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OVID

的結果
  • 日本確定5/8降級COVID-19 邊境擬4/29提前鬆綁

    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今天舉行厚生科學審議會的傳染病防疫會議,會中同意從5月8日起調降COVID-19等級,等同季節性流感。至於邊境管控措施,正朝提前於4月29日鬆綁進行協調。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降級相關,日本政府正協調將邊境管控措施從原訂5月8日提前到4月29日結束,主要著眼於日本在即將到來的黃金週長假與海外往來增加,因應各機場可能發生的擁擠狀況。 目前從全球各地入境日本的旅客,必須在機場等地提出陰性證明或接種3劑疫苗證明。如果確定終止相關邊境管控措施,從4月29日起入境日本,將不再需要提出任何書面證明。 日本目前將COVID-19歸在傳染病法中「相當於第2類」。傳染病法將傳染病分為5類,第2類意為可採取第2嚴格的防疫措施,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就屬此類,日本政府必須掌握所有確診者,且門診診療僅限發燒門診。季節性流感則屬第5類。 厚生科學審議會是厚生勞動大臣的諮詢機構,因此,在會中同意調降COVID-19等級至第5類後,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也正式決定依計畫在5月8日調降COVID-19等級。 加藤在記者會上說,雖然目前境內疫情呈確診病例數增加趨勢,但從病床使用率等數據來看,全國都呈現相當低的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COVID-19降級後,日本政府將無法再要求染疫者及密切接觸者隔離;而目前由公費負擔的病毒篩檢及門診費用,原則上將由染疫者等人自行負擔。 至於COVID-19疫苗接種部分,到2024年3月31日前仍可免費接種,之後則待政府進一步討論確定。現行每天公布新增確診病例數的做法,也將從5月8日起改為由指定醫療機構一週公布一次的「定點掌握」。 針對COVID-19防疫對策,屆時也不再有統一規範,改由業者及民眾自行判斷。日本自今年3月13日起已不再要求民眾戴口罩。(譯者:黃名璽/編輯:曾依璇)1120427

  • 遊日本好消息!入境免驗疫苗接種證明 可望4/29提前實施

    日媒報導,日本政府預計5月8日調降COVID-19等級,原計畫同日解除相關邊境管控措施,但考量到黃金週長假海外旅行人數增加,有意從4月29日提前免除入境出示疫苗接種等證明。 日媒日前報導,日本政府預計從5月8日起調降COVID-19分類等級等同季節性流感,原則上同日起入境日本旅客將不必再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已知將在成田等5處機場實施。 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報導,日本政府已在協調提前在4月29日結束因應COVID-19的邊境管控政策,原本是預訂5月8日隨著COVID-19降級同步解除,但目前著眼4月底到5月初的黃金週長假海外旅行增加有意提前結束。 目前從全球各地入境日本的旅客,必須在機場等地提出陰性證明或接種3劑疫苗證明;如果確定結束相關邊境管控措施,從4月29日起入境日本將不再需要提出任何書面證明。

  • 偏鄉防疫利器 科學家首創COVID-19疫苗列印機

    科學家今天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mRNA疫苗貼片,這款桌上型列印機有望替偏鄉居民提供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法新社報導,儘管這台疫苗3D列印機還需數年才有機會投入使用,也有許多問題仍待克服,但專家們依然樂見這項「令人興奮」的新發明。 這款列印機列印出的每片貼片寬約2公分,上面布滿數以百計根細針,透過壓在皮膚上來注射疫苗。 相較傳統手臂注射,這種「微針貼片」具有許多優勢,包括可以自我給藥、疼痛感相對低,疫苗猶豫族群的接受度也更高,而且能夠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 輝瑞大藥廠(Pfizer)以及莫德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衍生出疫苗配送難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在疫情期間,紛紛譴責疫苗分配不均。 根據英國「自然生物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這款新型列印機已實際利用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展開測試。不過,讓這台列印機得以適應任何有需要的疫苗,才是幕後國際研究團隊的目標。 莫德納聯合創辦人、「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研究作者之一的藍格爾(Robert Langer)告訴法新社,他希望這款列印機在「下一場COVID疫情或任何危機發生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這篇研究的另一名作者、同樣出身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賈克萊內克(Ana Jaklenec)表示,如果伊波拉(Ebola)等疫情再次爆發,可以將這款列印機送往難民營或偏遠村莊等地區,以便「迅速為當地居民提供免疫力」。

