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基生醫(7595)表示,自主開發的一體化微滴式數位核酸檢測系統「φDrop-1™ 」首次於「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公開亮相,現場體驗頗獲好評,並同時展示核心的基因檢測相關產品與服務及CDMO與儀器代理業務,體現公司加速轉型、朝多元化布局的企圖心。 董事長詹富蕙表示,透過海內外積極參展推廣自有品牌產品與服務、爭取CDMO與品牌代理等業務。月前赴德國參加全球最大醫療展會MEDICA,展出獨步全球的HLA-B*1502/卡馬西平藥物基因檢測試劑、HLA-B*5801/Allopurinol安樂普利諾藥物基因檢測試劑,以及具客製化的CDMO優勢,皆獲好評。 世基生醫挾逾15年的基因體研究基礎持續鎖定藥害救濟前十大藥品為目標市場外,更跨足兒童用藥、癌症藥物基因領域,並引進第三代定序技術提升基因檢測服務能量,追求多元發展與成長。 詹富蕙指出,φDrop-1™是整合微滴製備、PCR擴增及微滴檢測於一體的全自動化分析儀,針對罕見突變、DNA甲基化、基因拷貝數變異(CNV)等檢測,擁有更高的靈敏度、精密度與分辨率,並且兼具更高的重複性和再現性,屬於最新一代的核酸定量檢測方法,可廣泛應用於腫瘤液態活檢、遺傳疾病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次世代定序檢測結果驗證、核酸參考物質定量、細胞基因治療產品的品質控管、轉基因作物(GMO)檢測、環境監測、動植物成分鑒定等領域。 此外,在「精準醫療大健康」主題館設有二個獨立展區。其中,精準檢測主題展示自有品牌檢測試劑、先進檢測設備、CDMO服務,以及獨家代理的10x genomics、Bionano Genomics等最新高階科研儀器。 由於世基是「LDTs國際精準檢測產業聯盟」的創始會員,本次也攜手聯盟成員設立共同展區,並於展區的獨立攤位展示取得衛福部食藥署LDTs列冊登錄的各項藥物不良反應檢測項目,並提供藥物基因檢測服務介紹,內容涵蓋生活用藥、三高和癌症標靶治療等多個精準醫療領域的檢測解決方案。
普生(4117)宣布,「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置精準醫學、細胞再生醫學、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胜肽藥物四大主題,並展出新一代全自動及輕量型等兩款CellBioTM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系統產品及GB RealQuant®AIO新款全自動化核酸檢測設備,助力擴大業務發展契機。 普生業務涵蓋精準體外診斷試劑(IVD)、數位醫療診斷服務(DML)、抗菌胜肽(AMP)藥品及保健產品商轉化等;投入分子診斷、液體活檢、癌症診斷等相關技術研發,完善精準檢測、液態活檢、CDMO(委託開發及生產)、檢測服務、P113抗菌胜肽藥品等五大核心業務。 其中,CDMO業務可提供客製化試劑自設計、生產、包裝至全球註冊之整體解決方案,或是從試劑開發、生產、包裝至全球註冊的概念證明,及提供現有抗體抗原,或現有試劑OEM代工等服務方案,助力擴大國際市場CDMO業務開發。 普生表示,新一代全自動CellBioTM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系統產品,透過自有研發專利型濾膜濾法分離技術(iFiltrationTM),利用非侵入性採檢過程,抽取少量7.5mL血液,即可完整監測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數量,擁有逾90%癌細胞捕獲率,此檢測系統產品更與富邦人壽合作拓展台灣癌症篩檢商機。 此外,普生GB RealQuant®AIO新款全自動化核酸檢測設備,從萃取到PCR分析皆能在同一台機器上完成,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風險,僅需1-2小時可同時執行最多16組樣品檢測,達到快速、準確的分析結果,且此設備屬封閉式檢測設備,需搭配使用普生自有試劑產品,有望推升檢測試劑銷售。 