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站回半年線即將挑戰萬七,適逢10月合併營收發布高峰期,台股報復性上漲,大盤將回歸基本面行情,有玉山金(2884)、美律(2439)、台灣高鐵(2633)、聯茂(6213)等10月營收雙增個股,法人提前卡位。 第三季財報及10月合併營收陸續發布,同時上市櫃公司召開法說會也會釋出對2024年的營運展望,因此法人可以從第三季財務數字及10月營收來推算整年度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及2024年的財務,進行汰弱留強。 統計上市櫃公司10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及較9月合併營收同步呈現成長的且法人卡位布局的有玉山金、美律、台灣高鐵、聯茂、宏捷科、穩懋、晶豪科、東洋、亞力、群聯、邁達特、昇佳電子、集盛、晶碩、神基、鈺太等。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10月合併營收雙增股特別集中在記憶體、PA、紡織、CCL(銅箔基板)、生技、隱形眼鏡品牌/代工、驅動IC設計、重電股等,其中記憶體受惠AI伺服器/PC等應用起飛及業者減產的立多,報價走揚。 晶豪科為利基型記憶體IC設計廠,10月合併營收呈現年月雙增,主要受惠於海力士、美光、三星等嚴格控管產出、陸續減產,第四季供給量將比上一季度減少二成,記憶體合約報價可望有一成以上的漲幅,將帶動晶豪科的營運看俏,法人持續回補。 群聯受惠於近期 NAND Flash價格上漲,前三季EPS為7.91元,10月合併營收也繳出年月雙增,近一周三大法人買超群聯2,046張。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美國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金融市場轉向預期美國12月不會升息,使美國10年債殖利率大幅回落,資金重新擁抱風險性資產,全球股市重拾上漲動能。 黎方國分析,台股7日重回半年線,漲勢趨緩,在歐美消費旺季及年底台灣選舉行情支撐下,指數大漲已站回月線及季線之上,KD及MACD指標偏多,只要回檔不破月線,都建議偏多操作,年底作帳行情及選舉行情可期,操作上擇優選股。
勤凱科技(4760)公告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約3,615萬元、年增92.6%,每股稅後純益(EPS)1.2元,受惠於2023年客戶拉貨較為積極,前三季每股純益3.23元,已超越2022年全年,營運表現明顯復甦。公司表示,近期需求能見度不高,特別是國外長假效應,因此謹慎看待第四季營運。 勤凱第三季合併營收約3.23億元、年增118.4%,毛利率20%、年增0.04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約4,089萬元、年增180%,EPS 1.2元,年增8%。前三季合併營收約8.25億元、年增7.7%,毛利率約21.44%,營業利益約1.07億元、年增15%,EPS 3.23元,已超越2022年全年。 勤凱董事長曾聰乙坦言,客戶目前不敢堆庫存,主要是之前庫存調整經驗慘痛,所以客戶庫存狀態看來頗為健康。終端需求方面,手機相關產品有較佳能見度,其餘消費性產品尚有待買氣刺激。 勤凱也同步公告10月營收為7,741萬元,月減22.8%,年增62.3%,前十月營收9.02億元,年增10.9%。公司表示,近期需求能見度不高,特別是國外長假效應,因此謹慎看待第四季營運。至於2024年展望,最快第二季、最慢第三季可望有感回春。 新產品部分,電感曝光型內電極銀膏專門使用在01005以下極細小的被動產品,電路製程從網版印刷升級為光學微影,5G高頻高速傳輸需要曝光顯影出極細線路的立體線路,格外適用於先進傳輸產品。至於銅正導與銅鎳阻膏,也有機會取代原本昂貴的電阻膏,特別是成本只有原本不到十分之一,業務正擴展中。 半導體方面,IC使用的固晶銀膠,穩定性佳,適用於沾膠和點膠,Power IC亦有相關新產品,近期獲台灣及大陸客戶認證,希望能有效提升毛利率與營運規模。
