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面板共通性遮罩(CMM Mask)供應商旭暉應材(6698)營運回神,2023年第四季單月營收回到1億元以上。旭暉應材帶量大漲,12日股價開低走高,尾盤大單敲進,強攻漲停作收,收盤價34.65元,成交量則是放大到4,545張。 旭暉應材去年12月合併營收約1.28億元,年成長18.31%,累計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約3.2億元,季成長26.98%,2023年全年合併營收約11.21億元,相比前一年減少10.35%。大陸面板供應鏈推動在地化廠,影響CMM/CVD mask出貨,使得旭暉營運陷入低潮。旭暉應材轉型拓展多元產品,陸續投資真空微波管製造商宏碩系統、以及散熱片廠千鋐科技,挹注營收、獲利。
據CMoney統計,債券殖利率自低檔反彈至1月8日止,債券ETF整體平均跌幅為1.9%,其中長天期公債、投資級債跌幅較重。投信法人表示,投資債券ETF仍要挑好時機,債券殖利率逾4%時即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若擔心波動過大,建議投資短債,否則就應考慮中長期持有。 CMoney統計殖利率從低檔反彈至1月8日止,共有24檔債券ETF跌幅超過3%,主要集中在長天期債及部分投資級債。分析這波債券ETF修正主因,第一金美國10+金融債ETF經理人高若慈指出,短線漲幅較大、獲利賣壓及匯率因素,不過隨公債殖利率再度反彈回到4%以上水準,債券投資價值再受青睞。 10年期美債殖利率來到4%是觀察指標,當債券殖利率來到4%以上時即具備中長期投資收益價值,投資人即可依市場波動分批投資建立部位的好時機。 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經理人游忠憲認為,儘管市場已對降息預期相對強勁,然而因聯準會官員近期言論試圖壓抑市場樂觀情緒,預期美債殖利率在短期可能相對處於震盪回升階段。當殖利率出現反彈時,可伺機加碼長天期債券,當降息啟動時,長天期債券將相對敏感,另可搭配投資等級債,不僅能掌握升息末端的反彈行情,還能夠兼顧收益與資產品質。 凱基新興債10+基金經理人郭修誠強調,勞動市場緊俏連帶使市場調整對聯準會3月降息的預期,造成今年來債市普遍表現不佳,但是相對看好新興市場債後市。 儘管降息預期延後,在美國進入緊縮循環末期下,資金可望流向新興市場,新興國家整體基本面穩定且通膨壓力持續減少,為各國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營造更大轉向空間。在經濟軟著陸環境下,新興市場債券中的投資等級債具備低風險、低波動特性,相對具投資吸引力,可趁市場震盪逢低分批布局,卡位債息、價差雙收的機會。
大陸生技公司藥明生物11日公布,去年新增132個項目,項目總數達到698個,信心在今年繼續實現穩健增長,並對未來充滿信心。刺激港股上市的藥明生物11日開盤漲15%,報32.2港幣。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藥明生物指出,新增項目於2023年首季後觸底回升,2023年非新冠新增項目數創歷史新高,稱新增項目去年首度受生物科技融資放緩影響最大,但第二季以來已開始復甦,下半年強勁恢復。 藥明生物表示,去年新增132個項目,項目總數達到698個,其中包括9個III期及商業化「贏得分子」項目,以及24個CMO項目,指該等項目驗證了客戶對公司的CMO能力及規模的信任及認可,CMO項目數的增加將進一步提升公司近期收益。
CMOS感測晶片廠晶相光(3530)3日公布2023年12月合併營收1.74億元、改寫全年最高紀錄,產業前景趨穩。今年營運成長主力將以安防監控為主,管理階層看好全年營收年增達雙位數,並隨產品出貨增加、產品組合轉佳,毛利表現也將優於2023年。 此外,晶相光積極投入開發背照式(BSI)以及強化進紅外感測技術,漸收成效,有望再拉抬2024年業績成長。 晶相光12月合併營收創2023年最高,然累計全年營收仍年減18.02%;惟顯示營運逐漸好轉、谷底已過。另外,隨著新應用不斷產生,如車載、AR/VR等,車內加入攝影鏡頭偵測駕駛概況蔚為趨勢,導入比重逐步提升,CMOS影像感測器產業前景不看淡。 