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BTA

的結果
  • 林伯豐:企業迫切需要台美租稅協議

     美國聯邦參議院一致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9日直言,21世紀貿易倡議屬架構性,與傳統BTA(雙邊貿易協定)、FTA(自由貿易協定)強調關稅減讓與市場准入不同,對台灣經濟實質助益有限,目前對企業界而言,最為迫切的是「台美租稅協議」,如果能簽訂台美租稅協議,實質稅率將可由目前的44.7%,減低至3%~15%的範圍。  三三會19日召開例會,會中邀慈濟基金會執行長何日生談「善經濟」。會後,林伯豐受訪時指出,比起形式意義的「倡議」,強調「關稅」減讓的BTA、FTA對企業更具有「實際效益」,政府應更進一步的與美方洽談台美FTA、或台美BTA。  不過,在台美經貿關係上,林伯豐指出,目前對企業而言,最迫切的是「台美租稅協議」,因為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獲利,需要繳納美國企業所得稅21%,稅後盈餘匯回台灣,還要再扣繳30%美國股利,扣抵台灣的營所稅後的實質稅率仍高達44.7%。如果台美租稅協議簽訂股利、利息及權利金扣繳率,稅率將可減低至3%~15%的範圍。  林伯豐還說,台灣的企業到美國投資設廠,是能夠創造美國的工作機會,因此在台美經貿關係上,政府應該要以「台灣利益」為優先,以更有利於台灣的方式,與美方進一步洽談更為迫切的台美租稅協議,以及更具實效的台美BTA、FTA。

  • 工商團體:盼進一步解決雙重課稅

     台美雙方1日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工商團體負責人雖然持不同態度,但都一致盼台美下一步能展開《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談判,甚至簽訂《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台美投資保障協定》以擴大兩國經貿投資實質效益。  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簽定,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倡議」無法解決台美雙重課稅問題,台灣到美國投資要課稅,但是經由英國投資再赴美國投資就不用課稅。林伯豐更直白的說,「我認為倡議是沒有用的。」「倡議」不如「BTA」,台美即使一時之間簽不了FTA,也應儘速展開BTA的談判與簽定,BTA比「倡議」實在。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也說,比起倡議,企業更關切避免雙重課稅的「租稅協定」,雙重課稅沒有解決,赴美投資的意願就不會高,「只能說,有進一步啦。」  工總與工商協進會則都持樂觀其成的態度,但也同樣都盼下一步能解決雙重課稅問題,以及簽定BTA。工總直言,雖然是倡議,但有簽協定總是比沒有好,特別是台灣在當前全球政經情勢中,相對難以融入全球經濟區域整合的世界,與台美簽定協定,即使是「倡議」也有指標意義。  工總進一步指出,在台美雙方簽定一項協定下,就有機會對其他國家有示範作用,也就有機會展開與其他經貿協定的談判。  工商協進會也說,這是美國拜登政府對外簽署的第一個協定,對提升台美實質關係具有正面意義。由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架構,與美國積極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高度相似,為將來融入區域經貿整合奠定重要基礎。

  • 台美BTA上半年將簽署 陳揆:彰顯我經貿受國際肯定

    台美今(19)晨共同宣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重大進展,就第一階段談判的五項議題,已完成中英文法律約本,將在數周內簽署首批協定,這也是台美間自1979年、近44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對此,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不僅能立即帶給企業通關成本降低等好處,最重要的是,這份協定能代表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向高標準的貿易秩序看齊,彰顯出台灣經貿受到國際重視與肯定。 該份即將簽署的BTA全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關於台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包含第一階段已經談妥的五項議題(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我方期待在上半年完成簽署。而簽約地點將在華府,因為我駐美代表及AIT負責人等相關人士都在美國,屆時將由駐美代表蕭美琴代表簽署。剩下七項議題將陸續展開談判,我方期盼於年底前完成全部談判。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19日轉述,對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所發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內容,陳建仁除表達高度肯定,也感謝政委鄧振中帶領經貿辦及各部會同仁不辭辛勞,於台美兩國進行多次溝通與談判,成果豐碩,極具歷史意義。 陳揆表示,首批協定的簽署不僅能立即帶給企業通關成本降低等好處,最重要的是,這份協定能代表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向高標準的貿易秩序看齊,彰顯出台灣經貿受到國際重視與肯定。相關成績將有利我國與其他國家洽簽高標準的貿易協定,強化我國與國際接軌,並能奠定未來台美洽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基礎。 陳揆表示,協定後續仍有至少七項議題需進行談判,期盼行政團隊能秉持初衷,繼續力爭國家利益最大化,並善盡社會溝通責任,追求台美雙方共同利益,亦增進民眾對政府信賴。

