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新冠病毒研究人員近期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在實驗中結合原始武漢病毒株及Omicron變異株「BA.1」後,新病毒的致死率高達80%,這項研究引發外界批評,質疑實驗室製造出更危險的病毒,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研究一切依規定行事,實驗目的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疫情。 綜合福斯新聞網(Fox News)、《波士頓前鋒報》(Boston Herald)報導,波士頓大學國立新興傳染病實驗室(Nation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aboratories)的研究人員近期發布報告,指出他們在實驗中將Omicron變異株「BA.1」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與初代武漢病毒株結合,並且在實驗室老鼠身上測試,結果死亡率高達80%,新製造病毒株的病毒量也比BA.1高出5倍。 研究指出,只感染BA.1的小老鼠症狀輕微,而且全部存活,不過感染原始武漢病毒株的小老鼠則全部死亡,致死率達100%。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指出,這項研究顯示,即便人們擔心類似的實驗可能引發全球新冠疫情,但即使是在美國,這類實驗仍持續進行。 以色列政府專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批評:「這根本是在玩火,應該要完全禁止。」 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距離中國大陸最初發現病例地點不遠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就受到外界矚目,其中有實驗室以研究蝙蝠冠狀病毒聞名,後續更引發揣測病毒自實驗室外洩引爆大流行。 報導指出,刻意改造病毒、讓病毒變得更具傳染力或更致命的「功能增益」(gain of function)研究一直是病毒起源調查的核心,美國自2017年起已大幅度限制這類研究進行。 針對波士頓大學的實驗,美國羅格斯大學化學生物學教授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指出,這項研究顯然就是功能增益研究。他說如果要避免下一場實驗引發的大流行,就必須加強對潛在傳染病研究的監管。 針對外界批評,波士頓大學發布聲明,指出報導「錯誤且不正確」,強調這項研究並非功能增益研究,因為實驗並未增強新冠變異株的能力、或是讓它變得更危險,實驗反而降低了病毒複製的危險性,甚至為Omicron的致病能力提供重要見解,研究發現,與其他研究結果類似,Omicron的致病力並非源自於棘蛋白,而是其他病毒蛋白,辨識這些蛋白將有助於未來更好的診斷及管理策略。 聲明也指出,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基於公共福祉,提供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介入(therapeutic intervention),幫助對抗未來的流行病。 波士頓大學強調,這項研究受到生物安全委員會(Institutional Biosafety Committee)的審查與批准,波士頓公共衛生委員會(The Boston Public Health Commission)也批准了研究,研究也有履行「所有必要的監管義務及規範」。
次世代疫苗要來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今天下午召開會議,討論莫德納「原始株+BA.1」雙價疫苗接種建議,開放2大類對象可用於追加劑接種,包括65歲以上長者等脆弱族群,以及醫事人員等高風險暴露族群,預計9月底前將有200萬劑到貨。 食藥署2日宣布通過莫德納「原始株+BA.1」雙價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之追加接種。ACIP今天下午召開會議討論莫德納「原始株+BA.1」雙價疫苗接種建議。 ACIP召集人李秉穎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專家建議接種對象分為兩順位,第一是65歲以上、18歲以上免疫低下或不全者等脆弱族群,第二則是醫事人員、港埠人員等高風險暴露族群。上述兩類對象可接種莫德納「原始株+BA.1」雙價疫苗作為追加劑,需與前一劑間隔3個月以上。 目前國內開放50歲以上族群可接種追加劑,但50到64歲族群尚未列入次世代疫苗接種對象。李秉穎透露,預計9月底前會有約200萬劑到貨,之後視到貨狀況會陸續開放接種對象。 次世代疫苗到貨後,原始株疫苗數量可能有過剩情形,是否會開放50歲以下成人接種第4劑?李秉穎表示,目前全世界各國沒有這樣建議,國內也暫時未考慮開放。
美國輝瑞公司(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今天表示,他們針對Omicron改良的更新版追加劑疫苗,在對抗這個COVID-19變異株上產生更高的免疫反應。 路透社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顧問群預定28日開會,討論今年秋季是否更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專家團表示,更新的疫苗可能會重新設計,用以對抗Omicron變異株。 輝瑞和BNT表示,一款針對去年冬天流行的Omicron亞型BA.1設計的疫苗,施打30和60微克劑量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Geometric Mean Titer)分別增加13.5和19.6倍;而另一款是以BA.1疫苗混以原始疫苗,中和反應也可增加9.1和10.9倍。 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對1234名56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試驗而獲得這項結果。受試者對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他們說,初期實驗室研究顯示,兩支候選疫苗對近日流行的Omicron亞型BA.4和BA.5也有中和作用,但效果低於BA.1,相差大約3倍。兩家公司表示,這些追加劑對最近流行的變異株效果如何,他們將繼續收集更多的數據資料。 路透社報導,莫德納公司(Moderna)也針對BA.1重設計一款疫苗,並說更新版本對近來普遍的Omicron亞變種也有良好效果;莫德納正在推動計畫,申請主管部門核准。(譯者:紀錦玲/核稿:蔡佳敏)1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