晶相光積極投入紅外感測技術發展,高階之BSI(背面照射式CMOS)產品像素逐步提升,使AI可以更精準判斷影像。公司一系列200~800萬畫素產品,已有小部分營收貢獻,有望拉抬2024年平均售價成長。 管理階層指出,2024年營收成長主力將以安防監控類為主,低功耗、全時驅動(Always-on)、智慧門鈴、多鏡頭應用的產品,皆會陸續導入客戶設計端。並依照各地區別做不同制訂,如歐美地區,會與國際大廠如 SONY或OMNIVISION的規格類似,但更具成本優勢;針對中國擴大採用國產化IC,晶相光指出,公司並沒有因國產替代政策而受影響,對中國客戶也沒有排斥效應。 車載應用方面,晶相光CMOS導入AVM車用環景系統及智能化車艙應用,相較過往僅著墨於行車紀錄器,將更有產品競爭力,目前已通過AEC-Q100汽車級認證,正與客戶進行新一輪合作,相關產品營收占比僅次於安防監控應用。
葉門胡塞叛軍攻擊行經紅海商船,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美國發起20國護航聯盟,讓丹麥馬士基(Maersk)、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陸續復航紅海。外媒消息指出,丹麥航運業者同意為船員加薪一倍,作為冒險航行在紅海工作的危險津貼。 綜合外媒報導,丹麥航運業者周五(29日)同意丹麥三大水手工會提交一項協議,要為航行在紅海工作的船員加薪一倍,作為身處高風險地區的危險津貼,彌補船員可能遭受攻擊的潛在威脅。 儘管美國發起20多國護航聯盟,全球貨櫃海運龍頭地中海航運(MSC)旗下貨櫃船MSC UNITED VIII於26日仍遭襲擊,看來聯軍護航不是萬無一失。丹麥政府29日也表示,明年1月將派遣一艘護衛艦,加入美軍的紅海護航行動。 隨著丹麥政府派艦護船,世界第二大貨櫃商丹麥馬士基首先表態重返紅海地區,該公司周四披露航程班表,即起幾乎所有歐亞航線的貨櫃船將直接行經蘇伊士運河,只有少數船隻會繞道非洲。 在過去10天,馬士基旗下26艘貨船繞行好望角,但現在只剩5艘船安排走這條較遠路線。未來幾周,馬士基將有50多艘船行經蘇伊士運河。 而第三大貨櫃商、法國達飛海運發聲明指出,經評估安全情勢後,旗下部分船隻逐步復航紅海,並視情勢變化調整。
影像感測器廠晶相光(3530)25日召開法說會,處長簡宏亨指出,過往投入大量研發資源於BSI(背面照射式CMOS)及強化近紅外感測技術成效漸顯,陸續貢獻營收表現。 財務長黃淑華則表示,晶相光最壞情況已過,估計明年營收、獲利皆較今年改善;合併營收可望成長達雙位數百分比,以安防監控產品為主要成長動能。 簡宏亨分析,為了使AI可以精準判斷影像,高階的BSI(背面照射式CMOS)製程產品像素逐步提升,並為產品ASP提升之關鍵,已進入量產階段,未來成長潛力巨大;此外,公司全域快門產品也持續拓展。 黃淑華表示,今年來營運表現受大環境拖累影響,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為14.9億元,年減18.54%,然減幅持續收斂,第三季合併營收更創下五季來新高,逐漸步出需求不振之陰霾。 伴隨終端庫存去化告終,晶相光最壞情況已過,跌價損失影響減少;明年以安防監控類為營收成長主力,在新產品陸續導入客戶設計端之情況之下,營收規模重回成長軌跡,並以雙位數百分比為目標衝刺。 晶相光於今年第一季末即開始恢復投片,並持續正向看待未來CMOS影像感測器產業,主係新應用不斷產生,如車載、AR/VR 等;其中,汽車內、外皆加入許多攝像頭,用於偵測各式訊息,相關應用大量採用近紅外技術,與晶相光技術研發方向一致。 而針對三星調漲CIS價格一事,簡宏亨透露,晶相光產品主要應用於四大領域,分別為安防監控、車用影像、視訊攝影機、生物晶片,對應用於手機之CIS未受惠,公司與客戶保持良好關係、尚未有調整價格計畫。 未來晶相光也將積極爭取欲分散大陸供應鏈風險之客戶,因其對價格相對不敏感,將帶動公司ASP提升。持續往好的方向前進,2024年將優於今年表現。