華宏新技(8240)7日舉行董事會,選出新任董座,由現任華立董事長張尊賢接任,宣告張瑞欽正式交棒給張尊賢。華宏也公告第三季財報,由於產品結構變化,單季毛利率提升到16%,稅後純益約7,500萬元、季減27.18%,每股稅後純益(EPS)0.6元,累計2023年前三季EPS約1.69元。。 華立集團董事長張瑞欽年過80歲,2023年正式交棒。張尊賢擔任執行長已經有6年的時間,2023年華立改選董事,由執行長張尊賢接任董事長、張瑞欽仍擔任董事。日前張瑞欽宣布將辭去集團旗下的光學膜廠華宏新技董事長職務,7日董事會改選新任董事長,由張尊賢正式接棒。 華宏第三季合併營收為20.96億元、季增7.21%,毛利率16%,營業利益約9,800萬元、相比前一季成長約4%,稅後純益約7,500萬元、季減27.18%,單季EPS 0.60元。華宏表示,近年努力朝向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的策略,帶動2023年毛利率表現提升。 華宏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約56.65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21.18%,毛利率略增至約13.9%,營業利益約1.81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33.94%,稅後純益約1.82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19.47%,累計EPS約1.69元。 2023年華宏車載防爆膜銷售因開發陸系新客戶成功,促使訂單加速成長,第三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0%,公司將持續開拓與新客戶的合作契機,預期防爆膜第四季仍可維持營業高峰。 另外,因應全球ESG議題持續發酵,客戶對客製化無鎘QD膜應用於電競顯示器與車載的需求日益增加。光電事業部配合材料商開發太陽能背板材,目前送樣驗證中,預計2024開始出貨。
緯創軟體7日公告第三季稅後純益1.6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2.29元,優於去年同期2.17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4.18億元,累計EPS 6.13元,包括營收、稅後純益及EPS均創歷史新高。 緯軟前三季營收獲利再創高峰,主要是兩大類型客戶業績成長所帶動,分別受惠於互聯網龍頭及新能源電動車的客戶業績續熱。 整體而言,緯軟2023年營收呈現逐季攀升的曲線,第三季合併營收22.2億元,季增4.4%,年增6.8%,連續三季創新高記錄,單季EPS 2.29元;累計1~3季合併營收64.03億元,年增9.3%,營業利益4.41億元,年增1.3%,前三季稅後淨利4.18億元,EPS 6.13元。 展望緯軟第四季,在雙引擎驅動下,營收可望優於第三季,全年業績有機會攻高。短期雖有景氣不確定挑戰,但長期來看,許多龍頭企業已提出AI大模型的計畫或相關落地應用,該公司樂觀看待AI長線發展潛力。 緯軟同步公告10月合併營收7.72億元,月增0.3%,年增14.9%。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71.7億元,年增9.9%,亦創同期新高。
半導體暨光學膜廠澤米科技預定12月中旬掛牌上市。澤米董事長何昆年表示,過去從傳統光學走到半導體光學,累積了20年的經驗與努力,未來希望成為產業技術推進者,協助半導體封裝技術突破,成為半導體光學鍍膜技術服務廠商。 何昆年指出,澤米成立於2003年,第一個十年是在幫日系單眼相機大廠做OLPF(光學鍍膜),市面上超過1/3的鏡頭鍍膜都是由澤米製作的;營運進入第二個十年後,澤米切入晶圓鍍膜代工、玻璃晶圓鍍膜量產等領域。目前也是全國唯一橫跨光學鍍膜和半導體製造的獨角獸公司。 澤米3大主要業務中,半導體相關鍍膜營收占比約32%到33%、元宇宙產品占38%到40%,其他精密光學占約3成。何昆年預估,明年半導體鍍膜比重可望成長到40%以上,傳統光學產品預估下降到27%。 澤米2022年度業績大好,何昆年表示,因為全球VR專案量大增,帶動年度營收衝上9.82億元,稅後純益2.73億元,EPS 4.6元。然今年受去年營運高基期影響,且疫情後消費移轉,消費性電子需求萎縮,加上VR產品尚未受到市場認可,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8.78%,上半年稅後盈餘3,342萬元,EPS 0.56元。 