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英鎊在周三放軟;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十月通膨率降溫,超過預期,並加強了英國央行(BoE)在明年中旬會開始降息的預期。 英國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年增4.6%,較九月的6.7%大幅下滑,並且低於預期的4.8%。該讀數並為近兩年的新低水準。 周三英鎊兌美元一度下跌0.23%,來到1.2464;相較之下,在通膨數據公布之前,匯價為1.2487。 英鎊兌歐元也上漲0.1%,為1歐元兌0.87135英鎊。 英國十月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膨率也低於預期,從9月的6.1%降至5.7%,並低於5.8%的預期。 CPI大幅下降,但是這主要因為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比較效果,以及能源價格滑落所影響。Omnis Investment首席投資策略師Richard Garland說,不過這是一個好消息,證實了通膨下滑的趨勢。 英國通膨在去年10月達到11%歷史新高水準,之後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英國通膨一直被認為較其它國家更具有黏性,並且遠高於英國央行設定的2%目標。 目前貨幣市場顯示,交易員認為英國央行很有可能在明年5月之前開始降息。
美國勞工部15日公布,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減0.5%,遠低於9月的月增0.4%與市場預期的0.1%增幅。年增率為1.3%,低於9月的2.2%與市場預期的1.9%增幅。 排除波動劇烈的食品與能源價格後,10月核心PPI月增率持平零成長,低於9月的0.2%與市場預期的0.3%增幅。年增率則為2.4%,低於9月與市場預估的2.7%。PPI被視為通膨領先指標。 事實上,美國CPI早已顯現通膨放緩跡象。近日數據顯示,10月CPI月增率持平零成長、年增率從9月的3.7%降至3.2%,核心CPI年增率更放緩至4%的兩年新低。
美今將公布10月CPI,穆迪也跟進標普和惠譽,降評美債3A信評至2A,美股平靜,僅道瓊黑翻紅;台股昨只差39點攻上萬七,後市看好三軋行情、習拜會回暖商機和輝達Q3財報帶旺AI;中美元首習近平與拜登明將在舊金山會面,傳習將送大禮包,有意解凍波音,重新採購737MAX客機;長榮海運業內外都賺,Q3每股賺10.35元,創今年最高,優於同業;台灣IBM前進高雄,預計5年至少徵才1千人。以下為今(14)日財經懶人包: ▲CPI快開獎 道瓊先翻紅 周一道瓊指數微漲,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微跌,費城半導體指數相對疲弱,跌近1%。投資人屏息等待即將揭曉的關鍵通膨數據。該數據可能為聯準會將維持高利率多久提供線索。美國信評前景轉弱,以及美國政府可能在本周末再度面臨關門危機,亦給市場帶來壓力。 ★四大指數 美股道瓊上漲54.77點或0.16%,收34,337.87點。 NASDAQ下跌30.37點或0.22%,收13,767.74點。 S&P500下跌3.69點或0.08%,收4,411.55點。 費城半導體下跌34.99點或0.97%,收3,556.74點。 ▲台股三軋行情點火 台積電10月營收好到爆表,13日領台股一開盤大漲278點直攻萬七,尾盤雖漲幅收斂,仍以大漲156點、16,839點作收。法人分析,台積電、聯發科等財報前景佳的個股將持續攜手衝鋒啟動三軋行情,至今空手觀望、融券、借券的法人與散戶,勢必面臨大舉回補。惟台積電ADR周一開盤後重挫1.7%,短線將影響投資人情緒。 ▲習送大禮包 傳解凍波音737MAX 全球關注中美元首習近平與拜登在舊金山的會晤,傳中方已為彼此關係破冰準備大禮包,有意在習拜會之後,對美國航空巨頭波音亮綠燈,恢復對737MAX客機的採購。 ▲業內外雙收 長榮Q3賺進一個股本 長榮海運第三季受惠於本業貨運長約保護、利息收入、匯兌收益、處分長榮航空等貢獻,第三季稅後純益219.08億元、季增3.3倍,但年減78.24%,每股稅後純益(EPS)則為10.35元,為今年單季最高,不但優於第二季的2.41元,也大幅優於國內同業陽明及萬海的表現。 ▲IBM前進高雄 5年喊募千人 台灣IBM加碼在台進行戰略性投資,選定高雄落腳在台的第二大據點,並於13日正式啟動「IBM高雄軟體科技整合服務中心」,配合高雄市府「亞灣2.0」計畫,並預計於五年內招募至少1,000名在地軟體人才,透過結合IBM在北部的專業諮詢團隊,將為客戶執行數位轉型的服務量能延續到後段的委外服務,在台與客戶建立更深廣的長期策略夥伴關係。
