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無人機MIT台灣隊出爐,亞航(2630)等廠取得標案總值9,600萬的中科院-生產組裝銳鳶二代無人機標案,後續亞航負責全案專案管理與組裝等工項,預估銳二將在2024年貢獻營收;八貫(1342)軍工產品線再傳佳音,新品軟式防彈戰術背心半成品將出貨,在新產品挹注下,法人預估,八貫全年EPS有望達7元以上。 法人表示,亞航的銳二無人機毛利率預期將達18.8%,高於第三季亞航平均的9.86%,改善亞航產品組合與毛利率,加上第四季民航復甦,預估亞航2024年稅後純益1.77億元,年增190.72%、EPS 0.85元,後續營運看好。 法人也預估,參考先前中大型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價格,銳二單價以最貴的艦載型無人機2,600萬計算,法人預期亞航的銳二毛利率將大幅上升。 八貫第三季受惠航太救生及軍工產品出貨穩健,營收來到6.63億元,為今年單季高峰,且產品組合優化、生產效率提升及匯率因素,推升毛利率衝33.43%的歷史新高,稅後淨利達1.54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EPS 2.19元,則是單季歷史次高。 八貫表示,11、12月戶外與醫療產品線受惠新品出貨挹注,業績將明顯成長,且航太救生產品線仍保持穩健成長力道,雖軍工新產品受到各國國防產品序號作業因素影響,但已經與客戶積極確認出貨時間點,爭取今年啟動出貨,以使全年營收與去年相當,預期獲利成長將超越去年。
宏泰電工橫跨電力線纜及銅箔基板兩領域,銅箔基板連年虧損,董事會決議今年底前結束營運,電力線纜事業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受益,第三季因應客戶需求,生產銅箔基板備庫存,第三季營收及獲利均優於去年同期,前三季營收下滑但獲利回升,EPS從去年同期0.70元增加至1.43元,28日下午法說會說明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 宏泰生產600V至161kV電力線纜,拜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台商回流建廠對電力線纜需求強勁,以及第三季因應客戶需求,提前生產銅箔基板備庫存,第三季合併營收16.37億元、營業利益1.30億元、業外收入0.24億元、本期淨利1.22億元、EPS由去年同期0.25元增加至0.38元。 宏泰前三季合併營收44.49億元,營業利益4.13億元、業外收入1.34億元、本期淨利4.53億元、EPS由去年同期0.70元回升至1.43元。 宏泰表示,宏泰桃園銅箔基板廠停產後,計畫改建為電力線纜廠,以因應電力線纜訂單需求。
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因合併法商施耐德電機感測事業部,已在11月完成交割,本月二家公司將合併報表,在新事業挹注,加上擺脫十一長假工作減少的干擾,法人估國巨11月營收有望重返成長;另一家生產高功率被動元件廠信昌電(6173)則因為基期低,但隨著庫存水位周轉天數下降至80天,後續有望逐步回升。 國巨在美系外資預估下,在併購施耐德後,從第四季就可開始貢獻營收,估第四季營收季增3%,第四季毛利率34.2%,營業利益率達19.9%;外資指出,此次收購成為國巨進一步提升在感測器市場地位,也將成為在高階利基型市場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信昌電前三季營業利益3.06億元、年減46%,稅前盈餘5.12億元、年減20%,稅後純益4.1億元、年減21%,EPS 2.4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03元;法人表示,由於台幣在第四季有較明顯升勢,對信昌電第四季狀況仍保守看待,但因去年同期為虧損,今年EPS仍有機會拚持平於去年。 法人強調,被動元件的景氣是有復甦的,因題材熱度不夠,目前中小型被動元件廠多半沒漲,但後續營運有所翻轉的話,低基期公司價位將有落後補漲趨勢,投資人可多加關注;國巨24日股價開高走高漲5.5%站上所有均線、信昌電則帶量上漲3.51%。
