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房地產景氣高峰後,房地產「代銷雙雄」愛山林(2540)、海悅(2348)雖然去年營收獲利較前一年下滑,但加碼布局房地產開發事業的轉型效益,將逐漸展現,今年起自建案將陸續完工入帳,營收占比可望攀升,除代銷案還是滿手案量外,將陸續有自建案完工交屋行列;市場預期,全年可望助攻業績維持成長。 愛山林去年合併營收為47.34億元,稅後純益4.45億元,EPS為1.67元。展望今年,愛山林表示,除了有2,000億元代銷案貢獻收入之外,自建案將會展現貢獻效益,至2026年前累計會有246億元新案完工交屋,自建案營收占比將會明顯的攀升。 海悅去年合併營收50.92億元,稅後純益9.34億元,EPS為7.88元,董事會擬配息5元,依24日收盤價67.4元計,殖利率達7.42%。展望今年,海悅表示,目前全台代銷儲備量能達2,000億元,代銷業務收益無虞,加上海悅與達麗(6177)合作的台中自建案「達麗創世紀」,預計7月交屋,總銷金額92億元,海悅持有30%、估計約27.6億元,樂觀期待投資報酬收益,將可按完工比例逐季認列,並可降低土建融額度12.7億元。 另海悅子公司將推台南「世界南科」自建案,後續每年亦將有1至2筆投資收益建案,挹注代銷與營建收入,代銷、營建與轉投資收益三大事業同步貢獻,全年營運穩健。
面板大不如小,專注於利基市場的中小尺寸面板廠營運穩健,去年營收、獲利逆勢衝高。全台晶像(3038)去年營收46.93億元、年成長12.17%,每股稅後純益(EPS)2.83元,寫下歷史新高。 晶采(8049)去年合併營收約24.22億元、年成長19.56%,EPS約3.82元,營收、獲利雙雙寫下11年來的高點。 凌巨(8105)去年合併營收104.14億元,EPS 1.39元,維持穩定獲利表現。 全台家用、工控和醫療三大產品線營運續攀高,再加上TFT面板價格下跌,成本改善,營收獲利寫佳績。去年合併營收46.93億元、年成長12.17%,營業利益約3.84億元、年成長43.82%,稅後純益約4.2億元、年成長77.22%,EPS 2.83元,寫下歷史新高。 展望2023年,全台目前看來醫療、廚具和智慧家庭中控系統的訂單掌握度高,期望營收還是能夠維持穩定成長。 除此之外,全台也積極布局新產品,汽車市場成長看好,全台也開發車用產品,積極送樣給客戶認證當中。 晶采受惠於晶片缺料狀況緩解、TFT面板價格回檔,再加上工控與車用等利基型產品出貨穩定,去年合併營收約24.22億元、年成長19.56%,毛利率約28.54%,營業利益約4.79億元、年成長41.3%,稅後純益約4.52億元、年成長46.28%,EPS約3.82元。 展望2023年,晶采表示,主要產品應用領域需求大致穩定,預期今年營收表現有機會維持穩定成長。此外,晶采也積極開發新興應用產品,公司布局車用產品多年,近期已打入全球電動車充電樁一線大廠供應鏈,供應面板顯示器模組給代理商,看好以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而且車用供應鏈需求穩定,預期未來幾年相關產品出貨會穩定成長。 凌巨去年合併營收約104.14億元,年增1.4%,營業利益約3.23億元、年成長155%,稅後純益約6.14億元、相比前一年成長562%,每股純益約1.39元。由於消費性市場走弱,車載市場也受到影響,凌巨對於今年營運保守看待。
ChatGPT熱度竄升,未來更多AI新應用也將陸續問世,法人表示,這必須仰賴更多、更廣的5G布建支持,相關供應鏈包括半導體、高速運算、網路伺服器等擁長線利多,網通成員的眾達-KY(4977)、神準(3558)等,皆值得繼續關注。 眾達-KY為光通訊模組廠,隨400GbE光收發模組出貨保持穩健,有助營收持續成長,且帶動產品組合轉佳,法人看好眾達-KY今年上半年表現。在中長期營運上,眾達-KY持續布局800GbE產品,以及未來Co-packaged optical(CPO)技術,鞏固產業地位。 眾達-KY 2月營收2.57億元,雖月減1.4%,但持續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達39.7%,今年前2月營收達5.18億元,年增56.3%;眾達-KY 3月29日受邀參與證交所舉辦的「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 神準去年受惠居家工作趨勢,智能網路、運算網路x86系統產品出貨暢旺,加上2021年因缺料的遞延訂單,營收規模放大下,去年獲利飆升,歸屬於母公司淨利達10.65億元,較前年的4.49億元倍增,每股稅後純益(EPS)21.7元,大勝前年的EPS 9.16元,獲利成長驚人。 法人指出,神準看好網通業好光景至少還有二年,今年仍有大筆資本支出、直上20億元,是現有股本4.91億元的4倍以上。 神準24日成交量破萬張、日增逾八成,交投熱絡,股價在盤中一度大漲逾8%,終場上漲2.88%,收在357元;眾達-KY股價則上漲1.74%,以117元作收。
