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OVID

的結果
  • 瘧疾藥治Covid無效仍臨床試驗 法醫界籲懲研究員

    法國研究員哈烏針對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進行歷來最大的「無授權」臨床試驗,法國醫療機構今天呼籲當局開罰。 法新社報導,16個醫療研究機構聯合在「世界報」(Le Monde)網站的專欄文章中寫道,馬賽「地中海感染研究中心」(IHU Mediterranee Infection)前負責人哈烏(Didier Raoult)和下屬,「開立羥氯奎寧、鋅、伊維菌素(Ivermectin)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等藥物給Covid-19患者…缺乏有力的藥理基礎,也缺乏效力證據」。 他們還說,證明毫無效力後,這些藥物仍持續開立「超過一年」。 疫情大流行初期,在備受推崇的熱帶疾病專家哈烏背書之下,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獲得大眾關注,前美國總統川普與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也曾大力推廣。 法國國家藥物暨健康產品安全局(ANSM)4月表示,羥氯奎寧治療可能讓「病患承受重大副作用」。 上述醫療研究機構今天表示,為了病患安全與法國醫學研究可信度著想,當局應「針對違規行為採取適切措施」。 哈烏3月間發表尚未提交同行評審的「預印本」研究,這是對3萬多名Covid-19患者接受治療結果所做的研究。 馬賽檢方去年已在調查「地中海感染研究中心」是否涉及詐欺以及不適當的人體試驗,迄今無人遭到控告。

  • G7峰會擬創疫苗分配新框架 因應新傳染病大流行

    日本讀賣新聞今天報導,已知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正協調在5月19日登場的廣島G7峰會上,同意為公平且迅速分配疫苗給發展中國家創設新的國際框架,並載明領袖聲明中。 基於此次COVID-19疫情所得到的教訓,希望讓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合作,來因應未來可能出現新的傳染病全球大流行。 不只一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上述訊息。有關新創設的國際框架,預料將由G7及包括印度等在內的20國集團(G20)中有意願國家,加上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國際組織組成。 回顧COVID-19疫情肆虐期間,不同國家內的疫苗普及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在發展中國家主要受到缺乏低溫運送及管理疫苗的冷鏈技術等影響;而由WHO等成立用來採購分配疫苗的國際框架COVAX,也因為募資困難無法充分發揮功能。 在新的框架中,平時就要確保製造及採購疫苗的足夠經費,並為分配做好準備,也將在強化各國冷鏈技術及培訓負責接種疫苗的醫療相關人員等體制充實方面給予協助。 日本政府在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提供約80個國家疫苗低溫運送所必須的冷藏櫃等設備;印度在疫苗製造能力方面則獲得一定公評。 參加這個框架的國家或國際組織將發揮各自強項擔負各項任務,希望當新的傳染病全球大流行發生時,能順利進行疫苗分配。 要因應跨國擴散的傳染病,國際合作不可或缺。今年擔任G7輪值主席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深化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跟發展中國家合作領域,也很重視傳染病對策。因此,在即將登場的廣島G7峰會上,也將研究發布有關因應傳染病危機的單獨文件。 新框架的詳細制度設施,將在今年9月印度主辦的G20峰會進行最終協商。(譯者:黃名璽/核稿:張曉雯)

  • 日本盼喚起海外旅行熱 將與台灣等24國家地區合作

    日本觀光廳、日本旅行業協會為讓從日本出國旅遊人數恢復到COVID-19疫情前水準,今天發布「海外旅行正是時候」宣言,鎖定與台灣、法國、關島等24個國家與地區的觀光局合作。 交通部觀光局東京事務所新聞稿指出,為儘速使得由日本出國人數恢復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前的2000萬人次(2019年統計)水準,日本觀光廳(相當於觀光局)、日本旅行業協會從日本出境、入境這2個面向做檢視,鎖定台灣等24個國家及地區與其觀光局合作,進行新申辦護照費補助、夏旅促銷、應援投稿等的促進海外旅行計畫。 日本觀光廳、日本旅行業協會今天在東京召開記者會,發表「海外旅行正是時候」宣言。包括台灣、法國、關島等20幾國的觀光單位主管今天也出席記者會。 交通部觀光局東京事務所鄭憶萍今天出席此記者會。她表示,日本去年10月開放出境,但因為日本民眾返日仍需出示打疫苗證明,再加上疫情發生3年造成日本民眾對海外旅行感到不安、日本護照持有率從2019年的24.4%降至2022年的17.8%,這些都讓日本民眾對海外旅遊裹足不前。 她說,5月8日日本將COVID-19在傳染病法上的分類等級降為第5類,同一般流行性感冒,有助促進日本民眾赴海外旅遊。台日兩國合作,將由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率領台灣業者代表團於本月12日在日本舉辦記者會,說明「遊台灣,金福氣」抽獎優惠及團客補助等計畫。 此外,預定本月13至14日在東京原宿辦理「2023台遊館in原宿」,邀集航空公司、旅遊業、美食及香水小物等20多家業者,同時也邀請日本電視節目「世界不思議發現」、雜誌「HANAKO」及「BRUTUS」等分享台灣經驗,針對日本民眾推廣台灣旅遊、美食。 日媒報導,日本政府觀光局統計顯示,今年3月訪日的外籍旅客人數恢復到疫前2019年同期的65%,但赴海外旅遊的日本民眾僅止於恢復到36%的程度。(編輯:林治平)1120511

