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ETF

的結果
  • 大債時代來臨 投資人狂刷存債感

     大債時代來臨!由於美升息進入尾聲及企業違約風險增加,投資人狂刷「存債感」,據統計,包括元大美債20年、元大投資級公司債、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等多檔債券ETF,自去年初以來受益人數以倍數爆增。其中,元大美債20年ETF規劃接力啟動新一輪額度募集,受益人數可望首度挑戰10萬大關,再創債券ETF紀錄。  而SVB、瑞信接連爆雷,以及德銀CDS飆升等事件,主要反應出Fed急速升息下,對金融機構,對於債券配至上更需要聚焦在投資級債公司,較具備足夠實力不受短期風暴影響。  除了元大美債20年、元大投資級公司債、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及國泰投資級公司債5檔債券ETF去年以來受益人數皆呈現「暴風式」成長外,以整體市場來看,近一年債券ETF受益人數也從7.1萬人大幅增加至28.03萬人,尤其以零股投資人增加最多、最快。  券商主管分析,採取較為穩健投資策略的零股、小資族群重視配息表現,特別是今年情況相對特殊,在產業復甦力道不明之下,整體填息動能可能不如往年強勁,引發短期間「領了股息、賠了價差」的擔憂情緒,搭配高利率時代來臨,債券ETF投資也不再只是法人機構專注標的。加上債券ETF目前有月配、季配、年配等配息頻率,也符合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需求。  而在規模部分,今年以來已有多檔債券ETF接力申請擴大額度,追募金額大多一口氣就是上限200億元,顯示市場需求熱絡程度,且額度一釋出就快速完售。據了解,有不少壽險資金也將部位轉進債券ETF,提高投資收益。  對於整體債券市場表現,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謝芝朕指出,Fed升息步入尾聲,預期終端利率應會落在5.5%。根據過去經驗,當聯準會停止升息,投資級公司債將明顯上揚。此外,中國大陸經濟解封加上刺激政策,帶動中國經濟自今年1月起增強,亞洲債市前景看好,可加以留意。

  • 《產業》去年串流平台原創恢復增長 Netflix產量居冠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Omdia數位內容與通路情報服務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在2021年COVID-19疫情造成製片延期和取消衝擊之後,2022年全球各大線上串流媒體平台的原創內容製作呈現反彈態勢。 2022年合計Netflix、Amazon、Apple TV+、Disney+、HBO Max、Hulu、Paramount+與Peacock合計發行1752部、4878小時首播原創內容,與去年同期相比,影片數和影片長度分別成長60%、87%。 Netflix是2022年發行量最大的原創內容平台,總計發行935部影片、長達3531小時的內容,其中50%以上的影片是在美國以外發行。自從2012年Netfli發行首部原創劇《Lilyhammer》 以來,Omdia估計,Netflix已發行超過14,000小時的原創內容。 Omdia估計,Netflix於2022年(不一定是同年製作)發行的935部線上原創影集去年價值58億美元。此外,Omdia還估計,佔此總數42%的內容,是由串流媒體平台在美國以外投資製作,在歐洲和亞洲、大洋洲分別投資11億美元和10億美元。 在Prime Video平台上,Amazon發行的非美國原創製片連續三年超過美國製片。2022 年,Amazon 發行203個首播原創節目、共764小時,總量創其歷史新高。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Tim Westcott表示,原創內容製作成長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因COVID-19疫情而延期的新片最終在線上放映,以及Disney+、HBO Max和Paramount+等製作公司支援的D2C服務持續在國際市場推出, 2022年其他提供者發行的原創製片總數攀升至614部、年增加44%。這些原創作品的大多數出自美國。在這614部作品中,由Warner Bros Discovery旗下服務HBO Max製作佔30%以上,而Disney+則佔19%。 Westcott指出,雖然今年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成長動能仍有待觀察,但Warner Bros. Discovery和Disney都面臨來自股東的壓力,既要減少支出,又要遏止因為運用串流媒體進行策略轉型而帶來的損失。

  • 雜誌精選》小資族如何靠ETF穩穩賺?