輝達財測未能完全滿足市場超高預期,股價陷入短暫回檔,但外資研究機構對輝達前景看好度不減反增,高盛、摩根大通證券攜手調升目標價,外資ROSENBLATT更進一步調升輝達財務預期,給予突破天際的1,100美元目標價,對台股相關供應鏈帶動效果可望爆發。 外資研究機構ROSENBLATT指出,隨生成式AI與加速運算發展趨勢成形,輝達再度繳出史詩級財報與財測,儘管大陸市場的AI業務受到美方出口禁令影響,但非大陸地區的營收就足以彌補此部分損失。ROSENBLATT並進一步上調輝達獲利估值,2024~2026年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是12.26美元、20美元與25美元,換言之,輝達未來三年的EPS將會翻倍;同時,輝達持續是ROSENBLATT的投資首選。 高盛證券亦將輝達列入「首選買進清單」,並提出,輝達運算與網絡特殊產品周期,來自更分散的客戶組成需求極為強勁,加上供應改善,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將支持資料中心業務持續成長。 摩根大通證券指出,長遠來看,輝達憑藉矽晶片/硬體/軟體平台,搭配強大的生態系,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再加上積極推出新產品與擴大產品區隔,將進一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高盛、摩根大通證券於輝達法說會後,雙雙上調輝達目標價至625美元與650美元,由輝達掀起的AI行情不僅沒有退燒,現在更顯熾熱。連帶地,作為輝達重要合作夥伴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獲得內外資研究機構高度青睞,與輝達攜手攻高行情可期。 對應至台積電,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AI半導體的發展不僅擴張了半導體的總體市場規模,為滿足節省耗能的需求,還將摩爾定律延伸到更尖端的2奈米製程範疇。考量台積電技術領先優勢,在AI半導體發展中是不可或缺要角,估計台積電2023年來自AI相關半導體的營收貢獻比例約為6%,未來幾年成長幅度可期。 中信投顧亦持續看好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先地位,有利在2024年半導體產業復甦占據有利位置,更將大啖包含雲端、邊緣裝置端的AI運算晶片商機。
被動元件廠華新科(2492)近年拓展新產業,包括車用電子、AI、5G、元宇宙及低軌道衛星均推動產業成長,第三季業績比第二季好,單季合併營收86.09億元,季增5.68%,營業毛利為16.78億元,季增18.26%;法人表示,近期被動元件價格穩定,華新科下半年營收可望優於上半年水準。 華新科第三季財報暌違七季後,單季EPS重回2元以上、以2.18元寫八季新高,前三季EPS 4.49元超前去年同期的4.4元。 至於AI部分,AI供應鏈如微星、技嘉等組裝AI伺服器時,華新科為被動元件主要供應鏈,成長性確實非常快,規格也較高;另5G發展不斷前進,諾基亞新的基地台在進行,增加被動元件需求可觀;24日股價開高走高漲1.64%,連收三日紅K。 *【權證投資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為之】
神準(3558)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賺14.75元,該公司計劃辦理現金增資1,000萬股,公司發布重訊時表示,因應實際情形變化,本次增資資金用途由「充實營運資金」調整為「償還銀行借款及充實營運資金」,其餘發行條件不變。 網通產業前三季均繳出亮眼成績單,除了神準坐穩EPS冠軍王寶座後,智邦11.95元緊隨其後,是方、智易、啟碁、中磊、立端、普萊德、台聯電、波若威EPS在5.11~8.61元,表現亮眼。 神準決議將擴大投資越南,投資規模從原訂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5億元)增至4,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24億元)。該公司華亞新廠已在今年上半年加入營運,越南廠初期採租賃廠房方式進行,並於6月量產,第二階段自建產能預計在2025年投入量產。 神準董事長蔡文河對景氣看法謹慎但樂觀,他表示,因客戶庫存去化效率比想像中慢,預估明年第二季之後才能回到健康的庫存水位。 法人指出,公司預計客戶端的無線/有線產品庫存都將持續調整至明年第二季,但認為訂單僅為延期,仍看好部分產品之成長動能,包含Wi-Fi 7、5G FWA、AIoT等,明年下半年營運有望回升。 神準今年前三季的產品組合:無線網路41%、有線產品48%,無線網路主要切入Acess Point,包含Wi-Fi、無線基地台,有線產品主要是乙太網企業及交換器,並導入安防相關產品。
