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針對中國大陸半導體進行封鎖,收緊銷售高端人工智慧(AI)晶片。然而半導體研究與顧問公司SemiAnalysis前幾日卻披露,美國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將對大陸市場推出三款新的AI晶片,引發市場熱議。前立委郭正亮分析,拜登政府應是判斷,大陸的晶片技術快突破了,才讓廠商自己找方法進行銷售。 郭正亮10日在節目《深喉嚨ONLINE》指出,美國對行政管制會讓廠商發明方法,只要找到一個方法,行政管制就裝作沒看見。郭補充,輝達這三款都是針對單一功能,而之前的A800晶片、H800晶片,可能就是針對好幾個功能。 不過郭正亮也強調,自己不是精研輝達晶片的專家,但有朋友寄給他3款晶片的規格,發現改善的地方都滿單一的,不是多用途的晶片。但郭正亮也說到,「輝達提供晶片,對中國大陸來說,確實是值得的。」 郭正亮認為,美國當前可能判斷,大陸晶片技術應該快要突破了,先突破全面性記憶晶片,演算晶片要一個一個突破。台積電前副總裁林本堅就說過,「(中國大陸研發)5奈米晶片是擋不住的」;ASML的DUV(深紫外光微影設備),中國大陸企業或將在明年、後年也要突破了。
華為新手機Mate 60系列,搭載麒麟9000S晶片,由中芯國際7奈米代工,然而Mate 60在大陸爆賣供不應求,中芯第三季獲利卻慘崩近8成,消息傳出後,在港股、大陸A股掛牌的中芯股價今(10)日一度暴跌逾4~5%,隨後跌幅收歛至3%左右。 芯智訊報導,中芯公布最新財報,第三季營收117.80億人民幣(下同),年減10.56%,季增6.0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為6.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78.41%,季減51.81%。 中芯累計前三季其營收為330.9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為36.7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0.9%。 如依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三季中芯國際銷售收入為16.2億美元,月增3.9%,處於指引的中位;毛利率為19.8%,較上季度下降 0.5 個百分點;淨利為1.56億美元,年減72.8%,季減66.3%。 中芯國際表示,第三季營收季增因整體出貨量較上季成長9.5%,但三季淨利較去年同期暴跌,主要是晶圓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減少及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 從產品營收占比來看,中芯第三季智慧型手機營收比重25.9%、物聯網占11.5%、消費性電子占比24.1%、其他占38.5%。由地區營收觀察,來自大陸區營收占比最高,由第二季的76.9%上升至84%;美國區由第二季的17.6%大幅降至12.9%,歐亞區占比則由第二季2.8%微幅成長至3.1%。 中芯國際預計,第四季營收較第三季增長1%~3%,毛利率將持續承受新產能折舊壓力,估約在16~18%之間,低於第三季的19.8%。 華為繞過美制裁,新旗艦機內建麒麟9000S晶片,採用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打造,引起市場轟動。外媒報導,中芯使用深紫外光(DUV)舊設備生產7奈米晶片,良率低於50%,不如業界標準90%以上,良率不佳將衝擊生產規模,且成本可能高出10倍以上,就算產量大也難以獲利。