    適逢聯準會啟動升息周年,市場至今仍動盪難測,相較低息年,投資理財靠的是冒險精神,今年考驗投資人能否在風浪中站穩步伐。 這幾年「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成為許多小資族投資首選,因為買進一張ETF等於投資一籃子股票,不用花時間研究、挑選個股就可以有效迴避風險、創造被動收入。 不過ETF真的都沒有風險嗎?恐怕不是! 存股專家陳重銘表示,許多投資族會落入ETF就是可以「傻傻存、穩穩賺」的誤區,最後被套牢甚至慘賠出場。他傳授心法,幫助小資族險中求穩。 *抱緊ETF前 先搞清楚報酬類型 這幾年投信公司爭相發行ETF,除了投資族群最熟悉的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以及這兩年竄起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目前市場有超過百檔ETF,包裝形形色色、追蹤的指數不盡相同,陳重銘建議投資人首要搞清楚該支ETF的報酬類型。 ETF又分為原型、槓桿型與反向型。原型ETF主要追蹤指數,投資績效與所追蹤的指數不會差距太大,是性質最單純的一種ETF,適合做長期價值投資。 如果你看到該支ETF名稱內有「正2」、「正3」等字眼,就屬於槓桿型ETF,這類ETF屬於衍生性金融產品,透過槓桿來放大獲利,投資績效是追蹤指數的漲跌倍數,例如追蹤的標的上漲一點,「正2」的ETF報酬就會增加二倍,風險較高,僅適合短期操作、賺價差。 反向型ETF通常名稱內會有「R」或是「反1」、「反2等字眼,是看空市場的ETF,投資績效是追蹤指數漲跌的反向,當追蹤標的跌一點,「反1」的報酬就會上升一點。陳重銘表示反向型ETF只適合短波段操作,不適合長期持有,因為收益很容易被「轉倉成本」吃掉,建議投資人可以在台股高點、趨勢走空的時候,配置一些反向型ETF來進行風險分散。 陳重銘提到,當大盤處於盤整時,不利槓桿型或反向型ETF操作,建議投資新手首選風險低、適合長期持有的原型ETF。 而原型ETF又分為市值型、主題式與高股息。市值型ETF追蹤大盤指數發展,大型ETF買進市值前幾大的公司,中小型ETF則是選擇中間市值的上市企業,大家熟悉的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就屬於市值型ETF,最大成分股台積電尚處於研發、擴展階段,股利較少,因此獲利來源主要在價差而非股息。 主題型ETF則是匯集某個領域、主題的個股,通常投信公司會根據時下流行的題材去推出主題型ETF,像是國泰台灣5G+(00881)、元大全球5G(00876)就是根據目前很夯的5G題材所推出的ETF。值得留意的是,由於這類ETF是根據熱門題材來選擇標的,因此會集中在特定產業,分散風險能力較差。 最後是許多投資人喜愛的高股息ETF,投信會根據個股的現金股息、歷史表現來決定是否選入該檔ETF,近幾年熱門的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都歸在此類。通常高股息ETF會選擇產業趨近成熟、公司發展穩健、不須花大錢研發新技術、可以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企業,投資人有穩定的股利,但相對地,因為公司成長有限、股價上漲空間不大,因此賺價差的空間就比較小。 陳重銘分享,「我會先設定進場時機,像是台股加權指數一萬四千點這時候進場布局,觀察當前總經局勢,通膨走弱、聯準會升息幅度漸趨緩和,先逢低買進原型ETF試水溫、慢慢加碼,若萬一股市出乎意料下跌,我會再逢低買進正2來以小博大。相對的,如果台股上漲,我會拋售正2,在高點布局反向型ETF,等待下一波跌勢。投資正2跟反向型ETF有三大要點:停利、停損,不要賭身家。」 他建議投資族群深入了解ETF的報酬類型、選股邏輯以及成分股,從而評估該檔ETF未來發展潛力、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目標,不要隨波逐流。 *高股息ETF如何布局? 陳重銘以高股息ETF為例分析兩檔ETF的選股邏輯。 元大高股息(0056)是從台股市值最大一百五十家公司中,挑選未來一年預計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前五十名股票所組成,採預測型的選股邏輯。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的指數邏輯剛好相反,它是追蹤「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從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中篩選出符合MSCI ESG評級分數高,且以「過去三年及過去一年平均年化殖利率」最高的三十檔作為成分股,採統計過去型的選股邏輯。 「0056是預測未來表現好的學生,00878就是檢視過去表現好的學生,這兩個指數選股邏輯截然不同。」 陳重銘以數據分析,00878從2020年掛牌至今總報酬率為25.23%,比較同期,勝出0056的16.00%。他將這樣的差距歸因於00878的選股邏輯,「在市場波動時,我們還是傾向選擇過去績效表現良好的個股,可以避免預測失準的問題。」 然而,有不少網友質疑,00878中金融股占比偏高(約26%),若今年金融股發放股利變少,是否會影響00878的配息。 陳重銘推算,「假設金融股股利減少20%,那麼00878整體配息就減少26%×20%,等於5.2%,以過去00878全年配發股息約1.2元來計算,就是少了0.06元,其實差距不會太大。另外,金融股股利發放時間落在下半年度,以00878採季配息來說,只會影響到後面兩次的配息。」 整體而言,00878的經理費低於0056,波動也比較小,同時採季配息,許多追求穩健配息的投資人會優先選擇00878。 陳重銘提醒,每檔ETF的指數邏輯不同,各擁的優缺點也不同,因此,即便是投資高股息ETF仍要有風險分散的意識。 另外,近期許多投資人選擇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陳重銘解釋00713擁有低波動、季配息的特性,成分股配比也相對均衡,在台股波動大的環境中,建議投資人可以在資產配置裡頭增加這類型的投資標的。 *0050、0056哪一檔好? 說起台股市場近年最火紅的商品,莫過這兩檔國民ETF:0050與0056,許多投資族想問投資哪一檔比較好。 回歸上述的邏輯,投資人首要弄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與投資能力,再進一步了解兩檔股票的報酬類型。若投資人能夠承受波動、想要賺價差,就選擇0050、006208;相對地,若投資人 強調的是穩定現金流,資金配置上,建議將高股息ETF的持比提高,選擇0056。 陳重銘進一步補充,0050追蹤的是台灣50指數,這個指數還同時授權給另一檔ETF,也就是富邦台50(006208),兩者成分股雷同,個股權重也相似,不過006208經理費硬是比0050少了0.17%,兩害相權取其輕,商品相同就選經理費低的。」 當前景氣燈號已連續亮三顆藍燈,從過往數據推測,經濟趨勢未來一年內將轉向上行,因此從長期投資角度而言,現在是進場布局006208這種市值型ETF的好時機。 陳重銘建議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提高持倉水位,「不過要做好長抱的心理準備,因為過去景氣燈號從藍燈到反轉,差不多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投資人要耐心等待景氣轉紅燈,到時候就是清倉的好時機。」 展望今年,由於升息循環已經接近尾聲,陳重銘認為現階段正好是債券價格的甜蜜點,進場時機已到。他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投資級債券ETF,像是國泰A級公司債(00761B)、國泰投資級公司債(00725B),兩檔債券型ETF都屬投資等級債,並採季配息,配息優於美國公債。 *半導體仍是主流 電池、儲能ETF有戲 長線來看,陳重銘仍看好半導體趨勢,「現在很火紅的ChatGPT反映的就是半導體的需求,遑論5G、雲計算、車用半導體等應用。」他建議投資人觀察費城半導體指數找買點,「從過往數據來看,只要費半跌30%就是買點,像國泰費半指數(00830)、0050、006208都可以留意。」 另外,隨著全球淨零碳排趨勢興起,電動車需求大增,電池、儲能主題ETF也值得投資人留意。陳重銘表示,電池是電動車的必備裝置,在電動車銷量提升之下,電池需求量將會持續增加,估計電池以及其原物料價格將維持高檔水位,具有長期趨勢,他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布局這類具有長期利多的題材,短期抗波動,長線也具備十足爆發力。 本文作者:林怡妏 (本文摘自《理財周刊1178期》)

