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向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發出特別命令,要求該公司提供更多有關自動輔助駕駛和監督系統的資料,其中包括名為「Elon Mode」、可關閉方向盤提示的隱藏功能。 特斯拉駕駛在使用Autopilot時,若是手離開放向盤太久,系統便會發出警示,而「Elon Mode」功能則可關閉惱人的警示音。 NHTSA在7月26日向特斯拉發出信函與特別命令,要求該公司說明已授權多少汽車和車主使用「Elon Mode」功能等資訊。 NHTSA在信中指出,特斯拉近期更動駕駛監督系統對安全的影響,令NHTSA感到擔憂,因為可取得的資訊顯示,車主可能改變Autopilot的監督組態,在沒有Autopilot提醒車主將手放在方向盤的情況下,開車更長時間。 特斯拉必須在8月25日之前提交NHTSA要求的全部資訊,並且及時回覆NHTSA的提問。NHTSA同意對特斯拉提供的資訊和回應保密。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大肆宣揚旗下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和全自動駕駛(FSD)軟體,是能夠改善道路安全,並讓特斯拉躋身科技領導者地位的創新發明。 但特斯拉的系統面臨自2015年推出Autopilot以來最大的挑戰,致死事故引來的一連串訴訟9月將在法院開庭,以及Autopilot相關的聯邦調查即將進入尾聲。 汽車安全研究員暨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電腦工程副教授庫普曼(Philip Koopman)表示,NHTSA的命令顯示該主管機關並不贊同可關閉安全提示的作弊碼。
IC設計大廠聯發科技搶攻雙A(AI及Auto)版圖,公司24日宣布攜手Meta(臉書母公司),結合新世代大型語言模型Llama 2、AI處理單元(APU)和自行開發之NeuroPilot平台,年底推出天璣9300晶片,另外,聯發科也躋身本次輝達(NVIDIA)法說會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台灣合作夥伴。科技業者指出,聯發科在AI、Auto雙引擎加持之下,將帶動營運重返榮耀。 輝達23日法說會上,再次重申與聯發科的合作。聯發科將開發汽車SoC並整合NVIDIA GPU小晶片的新產品線,預計涵蓋從高階至入門級車款。 聯發科Dimensity Auto汽車平台結合了公司行動運算、高速連網、多媒體娛樂等專業技術,提供沉浸式智慧座艙體驗。聯發科並結合輝達在人工智慧、雲端、繪圖運算技術的核心專業優勢,全面強化競爭優勢。 除了與輝達的合作外,聯發科也宣布與Meta攜手開發AI手機晶片。 聯發科強調,目前大多數的生成式AI處理,皆須透過雲端運算進行。為加快未來運算趨勢,未來生成式AI將直接部署於終端裝置,直接在行動裝置使用Meta Llama 2模型,藉此提升性能、加強隱私保護、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降低延遲。 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徐敬全表示,生成式AI浪潮是數位轉型的重要趨勢之一,透過與Meta的夥伴關係,聯發科提供更強大的硬體和軟體整體解決方案,賦予終端裝置更勝以往的強大AI效能。 聯發科指出,目前每一款由聯發科出貨之5G SoC晶片皆配有APU,已有執行多項生成式AI功能的經驗,例如AI-NR雜訊抑制、AI-SR超高解析度等。 徐敬全強調,終端生成式AI裝置,帶來更多令人振奮的人工智慧創新機會和產品體驗。能夠離線運算,擁有節省成本的多項優勢,將生成式AI普及至每個人,AI手機的到來將為市場帶來質的轉變、進一步量變,迎來終端應用新的契機。 聯發科天璣9300將於今年年底推出,新一代的旗艦晶片組,採用Meta Llama 2模型,搭配支援Transformer模型做骨幹網路加速AI處理單元,降低DRAM存取消耗及頻寬佔用,進一步強化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性能。 業者指出,聯發科積極轉型,除了攜手輝達及Meta,於消費性市場逆風時積極尋求合作,先行卡位AI邊緣運算商機。