【時報-台北電】台股13日受美股及台積電ADR大漲激勵,指數開高走高,盤中一度漲逾281點叩關萬七,惟逢高遇壓及台幣偏弱整理,終場上漲156點,以16839點作收。美股最新收盤,市場靜待美關鍵通膨數據揭曉及美政府本周末恐再度面臨關門危機,四大指數跌多漲少、台積電ADR下跌1.05%;此外,台指周三期結算,短線恐萬七關前續震盪整理。元大投顧指出,台股9/15前波高點量逾4千億元,目前日KD指標進入高檔鈍化區,後續唯有量維繫在3千億元以上,加上電子續強、金融穩盤、傳產回升的盤勢結構,才有望站穩在半年線之上。選股方向,除業績表現外,布區策略以技術面維持多頭架構,籌碼面法人延續買超、資減券增價強的標的,可望掌握個股的軋空行情。 元大投顧表示,台股13日小幅開高,盤中隨著電子類股的成交金額占比提升,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大型電子權值股領軍上攻,惟AI概念股走勢分歧、電子通路族群漲多拉回,加上資金排擠下,生技、遊戲等中小型股普遍回檔修正。終場加權指數上漲156.62點,以16839.29點作收;櫃買指數漲幅僅0.22%。 美股最新收盤方面,觀望氣氛濃厚,市場靜待本周CPI、零售銷售等經濟數據公布,蘋果、微軟等科技巨擘普遍回檔修正,終場美四大指數僅道瓊小漲0.16%;標普500與NASDAQ分別走跌0.08%與0.22%;費半收低0.97%。 技術面方面,元大投顧分析,月線圖中,11月起台股急漲衝高,目前11月長紅K棒,已逐步收復9月~10月的實體長黑K高點,惟面臨大盤8月的起跌點,由於當月是下半年的相對大量區,指數欲向上續攻,仍須電子權值股續強表態,伴隨傳產指數築底回升。周一大盤漲點擴大,周KD指標開口向上擴張,MACD柱狀體也由負轉正,可望延續震盪墊高格局;縮小到日線圖,台股前波高點9/15(五)帶有4000億元以上的大量,日KD指標也進入高檔鈍化區,後續大盤唯有透過成交量維繫在3000億元以上,加上電子續強、金融穩盤、傳產回升的盤勢結構,台股才有望站穩在半年線之上。 投資策略中,元大投顧建議,晶圓代工、IC設計、半導體封測、記憶體族群漲勢整齊。車用PCB、PA、CCL等類股輪動且多方表態。選股方向,10月營收已公布完畢,第三季季報公告也進入尾聲,建議投資人除了檢視業績表現之外,布局策略仍以技術面維持多頭架構,籌碼面法人延續買超、資減券增價強的標的,可望掌握個股的軋空行情。(編輯:即時組)
【時報-台北電】外匯評論: 1.USD/JPY 評級機構穆迪上週五將美國信用評級展望自穩定下調至負面,並據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週末提出兩項舉措避免政府一週後關門,遭國會兩黨議員反對,但市場反應冷淡,未損及美元;此外,週一日本央行(BOJ)數據顯示10月躉售物價較前月跌0.4%及較上年同期增長0.8%遜於預期,年升幅更為逾兩年半以來首次放緩至1%以下,表明推動商品價格上漲的成本壓力開始減弱,而且日本負責公債和貨幣政策的財務副大臣神田憲次因欠稅醜聞辭職,為兩個月內第三位高層官員下台,適逢議會即將審議提供政府經濟計畫資金的13.1兆日圓追加預算,難以扭轉首相岸田文雄支持率下降的局面,令日圓承壓,推升美元兌日圓。 據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重申準備對匯率過度波動採取適當行動,但費城聯邦儲備銀行對專業經濟預測人士調查,預計美國本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年率為1.3%,高於三個月前調查,2024年底更升至1.7%,而且美國公債收益率堅挺,提振美元兌日圓接近三十二年高點達151.92,但路透分析美國零售商年末假期前庫存過高,恐增加成本及危及利潤,並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報告顯示10月美國消費者一年通貨膨脹預期降至3.6%、三年通貨膨脹預期持平3%及五年通貨膨脹預期跌至2.7%,打壓美元兌日圓至151.19低點。今日市場聚焦美國發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尋找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是否還要進一步行動以抑制物價壓力的線索,預估美元兌日圓支撐於151.00-20,阻力於151.80-152.00。 