  • 00878與0056都輸了 這2檔ETF創掛牌新高 高股息今年要避開這類型

    國內投資人存股蔚為風潮,不僅高配息個股受關注,訴求高股息的ETF更大受存股族青睞,其中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受益人數來到97.8萬人,0056元大高股息也達89.7萬人,高股息ETF帶動投資熱潮。台股本周創9個月波段新高,市場氣氛由空轉多,有2檔ETF股價創掛牌新高,包括昨天剛刷新高價的00913兆豐台灣晶圓製造,以及日前領先創高的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兆豐台灣晶圓製造ETF研究團隊表示,若投資人對台股行情有期待,卻又擔憂景氣變化,可透過ETF聚焦成長性題材切入市場,00913鎖定台股,精準掌握台灣企業財報,減少海外匯損風險,去年底調整成分股,加強聚焦再生晶圓產業鏈,涵蓋5G、AI、IoT、電動車等領域的新型應用。去年評價已明顯修正的半導體族群,有機會吸引資金目光,成為今年上半年否極泰來的焦點。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高股息ETF波動度相對個股與大盤來得低,是存股族投資人長期穩健投資的好選擇。目前對於台股長線重返多頭的看法不變,但基於各產業復甦情況及成長趨勢不同,需慎選標的產業及族群,預期2023年類股間表現落差將會很大,由於目前位處於升息循環的尾聲,投資人要求的收益水準將隨著利率調升而水漲船高。 法人表示,台股ETF投資主題多樣化,績效表現也不同,現階段建議可挑選後市易受資金青睞的標的,例如採預測殖利率選取成分股的高股息ETF、配置半導體、航運等類股比重較高的ETF,避開持有較多配息可能下修的金融類股,以提升整體績效表現。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達人揭存股方程式 4大要素曝光 這1項至關重要:決定成敗關鍵

