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OVID-19

的結果
  • 美核准最新版COVID-19加強針 重點一次看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核准輝瑞/BNT、莫德納的最新一代COVID-19疫苗,作為加強針供入秋後全面施打。兩支新版回復為單價疫苗,能應對新的變異株。 「紐約時報」報導,除2支最新版COVID-19疫苗外,FDA今天也核准新一季的流感疫苗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後者供嬰幼兒與年長族群加強保護力。 去年冬天美國只有不到20%的成人接種當時的次世代COVID-19二價疫苗,但美國去年確診病死人數仍大幅減少。專家認為主要是群體免疫增強和年長族群疫苗接種率提高,今年推廣加強針目的依然是保護更多弱勢群體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 ● 為何要打加強針 儘管美國去年確診COVID-19住院和死亡人數已趨緩,但這段時間病毒已進化並突變為近30種不同變異株,而大多數人的免疫力也已下降。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12日開諮詢會議研擬指南,討論應接種COVID-19新疫苗的對象,本週就能將數百萬劑疫苗發送至全美各地診所、藥房等據點。 FDA核准12歲以上者都能接種最新版疫苗,另授權可基於保護而對6個月以上至11歲的嬰幼與兒童施打。 ● 今秋最新版與去年版差別在哪 去年秋天輝瑞/BNT(Pfizer-BioNTech)與莫德納(Moderna)上市的次世代二價疫苗,號稱同時應對COVID-19原始株與Omicron變異株的亞變種BA.4和 BA.5。今年2家公司的最新版又回復為單價疫苗,只針對今年稍早Omicron的XBB.1.5變異株。 雖然XBB.1.5目前已非主要流行株,但初步研究顯示,最新版疫苗對目前流行的EG.5及BA.2.86等變異株仍具良好保護力。 按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何大一說法,根據幾個學術實驗室的數據表明,感染過XBB.1.5且還沒接種最新疫苗的人,體內的中和抗體可以「充分應對」當前的流行株,「我們相信,這效果相當於接種針對XBB.1.5的疫苗」。 除輝瑞、莫德納2款最新版,FDA也在審查第3支由諾瓦瓦克斯(Novavax)研發、同樣也是針對XBB.1.5株的單價加強針。諾瓦瓦克斯的疫苗為蛋白質次單位疫苗,與輝瑞、莫德納的mRNA疫苗不同。 ● 為何最新版又回復成單價疫苗 輝瑞與莫德納的最新版疫苗不針對最原始的COVID-19病毒株,這將有助於應對新變異株。 何大一解釋,免疫系統會偏向於記住所遇到的第一版病毒,代表疫苗若做成同時含原始株與新株的二價型,免疫系統也傾向於對付原始病原,而不是對新變異株做出反應。 出於這種免疫印記(immune imprinting)特性,去年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2項研究發現,接種第一代疫苗者和接種次世代二價疫苗者的免疫反應差不多,意即去年的次世代疫苗應對BA.4和BA.5的效果並不比第一代疫苗更有效。(譯者:陳亦偉)1120912

  • 日本首例COVID-19新變異株BA.2.86 無海外旅遊史

    日本東京都政府宣布已在國內檢測出首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型變異株BA.2.86,這名患者為輕症,無海外旅遊史。 朝日電視台報導,東京都政府昨天表示,東京都內的醫療機構8月24日檢測一個PCR檢體的基因序列,確認為Omicron的變異株BA.2.86。 這名患者的症狀輕症,沒有海外旅遊史。 BA.2.86於7月24日首度在丹麥被發現,後來陸續在以色列、美國、英國、瑞士、加拿大等國被檢測出來。 路透社日前報導,科學家表示,由於全球已透過疫苗接種及過去大規模感染建立起免疫防禦力,因此BA.2.86不太可能導致大規模的重症及死亡病例。(譯者:楊惟敬/核稿:李佩珊)1120908

  • 高端COVID-19疫苗技轉授權世衛 早盤股價奔漲停

    高端COVID-19疫苗技轉授權世界衛生組織(WHO),創下全球疫苗首例,高端今天開盤股價跳空直奔漲停。 高端開盤股價直接跳空漲停,漲停價69.4元及市價委買高掛約1萬6000張,成交量逾1600張。 世界衛生組織(WHO)、藥品專利聯盟(MPP)與COVID-19技術獲取池(C-TAP)29日宣布,取得高端疫苗COVID-19疫苗技轉許可協議,創下全球疫苗首例。 高端表示,高端經技術專家評估獲選為全球首家參與WHO C-TAP及聯合國MPP計畫的疫苗製造商,盼能攜手國際組織共同推動全球新冠疫苗的廣泛使用。未來如再授權(sub-license)予第三方,將收取合理且可負擔的授權金,以促進疫苗製造技術全球廣泛應用。