  • 南韓宣布COVID-19降級 取消確診隔離規定

    韓國政府今天宣布從6月1日起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風險等級從「嚴重」調降至「警戒」,現行就確診者的7天隔離規定也將取消。 韓國政府今天召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敲定6月起下調疫情風險等級並放寬防疫規範內容,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會中表示,這也代表COVID-19疫情在韓國已轉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隨著疫情風險調降,意味著韓國國內長達3年4個月的高強度防疫規範將畫下句點。 自6月起,現行針對確診者的7天隔離規定跳過縮短隔離天數的緩衝階段,直接改為「建議」隔離5天;除大型醫院及療養院等入住型高風險場所,一般醫療院所、藥局等高風險場所的配戴口罩規定都從強制轉為建議。 相關醫療措施則按照3月公布的路徑圖,風險等級降為「警戒」時,將撤除臨時採檢站,專用病床從全線預備縮小至指定醫院;預防接種、治療藥品費用補助、有薪假等仍維持現行規定。 防疫當局表示,雖然近期疫情有些微增長,但仍在醫療體系可應對範圍內,全球疫情也脫離緊急狀態,轉換為長期管理體系,當局將在安全前提下盡快推行恢復日常,同時以高風險族群為最優先考量。(編輯:高照芬)

  • 疫情仍處於低點 上周平均每日新增116例本土個案

    疾病管制署9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16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每日平均新增114例略升。上周平均每日新增15例死亡,較前一周每日死亡平均數12例略增;死亡個案中,95%具慢性病史、68%未打滿3劑疫苗、93%為60歲以上。 綜合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雖仍處於相對低點,但已處於上升階段,須持續監測。 疾管署指出,上周新增檢出12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70例本土個案分別為35例BA.2.75、29例XBB(其中XBB.1.5佔8例、XBB.1.16佔8例)、3例BA.5、2例BQ.1、1例BA.2;另51例境外移入分別為43例XBB(XBB.1.5佔17例、XBB.1.16佔13例)、7例BA.2.75、1例BA.2。近四周監測總計,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61%),其次為XBB(28%)及BQ.1(7%),XBB佔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須持續密切觀察。WHO表示XBB、BQ.1及BA.2.75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82.3%,以XBB.1.5為多(46.7%),另XBB.1.9.1(10.7%)、XBB.1.16(5.7%)佔比上升,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疾管署亦指出,全國COVID-19疫情近期呈緩升趨勢,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呼籲長者等併發症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與及早用藥,並持續監測防疫措施鬆綁後對疫情影響及變異株變化。 疾管署說明,WHO於今(2023)年5月5日公布第15次IHR緊急會議結論表示,COVID-19是一個既定且持續的健康問題,但其流行已不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目前全球COVID-19病例住院數及死亡數均下降,多數人已具有免疫力,但SARS-CoV-2仍持續變異且有高度不確定性,建議各國應轉為長期管控,並整合新冠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監測網絡,及將COVID-19疫苗納入國家常規疫苗接種計畫。