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深入調查晶片業者高通(Qualcomm)收購以色列車用晶片廠商Autotalk的交易。 今年5月高通宣布將買下Autotalk,雙方並未公布收購價格。Autotalk生產的晶片應用於汽車V2X通訊技術,可在一般車輛或自動駕駛車防止汽車碰撞。 高通、Autotalk及FTC目前對此消息不予置評。 上周歐盟監管單位指出,高通此收購案必須取得歐盟反壟斷機關的批准,法國、愛爾蘭、義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典等共15個歐盟國家要求當局審查該交易。 高通8月稍早公布財報,對本季營收的財測低於市場預期,歸咎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使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等裝置的支出仍然萎靡不振。
全自動駕駛時代真的要來臨了嗎?1位特斯拉車主在社群媒體X(前身是推特Twitter)上公布1段影片,展現自己在舊金山使用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功能上路1小時的過程。車主讚嘆這是一項令人讚嘆的成就,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居然留言回應,聲稱「這輛車有了思想」。 這位特斯拉車主發文指出,當馬斯克首次提到FSD甚至可以在舊金山運用時,「我不相信他。如今我的特斯拉只靠著電腦視覺技術,就可以定期載著我在舊金山悠晃」。 車主發文後迅速引來馬斯克回應。馬斯克留言稱,「我認為我們可能已經弄清楚AGI(通用人工智慧)的某些層面。這輛車有了思想。雖然不是個很巨大的腦袋,但仍舊是1個腦袋」。 能夠獲得馬斯克本人回應,顯然讓這位車主相當高興。他也以詼諧的口吻寫下,「如果Autopilot獲得了意識,懇請它不要消滅人類」。 馬斯克7月初曾預告,「今年稍晚」特斯拉預計將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重大里程碑。儘管馬斯克也承認,自己過去關於自動駕駛進程預測失準,但他當時強調,「這次很接近了,比以往都來得近」。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與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共同宣布雙方深化合作,將成立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SiliconAuto,預計自2026年起提供一系列最先進車用半導體的設計與銷售服務,給予包括Stellantis在內的車用產業客戶。 鴻海表示,此次合作是繼2021年12月與Stellantis宣布於車用半導體領域正式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後的一大進展,雙方已合資成立富智捷(MobileDrive),結合消費電子功能主攻智慧座艙、人機互動界面與相關服務。 雙方此次合作,將結合Stellantis對全球移動產業需求的深入掌握,並運用鴻海在資通訊(ICT)產業的專業知識和開發能力。SiliconAuto將為客戶提供專業車用半導體產品,尤以電動車所需的大量電腦控制功能及相關模組產品為主。 SiliconAuto總部將設於荷蘭,由雙方共組經營團隊,Stellantis將參與零組件設計工作,提供電動車及各類新能源車未來所需平台功能。將供應Stellantis、鴻海及第三方客戶半導體需求,包括Stellantis具完整空中下載(OTA)無線更新功能的電子電氣和軟體架構STLABrain。 Stellantis技術長Ned Curic表示,掌握供應穩定的關鍵零組件,對推動自家產品快速朝向軟體定義轉型至關重要。公司目標為客戶打造出能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出廠多年仍能維持優異性能的車輛。合資公司將有助雙方高效合作關係,建立明確目標導向型的創新成果。 鴻海產品長蕭才祐表示,期待SiliconAuto透過運用兩家母公司的資源與垂直整合能力,為雙方合作夥伴提供服務,進而成為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石。透過此次合作發揮的綜效,將幫助客戶提高競爭力。
【時報-台北電】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和富士康集團共同宣布,將創辦一家合資車用半導體公司「SiliconAuto」,將由Stellantis和富士康各佔一半股權。 Stellantis表示,合資公司將為客戶提供以汽車行業為中心的半導體,針對電動汽車所需的功能和模塊,以滿足越來越多的計算機控制需求。 SiliconAuto計畫將從2026年開始供應半導體,總部將設在荷蘭,富士康和Stellantis的高管都將駐點齊拚新事業。(編輯:張嘉倚)