  • 5月新制都和錢有關!減稅紅包來了 新北禁用1次性塑膠杯

    即將進入5月,許多攸關荷包的新制準備上路,其中綜合所得稅有多項減稅紅包;房屋稅開徵,繳納期限至31日;許多人使用的一卡通MONEY,餘額提領服務將收取每筆15元手續費;新北市飲料店實施禁用一次性塑膠杯;COVID-19降級到第4類傳染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編,民眾施打公費新冠疫苗將收取掛號費。《中時新聞網》整理5月相關新制,供民眾參考。 一、報稅 5月報稅季即將到來,近3年受到COVID-19影響,報稅期延長至6月底,今年恢復正常,從5月1日起至31日截止。財政部推出減稅紅包,包括一般民眾免稅額調高4千元,至9萬2千元;單身標準扣除額調高4千元至12萬4千元,有配偶者標準扣除額調高8千元至24萬8千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調高7千元至20萬7千元。 二、房屋稅開徵 今年房屋稅將於5月1日開徵,繳納期限至31日;有8種方式可以繳稅:金融機構、便利商店、晶片金融卡、ATM、活期存款帳戶、信用卡、電子支付帳戶、長期約定帳戶轉帳。 三、一卡通MONEY餘額提領收15元手續費 一卡通票證公司公告,5月1日起使iPASS MONEY(一卡通MONEY)餘額提領服務,除部分銀行仍維持免手續費外,其他銀行將收取每筆新15元的手續費。 四、新北禁用1次性塑膠杯 新北市5月1日起轄內「飲料店」將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若業者違反規定,將依照《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款,限期仍未改善可按日連續處罰。 五、COVID-19降級 5月1日起,COVID-19從第5類傳染疾病降級到第4類,指揮中心也在同日解編;快篩實名制退場,民眾有購買實名制快篩需求,可於4月30日前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藥局購買。另外,5月1日至醫療院所施打公費新冠疫苗,將收取掛號費。

  • 日本確定5/8降級COVID-19 邊境擬4/29提前鬆綁

    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今天舉行厚生科學審議會的傳染病防疫會議,會中同意從5月8日起調降COVID-19等級,等同季節性流感。至於邊境管控措施,正朝提前於4月29日鬆綁進行協調。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降級相關,日本政府正協調將邊境管控措施從原訂5月8日提前到4月29日結束,主要著眼於日本在即將到來的黃金週長假與海外往來增加,因應各機場可能發生的擁擠狀況。 目前從全球各地入境日本的旅客,必須在機場等地提出陰性證明或接種3劑疫苗證明。如果確定終止相關邊境管控措施,從4月29日起入境日本,將不再需要提出任何書面證明。 日本目前將COVID-19歸在傳染病法中「相當於第2類」。傳染病法將傳染病分為5類,第2類意為可採取第2嚴格的防疫措施,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就屬此類,日本政府必須掌握所有確診者,且門診診療僅限發燒門診。季節性流感則屬第5類。 厚生科學審議會是厚生勞動大臣的諮詢機構,因此,在會中同意調降COVID-19等級至第5類後,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也正式決定依計畫在5月8日調降COVID-19等級。 加藤在記者會上說,雖然目前境內疫情呈確診病例數增加趨勢,但從病床使用率等數據來看,全國都呈現相當低的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COVID-19降級後,日本政府將無法再要求染疫者及密切接觸者隔離;而目前由公費負擔的病毒篩檢及門診費用,原則上將由染疫者等人自行負擔。 至於COVID-19疫苗接種部分,到2024年3月31日前仍可免費接種,之後則待政府進一步討論確定。現行每天公布新增確診病例數的做法,也將從5月8日起改為由指定醫療機構一週公布一次的「定點掌握」。 針對COVID-19防疫對策,屆時也不再有統一規範,改由業者及民眾自行判斷。日本自今年3月13日起已不再要求民眾戴口罩。(譯者:黃名璽/編輯:曾依璇)1120427