  • 指揮中心解散 衛福部成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

    行政院長陳建仁25日視察指揮中心並聽取指揮中心報告,會後陳建仁受訪表示,同意指揮中心降級解編的規劃,希望衛福部成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可以繼續監控國際疫情因應未來變化,也在這段時間把防疫物資做好儲備。 指揮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成立並以三級開設,1月23日由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提升為二級開設,2月27日再提升為最高一級開設。陳建仁25日視察指揮中心聽取關於新冠改類及指揮中心降級/解編的規劃,會後他接受訪表示,經過大家1,192天努力,特別感謝蘇貞昌的行政團隊、歷任指揮官,還有2,300萬人一起努力做好防疫工作。 陳建仁表示,會要求各部會繼續推動疫後特別預算,讓人民早點恢復正常生活 ,感謝全國2,300萬人民的配合,「有你們真好」互相幫忙才有這個成績,希望大家生活更美滿。

  • 成立近1,200天 指揮中心5/1正式解編、新冠改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且國際間亦朝向調降防疫等級,故宣布自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 另外,考量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於指揮中心運作期間已強化聯繫合作與應變能力,經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及防疫物資儲備情形,綜合評估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行政院同意指揮中心於同日一併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 指揮中心說明,5月1日防疫降階後,調整措施及工作重點如下: 一、多元監測疫情,每周主動說明:疾管署持續以多元管道監測國內外疫情及變異株流行趨勢,於每周例行記者會向國人報告。 二、公費疫苗持續,規劃年度接種:持續儲備及提供各年齡層公費COVID-19疫苗接種;隨時參考最新實證及各國接種建議,提報ACIP專家會議討論後續接種計畫。 三、投藥照護延續,保護脆弱族群:持續提供符合條件之染疫民眾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持續辦理;專責病房解除開設;維持陪探病管制納入常規管理;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持續落實必要之感染管制措施,以保護脆弱族群。 維持符合現行病例定義之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確診個案經醫師評估須住院隔離治療並通報,由公費支應隔離治療期間醫療相關費用(包含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解隔條件不變;輕症患者維持自主健康管理之建議,高風險族群以及出現警示症狀者儘速就醫。 四、整備醫療物資,快速應變動員:為因應疫情快速變化,必要時將動員重啟專責病房及集中檢疫所(以國軍營區為主)之收治量能,即時調度醫療資源。目前醫用口罩、家用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等防疫物資庫存量充足,若自由市場產生恐慌性搶購等供需失衡情形,將啟動實名制販售;相關防疫物資將定期檢視儲備量及品質,確保國內生產量能及建立國外專案進口機制,必要時可快速釋出防疫物資供醫療端及民眾使用,保障民眾健康。 指揮中心指出,在解編後,將持續透過衛福部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強化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定期盤點醫療及防疫物資整備情形,以利疫情變化或新興變異株出現時之即時應變。另,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將增設「COVID-19防治組」,聘請專家就COVID-19防治政策業務持續提供專業建議。此外,上述防疫降階調整措施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防疫降階,應變持續」專區(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 指揮中心成立運作迄今已1,192天,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全國民眾三年多來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以及經濟重大衝擊的時刻,使臺灣仍得以保有相對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持續,世界衛生組織亦尚未解除「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中心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依照最新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 墨西哥總統3度感染COVID 身體狀況良好

    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今天表示自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篩檢呈陽性,這是目前所知第3次染疫,儘管症狀並不嚴重,但將休息幾天。 路透社報導,現年69歲的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2013年曾有過嚴重心臟病發作的病史,之前於COVID-19大流行高峰兩度染疫均通報輕微症狀。 他今天在推特(Twitter)官方帳號發文:「這並不嚴重。我的心臟100%。」 羅培茲歐布拉多表示,內政部長羅培茲(Adan Augusto Lopez)將暫代主持例行晨間記者會。 羅培茲歐布拉多於2022年1月接受了心導管檢查,顯示身體狀況良好。 當時,墨西哥政府表示總統會定期健檢,包括實驗室生化指標檢驗、心電圖、心臟壓力測試、電腦斷層掃描等項目。(實習編譯:簡穎雅/核稿:蔡佳敏)1120424

