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BT

的結果
  • 《通信網路》台灣電信業唯一 遠傳通過SBTi 1.5度情境審核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遠傳(4904)今(6)日宣布通過由全球權威碳揭露組織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等組織共同設立的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審查,為全台唯一目標控制在近程攝氏1.5度升溫情境的電信業者,積極展現透過科學方法實踐淨零。 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早在2019年即通過SBTi 2℃情境審查、並於2022年承諾實踐淨零。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氣候科學報告指出,人類已進入到「紅色警戒」(red code)的狀態,COP27也強調應守住全球升溫1.5℃的防線,因此遠傳不只將低碳營運納入永續經營的核心策略,也提出更具雄心的近程1.5℃淨零情境目標,用科學方法與科技解決方案,將環境共好的目標願景實際落實在具體作為,展現響應守護地球環境的決心。 為加速實踐淨零,遠傳減碳策略以節能優先、加速綠能、儲能跟進為三大核心,並配合政府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政策,結合遠傳核心能力,考慮節能技術、儲能、智慧電網與電表及系統整合,並發展綠色商機。遠傳也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範疇1、2、3 將較2021年減少42%以上,並預計在2048年達到淨零排放。同時,遠傳也在3月正式宣告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目標在2030年前辦公室、門市及主要機房全面使用再生能源,2040年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 遠傳透過科技持續降低營運排放,為用戶打造最環保的網路,例如遠傳透過AI基地台選址,精準佈建和優化5G網路,極大化網路效益,同時以智能混頻和休眠技術,減少基地台用電,最高可節省46%基站耗能,等同於年減約5萬噸碳排放量。未來整併亞太電信網路,以及2024年3G網路落日,將汰換上萬台基站,預計對減排更將大有助益。

  • 茂矽IGBT供不應求、華泰需求看旺 題材簇擁

     歐美銀行危機暫時淡化,證券分析師羅雅渝指出,第二季將是景氣谷底、下半年需求可望回升,看好內資持續著墨、長線趨勢看好族群。本周投資組合前兩大為茂矽(2342)、華泰(2329),再選入佳世達(2352)、南亞科(2408)與力致(3483)。  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基準利率將比預期更快觸頂,但就先前利率點陣圖觀察,Fed今年預估還會再升1碼,並在年底前維持利率不變。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公布財報虧損嚴重,但透露記憶體市場將觸底,加上三星擬減產記憶體,有望加速市況回溫,此外,人工智慧(AI)發展也需大量記憶體運行,加上PC、智慧機、伺服器等終端產品強勁需求加持,DRAM復甦可期,也為相關台廠打上一劑強心針。  此外,特斯拉3月初宣布下世代電動車將縮減75%碳化矽(SiC)使用率,轉用IGBT元件代替,而一輛電動車需用到上百顆IGBT,用量是傳統燃油車的7倍~10倍,且太陽能、智能電網、軍工國防等產業也多需使用IGBT,未來成長潛力大。  展望後市,預估台股第二季將是景氣谷底,下半年需求將回升,資金面則須著重關注新台幣匯率走勢,若新台幣走升,外資熱錢便有望持續匯入台股。  選股方面,則可留意內資第一季作帳結束後仍持續著墨之類股,而長線趨勢看好族群如車電、AI、網通、智慧電網、軍工等,亦有望持續向上攻堅。

