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Delta

的結果
  • 立凱電前十月業績 年增50%

     磷酸系鋰電材料與鋰智財服務商立凱電(5227)公告10月合併營收4,575萬元,月增6.48%,年減69%。立凱電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減少向中國客戶供貨,目前只針對未來有助於授權技轉客戶提供測試量產服務,期望推動公司轉型、獲利。  立凱電表示,去年10月認列授權客戶Freyr之授權金收入,而今年10月暫無授權金收入,以致於較去年同期衰退。累計今年1至10月合併營收7.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主因反應材料成本調漲售價,與公司轉型為鋰智財授權公司認列授權收入,於今年第一季認列ICL之授權金收入。  立凱電日前宣布與印度特用化學品與製藥商Delta Finochem Pvt. Ltd.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以滿足多家跨國電動車廠與儲能客戶之需求,實現印度在地化生產的需求。雙方同意考慮由台灣立凱電協助Delta Finochem Pvt. Ltd.在印度生產、建設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廠,共同強化歐、美、印太鋰電池供應鏈,滿足客戶降低過於依賴中國的需求。  鋰智財授權技轉是立凱電的主營業務,立凱電持續與國際電動車大廠一同在歐洲、美國、印度、澳洲推動磷酸鐵鋰LFP正極材料授權技轉,參與的廠家正逐漸擴大中。

  • 《電零組》立凱聯手印度商 滿足在地化生產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磷酸系鋰電材料與鋰智財服務商立凱-KY(5227)子公司台灣立凱電能周五與印度特用學品與製藥商Delta Finochem Pvt. Ltd.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以滿足多家跨國電動車廠與儲能客戶之需求,實現印度在地化生產的需求,雙方同意考慮由台灣立凱協助Delta Finochem Pvt. Ltd.在印度生產、建設磷酸鐵鋰(LFP)電池正極材料廠,共同努力強韌歐、美、印太鋰電池供應鏈,滿足客戶降低過於依賴大陸的需求。 Delta Finochem Pvt Ltd.是一家印度特用學品與製藥商,產品包含是仿製葯、藥物中間體、季銨化合物、季膦化合物製造商。於印度設有3個生產基地及獨立研發單位。該公司專注於利基產品開發,在多個國家都有業務。此次與台灣立凱電能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台灣立凱電能協助其於印度生產、建設磷酸鐵鋰(LFP)電池正極材料廠,透過台灣立凱電能之標準化製程,快速複製生產線,以滿足國電動車廠與儲能客戶之需求,強韌歐美印太鋰電池供應鏈,並共同滿足跨國客戶在多個地區標準產線的在地生產需求。  鋰智財授權技轉是立凱的主營業務,立凱持續與國際電動車大廠一同在歐美印澳推動磷酸鐵鋰LFP正極材料授權技轉,參與廠家正逐漸擴大中。已完成授權的歐美澳三家電池材料公司,也已展開建廠活動期能早日進入量產。

  • 終端需求疲 台達電9月營收雙減

     台達(2308)因2022年同期及8月基期過高,9月營收意外出現雙減,單月營收僅達353.86億元,惟第三季營收仍保有千億水準,得以1,077.96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終端需求疲弱效應發酵,台達電9月合併營收353.86億元,罕見出現雙減,月減及年減幅分別達到2.9%及4%。  所幸旺季效應仍在,7月及8月營收都處於歷史高檔,分別以359.7及364.4億元拿下歷史第三高及歷史次高成績,連帶推升第三季營收以1,077.96億元、季增7.2%,寫下單季新高,另前三季營收3,012.06億元,則以年增8%,拿下歷年同期新高,這也是台達有史以來累計前三季營收首度站上3,000億元大關。  台達表示,9月營收出現雙減,主因8月及2022年同期基期較高,其中2023年8月為歷史次高,2022年同期則為歷史新高,就營收表現來看仍算是平穩,相較於上月,樓宇自動化和電動車營收稍減,惟與2022年相比,電動車仍有顯著的成長,電動車仍是2023年營收成長的重要火種。  市場雜音不斷,台達持續擴增營運規模方向不變,為去化AI伺服器電源及電動車零組件續湧的訂單,台達電2023年建廠火力全開,日前為充實現有業務營運及強化未來拓展之營運資金,透過子公司Delta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B.V.於集中交易市場處分部分泰國上市公司Delta Electronics(Thailand)Public Company Limited(簡稱泰達或DET)持股,從而套現泰銖84.5億元(相當於2.3億美元)。  台達指出,除兩岸外,印度、東歐、美洲、泰國也都有新廠規畫,其中台灣部分,除中壢六廠預訂在2024年下半年完工外,中壢一廠也規劃重建,另中國也有多個建廠計畫,含新建中的重慶廠區,及在原廠址擴建的東莞、吳江、蕪湖、郴州等廠區。