  • 偏鄉防疫利器 科學家首創COVID-19疫苗列印機

    科學家今天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mRNA疫苗貼片,這款桌上型列印機有望替偏鄉居民提供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法新社報導,儘管這台疫苗3D列印機還需數年才有機會投入使用,也有許多問題仍待克服,但專家們依然樂見這項「令人興奮」的新發明。 這款列印機列印出的每片貼片寬約2公分,上面布滿數以百計根細針,透過壓在皮膚上來注射疫苗。 相較傳統手臂注射,這種「微針貼片」具有許多優勢,包括可以自我給藥、疼痛感相對低,疫苗猶豫族群的接受度也更高,而且能夠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 輝瑞大藥廠(Pfizer)以及莫德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衍生出疫苗配送難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在疫情期間,紛紛譴責疫苗分配不均。 根據英國「自然生物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這款新型列印機已實際利用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展開測試。不過,讓這台列印機得以適應任何有需要的疫苗,才是幕後國際研究團隊的目標。 莫德納聯合創辦人、「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研究作者之一的藍格爾(Robert Langer)告訴法新社,他希望這款列印機在「下一場COVID疫情或任何危機發生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這篇研究的另一名作者、同樣出身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賈克萊內克(Ana Jaklenec)表示,如果伊波拉(Ebola)等疫情再次爆發,可以將這款列印機送往難民營或偏遠村莊等地區,以便「迅速為當地居民提供免疫力」。

  • 拜登簽署生效 新法要求COVID-19疫源情資解密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將一項法案簽署成法律,要求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爆發,與中國武漢實驗室之間潛在關聯的情報資料予以公開。 拜登在聲明中說:「我們需要釐清COVID-19的源頭…包括與武漢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的關連性。」 他補充說:「藉由實施這項立法,我的執政團隊將盡可能地將最多的資訊解密並分享出去。」 他表示,他與國會有著相同的目標,亦即盡可能分享最多有關COVID-19起源的訊息。 拜登表示,他2021年上任後「指示情報圈運用所有工具來進行調查」。 他稱,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但會在不危及國安前提下,盡可能地釋出最多資訊。 北京當局向來否認病毒源自中國實驗室外洩。 然而,美國國會議員大多希望進一步研究這項理論;而這項議題已成為一大政治號召點,尤其是拜登的政敵共和黨。 COVID-19於2019年在中國東部城市武漢爆發。根據官方統計,疫情迄今導致全球近700萬人喪生,其中超過100萬在美國。 然而,病毒是從受感染的動物傳播給人類,抑或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衛生官員和美國情報圈的意見依舊不一。 調查這起災難的其中一間機構美國能源部的結論認為,疫情可能起因於中方實驗室病毒外洩,但標註這項判斷「信心程度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評估也持相同看法。然而,這與其他幾個機構所得結論相左。(譯者:李晉緯/核稿:蔡佳敏)1120321

  • 新冠確診破千萬例!搶不到防疫險沒關係 勞保傷病給付也有賠 申請資格、怎麼領一次看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累積破千例,其中確診勞工除可領取勞保「傷病給付」外,現行COVID-19非重症確診者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改為「5+n天」,亦即居家照護確診者隔離滿五天後,保費可以免繳五天,並將在次月沖轉,就算勞工已離職,也會要求投保單位應退回給被保險人,值得一提的是,二次確診的勞工也可以再度請領。 具備勞保被保險人身分的確診者無論是居家檢疫、隔離或居家照護者,只要因確診被隔離無法照常工作領薪水的勞工,都能在不能工作的第四天起,依《勞工保險條例》第33條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42條規定請領「傷病給付」,來彌補因生病不能工作造成薪資短少的權益。 「傷病給付」是按照被保險人遭受傷害或罹患疾病住院診療當月起前六個月(含當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的半數發給,並自住院不能工作的第四日起至出院日計算天數,每半個月給付一次,以六個月為限;給付金額會因月投保薪資級距、請領日數的不同,例如若是請領七天(即住院十天),陳先生平均月投保薪資30,300元,林小姐平均月投保薪資40,100元,前者可以拿到3,535元,後者可以領取4,678元。 只要確診以致不能工作且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自無法工作的第四日起,可在五年請求權時效內申請勞保普通傷病給付。勞工要申請勞保傷病給付資格需要下述任一條件:(1)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得請領普通傷病補助費,門診或在家療養期間均不在給付範圍。(2)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或職業病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得請領職業傷病補償費。 確診者可憑隔離治療通知書、健康數位證明、健保快易通PCR截圖等一項證明即申請傷病給付,勞保局也指出,過去2年內確診勞工都可補請領傷病給付;然而,下述4大情境確診者「不能」請領傷病給付。 一、確診隔離期間正常上班,薪水照領。 二、確診隔離居家辦公,也有正常領薪。 三、確診隔離期間請「住院傷病假」,公司給予全薪。 四、確診期間已領取其他政府補助津貼,包含領取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