  • 戴琪證實台美貿易倡議取得相當進展 我方盼仍上半年簽BTA

    針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6日談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時透露對進度感到「非常鼓舞」、「取得相當進展」,經貿辦官員表示,目前進度都在掌握中,惟仍在就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第一階段的五項議題做文字上的確認。至於何時能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官員表示仍以上半年為目標。 另對於戴琪也透露美國財政部正在研議美台雙重課稅協議可能性,知情人士表示,我國已與許多國家避免雙重課稅,美國是我國重要投資國,站在政府立場當然希望可以促成簽署相關協議,惟雙重課稅協議和台美BTA是兩件分開的事情。 根據外電指出,戴琪26日在美國國務院舉行線上記者會,說明日前前往菲律賓與日本訪問成果,及印太經濟架構(IPEF)進度。對於外界好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否有助於台灣加入IPEF,她僅透露1月進行談判後,已取得相當進展,並對此感到鼓舞。 有官員分析,戴琪的說法是指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美的談判進度算是較為快速及具體。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於1月落幕,雙方有望提早在上半年簽署BTA。12項議題中,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談判已告一段落,預估對強化政府治理、增進行政透明、尊重民間社團參與法規制定、加強反貪腐有效措施、擴大中小企業經商機會等,有積極正面效益。

  • 社論-台美BTA是堆積木還是活頁本?

     自去年6月公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展開談判以來,台美到底談了什麼,所達成的共識對台灣有何影響?我們只聽到一堆形容詞,近日經貿談判辦公室公布第一階段談判內容,開誠布公的精神值得肯定,惟內容依舊空疏,此一協定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仍無量化評估。  大家一定記得,日前各媒體曾報導有位「涉外人士」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最快本月就會看到具體成果,這將是拜登政府第一個對外簽署的雙邊貿易協定(BTA)。儘管這位涉外人士言語生動,善於譬喻,卻同樣沒談到BTA簽署後,對台灣的實質影響是什麼。  美國這些年由於貿易逆差擴大,已不樂於談FTA(自由貿易協定),此次與我們談的是BTA,一字之差,遙隔千里,也因此台美BTA並未納入關稅調降、市場開放,只談貿易便捷化、反貪腐等11項體制面議題,年初又增加「服務業國內規章」,目前共12個議題。  對於台美BTA並非昔日大家心中的FTA,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去年6月曾表示,將用「堆積木的方法」來推動,先堆可以堆的積木,待時機成熟,再補上關稅及市場准入這塊積木,如此即可以完成我們理想中的台美FTA。  日前,這位涉外人士則稱未來台美所簽的BTA,就像「活頁本」,可以不斷補充擴大。然而,根據近日所公布的第一階段談判內容,迄今雙方也僅就12個議題中的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五項有共識,如何能在本月底簽署BTA?這豈非天方夜譚。  年初談判時,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會就達成共識的部分先簽署「早收協議」,迨全數達成共識後再簽署BTA。如今這位涉外人士把「早收協議」稱為「迷你版BTA」,又稱此為「活頁本」,是一個活的協定,可以不斷補充擴大,還說台美創造了一個活的BTA典範,對此一協定的溢美之詞,口若懸河,令人嘆為觀止。  遺憾的是,包括這位涉外人士等政府官員,半年來創造這麼多形容詞,又是堆積木,又是活頁本,又是迷你版BTA,又是拜登政府第一個BTA,又是活的典範,全是空話,就是沒人能說明一下台美所達成的共識,對我們有何影響?  老實講,什麼活頁本、迷你版BTA等用詞並不重要,要緊的是內容,尤其是不久就要簽署「早收協議」了,如今還沒有人明白這個協議要把大家帶往何處,即使日前公布的這份第一階段談判內容,也屬官言官語,能領略其奧妙者,恐怕不多。  自2000年來,我們一直希望和美國談FTA,但當年著眼的是市場開放及關稅調降,以讓台灣對美出口能享有零關稅以提升競爭力。依世貿組織(WTO)最新資料,台灣輸美(非農產品)總額裡仍有30%未能享有零關稅,輸美農產品總額裡則逾60%未能享有零關稅,反觀南韓,由於有美韓FTA,如今韓國輸美(非農產品)總額裡有95%享有零關稅,就連農產品輸美也有98%享有零關稅。台韓向來是競爭對手,在美國市場有如此大的關稅差距,這是政府的責任,簽這一紙BTA也好、迷你版的BTA也罷,非僅解決不了這個差距,如今竟連協定的好處在哪?對業者帶來的具體效益又在哪?都說不清楚。  這位涉外人士說,台美FTA在學界談了20多年,過去皆未能有任何進展,這次跨出第一步是很大的突破。表面看確實是如此,惟今日之BTA已非昔日所談的FTA,豈可相提並論?所謂跨出第一步,對台灣的實質效益究竟在哪?這正是國人想知道的,下回談話時一定要說明清楚。  政府官員或者會說,積木可以慢慢堆,活頁本可以不斷補充擴大,但試問,堆上去的積木是美國想堆的,還是我們想堆的?隨後補充的活頁,是我們想望的?還是美國強施予我們的?只追求貿易協定簽不簽,而不探討協定對我們的影響,這是本末倒置,如此就算簽一百個、一千個,又有什麼意義?  看到南韓95%輸美產品享有零關稅,我們這一紙與美國的BTA、迷你版的BTA是解決不了此一差距的,只盼望在與美國簽署這個迷你版的BTA也好、早收協議也好,簽署前一定要用白話文讓國人知道這一紙協議對總體經濟、產業發展會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肯定鄧總談判代表半年來披星戴月,不辭辛勞的努力,然而,若像這位涉外人士所言,月底就要有成果了,實有必要用更淺顯的語言,讓國人明白協議的影響。眾所周知,做饅頭是要有些發粉,但主角仍是麵粉,與美國的談判迄今只看到一桌的發粉,沒看到麵粉,盼望鄧總談判代表能拿出麵粉,好讓大家一睹所謂跨出一步、很大突破的內涵是什麼,如此方可釋國人之疑。

