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輯龍彩霖綜合報導】新冠本土疫情拉警報,隨著機師確診Delta病毒、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連環爆,Delta宣告入侵社區引起恐慌,疫情警戒是否升為三級引發關注。追朔國內本土疫情大爆發自5月19日本發進入三級警戒後,防疫概念股股價跟著築起高牆抗疫,惟隨著疫情趨緩並自7月27日起降為二級警戒後,股價一路溜滑梯,近日又隨著Delta病毒入侵,股價自周一(6日)再掀一波攻勢,防疫概念股周五(10日)遭獲利了結,毛寶(1732)、合世(1781)、恆大(1325)、美德醫-DR(9103)及康那香(9919)等重挫4~8%,讓防疫股頓時從貴婦變成棄婦。 清潔用品大廠毛寶(1732)走勢與疫情高度相關,5月中疫情爆發以來,曾創52.3元歷史高點,不過隨著疫情受控降溫,一路盤跌至約26元,近日再因Delta變種病毒入侵,本土疫情恐捲土重來,在防疫題材發燒下,6日起股價連拉三根漲停,連續站上月線、季線與半年線,10日公布7月每股虧0.1元,8月營收為0.49億元、年增6.05%,在外資連3賣超調節持股下,周五重挫8.2%,回到30元關口,丟失五日線及半年線。 口罩廠美德醫-DR(9103)在15元附近打出小底部後,因國內Delta病毒入侵,在防疫題材點火下,自6日起股價連亮3日紅燈,惟21.5元遇強勁反壓,連兩日重挫壓回,保住月線城門。美德醫表示,因菲律賓、柬埔寨先前已加開15條產線,擴大口罩、防護衣、隔離衣等產量,預計將有助於業績成長;此外,也有完整的電商平台,加上擴大防疫品開發,法人看好其今年營運應可維持去年的業績水平。 「宅經濟」題材的電商股再成疫情受惠者,台灣線上零售業龍頭富邦媒(8454)10日公告8月營收約72.2億元,年增31.7%,再創同期新高;累計1~8月合併營收再次突破歷史同期高點,約為550.1億元,年成長32.4%,再締新猷。10月初正式上線的振興五倍券,首度將電商平台納入適用範圍,市場預期富邦媒等多家電商將受惠,激勵富邦媒10日開盤後一路歡慶大漲飆高7.7%,收盤價1,845元,上漲5.43%。展望後市,第四季為雙11檔期大慶,又有耶誕節及新年贈禮商機加持,加上電商適用五倍券點火,有望帶動富邦媒第四季業績成長動能,全年獲利展望再戰新高記錄。 疫苗廠高端疫苗(6547)於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後因疫苗需求孔急,股價跟著水漲船高,於5月17日達到頂峰417元,隨後在新冠疫苗開發案陷入炒股疑雲,加上政府護航說的政治口水戰不斷,股價自5月31日起連吞6根跌停,至6月8日一度殺至波段低點190.5元後吸引隔日沖大戶進場,股價起死回生又衝上漲停,其後隨著7月19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8月23日開放施打等消息影響,股價最高衝上373元,隨後因傳出多起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股價多於300元下游走,日前公布8月營收大爆發、從單月45.7萬元跳增至7.28億元,激勵10日股價小漲1元、收在285.5元。 近日國際疫苗大廠陸續傳來好消息,包括莫德納正在開發新冠+流感2合一混合疫苗,目前已經在進行高齡者的RSV疫苗臨床試驗;輝瑞也傳出新冠疫苖用於5至11歲可望下月獲准,讓近期慘遭Delta病毒肆虐的全球疫情點燃新希望。國內疫苗廠高端疫苗(6547)日前證實已經向巴拉圭申請EUA,並持續在當地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先前未通過EUA的聯亞生技重擂戰鼓亦公布新冠疫苗施打第3劑的分析結果,擬向食藥署提出新數據,申請EUA再審,期盼與國人共同對抗Delta病毒。疫苗大廠後續發展進度牽動相關股價,引發投資人密切關注。 分析師表示,本波國內疫情狀況與5月時尚有差距,加上防疫措施較先前嚴謹,研判疫情要再大幅擴散機率偏低,以防疫概念股而言,對相關公司帶來的營收成長有限,且獲利也不可能如去年一般成長強勁,建議投資人操作「作短不作長」,且一旦出現「價量轉弱」一定要果斷退場,在短線股價跌深後反彈,要留意外資、法人逢高調節壓力,不要追在高點。在疫情漸趨緩和後,預期經濟活動將逐步復甦,加以五倍券的激勵效益,看好相關股價位階偏低個股,短線將有強勢表現機會。