  • 新情報出現!美能源部改口:新冠病毒最可能源自陸實驗室

    美國媒體報導,新出現的情資導致美國能源部改變對新冠病毒起源的立場,機密報告中從原本的「不確定」,改為推斷病毒「最有可能意外從中國實驗室外洩」,不過官員也坦承,對這份報告的把握度偏低。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等美媒26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新情資出現,美國能源部已在針對新冠病毒起源的報告中改變結論,從原先的「不確定」,改為推斷病毒「最有可能意外從中國實驗室外洩」。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ODNI)已在1月份將這份報告呈報給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議員。 不過部分熟悉內情的官員警告,這份情報相對薄弱,能源部對報告結論的信心程度也為「低度」(low confidence),代表把握度不高,這份報告在美國情報圈中也不被視為具有重大意義,主因在於各機構對於新冠病毒起源的看法仍充滿分歧,能源部也和其他機構分享報告,不過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改變原有立場。 官員並未透露美國能源部看到的新情報為何,不過報導指出,能源部獲取的資訊多半來自於旗下監管的國家實驗室,而非間諜網絡或通訊攔截等傳統情資。 針對報導,美國能源部發言人表示,能源部持續支持情報專業人員針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全面、謹慎、客觀的調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昨(26)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美國國情」(State of the Union)節目訪問時表示,美國情報圈尚未對病毒起源得出「決定性答案」,他說情報界有各種看法,有些得出一方結論,有些獲得另一種結論,有些認為掌握的資訊還不夠多。 除了能源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也認定新冠病毒意外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FBI對這份結論的信心程度為「中度」,不過另外4個情報機構及國家情報會議(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都認定,在低度信心程度下,病毒最有可能在自然傳播中誕生。

  • 口罩下周鬆綁 嘉義市17日起打疫苗送500元禮券

    中央宣布預定2月20日解除大部分室內外戴口罩規定,嘉義市政府為提升群體保護力,今天宣布2月17日至3月20日止,50歲以上市民到嘉義市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不限劑次、不限廠牌,都贈送500元禮券,送完為止。  市府衛生局表示,中央將大幅度放寬戴口罩的規定,為降低中高齡感染新冠肺炎造成中重症的風險,市府鼓勵50歲以上市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市府衛生局表示,去年中央送500元商品卡(禮券)及市府加碼送500元禮券共1000元禮券,共鼓勵2萬4028位6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促進保護力。  市府衛生局指出,至今年2月14日,全市新冠肺炎疫苗完成接種率第1劑90.2%、第2劑85.7%、追加劑73.3%、第2劑追加劑20.6%,而65歲以上完成第1劑、第2劑、追加劑、第2次追加劑、第3次追加劑呈現遞減狀況,最高第1劑89%,最低第3次追加劑9.8%。 券

  • 新冠疫情降級 美5月11日將結束緊急狀態

    繼日本政府宣布自5/8起,將新冠肺炎降級為季節性流感,美國也跟進腳步,將在5/11結束疫情公衛緊急狀態。 美國在2020年3月,前總統川普在任時,因應新冠疫情快速來襲,啟動全國緊急狀態。如今三年過去,總統拜登周一(1/30)通知國會,將從5/11起結束疫情相關的公衛和國家緊急狀態。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造成美國超過1億人口染疫,113萬人死亡。疫情高峰期單日確診數曾高達1千8百萬人。不過隨著疫情降溫,政府也將解除緊急狀態,預估將影響數百萬美國人的醫療權益。