根據CSRone永續智庫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於3月24日發表最新調查顯示,2022年臺灣出版永續報告數首度突破800本。 又根據CSRone永續智庫第八年調查企業財務數據,以市場常見的關鍵投資決策「每股純益(Earnings Per Share, EPS)」及「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 ROE)」等財務指標,分析臺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與財務績效的關係,透過近三年圖表數據可發現,出版永續報告的臺灣企業在EPS表現上更加優異,與全體企業的差距逐漸拉大;此族群ROE之績效則長年穩定高於大盤。而未出版永續報告之上市櫃企業,其ROE與EPS之表現連續八年表現皆低於大盤。 《2022年臺灣出版永續報告》動員近50位研究人員、歷經六個月、分析946項指標完成,並於CSRone永續智庫年度盛會「第九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正式發布。分析發表會係由CSRone永續智庫、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所共同主辦。 這份報告也發現超過一半(63.6%)的報告書經過第三方驗證,近半數(49%)的報告書參考SASB永續會計準則,提及TCFD的家數也首度破半數(57.1%),凸顯愈來愈多企業重視永續資訊透明揭露的重要性。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分享,永續評比之所以重要,除了可以協助企業吸引投資人眼光、提升品牌好感度之外,更可以透過評比全面檢視,找出強弱項,幫助持續強化精進。以DJSI為例,該評比依據產業不同客製化設定議題,透過ESG三面向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能力,並且部分題組會詢問是否有第三方驗證,提升企業的永續數據的正確信與可信度。
歐美金融機構暴雷聲不斷,歐洲主要股市24日全線大跌,美股四大指數開低走高,收盤不是翻揚收紅就是留長下影線,美股多頭力圖振作,台指期也從盤中重挫137點到收小跌37點。投資專家表示,外資回頭盤,季底作帳行情外資居重要關鍵,留意外資空翻多股。 據統計,到25日止,約有1,235家上市櫃公司公布去(2022)年財報,其中,有241家EPS創歷史新高;篩選去年每股獲利(EPS)創歷史新高,且上周外資空翻多買超金額達3億元的個股有:台達電、台積電、臻鼎-KY、聯發科、環球晶、奇鋐、威強電、東哥遊艇、儒鴻、豐泰、嘉澤、旺矽等。 上述12檔個股去年EPS均創高,除了聯發科年增個位數成長外,其餘年增率都在20%以上,東哥遊艇及豐泰都是年增1倍以上,台積電、威強電、嘉澤及旺矽,都在7成以上,以及臻鼎-KY及奇鋐電等年增也達4成以上,獲利大爆發。 外資於前周賣超台股集中市場324.51億元,上周轉為買超468.45億元,其中,上述12檔就買超329億元,占比達7成,當然台積電是最主要重倉,買超達243億。 台股加權指數今年來反彈逾千點,漲幅近7%,而上述12檔外資上周翻多股中,除了東哥遊艇有特定主力拉台股價飆漲逾6成、創高外,另台積電、聯發科、環球晶、奇鋐及旺矽等上市櫃重要龍頭權股都大漲2成以上,表現強於大盤,但也有如台達電、臻鼎-KY漲幅落後,甚至儒鴻及豐泰等今年來股價不漲反跌。 投資專家認為,外資向來扮演台股重要多頭衝鋒部隊,上周新台幣匯率強升,外資買盤回籠,是推升台股周漲2.99%的重要功臣,若獲利優且外資開始偏多操作、且股價處在相對低檔股值得留意。
大亞(1609)去年EPS為1.24元,具台電強韌電網題材,集團轉投資生技股王保瑞藥業4,291張,帳面價值逾28億元,又投資太陽能光電廠等綠電產業,24日外資及自營商轉賣為買,合計買超1,198張,股價上漲1.1元、收在26.15元,突破所有線型反壓。 大亞轉投資志光能源在台南七股建漁電共生太陽電光電廠總建置容量120MW,第一期建置容量85MW,去年11月掛表,預計今年5月取得電業執照,可一次性認列電費,全年新增電費收入逾5億元,營運審慎樂觀。
美時(1795)2022年營運豐收,毛利率衝上53%,EPS達11.59元,首度賺逾一個股本,由於2023年獲利也被看好,市場預期有機會和保瑞(6472)掀起比價行情。近日股價在245元處打底完成後,24日上漲3.48%,以252.5元作收;技術面已站上5、10日均線,KD指標也翻多,成交量緩步放大至8,328張,有利後市。 美時2023年台灣、東南亞市場的業務應有不錯的成長空間,最受關注的血癌藥,美國夥伴第一季會上市最後兩項劑型,已上市的劑型銷售量也會增長,預估全年營收成長7~10%,毛利率穩在5成之上,營益率約30%,維持前一年水準。