【時報-台北電】據新浪財經報導,對於第二代新冠疫苗的研發,大陸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一是大陸的疫苗研發單位已經開展Gamma株和Delta株的滅活疫苗研究,二是開展針對不同變異株的廣譜或多價重組蛋白疫苗的研究,三是開展針對Beta株、Delta株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發工作。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黨委書記朱京津表示,目前針對Delta和Beta等變異毒株的疫苗已經製備出來了。廣譜重組蛋白二代疫苗也已經研發出來,已經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編輯整理:葉時安)
儘管全球因Delta變種病毒肆虐疫情復燃,歐洲央行(ECB)周四開會後決議基準利率維持不變,疫情緊急購債計畫(PEPP)至少實施到2022年3月,惟考量經濟成長與通膨率雙升,購債手筆將「小幅縮減」,市場預估每月買債規模將從800億歐元減至600到700億歐元。 ECB最新決策雖不是量化寬鬆(QE)退場,但足以代表ECB對歐元區經濟度過疫情復燃危機的信心,尤其是企業與消費者信心雙雙維持強勁。 ECB最新決策刺激歐股止跌反彈,德國與法國大盤雙雙由黑翻紅,英國股市跌勢較重達1.1%,Stoxx 600泛歐股市指數跌幅縮小至0.1%。歐元則應聲走強,對美元一度漲至1.1840美元,上漲近0.3%。 ECB會後發布聲明指出,總規模1.85兆歐元的PEPP計畫至少將實施到2022年3月底,「但接下來購債手筆將比過去6個月縮小一些些。」今年3月時鑒於金融情勢惡化,ECB決議加碼每月購債規模。 ECB總裁拉加德於會後記者上表示,「歐元區經濟復甦有走強之勢,通膨飆升應屬暫時的現象,縮小PEPP購債手筆是經過決策委員全數投票支持,此為購債手筆的校正,並非縮減QE,12月例會時才會討論PEPP的去向,且離升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ECB同時宣布調高今年的經濟與通膨率預測,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由4.6%調升至5.0%,通膨率由1.9%調高至2.2%。 市場分析師認為,今年底前ECB每月購債規模約落在600到700億歐元,低於目前的約800億歐元,金額雖縮小,但足以吸納歐元區政府的發債量。 義大利財政部前經濟學家柯多諾(Lorenzo Codogno)表示,每月購債手筆縮水「事實上就等同啟動縮減購債,只不過這並非ECB的本意,ECB也不會承認。」 由於經濟復甦,通膨飆升,近期包括聯準會(Fed)在內等多個主要國家央行都已朝向讓QE逐步退場的方向邁進,原本市場預期Fed將於9月會期宣布啟動QE退場,不過在美國8月就業報告顯示就業成長力道急凍後,QE退場時程可能延後。
根據美國聯準會(Fed)9日發布的最新褐皮書報告顯示,受到Delta變種病毒、供應鏈瓶頸,以及勞工短缺影響,美國7、8月經濟活動略為放緩,降至溫和。此外,美國上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降至疫情爆發以來新低紀錄。 美國勞工部同日公布,截至9月4日止的當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較前周減少3.5萬人,經季調後降至31萬人,創下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準,並優於經濟學家預期的33.5萬人。較能反映勞動市場現況的四周移動平均數降至33.95萬人,亦創下新低紀錄。 褐皮書報告顯示,「在7月初至8月間經濟成長腳步略為下滑至溫和。」美國多數地區民眾憂心Delta病毒擴散而減少外食和出遊,是7、8月經濟活動降溫的主因。 此外,聯準會指出,部分產業持續受到供應鏈中斷與人力不足困擾,汽車銷售又格外疲弱,原因是車用晶片大缺貨造成汽車庫存萎縮。 褐皮書彙整聯準會轄下12家聯邦準備銀行蒐集的景氣資訊,調查期間至8月底止。褐皮書是聯準會在9月21與22日召開例會的決策討論依據之一。 最新報告顯示,所有轄區呈報就業增加,不過各地區力道不一。調查發現,人力短缺促使雇主提高薪資吸引人才,美國中西部與西部地區便是如此。聯準會指出,部分雇主更常利用加薪、獎金和彈性工時,來吸引與保留人力。至於急速躥升的通膨,半數轄區回報物價升幅「強勁」。