拜登政府10月祭出最新管制措施,進一步限制深紫外光DUV設備出口到中國;艾司摩爾(ASML)自2024年元月起,將有三款DUV禁止出貨給中國。這些消息曝光後,外界都認為ASML不賣機台到中國,不過ASML中國區總裁沈波日前表示,從1988年到2023年底,ASML賣給中國的微影設備加上測量機台的裝機量近1400台,只有部分浸潤式產品受到出口管制,並非所有產品都不能賣。 鈦媒體、證券時報報導,對於中國大陸市場的情況,沈波解釋,過去兩年,受產能限制等因素影響,ASML對全球客戶交付率基本維持50%左右,今年中國大陸市場交付相對較多,原因是一些產能越大的全球客戶對產業波動越敏感,當產業景氣度下滑時,這些客戶會選擇放緩產能建置和設備採購進度。 而中國大陸客戶目前仍處於產能建設階段,有些客戶甚至剛起步,尤其在成熟製程這塊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對產業波動相對不那麼敏感。 沈波說,即使面對產業波動,中國客戶對ASML的需求主要是前兩年訂單加速交付,因此外界看到的結果是中國大陸市場占有率相對出現攀升。 他指出,現在網路上有各種關於ASML不賣機器到中國的傳聞,然而,ASML從1988年首台機器運到中國,到2023年底,ASML在中國的微影設備加上測量機台的裝機量近1400台,顯見這些年ASML在中國的成長幅度還是非常可觀。 至於,美國公布最新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對於ASML中國業務會有多大影響呢?沈波坦言,明年的業務大概有10%~15%影響,但他強調,「我們只有部分浸潤式產品明年會被放到出口管制範圍,並不是所有產品,即使有新的出口管制,我們還有非常大一塊浸潤式業務在中國。」
從明(2024)年元月起,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將無法獲得三款DUV機台出口中國大陸的許可證。此前,ASML手上仍有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DUV訂單尚未出貨,ASML中國區總裁沈波日前表示,「今年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把過去一兩年欠客戶、欠中國市場的『帳』(指訂單)趕緊補一補。」 ASML今年是第五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一財經報導,沈波受訪時表示,因產能供不應求,目前ASML手上尚未執行的訂單規模約為350億歐元(約台幣1.2兆元),這些訂單是在2021年和2022年下單的,積壓的訂單中有不少來自中國。 沈波指出,微影設備(曝光機)在整個晶片產業屬於生產交貨週期最長的設備,所以當產業景氣下滑,ASML可能是最後一個感覺到的,因為生產交貨周期很短的晶片設備商馬上會停止下單;而當半導體產業復甦時,ASML卻是第一個看到,因為客戶會找設備商預定下年度機台,擴充產能。 沈波認為,產能越大的客戶,對這個產業越敏感,需求的波動也越大。但對中國客戶來說,還處於起步階段,中國目前在成熟製程需求非常旺盛,不少客戶要求這個訂單要趕緊給貨,因此ASML今年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大增。 他補充說,「今年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把過去一兩年欠客戶、欠中國市場的『帳』趕緊補一補。」 今年9月,荷蘭政府最新晶片出口管制措施生效。ASML先前回應表示,該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將無法獲得三款DUV機台出口中國大陸的許可證,但在今(2023)年底前仍可出貨,履行與中國客戶之前的合約義務。 拜登政府10月祭出最新管制措施,進一步限制DUV設備出口到中國。ASML執行長Peter Wennink坦言,美國、荷蘭的新限制措施將衝擊ASML在中國銷售額比重達15%。
台積電前研發副總、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表示,美國不可能阻止大陸晶片技術取得進展,這將是徒勞無功的,而中芯國際能用艾司摩爾(ASML)現有舊機台生產下一代5奈米先進晶片。他認為,美國對大陸封殺可能無意間給中芯一個大好機會。 外媒報導,中芯打造本土7奈米晶片內建於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就是使用艾司摩爾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生產,如此驚人突破,震撼半導體業界。 拜登政府日前宣布擴大對大陸AI晶片出口管制禁令,以彌補先前的制裁漏洞。 林本堅本周接受美媒訪問時指出,中芯可使用現有的艾司摩爾舊設備,製造出更先進的晶片,推進到下一代5奈米製程。美國即使收緊限制也可能無法阻止大陸取得技術進步。 林本堅認為,美國真正應該做的是專注於晶片設計的領先地位,而不是試圖去限制大陸的進步,這將是徒勞無功的,也不利於全球經濟發展。他說,目前大陸傾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美國可能在無意間給中芯一個大好機會。 林本堅在台積電擔任研發處長時,以浸潤式微影技術,成功把摩爾定律推進六個世代,在半導體業備受推崇,被譽為「浸潤式微影之父」。