  • 全台進入「免疫負債」期兒童咳不停 醫師籲:注意感染徵兆及早就醫

    新冠疫情邁入第3年,隨著政府防疫措施逐漸放寬,全台進入後新冠時期。光田醫院小兒科醫師黃中明說,近來兒童門診中,A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例有明顯增加趨勢;代表全國幼兒在這時期進入了「免疫負債」陣痛期。 黃中明指出,所謂「免疫負債」是指兒童在這3年期間,幾乎沒有接觸到各種傳染病的病原體,免疫系統缺乏訓練突然面對各種病毒時,可能出現頻繁生病的狀況;兒童本來應該在3年內逐漸更新的病毒碼,因防疫措施缺少機會磨練,就像欠債一樣,免疫力要在短時間內密集受訓「還債」。 黃中明說,近期門診中久咳不癒的患童有明顯增的趨勢,這些小病童有些近期曾確診COVID-19,但大多是從未確診。多數孩子可能已經在診所輾轉治療多次未見改善而轉來醫院;單一病毒感染,並不至於讓兒童咳好幾個月。 黃中明表示,經過抽絲剝繭發現這群小朋友主要分成3大類:第一類是反覆感染狀況,舉凡A型流感、吸道呼融合病毒、腺病毒等無役不與。第二類是次發性細菌感染,如黴漿菌、肺炎鏈球菌感染,這類兒童如未確認病因並施予特殊抗生素則不會痊癒。第三類是最易被家長忽略的,其實是氣喘發作。 黃中明強調,兒童氣喘不一定以「喘」來表現,常見的症狀有「咳很久」、「夜間咳」、「變天咳」等,至於胸悶、呼吸困難、呼吸窘迫、喘鳴聲明顯這些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很危險;有些小孩可能有家族氣喘史,有些從嬰兒期就有異位性皮膚炎等,就在一次病毒感染後氣喘體質被引發。 黃中明提醒家長,孩童咳嗽原因眾多,如果家中兒童久咳不癒,一定要請兒科專科醫師仔細問診、並安排適當檢查才能對症治療。

  • 研究:逾98%胡志明市民有COVID-19抗體

    越南「與病毒共存」迄今已滿一年,一份隨機針對越南胡志明市839名12至70歲民眾所做研究顯示,逾98%的人已有COVID-19抗體,而約有88%的人曾經染疫。 越南青年報(Tuoi Tre)報導,胡志明市衛生局局長曾至上(Tang Chi Thuong)表示,這份調查由胡志明市疾病控制中心、胡志明市熱帶疾病醫院、牛津大學臨床研究機構(OUCRU)在9月執行。 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血清採樣,以測量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關抗體。 結果顯示,88.2%的受試者有N-protein抗體,而這種抗體只有確診過COVID-19或是曾注射中國國藥(Sinopharm)COVID-19疫苗才會產生。 不過,胡志明市只有少數人曾經注射過中國國藥疫苗,且這款疫苗未曾對當地18歲以下民眾施打。 另外,約有98.7%的民眾有S-protein抗體,這種抗體可以透過接種疫苗而產生,或者是曾經確診也會產生。 報導表示,僅1.3%的人沒有S-protein,但這不意味這些人無法抵禦COVID-19病毒,因為這項調查沒有評估細胞免疫反應。 越南自去年10月將防疫思維由「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研究小組結論指出,胡志明市約有900萬人口,至今年9月底,有約88%的民眾曾感染COVID-19。(編輯:陳惠珍)1111130

  • 本土疫情連7周下降 衛福部明討論12/1起戶外免戴口罩

    COVID-19本土疫情連續7周下降,上周單周新增個案數降至10.4萬例,較前一周的12.8萬例減少18.6%。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表示,明天專家會議擬討論12/1起戶外口罩鬆綁可能性。 薛瑞元下午出席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25週年感恩茶會暨10大抗癌鬥士頒獎典禮」,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及明天專家會議是否討論12月1日起開放戶外口罩鬆綁。薛瑞元表示,很可能做這方面討論,因為明天必須到立法院,所以他無法參加會議,詳細規劃由指揮中心回答。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說明,新增1萬3276例本土個案,新增的病例數較昨天多58例,增加約0.44%,較上週日少2921例,降幅為18%;另外,境外移入增35例。 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127例(中症98例、重症29例),其中25人死亡,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25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史,14人未打滿3劑疫苗、10人沒有接種任何疫苗,18人年齡超過80歲。莊人祥說,今天沒有新增特殊死亡個案。 接種疫苗是預防重症、死亡關鍵。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總共接種1萬2565人次,其中BA.1雙價疫苗接種582劑;BA.5雙價疫苗則接種1萬1983劑。 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1日至11月26日本土輕症、無症狀個案累計816萬5270例、占99.55%,中症累計2萬1291例、占0.26%,重症累計1萬5702例、占0.19%,其中死亡累計1萬3380人。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