  • 《熱門族群》「漲」風夠勁 IGBT概念股剽悍、茂矽扮主攻手

    【時報-台北電】台股今日在電子權值軍團續弱下,多頭節節敗退,一度丟失15700關,大多數類股也紛紛投奔空頭,惟IGBT概念股受缺貨、漲價消息護持,今日漲勢仍相對剽悍,盤初茂矽(2342)率先噴量觸及漲停,帶動強茂(2481)隨之帶量走高、重返70關,朋程(8255)也積極向200關挺進、改寫近11月高價,惟健策(3653)短線漲多且兵臨500大關,股價開高走低,表現相對疲弱。 IGBT模組近期傳出缺貨、漲價消息,引爆多頭追捧相關概念股。據研調指出,目前市場推測主因為電動車、太陽能及儲能市場蓬勃發展,尤其許多太陽能、儲能案場在近幾年大量興建,在相關併網設備及逆變器都需要用到大量IGBT模組,因此造成缺貨問題,也促升了相關零組件價格。據研調報告指出,全球IGBT市場在2020年的規模約為57.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成長至79.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6.6%,而亞太地區為全球最大的IGBT市場。 茂矽(2342)挾漲價題材,股價自3月中旬掀起一波漲勢,逐步收復各短均,今日更是人氣噴發,推升股價開盤約15分鐘即攻上漲停49.2元,11:30過後,成交量已逼近3萬大張。茂矽2022年營收21.51億元,年增10.22%,創近11年新高,EPS 3.53元。茂矽在IGBT傳出供不應求下,擬調漲代工報價約一成,日前則於法說中表示,目前車用及工業用產品需求相對穩定,預期先前簽訂的客戶長約(LTA)的整體風險可控將續攻車用、工業用及高端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應用市場,其中車用產品比重預期可望較去年的27%再提升。 強茂(2342)股價連跌3日後,下方月線有撐,今日帶量彈回5日線上、並收復70關。強茂主要業務為碳化矽(SiC)二極體、中低壓的SGT MOSFET、高壓SJ MOSFET,並聚焦新能源的太陽能特殊封裝產品,同時還有650V、1200V的IGBT,且積極搶進車用市場。強茂今年上半年營運仍將持續受消費性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加上比亞迪傳出削減訂單,上半年業績恐將低於去年同期水準,惟強茂預估,今年車用產品占比可望拉升到25%到30%,在新產品挹注下,今年營運可望擺脫去年下半年谷底,力拚全年營運勝去年。(編輯:李慧蘭)

  • 《科技》升息緊縮+大陸車市急凍 車用IGBT砍價壓力湧現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大陸車市急凍,且全球通膨升息壓力未除,連帶應用於工控及車用的IGBT需求也受到衝擊,部分IGBT供應商表示,目前除光伏外,工控及車用IGBT需求疲弱,價格亦面臨降價壓力,現在大家只求「有訂單」,車用半導體及IGBT不被砍價已經很好,更別說漲價了。 大陸新能源汽車13年補貼退場及通膨升息緊縮效應持續顯現,致使佔全球汽車市場1/3的大陸車市銷售急凍,各大車廠均面臨高庫存壓力,加上Tesla降價促銷,大陸新能源車廠跟進大打價格戰,連帶車用IGBT需求也受到衝擊,原本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車用IGBT供應鏈近來陸續傳出遭客戶下調訂單,並要求降價。 除車用IGBT湧現砍單降價壓力,工控用的IGBT亦因全球通膨升息目前需求不如預期,據IGBT供應鏈廠商表示,目前的IGBT除了光伏相關產品外,工控及車用狀況都不理想,能夠不降價已是很好,根本沒有什麼漲價機會,恐怕要等大陸車廠清庫存告一段落,年底新車上市才有機會回穩。

  • 《營建股》桃園北區回收再生水BTO 日勝生子公司將簽機電工程9.6億元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日勝生(2547)旗下子公司「寶鼎再生水」董事會決議通過,為興建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再生水BTO計畫,將簽署機電工程契約新台幣9.6億元。 桃園近年積極建設污水處理與回收系統,以因應極端氣候導致缺水旱象,目前桃園市政府與日勝生子公司「日鼎水務」合作之污水下水道回收系統BOT計畫,至2022年底接管戶數已達12.7萬戶。 日勝生接續以持股70%子公司寶鼎再生水投入大桃園再生水系統基礎建設,整合日鼎水務污水處理與回收技術,進階強化水源管理,確保回收水量與水質穩定。同時應用AI智能化模擬預測與自動化操控,導入工業4.0物聯網(IoT)多面向分析監控資訊,以智慧供電系統做減碳運營,預計節能成效超過10%,要為台灣打造首座全自動控制智慧再生水廠。 寶鼎再生水為興建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再生水BTO計畫相關水處理設施機電工程,計畫發包予中德帕薩旺環境技術(股)公司承攬施作,契約金額新台幣9.6億元。 據水利署計畫,至2028年全台灣將有11座再生水廠陸續落成,包括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待建設完成後,全台再生水廠每日可供應再生水30萬噸。 桃園北區水資中心再生水BTO計畫為北台灣第1座再生水廠,工程分為三期,預計2024年下半年逐步供水,包括中油、觀音工業區、南亞等科技企業將陸續接管使用,第一期預計於2025年興建完成,每日提供4萬公噸以上再生水,全期完成後每日可供應11.2萬噸再生水,提供企業多元水資源並穩定產業用水。