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周五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英國七月經濟幾乎沒有成長,僅較六月增加0.1%,為自今年一月以來最疲弱的成長。接受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大多預計,七月國內生產總值的月增幅度為0.6%。 隨著今年七月Delta變種病毒開始流行,英國病例數急遽增加,導致數十萬名工人在自我隔離規定下被勒令待在家中。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表示,一些企業抱怨,稱員工因為自我隔離而無法上班。另外,營建業產出下降,是與全球供應鏈因疫情而受干擾有關。 英國服務業在七月的產出與六月相比幾乎持平。受到零售業下滑的影響,面對消費者的服務業出現自一月以來首次見的下滑。 由於油田恢復生產,工業產出增加1.2%;但是製造業則持平。 營建業產出為月減1.6%。
Delta變種病毒來襲,8日盤中市場傳聞確診個案高達50例,引發恐慌性賣壓,自營商更賣超70億元、史上第十高,導致加權指數一度重挫261點,所幸外資搶補台積電7199張,配合八大官股券商終結三天賣超百億元,反手鎖定富邦金、中華電等權值股,轉為買超41億元強力拉抬下,尾盤爆出202億元大量急拉62點,指數跌勢大幅收斂,終場收跌158點,但季線仍宣告失守。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針對自營商自營及避險部位賣超70億餘元,以「自殺盤」來形容,因外資僅僅賣超近11億元,反而是內資「自殺」;而台積電尾盤最後一筆急拉5元,以619元小跌4元作收,主因外資買超7199張,帶動的「拉積盤」穩盤,市場趁著疫情消息「利空測底」,接下來16893點頸線位置要守住,否則恐會向8月的16248點測底。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分析,短期因為擔心疫情,再加上投信結帳,下周中秋節連假前賣壓提前退場,因此,短期內可能回測萬七大關,不過,半導體旺季效益仍在,中長期仍偏多。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也表示,考量歐美陷入抑制通膨與持續穩經濟兩難,加上Delta疫情肆虐,科技產業景氣第四季雜音頻傳,漲價概念股價格鬆動等,預期指數空間有限,類股表現分化,建議擇優選股,以高殖利率概念股,業績較佳的晶圓代工、IC載板、矽晶圓、伺服器供應鏈及新能源電動車概念股為主。 外資8日只小賣超10.76億元,投信賣超4.35億元、連三日賣超,自營商自營賣超大砍51.37億元,避險部位也賣超19.04億元,合計三大法人賣超85.47億元。 此外,外資除了搶補權王台積電之外,8日也逆勢敲進聯發科、陽明、同欣電、欣興、南電等,有助指數收斂。 官股券商終結連三日賣超近百億元,8日搶補41.76億元,主要鎖定萬海、中華電、富邦金、鴻海、長榮及聯電等權值股加碼,台股最後以17270點作收,守住17200點,但季線17398點仍宣告失守。 惟展望台股後市,本土投顧圈早有人看的相當保守,最新出具9月台股展望報告指出,目前台股上檔套牢賣壓沉重,預期指數區間16000~17200點。陳奕光也認為,短期台股難以再見到高點,光輝十月有機會出現今年「最後火花」,屆時配合「光輝十月」及9月營收、第三季季報表現優良的消息,可望再漲一波。
Delta變種病毒爆發,股民紛紛「鳥獸散」,融資單日大減22.1億元。針對台股失血又失溫的現象,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認為,月線17,077點將是台股多空對峙的重要關鍵;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則認為,建議投資人等待不確定因素釐清後再進場承接。 台股8日盤中謠傳確診Delta變種病毒人數暴增至50例,投資人買氣「down」到谷底,合計9月以來融資餘額已減肥52.82億元。 所幸,買賣當沖比8日降溫至42.29%,其中長榮、陽明、聯電、萬海及新唐躋身當沖交易前五大,合計當沖交易(買賣金額)高達1,070億元,市場人氣過度傾斜。反觀個股單日成交量在百張之下激增至594檔,其中不乏材料-KY、禾聯碩、信驊等高價股。 擔憂疫情再度升溫,三大法人轉賣台股85億元,並分別提款聯電及長榮17及12.7億元,由於該兩檔為今年台股多頭先鋒,法人大賣重創投資人信心。