  • 《今日焦點新聞》中鋼盤價連四漲 鋼市看旺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無懼瑞信危機,ECB升息2碼。(工商時報) 2.台美貿易簽BTA,五議題獲成果。(工商時報) 3.張忠謀:半導體業進入新賽局。(工商時報) 4.壽險外匯危機,金管會出手救。(工商時報) 5.普發現金5方式,22日起預登記。(工商時報) 6.國民黨選策會名單惹議,侯友宜開炮,拒絕黑金復辟。(中國時報) 7.美箝制陸半導體,張忠謀支持。(經濟日報) 8.中鋼盤價連四漲,鋼市看旺。(經濟日報) 9.台積電海外擴產成本飆,代工報價再漲機率增。(電子時報) 10.全球晶圓廠蓋不停,設備業者訂單能見度穩健。(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上海國資國企促消費行動啟動4大主題。(上海證券報) 2.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1%。(上海證券報) 3.首批主板註冊制新股有望4月上市。(證券時報) 4.證監會:推動註冊制改革走穩走深走實。(經濟參考報) 5.開放大門,再開大外資入華增信心。(經濟參考報)  國際頭條: 1.尼坦雅胡遲未訪美,恐因華府不滿以色列右翼政府。﹙路透社﹚ 2.美軍無人機墜毀黑海事件,五角大廈公布解密畫面。﹙路透社﹚ 3.FTX新團隊:創辦人透過關聯實體轉走22億美元。﹙路透社﹚ 4.美國要求TikTok的中國所有者出售持股。(華爾街日報) 5.中國經濟開始回溫,但就業滯後。(華爾街日報) 6.洪都拉斯稱將與中國正式建交,台灣對外關係遭遇打擊。(華爾街日報) (編輯:張嘉倚)