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的科技封堵策略成效遭到外界質疑,外傳華為新款旗艦手機媲美7奈米性能的晶片,是由艾司摩爾(ASML)浸潤式深紫外光(DUV)設備製造,反映出歐美科技禁令或充滿漏洞。 綜合外媒26日報導,有專業機構拆解華為的新款旗艦Mate 60 Pro智慧型手機後發現,裡面5G晶片是由中芯國際透過包括艾司摩爾等大廠設備進行加工,且是用艾司摩爾浸潤式DUV等級的微影機台。機構指出,華為該新晶片技術含量,已遠超過美國欲對大陸進行封鎖界線。 美國近年一直對大陸祭出半導體技術封鎖,並拉攏荷蘭與日本等盟國共同行動。在川普政府時期,已傳施壓荷蘭政府阻止艾司摩爾向大陸出口最高等級極紫外光(EUV)設備,近期美國與荷蘭聯手的禁令則劍指次高等級浸潤式DUV設備。 然而,此次情況讓外界對美國禁令成效產生質疑。有觀點認為,美國與荷蘭的行動太晚,亦有觀點表示,即使在美方禁令下,大陸舉國尋求突破的力量仍能像此次找到缺口,例如先大量儲備設備,或透過較次等級設備傾力製造出先進晶片。 譬如,在荷蘭新法規下,艾司摩爾自明年1月起禁止向大陸出口多數浸潤式DUV設備,當前大陸廠商正提前大量採購。艾司摩爾資料顯示,第三季銷售額裡大陸廠商占比高達46%,前一季該數值僅24%。拜登政府近期的更新版對中晶片禁令,亦限制含美國技術DUV設備對大陸出口。 對於大陸提前囤貨策略,美國近期亦有警惕與行動。在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BIS)17日公布更新版禁令不久後,輝達25日披露文件顯示,美方通知其數項產品的出口管制立即生效。 美國政府此次突襲行動扼殺中企原本心中預期的30天採購期限,後續會否在半導體設備方面有相關動作值得關注。此外,美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向國會喊話,希望通過擴大商務部權限法案,讓部門有更多工具對大陸進行出口管制。
美國眾議員麥考爾稱,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供應零件給華為,似已違反美國的制裁措施,應展開調查。前立委郭正亮11日在《亮點交鋒》節目指出,華為手機有46家供應廠商,全是中國大陸的公司,愈制裁等於逼迫中國產業要更加完整化,且也要看盟友是否跟進次級制裁。 「那我們就假設,他又想用列黑名單的方式來制裁中芯國際?這個就是一個大考驗!」郭正亮表示,就是說荷蘭ASML,你以後不可以給中芯國際DUV,因為中國大陸長年進口DUV光刻機,他大概有80台,未來他這個零組件也不能供應!日本是半導體化合物,光刻膠,也不能供應;純氧、不能供應、純水,不能供應!美國大概在想這個吧?有沒有發現,都不是美國?因為他以前有的就是,直接要求台積電不准幫華為代工晶片。 郭正亮強調,美國未來會不會這樣做?這個是大考驗!美國如果真的要這樣幹,那就來看你的盟友是不是會跟進?你就知道了! 郭正亮提到,後來有人就去調查,華為Mate60 Pro是誰做的?結果調查出有46家中國大陸的供應廠商,包括:◆結構件:東睦股份、福蓉科技、捷榮技術、兆威機電、金龍機電、長盈精密、電連技術、安利股份、蘇大維格、藍思科技。◆功能晶片模組:匯頂科技、宏和科技、聚辰股份、卓勝微。◆ODM服務商:福日電子、傑美特。◆顯示模組:聯創光電、合力泰、長信科技、翰博高新、京東方A、維信諾、同興達。 ◆光學鏡頭:昀塚科技、聯創電子、中光學、歐菲光、五方光電、東田微。◆銷售服務:天音控股、愛施德、百邦科技。◆充電器:奧海科技。◆設備供應:強瑞技術、利和興。◆聲學:歌爾股份。◆盤古大模型(華為雲旗下AI模型):創意信息、神州數碼、華塑科技。◆衛星通訊:華力創通、盟升電子、隆盛科技。◆海思處理器:力源信息、勁拓股份、飛榮達、芯源微。 「這全部都是中國的公司,你美國就去制裁吧!」郭正亮直言,「你愈制裁,等於是逼迫中國的產業要更加完整化!」