12月13日金屬中心與ECM Group集團共同推動成立「亞太真空熱處理研發中心」,為台灣精密製造及零組件產業高值化,未來將鎖定光電半導體、醫材、電動車及通訊等產業應用,協助台灣零組件廠商搶攻商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長何祥瑋表示,台灣國內精密機械零組件品質精良,其產值達200億元以上,技術水準在亞洲地區與日本並駕齊驅,由於近年來全球機械、車輛與電子等產品設備市場持續高度成長,帶動機械零組件需求量增加,再加上地利及製造優勢,台灣有極大的機會發展機械零組件全球供應中心。其中欲開發更高附價值的精密零組件,熱處理技術將扮演重要關鍵地位,尤其在低變形控制、高效率節能製程及高可靠智慧設備設計等議題。 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表示,ECM Group集團的熱處理設備在全球市場具有相當高市占率,且與29國共計超過400家企業有國際合作,是一家國際知名設備商。另外,金屬中心已建立複合熱處理及節能製程開發優勢及AI檢測驗證能力,並連續獲得RD100、愛迪生等國際大獎殊榮。並已透過技轉與工業服務協助50家以上廠商,進而協助切入國際大車廠Tesla/賓士/BMW/JLR/Ford等,總計獲得超過60億元訂單。 「亞太真空熱處理研發中心」,提供國內產業一個國際級開發試作平台。 將以高壓氣淬真空滲碳設備為基礎,串聯法國ECM Group集團、金屬中心、業者三方鏈結,可望在技術、人才、產品、應用市場互補有無。
英特爾為了在半導體市場重拾競爭力,近日在年度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發表多項新一代電晶體微縮技術突破,其中最大亮點,是晶片背部供電及直接背部接觸的3D堆疊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有助英特爾朝4年5節點的目標邁進。 隨著電腦運算需求急速擴大,英特爾近年不斷設法延續摩爾定律,並訂下4年5節點的計畫,宣稱未來新晶片設計的規格單位將不再侷限於奈米,而是進入埃米時代(Angstrom Era)。 英特爾先前已宣布明年推出的20埃米(20A)節點將運用新一代RibbonFET技術,這次在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上又發表更新技術,那就是晶片背部供電及直接背部接觸的3D堆疊CMOS電晶體。 英特爾在會中展示,這項創新技術能在小至60奈米的微縮閘極間距垂直堆疊互補場效電晶體(CFET),大幅提升空間效率。 英特爾表示,晶片背部供電及直接背部接觸的3D堆疊CMOS電晶體能將處理器電力互連元件移至晶片背面,換言之晶片正面能容納更多資料傳輸元件,況且電力互連元件的體積也能擴大,相對減少電阻。 事實上,英特爾早在兩年前就為3D堆疊CMOS電晶體申請專利,但在今年5月ITF World大會上才首度公開3D堆疊電晶體研發計畫。英特爾近日公布的製程技術藍圖一再強調電晶體微縮技術創新,其中PowerVia晶片背面供電技術已經預定明年量產。
英特爾於IEEE 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展示結合晶片背部供電和直接背部接觸的 3D 堆疊 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的最新發展,同時分享最新晶片背部供電(例如背部接觸)的研發突破,為未來的製程藍圖保留豐富的創新發展,凸顯摩爾定律的延續和進化。 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元件研究部總經理Sanjay Natarajan表示,目前正進入製程技術的埃米世代(Angstrom era),展望四年五節點的計畫,持續創新比以往更加重要。在IEDM 2023上,英特爾展示相關研究進展,凸顯能夠引入領先的技術,為下一代行動運算實現更進一步的擴展和高效電力傳輸。 全球對於運算的需求呈現指數型增長,電晶體微縮和晶片背部供電是有助於滿足此運算需求的兩大關鍵。英特爾滿足這樣的運算需求,透過堆疊電晶體,將晶片背部供電推升到新境界,以實現更多的電晶體微縮和性能改善,同時也證明由不同材料製成的電晶體可以整合在同一晶圓上。 英特爾在持續微縮方面的創新,包括PowerVia晶片背部供電技術、用於先進封裝的玻璃基板和Foveros Direct封裝技術,這些技術皆源於英特爾元件研究團隊,預計將在2030年前投入生產。 在 IEDM 2023大會上,英特爾的元件研究團隊展現對創新的堅持,開拓全新方式,在矽晶片上置入更多電晶體,實現更高性能。研究人員已確立如何透過有效堆疊電晶體、持續達成微縮的關鍵研發領域,再結合晶片背部供電和背部接觸技術,推動電晶體架構技術發展。