  • 台美貿易簽BTA 五議題獲成果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1月落幕,據悉雙方有望提早在上半年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昨(16)日同步宣布第一階段5議題談判內容。  經貿辦指出,12項議題中,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談判已告一段落,對強化政府治理、增進行政透明、尊重民間社團參與法規制定、加強反貪腐有效措施、擴大中小企業經商機會等,有正面效益。  對台美簽署BTA時程,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希望愈快愈好,但還沒有具體日期。惟據了解,有望上半年簽署。官員表示,為在簽BTA之前更透明,台美雙方16日分別對外說明協定相關內容與重點。  在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方面,經貿辦說,會透過電子化方式加速通關,節省廠商進出口貿易通關所需時間及費用。未來台美雙方將成立貿易便捷化委員會,針對雙邊關切事項進行溝通協調,以保障雙方業者權益,將有助提升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機會與能力。  在良好法制作業方面,經貿辦說,台美將透過成立相關委員會,確保雙邊國內法規透明,以促進雙邊國際貿易與投資,有利於我國與國際接軌,吸引外資。  服務業國內規章方面,未來在核發執業證照程序,應以合理、客觀、公正、獨立方式執行,有助我國服務業者,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以有效拓展美國市場,減少過去審查時程冗長、審件進度不明狀況。  至於反貪腐在於共同打擊、預防影響國際貿易及投資賄賂和貪腐行為,並促進社會參與,以透明、公正方式進行政府公共採購義務。未來透過台美雙邊合作,更能提升台灣經商投資吸引力、國家競爭力與法治公正形象,帶動投資及貿易成長。  至於中小企業部分,主要希望增加中小企業經商機會,促進雙方中小企業就業與成長,並透過資訊分享與定期對話機制等方式共同合作。

  • 台美BTA 最快本月簽署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甫於1月落幕,雙方有望上半年提早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3日有涉外人士指出,預期非常可能在這個月之內,就有「具體成果」,BTA有機會進一步公布甚至簽署。對此經貿辦僅表示,還有很多程序在跑,會爭取儘速完成。一旦談成,將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個BTA,也是台美關係重大突破。  經貿辦官員3日指出,在簽署BTA前,為了更透明化及讓外界了解,雙方將會分別對外說明協定內容與重點。至於宣布時間的關鍵變數,主要來自美方打算敲定在何時,我方希望愈快愈好。涉外人士透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預期在很短時間內、甚至這個月內就有成果。該人士說,台美談判的產出就是典型BTA,精準來說是迷你版BTA。  實際上,先前就有知情人士透露,五項具有共識議題,已擬定逾9成章節,完整度相當高,僅剩一些文字需做法律確認。另考量簽署「早收協議」用詞會引起ECFA早收協議的聯想,但ECFA涉及關稅,台美貿易倡議沒有,恐引發爭議,因此據悉,可能改弦易轍,朝直接簽署BTA方向推進。雙方有望在上半年先就有共識五項議題直接簽BTA,後續再逐步擴張到12項議題,把章節陸續補上。

  • 台美貿易倡議 可望上半年簽BTA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甫於1月落幕,當時政府表示,將會在數周內簽署早收協議,目標年底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BTA)」。惟據悉,由於進度良好,台美有望在上半年提早簽署BTA,從有共識的5項議題陸續擴張至12項。  距離台美貿易倡議第二次談判已過1個多月,外界相當關注進度。據悉,5項具有共識議題,已擬定逾9成章節,完整度相當高,僅剩下一些文字需要做法律確認。另考量簽署「早收協議」用詞會引起ECFA早收協議的聯想,但ECFA涉及關稅,台美貿易倡議沒有,恐引發爭議,據悉,可能改弦易轍,朝向直接簽署BTA方向推進。  知情人士證實,目前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全部12項議題談完,按照原定計畫在年底簽署BTA;二是雙方先就有共識5項議題直接簽BTA,後續再逐步擴張到12項議題,把章節陸續補上。這種作法在國際間很常見,例如WTO。  至於台美何時簽署BTA?該人士表示,若要採第二種形式,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簽署,惟具體時間、地點和簽約形式,仍待進一步討論。  參與談判官員表示,近一個月陸續進行多次視訊、郵件、電話往來,對於有共識的5項議題進行章節確認,進度很好、雙邊討論也很成熟,可以說「離初步成果很接近」。儘管有機會先簽BTA,但「還沒有談完都不敢說」。  至於剩下7項議題,該官員表示,像是標準、農業等議題牽涉複雜,相關部會對日後談判都會預做模擬,也會參考「印太經濟架構(IPEF)」,或「美墨加協定(USMCA)」等狀況,進一步就法規面討論。惟雙方仍未約定下一次實體談判時間及地點。  黨政高層表示,台美貿易倡議談判原則是將效率最大化,雙方都明白簽署BTA會讓彼此關係有所精進,會先完成架構。當成功簽署BTA後,也會希望未來有機會觸及關稅等相關議題。