合庫金(5880)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為33.3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23元,表現亮眼。合庫金24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會中公布去年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提高經營上挑戰,去年稅後純益達208.17億元,雖較前年減少1.86%,獲利金額位居公股金控第一,每股稅後純益(EPS)1.45元。 近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出現土洋對作,外資賣超1,431張、投信買超2,722張、自營商買超192張。技術線型觀察,合庫金股價位於周線、月線上,在季線之下,合庫金獲利穩健,股價有機會續攻,24日收在26.15元,周漲幅3.15%。
強固型電腦市場需求回溫,轉型有成的老牌電腦廠倫飛電腦(2364),去年度交出獲利翻了近1.8倍的亮眼營運表現,EPS亦因先前減資效益、來到3.21元的歷年新高。茂訊電腦(3213)旗下消費型筆電通路銷售業務雖走緩,但在強固電腦事業撐盤下,全年EPS達3.89元,並將大方配息逾9成。 倫飛受惠擴展自有強固型電腦品牌Durabook業務發酵,加上去年歐洲在疫情緩解、工業應用需求增溫,加上俄烏戰爭帶動部分國家在軍工規之電子產品採購專案釋出,為其營運大舉挹注動能之際,美金急升亦推升了倫飛手上持有之美金淨資產收益,內外兼美下,其去年稅前盈餘7,848.6萬元、稅後純益7,750.9萬元,雙雙站上近24年來高點。 此外,先前零組件缺料及國際運輸物流費自高峰回檔,亦為倫飛在毛利率表現上帶來正面效益、以31.99%創高。不過,因應通膨、內部進行調薪,提列了較多的董事和員工酬勞,加上研發耗材及檢測費用的增加,其營業費用有所增長,全年營益率2.28%,但相較過往20多年仍有明顯提升。 雖然獲利創高,但倫飛擬不配發現金股利,僅以盈餘轉增資配發股票股利2.5元,預計發行新股6,199,840股,每股面額10元,發行總金額逾6,199.8萬元,另額外配發特別股2元的現金股利。 至於茂訊去年下半年強固型電腦在歐、美市場需求帶動下,出貨動能多有較前一年雙位數甚至倍增的力道翻揚,但上半年強固型電腦業務因缺料、塞港及物流運輸受阻等影響,出貨動能及營收明顯走弱,國內筆電通路業務去年亦因疫情紅利消退而走緩,拖累全年稅後純益2.28億元,暫居四年來低檔。 茂訊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3.6元,配息率約93%,以24日收盤價51.4元換算,殖利率約7%,優於產業平均水準。 展望後市,茂訊對整體強固型電腦產業動能看法正向,將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產業需求利多,並加速布局。
宏碁集團旗下智聯服務(6751),今年延續客戶擴展布局及海外業務開展的動能外,還有來自認列轉投資事業旭誼工程的挹注,前二月皆有營收雙位數年增、獲利翻倍成長的表現。 智聯公告2月自結財務資訊,單月稅前盈餘0.14億元、年增250%,稅後純益700萬元、年增133%,自結稅後每股純益(EPS)0.33元,年增達5成。累計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0.11億元、年增幅亦有175%,EPS達0.56元。 智聯受惠半導體產業客戶需求升溫,部署海外業務有成,2022年稅後純益年增139%、達0.76億元,EPS 4.05元,預計將配發每股現金股利3元,配息率74%,年均殖利率約5.1%。 此外,智聯將推動旗下子公司宏達服務(後將更名為宏碁創達)邁入資本市場、在台申請公開發行,屆時也將使得智聯躋身為宏碁IPO老虎艦隊中的「猛虎」。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汎德永業(2247)2022年三率三升,營收、獲利、EPS均創歷史新高,EPS達18.28元。公司擬配息15元,現金殖利率6.26%。