  • 股價指數期貨贏家專欄-Fed擴表 美股期指反攻

     自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倒閉危機以來,一系列拯救流動性措施,暗示聯準會(Fed)捍衛銀行體系信心之決心。  為提防流動性危機恐慌延續,Fed首以BTFP(銀行定期融資計畫)穩定市場對銀行流動性危機的恐慌,加上Fed窗口貼現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縮表進度止於3月8日當周,截至3月15日為止,Fed擴表規模達約2,970.17億美元,Fed自2022年6月縮表開始至本月已縮減約5,727.67億美元,意即Fed擴表幅度占過去一年縮表幅度已達約51.86%,惟主要仍來自貼現窗口及BTFP機制所致,也為美元提供流動性,緩解市場情緒。  另外,Fed再聯合六大央行改變美元互換操作頻率,再為美元提供更大的流動性,諸多動作讓市場期待利率決議可望放緩,美股期指一反過去低迷走勢反彈,帶動台指期近日也由低點反轉上攻。  總結來看,Fed變相為市場注入資金活水,使近期風險性資產暫擺陰霾、得以反彈回升,市場緊盯FOMC會議的利率前瞻及點陣圖。技術面上,台指期挑戰3月10日跳空缺口,留意決議後盤勢技術面動向能否站穩缺口,否則盤勢表現恐仍壓抑。(凱基期貨研究發展部提供,方歆婷整理)

  • 合庫銀ESG債發行量 公股銀行之冠

     配合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能源轉型政策,合庫銀行108年首度發行綠色債券、110年公股首家發行可持續發展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繼111年發行新臺幣25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後,3月20日再發行新臺幣25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累計ESG債券發行量新臺幣80億元,領先各公股銀行,也是唯一一家公股行庫完成ESG債券三大面向的發行目標(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展現合庫銀行發展永續金融的決心。  此次所募資金將投入綠色投資及社會效益投資項目,綠色投資以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廢棄物回收處理或再利用之授信為主,協助客戶購置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設施,可有效節約能源;社會效益投資以協助無自用住宅之首購族購置住宅貸款、特定族群創業貸款為主。  在合庫金控暨銀行董事長雷仲達帶領之下,為國內首家以金控名義簽署赤道原則,並簽署加入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協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亦為臺灣首家承諾將遵循SBTi規範設定中長期減碳目標之公股金控,充分彰顯合庫對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投入。  未來合庫將持續投入永續金融,並與國際永續趨勢接軌,以具體行動落實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善用金融業之影響力,成為公股事業表率。

  • 社論-台美BTA是堆積木還是活頁本?