  • 台美可望提前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BTA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甫於1月落幕,當時政府當局表示,將在數周內簽署早收協議,目標仍是年底簽BTA(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惟據悉,由於進度良好,台美有望在上半年提早簽署BTA,從有共識的5項議題陸續擴張至12項。  距離台美貿易倡議第二次談判已過逾1個月,外界相當關注進度。據悉,五項具有共識議題,已擬定逾9成章節,完整度相當高,僅剩一些文字需做法律確認。另考量簽署「早收協議」用詞會引起ECFA早收協議的聯想,但ECFA涉及關稅,台美貿易倡議沒有,恐引發爭議,因此據悉,可能改弦易轍,朝直接簽署BTA方向推進。  知情人士證實,目前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全部12項議題談完,按照原定計畫在年底簽署BTA;二是雙方先就有共識五項議題直接簽BTA,後續再逐步擴張到12項議題,把章節陸續補上。這種作法在國際間很常見,例如WTO。  至於台美何時簽署BTA?該人士表示,若要採第二種形式,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簽署,惟具體時間、地點和簽約形式(雙方見面一起簽,或是交換文件處理),都仍待進一步討論和定案。  台美雙方於2022年6月宣布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初擬11項議題,並於同年8月中啟動談判,11月在美國紐約召開首次談判會議,2023年1月14日到17日則在台北舉行新一回合、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  會上除聚焦在關務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反貪腐跟中小企業外,還新增第12項「服務業國內規章」,總計五項議題,由於雙方對大部分條文已有共識,當時希望在未來幾周用視訊方式,盡快談完並簽署「早收協議」。  參與談判官員表示,近一個月陸續進行多次視訊、郵件、電話往來,對於有共識五項議題進行章節確認,進度很好、雙邊討論也很成熟,可以說「離初步成果很接近」。儘管有機會先簽BTA,但「還沒有談完都不敢說」。  至於剩下的七項議題,該官員表示,像是標準、農業等議題牽涉複雜,相關部會對日後談判都會預做模擬,也會參考IPEF(印太經濟架構),或USMCA(美墨加協定)等協定狀況,進一步就法規面討論。惟雙方仍未約定下一次實體談判時間及地點。  黨政高層表示,台美貿易倡議談判原則是將效率最大化,雙方都明白簽署BTA會讓彼此關係有所精進,因此會先把架構架起來。當成功簽署BTA後,也會希望未來有機會觸及關稅等相關議題。  

  • 鄧振中:力拚年底簽台美BTA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於17日落幕,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會上除聚焦在關務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反貪腐跟中小企業外,還新增「服務業國內規章」,總計五大議題,雙方對大部分條文已有共識,剩下會在未來幾周用視訊方式,盡快談完並簽署「早收協議」,而我方對年底簽署台美BTA(雙邊貿易協定)是終極目標,有強烈企圖心。  台美雙方於2022年6月宣布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初擬11項議題,並於同年8月中啟動談判,11月在美國紐約召開首次談判會議,2023年1月14日到17日則在台北舉行新一回合、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  這次美方由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談判代表麥卡廷(Terry McCartin)帶隊,逾20人創下來台最大陣仗;我方則由經貿辦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主談,共約50多位官員出席談判。  鄧振中表示,這次談判討論聚焦關務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跟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會議以未來協議文本為基礎做討論。他對於這次談判結果相當滿意,向前邁進一大步。  為何多一項「服務業國內規章」?楊珍妮說,先前提到過11項議題不排除會擴大,新增議題跟良好法制作業很緊密,法規制定過程要透明化、讓公眾表示意見,這對服務業來講比較特別,而服務業提供者進入市場需要取得證照,就叫國內規章,談判過程中發現應該要拆出來談。金融服務業屬於需要高度管制業別,以保護消費者跟金融市場穩定。  何時可以簽早收協議?鄧振中說,未來先把條文確定好,接著進行翻譯,雙方必須尋求各自批准程序,一切都順利進行就可安排簽署。至於時間、地點還沒有討論到,目前工作重點先把協議內容確定下來。  經貿辦說,這次雙方就文本草案聚焦在條文內容是否確實反映雙方合意事項與文字精準度,討論過程相當嚴謹。台美間貿易將有更多簡便通關、驗證等程序,未來也將採取更多透明化措施,建立多項雙邊機制平台,可促進合作、分享成功經驗並反映困難,促使雙方政府更有效率解決各項貿易與投資問題。