  • 涉偽造疫苗卡 波索納洛遭巴西警方「搜家」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涉嫌偽造COVID-19疫苗接種數據,聯邦警察今天前往他在巴西利亞的府邸搜查,並逮捕他的前副官巴波薩。波索納洛否認指控。 巴西聯警調查,衛生部系統匯入有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的假數據,以核發證明,讓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能夠前往美國。 波索納洛今天稍早離開巴西利亞的府邸時接受當地媒體簡短訪問,承認沒有接種COVID-19疫苗,但否認偽造疫苗卡。他說,如果真的偽造疫苗卡入境美國,新聞媒體早已知曉。 根據巴西聯警調查,波索納和12歲女兒蘿拉(Laura Bolsonaro)以及巴波薩(Mauro Cid Barbosa)和妻女的疫苗接種資料,是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偽造,目的是規避巴西和美國政府實施的衛生限制。但聯警沒有透露是誰將資料匯入衛生部系統。 波索納洛任內以個人資訊的理由對他的疫苗接種卡保密,但他多次強調自己沒有接種COVID-19疫苗。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今年初上任後,下令審查波索納洛在任4年期間實施的保密措施。 儘管涉嫌偽造疫苗卡,波索納洛去年12月30日卸任前兩天,以巴西總統身分持外交簽證A-1入境美國佛羅里達州,所以不需要出示疫苗接種卡。 美國自2021年以來即規定,所有乘飛機前往美國的旅客必須證明在登機前至少15天接種至少2劑COVID-19疫苗;但有例外情況,一種是類似波索納洛當時的身分,另一種是未滿18歲者,例如波索納洛的女兒蘿拉。 根據巴西外交部,2022年6月波索納洛在洛杉磯會見美國總統拜登,以及2021年他去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也沒有被要求出示疫苗接種證明。 波索納洛在美國的移民律師亞歷山大(Felipe Alexandre)指出,今年1月底波索納洛要求將他在美國的身分從A1外交簽證改為旅遊簽證(B1/B2)時,美國當局也沒有要求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出示疫苗卡規則的例外不僅適用於波索納洛,也適用於一般高層。根據巴西總統府,魯拉今年2月初前往華府會見拜登時,也不需要出示疫苗卡入境美國。

  • 世衛專家將衡量COVID疫情 判定是否結束緊急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衛生專家小組今天將召開會議,判定COVID-19疫情是否仍處於世衛規定下的緊急狀態。根據世衛規定,進入緊急狀態有助於國際社會持續聚焦對抗疫情。 世衛最早是在2020年1月30日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發布最高級別警戒,之後衛生專家小組於每3個月舉行的會議中,持續維持這個警戒級別。 然而,一些國家最近開始解除國內的緊急狀態,例如美國。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已表示,他希望今年能結束COVID-19的國際緊急狀態。 世衛顧問與外部專家告訴路透社,專家小組將如何判定,目前尚未達成共識。 世衛專家小組成員、荷蘭病毒學家古柏曼斯(Marion Koopmans)教授說:「緊急狀態可能會結束,但重要的是要向各界說明,COVID仍是複雜的公衛挑戰。」專家小組展開機密的討論前,她不願進一步揣測會議結果。 一位消息人士指出,移除「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可能會影響全球資金或合作努力。另一名知情人士說,由於病毒的不可預測性,很難在這個階段做決定。 COVID專家卡林(Salim Abdool Karim)教授則表示:「我們還沒擺脫疫情,但我們已經到了一個不同的階段。」卡林先前曾為南非政府提供防疫建議。 本身不是世衛專家小組成員的卡林提到,如果緊急狀態解除,各國政府仍應繼續實施採檢、疫苗接種和治療計畫。 其他專家說,該是時候與COVID共存,就如同愛滋病毒(HIV)與結核病一樣,把COVID當作持續存在的公衛威脅。 關注世衛的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學教授高斯丁(Lawrence Gostin)表示:「所有緊急狀態最終都必須結束。」 他還說:「我預期世衛將結束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如果世衛(這次)沒有結束…那麼肯定會在下一次緊急委員會開會時終結緊急狀態。」

  • 美宣布5/11邊境鬆綁 國際航空旅客入境免疫苗證明

    美國入境政策再鬆綁!白宮周一(1日)宣布,美國將於5月11日COVID-19疫情全球公衛緊急事件結束之際,國際旅客、聯邦員工及合約工、保健人員及教育業者等的接種新冠疫苗要求將會取消。此外,11日起美國亦會終止因新冠疫情實施的公共衞生緊急狀態。 新冠疫情爆發3年多後,美國至今超過100萬人因感染COVID-19致死,不過白宮表示如今疫情已幾乎停止,因此政府著手解除為了因應疫情而導致經濟停擺的各項限制。 白宮聲明指出,與跟2021年1月相比,目前新冠在美國所造成的死亡率減低了95%,住院率也減低了91%,政府的強制疫苗令成功確保關鍵業者,如保健人員及教育業者的安全。 因應新冠疫情趨緩,美國政府也向國際旅客作出疫苗要求,以減慢新變種病毒進入美國;國家土安全部門及衞生部門等會展開各自程序,對國際旅客、聯邦員工等終止接種疫苗要求。 2023年4月間,拜登簽署了一項國會稍早通過的法令,「終止了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國家緊急狀態」。這些舉措旨在讓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能擺脫於全球蔓延的COVID-19疫情之控制,也為美國醫療服務提供極為有力支持的國家衛生緊急狀態。