華為成功繞道美國制裁,上周突襲開賣最強新旗艦機Mate 60 Pro,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權威機構TechInsights拆解後,證實該款手機的麒麟9000S處理器,是由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生產,但大陸無法買到打造先進製程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如何製造7奈米晶片,台積電前研發大將曾表示,以現有深紫外光(DUV)機台也能做到5奈米、7奈米晶片,內行透露,必須採用多重曝光方式,這是一種影響良率和成本的昂貴技術。 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華為旗下海思麒麟9000S處理器,看起來是一款相當複雜的SoC(系統單晶片),封裝自家TaiShan微架構的四顆高效能核心(一顆高達2.62 GHz、兩個高達2150 MHz)和四顆電核心高達1530 MHz 。與海思前世代SoC的ARM架構核心相比,麒麟9000S的CPU和GPU以相對較低的時脈運行。 中芯從未公開表示N+1和N+2是7奈米製程,2020年曾提到其N+2技術技術,當時看起來像是N+1進化版,而N+1曾被稱為台積電N7(7奈米製程)的低成本替代品。 據業界人士透露,中芯N+1相當於7奈米LPE(低功耗)製程, N+2相當於7奈米LPP(高性能)製程。 報導指出,中芯國際的「Twinscan NXT:2000i」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雖可打造5奈米或7奈米晶片,卻必須大量使用DUV多重曝光程序,這是一項會影響良率和成本的昂貴技術。 因此,中芯國際5奈米技術的經濟效益,遠低於市場一線大廠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 據Digitimes科技網先前報導,台積電前研發副總林本堅認為,微影技術及產能的投資成本很高,以中芯來說,不一定要用到高階昂貴EUV機台,以現有設備應該能做到5奈米製程,但技術研發是否到位很重要。 半導體設備大廠荷商艾司摩爾(ASML)除了不賣EUV給大陸,美國還施壓要求停止向大陸出售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ASML證實,已獲荷蘭政府許可,年底前繼續出貨中國,但2024 年1月起,無法取得出口中國 DUV 許可證。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8月29日在官方電商網站上線,該手機採用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晶片,引發大陸甚至全球轟動預購熱潮。前駐紐西蘭代表介文汲5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強調,美國商長雷蒙多可能找ASML想辦法,要讓大陸的深紫外光DUV製程設備無法運作。但麒麟9000S證明華為可以設計,7奈米晶片量產也達成良率,所以美國現在真的是慌了,不只手機,未來AI、量子計算、高速運算都擋不住。 介文汲表示,這次整個關鍵就在麒麟9000S這個核心處理器,也就是美國科技前沿的7奈米,等於說明我7奈米的量產已經成功了。當時各界都還在懷疑說,你可以生產,可是你的良率很麻煩?因為要達到那個良率,才符合經濟效益,要不然你成本會很高。 「如果良率50%,成本就2倍。因為我們台積電都快100%的良率!」介文汲提到,7奈米其實用深紫外光,也就是DUV就可以,不需要用到極紫外光EUV。因為中國大陸現在也只有DUV,DUV最高生產道7奈米就到頂,中國大陸現在有60幾台DUV,這對美國來講很頭痛,一定要找ASML想辦法。 介文汲指出,現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一定找ASML在商量,看看怎麼樣讓中國大陸現在60幾台DUV無法運作,這是她唯一能夠做的。但生產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就是你能不能設計。華為負責設計的子公司叫海思,海思能力非常強,可是晶片設計有一個重要工具叫EDA,就是設計晶片的套裝軟體,這個套裝軟體是美國的,美國不只控制你的設備,還把EDA讓華為禁用。 「但這次的麒麟9000S,證明他可以設計!」介文汲強調,可以設計加上7奈米的晶片,「中國大陸的AI產業,我認為美國也擋不住!」不只是手機,AI也擋不住,量子計算也擋不住、高速運算也擋不住,「所以美國現在真的是慌了!」