普生指出,竹北AI智慧園區規劃打造節能減碳、布建大健康領域、擁有九大中心的普生AI園區廠辦大樓,目標2024年下半年完工啟用,以期與既有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竹北廠達到資源整合互補、完善佈局大健康領域等效益。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展望明年全球經濟市場,政經四大議題「利率走向、美中對抗、地緣政治、經濟翻轉」,產業則有三焦點趨勢「創新科技AI、能源轉型、健康老化」,將牽動整體市場走向。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美股在2024年總統大選、企業獲利重回正軌、科學晶片法案及降低通膨法的長期政策帶動之下,可望朝正向發展,創新及車用半導體表現可期;台灣則在GDP估倍增至3.08%、庫存去化結束,企業獲利重回正軌之下,明年台股指數區間預估在15,000-18,600點,投資可聚焦創新、低碳綠能、低基期、醫療保健等產業。市場預期FED升息循環已結束。 蕭乾祥分析,全球供應鏈在美中科技戰及Covid-19後重組,國際大廠產能布局思維由降低成本走向降低風險,各國紛紛推出晶片法,吸引半導體產業進駐,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半導體將回流母國,其餘則採分散化模式生產。 在全球地緣政治部分,根據經濟學人最新報告指出,明年全球十大風險中有3個與地緣政治有關。地緣政治風險將導致供應斷鏈、國際經貿制裁,進而影響物價、GDP,衝擊大於其他政策或經濟風險。2023年全球GDP仍呈現3%成長,明年美、日因消費強度減弱GDP明顯下滑,但製造導向的國家如德國、南韓、台灣則大幅改善。 蕭乾祥進一步表示,可關注的三大產業趨勢上,首先「創新科技」為投資人看好生成式AI應用成長潛力,資金紛紛朝AI股靠攏,至10月初美國前十大AI股加權報酬率達58%。而在AI的發展之下,AI伺服器商機爆發,其產值為一般伺服器20倍,2023年對代工廠營收貢獻在5%之下,2025年估達10-15%、PCB廠2023年營收貢獻在10%以下,2025年可達20-25%。後續AI下一步將由雲端走向終端,明年AI PC需求興起,預期很快進入主流大眾市場。 第二為「能源轉型」,極端氣候造成全球高溫災害頻傳,全球已有198個國家承諾零排放,這些國家共涵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88%、佔全球GDP產出逾90%。IEA預估,整體再生能源裝置發電量將在2030年達到1.1萬GW,是2022年的3倍之多。隨著電動車加速發展已取得重要成果,預計2035年前,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超越燃油車,達5,000萬輛以上,2040年時更佔整體車市75%。 最後,在全球人口結構走向增速趨緩、老化加速,「健康老化」商機就受到矚目,2018年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已正式超越5歲以下嬰幼兒,2100年將有1/4人口逾65歲。蕭乾祥表示,預估2030年高齡保健品市場將達395.9億美元,是2022年的1.68倍;每年約有1,700萬70歲以下的人死於慢性病(如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病致死率增加,反映在藥品市場動?上千億美元、未來幾年持續穩定成長之下,將為廠商帶來可觀商機。同時,美國通過降低通膨法,加速CDMO趨勢,預估2032年時CDMO市場規模將達1,720億美元,是2022年的1.83倍。台廠在藥物開發及製造端擁有優勢,已有多家生技及藥品公司打入國際CDMO生產鏈中。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由於中國大陸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的成本低加上速度快,近20年以來,一直是國際大型藥商新藥物研發以及製造的絕佳地點。