  • COVID-19疫後隱憂 全球6700萬童漏打常規疫苗

    聯合國今天公布最新報告指出,由於COVID-19疫情導致的封鎖及醫療保健服務中斷,2019年至2021年全球約有6700萬名兒童漏打部分或所有的常規疫苗。 綜合法新與路透社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一份最新報告指出,「過去10多年來,在兒童常規疫苗接種方面得來不易的成果已遭到破壞」,重回正軌「將是一大挑戰」。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這群疫苗接種受到「嚴重中斷」的6700萬名兒童當中,有4800萬人漏打所有常規疫苗,憂心小兒麻痺症及麻疹疫情可能爆發。 112個國家或地區的兒童常規疫苗覆蓋率下降,全球接種疫苗的兒童比例下滑5個百分點至81%,創下2008年以來最低覆蓋率,非洲及南亞受到的打擊特別嚴重。 報告指出:「令人擔心的是,疫情期間接種情況退步帶來的影響是在這10年的尾端出現,廣義來說,兒童免疫接種覆蓋率的增長已停滯。」 疫苗每年可挽救440萬條寶貴性命,如果實現「不遺漏任何人」的遠大目標,到2030年將有望挽救580萬人的性命。 此外,這份報告也指出,世界各地的人們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對於預防麻疹、小兒麻痺症等兒童常規疫苗的重要性失去信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在接受調查的55個國家中,有52國民眾在2019年至2021年間,對於兒童疫苗的認識有所降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這項數據是個「令人擔憂的警訊」,顯示錯誤資訊、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以及政治兩極化都會讓人們對疫苗接種感到猶豫。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董事羅素(Catherine Russell)在聲明中表示:「我們不能讓接種常規疫苗的信心,成為另一個疫情下的受害者…否則,下一波喪命的可能是更多罹患麻疹、白喉或其他可預防疾病的兒童。」

  • 住宿長照機構防疫措施 4/17起住民、訪客雙雙鬆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因應國內疫情趨向常態化及穩定可控,自今年4月17日起部分調整住宿式長照機構因應COVID-19訪客及住民管理等防疫措施,說明如下: 一、訪客管理: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且無暴露史之探視者、陪伴者及新進陪住者之篩檢規定。 二、住民出入管理: (一)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且無暴露史之新進住民、住民請假外宿返回、由醫院轉入或出院返回機構住民篩檢及隔離強制性規定。 (二)上述住民進入/返回機構時,原則不需進行COVID-19篩檢,由機構評估是否具有COVID-19相關症狀或接觸史,並詳實記錄及做必要處置。如有COVID-19疑似症狀時,建議立即篩檢並(或)就醫評估。 三、機構出現COVID-19檢驗陽性住民時之管理 (一)COVID-19檢驗陽性住民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原則上應暫停接受探視、陪伴、新進陪住及請假外出。如符合例外情形時,得經機構評估同意,進行必要性探視、陪伴及新進陪住。若有請假外出需求,得經機構評估同意後外出,如緊急狀況不在此限。 (二)與COVID-19檢驗陽性者有密切接觸之住民可接受探視、陪伴、新進陪住及請假外出。 指揮中心同步調整工作人員管理、機構出現COVID-19檢驗陽性者時之篩檢原則及檢驗陽性住民安置原則等,其他防疫措施則維持不變,詳細資訊請參閱「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強化管制措施」、「住宿式長照機構因應COVID-19訪客及住民出入管理作業原則」及「衛生福利機構(住宿型)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請各類住宿式長照機構持續鼓勵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訪客進入機構應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等感染管制措施,以保障住民健康安全。

  • 拜登宣布:正式結束COVID-19疫情緊急狀態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正式結束因應COVID-19、為美國醫療服務提供極為有力支持的國家衛生緊急狀態。實施緊急狀態3年多來,美國有超過100萬人因疫情喪命。 法新社報導,白宮表示,拜登簽署一項國會稍早通過的法令,「終止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相關的國家緊急狀態」。 這個被終止的緊急狀態提供大量經費,從2020年1月開始用在COVID-19篩檢、免費疫苗和其他緊急措施,這些舉措旨在讓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擺脫在全球蔓延的COVID-19疫情。 美國南部與墨西哥邊境接壤的地區原本就已經十分緊張,目前無法確知,緊急狀態終止會帶來什麼影響。美國有關當局長期以來,一直努力管理無證移民和大量尋求庇護者的流動。 在政府實施衛生緊急狀態期間,有一項名為「美國法典第42卷」(Title 42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的條例,對美國要接受無證入境者施加嚴格限制。這樣的情況即將結束,這將迫使美國政府若要避免新湧入的無證移民所帶來的潛在政治破壞力,將採用不同的法律機制。 一名白宮高階官員告訴法新社, 美國法典第42卷「預計將於5月11日到期」。 白宮表示,儘管美國現在正式擺脫在全球蔓延的COVID-19疫情,但拜登政府已經在研究下一代疫苗和其他措施,以對抗未來病毒的任何變種。 一名高階政府官員說:「次世代計畫(Project NextGen)將藉由公家單位與民營企業合作,來加速簡化下一代疫苗和治療方式的快速開發。」 有至少50億美元資金可用於「幫助促進科學進步」,「領先導致COVID-19快速演變的病毒。」(譯者:李晉緯/核稿:陳昱婷)1120411