鴻海(2317)今日宣佈,將與車廠Stellantis成立SiliconAuto,雙方各出資一半,自2026年起,提供最先進的車用半導體設計與銷售服務,給予Stellantis在內的車用產業客戶。 Stellantis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2021年由飛雅特克萊斯勒與法國寶獅雪鐵龍集團合資成立的大型汽車集團。 鴻海表示,此次合作將結合 Stellantis 對全球移動產業需求的深入掌握,並運用鴻海在資通訊產業的專業知識和開發能力。SiliconAuto 將為客戶提供專業車用半導體產品,尤以電動車所需的大量電腦控制功能及相關模組產品為主。 SiliconAuto 未來將供應 Stellantis、鴻海以及第三方客戶半導體需求,包含 STLA Brain -Stellantis 新推出、具備完整 OTA(Over-the-air)無線更新功能的電子電氣和軟體架構。 Stellantis技術長 Ned Curic 表示,掌握供應穩定的關鍵零組件,將讓 Stellantis 受惠良多,這對雙方推動自家產品快速朝向軟體定義轉型至關重要。未來目標是為客戶打造 出能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即使出廠多年仍維持優異性能的車輛。合資公司將有助於雙方 的高效合作關係,建立明確目標導向型的創新成果。 鴻海產品長蕭才祐表示,期待 SiliconAuto 透過運用兩家母公司的資源與垂直整合 能力,為雙方的合作夥伴提供服務,進而成為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石。透過此次合作 發揮的綜效,將幫助客戶提高競爭力。 SiliconAuto 公司總部將設立於荷蘭,由鴻海與 Stellantis 雙方共組經營團隊。Stellantis 將參與 SiliconAuto零組件設計工作,提供電動車及各類新能源車未來所需的平台功能。 此次合作是繼鴻海與Stellantis,在2021年12月宣布於車用半導體領域正式建立策略夥 伴關係後的一大進展。鴻海與 Stellantis 亦合資成立 MobileDrive,結合消費電子功能主 攻智能座艙、人機互動界面與相關服務。
在數位轉型、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等話題在近年不斷站上浪尖的帶動下,資料科學、商業智慧甚至是AI已經是洞見企業風險的最佳工具之一。利用最新的科技工具、外部風險管理人員之經驗與技術,將有助企業可以更及時掌握已知或潛在的風險問題,並提出解決之相應方案。筆者以勤業眾信「風險智能儀表板」為例,從前端大數據蒐集、採用商業智慧進行數據分析,再利用視覺化工具呈現,使企業內部風險無所遁形;而最新的「風險智能儀表板2.0」更進一步利用AI技術實現風險的預測,在風險發生前即早預警,關注未來可能發生的營運風險,早一步執行決策與準備,進而大幅降低風險發生機率,為企業打造更具韌性的營運環境。 ●風險視覺化進一步呈現 整合:在保有風險彙整(Risk Aggregate)與連動呈現的架構下,2.0版本從原有的各風險模組獨立運作,轉變為橫跨採購付款、生產存貨、銷售收款…等多模組的整合,企業領導人將能夠透過風險智能儀表板2.0,迅速掌控企業全體營運循環的風險態樣,達成企業整體營運風險監控的有效解決方案。 自動風險評估:透過建置自動化智能風險評斷機制,使風險值的計算更加量化、更具解釋力以及自動化。智能化風險引擎將依照企業過去各風險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即時的動態調整,產出最符合企業當下數據樣貌的風險評估標準。 AI風險預知:風險智能儀表板2.0最重要的革新之一,就是建立了AI技術導向的風險辨識預測能力,將風險數據分析維度往未來更進一步,能夠針對尚未發生的風險進行預測與示警,為企業打造更全面的風險管理防護網。 ●風險智能儀表板2.0 善用科技預警功能 風險智能儀表板2.0將過去已發展成熟的風險數據分析以及視覺化服務,搭配全新風險引擎結合AutoML(自動化機器學習)技術,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的風險預測指標,利用:1、企業過往營運大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建模;2、透過AutoML將數據反覆訓練、調整、驗證模型;3、在風險智能儀表板內為企業部署、排程叫用AI模型;4、將結果寫入風險引擎彙總,提供企業對未來情境進行風險預測,且能夠即時將風險預測結果視覺化呈現。 以勤業眾信風險諮詢團隊團隊過去實際專案為例,時下各大企業均大力關注的銷售預測與庫存議題,利用企業歷史銷售數據結合AutoML技術建模,為企業銷售項目執行每季銷售預測的專案經驗,在AutoML技術的應用下,即使難以掌握特徵且產業有高度差異性的主題,也能快速達到一定準確度,讓企業能藉此進行多面向的風險應用,例如回推合理備料需求、改善存貨管理、驗證銷售目標的設立,以及擬定未來合理的生產計畫等。 