但近來欲分散政治風險,這些藥廠也把印度當成是取代中國大陸的口袋名單之一。 從美國上任總統川普開始,就對中國大陸大打貿易戰,直到現任的拜登,中美緊張的關係有愈發嚴重的趨勢。中國加一(China + 1)也不再是口號,積極尋找另個可取代大陸的代工國家,就是全球大企業正在進行的事情。 美國券商Jefferies認為,大藥廠現在比較不會向中國大陸CDMO業者送出正式招標要用的RFP(建議書徵求文件),因為對這些藥商來說,價格便宜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性才是比較要緊的。 美國生技公司Glyscend Therapeutics同意Jefferies的看法,過去幾年以來迄今,中國大陸已經失去當初的吸引力。目前在釋出自己RFP意向需求時,會先以印度的CDMO業者優先,而不再是陸企了。 印度4大CDMO業者,包括Syngene、Aragen Life Sciences、Piramal Pharma Solutions以及Sai Life Sciences都指出,今年看到包括大型跨國藥商以及西方製藥公司,都對印度的興趣以及需求增加。 沒有透露詳細財報數字的Sai Life Sciences表示,近年來自己銷售金額大增25%到30%之間。其它印度藥廠也說,上季獲利成長強勁。部分客戶希望把印度當作是中國大陸以外的第2個生產藥物國家。有些甚至開始棄中,把產線移至印度。 印度大型CDMO藥物業者Piramal Pharma Solutions認為,印度委外代工製藥公司不會馬上可以看到立即性的獲利,因為早期開發的藥物需要實驗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進入市場。不過一旦到了大規模量產的時候,印度CDMO可望因此受益。 早於1998就進入中國大陸開業的L.E.K.諮詢顧問公司表示,中國大陸的CDMO較為成熟,和傳統藥物相比,這種藉由高科技的生物技術來研製的生物藥,需要更高的監管審查門檻。 因此,國際大藥廠要找一家可以做為自己CDMO的下游廠商,至少都需要3到5年的長久時間,要建立一條藥物產業鏈很複雜,不像普通產品代工一樣簡單。 根據估算,印度目前的藥品市場規模約在420億美元左右。美國生技業者Glyscend Therapeutics不諱言指出,印度控管較不嚴格的現象仍然存在,故印度CDMO努力的空間還是很大,以確保品質標準符合規定以及跟中國大陸一樣。 今年2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示警,不要使用在印度當地製造的眼藥水,因為跟在美國爆發的抗藥性細菌有關連,並已有至少1人不幸身亡。 印度調研單位Mordor Intelligence預估,今年印度CDMO產業營收應為156億美元,中國大陸為271億美元。不過,從未來5年長期來看,印度的平均年成長率可望超過11%,中國大陸就只有9.6%左右。 Piramal Pharma Solutions,今年收到了客戶欲將供應鏈整合到印度的要求,也就是說以後最基本的原物料也將從印度採購,而不是從中國大陸。這家印度CDMO業者目前約有15%原物料向中國大陸採買,但正努力減少此數量。 另家印度CDMO大廠Sai Life Sciences也表示,從2019年以來,自己的產量幾乎多了近兩倍以上,計畫在未來1年左右的時間,再多增25%以滿足市場需求。 印度生命科學業者Aragen指出,過去5年以來員工數量從2,500人大增至4,500人,且去年營收也成長21%,部分原因是與西方生技公司簽訂新合約。全球10大製藥公司中有7家是自己的客戶,但拒絕透露這些大藥廠的名字。