選前財政部釋出進口黃小玉免徵營業稅,與牛肉、奶粉、奶油及小麥等22項關稅稅率調降措施延長至明年3月底等兩政策利多,食品類股股價上周強勢表態,龍頭統一(1216)領頭漲,上周連四日爆大量,累計成交量逾8萬張,加上年關將近都是食品旺季,估後勢仍看強。 政府政策利多,除統一外,包括大成(1210)、福壽(1219)等大宗物料業者,以及油脂大統益(1232)、奶油南僑(1702)等相關類股亦受惠「股」漲。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日前對近期中東衝突、俄烏戰爭關乎原物料價格波動表示,去年原物料漲勢驚人,像肉類價格飆漲2至3倍,統一也挺得很辛苦。而今年原物料價格,已習慣原物料急速變動的衝擊,影響就沒有之前這麼強。至於中國大陸消費市場需求低迷,羅智先表示「沒有看得那麼悲觀!」 統一前三季合併營收4,338.48億元、年增9.4%,稅後純益167.74億元、年增14.8%,EPS為2.95元,創近三年新高;獲利亮眼主要是統一中控、統一超商(2912)等轉投資獲利穩健因素,羅智先強調,明年不要比今年更不好,預測就是很好了,而世事多變化,不用再預測,食品產業還是很穩定。 大成前三季合併營收830.09億元,較去年微幅增長,但淨利37.2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1.15億元均呈現幾近倍數成長,每股純益3.68元,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的1.88元,主要是受惠原物料價格回穩,及餐飲業大復甦、新產能挹注,帶動肉品、蛋品等供貨暢旺,明年新產能挹注還是電切廠等,成為營收獲利成長新動能。大成上周受惠政策利多連四漲,成交量逾萬張。 南僑24日股價挺住50元大關,收50.30元,外資連日買超逾300張,除看準政策利多,主要還是南僑泰國新廠添營運動能,尤其年關將近進入油脂傳統旺季;南僑10月稅後純益7984.1萬元、年增551.55%,EPS達0.32元;前十月稅後純益7.33億元、年增59.66%,EPS達2.96元。隨油脂傳統旺季來,市場看好有利南僑第四季營運攀升。
上銀(2049)子公司上銀光電2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解散清算案,由於上銀光電每年對上銀EPS影響1~2元,本土法人最新報告指出,明年全球經濟朝向復甦,製造業資本支出可望恢復或增加,有助上銀本業的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需求回溫,上銀光電解散將有助提升上銀獲利,預估上銀明年合併營收將從今年的248億元增至270億元,稅後純益將突破30億元、年增逾3成,EPS將增加至8.5元。 上銀光電是上銀持股89%的子公司,2010年成立,主要業務為研發及生產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太陽能屋瓦及太陽能外牆,歷經減資再增資,還是連年虧損。 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根據媒體報導,大陸太陽能光電產能已達全球十年需求,就連玩具及農業等產業也跨足發展,導致市場削價競爭激烈。上銀及上銀光電評估,未來看不到機會,董事會才決議上銀光電解散清算,避免損失擴大。 上銀指出,上銀光電第三季財報估列清算相關費用及損失近1.38億元、提列資產減損損失2.51億餘元,合計近3.89億元,對上銀第三季合併報表EPS影響0.98元。由於上銀光電與供應商有訟訴案,清算要看訴訟案進度而定,主要清算工作預計明年下半年完成。
勤美集團在台中草悟道周邊擁有萬坪土地,分三期開發,隨著一期國際複合式開發案的「勤美之森」豪宅案年底交屋、「勤美洲際大飯店」將於明年第二季開幕之際,勤美已悄悄啟動二期土地開發案,規劃結合商場與住宅大樓,最快明年第二季推案。 勤美日前公告,為活化資產,董事會已通過與旗下的全國大飯店、璞真建設簽訂合建契約書,以合建分售方式進行開發,由勤美、全國大飯店提供西區19筆土地,由璞真建設出資興建,基地位在英才路上、勤美誠品綠園道商場旁。據悉住宅產品規劃40~50坪為主力。 事實上,建設住宅事業已成為勤美金雞母,受惠於台北新建案交屋入帳,挹注第三季合併營收54.49億元、年增55.5%,單季稅後純益6.8億元,EPS達1.02元,年增95.77%;前三季合併營收129.82億元、年增16.8%,EPS達1.81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69元。 勤美旗下建設住宅事業前十月已完成台北「碧湖畔」、「一方璞真」及95%的「璞真永吉」等三建案交屋,累計認列近42億元營收。此外,台中百億大案「勤美之森」總戶數209戶,目前實登揭露160戶,銷售率逼近8成,預計12月開始交屋。法人預估,勤美今年的建設住宅事業認列金額將續創新高。 勤美表示,由於大陸市場疫後仍疲弱不振,勤美金屬成型事業自第二季開始積極開拓非大陸市場訂單,第三季末已見成效,除歐洲商用卡車新進項目已陸續出貨,外銷北美的乘用車零件訂單亦大幅增長。此外,勤美天津廠生產線接近滿載,帶動金屬成型事業群8、9月單月營收均破10億元關卡,近期客戶端拉貨力道可望延續,第四季營收樂觀可期。