2.EUR/US 亞太經合組織(APEC)週日表示,利率上調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經濟仍在復甦路上掙扎及兩國間緊張局勢阻礙貿易發展,APEC成員明年經濟成長料下滑及仍低於全球平均,並據澳洲央行(RBA)代理助理總裁科勒昨日稱,澳洲通貨膨脹比最初預期更頑固,降低通貨膨脹將是漫長的過程,但預計未來一年經濟增長將低於趨勢水平,而且美國的利率前景削弱市場冒險意願,壓抑澳幣和紐元,拖累歐元兌美元下滑至1.0663低點。 隨著歐洲央行(ECB)副總裁德金多斯稱歐元區經濟增長短期內仍疲弱,等待12月更多訊息再評估通貨膨脹前景和所需的政策行動,但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表示原材料短缺問題緩解,供應幾乎恢復危機前水平,而且美元在美國發布CPI前回落,扶助歐元兌美元反彈至1.0705高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支撐於1.0660-80,阻力於1.0750-70。 3.GBP/US 週一英國人力發展協會(CIPD)表示,未來一年民間和公共部門雇主均計畫加薪5%,意味著公職人員薪資增長追上民營企業漲幅,強化英國央行(BOE)更高更久的利率預期,激勵英鎊兌美元自1.2210低點上漲,隨著英國政府消息人士稱,首相蘇納克解職批評警方處理支持巴勒斯坦遊行方式的內政大臣布雷維曼,並將內閣進行更廣泛的調整,推升英鎊兌美元至1.2280高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支撐於1.2240-60,阻力於1.2330-50。(遠東商銀外匯保證金交易提供)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文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股分析: ●Northwestern Mutual Wealth Management Company首席股票投資組合經理Matt Stucky表示,CPI加上就業市場,顯然是驅動市場的主要因素,因為它們將決定聯準會的政策走向。市場預期聯準會已經完成升息,但這件事情要成真,你需要在通膨方面繼續取得進展,加上勞動力市場持續降溫。 ●CPI數據是讓投資人在周一處於觀望的主要因素,但 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表示,投資人也在消化美國信評前景轉弱的消息。這使投資人更加不願意在周末美國政府關門的大限到來前做出重大決定。 ●研究機構BCA出具報告指出,雖然這波股市上漲肯定有可能持續到年底,但是地緣政治局勢與金融市場風險升高所引發的看跌情緒,可能削弱這波漲勢。 ●野村證券策略師Naka Matsuzawa表示,全球股市目前可能接近高峰。到目前為止,市場一直將經濟的壞消息視為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聯準會將暫停升息。現在美國公債市場已經反映了暫停升息的前景,因此債息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不大,也就沒有了給股市的支撐,簡言之,我不認為這波股市反彈會持續。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市場靜待美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以及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報告與零售銷售數據。美股今早收盤指數小漲小跌,市場密切注意這兩項數據,因為將影響聯儲局進一步加息的機會。保德信指出,上週外資明顯回補東北亞股市,南韓獲得近13億美元資金回補,其次為台股吸金近7億美元,至於東協國家多為賣超,僅有馬來西亞獲得1.3億美元買盤,印度、泰國分別遭提款2.77億美元、2.62億美元。 PGIM Jennison全球股票機會基金產品經理葉家榮表示,迄今已公布財報的S&P成份股中,高達八成的財報優於市場預期,第三季的整體獲利年增幅有望達到6.3%,創下去年第二季以來最亮眼的表現,預料本週即將公布的CPI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等,將為市場關注焦點。