除了改善晶片背部供電和採用新型二維電子通道材料(2D channel materials),英特爾也將致力延續摩爾定律,在2030年達成單一封裝內含1兆個電晶體。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COP28上月底已緊鑼密鼓地展開,我們身處氣候緊急時代,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金融業手握資金,規模越大、責任越重,更應強化資金影響力,以實際行動驅策產業響應永續發展,為下一個世代創建永續家園。 富邦金控身為永續先驅,除了前瞻性地針對企業ESG發展佈局,近年來更積極參與國際永續組織或倡議,也是台灣唯一受邀參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之金融業者,董事長蔡明興也在今年年初撰文與全球1千家頂尖企業分享《金融業如何發揮資金力量策動產業經濟》,成為首位於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表ESG意見領袖文章的台灣企業家! 此外,富邦金控也自2021年起,每年以世界經濟論壇發佈《全球風險報告》為背景,舉辦論壇活動,並邀約報告主筆人參與與談,論壇吸引眾多業界先進參與。同時,富邦金控永續報告書也已連續兩年對應世界經濟論壇「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與永續性衡量指標Stakeholder Capitalism Metrics(SCM)」。 本月初富邦金控永續暨品牌公關處處長林茂生副總經理接受世界經濟論壇獨家專訪,分享富邦金控永續報告書採用SCM永續性指標對富邦金控在永續路徑上的助益。林茂生表示,富邦金控永續報告書除了受證交所規範,採用通用準則2021版進行資訊揭露,更是台灣唯一全面對應SCM永續性指標的金融業報告書,經過比對,在大部分的共通項目外,發現了「自然相關風險造成的損失」及「因應未來所需的能力」兩項未對應到GRI框架的重要風險議題,透過此比對,使富邦金控得以辨識與國際標準的差異,並據以精進自身永續作為。 林茂生提到,投資、授信是金融業範疇三減碳成敗的關鍵因素,除減少與高氣候風險、高自然風險的客戶往來外,富邦也透過議合引導企業逐步調整營運模式,降低風險,並發掘未來機會。 而對於未來將採用此框架的企業,林茂生也從富邦經驗中,提出建議,第一步需清楚界定自身核心業務,藉此發展出對應的重大議題,方能有效對應評估指標;而對於已有永續資訊揭露經驗的企業而言,則是希望能有如SCM的一致性指標,使企業能以一致的語言揭露資訊,進而讓機構投資人有客觀比較的基準。
富邦金控致力永續的成果再獲國際肯定!最具權威性的國際永續評比「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簡稱DJSI)」8日公布2023年指數成分股,富邦金控不僅連續七年入選最高等級「道瓊世界指數(DJSI World)」成分股,亦持續八年入選「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持續在國際永續殿堂佔有一席之地。 由美國標普道瓊公司推出的道瓊永續指數,是全球第一個企業永續評比指標,具備超過20年的永續評鑑經驗,亦為現今國際最具公信力的企業永續評比權威。截至目前全球超過60個產業、逾3,000家企業參與評比,DJSI也是全球機構投資人列為永續績效投資的重要評估指數。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將ESG視為公司重要發展方向,長期耕耘企業永續經營,2021年更擘劃全新永續願景工程,以「Run For GreenTM奔向綠色」為主軸,聚焦低碳、數位、激勵、影響四大ESG策略,以資金的力量,領航台灣綠色金融發展,並持續以企業影響力,在非金融面,引導企業與社會大眾改變思維,共同朝向低碳生活邁進,堅持永續經營的使命,引領台灣奔向淨零未來。 富邦金控在企業營運上不斷追求永續競爭力,始終接軌世界級的永續標準,成果反映在今年DJSI經濟、環境、社會三個面向,得分排名皆為台灣保險業前三名。此外,在今年24個評選項目中,富邦金控總得分表現,持續躋身全球保險業前3%(即PR97),在資訊揭露透明度、稅務政策、人權議題、勞工關係實踐指標等4個項目的得分居全球保險業之首,且其中資訊揭露透明度、稅務政策、人權議題等3個項目更獲得滿分。 