  • 泰國潑水節假期結束 COVID-19感染人數大增

    俗稱潑水節的泰國新年宋干節連假結束後,泰國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人數直線上升,泰國公共衛生部啟動免費施打疫苗加強針的計畫,總理也呼籲高危險族群盡速接種加強針。 泰國今年的宋干節連假落於4月13到17日,許多泰國人返鄉過節或出遊,今年更是COVID-19疫情後首度開放大型慶祝和潑水活動。根據公共衛生部疾病管制廳的數據,宋干節假期結束後,4月23到29日共有1811起確診案例,平均每天258例,死亡案例10例。 與4月16日到22日的1088例和死亡5例相比,確診人數正在逐漸攀升。從今年1月1日到4月29日,泰國累計確診案例為8382起,死亡288人。 總理府發言人阿努查(Anucha Burapachaisri)今天表示,隨著雨季來臨,疾病管制廳預測COVID-19確診人數將會持續增加,感染流感的人數也會上升。 阿努查表示,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憂慮這樣的狀況,帕拉育呼籲高危險族群盡快去接種疫苗加強針,他也要求公衛部和其他相關單位加強教育民眾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公共衛生部日前啟動今年COVID-19疫苗加強針的計畫,民眾可以到公立醫院或是政府設置的疫苗中心免費接種加強針。

  • 5月新制都和錢有關!減稅紅包來了 新北禁用1次性塑膠杯

    即將進入5月,許多攸關荷包的新制準備上路,其中綜合所得稅有多項減稅紅包;房屋稅開徵,繳納期限至31日;許多人使用的一卡通MONEY,餘額提領服務將收取每筆15元手續費;新北市飲料店實施禁用一次性塑膠杯;COVID-19降級到第4類傳染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編,民眾施打公費新冠疫苗將收取掛號費。《中時新聞網》整理5月相關新制,供民眾參考。 一、報稅 5月報稅季即將到來,近3年受到COVID-19影響,報稅期延長至6月底,今年恢復正常,從5月1日起至31日截止。財政部推出減稅紅包,包括一般民眾免稅額調高4千元,至9萬2千元;單身標準扣除額調高4千元至12萬4千元,有配偶者標準扣除額調高8千元至24萬8千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調高7千元至20萬7千元。 二、房屋稅開徵 今年房屋稅將於5月1日開徵,繳納期限至31日;有8種方式可以繳稅:金融機構、便利商店、晶片金融卡、ATM、活期存款帳戶、信用卡、電子支付帳戶、長期約定帳戶轉帳。 三、一卡通MONEY餘額提領收15元手續費 一卡通票證公司公告,5月1日起使iPASS MONEY(一卡通MONEY)餘額提領服務,除部分銀行仍維持免手續費外,其他銀行將收取每筆新15元的手續費。 四、新北禁用1次性塑膠杯 新北市5月1日起轄內「飲料店」將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若業者違反規定,將依照《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款,限期仍未改善可按日連續處罰。 五、COVID-19降級 5月1日起,COVID-19從第5類傳染疾病降級到第4類,指揮中心也在同日解編;快篩實名制退場,民眾有購買實名制快篩需求,可於4月30日前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藥局購買。另外,5月1日至醫療院所施打公費新冠疫苗,將收取掛號費。

  • 世衛:今年初以來COVID-19死亡病例大減95%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自今年初以來,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死亡病例已大幅減少95%,不過疫情迄今仍在傳播。 法新社報導,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記者會上指出:「自今年初以來,COVID-19通報死亡人數已大幅減少95%,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鼓舞。」 譚德塞重申,世衛仍充滿信心,有望宣布COVID-19疫情不再構成全球公衛緊急事件,相關委員會將在下個月召開定期季度會議。 他也指稱:「但這種病毒會一直存在,所有國家都需要學習如何處理它,以及處理其他傳染疾病。」(譯者:陳正健)1120427