不過仍須留意高利率之下的經濟變化,葉家榮表示,最新公布的美國11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不僅低於市場預期,並自前次的63.8大幅下滑至60.4,11月長期通膨預期則提升至2011年以來新高,顯示消費者對高借貸成本和經濟展望的擔憂加劇。 在台股方面,PGIM保德信新世紀基金經理人廖炳焜指出,上週晶圓龍頭大廠公布亮眼財報,帶動昨日台股漲勢由電子股領漲,電子指數上漲1.46%,半導體指數更是強彈2.39%,另外市場傳出輝達現正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為中國開發的三款改良版晶片,預計年底可量產,有利於AI供應鏈整體投資情緒。看好AI供應鏈近期在股價適度修正整理後,出現中長期布局機會,其中又以AI伺服器為產業長期成長動能。 廖炳焜認為,隨著時間接近年底,根據近10年的統計,在產業旺季的加持之下,台股12月的上漲機率高達八成,若將時間拉長至第四季來看,大盤歷年第四季上漲機率更達九成之多,建議投資人不妨可逢回布局趨勢產業,以及受惠景氣回升的相關類股。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在汽車股和礦業股領漲之下,歐股週二早市偏硬;投資人正密切觀望今日稍晚(台北時間晚間9:30)即將公布的美國十月通膨數據,該報告可能讓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前景更加清晰。 在前一個交易日大漲之後,周二泛歐Stoxx 600指數早盤升0.54點或0.12%,為447.16點。 除了美國CPI資料,投資者也關注稍晚的歐元區第三季GDP資料。 汽車股升0.8%,礦業股漲1%。全球最大礦產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大漲3.4%;該公司同意以69.3億美元現金,收購加拿大礦商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的煉鋼煤炭業務的77%股份。 德國線上訂餐公司Delivery Hero在上調全年財測後,大漲6%,漲幅居冠歐股成分股。 在地區股市方面,英股跌0.1%,德股漲0.21%,法股升0.14%。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上周美股持續反彈,美國主要指數在周五創下近兩個月來新高。未來這一周美股操盤將緊盯這三個字:消費者。隨著節日購物旺季進入高峰,投資人也將迎來一波攸關美國消費力的最新數據發布。 數位聯準會官員上周相繼表明未來不排除再次升息的可能性。聯準會主席鮑爾上周四的發言,給央行未來幾個月將維持利率不變的預期大潑冷水。他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活動上表示,必要時,將毫不猶豫地進一步收緊政策。但他也重申,未來在貨幣政策方面將謹慎行事,以免被幾個月良好的數據所誤導,也能留意過度緊縮的危險。 本周二公布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帶來關鍵的美國通膨數據。 經濟學家預期美國10月整體CPI年漲3.3%,較9月份的年漲3.7%放緩。與9月相比,CPI估漲0.1%,亦低於9月份的月漲0.3%。能源價格下滑,料將是物價放緩的主要原因。 在排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後,10月核心CPI估年漲4.1%,與9月份持平;與9月相比估漲0.3%,亦與9月份的月漲幅持平。 安永(EY)首席經濟學家Greg Daco表示,薪資和就業增長持續放緩,加上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降溫、租金通膨持續緩解以及定價能力下滑,這應該會導致通膨進一步放緩(disinflation),並支持聯準會在未來幾個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 周三將發布美國10月零售銷售數據。 華爾街經濟學家認為10月零售銷售報告將顯示美國消費者「花錢的胃口」出現一些裂縫。根據彭博社調查,受訪經濟學家預期10月零售額較9月下滑0.3%,為今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值。 今年以來,美股三大指數全面走高,那斯達克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再度突破30%,標普500指數今年來上漲15%,道瓊指數漲3.4%。 家得寶、Target、沃爾瑪、梅西百貨、TJX Companies和BJ's Wholesale等零售商將在本周公布財報。 