    存股要致勝不是把錢丟到帳戶或持續買進特定標的就好,而是需要長期縝密的規畫,嚴守紀律才能達成目標。由於粉專版面的存股族持續增加,存股達人《存股方程式》特別分享個人的存股致勝公式『存股方程式=時間+計畫+執行力+遠離市場雜訊』,並針對公式逐項說明,為想要藉由存股理財提高生活品質的版友提供參考。 以下為《存股方程式》粉絲專頁原文: 最近新進的版友增加的頗快,提出了不少問題,例如,該買什麼標的?何時該買?何時該賣? 複習一下『存股方程式=時間+計畫+執行力+遠離市場雜訊』,下面分項簡單陳述。 [時間] 何時該賣?原則上,版主持有股票的時間是永遠,只有碰到以下3種情形會賣股票: 1. 現實生活急需用錢。 2. 調整資產配置比例,例如金融股配置過多,可賣出一些。 3. 持有的個股體質結構性崩壞(若是持有ETF就沒這個問題。 沒有出現上述三種情形不會賣股。 獲利了結或停損出場從來不是版主賣股的考量。 [買股計畫] 版主年初會規劃好接下來一整年的預算,包含買股資金、房貸、保險、生活雜支、各式稅費、孩子學費、緊急預備金...等。各項支出絕不相互挪用。 買股資金區分兩塊:平時買股與加碼資金。平時買股資金執行方式很簡單,每月定期買進,可以每週買一次或每月買一次,無論如何當月買股資金一定進場執行完畢。加碼資金則是大盤跌破月線時進場,愈跌買愈多,加碼資金用完,即使續跌也不再加碼。 版主只要設定的時間到(通常是每週一或二),一定進場,不會特別在意股價。股市長期向上,何時進場都是低點,遵守紀律就是贏家。 [標的配置計畫] 標的選擇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決定存股成敗的關鍵。 投資個股需注意的細節很多,諸如財報、趨勢、國際政經...等。財報部分,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ROE、ROA、負債比、產品週轉天數...,都是必須了解的指標;趨勢部分,農藥會被淘汰嗎?燃油車會被淘汰嗎?高排碳產業會沒落嗎?傳統金融業會受到其他支付模式衝擊嗎;國際政經部分,企業經營是否受到國際政經變動影響,必須特別留意,正新、寶成的衰退與台積電赴美設廠,就是受到國際政經情勢影響。 簡言之,個股絕不能無腦存,除了留意企業經營,也要分散投資產業,今年重押金融股的人恐怕就得迎來失望的一年。 如果不希望花太多時間研究個股,讓生活更有品質,專注累積ETF會是一個好選擇。投資ETF簡單多了,只需要注意兩點: 1. 分散投資市場,至少橫跨兩國。 2. 適度持有債券。 以『00878+00888+00646+00679b+00720b+00751b』這個組合為例,橫跨台股(00878、00888)與美股(00646)、有非常安全的美國公債(00679b)、有全球型投資級公司債(00720b、00751b),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優質組合。持有類似這種組合,只要專注增加持股,不需花費太多心思。 為了讓日常生活更有品質,個股部分,版主2020年起不再買進,專注累積一組優質的ETF組合。 [執行力] 規劃好自己的『存股方程式』之後,必須發揮偏執狂般的執行力,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不論誘惑有多迷人,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要看跌就想胡亂加碼或恐慌砍出、看漲就嚷著要獲利了結;不要看到新的標的就想跟風買進,好公司就是好公司,為什麼要見異思遷?市值型或高息型ETF都大同小異,為什麼市場一發行新產品就急著換過去? 沒有定見、沒有嚴格執行力的投資人,恐怕存股成績不會太好。 [遠離市場雜訊] 市場總是充斥著許多誘多誘空的雜訊,盡量遠離這些雜訊,才能堅持存股。好公司不會一夕崩壞,優質的ETF組合更是無須理會市場雜訊。 總結 這個粉專名稱為『存股方程式』,正是因為版主為自己寫下了一個『存股方程式』。存股夥伴們,究竟該買什麼標的?何時該買?何時該賣?版主再次分享自己的『存股方程式』,或許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靈感與助益。 (本文由《存股方程式》授權原文分享,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出處參考《存股方程式》。)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配息高人氣 高息低碳ETF閃亮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2月台股ETF的規模與受益人雙創新高,已有近兆元規模與約450萬人,顯示台股投資人習慣逐漸改變,不僅將台股ETF當作存股工具,投資標的也從波動大的個股轉向台股ETF。  再從成交量來看,台股ETF交投熱度不減,47檔台股ETF近十日成交均量上萬張有八檔,除了一檔反1ETF,其餘六檔大都是低碳高息ETF,顯示台股震盪下,投資人依舊偏好有配息機制的ETF基金,及高息與低碳題材最受青睞。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ETF波動度相對個股與大盤來得低,更是存股族投資人長期穩健投資的好選擇,建議投資大型龍頭公司為主,較能兼顧收益及波動,及趨勢所及的低碳ESG題材,逢低分批布局建立核心部位。  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基金經理人洪祥益指出,投資台股要能抵禦金融市場的波動度,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即是台股ETF,特別是具備低碳主題的台股ETF,在這個低碳浪潮正要起步的時刻,擁有台股低碳ETF,就能搶先掌握台股的「碳金商機」。碳金龍頭兼顧永續經營與企業獲利的未來投資趨勢,投資價值將明顯優於一般資產,是投資人穩健投資的好選擇,適合穩健存股與追求碳金投資獲利契機的投資人。  台股在這波美股回檔中表現相對強勢,主要仍是市場對於第二季起逐步復甦寄望頗深,且較早修正的次產業營運已逐漸恢復動能。故隨著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外需在下半年有機會回到成長軌道。而內需在國門逐漸開放下,可望持續有所表現。故雖台股位階在國際股市中並不低,但後續仍應把握利空測試的回檔機會,逢低分批布局。  元大臺灣ESG永續ETF研究團隊認為,ESG評估標準少不了碳排,但不能只有碳排,低碳轉型只是14項ESG評鑑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同樣重要的水資源使用、環境保護、人權與社區、勞動基準、公司治理、稅務透明度等,評估範圍更客觀及多元。