彰化銀行(2801)27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由發言人暨副總陳斌主持,會中公布2023年第三季營運績效及業務重點,彰銀在放款、存款、財富管理等主要業務穩定成長,並靈活配置資金部位,使得整體營運績效表現優異,稅後純益達102.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14%,每股盈餘(EPS)為0.94元,累計到今年十月更是超越去年全年,稅後盈餘達112.65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04元,預計今年營運表現有望創下歷年新高。 彰銀表示,整體營運規模持續維持穩健的成長力道,放款業務則在鞏固大企業客戶,同時積極提升中小企業授信,與海外分行均衡發展聯貸及自貸業務下,整體較去年同期成長4.13%;整體存款量較去年同期增加5.32%,其中外幣存款業務在積極吸收美元的策略下,較去年同期成長10.09%,11月更推出限時限量美元定存利率優惠專案,希望能在年底前進一步推升外幣存款。 另外,信託及保險業務的產品銷售動能持續增加,使得前三季的財富管理手續費淨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31.43%;在投資操作上,整體SWAP收益仍持穩,較去年同期成長5.5倍;資產品質在積極清理逾期放款下,第三季逾放比率為0.19%,較去年同期減少0.02%,覆蓋率則為649.82%,預計年底仍可持續維持良好資產品質。 彰銀於會中提到,現在正處於升息循環的尾聲,雖不至於大幅升息,但仍會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預估明年利率上行壓力將有所緩解,惟仍需留意地緣政治、大陸經濟下行、高通膨與高利率環境等經濟不確定性風險,都將增加經濟成長壓力;在國內方面則因消費動能持穩,餐飲、觀光及航空運輸表現佳,加上企業庫存逐漸回到健康水準,有利外貿需求緩慢回升,明年景氣有機會轉為「內外皆溫」。 彰銀表示,接下來的業務重點將以建構「獲利雙翅膀」為主軸,重點發展企金、海外及個金與財富管理業務,在授信業務上持續增加中小企業占比,積極拓展海外營運業務據點,逐步提高海外收益,並擴增財富管理團隊與商品,更拓展數位金融通路,增加異業合作,創造多元獲利管道,對於瞬息萬變的金融環境,也將動態調整資金配置與業務方向,同時持續強化風險控管,確保獲利的同時也能穩固根基。 彰銀近年提升ESG執行成效,績效有目共睹,卓越表現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頒發「2023年永續綜合績效獎-台灣100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永續報告獎-金融及保險業-金獎」,並連續四年獲英國標準協會(BSI)最高評價的「永續韌性領航獎」。 面對全球淨零浪潮,彰銀不僅將碳管理融入企業經營策略,更定期提報董事會各項行動執行進度,帶領全行落實減量行動,榮獲環境部頒發第5屆「國家企業環保獎-銅級獎」,彰銀將持續放眼國際,並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首要任務,串聯價值鏈上夥伴共同形塑零碳金融生態圈,一同為地球貢獻心力。
華南金(2880)10月稅後純益14.36億元,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為183.2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34元。華南金前十月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的149.55億元,成長33.74億元,年增率22.56%。華南金指出,財報中跟配息相關的「其他權益」今年第三季較去年底回升,將可沖回,轉成可分配盈餘,若到年底持續回升,明年股利樂觀看待。 三大法人上周土洋對作,外資買超7,559張、投信賣超12張、自營商賣超357張,後續觀察法人的進出情形。技術線型觀察,華南金在周線、月線、季線上,華南金24日收在21.9元。
亞力(1514)第四季進入半導體海外建廠重電設備出貨高峰期,法人估,今年營收上看90億~95億,第四季EPS至少1元,全年EPS逾2.9元,雙雙創歷史新高。外資24日調節持股,投信及自營商持續敲進,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081張,推升股價至漲停60.6元,收盤大漲5.5元。 亞力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受益,還接獲晶圓雙雄海外建廠重電設備、太陽能光電案場等訂單,目前在手訂單達百億,其中聯電新加坡廠、台積電日本熊本等海外工廠建廠所需變壓器等重電設備30億元訂單,第四季進入出貨高峰期,金額逾15億元。