  • 日本確定5/8降級COVID-19 邊境擬4/29提前鬆綁

    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今天舉行厚生科學審議會的傳染病防疫會議,會中同意從5月8日起調降COVID-19等級,等同季節性流感。至於邊境管控措施,正朝提前於4月29日鬆綁進行協調。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降級相關,日本政府正協調將邊境管控措施從原訂5月8日提前到4月29日結束,主要著眼於日本在即將到來的黃金週長假與海外往來增加,因應各機場可能發生的擁擠狀況。 目前從全球各地入境日本的旅客,必須在機場等地提出陰性證明或接種3劑疫苗證明。如果確定終止相關邊境管控措施,從4月29日起入境日本,將不再需要提出任何書面證明。 日本目前將COVID-19歸在傳染病法中「相當於第2類」。傳染病法將傳染病分為5類,第2類意為可採取第2嚴格的防疫措施,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就屬此類,日本政府必須掌握所有確診者,且門診診療僅限發燒門診。季節性流感則屬第5類。 厚生科學審議會是厚生勞動大臣的諮詢機構,因此,在會中同意調降COVID-19等級至第5類後,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也正式決定依計畫在5月8日調降COVID-19等級。 加藤在記者會上說,雖然目前境內疫情呈確診病例數增加趨勢,但從病床使用率等數據來看,全國都呈現相當低的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COVID-19降級後,日本政府將無法再要求染疫者及密切接觸者隔離;而目前由公費負擔的病毒篩檢及門診費用,原則上將由染疫者等人自行負擔。 至於COVID-19疫苗接種部分,到2024年3月31日前仍可免費接種,之後則待政府進一步討論確定。現行每天公布新增確診病例數的做法,也將從5月8日起改為由指定醫療機構一週公布一次的「定點掌握」。 針對COVID-19防疫對策,屆時也不再有統一規範,改由業者及民眾自行判斷。日本自今年3月13日起已不再要求民眾戴口罩。(譯者:黃名璽/編輯:曾依璇)1120427

  • 遊日本好消息!入境免驗疫苗接種證明 可望4/29提前實施

    日媒報導,日本政府預計5月8日調降COVID-19等級,原計畫同日解除相關邊境管控措施,但考量到黃金週長假海外旅行人數增加,有意從4月29日提前免除入境出示疫苗接種等證明。 日媒日前報導,日本政府預計從5月8日起調降COVID-19分類等級等同季節性流感,原則上同日起入境日本旅客將不必再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已知將在成田等5處機場實施。 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報導,日本政府已在協調提前在4月29日結束因應COVID-19的邊境管控政策,原本是預訂5月8日隨著COVID-19降級同步解除,但目前著眼4月底到5月初的黃金週長假海外旅行增加有意提前結束。 目前從全球各地入境日本的旅客,必須在機場等地提出陰性證明或接種3劑疫苗證明;如果確定結束相關邊境管控措施,從4月29日起入境日本將不再需要提出任何書面證明。

  • 偏鄉防疫利器 科學家首創COVID-19疫苗列印機

    科學家今天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mRNA疫苗貼片,這款桌上型列印機有望替偏鄉居民提供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法新社報導,儘管這台疫苗3D列印機還需數年才有機會投入使用,也有許多問題仍待克服,但專家們依然樂見這項「令人興奮」的新發明。 這款列印機列印出的每片貼片寬約2公分,上面布滿數以百計根細針,透過壓在皮膚上來注射疫苗。 相較傳統手臂注射,這種「微針貼片」具有許多優勢,包括可以自我給藥、疼痛感相對低,疫苗猶豫族群的接受度也更高,而且能夠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 輝瑞大藥廠(Pfizer)以及莫德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衍生出疫苗配送難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在疫情期間,紛紛譴責疫苗分配不均。 根據英國「自然生物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這款新型列印機已實際利用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展開測試。不過,讓這台列印機得以適應任何有需要的疫苗,才是幕後國際研究團隊的目標。 莫德納聯合創辦人、「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研究作者之一的藍格爾(Robert Langer)告訴法新社,他希望這款列印機在「下一場COVID疫情或任何危機發生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這篇研究的另一名作者、同樣出身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賈克萊內克(Ana Jaklenec)表示,如果伊波拉(Ebola)等疫情再次爆發,可以將這款列印機送往難民營或偏遠村莊等地區,以便「迅速為當地居民提供免疫力」。

  • 指揮中心解散 衛福部成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

    行政院長陳建仁25日視察指揮中心並聽取指揮中心報告,會後陳建仁受訪表示,同意指揮中心降級解編的規劃,希望衛福部成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可以繼續監控國際疫情因應未來變化,也在這段時間把防疫物資做好儲備。 指揮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成立並以三級開設,1月23日由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提升為二級開設,2月27日再提升為最高一級開設。陳建仁25日視察指揮中心聽取關於新冠改類及指揮中心降級/解編的規劃,會後他接受訪表示,經過大家1,192天努力,特別感謝蘇貞昌的行政團隊、歷任指揮官,還有2,300萬人一起努力做好防疫工作。 陳建仁表示,會要求各部會繼續推動疫後特別預算,讓人民早點恢復正常生活 ,感謝全國2,300萬人民的配合,「有你們真好」互相幫忙才有這個成績,希望大家生活更美滿。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