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台股8日重挫來自於Delta變種病毒的利空及Fed恐將減債的壓力,使得股市資金加速退場;現階段,電子業的產業雜音很多,如長短料、重複下單、砍單等疑慮,建議投資人此時降低持股水位,等待訊息釐清。 廖繼弘以「鳥獸散」來形容8日的台股,他指出,自營商8日賣超70.41億元,減碼金額異常龐大,強勢股如ABF、IC設計、晶圓代工及金融股均呈現重挫。廖繼弘直呼台股失血又失溫。 李學詩表示,台股反彈至17,500點已達滿足點,市場遂開始以高規格嚴格檢視基本面變化,台股8日失守季線,若疫情持續嚴重及電子業長短料短期無法解決,另一方面,美股開始反應縮減購債利空,台股將朝著年線尋求支撐,本波反彈行情恐已告終。
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再擴大,8日新增7例,累積23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基因定序確定為Delta,強調「Delta已入侵社區」,將評估是否升三級警戒,目前還沒有升級打算。為防範疫情再擴大,新北宣布禁止內用、公有場館關閉一周,至9月15日止。 此外,8日新增7例本土確診案例,上午金融圈群組瘋傳本土病例新增50例,投資人恐懼情緒導致台股下殺200多點,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該訊息是謠言。陳時中表示,若查證出來源,交由檢調來辦理。副指揮官陳宗彥補充,刑事警察局已立案偵辦。 陳時中指出,本土新增個案都是幼兒園群聚疫情擴大,包含台大醫院麻醉人員,與埃及返台幼童家長和另一戶人家,埃及個案暫列境外移入,而台大醫院麻醉醫護個案,為打2劑莫德納首例出現突破性感染者,並沒有擴散到台大醫院。 與幼兒園板橋某社區大樓有6人確診,陳時中指出,目前已清空大樓,新北已準備400間集中檢疫所。而新北幼兒園群聚案目前共匡列1,062人,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新北幼兒園群聚與長榮機師感染病毒都是Delta,但兩者是不同感染源。 他說,Delta已入侵社區大樓,「源頭還是要更多資訊進來才可以判讀,也有可能找不到原因,把相關確診者疫調先釐清,這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證實,這次群聚感染有數波傳染,應不只一波。 至於是否升級全國警戒?陳時中回應,「疫情沒控制住,會考慮升級,但目前還沒有考慮」。至於是否會改變疫苗政策?陳時中說,仍以第一劑覆蓋為主要目標。 新北市長侯友宜已宣布餐飲業、美食街等餐飲場所,自9日起禁止內用至9月15日,公有場館不論室內、外關閉至9月15日。 台北市則暫不跟進,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雖然雙北是共同生活圈,但台北市目前沒有確診案例,暫不提升防疫等級,可以外帶還是外帶,沒有要禁止內用。但若Delta有個案入侵校園,台北市將進行全校停課14天。
美國總統拜登預定9日發表白宮針對Delta變種病毒提出的新對策,內容涵蓋公部門及民間企業等六大面向,除了鼓勵地方政府運用聯邦經費延長發放失業補助之外,也可能透過其他管道強制接種疫苗。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7日表示:「總統將在9日向美國人民發表對抗Delta變種病毒及疫苗加強劑的重大政策。」 白宮7日也宣布美國疫苗接種計畫達到新的里程碑,那就是全國75%以上的成年人已完成至少一劑疫苗接種。 美國政府上周公布8月非農業部門就業報告後,拜登曾對外暗示將在本周發表最新疫情對策。拜登當時表示:「Delta變種病毒無疑是8月就業數據不如預期的主因。我知道大家原先預期,而我也期盼8月就業大幅成長。下周我將提出接下來對抗變種病毒的策略,化解大眾的部分疑慮。」 拜登之所以選在此時發表最新防疫政策,主要是因為9月美國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學童在過去一年多遠距教學後再度踏進校園,無奈近日Delta變種病毒肆虐又使美國部分地區確診病例暴增。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預計9月中開始施打疫苗加強劑,但至今仍有專家質疑加強劑的必要性。 拜登先前已經下令要求210萬名聯邦政府員工接種疫苗,且國防部也要求130萬名服役人員接種疫苗,但美國政府至今對於提升民間疫苗接種率的作為相當有限。