沃爾瑪和Target將成為本周財報焦點,投資人將留意其釋出有關於消費者狀況、零售犯罪、節日購物季以及學貸恢復繳款如何影響消費支出等訊息。 這兩檔零售股今年來的走勢截然不同。沃爾瑪今年以來上漲約16%,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由於通膨給家庭預算帶來壓力,部分消費者改而採買價格較便宜的商品。 Target今年來股價下跌近35%,因為該公司的營運較為依賴非必需支出。在消費者稱他們對經濟的感覺比大多數數據所顯示的更糟之際,Target的營運正面臨挑戰。根據高盛在7月所做的報告,Target約60%營收來自於非必需消費品。 上周五穆迪將美國信評展望從「穩定」下修為「負面」的消息,也將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隨著公共債務不斷膨脹,利率上揚提高了美國政府的償債成本。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日圓兌美元匯率在周一創下近一年新低水準。此外交易員將在本周等待一批通膨資料,以判斷聯準會在抑制通膨方面是否有更多工作要完成。 美國消費者通膨預期將在周一稍晚公布。周二稍晚則將公布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 City Index資深市場分析師Matt Simpson說,本周還有很多聯準會官員排隊等著發言,並可能仿效主席鮑爾的說法,為進一步升息開啟大門。即使CPI資料呈現溫和,聯準會很可能仍會打擊市場降息的希望,因為降息不符合聯準會利益。 上周五收盤前不久,穆迪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展望下調到「負面」,市場反應平淡。 美元指數目前持平在約105.8。 日圓無法鬆口氣,在美國債券殖利率和美元持續強勢之下,周一承受壓力。周一一度觸及151.78,為近一年的新低水準,午後更觸及151.79。 IG市場分析師Tony Sycamore說,本周將公布美國經濟數據的一組火燙資料,肯定會起作用,推動日圓匯率升到152範圍。 與此同時,周一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批發通膨(躉售物價)在2年半的時間裡首次放緩至1%以下,似乎顯示,推高物價的成本壓力開始減弱,因此日圓匯率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支撐。 物價上漲的趨勢,促使日本央行在10月貨幣政策會議上調高了通膨預期。目前市場繼續尋找跡象,以瞭解日本央行是否可能即將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
科技股領漲,美股10日擺脫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鷹派談話陰影,四大指數在科技類股領軍下同步走高,那斯達克指數更創下5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多頭能否續航,即將出爐的通膨報告和零售銷售結果之外,國際信評機構穆迪10日將美國債信評等展望,由「穩定」調降為「負向」也引來市場關注,成為影響美股後市的另一項新變數。 穆迪調降展望的主因是,財政赤字龐大和債務負擔能力下滑,但長期債信評等仍維持Aaa不變。但穆迪降評已造成美債殖利率的揚升。 道瓊工業指數10日收盤大漲391.16點或1.15%,以34,283.1點作收;標普500指數揚升1.56%,站上4,400點關卡,終場收在4,415.24點;科技股雲售的那斯達克指數勁升2.05%,創下5月26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報13,798.1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氣勢如虹,躥升4.04%至3,591.74點。 標指11大類股全面走高,今年帶領美股上攻的權值股10日表現可圈可點,微軟股價攀升2.5%至369.67美元,創下收盤新高,同時寫下370.09美元的盤中新高紀錄。 輝達勁升3%,連續八個交易日上漲,創下3月以來最長漲勢。此外,台積電ADR狂飆6.35%,收在97.44美元。美股10日強勁反彈,帶動三大指數周線連續兩周收紅,道指上漲0.7%,標指攀升1.3%,那指揚升2.4%。 