     自去年6月公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展開談判以來,台美到底談了什麼,所達成的共識對台灣有何影響?我們只聽到一堆形容詞,近日經貿談判辦公室公布第一階段談判內容,開誠布公的精神值得肯定,惟內容依舊空疏,此一協定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仍無量化評估。  大家一定記得,日前各媒體曾報導有位「涉外人士」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最快本月就會看到具體成果,這將是拜登政府第一個對外簽署的雙邊貿易協定(BTA)。儘管這位涉外人士言語生動,善於譬喻,卻同樣沒談到BTA簽署後,對台灣的實質影響是什麼。  美國這些年由於貿易逆差擴大,已不樂於談FTA(自由貿易協定),此次與我們談的是BTA,一字之差,遙隔千里,也因此台美BTA並未納入關稅調降、市場開放,只談貿易便捷化、反貪腐等11項體制面議題,年初又增加「服務業國內規章」,目前共12個議題。  對於台美BTA並非昔日大家心中的FTA,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去年6月曾表示,將用「堆積木的方法」來推動,先堆可以堆的積木,待時機成熟,再補上關稅及市場准入這塊積木,如此即可以完成我們理想中的台美FTA。  日前,這位涉外人士則稱未來台美所簽的BTA,就像「活頁本」,可以不斷補充擴大。然而,根據近日所公布的第一階段談判內容,迄今雙方也僅就12個議題中的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五項有共識,如何能在本月底簽署BTA?這豈非天方夜譚。  年初談判時,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會就達成共識的部分先簽署「早收協議」,迨全數達成共識後再簽署BTA。如今這位涉外人士把「早收協議」稱為「迷你版BTA」,又稱此為「活頁本」,是一個活的協定,可以不斷補充擴大,還說台美創造了一個活的BTA典範,對此一協定的溢美之詞,口若懸河,令人嘆為觀止。  遺憾的是,包括這位涉外人士等政府官員,半年來創造這麼多形容詞,又是堆積木,又是活頁本,又是迷你版BTA,又是拜登政府第一個BTA,又是活的典範,全是空話,就是沒人能說明一下台美所達成的共識,對我們有何影響?  老實講,什麼活頁本、迷你版BTA等用詞並不重要,要緊的是內容,尤其是不久就要簽署「早收協議」了,如今還沒有人明白這個協議要把大家帶往何處,即使日前公布的這份第一階段談判內容,也屬官言官語,能領略其奧妙者,恐怕不多。  自2000年來,我們一直希望和美國談FTA,但當年著眼的是市場開放及關稅調降,以讓台灣對美出口能享有零關稅以提升競爭力。依世貿組織(WTO)最新資料,台灣輸美(非農產品)總額裡仍有30%未能享有零關稅,輸美農產品總額裡則逾60%未能享有零關稅,反觀南韓,由於有美韓FTA,如今韓國輸美(非農產品)總額裡有95%享有零關稅,就連農產品輸美也有98%享有零關稅。台韓向來是競爭對手,在美國市場有如此大的關稅差距,這是政府的責任,簽這一紙BTA也好、迷你版的BTA也罷,非僅解決不了這個差距,如今竟連協定的好處在哪?對業者帶來的具體效益又在哪?都說不清楚。  這位涉外人士說,台美FTA在學界談了20多年,過去皆未能有任何進展,這次跨出第一步是很大的突破。表面看確實是如此,惟今日之BTA已非昔日所談的FTA,豈可相提並論?所謂跨出第一步,對台灣的實質效益究竟在哪?這正是國人想知道的,下回談話時一定要說明清楚。  政府官員或者會說,積木可以慢慢堆,活頁本可以不斷補充擴大,但試問,堆上去的積木是美國想堆的,還是我們想堆的?隨後補充的活頁,是我們想望的?還是美國強施予我們的?只追求貿易協定簽不簽,而不探討協定對我們的影響,這是本末倒置,如此就算簽一百個、一千個,又有什麼意義?  看到南韓95%輸美產品享有零關稅,我們這一紙與美國的BTA、迷你版的BTA是解決不了此一差距的,只盼望在與美國簽署這個迷你版的BTA也好、早收協議也好,簽署前一定要用白話文讓國人知道這一紙協議對總體經濟、產業發展會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肯定鄧總談判代表半年來披星戴月,不辭辛勞的努力,然而,若像這位涉外人士所言,月底就要有成果了,實有必要用更淺顯的語言,讓國人明白協議的影響。眾所周知,做饅頭是要有些發粉,但主角仍是麵粉,與美國的談判迄今只看到一桌的發粉,沒看到麵粉,盼望鄧總談判代表能拿出麵粉,好讓大家一睹所謂跨出一步、很大突破的內涵是什麼,如此方可釋國人之疑。