  • 4/10起 無新冠症狀的住院病人、陪病者免篩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可控,經持續滾動檢視醫療應變措施,自今(2023)年4月10日起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篩檢建議,調整為針對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肺炎、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者,由醫師評估進行採檢,說明如下: 一、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新住院病人及陪病者,於入院當日進行篩檢。 二、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急診留觀達24小時(含)以上之病人及陪病者,得進行1次篩檢之建議。 三、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住院病人於住院期間,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及實務需求,於病人住院後3~5天、定期每周、需執行侵入性處置或手術前、其他經醫師評估有需要等情形進行篩檢之建議。 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具有COVID-19相關症狀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如有必要陪(探)病時,應於入院陪(探)病當日進行1次家用快篩陰性後陪(探)病。 另指揮中心強調,其餘陪(探)病管制措施維持不變,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仍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訪客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限,但因應病人病情說明或病危探視等例外情形之探病時段及訪客人數不在此限。

  • 世衛:確信中國有更多疫情起源資料 盼對外分享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他們確信中國手上有更多可以揭開COVID-19疫情起源的資料,要求中方應立即將相關資訊對外分享。 法新社報導,距COVID-19首次現蹤已超過3年,但關於疫情起源的爭論卻仍持續。 疫情溯源在科學界乃至美國政府機構間都出現分歧,一說是病毒從自然界由動物傳染人類,另一說是病毒可能是從武漢的實驗室所外洩,中方嚴厲駁斥後者。 上月底浮現新的證據,顯示從第一批COVID-19病例爆發地附近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所採集樣本,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增添病毒是來自動物傳人而非實驗室外洩的證據。 意外發現基因資料的研究人員表示,資料支持病毒源出自然由動物傳染給人、武漢的市場就是疫情起源點的理論,但尚不能百分百證實。 世衛技術組負責人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今天告訴媒體,新資料固然提供「線索」,但沒有明確給出答案,堅稱「2020年1、2月蒐集的資料,至今已超過3年」,本應老早就分享給外界。 她說:「沒有訊息、沒有資料進行適當評估,我們很難給出具體答案。且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關於疫情是如何開始的答案。」 她表示中國傑出科學家們肯定已進行更多的研究,並在研究中蒐集更多可能的相關數據。 她說:「我們知道他們那裡還有更多訊息。」 「我們需要科學家、公衛專家及各國政府分享這些資訊。這不是說著玩的。」

  • 梵蒂岡:教宗呼吸道感染將住院數天 未確診COVID-19

    梵蒂岡表示,高齡86歲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今天因為呼吸道感染,住進位於羅馬的一家醫院,將需要住院幾天。 法新社報導,梵蒂岡發言人布魯尼(Matteo Bruni)發表聲明指出:「教宗方濟各最近幾天訴說自己有些呼吸困難。」 他表示,教宗已住進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Policlinic)進行檢查,結果顯示他有呼吸道感染問題,將需要幾天的適當住院治療。 此外,布魯尼也指稱,已排除教宗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譯者:陳正健)1120330

  • 韓國確診者隔離擬5月起縮短至5天 估7月全解除

    韓國政府今天表示,可能在5月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義務隔離天數從7天縮短至5天,並明確設定相關防疫規範解除路徑,預估最快7月可完全免除確診者隔離規定。 韓國國務總理韓惪洙今天在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及春季安全對策盤點會議表示,政府將於5月決定是否將COVID-19的風險級別從「嚴重」下調至「警惕」,調整後確診者隔離天數將相應從現行7天縮短至5天。 根據疾病管理廳公布分階段恢復日常計畫,疫情風險下調至「警惕」為第一階段,除縮短確診者隔離天數外,也不會再建議旅客入境3天內接受PCR採檢,臨時採檢所將全面關閉。 待COVID-19傳染病等級從2級降至4級,恢復日常計畫將進入第2階段,佩戴口罩及確診者隔離規定全面轉為「建議」,關閉採檢所,療養院等高感染風險設施住院患者開放外出及外宿。原本全額補助的PCR、快速抗原檢查(RAT)等改為健保補助,確診者全額醫療補助改為針對重症患者部分補助。 疾病管理廳長池榮美在記者會說明,第一階段實施後約需觀察2個月,才能決定是否調整COVID-19的傳染病等級,因此預估最快在7月可進入第2階段。 池榮美指出,至今每天仍有人死於COVID-19,目前看來疫情應無法完全根除,因此必須以與病毒共存的方式,根據不同狀態擬定因應規範。 待COVID-19疫情進入類似流感的一般傳染病階段,恢復日常計畫將進入第3階段,全面解除防疫規定,治療劑費用改由健保補助,最快可能在明年實施。