鮑爾9日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演說發表鷹派言論,強調必要時將進一步升息,拖累當日三大指數全面收黑,標指和那止兩年來最長漲勢止步。 美股這波反彈力道能否維持,可從重要經濟數據一窺端倪,投資人聚焦14日公布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15日的10月零售銷售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市場預期10月CPI年增3.3%,較9月的3.7%進一步降溫,核心CPI預估維持在年增4.1%不變。 投資人持續關注從16年高點下滑的美債殖利率和貨幣政策,評估聯準會是否完成升息循環和何時開始降息。PNC資產管理集團指出,在聯準會接下來的政策行動明朗化之前,市場可能持續波動。
許久未見的三字頭通膨率,10月再度出現,不少人憂心通膨又將捲土重來,而主計總處卻認為通膨壓力非僅未升高,反而有減輕的趨勢。兩造的認知南轅北轍,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無所適從,有必要分析一下。 依據主計總處的資料,我國10月通膨率3.05%,為九個月以來首度超過3%,乍看之下確實會讓人憂心,然而細看其內涵會發現,讓通膨率升高的原因不在外食費、娛樂費、也不是油料費,而是蔬菜、水果。蔬果之所以較去年同月漲逾1成,則是因為蘇拉、海葵、小犬等颱風擾局所致,換言之,蔬果大漲是造成此次通膨率升高的原因。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係綜合食、衣、住、行等數百項消費品價格而成,CPI的年增率即通膨率,從過去的經驗可以發現,通膨率躥高有時是來自油價的調升,有時是因為外食費的上漲,有時是蔬果欠收,有時是匯率貶值,每回通膨率起落的原因都不太一樣。而消費品也各有特性,有些不漲則已,一漲就回不去,而有些是時漲時跌,漲了還是跌得回來,以這次推升通膨率的蔬果而言,就屬於後者,風調雨順時,一百元可以買六個柚子,但颱風過後,一百元只能買半顆高麗菜。 雖然,消費者物價查價項目包括食、衣、住、行等所有消費品,但考量消費品的特性,各國都編有核心物價指數(core CPI),排除易波動的項目,以觀察中、長期物價走勢。以台灣而言,核心物價就排除了能源、蔬果,10月的年增率為2.49%,創19個月以來的次低,這證實了通膨率逾3%確實如主計總處所言,只是短期波動,不必過度緊張。 話雖如此,這並不代表通膨不會捲土重來,因為近日中東情勢日益緊張,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一個月以來,已逾萬人死亡,兩造仇恨加劇,未來情勢不明,尤其中東為產油重鎮,地位非比尋常,一旦發生戰爭鮮有不波及油價而引發通膨者,例如1973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在阿拉伯產油國以減產、禁運抵制美國之下,國際油價飆漲三倍,全球陷入前所未見的通膨深淵。 1973~1974年的中東危機引發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通膨,1974年台灣通膨率47%、美國11%、日本23%、韓國24%、英國16%、法國14%、義大利19%,次年日、韓、英、法、義依舊是兩位數通膨,物價騰飛,舉世哀鴻遍野,美歐經濟衰退,一場中東戰爭最後釀成了難解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一切皆始料未及。 在這場石油危機裡,台灣由於能源全數仰賴進口,衝擊更大,隨著通膨率飆高,貨幣購買力大減,一元鎳幣、五毛銅板的成色已遠超面值,人人爭相收藏,於是平日隨處可見的硬幣自人間蒸發,在恐慌推波助瀾下,這一年通膨率直逼50%,未歷經這場危機很難想像通膨率50%是什麼狀況。為讓商業活動順利進行,政府只好發行一元、五毛的紙幣以應急,通膨危害之烈,於此可知。 近日以巴衝突對通膨的影響有多大?主計總處在發布10月物價時表示,影響有限,因為國際油價在10月以巴衝突之後只有小幅波動,10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油價91.7美元反而低於9月94.6美元。我們認為,主計總處的看法過於樂觀,以巴戰爭迄今衝突不斷擴大,傷亡急劇升高,短短一個月的油價走勢實不足以做為判斷的依據。1970~1980年的兩次石油危機皆源於戰爭,最後皆導致數年衰退,而這也是起初所沒料到的。 戰爭有許多事情是想不到的,有時恐怕連發動戰爭者也沒料到,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第三卷論及拿破崙80萬大軍竟敗在一支經驗不足的俄軍手上,在4頁裡就用了11次「沒想到」來描述,這次以巴戰爭會如何發展?