  • 強化資安韌性,台達DeltaGridR能源管理系統扮先鋒

    強化資安韌性,守護企業資產,台達(2308)DeltaGridR能源管理系統扮先鋒,歷經十餘年的光儲充領域耕耘,台達繳出漂亮的成績單,率先在光儲充整合應用中,取得專業機構TUV NORD工控系統IEC 62443-3-3的資安認證。 能源基礎設施方案大多具備聯網功能,且運維期長達10至20年,若資訊安全防護不到位,將對運營造成衝擊。台達耕耘光儲充領域十餘年,從研發、製造,到系統規畫及後續安裝運維皆已累積諸多經驗與能力,而IEC 62443是適用於全球各產業工控網路的安全標準,旨在提供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免受網路惡意侵犯威脅的安全認證框架。 台達指出,DeltaGridR能源管理系統是一個結合創能、儲能以及能源調度的管理平台,可應用於電力輔助服務、商辦廠辦能源管理、太陽能電廠儲能調度、充電站管理及碳排放管理等場域,透過AIoT技術整合,協助客戶優化能源管理及使用效率。 台達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表示,在智慧電網、智慧交通、智慧製造等智慧物聯網的趨勢中,企業必須具備數位化的思維,理解跨系統整合才能最大化解決方案的運行效益。台達於DeltaGridR能源管理系統導入嚴苛的工控安全標準IEC 62443-3-3規範,滴水不漏地鞏固整體方案的可靠度,可有效地協助客戶守護能源資產,實現安全永續未來。 台達透露,目前台電正參考IEC 62443、NIST SP 800以及行政院發布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資安防護建議》制定智慧電網安全佈署計畫,DeltaGridR能源管理系統扮演能源調度關鍵角色,不論從設計到佈署,或是運行階段,都能接軌國際標準,有效地在身分驗證、存取控制、資料保護、資源可用性等面向嚴守安全措施。 台達表示,即將在10月18日~20日開展的Energy Taiwan 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台達亦以DeltaGridR能源管理系統呼應參展主題「台達能源管理專家,原廠設計、在地規劃、長期運維AlwaysOn」,以軟體賦能為能源基礎設施系統與設備加值,並透過數位化運維最佳化設備可用度與營運效益。

  • 台達再奪HR Asia最佳企業雇主獎

     亞洲權威人力資源雜誌《HR Asia》7月20日公布2023年「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台達脫穎而出,二度獲得「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肯定,台達在評比構面「公司文化與管理」、「自我工作感受」與「彼此合作」的分數皆領先市場,尤其在「多元共融DEI」、「數位轉型」面向更獲得高度評價,台達持續推動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思維,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舉辦相關員工活動提倡尊重包容,以打造多元共融、高效協作的職場。  台達人資長陳啟禎表示:「台達能夠持續成長,必須感謝全體員工的群策群力,隨著台達團隊組成越來越多元,面對不同背景、國籍、專業的團隊,我們鼓勵員工相互理解並尊重差異,也積極將多元共融概念及數位科技結合到員工活動中,以提供更好的員工體驗,例如舉辦多元共融系列講座促進多方交流、為移工同仁辦理東南亞文化慶典、結合整年度員工活動推出台達員工專屬APP-Delta GO,都受到許多員工熱烈好評,我們將繼續努力打造讓員工能發揮自身專長、共同成長的友善職場。」  台達運用數位科技來提升員工體驗與知識技能,自2020年起建構全球線上學習平台Delta Academy,串聯全球廠區的線上學習資源,可使用行動裝置不分時段跨域學習,至今累計332,146使用人次,年增率達212%,不重覆總課程數達1,227門,成長54%,台達亦透過定期的員工敬業度調查,了解員工需求,並以此推動相關強化措施,今年4月起施行「彈性出勤」,讓員工可依個人需求調整出勤時間,以避開尖峰時段車潮及兼顧家庭照顧部分需求。  為協助員工安心成家、緩解台達職場爸媽育兒壓力,去年更提供業界領先的「育兒津貼補助」,0~6歲每胎每個月享有5千元,累計補助最高可達38萬。  在職涯發展方面,除了按照職系設計專業的課程,台達亦有完整的全球外派及跨單位輪調制度,協助員工發展跨域的工作能力。