何昆年表示,儘管今年營運受到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放緩影響,2024年在半導體及元宇宙兩大產業客戶成長下,有機會出現兩位數成長。法人預估,成長幅度約為15%到20%。 作為全國唯一光學加半導體製造廠商,澤米科技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但何昆年謙虛地表示,台積電是從number one成長為only one,澤米也要向台積電看齊。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長榮航(2618):再度寫下我國民航史上單筆最大的飛機採購案!董事會7日宣布,斥資101億美元向法國空中巴士採購33架空巴士飛機,以當日新台幣兌美元32.197元計算,折合新台幣約3,251.89億元。 2.聯詠(3034):7日召開法說,受惠存貨跌價損失回沖、營運成本降低及匯兌加持,第三季毛利率42.25%、季增約0.5個百分點,單季EPS 10.46元,前三季EPS達29.56元。副董事長暨總經理王守仁指出,第四季整體營收預計介於261億~271億元之間,微幅季減,然手機迎來復甦,PC/NB也有小量急單挹注,但TV則迎來傳統淡季。 3.環球晶(6488):受惠轉投資世創(Siltronic)股價上升挹注,帶動第三季稅後純益達55.4億元,稅後純益率31.9%、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2.73元,雙雙刷新歷年同期最佳數字。展望第四季,董事長徐秀蘭指出,第四季營運會比第三季稍弱,雖然客戶、營運已越來越好,但不見得需要更多的矽晶圓,因為他們手上已有矽晶圓庫存。 4.雙鴻(3324):公布第三季財報,在毛利率、營益率大躍進之下,第三季稅後純益4.92億元,季增105.78%、年增20.6%,一季賺逾半個股本,達5.71元,締造單季獲利新高紀錄,累計前三季EPS亦突破1個股本,達11.71元。 5.勤凱科技(4760):公告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約3,615萬元、年增92.6%,每股稅後純益(EPS)1.2元,受惠於2023年客戶拉貨較為積極,前三季每股純益3.23元,已超越2022年全年,營運表現明顯復甦。公司表示,近期需求能見度不高,特別是國外長假效應,因此謹慎看待第四季營運。(編輯:邱致馨)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2.197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5.4分,成交值為8.38億美元。 2.集中市場8日融資增為2247.20億元,融券減為326587張。 3.集中市場8日自營商買超3.58億元,投信買超13.16億元,外資買超12.65億元。 4.散熱大廠雙鴻(3324)公布第三季財報,在毛利率、營益率大躍進之下,第三季稅後純益4.92億元,季增105.78%、年增20.6%,一季賺逾半個股本,達5.71元,締造單季獲利新高紀錄,累計前三季EPS亦突破1個股本,達11.71元。 5.繼度過史上最強淡季後,汽車零件廠第四季再報佳音!隨北美最大產險公司State Farm從10月中起擴大採用AM(售後市場)汽車零件賠付,適用範圍從原先兩個州擴大至全美50州,採購產品從保險桿、車燈擴及至板金、風扇馬達等多數AM零件下,國內AM汽車零件族群喜迎新一波業績衝鋒潮,包括堤維西(1522)、耿鼎(1524)、謚源(2235)、帝寶(6505)等業者,第四季傳統旺季營運成長可期,龍頭東陽(1319)業績更是應聲走高,10月營收21.26億元、年增18.53%,創同期次高,累計前十月營收194.29億元、年增9.38%,則創六年來同期新高。 6.勤凱科技(4760)公告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約3,615萬元、年增92.6%,每股稅後純益(EPS)1.2元,受惠於2023年客戶拉貨較為積極,前三季每股純益3.23元,已超越2022年全年,營運表現明顯復甦。公司表示,近期需求能見度不高,特別是國外長假效應,因此謹慎看待第四季營運。 7.