  • 《證交所》國泰台灣領袖50ETF 3月27日掛牌上市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證交所表示,由國泰投信募集發行之國泰台灣領袖50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國泰台灣領袖50,證券代碼:00922)受益憑證,將於3月27日正式掛牌上市。包含這檔ETF,集中市場掛牌上市ETF將達145檔。  根據送件資料顯示,該檔ETF之標的指數為「MSCI台灣領袖50精選指數(MSCI Taiwan Leaders 50 Select Index)」,由MSCI Limited所編製及維護。該指數旨在表彰臺灣上市上櫃普通股中,具備市值代表性、流動性佳及獲利穩定公司的表現。該指數係自母指數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中,以MSCI低碳轉型分數和類別,對母指數的成分股重新加權,依權重由高至低選取排序前50名的公司,現有成分股計50檔。

  • 非投資等級債 可優先布局

     英國及歐洲克服能源短缺困境,順利度過冬季,使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使市場悲觀情緒消散,與美國相比,英國非投資等級債表現佳,2月份上漲1.03%,大幅優於美國非投資等級債2月下跌1.38%。投信業者認為,非投資等級債價格已回到合理區間,可優先布局。  台新策略優選總回報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怡慧表示,非投資等級債價格已回到合理區間,殖利率約在7%至8%,總報酬仍具吸引力,目前高利率環境使得短天期和長天期債券總報酬差異不大,但短天期波動較小,因此,配置短天期債券較為吸引人,建議優先布局具提前買回條件的非投資等級債券,降低投組的波動度。  李怡慧說明,提前買回非投資等級債投資於一般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可獲得較高債券殖利率,但卻著重布局於有機會被提前買回的標的,等於布局短存續期間的債券,因此承擔的違約風險、不確定風險較低,大幅提升資產防禦力。  債券甜蜜點湧現,國內投資人也瘋買債券ETF,推升債券ETF規模創新高。中國信託投信指出,A級以上公司債ETF殖利率來到5%,加上信評高、波動風險相對低,兼具收益及投資避險,吸引投資人大膽擁抱債券ETF。  展望後市,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經理人游忠憲分析,銀行倒閉事件是否能使美國聯準會轉鴿,成近期市場關注焦點,通膨與實體經濟滯後的影響性以及對企業基本面的衝擊,將牽動信用利差的走勢。但整體來看,聯準會最晚在第二季停止升息,已成市場共識,當前利率距離終端利率也只剩小幅空間,一旦停止升息,債券價格將有望築底反彈,投資人現在布局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可獲得短搶高息、長賺價差的機會外,還可抵禦景氣風險。

  • 雙電基金 兩大新顯學一把罩

     近年來興起的電動車須仰賴電力,法人表示,全球電力需求成長態勢未變,加上淨零碳排亦為當今全球主流趨勢,為在穩定供電、乾淨供電間取得平衡下,皆令太陽能、風力、綠氫等多元電力發展備受關注,投資前景值得期待,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採取電動車、多元電力雙主軸配置的雙電基金來參與,一次掌握兩大全球投資新顯學。  群益智慧聯網電動車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各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朝向多元電力路線發展,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先前發布的再生能源報告,2025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將超越燃煤發電,成為最大電力來源,其中全球太陽能裝置容量也可望在2027年超越煤炭。隨技術精進,有助太陽能、風力等發電成本下滑,可望進一步加深相關建設之安裝意願,也使得電力產業的獲利與投資潛力更維持得期待,相關類股表現值得持續關注。  洪玉婷認為,隨電動車市場持續擴大,消費者車款選擇變多,且多國訂出禁售燃油車時程,可望加深大眾購置電動車的意願,並進一步帶動電動車出貨量,市場預估今年出貨量可望有30%的成長性。包括電池材料、車用晶片、馬達與電控、充電樁、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等成長性俱佳,相關企業營運與股價表現可望受惠,投資前景值得期待。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苡琤強調,根據各國汽車協會統計,隨著燃油車禁產禁售時程接近,車廠將電動車視為核心事業,預估2025年電動車銷售量將達2,850萬台,整體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越30%,龐大的電動車商機將帶動車用晶片及半導體需求量,台廠更在電動車供應鏈上有一席領先地位,當前台股本益比仍偏低,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電動車為題ETF,以掌握未來商機及股市反彈動能。