也許現在才開始而已,還有許多「沒想到」的事會接踵而至,面對這些風險,執政當局自應未雨綢繆,而不應過度樂觀,否則屆時臨渴掘井,恐為時已晚。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10月通膨率超過3%是颱風造成的,不必自己嚇自己,以為通膨又升溫了,主計總處的說法應屬正確。但是,此刻正在發生的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在政治上會產生多大的聯動效應?對這一波景氣復甦會帶來多大的干擾?原已偃旗息鼓的通膨是否捲土重來?則難以預料,必須以臨深履薄的心情審慎因應,永遠要記住托爾斯泰的話,在戰爭這件事上有太多事情的發展是我們所「料想不到」的。
主計總處10日發布薪資統計表示,受景氣疲弱及物價上漲影響,今年1~9月實質總薪資年減0.78%,為近七年同期首度負成長,惟製造業加班工時年變動已呈連續三個月轉正,有緩步復甦跡象,但其中仍有低基期因素,未來是否持續復甦,仍待觀察。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今年1~9月總薪資年增率1.57%,而同期間消費者物價(CPI)漲幅達2.36%,因此經物價平減後的「實質總薪資」年減0.78%,為近七年同期首度負成長。她表示:「今年以來,景氣趨緩影響績效獎金發放,加以物價漲幅仍高,這正是導致實質總薪資負成長的兩個原因。」 近期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影響我國出口、生產,是否也影響勞動市場?陳惠欣表示,9月製造業受僱人數年減4.9萬人,顯示景氣疲弱對勞動市場的影響還在;不過,製造業加班工時年變動已連續三個月(7~9月)轉正,依序是0.2小時、0.9小時、1.3小時,其中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也同樣連三個月轉正,顯示製造業勞動市場有緩步復甦跡象,惟其中仍有低基期的因素。因此,未來是否會持續復甦,仍待觀察。 何謂低基期因素?陳惠欣解釋,景氣好的時候,製造業每月加班工時約15~16小時,而去年8~12月由景氣趨緩只有13~14小時,以年變動而言,由於去年下半年的基期較低,今年下半年的年變動率就比較容易呈轉正,因此,這是否代表製造業勞動市場已出現復甦的曙光?還要再多看幾個月才能判斷。 至於服務業的情況,陳惠欣表示,受惠於疫後復甦,內需持續活絡帶動服務業用人需求及薪資成長,統計顯示,9月服務業受僱人數年增4.1萬人,總薪資年增率4.57%,皆優於工業部門。
早前,美國10年期國債曾一度升至接近5.0%左右,近期已回落至約4.5%左右,國債殖利率大幅下挫,緩和股市下滑壓力,投資氣氛也改善。 觀察股市的基本面,標普500指數各行業的預估本益比,近十年上下波幅比較大包括資訊科技、非必需消費、通訊服務及工業,此類行業的估值受經濟表現的影響也較敏感。 年初至今,美國的經濟預期增長率一直獲上調,經濟較預期強勁,標普500指數的表現主要也由上述的行業所帶動,通訊服務及非必需消費也有不少漲幅。然而,除資訊科技,其餘領域本益比約處於平均水平左右,整體標普500指數也如此,吸引力仍然不錯。 今年以來股市表現不錯,但似乎高利率影響仍然存在。以大型股為主的標普500年初至今升約13.7%,不過,以小型股的為主的羅素2000指數年初至今則跌約3.6%,面對較高利率,小型股融資更為困難。和2008年至今的同期相比,今年10月美國非投資級債的發行量,只有過去平均的不到一半,相反,投資級別的發行人的發行量和過去平均相約。另外,新債的平均年期都出現下跌,投資級債平均只有不到七年,而非投資級別債更低於四年,再融資的風險上升。 觀察明後兩年企業債務到期量變化,會發現非投資級債的到期比例快速上升,主因是疫情後的快速降息刺激小型企業借新錢,舉舊債。時至今日,隨著債務到期日逐漸逼近,同時利率路徑圖顯示,明年要到第三季才有較大可能降息,現時非投資級企業平均利率逼近10%水平,利息支出高昂,企業融資問題與違約風險或為美國信用債市場種下風險。 第三季美國業績陸續公布,78%美國大型企業盈利優於預期。從投資級別發債企業的來看,科技、工業等企業盈利優於預期,但非投資級債的中小型企業盈利仍預期放緩。因此,我們認為在Fed有較明顯的轉鴿訊號之前,優質大型企業股票及投資級別債仍是較為理想。 中港方面,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的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0月份的整體通膨(Headline CPI)再次得負值,再次引起市場憂慮中國陷入通縮的危機。