半導體封測廠力成(6239)公布10月營收為60.86億元,較上月小幅增加1.54%,但低於7、8月,大致符合該公司先前對第四季本業營運仍保守的預期,力成預期,2023年第四季到2024年第一季底產業可望落底,2024年下半年才可見到市況顯著回升。 8.富邦媒(8454)公告第三季財報,第三季合併營收為250.7億元,寫下同期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12元,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10.32元,每股賺逾一股本。展望第四季,受惠於雙11及節慶消費季節到來,傳統旺季效應可期。 9.受惠陽明(2609)高額股利挹注,大股東台航(2617)、台驊(2636)獲利進補,第三季財報傲視同業。散裝航商台航第三季稅後純益11.05億元,包括陽明股息7.46億元,處分一艘散裝輪及汰換台華輪利益合計貢獻2.64億元,每股賺2.65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14.14億元,每股賺3.39元。 10.亞力(1514)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半導體業建廠等專案拉貨,第三季、前三季獲利、10月及前十月營收全面改寫同期新高,第三季EPS為0.66元,前三季EPS達1.90元。 11.大亞(1609)、華榮(1608)及億泰(1616)等線纜廠都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受益,第三季及前三季都獲利。大亞第三季配發股票股利而膨脹股本,EPS仍有0.23元,前三季攀升至3.53元,締造歷史新高。華榮前三季EPS達1.54元;億泰前三季EPS為0.60元。 12.第三方支付龍頭綠界科技(6763)7日公告第三季財務報告。第三季營收3.88億元,年增3.4%,單季稅後淨利1.01億元,年增8.68%,每股稅後純益5.53元。綠界同時公告上半年盈餘分配案,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9.1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達爾膚(6523)受惠規模經濟效應及費用控管得宜,第三季稅後純益達1.27億元,續創同期新高,EPS達2.82元。董事會決議第三季配發現金股息、資本公積每股各2元,合計每股共4元現金股息。達爾膚前三季營業利益3.38億元、年增34%,稅後純益3.12億元、年增27%,EPS達6.93元。
AI應用產品成長快速,IC通路商豐藝(6189)第三季合併本期淨利4.36億元,年增99.84%,每股稅後純益(EPS)1.9元,單季獲利創歷史新高,也逼近上半年獲利。 豐藝7日公布第三季簡式財報,受惠於NB/PC產業需求增加、AI應用銷售成長及庫存去化快速,第三季合併營收83.64億元,年增40.30%,合併營業利益3.74億元,年增173.42%,因新台幣貶值貢獻業外的匯兌收益,第三季合併本期淨利4.36億元,年增99.84%,每股稅後純益(EPS)1.9元,單季獲利寫下歷史新高紀錄,也逼近上半年EPS為1.93元的規模。 豐藝前三季合併營收220.24億元,年減0.57%,合併營業利益9.01億元,年增36.90%,合併本期淨利8.86億元,年增10.43%,累計EPS為3.84元。 第四季逐步進入客戶的盤點階段,部分品項產品將步入淡季,不過AI應用仍是營運亮點,整體法人估計豐藝今年EPS將超過5元,以往年85%現金股利配發率概算,現金殖利率達7.48%左右,為高股息ETF的最愛。 豐藝代理多項產品,最知名的是輝達(NVIDIA)多年前併購網通業者邁倫科技(Mellanox)的InfiniBand /Ethernet交換機/網卡、DAC/AOC cable & transceiver的產品,尤其手上的工業標準infiniBand互連技術與高速Ethernet解決方案產品技術領先,全球半數以上的超級電腦、微軟與Google等雲端大廠都倚賴其技術,隨著市場對AI伺服器擴大應用,也一併帶動豐藝的業績。