看好今年台灣新車及電動車市場仍將持續火熱,新車供應展望佳,,加上晶片缺貨潮可望逐漸緩解,新車到港情況將更為穩定,手上累積的大量訂單有望在今年陸續交車,看好今年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汎德永業(2247)公告2022全年營運成果,汎德永業旗下BMW與Porsche(保時捷)新車產品線強勁,加上新車到港情況良好,帶動銷售及交車熱潮,並在維修保養業務穩定成長下,帶動公司2022年合併營收440.6億元,年增4.6%,繳出「三率三升」佳績,帶動營業利益18.28億元,稅後淨利14.75億元,年增率分別為17.65%與19%;每股稅後盈餘(EPS)18.28元,營收、獲利、EPS同步寫下歷史新高表現。 汎德永業表示,2022年雖受到俄烏戰爭、船運、晶片短缺等不利因素影響,產生訂單遞延,然因台灣車市買氣強勁,且銷售品牌進口車配額供應相對穩定,使新車銷售與維修保養維持穩健成長態勢,公司2022年全年營運表現不僅優於國內整體新車市場表現,更創下全年新高的歷史紀錄,繳出獲利成長19%佳績,獲利成長幅度更遠高於營收的增幅。2022年毛利率12.13%、營益率4.15%、稅後淨利率3.35%,持續繳出三率三升表現。 汎德永業為股東創造穩定投資價值,董事會通過111(2022年)年度盈餘分配案,預計將配發現金股利15元,配發比率達82.1%,以周五收盤參考價239.5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達6.26%。 汎德永業指出,看好今年台灣新車及電動車市場仍將持續火熱,旗下BMW與Porsche在市場好評不斷,買氣亦居高不下,累積待交訂單數量也持續增加,而今年在晶片缺貨情況可望逐漸緩解,預期新車到港將更為穩定,手上累積的大量訂單也有望在今年陸續交車,公司將持續向品牌總代理確認交車時程,並爭取更多新車配額,今年新車銷售動能無虞。 公司進一步表示,電動車將會是旗下兩大經銷品牌BMW與Porsche近年銷售重心,BMW目前已有iX、i4、i7、iX1等多款重磅電動新車在台上市,其中全新首款BMW iX1純電運動休旅自發表以來吸引年輕消費族群高度關注,今年配額更已銷售一空,預計全新iX1第二季將能抵港,滿足先前所遞延訂單,進一步挹注公司業績成長。 汎德永業看好BMW、Porsche整體市場成長性以及電動車市場趨勢,將持續布局全台市場,其中「台中保時捷4S多功能展示中心 」今年上半年將開幕營運,為台灣目前營業面積最大的Porsche展示中心,硬體規格也將是亞洲第一,其基地坐落於台中市南區緊鄰雙鐵共構,地理位置優勢將助於公司全面搶攻台中豪華車市場商機,並預期能進一步帶動新客群的賞車與購車熱潮,對公司長期發展將更有助益。
合庫金控董事長雷仲達24日在線上法說會中強調,去年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提高經營的挑戰,合庫金秉持穩健經營,去年稅後純益為208.17億元,雖較前年減少1.86%,獲利金額位居公股金控第一,每股純益(EPS)達1.45元。 外界關心的股利政策方面,雷仲達說,長期以來認為公司的經營成長果實要分享給股東,今年將秉持這個方向研議。 雷仲達說,合庫金去年底總資產為4兆4,762億元,稅後年化淨值報酬率及資產報酬率分別為8.98%及0.47%,於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下擴大營運基磐,創造穩健經營表現。 合庫金主管表示,對於公允價值經其他綜合損益(FVOCI)項下股債在去年底雖有評價減損,但去年稅後純益逾200億元,扣除法規規範等等,加上過往的未分配盈餘,今年股利發放沒有太大困難,但實際配發金額尚在研議中。 合庫金主管強調,除了相關章程、法規規範,股利配發也會考量股東權益、財務健全等因素,將綜合評估出最後的股利政策,當然也會考量歷年的配息水準,希望能滿足股東期待。 合庫金統計,去年獲利主體來自核心子公司合庫銀行,稅後純益為190.89億元,較前年增加2.1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逾放比率0.18%及備抵呆帳覆蓋率637.41%,皆優於前年,第一類資本比率及資本適足率達12.83%及14.59%,符合金管會規定的去年底D-SIBs內部管理資本標準要求。
企業永續,績效也能打敗大盤。CSRone永續智庫第八年調查台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狀況,分析777個企業後顯示,出版永續報告的台灣企業在每股盈餘(EPS)表現上更加優異,與全體企業的差距逐漸拉大;同時這些企業權益報酬率(ROE)的績效八年來皆穩定高於大盤。 CSRone永續智庫和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24日共同發表「2023台灣暨亞洲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報告,合作機構還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和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研究團隊共分析2022年台灣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出版的810本永續報告,包括777家企業和33家非營利組織。 