富邦金控積極推動永續經營,成果有目共睹,不僅連年獲得國內外眾多獎項與評比肯定,近年來更積極參與國際永續倡議,為RE100會員,承諾至2040年海內外全營運據點百分之百使用綠電,並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審查,在投融資部位減碳目標設定覆蓋率逾五成,為亞洲覆蓋率最高的金融機構。更是全台唯一加入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金融機構,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並代表簽署世界經濟論壇「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與永續性衡量指標Stakeholder Capitalism Metrics(SCM)」承諾書,更連續兩年於永續報告書中導入SCM框架,提升報告書廣度及深度。 富邦金控多年來前瞻性地針對企業ESG發展佈局,不僅董事長蔡明興為首位於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表ESG意見領袖文章的台灣企業家,富邦金控永續報告書更是台灣唯一全面對應SCM永續性指標的金融業報告書。經過不同永續框架的比對,富邦金控發現了在大部分的共通項目外,仍有「自然相關風險造成的損失」及「因應未來所需的能力」兩項未對應到GRI框架的重要風險議題,而透過此比對,使富邦金控得以辨識與國際標準的差異,並據以精進自身永續作為。 富邦金控除持續入選DJSI世界指數成分股、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之外,已連續七年入選MSCI永續指數成分股;Sustainalytics永續績效評比名列亞洲保險產業冠軍;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ISS)獲企業ESG表現Prime評級。富邦金控將持續力行永續,以正向力量,創造社會共好,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建永續新社會。
【時報-台北電】洛陽鉬業擬將其所持CMOC Mining Pty Ltd(下簡稱CMOC Mining)之100%股權、全資子公司CMOC Limited所持CMOC Metals Holding Limited之100%股權,分別為7.56億美元、1美元轉讓給無關聯第三方Evolution Mining Limited。 洛陽鉬業指出,澳洲的Northparkes Mines(NPM)銅金礦的產量和淨利貢獻在集團佔比越來越小,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認為,剝離NPM銅金礦能夠更好地聚焦集團發展優先事項,降低集團資產負債率並提升資本分配效率。本次交易完成後,預計將帶來一次性會計淨利超過2億美元。 洛陽鉬業本次交易對價主要參考CMOC Mining、 CMOC Metals Holding Limited各自的帳面淨資產情況、結合全球尤其是澳洲地區銅礦產業中可比交易的定價情況並經買賣雙方平等談判後確定。交易方已於12月5日簽署有關的《股份轉讓協議》。(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萬科A擬開展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業務,並於2023年11月27日獲得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本事項的無異議函。本次發行CMBS規模合計不超過14.35億元,發行期間不得超過18年。(編輯:張嘉倚)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6日公布「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3~2024)」,CMF預計,今年大陸GDP年增率為5.3%,鑑於2024年應繼續穩定企業和民眾信心、彌補產出缺口等設定,建議將2024年GDP年增率目標設定為5%。 