  • 《今日焦點新聞》中鋼盤價連四漲 鋼市看旺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無懼瑞信危機,ECB升息2碼。(工商時報) 2.台美貿易簽BTA,五議題獲成果。(工商時報) 3.張忠謀:半導體業進入新賽局。(工商時報) 4.壽險外匯危機,金管會出手救。(工商時報) 5.普發現金5方式,22日起預登記。(工商時報) 6.國民黨選策會名單惹議,侯友宜開炮,拒絕黑金復辟。(中國時報) 7.美箝制陸半導體,張忠謀支持。(經濟日報) 8.中鋼盤價連四漲,鋼市看旺。(經濟日報) 9.台積電海外擴產成本飆,代工報價再漲機率增。(電子時報) 10.全球晶圓廠蓋不停,設備業者訂單能見度穩健。(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上海國資國企促消費行動啟動4大主題。(上海證券報) 2.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1%。(上海證券報) 3.首批主板註冊制新股有望4月上市。(證券時報) 4.證監會:推動註冊制改革走穩走深走實。(經濟參考報) 5.開放大門,再開大外資入華增信心。(經濟參考報)  國際頭條: 1.尼坦雅胡遲未訪美,恐因華府不滿以色列右翼政府。﹙路透社﹚ 2.美軍無人機墜毀黑海事件,五角大廈公布解密畫面。﹙路透社﹚ 3.FTX新團隊:創辦人透過關聯實體轉走22億美元。﹙路透社﹚ 4.美國要求TikTok的中國所有者出售持股。(華爾街日報) 5.中國經濟開始回溫,但就業滯後。(華爾街日報) 6.洪都拉斯稱將與中國正式建交,台灣對外關係遭遇打擊。(華爾街日報) (編輯:張嘉倚)

  • 台美貿易簽BTA 五議題獲成果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1月落幕,據悉雙方有望提早在上半年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昨(16)日同步宣布第一階段5議題談判內容。  經貿辦指出,12項議題中,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談判已告一段落,對強化政府治理、增進行政透明、尊重民間社團參與法規制定、加強反貪腐有效措施、擴大中小企業經商機會等,有正面效益。  對台美簽署BTA時程,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希望愈快愈好,但還沒有具體日期。惟據了解,有望上半年簽署。官員表示,為在簽BTA之前更透明,台美雙方16日分別對外說明協定相關內容與重點。  在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方面,經貿辦說,會透過電子化方式加速通關,節省廠商進出口貿易通關所需時間及費用。未來台美雙方將成立貿易便捷化委員會,針對雙邊關切事項進行溝通協調,以保障雙方業者權益,將有助提升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機會與能力。  在良好法制作業方面,經貿辦說,台美將透過成立相關委員會,確保雙邊國內法規透明,以促進雙邊國際貿易與投資,有利於我國與國際接軌,吸引外資。  服務業國內規章方面,未來在核發執業證照程序,應以合理、客觀、公正、獨立方式執行,有助我國服務業者,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以有效拓展美國市場,減少過去審查時程冗長、審件進度不明狀況。  至於反貪腐在於共同打擊、預防影響國際貿易及投資賄賂和貪腐行為,並促進社會參與,以透明、公正方式進行政府公共採購義務。未來透過台美雙邊合作,更能提升台灣經商投資吸引力、國家競爭力與法治公正形象,帶動投資及貿易成長。  至於中小企業部分,主要希望增加中小企業經商機會,促進雙方中小企業就業與成長,並透過資訊分享與定期對話機制等方式共同合作。