安盛生(6734)搶攻CDMO商機再報捷,繼拿下全球快篩龍頭Innova Medical Group代工訂單後,19日宣布,與美國實驗室檢測公司Martell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Inc.簽署合作意向書,進行乳癌檢測的CDMO及授權合作。 受惠CDMO開拓有成,安盛生乘勝追擊,將在今年12月辦理新一輪現金增資,募集資金除用於國際市場的拓展外,也將用於快速開展神經退化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癌症等檢測產品。 安盛生董事長陳彥宇表示,安盛生開發的PixoTech平台,可控制智慧型手機的鏡頭和螢幕顯色模組,並通過獨家演算法來分析各類型的免疫分析和酵素呈色試片。 由於擁有PixoTech專利技術,安盛生去年即獲日本百年企業Rohto(樂敦製藥)入股投資,雙方並合作開發女性健康和傳染病的創新自我檢測產品組合,由樂敦布局日本市場。另外,也與Innova Medical Group就婦女健康的產品線進行合作。 此次安盛生和美國Martell意向書的簽訂,主要是開發高附加價值的新檢測項目與CDMO結合授權的商業模式。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球每年有超過230萬名女性被新診斷出患有乳癌,並有超過780萬罹患乳癌後持續需要監控的女性;研究發現,有近一半的乳癌患者發現其藥物治療效果低於預期,需要改用不同的藥物治療。 陳彥宇說,國際製藥巨頭,如Roche、Merck、Novartis、AstraZeneca等公司,近年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力求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和創新藥物,以提高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並改善其生活品質。乳癌用藥近年來也因為精準醫療的概念推展,對檢測的需求大幅提升。 安盛與Martell達成的合作意向書,有望提升乳癌的早期篩檢可及性和後續追蹤的便利性,除可以降低找出乳癌病患的經濟門檻外,也可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確保乳癌患者得到最合適的用藥,提供更便利的健康照護方案。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股持續高檔震盪整理,生醫族群各擁題材有多頭點火,安盛生(6734)結盟美商,搶攻乳癌檢測CDMO商機,強漲9%以上、台耀(4746)明年樂觀,股價漲幅超過4%,在高價股方面,股王保瑞(6472)漲幅在1%左右,股后晶碩(6491)跌幅逼近2%,上市櫃生醫指數逆勢揚升,成為盤面焦點之一。 安盛生積極搶攻CDMO商機,與美國實驗室檢測公司Martell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Inc.簽署合作意向書,進行乳癌檢測的CDMO及授權合作。有利的檢測,讓病人用藥後的狀況得到更好的掌握。未來安盛生將持續鎖定高附加價值的新檢測項目,進行CDMO的合作及技術授權。安盛生科預計將在12月進行一輪現金增資,資金除用在國際市場的拓展外,也將用於快速開展其他題材檢測產品,如神經退化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癌症等。 台耀針對晚期乳癌的新型化療藥物Eribulin已送出美國藥證申請,預計最後回覆期將落在明年7月,如果一切順利,明年第4季有機會上市。另外,旗下膽固醇磷酸鹽產品原料藥,市場需求穩定,今年第4季又擴產後,未來幾年內應該不會再擴產。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吳忠勳提到,經過三年疫情影響讓大家有感健康的重要性,也為醫療界注入新的潮流,今年初新修訂之《再生醫療法》草案中,已將再生醫療定義納入「衍生物」,新定義之範圍也將涵蓋目前國內興起之新興生物療法-外泌體。 而近期CDMO、再生醫療已成為台灣的重點發展領域,台灣有先進製藥能力、累積25年再生醫療技術能量與研發人才,CDMO加「R」,CRDMO結合易於運送、容易製造的外泌體,具大量製造的成本效益,堪稱未來十年不容錯過的完美結合!樂見愈來愈多業者與學研醫攜手,扎實進行嚴謹的外泌體臨床試驗研究、製劑開發,相信能藉由更多臨床試驗,藉此累積實證,做為相關法規或外泌體品質認證指引的基礎。