莎琪坦言拜登確實很難強制全民接種疫苗,但仍會呼籲民間企業要求員工接種。 莎琪表示:「政府至今已透過各種管道提升全國疫苗接種率,其中一項做法就是透過民間企業自行要求員工接種疫苗,或由各學區要求教職員接種疫苗。」 拜登上周也曾透露,他將鼓勵疫情嚴重的地方政府運用聯邦資金來延長失業補助。他表示:「新對策將說明政府如何保護學校、企業、國內經濟及美國家庭不受Delta變種病毒威脅。」 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確診案例已累計突破4,000萬,單是上個月便增加400萬例。
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拖累台股8日盤中一度大跌逾200點,櫃買指數更重挫近2%,短打資金「腳底抹油」,所幸在低接買盤進場馳援下,尾盤跌幅收斂,關注在此波籌碼換手過程中,已有茂達(6138)、威剛(3260)等15檔上演破底翻走勢,終場股價走高收紅,率先露出反彈曙光。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指出,Delta變種病毒席捲而來,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再起,美股也因擔憂Delta變種病毒威脅經濟復甦腳步、大型投行下調美GDP預估等因素收黑,調節賣壓一湧而出。但從先前經驗來看,疫情對股市影響程度已愈來愈小,若沒有進一步擴散消息傳出,以及美科技股仍屬強勢,台股信心有望逐步回升。 觀察8日盤面上率先止跌回穩,股價雖一度跌破前波低點,但終場逆勢收紅的各股共有15檔,包括茂達、威剛、晶相光、統一證、橋椿、錩新、加百裕、上揚、宜鼎、日馳、廣錠、三顧、擎邦、東林、雅茗-KY,主要以電子股居多。 法人分析,上述15檔個股大多數先前都傳出產業利空訊息,或是近期營收表現不如預期,導致股價提前回檔整理,而隨著評價回到相對低點,反而吸引低接買盤進場布局,例如部分IC設計、記憶體及電池儲能相關等族群。在大盤領跌情況下逆勢收紅,醞釀短線反彈機會。 茂達8月營收6.35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2.6%,月增15.7%,創下歷史新高,先前受到中大尺寸面板需求展望保守,以及NB、平板等出貨動能趨緩,遭投信法人大舉減碼,惟8日賣超動作略見趨緩,股價開低觸及140.5元低點後反彈,終場上漲1.68%,收在151元。 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認為,下半年多空消息紛雜,左右市場情緒,資金面主要來自Fed縮減購債動作,而產業部分電子族群近期雜音較多,仍有待市場進一步釐清消化,導致個股波動度明顯放大,股價位階成為盤面重要觀察指標,類股輪動情況下,不宜過度追價。
圓剛(2417)因DELTA疫情再起,宅經濟熱潮有望重燃,8日股價帶頭起漲,中場即直接衝上漲停,並鎖死到底,以29.8元突破平台整理區,多頭戰火有望再起,以終場漲停掛進的委買張數多達10,299張看來,反彈氣勢可望延續下去。 圓剛去年因疫情帶動業績噴出,今年在營運回歸常軌之後,成長力道受阻,8月營收跌破4億元大關,僅來到3.86億元,呈現雙減格局,累計前8月營收亦小減6.69%。為了重振買氣,圓剛近日推出一系列會員專屬優惠,主打加入會員,即可享有指定商品舊換新折扣,和最高4年的保固,希望搶進新客層。
美德醫-DR(9103)因國內Delta病毒入侵,在防疫題材下,8日股價開盤跳空大漲,終場上漲1.85元、以漲停20.35元作收,成交量放大至近5萬張。以技術面看,該股在15元附近打出小底部後,連續三天拉出長紅棒,短多攻勢強勁,惟21.5元將遇反壓,若能帶量突破,將可由空翻多。 該公司因菲律賓、柬埔寨先前已加開15條產線,擴大口罩、防護衣、隔離衣等產量,預計將有助於業績成長;此外,也有完整的電商平台,加上擴大防疫品開發, 法人看好其今年營運應可維持去年的業績水平,8日吸引外資和自營商合計買超1,030張。