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29日在官方電商網站上線,該手機採用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晶片,引發大陸甚至全球轟動預購熱潮。前駐紐西蘭代表介文汲3日在《國際直球對決》節目強調,美國不會就這樣認輸,除了要找哪裡漏水,也就是已經封鎖極紫外光EUV,為何華為還能做出5奈米晶片的原因之外,還將繼續下重手;他認為,美方會指向ASML封殺中國大陸的深紫外光DUV製程設備,也會對日本下令,禁止提供光刻膠給中國大陸。 「我覺得華為這個突破,只會讓美國出手更重!」介文汲表示,如果美國會因為華為突破,他就鬆手,就不是美國了!美國一定下一步是更緊的,出手更重,封鎖得更嚴。現在正在找漏水的地方在哪,他們一定不相信說,華為怎麼可能自己做?既然我們已經把他的EUV都封鎖了,怎麼可能做出5奈米的晶片?7奈米就算了,用深紫外光DUV就好;5奈米一定要用EUV極紫外光,中國大陸可能一台都還沒有? 介文汲提到,美國方面一定在追責任,很可能影響到今後在大陸的DUV的命運,都會被美國封殺。大陸有非常多牌子的DUV,會封殺不了嗎?他跟ASML講一聲就可以了,所有的相關的零組件供給全部斷絕!那你的DUV基本上就得靠自己維修,缺一個零件、少一個潤滑劑什麼的,就整個機器得停在那個地方。 「那日本呢?日本是掌握光刻膠的!」介文汲指出,光刻機是在光刻膠上面做工作的,日本的《高科技管制法》才剛剛通過,現在美國一定下令叫日本的光刻膠:趕快給我禁止!美國思維的話,你現在華為趁著我商務部長雷蒙多訪陸的時候,「復刻」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茲當年在大陸的羞辱,這口氣絕對吞不下來,「就讓華為這款手機怎麼樣?生產不下去!」我現在就把你光刻膠通通卡住。 介文汲直言,這些就跟打仗一樣,他發覺某些陣線被突破以後,他不是退後、不是投降,他是馬上加強防禦工事,還要加強進攻的攻勢!所以華為只是贏了一個戰役,戰爭還沒有結束。戰爭還要打多久?「不知道,美國不會就這樣認輸的!」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8月29日在官方電商網站上線,該手機採用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晶片,引發大陸甚至全球轟動預購熱潮。對於華為預計全年手機出貨目標4000萬支,前立委郭正亮4日在《亮點交鋒》節目中更新訊息指出,4000萬支是指Mate全系列的出貨目標,Mate 60 Pro應為出貨600萬支。而針對美國可能盯上提供5奈米晶片的中芯國際,他強調中芯已具備此能力,所以也擋不住華為此一突破。 郭正亮唸出網友留言「華為今年預計銷售4000萬支手機,是包含所有型號。喔,是所有型號是不是?喔~所以Mate 60 Pro是600萬支啊!OK~感謝感謝,你這個也更正了我的思考,所以華為Mate 60 Pro事實上是600萬支啊!」 「對嘛,所以我說他的發貨量!」郭正亮指出,基本上因為它是做重複曝光,所以他的產能一定會受到限制,「感謝你的更正,你的這個更正非常的重要!」所以Mate系列今年理想目標是4000萬支,而Mate 60 Pro是600萬支。 郭正亮也唸到網友說,Mate 60 Pro被發現有重大bug,每次充電都會發出「遙遙領先、遙遙領先、遙遙領先」?「拜託?這個是Kuso啦!」 「我認為就是中芯國際啦!」郭正亮強調,曾經有人在扯說是青島芯恩,自己問了一個專家,對方說應該不會吧?應該是中芯國際。「那我坦白說啦,美國現在應該會盯上中芯國際,可是沒得盯!」為什麼呢?因為中芯國際本來就可以做到14奈米,而中國大陸本來就有DUV,他現在DUV還有80幾台。 郭正亮指出,Mate 60 Pro發表之後,荷蘭就立刻又修正他的意見了,荷蘭說,DUV要繼續賣給中國大陸,至少到今年底為止,「所以DUV,美國是擋不住的啦!」而中芯國際已經有14奈米的能力,這也是擋不住的。所謂N+2,那就是多次曝光,那個成本會增加,效能也會變慢,這是事實。「可是終究人家還是可以做出5奈米效果的5G晶片啊!」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消息面: ●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光刻機之王」艾司摩爾(ASML)證實陸媒報導,稱該公司確實已經獲得荷蘭政府許可,到今年底仍將向中國客戶出口部分先進的製造設備。 