,想試試轉投高配息ETF,多買幾支季配,湊到能夠每月領股息,多少貼點房貸這樣,想請問高股息ETF來說 有比較適合新手投的嗎?」;他還強調,「最好可以湊成12個月都配的」。 不少網友都提到00929,「用季配息喬到月配也可以拉...也可以看看喜不喜歡00929,他直接就是月配息ETF」、「前面大大說的00929可以,我有關注,而且都科技股,比傳產金融有成長前景,成分股也有篩過,避開景氣循環股、挑獲利穩的,應該比較有填息動能」;另外,有網友提議,「00713+00878+00888就能月月領息了」。 據《工商時報》報導,00929將於明日開放募集資金,鎖定上市櫃市值前200大且達50億元的電子科技類股,該檔兼顧股息殖利率與獲利穩定性;據臺灣指數公司統計顯示,該檔去年股息率達8.2%,優於臺灣高股息指數4.2%;過去5年(2018至2022)股息率平均7.5%,也優於臺灣高股息指數6.9%;報酬率部分,過去5年(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累計報酬率達108.8%,也優於加權指數、臺灣高股息指數同期間的73.9%、49.7%。 除了上述的建議,也有網友整理多檔ETF標的的除息月份供網友參考,助有心想月月配的網友完成配置。該名網友分享如下: 00888:1、4、7、10月除息 00912:1、4、7、10月除息 00725B:1、4、7、10月除息 ABBV:1、4、7、10月除息 00878:2、5、8、11月除息 00891:2、5、8、11月除息 00894:2、5、8、11月除息 IBM:2、5、8、11月除息 00713:3、6、9、12月除息 00896:3、6、9、12月除息 00915:3、6、9、12月除息 VOO:3、6、9、12月除息 VT:3、6、9、12月除息 00907:2、4、6、8、10、12月除息 00772B:1、2、3、4、5、6、7、8、9、10、11、12月除息 BND:1、2、3、4、5、6、7、8、9、10、11、12月除息 LQD:1、2、3、4、5、6、7、8、9、10、11、12月除息 ※免責聲明:本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