隨Delta病毒快速蔓延,市場憂心全球經濟復甦節奏將落拍,資金湧向保守型資產,美國公債殖利率維持低檔,意味市場風險偏好仍保守。不過,法人觀察,近一年境外全球股票型基金表現相當好,排名第一的瑞萬通博能源革命基金近一年飆逾60%,而排名第二的法盛漢瑞斯全球股票基金也漲逾45%。 法盛漢瑞斯全球股票基金經理人大衛.赫羅指出,債券殖利率下降僅「市場雜訊」,全球經濟仍走在復甦正途,且價值股估值仍低,隨全球經濟增溫、企業盈餘回升,景氣敏感之價值股將持續受惠,看好歐洲金融業前景。 大衛.赫羅指出,以供應鏈運輸雍塞為例,強調經濟重啟氣勢未減。目前全球經濟為逐步解封,並非一次性重啟,但塞港等事件已處處可見,證明市場存在強烈需求,隨著全球經濟復甦繼續推進,與景氣敏感度高的工業、金融、原物料等價值股仍具成長空間。 過去幾月價值股與成長股間的差距略為縮小,但這只是價值復甦的開端,以棒球來說,現在價值股的反撲僅進行到第二、三局;隨著疫情終有一天會結束,市場將開始思考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影響,利率將走高,價值投資會受到更多重視。 企業價值取決於現時財務體質以及未來現金流,這是基本價值的定義,但過去十年市場只想搶進飆股,而不依未來現金流評量企業價值,導致價值股出現「失落的十年」,並以特斯拉與戴姆勒兩車廠間的市值差距,作為成長股與價值股估值兩極化例子。
聯亞疫苗日前公布第3劑疫苗的中和抗體力價,GMT值從原先的102飆到4018,一口氣翻轉37倍,顯示T細胞記憶能力優秀。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出,審查疫苗應加入T細胞記憶評估,透過打第3劑的方式進行免疫橋接,是另一種思考模式,不僅能讓台灣更容易取得疫苗,還有助於防範Delta病毒。 聯亞生技日前召回50名一期臨床受試者進行第3劑的延伸性試驗,王長怡原先估算打完第3劑後的中和抗體力價GMT值僅1000多,沒想到最後竟飆破4000,讓她大感意外,「總算一吐未能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怨氣」。 王長怡指出,根據目前WHO公開的第3劑數據,聯亞測得的中和抗體力價4018,不但高於BNT的2119,也遠高於高端的1416,若計算中和抗體增加倍率,聯亞的第3劑與第2劑相比為37.2倍、BNT是4.3倍、高端僅有1.7倍。 王長怡表示,聯亞第3劑的成果,代表T細胞與B細胞的免疫記憶反應良好,「前副總統陳建仁近日看完聯亞疫苗的數據,相當認同疫苗的設計理念,還指出將來可應用在HIV領域」,她也強調,世界都公認,免疫記憶是疫苗的最重要標準,期盼食藥署能盡快核准臨床試驗計畫變更,讓所有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接種第三劑,提升保護力。 對於我國將中和抗體力價視為疫苗審查的唯一標準,王長怡認為,從自己過去生產口蹄疫疫苗的經驗,只要中和抗體數值能達到8、16、32就夠用,流感疫苗也是,不一定要追隨mRNA疫苗的高力價,建議食藥署能用聯亞疫苗的第三劑成果,評估其免疫記憶效果。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向食藥署提出疑問,現在是否有足夠證據淘汰聯亞?如果今天將聯亞淘汰是因它不安全,那是否有證據?若是因聯亞不夠好,但三期臨床都還沒做完的產品,要如何舉證?這些問題都值得食藥署深思。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7日表示,新冠病毒將不斷變種,變成與流感一樣,不太可能消失。 萊恩說,新冠病毒會繼續存在,像流感病毒一樣演化,成為影響人類的一種病毒。他說:「有人說我們能夠消除新冠病毒,不,我們不會,非常、非常不可能。」世衛傳染病及流行病專家范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承認,新冠爆發初期有機會遏制疫情,令這大流行病不必嚴重至此。 美國過敏與感染疾病中心主管佛奇、美國藥廠莫德納行政總裁班塞爾早前指出,新冠肺炎疫苗未必確保病毒消失,世界可能要永遠與新冠病毒共存,就像流感一樣。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8日上午8時,全球累計確診新冠病例2億2183萬例,累計死亡458.4萬例。WHO於7日發布報告,上周(8月30日至9月5日)全球新冠新增確診超過447萬例,除美洲地區新增病例數量增加,其他區域新增病例均出現下降。 上周病例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印度、英國、伊朗和巴西,目前已有174個國家和地區出現Delta變種病毒感染者。美國總統拜登將在9日宣布一項六管齊下的抗疫戰略,以遏制Delta變種病毒和提升美國新冠疫苗接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