透過數據分析、數據視覺化與AI等技術,讓企業領導人能透過風險智能儀表板2.0,鑑古知新,綜觀風險趨勢,有效發現風險根因,對症下藥;透過AutoML技術協助企業預知風險防範未然,讓數據輔助每一個決策,為企業再創高峰。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轉投資的中國大陸車用基礎軟體開發新創業者奧特酷(AutoCore.ai)今(15)日宣布,獲得博世集團(Bosch)旗下博世風險投資和博原資本戰略投資,既有股東高瓴創投(GL Ventures)此次亦持續跟投。 據了解,此輪參與投資的博世創投與博原資本,均為全球整車電子電氣架構(EEA)龍頭企業博世集團旗下基金。博世集團為Autosar標準的主要支持與發起者,是全球最大汽車Tier1系統集成商,在汽車產業供應鏈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與領導地位。 隨著汽車智慧化發展、使用的感測器倍增,海量資料使資料傳輸、調度、管理難度同步成長。隨著智慧駕駛場域控制發展趨勢,汽車中介軟體將成為智慧化發展的剛需基礎軟體,中長期市場規模估達數百億美元。 2018年成立的AutoCore.ai以基於自主開發的Autocore.OS軟體平台,為合作客戶提供基於整車SOA架構的中介軟體產品、基礎軟體產品及演算法軟體與應用軟體授權服務,建立完整統一的車載資訊連結平台。 AutoCore.ai成立以來已和北美、歐洲、日本、中國大陸、台灣等概括晶片、Tier1、OEM各領域領導廠商建立深度合作,並完成與核心產品相關的多個專案。2020年10月成為MIH開放平台首批加盟會員,2021年3月再獲鴻海及高瓴創投聯合領投Pre-A輪投資。 鴻海對此說明,作為AutoCore最大外部投資人及合作夥伴,雙方已在全球各地有多項量產專案進行。合作範圍包括整車EEA、系統軟體平台到多晶片解決方案,在優化整車TTC過程,加速產品TTM周期及大幅降低重複性技術研發投入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高通今(9)日最新宣佈,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已簽訂收購Autotalks的最終協議,本交易遵循常規交易完成條件。經由此次收購,高通技術公司不斷擴大的全面雲端連接汽車平台Snapdragon數位底盤產品組合,將納入可量產的雙模Autotalks獨立安全解決方案。 Autotalks是一家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自2009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車聯網通訊技術。Autotalks提供符合汽車標準的雙模全球車聯網解決方案,與多種車聯網標準相容,主要是在減少碰撞並提升移動性。Autotalks的專業知識和業界領先的產品與高通20年的汽車產業經驗和對車聯網的承諾相結合,將加速車聯網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普及,以提升交通效率並增進駕駛和用路人的安全。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暨汽車部門總經理Nakul Duggal表示,自2017年以來,高通一直投資於車聯網的研究、開發和部署,並且相信隨著汽車市場趨於成熟,將需要獨立的車聯網安全架構來增強用路人的安全以及智慧交通系統。高通和Autotalks在建構車聯網技術和產品方面共享著數十年長久的經驗和承諾,著重於解決真實世界的用路人安全挑戰。期待著未來共同努力提供全球車聯網解決方案,將有助於縮短上市時間,並讓大眾市場採用這項非常重要的安全技術。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晶片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 Inc)周一宣布將收購Autotalks Ltd,以強化汽車業務。該以色列公司生產用於車輛防撞技術的晶片。 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和越來越多汽車自動功能問世,汽車製造商使用的晶片數量激增,使車用市場搖身變成晶片業主要的成長領域。 以色列Autotalks為「由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車輛生產車聯網(V2X)通訊技術所使用的專用晶片。 高通旗下Qualcomm Technologies汽車部門副總裁Nakul Duggal發布聲明表示,自2017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投資車聯網的研發與布局,我們相信隨著車用市場的成熟,未來將需要獨立的車聯網安全架構來強化用路者的安全和提升智慧交通系統。 