茂訊(3213)揮別前一波季底出貨高峰,10月營收動能雖暫走緩、降至2.27億元,不過其自結營業利益表現佳,以兩位數年、月雙增幅度勁揚至0.97億元、自結稅前盈餘0.99億元,雙雙寫下單月稅前自結數新高,亦可望助攻其第四季營運。 茂訊指出,該月自結獲利大增,主要是因有一次性的存貨跌價損失迴轉利益回沖認列,挹注了約0.5億元的稅前盈餘,後續列入第四季財報後,還須經會計師簽核、以最後公告數為準。 2023年以來受惠強固型電腦業務在台灣母市場及歐洲地區出貨動能勁揚,茂訊前三季強固型電腦業績已有105%的翻倍年增力道,占達茂訊整體營收的47%以上。 另一方面,茂訊旗下筆電通路銷售業務相對於前三年疫情下的高基期,雖略顯走緩,不過進入下半年以來,台灣商用市場仍有部分換機潮浮現,帶動茂訊商用型電腦銷售動能再較上半年增溫。 以第三季營運表現來看,茂訊旗下強固型電腦及商用型電腦業務,營收各占達50%及48%,比重優於先前公司預期的45:55目標。 隨著茂訊產品銷售結構變化影響,其第二、三季獲利能力亦明顯提升,單季稅後每股純益(EPS)並接連突破2字頭,分別達2.18元及2.06元登高,累計前三季EPS達5.02元,已賺贏2022年度。 茂訊累計前十個月合併營收24.68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7.25%,為歷年同期第三高。其自結前十個月營業利益達4.63億元、稅前盈餘4.67億元,已多有超越疫情紅利高峰外的各年度水準。 茂訊先前內部則預期,2023年強固型電腦業務能見度佳,另通路筆電銷售業務下半年亦可望受惠傳統季節性效益拉抬,較上半年回溫,全年亦「不會扯後腿」,拚朝全年度續維穩的目標前進。
半導體通路商倍微(6270)24日舉辦法說會,董事長傅江松表示,第四季汽車電子、充電樁訂單持續,單季營運與第三季差距不大,明年營收會比今年好,主要市場庫存去化及協助客戶導入公司新開發的產品模組將展現成效,營運動能逐漸恢復,毛利率將回升至2021年的水準。 傅江松表示,大陸客戶在疫情期間積極拉貨視訊會議晶片,今年仍處在庫存去化階段,使得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26.76億元,年減22.45%,不過第三季合併營收7.93億元,已比第二季成長1.01%。 獲利部分,因為提列庫存跌價損失,第三季毛利率降至6.31%,比第二季7.67%及去年第三季同期7.64%減少,導致本業虧損,所幸在匯兌收益貢獻下,第三季稅後純益3,751萬元,季增4.3倍,年減29%,EPS為0.52元。 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6,747萬元,年減50%,EPS為0.94元,少於去年同期EPS為1.88元的規模。 展望未來,傅江松表示,因終端客戶銷售放緩,導致公司庫存水位偏高,今年第四季需求將與第三季差不多,汽車電子、充電樁產品應用表現不錯,但與AI應用沒有連結。 倍微持續專注及擴展網路通訊、影音傳輸、車用電子、可攜式電子裝置、電腦周邊及安全監控市場應用產品市場,審慎樂觀看待2024年業績表現。 傅江松表示,2024年隨市場庫存正常去化及協助客戶導入公司新開發的產品模組,營運動能將逐漸恢復,營收將優於今年,毛利率將回升至2021年的9%以上的水準。 至於股利政策,傅江松表示,因股東以長期投資者居多,歷年股利發放著重現金,賺多少就發多少,並提報董事會核定通過。據資料顯示,2022年現金股利配發率達90.91%。
無線通訊模組領導廠商海華(3694)在全球5G商機題材下,近期股價拉出一波急漲,該公司24日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告今年10月自結數,其中,單月每股稅後純益(EPS)0.18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7.93%。 海華近期拉出一波急漲,短線自11月13日31.75元起漲,迄24日盤中高點48.8元,短短十個交易日波段漲幅即達到53.7%。由於股價短線震盪激烈,該公司昨日也公告10月自結數,其中,10月營收7.2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6.36%,10月自結稅後純益0.28億元,亦較去年同期衰退38.14%,換算10月單月EPS 0.18元,也較去年同期衰退37.93%。 加計海華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2.75億元、EPS 1.8元,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為3.03億元,EPS 1.98元。 海華為和碩的轉投資公司,第二大股東為研華,主要業務從事無線通訊模組和數位影像模組製造。該公司近幾年的主要的出貨主力產品為WiFi 6相關產品,在搭載在筆電產品的市占率約在5成水準,明年開始全球WiFi 7產品出貨也將逐步放量,將有利出貨表現,且全球物聯網應用的迅速擴展,隨5G建設在全球逐步擴建,相關商機也是主要營運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