  • 拚打世界盃 新藥族群「秀技」

     拚打世界盃,新藥族群卯勁「秀技」。可望在8月登錄興櫃的育世博,領先全球開發ACC(抗體細胞連結)技術;長聖攜手中國附醫發全球開發的異體多靶向奈米CAR-T;浩鼎和泰福投入的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有機會在2025年看到成果。  台睿則已在國際期刊發表粒線體蛋白TRAP1對多種癌細胞具有高表現;中裕TMB-365及TMB-380長效合併治療愛滋病的1b/2a臨床試驗完成先鋒組最後訪視後,2個月後公布結果,即可望啟動授權。  被視為是台灣最有潛力的細胞治療股的育世博,創立短短6年已募資2.6億美元,其股東有雅虎創辦人楊致遠、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和松翰董事長陳賢哲等,其中陳賢哲持股已逾3成。  育世博執行長蕭世嘉表示,ACC能將多種不同專一性標的抗體與免疫細胞連結起來,包括Gamma Delta 2 T細胞,形成一種強大的細胞新藥。旗下已有2個新藥開發中,ACE1831是一種抗CD20的異體Gamma Delta 2 T細胞療法,用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目前正在進行臨床一期試驗;ACE2016則是一種抗 EGFR的異體Gamma Delta 2 T細胞療法,針對表達EGFR的實體腫瘤,預計明年進行肺癌一期臨床試驗。  另外,中國附醫的異體多靶向奈米CAR-T,已在動物實驗驗證可消滅實體癌症細胞逾9成,並有效延長3~5倍生存時間。該技術已授權長聖,針對肺癌、大腸癌和三陰性乳癌等有表現HLA-G靶點的癌症患者進行人體試驗,長聖將向美國FDA送件,預計第三季開展一/二期臨床試驗,收案約30人。

  • 台達深耕校園 首辦DELTA DAY台達日

     台達於5月26日在臺灣大學首度舉辦「DELTA DAY 台達日」,將校園徵才結合高階主管論壇,由執行長鄭平先生分享經營理念及轉型心得、台達研究院闕志克院長進行科技趨勢演講,並實體開箱座落於臺大校園的「台達臺大聯合研發中心」,吸引眾多師生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在「Keep Exploring 在台達永續發展你的未來」的雇主品牌理念下,台達持續深耕校園培育人才,每年投入產學合作研發經費超過上億,今年更大幅增加在校實習生名額,由往年約80人增至150人。  臺大研發長吳忠幟表示,台達為科技產業的領導公司,在推動永續上更有目共睹。台達與臺大產學合作緊密,不僅透過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打造良好的實驗場域,讓臺大優秀的師生可以與台達研發團隊進行激盪注入創新活力,「DELTA DAY 台達日」活動更為學生提供一窺企業經營哲學、前瞻技術的難得機會,開闊學子跨域視野,幫助培育接軌國際的頂尖科技人才。  台達執行長鄭平表示,近年積極投入電動車、智慧製造、智慧樓宇、資通訊、能源以及微電網等高成長領域,全球有超過5,000名的人才需求,希望透過「DELTA DAY 台達日」的舉辦,能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台達未來的發展願景。