  • 打疫苗拿500元禮券好容易 這2類人千萬別錯過

    為鼓勵鄉盡速完成疫苗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新竹縣政府衛生局24日公布,自25日起至4月30日,只要是設籍竹縣「50歲以上者接種任1劑」或「50歲以下但2023年尚未接種者」,到13鄉鎮市衛生所接種COVID-19疫苗,就可獲得500元商品禮券和4劑快篩試劑。 衛生局指出,自3月25日至4月30日,設籍竹縣50歲(1973年生)以上接種COVID-19疫苗「任1劑」及「50歲以下2023年尚未接種者」,這2類人於13鄉鎮市衛生所完成疫苗接種,即可獲得500元商品禮券及4劑快篩試劑。另外,活動期間非屬這2類的民眾,接種疫苗也可獲贈限量4劑快篩試劑。 衛生局提醒,6歲以上民眾追加劑皆可接種莫德納次世代BA.4/5雙價疫苗,接種間隔為與最後一劑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前一劑追加劑應間隔至少12周(84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調整住宿式照顧機構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3月27日起取消住宿式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照顧機構定期快篩措施,其餘住宿式照顧機構服務對象維持快篩頻率為每週一次,定期篩檢措施至4月30日止。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以降低感染風險。 衛生局提醒,雖然多數COVID-19感染者均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民眾快篩陽性後,如出現下列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小於90mmHg或無發燒情形下心跳高於100次/分鐘,請立即撥打119、或請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步行、開車前往就醫。 衛生局統計,截至23日,新竹縣COVID-19疫苗第1劑接種率94.96%、第2劑 89.65%、第3劑73.2%、第4劑18.97%。65歲以上長者第1劑接種率為84.69%、第2劑81.42%、第3劑73.16%、第4劑38.58%、第5劑8.05%。5歲至11歲兒童的第1劑接種率為84.4%、第2劑66.9%、第3劑24.8%。出生滿6個月至4歲嬰幼兒第1劑接種率為46.7%、第2劑28.2%。 衛生局提醒,25日8時至16時30分,由13鄉鎮市衛生所開設COVID-19疫苗接種專案,除提供6歲以上Moderna 次世代BA.4/5雙價疫苗以外,還提供嬰幼兒至成人各類疫苗接種,以隨到隨打方式服務民眾,惟各衛生所因人力安排,會有不同服務時段,故仍請至衛生局疫苗地圖網頁查詢或致電衛生所確認(湖口鄉、北埔鄉衛生所安排在下午時段)。

  • 拜登簽署生效 新法要求COVID-19疫源情資解密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將一項法案簽署成法律,要求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爆發,與中國武漢實驗室之間潛在關聯的情報資料予以公開。 拜登在聲明中說:「我們需要釐清COVID-19的源頭…包括與武漢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的關連性。」 他補充說:「藉由實施這項立法,我的執政團隊將盡可能地將最多的資訊解密並分享出去。」 他表示,他與國會有著相同的目標,亦即盡可能分享最多有關COVID-19起源的訊息。 拜登表示,他2021年上任後「指示情報圈運用所有工具來進行調查」。 他稱,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但會在不危及國安前提下,盡可能地釋出最多資訊。 北京當局向來否認病毒源自中國實驗室外洩。 然而,美國國會議員大多希望進一步研究這項理論;而這項議題已成為一大政治號召點,尤其是拜登的政敵共和黨。 COVID-19於2019年在中國東部城市武漢爆發。根據官方統計,疫情迄今導致全球近700萬人喪生,其中超過100萬在美國。 然而,病毒是從受感染的動物傳播給人類,抑或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衛生官員和美國情報圈的意見依舊不一。 調查這起災難的其中一間機構美國能源部的結論認為,疫情可能起因於中方實驗室病毒外洩,但標註這項判斷「信心程度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評估也持相同看法。然而,這與其他幾個機構所得結論相左。(譯者:李晉緯/核稿:蔡佳敏)1120321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