研究團隊指出,278家資本額20億至50億元的上市櫃企業依法須在今年出版永續報告,但目前仍有124家、占44.6%尚未出版,尤其台灣營收百大企業仍有二家未出版永續報告。該團隊也提出三點研究發現示警,一是約65.8%常態性設置企業永續委員會,卻達9成未連結薪酬與績效;二是全球「碳智能」正夯,仍超過77%台灣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三是97.3%企業訂定供應商管理政策,僅63.4%評估供應鏈風險。 企業高層薪酬與ESG績效連結,是國際主流永續評比的重要指標之一,目的在避免高階主管們在創造財務績效的同時,犧牲ESG。研究團隊指出,永續風險鑑別與管理,可有效建構更具韌性的董事會治理結構,估計隨著2022年度公司治理評鑑公告將「董事及經理人績效評估與酬金連結」納入觀測指標之一,此項治理趨勢融合ESG價值,能逐步在台灣企業展現,改善9成未連結薪酬與績效的問題。 針對台灣減碳進度,該調查顯示,企業提及「碳中和(23.6%)」、「碳權(12.6%)」和「內部碳定價(8.9%)」三者的比重都較前一年提高,但已揭露碳相關執行成果的企業僅占1.2%~2.4%,比重仍明顯偏低。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72%台灣企業已進行減少碳排放的計畫,可見企業對氣候風險的擔憂,正轉變為實際行動。
智擎(4162)挾著研發中新藥PEP07,獲澳洲HREC同意進行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加上一線胰臟癌數據亮眼,上半年將送出藥證申請下,24日在外資和自營商同步買超中,股價跌深反彈,大漲8.65%,以113元作收,一舉收復均線,KD指標也翻多,成交量能放大至4,902張,短線應有續航力道。 去年歸屬母公司淨利3.18億元,EPS 2.22元,擬配息2元。受惠一線胰臟癌數據亮眼,一般預料,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有望取得藥證;由於安全性與現有用藥相當,有助於搶食主流治療藥市場,未來動能有想像空間。
鼎炫-KY(8499)董事會通過去年度財報,第四季受到業外獲利激勵,單季每股稅後純益4.24元,寫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累計2022年每股稅後純益15.75元,連三年賺逾一個股本,並創下獲利新高紀錄。 鼎炫-KY董事會也通過新人事任命案,推舉康再鑫擔任總經理,3月24日董事會決議後就任,康再鑫熟稔集團旗下EMI材料、衡器兩大事業組織運作,且具有15年以上扎實財務管理經驗,董事會期許他推動兩大事業良好業務發展、落實公司治理、ESG永續發展等各項事務。 鼎炫-KY經董事會決議擬配發每股2元現金股利,並同時宣布現金減資20%,每股返還股東2元,減資後實收資本額將下降至4.15億元,而股東每股可抱回4元現金,以鼎炫-KY目前價位113元計算,隱含現金殖利率約3.54%。 鼎炫-KY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4.52億元,年減37.47%,因兩大事業均受客戶庫存調整影響,接單與出貨表現不佳,惟受惠EMI材料銷售結構調整,並嚴謹落實成本、費用良好管控,再加上業外利息收入,以及一次性認列遞延所得稅利益等,2022年第四季稅後純益2.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24元,分別逆勢年增33.08%、17.78%,紛紛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 累計鼎炫-KY 2022年稅後純益9.17億元,年增25.1%,每股稅後純益15.75元,連續第二年EPS創高。 展望2023年上半年營運,集團針對旗下EMI材料、衡器兩大事業針對技術規格升級、自動化生產比例提升、優化產品銷售組合、發展區域生產基地等策略,尤其在EMI材料事業方面,持續看好長期5G技術滲透率愈趨普及,消費性電子朝向輕薄、高頻、高效需求,以及汽車電子化趨勢發展,對於材料屏蔽、散熱技術需求門檻提升,集團已成立聚赫新材子公司進行5G新材料研發,並持續評估材料及模切產能擴充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