生達(1720)繼前三季EPS以3.77元創下同期新高後,董事長范滋庭16日在法說會表示,瞄準日本缺藥潮,釋出的CDMO商機,2023年卯勁布局,已簽訂一肺動脈高壓產品至少五年的長單,還有三項產品洽談中。預期2024年仍可延續成長動能,目標二位數增長。 營運報喜的生達集團,已穩坐生技集團獲利王寶座,不僅生達獲利亮麗,旗下生展前三季EPS 8.04元,生泰也有5.06元的表現。 范滋庭表示,日本學名藥出現缺藥潮,由於過去日本藥廠採取共同開發策略,一家藥廠可能為很多家藥廠生產,若生產線出問題,很多藥廠也會面臨沒有合格藥品上市的窘境。 目前生達已與日本藥廠簽訂一肺動脈高壓產品CDMO開發合約,還有三項產品洽談中,范滋庭說,未來生達也有機會搭上生泰原本在日本的利基列車,加速成長。
用藥安全基因檢測廠世基生醫(7595)宣布參加全球最大醫療展會—德國杜塞道夫國際醫療展 (MEDICA 2023),除展示核心基因檢測產品外,也將同步推廣CDMO(委託開發暨生產製造服務)與儀器代理業務,擴大海外市場布局,加速推動轉型,為營運增添新動能。 世基前十月營收9,739萬元,年增3.21%,保持穩健成長。除深耕藥物基因檢測與相關產品,將擴大爭取國內外CDMO業務及新增高階醫療與檢測設備之代理,做為下一階段轉型的重點方向。 世基表示,邁進精準醫療時代,藥物基因體學扮演重要角色。在此一領域,世基已是全球藥物基因體外診斷試劑(IVD)領導廠商,旗下HLA-B*1502/卡馬西平藥物基因檢測試劑、HLA-B*5801/Allopurinol安樂普利諾藥物基因檢測試劑皆已納入台灣健保,帶來穩定營收挹注。本次參加Medica將洽尋新的經銷代理夥伴,提升海外銷售比重。 此外,世基透過符合QMS/ISO13485認證的醫療器材製造廠,於2012年跨足CDMO業務,初期從IVD代工生產開始,涉足抗原檢測、細胞培養、癌症檢測等領域,並在新冠疫情期間,協助國內多家廠商進行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及PCR試劑代工,吸引國外廠商洽談委託代工服務,這次將再次推廣具客製化代工生產優勢,爭取海外訂單。 代理業務方面,世基擁有一套與原廠共同行銷的靈活策略,以去年引進建置的Bionano平台為例,堪稱新一代染色體結構分析的最佳解決方案,應用於罕病檢測、癌症研究及產前檢測等,藉由結盟同業方式推廣,廣受好評。
國光生技(4142)受到國際局勢動盪、海外CDMO訂單減少、新冠肺炎快篩需求雪崩下降影響,第三季營運較去年同期衰退,營業利益1.99億元,淨利2.67億元,EPS為0.62元,低於去年同期0.98元;前三季稅後純損2.26億元,每股純損0.54元,相較去年同期盈轉虧。 國光生表示,去年公費流感疫苗提早在第三季交貨完畢,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為9到11月陸續出貨,使得10月營收年增84.89%,流感營收將分散到第四季。 另國光破傷風疫苗近期將重新上市,每年至少可穩定供應100萬劑,且有餘裕拓展外銷;子公司安特羅腸病毒疫苗上市後銷售情況良好,預計明年將生產線移回國光細胞廠,產量可望大幅增加,明年展望佳。 除新品上市帶來的業績動能外,國光生指出,CDMO部分現有代工業務將延續,已有新的合作生產委託案持續洽談中,明年可望再新增CDMO業務。 國光流感疫苗明年外銷訂單預期有高幅度成長,在中亞及泰國以外的東南亞市場,持續透過藥證申請逐步打開市場;除北半球流感疫苗外,將持續進軍南半球流感疫苗市場,明年將可看到具體進展。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受到國際局勢動盪、海外CDMO訂單減少及COVID快篩需求雪崩下降影響,國光生(4142)第3季營收略降,稅後純益2.64億元,較前一季虧轉盈,由於去年公費流感疫苗提早在第3季全數交貨完畢,墊高營運基期,年減3成以上,每股純益0.62元,前3季稅後虧損2.26億元,較去年同期盈轉虧,每股虧損0.54元。 國光生技表示,由於2022年公費流感疫苗提早在Q3全數交貨完畢,去年Q3營收數字創單季歷史新高;而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自9月到11月陸續出貨,也使得今年10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流感營收將分散到Q4。