其發言人表示,到2023年結束前,艾司摩爾將可以繼續交付NXT:2000i以及更先進的深紫外光(DUV)產品。這些半導體製造設備自9月1日起就已經納入出口管制。該發言人並表示,客戶們了解相關出口規定,因此他們知道從明年1月1日起,艾司摩爾不太可能獲得向中國出口這些設備的許可。 根據與美國達成的協議,荷蘭政府在6月宣布新規,要求艾司摩爾必須取得政府許可才能出口一些最先進的技術。DUV光刻機是艾司摩爾第二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具,僅次於極紫外線(EUV)設備,截至目前為止,該公司從未將EUV賣給中國客戶。 ●美國勞工部公布,上周(截至8月26日)初領失業給付人數周減4000人,為22.8萬人,少於市場預期的23.5萬人。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4周均值為23.75萬人,周增250人。截至8月19日止當周,美國續領失業金人數周增2.8萬人,為172.5萬人,超出市場預期的170.6萬人。 ●美國商務部公布,7月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年漲3.3%,符合預期。該指數被視為是聯準會偏好的通膨指標。排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後,7月核心PCE價格指數年漲4.2%,亦符合預期。7月美國個人所得月增0.2%,低於市場預估的月增0.3%。個人支出月增0.8%,高於市場預估的月增0.7%。 ●周四美元指數尾盤漲0.48%,報103.59,8月累計上漲1.58%。分析師表示,數據反映美國經濟增長仍然穩健,通膨未必會進一步降溫,這給美元帶來提振。市場將靜待周五公布的美國8月非農就業數據,以取得更多有關聯準會利率走向的線索。 ●美國7月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符合市場預期,這意味著聯準會可能在9月暫停升息,周四美國10年期債息持續回落,盤中一度跌4.5個基點,報4.079%,對利率較敏感的2年期債息跌3.6個基點,報4.848%。 ●俄羅斯暗示OPEC+可能進一步減產,周四紐約期油大漲2美元或2.45%,收在每桶83.63美元;月漲約3%,為連續第3個月收高。倫敦布蘭特期油收漲1美元或1.16%,報每桶86.86美元,連漲第3天。 ●受美元走升影響,周四紐約12月期金收跌7.1美元或0.36%,報每盎司1965.9美元。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半導體製造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表示,已經從荷蘭政府獲得許可,今年底前將對中國出口製造晶片的微影機。而儘管新的出口管制將在9月生效,但仍會進行出口。 不過艾司摩爾發言人周四說明,預計該公司從2024年1月起,不會從政府獲得供應中國DUV微影機的出口許可。儘管荷蘭政府從9月1日起實施了出口管制,但該公司仍獲准履行與中國客戶之前的合約義務。 美國試圖管制該荷蘭公司對中國出口,讓艾司摩爾遇到麻煩。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堅持認為,必須停止對中國輸出沒有特別許可證的DUV。 這些管制從9月1日生效。從9月開始的4個月期間,是要讓艾司摩爾履行此前對中國客戶的合約義務。 ASML之前曾表示,相信此次封鎖將不會對公司本年度或更長時間的財務前景產生重大影響。 艾司摩爾周四在荷蘭的股價下跌0.46%,報607.9歐元。
中國大陸近二個月大舉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業界形容「有多少、掃多少」,今年來大陸進口以艾司摩爾(ASML)為主的荷製曝光機,年增率高達64.8%;市場看好,在DUV(深紫外光)設備未受管制之前,陸廠仍將全力備貨,將有助台灣供應鏈,包括帆宣(6196)、家登(3680)、公準(3178)等設備廠,後市營運受惠。 美中科技戰爆發以來,美國對大陸半導體相關設備進行管制,其中,全球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先前已中止其極紫外光機(EUV)出口中國,不過,到目前為止,較低階的深紫外光機(DUV)仍可出口中國,但中國半導體廠商為防未來半導體設備採購再發生變化,多趁機全力採購設備,也大幅拉抬今年中國採購半導體設備的金額。 