  • 4檔債券ETF交投熱 Fed再升1碼 擁80張00772B達人無私曝操作:一直領息…直到「這時點」

    聯準會周三(22日)宣布升息1碼,且指出今年不會降息,反而可能再升一次,美國公債殖利率不但未出現上漲,反而連兩天下跌,而台股債券ETF近期受到投資人青睞,ETF規模排名前十名除了前3名為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外,接下來6檔全部是債券型ETF,其中又以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規模超過800億居債券ETF之冠,在全部ETF中則名列第4。 其餘位居最大規模前10中的5檔債券ETF分別是群益10年IG金融債(00724B)規模829億、國泰A級公司債(00761B)規模786億、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748億、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695億及富邦A級公司債(00746B)680億。 在日成交量能上能破萬張的則有4檔,分別是元大美債20年(00679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元大美債20正2(00680L)及00772B。 Fed周三宣布調升1碼,將基準利率升到4.75%至5%區間,是自2007年以來最高水準,聯準會主席鮑爾更在記者會上提到通膨居高不下,澆熄市場對今年降息預期,但在投資人消化之後,美國公債殖利率反而不升反降。 目前正在存00772B,共持有80張的投資達人「小股東的大投資財務自由的世界」解讀,聯準會表態還有可能再度升息,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卻沒理會反而下跌,更有趣的是台股債券ETF昨也強勢表態,顯見市場仍做著「即將進入尾聲的升息循環」美夢,還未遭打破。 「小股東的大投資財務自由的世界」表示,目前投資級公司債殖利率落在5%~5.5%,大概已反映聯準會終點利率可能落在5%~5.25%,市場認為聯準會不會放任金融市場失序,除非又發生令人難堪的總經數字或是金融市場崩壞,否則債券大概會守在這個區間,一直到真的降息或是經濟明顯衰退。 這時候投資人最好的因應之道,「小股東的大投資財務自由的世界」說,就是「領息…一直領息,等到領到債券ETF上漲約20%後,再做定奪」。 本文獲得「小股東的大投資財務自由的世界」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高息股比金融股更香!這檔連發25年股利 殖利率逾8% 存起來超有面子又便宜

    存股族偏愛金融股、ETF,但高息概念股也很多人存,像營建股模範生華固(2548),去年每股賺10.69元,連4年賺逾1股本,更是成立34年來,第10次年賺1股本,是知名口碑建商,推案幾乎都能完銷,重要的是連25年發股利,今年股息跟去年一樣,都配7.5元,連4年保7,殖利率高達8.1%,法人看好今年再賺1股本,亦是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的私藏定存股,現在是「便宜價」值得撿。 股海老牛在臉書粉專表示,華固去年每股賺10.69元,股利開獎也很大方,與去年發一樣多,今年股利也是7.5元,今(24)日漲0.65%收92.8元,殖利率8.1%。華固一直是老牛私藏定存股,目前股價仍為「便宜價」,跳樓價75.3元、便宜價110.4元、合理價138元、昂貴價220元。 老牛表示,營建類股分為兩類:「營造股」與「營建股」,最近漲很兇的根基(2546)是營造股,主要承包土木工程賺錢,接了不少母公司冠德及政府標案,有工程做就持續有收入。從本益比河流圖中,可以看到根基獲利一直很穩定,並且持續向上。 華固是營建股績優生,將房屋工程委託營造廠興建,最後負責賣房子,所以主要獲利是房屋銷售,而建案銷售是有周期性的,所以河流圖是出現鋸齒狀的循環,用肉眼就可以辨別出來。 有網友好奇,最近利率走高和政府打房政策,使房價趨跌,會影響營建或營造股未來獲利嗎?老牛打趣表示,說個笑話,政府打房,每年都有打房小動作,目前只看到越打越越越高!在趨勢沒改變時,變數放心上就好。但有網友提醒,華固還是要觀察建案進帳進度跟新建案的推動,純看股利去判斷買進價有點風險。 華固表示,未來5年配息,都以高於5元為目標,立志成為營建業高殖利率股標竿。法人指出,過往華固每年殖利率均有逾8%實力,今年維持高股息政策,是高殖利率概念股,預估今年營收將站穩百億元,EPS有機會賺近10元。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海老牛》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3檔金融債ETF踩瑞信雷?專家曝風險「跟你想的不一樣」 3情境自保不吃虧