另外,受到國際情勢動盪影響,不僅流感疫苗東歐市場拓展腳步趨緩,全球總體經濟衰退,也使得海外CDMO訂單量縮砍單,再加上COVID疫情退燒,快篩試劑需求陡降,都是造成今年前三季營收、獲利表現不佳的主因。 國光生指出,國光破傷風疫苗近期將重新上市,每年至少可穩定供應100萬劑,確保台灣不再缺藥,且仍有餘裕拓展外銷;另外,安特羅腸病毒疫苗上市後銷售情況良好,預計明年將生產線移回國光細胞廠,產量可望大幅增加。除了新產品上市帶來的動能外,CDMO部分,現有的代工業務將延續,且基於過往優質的代工生產紀錄,已有新的合作生產委託案持續洽談中,明年可望再新增CDMO業務。 在國光流感疫苗部分,明年外銷訂單預期有高幅度成長,在中亞及泰國以外的東南亞市場,持續透過藥證申請逐步打開市場;除了北半球流感疫苗外,國光持續進軍南半球流感疫苗市場,透過今年的佈局,明年將可看到具體進展。
國光生技(4142)受到國際局勢動盪、海外CDMO訂單減少及COVID快篩需求雪崩下降影響,第三季營運表現較去年同期趨緩,營業利益1.99億元,淨利2.67億元,EPS 0.62元,低於去年同期0.98元;前三季每股虧損縮減至0.54元。 國光生表示,去年公費流感疫苗提早在第三季全數交貨完畢,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自9月到11月陸續出貨,使得10月營收年增84.89%,流感營收將分散到第四季。 不過,國光破傷風疫苗近期將重新上市,每年至少可穩定供應100萬劑,且有餘裕拓展外銷;另,子公司安特羅腸病毒疫苗上市後銷售情況良好,預計明年將生產線移回國光細胞廠,產量可望大幅增加。 國際情勢動盪影響,國光生不僅流感疫苗東歐市場拓展腳步趨緩,全球總體經濟衰退,海外CDMO訂單量縮砍單,加上COVID疫情退燒,快篩試劑需求陡降,前三季虧損2.26億元,每股虧損0.54元,相較去年同期盈轉虧。 展望後市,國光生指出,今年受全球景氣影響,營收數字不如預期,但全年仍可維持本業獲利目標。除新產品上市帶來的動能外,CDMO部分現有代工業務將延續,已有新的合作生產委託案持續洽談中,明年可望再新增CDMO業務。 國光流感疫苗部分,明年外銷訂單預期有高幅度成長,在中亞及泰國以外的東南亞市場,持續透過藥證申請逐步打開市場;除北半球流感疫苗外,將持續進軍南半球流感疫苗市場,透過今年的佈局,明年將可看到具體進展。 國光生強調,持續與海外技術合作,精進生產及製程開發,近期也要再度接受美國FDA查廠認證,透過國際認證與國際接軌、透過藥證申請打開國際市場,透過新產品上市推廣建立民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
保瑞(6472)受惠併購效益發威,CDMO和全球銷售雙引擎帶動下,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以109.95億元,交出年成長111.6%,並超越去年全年的佳績,再創歷史新高,預期2023年成長力道強勁。 單月營收站穩10億大關的保瑞,9月合併營收10.16億,月增約2%,惟去年同期因併入安成藥業績挹注,且當時安成藥還代理月營收貢獻約5億元的癌症用藥Paclitax el PB Particles for Injectable Suspension 100mg,導致年衰退43.72%。 保瑞表示,該癌症用藥為低毛利的產品,雖然自2023年4月起已不再代理銷售,將影響單月營收,但卻有助毛利提高。 保瑞表示,9月全球代工CDMO事業體業務持續增溫,月增約12%,連續兩個月繳出月成長的亮眼表現。而安成藥在8月中旬併購6個美國市場品牌藥產品陸續完成存貨交接,並與客戶接洽合約移轉事宜中,其中營收貢獻最大的憂鬱症用藥Forfivo XL已提前在9月中旬透過AG通路開始出貨並認列營收,其他品項則將如期於第四季起陸續出貨,將強化第四季及2024年全球市場銷售業務成長動能。 另外,保瑞子公司保瑞聯邦與晨暉生技的股份轉換案,已訂10月13日同步進行股東臨時會決議。晨暉日前首度受到素有「亞洲保健品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營養成分獎(亞洲區)獲得肯定,與其客戶合作之「娘家大紅麴」亦獲頒草本類年度最佳產品。 