中國半導體產業顧問JW Insights近日指出,今年1至7月,中國進口荷製曝光機,主要都是購自艾司摩爾的設備,年增64.8%至25.8億美元。此外,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6月及7月共進口近50億美元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較去年同期大增70%,而且絕大多數設備來自日本與荷蘭,由相關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半導體業者,今年來相當積極進行設備採購。 國內半導體設備廠表示,中國大陸原本就是全球採購半導體主要國家之一,預估今年可能略低於台灣,但研調機構預測,明年中國仍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採購國,ASML台廠供應鏈可望持續受惠。 台股艾司摩爾(ASML)供應鏈中,以家登、帆宣、公準最受市場關注。其中,家登是極紫外光光罩盒(EUV Pod)供應商,近幾年半導體廠積極導入極紫外光機台生產,家登相關光罩盒出貨也續成長, 帆宣指出,雖然去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產業趨緩,但設備需求維持相對穩健,主要和全球各大廠在產能擴充、新廠建置都經過長期規劃,不太會因為短期產業波動而調整有關,因此帆宣今年累計前7個月營收316.3億元,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0.55%。 帆宣進一步強調,以產業特性來說,今年設備廠出貨都是約前二年的訂單,因此今年以來陸廠積極的採購DUV設備,都將成為未來產業拉貨動能,該公司持續對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營運成長持樂觀看法。
美國今年聯手日本、荷蘭等盟國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封堵,在日荷相關出口禁令到期前夕,中國在6、7月間大舉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其中,今年1至7月中國進口以艾司摩爾(ASML)為主的荷製曝光機,年增64.8%,中企對曝光機的需求幾乎已達「有多少就要多少」的情況。 綜合外媒報導,在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半導體設備、技術出口禁令下,日本與荷蘭也分別自7月23日及9月1日起實施相關限制規定,要求中國買家須申請許可才能進口某些先進半導體生產設備。這迫使中國企業趕在兩國出口「大限」生效前,大舉進口相關設備,推升進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6月及7月共進口近50億美元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較2022年同期大增70%,而且絕大多數設備來自日本與荷蘭。中國半導體產業顧問公司JW Insights日前披露,今年1至7月,中國進口荷製曝光機(基本來自艾司摩爾),年增64.8%至25.8億美元。 JW Insights報告指出,僅7月份,中國從荷蘭進口的曝光機價值高達6.26億美元,這是2022年同期逾8倍之多。 另據南華早報27日報導,今年1月,艾司摩爾曾經預測2023年對中國銷售額為23.6億美元,占全年營收總額14%。但在中企加快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下,上述數據說明,今年前七個月,中國進口自艾司摩爾的曝光機激增,進口額已超越此前對2023年的全年預測。 艾司摩爾CEO溫彼得(Peter Wennink)先前曾表示,中國對該公司深紫外光機(DUV)的需求已到了「有多少就要多少」的情況,「中國客戶說:『我們樂於接受別人不要的設備』」。 報導稱,為配合美國減緩中國軍事科技發展的政策,艾司摩爾先前已中止其極紫外光機(EUV)出口中國,迄今較低階的深紫外光機(DUV)雖仍可出口中國,但不久後恐將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