    近來歐美銀行地雷連環爆,影響最深的是瑞銀收購瑞信,將瑞信170億美元的AT1債變廢紙,好消息是金融業沒踩雷,但國人及基金投資人踩雷16億元將血本無歸,連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都抱不平,認為應想辦法替國人爭取權益。到底是哪些基金踩雷?民眾又該如何自保?專家表示,台灣發的金融債ETF多為投資等級,風險可控,配息也穩定,建議保守者先不要買,如果手中部位較高就減碼;持有少可再觀察,看利率政策再決定是否脫手。 3月金融市場很刺激,先是美國一周連倒3家銀行,包括矽谷銀行、Signature和加密銀行Silvergate等,再來是瑞信財務危機,歐美政府都火速救援,阻止風險蔓延。理財專家林奇芬在非凡財經節目「錢線百分百」中表示,過去一周發生銀行倒閉等金融風險,令人害怕,投資人首當其衝,就是要先檢視手中的金融相關股債ETF,是不是有一些風險? 林奇芬發現,國內有4檔金融相關股債ETF持有風險資產: 1、 富邦歐洲銀行債(00846B):風險資產14.14%(瑞信),近1周跌0.5%、近1月跌1.9%、近1年跌4.2%,近1年配息率3.3%。 2、 台新美元銀行債(00842B):風險資產2.03%(瑞信),近1周跌0.1%、近1月跌0.2%、近1年跌7%,近1年配息率 5.4%。 3、 凱基金融債20+(00778B):風險資產1.78%(瑞信),近1周漲+1% 、近1月漲0.4% 、近1年跌10%,近1年配息率4.3%。 4、 國泰數位支付服務(00909):風險資產5.04%(Signature),近1周漲5.1%、近1月跌3.6%、未滿1年,尚未配息。 註:統計至3/21;資料來源:CMoney、各投信、大拇哥投顧(持有比重統計至1/31)。 林奇芬表示,風險資產比重是根據大拇哥投顧資料,4檔ETF持有風險資產統計到1月底,那時還未發生爆雷,只有3檔持有瑞信債,00846B占逾14%較高,00842B和00778B占約2%不高,但不見得是被註銷的AT1債券,可能是主順位債券或國際板債,後續損失也許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 而美國小型銀行Signature倒閉,00909雖持有5%股票,但從股價來看,近1周衝擊卻沒事,主因歐美央行出來信心喊話,風險真的有被控制住,現在看到相關ETF已經大反彈,雖然3月風雨飄搖,但跌幅也不是很大。 林奇芬認為,整體來看,金融風險好像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嚴重,持有這些風險資產,看起來也還好,但是金融風險結束了嗎?她認為可能還沒有,從歐美央行態度來看,一有風險就會趕快介入,市場可能會有一些小波動,但不會有太大的連鎖系統性風險。 如果金融風險沒結束?該不該買金融股債ETF?林奇芬指出,大家可以預期金融業今年獲利不會太理想,放款一定更保守,在高利率下,也不會積極吸收存款,建議投資人可以保守一點,不必一定要去買這類金融股債ETF,如果手上有就看比例,如果很高可以做一點減碼,如果買的比例不高,可以再觀察一下,看後續的利率政策來決定。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00878嗨了 外資翻多連4買 加碼群創友達台積電 金融股賣壓再起 這檔砍最多

    美聯準會升息1碼之後,雖然主席鮑爾偏鷹談話日前引發美股下挫,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昨改口安撫市場,強調一定會採取措施確保存款安全,美股4大指數昨全面收紅,台股連漲4天,今天上揚50.75點,收15914.70點,續創波段新高,成交量2591億元,呈現價量俱揚格局。 今天3大法人同步買超,外資買超112.98億元,投信買超28.79億元,自營商買超17.18億元,合計3大法人買超158.96億元。 最近1個月來遭外資大賣30萬張的人氣高股息ETF 00878,外資近日由空翻多,已經連續4天加碼,今天擴大至2.2萬張,登上買超第一名。累計4天共敲進5萬4766張。 昨天賣超第一名的面板股群創,今天外資反手回補1.5萬張,為買超第2名。另一檔面板股友達也加碼1.28萬張。近日搭上AI新趨勢利多的台積電,加碼6千張,累計連4買,共4萬7494張。 金融股賣壓再起,今天高達5檔入列賣超前10名,中信金1.1萬張居賣超第一,與國票金、開發金包辦前3名。整體金融類股指數表現遜於大盤,今天逆勢收黑。 大華國際投顧分析師阮蕙慈表示,近期美股震盪非常大,很多人還在討論銀行股問題,還在看瑞士信貸、AT1債券踩雷之類的後續,但其實這些都是過去事件的延伸。上週的恐慌性殺盤,假跌破之後會真穿頭,很多人當時把股票砍掉,剛好就是最低點。利空消散之後,接下來的發展對台灣有利,像AI、RFID,很久以前就有,但現在質開始變了,NVIDIA重新定義AI,台積電有底氣很難跌,台股當然受惠,設備的更新,軟體、零組件的新需求,未來商機非常大。 外資今天買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22268張、群創(3481)15100張、鴻海(2317)13184張、友達(2409)12839張、華邦電(2344)12628張、緯創(3231)10067張、富采(3714)9037張、東元(1504)7800張、元大台灣50(0050)7728張、台積電(2330)6010張。 外資今天賣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中信金(2891)11238張、國票金(2889)6008張、開發金(2883)4607張、聯電(2303)4504張、國泰金(2882)4425張、中鴻(2014)4228張、寶成(9904)3884張、新光金(2888)3362張、長榮航(2618)3354張、景碩(3189)2906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巴菲特唯一「明牌」 這2檔ETF都跟了!股海老牛:績效好到破200% 抱越久越賺