保瑞表示,這是第一次有台灣公司獲此殊榮,此成就不僅大幅提升晨暉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對於雙方順利通過股份轉換案後,加速擴大產品組合、拓展國際通路布局等策略亦奠定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達邦蛋白(6578)今(27)日召開112年第二次股東臨時會,會中通過公司更名,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達邦蛋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變更為「DABOMB PROTEIN BIOTECH CORPORATION」,以符合未來營運發展需求。董事長劉郁芬表示,達邦蛋白生技以替代抗生素為核心理念,運用後生元強化免疫技術,提供動物健康的精準解決方案,未來公司會持續推出高附加價值產品,擴大台灣廠資本支出,並展開CDMO業務,立足台灣放眼全球,追求獲利長期穩定成長。 達邦蛋白生技以外銷市場為主,其中東南亞營收占比超過6成,面對市場價格競爭,達邦蛋白生技推出高附加價值產品,高毛利的動物保健產品比重逐步拉高,積極轉型的成效已開始反應在今年營運表現。下半年產品組合持續優化,毛利率可望再提升,隨著動保產品第四季出貨再攀升,單季業績轉盈可期。 劉郁芬表示,產品開發朝向策略聯盟及功能客製化需求,CDMO已接獲美國大型全球行銷國際動物保健及營養策略公司、美國研發為主的飼料添加劑開發商、國內酵素研發設計公司訂單,並將與新加坡一家握有新型抗菌活性胜(月太)技術的新創公司合作,可以滿足未來兩年公司擴充的產能。 達邦蛋白生技分別針對水產、畜產推出動保產品DBT-100 HT、DBT-100 LS,兩項新產品是根據國際益生菌及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所彙整的益生菌及後生元之功能為基礎,並根據客戶需求而開發出的產品,可以替代抗生素、促進生長、改善飼料效益、降低生產成本,為目前市場迫切需求的產品。動保產品已開始出貨給美國大型全球行銷國際動物保健及營養策略公司,公司亦透過既有通路向東南亞指標客戶曝光新產品,待客戶實驗評估通過,以及隨著達邦蛋白生技取得更多國家的飼料添加劑輸入許可登記證,預期第四季起出貨量將逐月跳升。 動保產品獲客戶正面肯定,且高附加價值的動保產品不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有利於達邦蛋白生技將產品推廣至東南亞以外的歐美地區,因應海外市場擴大以及CDMO客戶需求,達邦蛋白生技擴大台灣廠的資本支出,第一期擴產投入設置20KL醱酵生產線工程已經發包,預計明年Q2完成,產能將增加數十倍,明年下半年會再增設一個20KL醱酵槽,產能可再進一步提升。
瞄準大中華區ADC(抗體藥物複合物)商機,晟德(4123)小金雞東曜(1875.HK)宣布,與上海皓元醫藥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各自在ADC藥物領域的技術優勢,共同打造一站式的ADC藥物研發和商業化CDMO服務平台。 東曜積極布局ADC領域,今年上半年CDMO營收年增105%,其中ADC相關項目約占5成,在手訂單額上看人民幣12億元。 東曜表示,此戰略合作將為客戶提供從前期到後期的無縫對接服務,從小分子中間體到偶聯製程開發和生產一條龍服務,助力客戶ADC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東曜表示,全球約有15支ADC新藥已核准上市,去年市場規模約72億美元,今年前五月全球醫藥市場ADC交易案就有24起,其中12起與中國大陸相關,由此可知大陸ADC市場的蓬勃崛起。由於ADC藥物複雜且多樣,其製程有高技術障礙及高資本支出,使得專業一站式CDMO市場需求龐大。 根據市調機構估計全球ADC外包服務市場規模至2030年將達110億美元,年增率為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