我們對此觀點有一定保留,我們認為目前來看中國只屬弱通膨,而未屬通縮。 數據方面,10月整體按年物價變化為負0.2%,而9月份的按年變化為零,按月計物價跌0.1%;而核心CPI方面,按年物價漲0.6%,而9月漲幅為0.8%,按月計物價變化為零。 目前市場憂慮中國通縮的原因為整體物價按年下跌。回歸數據組成結構,整體CPI包含了食品及能源的價格變化,但兩者價格受不可控的因素影響,如能源受天氣因素影響、食品則同可受天氣及生禽疾病等因素影響。 早前,我們已多次提出中國於去年底有豬價高基期效應,目前此觀點依然生效,預計此基期將會於11月見高峰,並於12月明顯放緩,及於明年1月回歸正常基數。10月,單計豬價格變動,已令整體通膨下降0.55個百分點,將豬價納入考量,會一定程度上誤讀物價變動,在去年食品及能源價格波動的背景下,核心CPI的走勢更為重要。 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日上調今明兩年的中國GDP增長預測至5.4%及4.6%外,IMF第一副總裁同時亦表示,中國並沒有出現通縮,並預計於2024年底核心通膨將會升至2.1%,投資者可持續觀察未來數月的整體及核心通膨的變化。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10月通膨數據,其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受食品價格下降影響,從上月的年增率持平轉為衰退0.2%。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6%,降幅較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分析指出,當月物價水準低位下行,再次凸顯當前消費需求偏弱,經濟修復基礎有待進一步鞏固。 統計局數據並顯示,10月CPI月減0.1%。前十月平均CPI較上年同期上漲0.4%。 對於10月CPI年減0.2%,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在「轉正」兩個月後,再現負成長,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主要在於食品價格降幅擴大。數據顯示,10月食品價格下降4%,降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75個百分點。 PPI方面,10月年減幅較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結束了7月以來的降幅收窄過程,月漲幅也較上月放緩0.4個百分點。董莉娟分析,10月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維持擴張,受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及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等因素影響,PPI月增幅由漲轉平,年降幅略有擴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更能體現基本物價水準的核心CPI年減為0.6%,漲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持續處於明顯偏低,背後主要原因是商品和服務供應穩定的同時,當前消費需求不足。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近幾個月大陸消費者物價整體處於0附近波動,反映需求整體相對於供給仍偏弱。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整體看,10月CPI走勢是繼9月後的第二個月走弱,整體物價運行尚未遠離「類通縮」特徵。 PPI方面,溫彬表示,前期PPI年減幅連續三個月收窄後,10月PPI年減幅小幅擴大,一方面是因為大陸工業企業下游需求恢復進程出現一定反覆,和本月出口下行反映的外需回落有關,另一方面,前期產油國減產、美國經濟軟著陸等抬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趨勢已基本結束,外部通膨壓力也趨於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