    你知道嗎?股神巴菲特長期持有標普500 ETF,並大賺近5成,這也是他唯一公開的「明牌」,而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亦是標普500第5大成分股,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谷歌。標普500是全美最好的500大企業,還要會賺錢才能入列,S&P500 ETF績效好到嚇人,巴菲特的10年世紀賭局,總報酬率高達1.25倍,如果在台灣也想用最簡單的方式投資,就是買台股連結標普500指數的ETF。 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在臉書表示,目前是升息尾聲,經濟逐步復甦,也是相對投資美股的好時機,如果想要採取多元投資、投資全球龍頭股中的龍頭,台灣就有簡單參與美股的方式,比如復華投信即將推出標普500成長ETF(00924),一檔就能掌握美國各產業最具成長性企業,從科技、通訊、能源、醫療全方位一把抓。 股海老牛指出,S&P 500指數是美國指標指數之一,涵蓋美國市值前500大企業,包含許多不同產業的企業;而S&P 500成長指數則以獲利、營收、股價等3指標,從S&P 500指數中嚴選逾200檔成長股,大多為高成長、高技術創新企業。 從10年總報酬率來看,S&P成長指數284%,S&P指數251%,台灣加權指數166%,台灣高股息指數95%,可發現S&P 500成長指數報酬率驚人,長抱10年報酬幾乎跳3倍。而追蹤S&P 500成長指數的00924,將於下周一(27日)起開始募集,發行價15元,不配息。但須注意內扣費用,經理費0.45%,保管費0.15%,合計至少0.6%。 有網友詢問,元大S&P50(00646)、國泰全球品牌50(00916)、00924都是標普500不同型式的ETF,要怎麼選?理財專家「存股方程式」版主表示,00646比較穩健,是不錯的市值型產品,雖然內扣費用不低,卻是最簡便投資標普500指數的管道。另對將上市的00924也有興趣,00924主打成長型股票,從標普500成分股中,留下約200多檔成長動能高股,估科技股占比頗高,畢竟成長股還是以科技股為主,00924添加主動選股因子,不能算是單純的市值型產品。 00646追蹤標普500指數,2015年12月上市,規模121億元,雖有年配息,但從未配息過,經理費0.3%,保管費0.21%,合計0.51%,成立8年績效達87.7%。 00916追蹤ICE FactSet全球品牌50指數,2022年9月上市,規模13億元,年配息,經理費0.6%,保管費0.18%,合計0.78%,主要成分股為亞馬遜、LV、蘋果、微軟和可口可樂。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海老牛》、《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基金》搶進公債及高評級債避險 這7檔債券ETF最夯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近期美國矽谷銀行及瑞士信貸倒閉風波,使市場避險情緒再起,投資人紛紛用腳投票湧進債市,尤其是避險效果較強的資產類別。台灣掛牌的債券ETF中,上周受益人暴增逾百人的有7檔,且多為美國公債及高評級公司債。  觀察上周受益人增加逾百人的7檔債券ETF,依序為元大美債20年、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優先金融債、統一美債10年Aa-A、國泰投資級公司債,受益人周增108~1831人。 其中,前3名的元大債券ETF受益人分別增加1831、1620、1080人,周增2.19%、4.49%、4.77%。而統一美債10年Aa-A ETF(00853B)受益人增加255人、排名第6,但周增幅達65.72%,突破元大、中信及國泰三大業者包圍圈。  統一投信分析,統一美債10年Aa-A ETF具備四大優勢,包括長天期、投資美元計價債券、高評級、優先償債順位,且持債的前十大發行公司橫跨多產業龍頭,面對金融機構倒閉引起的市場動盪,有較強的抵禦能力,避險效果近似公債。  統一美債10年Aa-A ETF基金經理人許雅惠表示,在政府機關迅速介入下,金融機構倒閉的風暴範圍被控制。但市場仍擔憂金融海嘯重演,恐慌情緒短期內將持續,推動資金流向避險資產。  許雅惠指出,金融機構倒閉危機,讓市場預期聯準會將放緩原本的鷹派升息腳步。聯準會升息步入尾聲時,投資等級債通常會出現殖利率回落的價格上漲。若投資人難以定奪進場時機,也可以利用分批布局方式。  許雅惠表示,面對市場震盪及經濟成長下行,投資人可增添避險資產部位,如避險效果近似公債、又具較高息收的高評級債券。而根據歷史數據,在聯準會倒數4次升息至首次降息期間,定期定額投資等級債都能有不錯報酬。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