  • 台美貿易倡議第2次談判 有望農曆年前舉行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日前透露,明年1月將就「台美21世紀倡議」11項議題中,擇一、二項進行小規模協商談判會議。據悉,該會議將為台美21世紀倡議啟動談判後的第二次實體會議,日期會在農曆年前,有望就優先議題先做「確定」。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自8月中宣布啟動談判,於11月8日、9日在美國紐約召開首次談判會議,外界關心目前的談判進度。對此,鄧振中日前出席工商協進會理監事會議時透露,明年1月將就「台美21世紀倡議」11項議題中,擇一、二項進行小規模協商談判會議,從小範圍開始談,以期達到在明年底前完成整個協議的談判,一旦談定,預期將對其他國家有示範作用。 據了解,在首次談判會議後,台美雙方已經進行數次的視訊會議,惟實體會議因碰到美國假期,預計在明年1月、農曆年前舉行,惟具體日期尚未敲定,我方將爭取在台灣舉辦。 對於能否在今年底有小部分成果,就優先議題簽BTA,官員表示還是會朝這個目標前進,就算沒有簽,優先議題也會大致談定。優先議題則包含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污和良好法規實務等四項。

  • 台美貿易談判 月底有譜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自8月18日宣布啟動談判,何時召開首次會議,引發關注。據悉,我方原爭取9月召開,但最快恐怕要10月底、11月初才有譜。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坦言與美方仍在準備有關,「確實不能再拖下去」,希望年底就達成共識的議題先簽BTA(雙邊貿易協定)。  對於外界質疑首次會議遲未召開是否與政治考量有關,鄧振中不這麼認為。他表示,應是美方仍在作業程序,需要更周全的準備,像是多徵詢一些意見等,「不認為美方會改變主意,因雙方有一致目標」。  又美方遲未敲定首次會議,是否與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次部長級會議甫開完有關?鄧振中說,台美貿易倡議議題跟IPEF有很多重複,人力也會高度重疊,美國一邊要處理IPEF,一邊要處理台灣談判,工作量很大,或許也是首次會議遲未召開的原因。  不過鄧振中強調,現在雙方就是在處理談判作業的過程,還算不上延誤,台灣可能因準備多年效率比較好,美方則需要時間,日期尚未拍板,仍希望快一點,畢竟再拖下去也不行。  至於能否如預期在年底先簽BTA?鄧振中說,當首次會議盡快召開後,就可討論下一次開會時間,議題上很多立場都一致,相信開會後很快有結果,還是以年底簽BTA為目標。知情官員也表示,只要開始開會,「很多事都是可以加速」。  針對11項議題有無要新增,鄧振中指出,還是先以11項議題為主,之後要加再說。據悉,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污和良好法規實務等四項將優先談判,至於外界關心的數位貿易,納入第一階段機會不高。  談及未加入IPEF對台灣的影響,鄧振中說,該架構跟台美貿易倡議相似處很多,但也有不同處,台灣只處理和台美貿易部分,其他方面並沒有參加,還是希望爭取參與IPEF,惟就算不能參與,共同的價值仍會遵守。  知情官員也表示,IPEF有點類似公共財概念,各項標準都會是一致的,約有8成規範通用,就算台灣不參加也會遵守,但加入後對台灣還是好事,戰略上一定要爭取,才能約束東南亞國家對台灣有同一套標準,確保在執行上不會有差別待遇。IPEF的「四大支柱」包含貿易、供應鏈、潔淨能源及反貪腐談判。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