  • 台達電前進台大搶人才! 執行長喊:歡迎新鮮人加入

    科技大廠積極搶徵頂尖人才,台達電子今(26)日首度在台灣大學舉辦「DELTA DAY 台達日」,將校園徵才活動與高階主管論壇相結合,現場座無虛席。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表示,「台達台大聯合研發中心」成立後,透過產學合作,已啟動20位老師開啟15件前瞻計畫。台達執行長鄭平則向台大學子喊話,歡迎有志一同的新鮮人加入台達發揮所學、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台達持續深耕校園培育人才,每年投入產學合作研發經費超過上億,今年更大幅增加在校實習生名額,由往年約80人增至150人。而在與台大的產學合作上,今日座談後更向台大師生實體開箱座落於校內的「台達台大聯合研發中心」,吸引多人到場參與。 論及企業發展,台達執行長鄭平提到,台達近年來成長腳步非常快,積極投入電動車、智慧製造、智慧樓宇、資通訊、能源及微電網等高成長領域,全球有超過5000名的人才需求。 鄭平說,希望透過「DELTA DAY 台達日」的舉辦,能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台達的發展願景,以及「誠信、創新、協同、共融、賦能」的企業文化,讓有志一同的學子能加入台達,發揮所學、永續成長,提供客戶深具附加價值的節能減碳解決方案。 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指出,台達與台大產學合作密切,自「台達台大聯合研發中心」成立之後,以自主化及永續發展為核心理念,聚焦於電動車、先進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安全與控制等領域,已與20位老師開啟15件前瞻計畫,至少有50位同學參與研究,未來也將與台達各事業群合作,共同推展永續相關的先進研發計畫,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台大研發長吳忠幟提到,台達與台大產學合作緊密,不僅透過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打造良好實驗場域,讓台大優秀師生與台達研發團隊進行激盪,今日登場的「DELTA DAY 台達日」活動,更為學生提供一窺企業經營哲學、前瞻技術的難得機會,開闊學子跨域視野,幫助培育接軌國際的頂尖科技人才。 台達說明,將持續加強與大學的研發合作,台達成大聯合研發中心、台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亦將陸續落成揭牌。此外,為支持年輕菁英學者,台達規畫於年底前舉辦「台達年輕學者科技講座」,將鎖定電力電子、電力系統、電動車、機器人學、智慧製造等5大領域,每年評選出優秀學者,由台達提供獎金與研究合作機會,預計投入逾千萬元。

  • 美客機差點相撞!塔台關鍵指令救數百人 飆髒話緊張對話曝光

    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13日差點發生客機相撞意外,一架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客機接獲塔台指令準備起飛時,跑道前方突然出現另一架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客機也在橫向的滑行道上準備起飛,迫使塔台緊急下令當時已經在加速的達美航空客機取消起飛,客機最終在距離美國航空客機約300公尺處停下,避免重大空難悲劇發生,對話音檔也顯示,塔台人員當下急到飆出髒話。 據美國地方電視台KABC-TV報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15日證實,已經對甘迺迪國際機場一起客機差點相撞的意外展開調查,達美航空及美國航空客機以1000英尺(約304公尺)的距離擦肩而過,美國廣播公司(ABC)飛行專家及軍事顧問甘亞德(Steve Ganyard)讚嘆,多虧塔台人員的指揮,才避免了可能是美國史上最慘烈的空難意外。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根據雷達紀錄及塔台與機師的對話音檔,指出這起可能發生的相撞意外也許是美國航空機師誤會了航空管制員的指令造成。 事發在13日上午8時45分,載有145名乘客、6名機組員的達美航空編號1943客機正準備起飛、前往多明尼加,當時載有137名乘客的美國航空編號106客機也在等待指令,排隊等候起飛、前往倫敦。 當時達美航空客機就在「4號跑道左」(Runway 4 Left)等待塔台的起飛指令,這條跑道與「31號跑道左」(Runway 31 Left)垂直交叉,對話音檔顯示,塔台要求美國航空通過「31號跑道左」,意思是要美國航空右轉、駛往「4號跑道左」,在達美航空客機後方等待起飛,美國航空機師也附和回應:「通過31號跑道左。」 接著另一名塔台人員通知達美航空已獲准起飛,達美機師也附應:「獲准起飛,4號跑道左,達美1943客機。」 不過雷達航跡圖顯示,當達美航空開始在「4號跑道左」上加速起飛時,美國航空客機並沒有右轉、通過「31號跑道左」,反而先左轉、再右轉,並且直直穿越「4號跑道左」。換句話說,當達美航空起飛時,前方跑道上竟突然出現一架客機橫向經過。 音檔中可聽見塔台人員突然爆出髒話,一名塔台人員緊急指示美國航空「原地等待!(Hold position)」,另一名塔台人員則急忙連說2次「達美航空1943,取消起飛許可」。當時達美客機已經加速至時速115英里(約時速185公里),被迫突然中止起飛。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15日發布聲明指出,達美航空在距離美國航空穿越的跑道位置前1000英尺處「安全停下」。 另外音檔中也可聽見,達美機師回覆取消起飛後,一名塔台人員對美國航空說可能發生「機師差錯」(pilot deviation)情形,意思是機師沒有按照航管人員指示,美國航空機師回應:「我們最後一次獲得的許可是通過,正確嗎?」塔台回應確實是許可通過,但應該通過「31號跑道左」、而非「4號跑道左」。 最後達美航空返回登機口,讓機上145名乘客全部下機,隔日再啟程,美國航空客機則按照表訂時間起飛,最終提前13分鐘抵達倫敦。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NTSB)昨(16)日表示,已經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並且將約談機組員、檢視飛行紀錄與航管數據等資料,預計幾周後會有初步報告。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