  • 《電子零件》臻鼎-KY挑戰未完 Q2谷底、全年營收拚持平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全球總體經濟產業不佳,ABF等載板市況也受到影響,不過臻鼎-KY(4958)載板業務依序進行中,預估今年ABF及BT可以維持50%以上年成長,展望今年,臻鼎-KY董事長沈慶芳表示,今年面臨很多挑戰,整體動能沒有上來,預估第2季是公司營運谷底,希望今年能達成營收跟去年持平。 臻鼎-KY今天舉行線上法說會,由沈慶芳與臻鼎-KY總經理李定轉親自主持,沈慶芳一開場就說去年是臻鼎-KY成果豐碩的一年,各產品線持續按計畫推進,伺服器及汽車新產品亦開始投入量產,推動公司2022年營收獲利雙創新高,不過今年面臨很多挑戰,整體動能沒有上來,過去公司業績季節性明顯,第2季是比較谷底的時候,今年也差不多,預期第2季是公司營運谷底,希望今年能達成營收與去年持平,景氣不好、產能過剩意謂面臨客戶砍價及同業殺價競爭,預期今年獲利會受到影響。 儘管今年營運挑戰不少,臻鼎-KY載板業務依序推動中,秦皇島BT廠已進入量產 深圳ABF廠試產良率已與Tier 1業者相當,李定轉表示,BT、ABF及類載板3個產品線競爭力持續提升,雖然ABF目前確實不是很理想,我們跟客戶簽訂長期產能合約,所以依序在進行,今年是臻鼎-KY ABF元年,目前ABF已帶來月營收約新台幣4000萬元到5000萬元,預期5月到10月會有跳階式成長,算是一炮而紅的產品線;BT業績低點在1月及2月,3到5月逐步回穩,結合我們BT新車載/記憶體產品,以及不少新客戶群在大幅度成長,預期今年ABF及BT可以維持年成長50%以上,明年及後年可望有真正大幅度成長。 沈慶芳指出,雖然短期消費電子需求尚未回溫,但公司與客戶共同開發高階產品的腳步並未放緩,包括:AR/VR、低軌衛星、自動駕駛、AI的應用皆有專案進行中,為滿足客戶中長期需求,擴廠進度皆按計畫進行,深圳首座ABF廠已於二月小量量產,淮安第三園區高階HDI廠已在裝機中,高雄園區廠房在1月6日也已經完成封頂儀式;他強調,公司營運都是做長期規劃,相信ABF景氣恢復後會有相當不錯表現。 根據臻鼎-KY規劃,2025年IC載板佔公司營收比重將達15%。 在低軌道衛星方面,臻鼎-KY也沒有缺席,目前技術已經就位,預期今年會小量量產。 臻鼎-KY 2022年合併營收為1713.56億元,年增10.5%,達成雙位數成長目標並再創新高,四大產品應用包含行動通訊、電腦消費、汽車/基地台/伺服器及IC載板之營收皆同步年增,毛利率年增加3.6個百分點至23.3%,營業利益率年增加2.9個百分點達13.1%,雙率雙升且創歷年新高,稅後盈餘達205.35億元,年增50%,歸屬母公司淨利為141.97億元,年增47.1%,每股盈餘為15.02元。 沈慶芳表示,進入臻鼎-KY 19年,遇過2到3次景氣循環,公司自2015年啟動One ZDT策略以來,一直延續積極成長的步調,去年臻鼎-KY全球PCB市佔率由前一年的6.8%提升至7%,公司中長期擴張腳步不變,持續朝著「2030年超過10%市佔率」的目標前進。

  • 安森美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 去碳化邁出關鍵一步

    領先於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技術的安森美(onsemi)宣布已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以下簡稱SBTi)。安森美總裁暨執行長Hassane El-Khoury近期簽署了一份承諾書並提交至SBTi,開啟了為期24個月的目標驗證過程。這是公司去碳化進程的關鍵一步,顯示了其在204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這一氣候目標的透明度。 該承諾書提交後,公司承諾制定符合SBTi標準的短期科學減排目標,以確保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1.5°C之內,避免超出閾值而加劇氣候變化的影響。 安森美永續發展、環境社會治理(ESG)資深總監暨部門負責人Kim Luu說,對於符合科學的碳減排目標,SBTi是黃金標準。憑藉這一倡議及其專業知識,我們能夠確保安森美繼續實現目標,為全球減排工作提供支持。到2024年12月,安森美將公佈符合SBTi且經其驗證的短期目標,進一步提高透明度。 科學碳目標(SBT)為公司提供明確的溫室氣體(GHG)減排路徑,注重當前業務流程的深度去碳化,並解除業務和收入增長與未來排放量增加之間的關聯。SBT需要嚴格的審批程式,以確保制定的目標符合已有的減排路徑,因而能夠增加公司氣候目標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此外,SBT可靈活調整以應對氣候相關法規,從而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SBT打造競爭優勢,幫助提高公司的總營收,還可為已制定供應鏈減排目標的客戶提供附加價值。此外,SBT可提高資源彈性以滿足未來需求,實現淨利潤增長。 到2024年12月,安森美將公布符合SBTi且經其驗證的短期目標。其年度永續發展報告將介紹安森美的目標和未來幾年實現目標的進展情況。