證券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CMF主要成員于澤表示,今年大陸宏觀經濟在「疫後社會秩序恢復帶動生產和消費正常化」、「市場內生總需求不足」、「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等三股力量作用下,導致經濟增速並未出現年初預期的迅猛反彈,全年經濟呈現弱復甦的態勢。預計2023年全年經濟增速5.3%,兩年平均增速4.1%,仍低於潛在產出。 展望2024年,伴隨週期性的見底回升和新動能逐漸集聚,各行業有望從分化狀態進入平衡增長階段,進而帶動經濟進入正向循環,三重壓力進一步緩解。 于澤指出,2024年大陸經濟將面臨五方面主要風險。包括中美利差將會在較長時期內維持,進而壓制大陸國內資產價格;房地產流動性風險仍有蔓延可能;地方政府債務的結構性和區域性問題嚴峻;地方政府發力過猛,干擾市場正常調整;對美歐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壓力依然較大,國際產業鏈調整衝擊出口結構升級。 于澤認為,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設定應當考慮彌補產出缺口,穩定企業與居民信心,銜接「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因此建議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他指出,接下來要重點深化改革,逆週期政策保持總量寬鬆,結構性政策要以「降成本」為導向,同時要加快構建房地產市場治理體系。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6日舉行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3~2024)發表會。CMF認為,2023年大陸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預計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5.3%,兩年平均增速為4.1%。展望2024年,建議將2024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 證券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CMF主要成員于澤代表團隊公布報告。于澤表示,2023年宏觀經濟運行在「疫情後社會秩序恢復帶動生產和消費正常化」、「市場內生的總需求不足」、「新發展格局加速落地推動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等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導致經濟增速並沒有出現年初預期的迅猛反彈,全年經濟呈現弱復甦的態勢。預計2023年全年經濟增速5.3%,兩年平均增速4.1%,仍然低於潛在產出,存在產出缺口。 于澤指出,2023年經濟有4個顯著新特點。一是經濟復甦進程波浪式和曲折性。二是本輪復甦與傳統經濟復甦過程產生諸多不同,傳統的先行指標紛紛失靈,政策帶動經濟的乘數明顯下降。三是復甦中經濟分化明顯。四是宏觀和微觀感受差異大,導致企業家的信心修復進程緩慢。 展望2024年,伴隨著週期性力量見底回升和新動能逐漸集聚兩方面的作用,各行業有望從分化狀態進入平衡增長階段,企業對經濟復甦的微觀感受將有較大提升。微觀體感回暖將推動預期修復,進而帶動經濟進入正向迴圈,三重壓力進一步緩解。 于澤也談到,2024年的大陸經濟將面臨五個方面的突出風險。包括中美利差將會在較長時期內維持,進而壓制國內資產價格;房地產流動性風險仍存在蔓延的可能;地方政府債務的結構性和區域性問題突出;地方政府發力過猛,干擾市場正常調整;對美歐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壓力依然較大,國際產業鏈調整衝擊出口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