勤美(1532)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54.49億元,年增55.5%,EPS為1.02元,高於2022年同期的0.52元;前三季合併營收129.82億元、年增16.8%,EPS達1.81元,高於2022年同期的1.69元。 勤美表示,旗下建設住宅事業2023年已完成「碧湖畔」、「一方璞真」及95%的「璞真永吉」等三案交屋,累計認列近42億元營收,加上百億大案台中「勤美之森」亦可望於12月完工開始交屋,預估認列金額,將再創新高。 勤美說,建設住宅事業第三季營收23.11億元、季增4.3億元,主因為「璞真永吉」及「一方璞真」兩案持續交屋入帳;另金屬成型事業第三季營收29.74億元、季增3.3億元,業績已回穩。 因大陸地區市場疲弱不振,勤美金屬成型事業第二季開始積極開拓非大陸市場訂單,第三季下半季已見成效,除歐洲商用卡車新進項目已陸續出貨,外銷北美的乘用車零件訂單亦大幅增長。勤美天津工廠產線已近滿載,事業群8、9月單月營收,均破10億元關卡,近期客戶端拉貨力道可望延續,下半年營收成長,可樂觀期待。 勤美的金屬成型事業中,現代化鑄造廠武漢工廠2023年已完成13家國際級客戶的工廠認證,及50餘項的產品認證,並依客戶時程陸續投產,預計2024年產能利用率將大幅提升。
富邦媒(8454)公告第三季財報,第三季合併營收為250.7億元,寫下同期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12元,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10.32元,每股賺逾一股本。展望第四季,受惠於雙11及節慶消費季節到來,傳統旺季效應可期。 富邦媒旗下通路包含momo購物網、電視購物及型錄,2023年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達764.1億元,年增6.7%,持續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雖然疫後社交逐步回歸,民眾報復式出國旅遊,再加上全球總體經濟情勢不確定性高,但富邦媒2023年度第三季及前三季的表現,優於台灣整體線上零售業。 雖然2022年同期基期已高,富邦媒2023年前三季營收仍較2022年同期成長6.7%,營業利益30.1億元,營業利益率3.9%,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純益達24.8億元,EPS 10.32元,年增2.8%,還原一次性損益每股盈餘年增率則為7.6%,獲利穩健。 富邦媒第三季合併營收250.7億元,亦寫下同期歷史新高,營業利益9.1億,EBITDA達12.2億元,EBITDA margin(利潤率)與2022年同期相比維持在4.9%,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純益7.5億元,EPS 3.12元,還原一次性損益每股盈餘則亦年增6.1%。 展望第四季零售業旺季,雙11強勢開跑助攻,有望為營運添柴火。且為迎戰來勢洶洶的年末購物熱潮,momo動員全台物流中心、主倉、衛星倉及雙11物流調節中心共約60座倉儲備戰,加上自有車隊富昇物流與配送商、供應商策略聯盟,協力提升配送效率衝刺業績。
川湖(2059)7日召開線上法說會,釋出營運展望,預期第四季產品組合可望達到最好狀態,並上修第四季營運至雙位數成長,惟傳統伺服器只能說最壞情況已過,2024年第二季才有機會回升;川湖並統計,2023年前三季AI相關營收占比約9%,在全球AI伺服器導軌的市占率逾5成。 川湖在法說會前公告第三季財報,單季EPS重返一個股本,達10.31元,累計前三季EPS達22.61元,川湖在法說會上樂觀看待自身為AI趨勢之下的受惠者,正向看待2024、2025年營運;川湖第三季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之下,7日強攻漲停。
台股7日收復半年線,IC設計股智邦(2345)、聯詠(3034)表現亮眼,智邦股價收高550元,聯詠盤中高價一度衝至504元。 美國網路服務廠商Arista日前上修今年營收目標從年增25%到33%,再預測2024年營收將呈現雙位數的年增成長目標,顯示AI確實帶動Ethernet switch & Infiniband需求提升,法人認為有利於交換器(Switch)同業智邦在全球享有高市占率,預期也將受惠此波全球全面升級。 法人估計智邦2023年到2025年毛利率逐年走揚,分別達22.6%、23.7%、24.3%,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有望達17元、22.6元、26.7元。 