  • 台美BTA 最快本月簽署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甫於1月落幕,雙方有望上半年提早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3日有涉外人士指出,預期非常可能在這個月之內,就有「具體成果」,BTA有機會進一步公布甚至簽署。對此經貿辦僅表示,還有很多程序在跑,會爭取儘速完成。一旦談成,將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個BTA,也是台美關係重大突破。  經貿辦官員3日指出,在簽署BTA前,為了更透明化及讓外界了解,雙方將會分別對外說明協定內容與重點。至於宣布時間的關鍵變數,主要來自美方打算敲定在何時,我方希望愈快愈好。涉外人士透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預期在很短時間內、甚至這個月內就有成果。該人士說,台美談判的產出就是典型BTA,精準來說是迷你版BTA。  實際上,先前就有知情人士透露,五項具有共識議題,已擬定逾9成章節,完整度相當高,僅剩一些文字需做法律確認。另考量簽署「早收協議」用詞會引起ECFA早收協議的聯想,但ECFA涉及關稅,台美貿易倡議沒有,恐引發爭議,因此據悉,可能改弦易轍,朝直接簽署BTA方向推進。雙方有望在上半年先就有共識五項議題直接簽BTA,後續再逐步擴張到12項議題,把章節陸續補上。

  • 《科技》新產能逐步開出 2023年IGBT恐供給過剩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DIGITIMES研究中心統計分析,全球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在需求強勁、供應產能有限下,2022年整體供需缺口達13.6%。隨著業者產能持續擴張、電動車市場成長速度減緩,預期2023年全球IGBT供需將轉為供給過剩2.5%,目前短缺現象逐漸邁入尾聲。  DIGITIMES研究中心指出,因電動車與太陽能發電市場需求強勁,2022年全球IGBT在供應端產能有限狀況下,整體供需缺口達13.6%。觀察近年全球IGBT業者產能增長情況,可依中國大陸與國際業者分為2階段。 DIGITIMES研究中心指出,因過去全球IGBT市場相對供需平衡、競爭格局不易變動,實施激進擴產可能面臨供過於求、致使產品訂價下滑風險,因而國際業者對相關擴產計畫向來較保守。  然而,中國大陸因IGBT晶片自給率低、急需國產替代趨勢下,全球恰逢晶片短缺情境,導致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等中國大陸市場主要IGBT晶片供應商相繼供不應求,使2021~2023年成為由中國大陸業者主導局勢。  中國大陸IGBT業者趁勢透過低價、及時客戶服務與穩定的供應鏈,成功打進下游客戶,並逐漸拉升產能以提高市占率。而在新能源車、發電與儲能裝置等龐大的終端市場需求牽動下,國際業者也紛紛加入IGBT擴產行列,預期主要投產時間落在2023~2025年。  展望2023年,全球IGBT業者產能持續擴張,加上經濟陰霾恐導致電動車市場增速走緩,其餘IGBT相關應用中,僅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量動能明確,故2023年全球IGBT供給恐將轉為供給過剩2.5%,目前短缺現象逐漸邁入尾聲。

  • 《科技》短缺進尾聲 IGBT產能擴大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全球IGBT業者產能持續擴張,且經濟陰霾恐導致電動車市場增速走緩,IGBT相關應用中僅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量動能明確,DIGITIMES研究中心表示,2023年全球IGBT供需缺口將收窄至-2.5%,短缺現象逐漸邁入尾聲。 DIGITIMES研究中心統計與分析,2022年全球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因電動車與太陽能發電市場的強勁需求,在供應端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整體供需缺口達13.6%。 DIGITIMES研究中心表示,近年全球IGBT業者產能增長情況,依中國與國際業者分為兩個階段,2021~2023年由中國業者主導,在IGBT晶片自給率低,急需國產替代的趨勢下,全球恰逢晶片短缺情境,導致中國市場主要IGBT晶片供應商(如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等)相繼供不應求,中國IGBT業者則趁機透過低售價、及時客戶服務與穩定的供應鏈,成功打進下游客戶,並逐漸拉升產能以提高市佔率。 展望2023年,全球IGBT業者產能持續擴張,加上經濟陰霾恐導致電動車市場增速走緩,其餘IGBT相關應用中,僅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量動能明確,故2023年全球IGBT供需缺口將收窄至-2.5%,當前短缺現象逐漸邁入尾聲。 在國際業者方面,因過去全球IGBT市場相對供需平衡,競爭格局亦不易變動,實施激進的產能擴張或面臨供過於求致使產品訂價下滑的風險,因而對增產計畫一向較為保守,然在龐大的終端市場需求(主要為新能源汽車、發電與儲能裝置等)牽動下,國際業者紛紛加入IGBT擴產行列,預期主要投產時間落在2023~2025年。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