隨著企業雲端化、業務規模擴大,資料中心規模與數量不斷增長,進而帶動資料中心互連(Data Center Interconnect,DCI)需求,作為DCI功能的光收發模組產品未來展望佳。此外AI資料中心建置亦推動內部互連高速光收發模組需求。 同時,DCI領導廠商Marvell法說會上表示,今年3月起受到AI需求相關產品,如DCI產品400ZR光收發模組、PAM4 DSP的需求增長強勁,預期2023年到2025年的相關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00%,智邦將是相關供應鏈,將直接受惠。 在聯詠部分,第三季EPS為10.46元,毛利率達42.25%,前三季EPS為29.56元。 雖然聯詠認為因為終端需求回升力道不明,第四季營收將約季減7~10%,在存貨管理上,聯詠預計第四季存貨金額與第三季相當,市場估算聯詠今年EPS可達38~39元,對照目前股價,仍屬於高殖利率股,連日來吸引投信不斷加碼,7日買超聯詠302張,為連六日買超,其持股達4.64%。
時序進入年底,集團作帳行情愈演愈烈,法人指出,集團作帳為年底不容錯過的重要大戲,華新麗華集團多年來都是作帳常勝軍,加上消費性電子經長時間庫存調整,近期陸續迎來佳音,保護元件廠佳邦(6284)、MCU廠新唐(4919)坐擁集團作帳、營運現轉機雙重利多,近期也有法人買盤介入,後市表現可期。 佳邦第三季營收、獲利齊創歷史新高,單季營收達17.9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2.18元,也改寫兩年來單季新高;累計前三季營收48.34億元、EPS達4.23元。在財報亮眼與集團作帳利多加持下,股價7日大漲5.67%,最高價達77元,外資、自營商反手買超716張。 法人看好,佳邦第四季營收、獲利可望持續成長;在產能方面,佳邦在苗栗竹南興建二、三期廠房,繼二廠去年第四季正式啟用後,三廠做為企業營運總部及技術研發中心大樓,估也將在第四季完工啟用,在產能持續挹注下,明年獲利有望再向上攀升。 另外,同屬華新麗華集團的新唐,近期則獲得外資買盤青睞,連兩日加碼1,182張,帶動股價連兩日走揚並重返月線之上。 儘管短期內終端市場能見度依舊有限,使新唐對第四季看法相對保守,然在今年來通路庫存持續改善下,研判2024年市況可望謹慎樂觀。法人分析,集團股可望以「車輪戰」方式輪流點火上攻,投資人可留意集團中尚未發動漲勢的個股。
亞力(1514)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半導體業建廠等專案拉貨,第三季、前三季獲利、10月及前十月營收全面改寫同期新高,第三季EPS為0.66元,前三季EPS達1.90元。 亞力表示,在手訂單百億元,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年,年底客戶忙結案,第四季銷售有機會超過第三季。 亞力持續接獲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訂單,太陽能光電統包工程、桃園機場機電工程及半導體業建廠專案也有斬獲。7日董事會承認第三季財報,第三季合併營收19.82億元、營業利益1.61億元,業外收益3,100多萬元,淨利歸屬母公司1.6億元,EPS從去年同期0.52元增加至0.66元。 前三季合併營收61.13億元、營業利益5.16億元、淨利歸屬母公司4.63億元,EPS由去年同期1.65元增至1.9元。 亞力7日也公布10月合併營收9.39億元、年增17.20%,前十月合併營收70.36億元、年增16.75%,均創同期新高。 亞力指出,亞力6月在手訂單曾達103億元高峰,之後持續接單又出貨,目前在手訂單維持百億元,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年,年底客戶忙結案,第四季營運有機會超過第三季。 亞力表示,亞力接獲台電標案累積金額50多億元,新增訂單部分,明年開始出貨,明年預計出貨約25億元,至2026年交完。 台電每年持續釋出新標案,亞力預期在手訂單可望持續增加。 亞力指出,為消化台電及晶圓雙雄海外工廠的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斥資新台幣3億元,在楊梅廠興建變壓器二期新廠。 亞力指出,楊梅變壓器二期新廠預計11月取得使用執照後投產,年產值預估可增加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