高通在去年9月底的「汽車投資者大會」(Automotive Investor Day)上表示,旗下汽車事業的「商機」(pipeline)達到300億美元,與7月底公布第三財季業績時相比增加了逾100億美元。 當時高通並表示,未來業務得以快速增長,主要受益於汽車製造商與其供應商使用的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產品。高通這項產品能提供輔助與自動駕駛技術、車載資訊娛樂(in-car infotainment)系統,以及連結雲端功能。 高通周一表示,Autotalks的解決方案將納入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產品組合。該公司表示這項收購案將透過旗下Qualcomm Technologies進行,但沒有提供與該交易有關的財務細節。
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經常發生車禍悲劇,遭外界質疑其安全性。美媒報導,美國交通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表示,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取名跟一般常識認知不符,如果要求駕駛必須雙手放在方向盤上,眼睛盯著前方路況,就不能稱為Autopilot,根本「名不符實」。 報導指出,布塔朱吉直言,將Autopilot(自動駕駛)一詞作為特斯電動車一項功能,與該公司要駕駛雙手保持在方向盤上的要求不符。他說,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在調查特斯拉Autopilot系統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和突然煞車事故中發揮何種潛在作用。 布塔朱吉受訪時表示,如果說明書上明確規定「你必須雙手放在方向盤上,眼睛盯著前方路況」,他本身就不會將這樣系統稱為Autopilot。 布塔朱吉補充說,這並不是NHTSA的調查範圍,但就一般常識認知上,這卻是一個問題。 2021年8月,NHTSA針對特斯拉Autopilot可能存在的缺陷展開調查,並於2022年2月對意外剎車問題進行調查。特斯拉官網稱,目前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需要駕駛人主動監督,並無法使車輛自動駕駛。 美國汽車協會(AAA)日前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68%民眾對自駕車感到「恐懼」,較2022年的55%高出許多。該調查的949位受訪者中,每10人就有1人認為,買一輛自駕車能讓自己在路上睡覺。但專家警告,車商行銷有誤導消費者之嫌,讓民眾對目前汽車輔助系統產生誤解,甚至造成危險。
2023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3)6日盛大開幕,新漢子公司創博(NexCOBOT)以「Automate your CNC Machines with Robotic Automation」為題,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美國館(攤位M0834)盛大展示ECM x86 Real-time Windows EtherCAT主站控制器、NexRTOS x86 Real-time Linux EtherCAT控制平台和GRC機器人控制系統三大解決方案,盼能一舉解決業主的痛點,並邀請到合作夥伴士林電機、舜鵬科技和正崴機器人的代表一起到場說明。 創博專業EtherCAT主站控制器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建置EtherCAT控制系統,透過NexECM軟體,使用者可以在即時作業系統環境下開發專屬的EtherCAT運動控制。控制器之開放式架構讓使用者在MicrosoftR Windows環境中可游刃有餘地整合第三方軟、硬體之外,現場也展示士林電機的伺服驅動結合創博EtherCAT主站控制器的相關加值應用。 創博總經理沈倩怡強調,NexCOBOT擁有十年以上機器人控制器開發經驗,以及in-house的設計研發團隊,基於開放式架構良好的兼容性,提供硬體客製化、控制軟體核心技術模組化,和軟、硬體整合一站式服務,並有最值得信賴的客服工程師即時支援售後服務,利於OEM夥伴和機台/設備製造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
Rivian Automotive周一表示擬發行價值13億美元的債券,凸顯需求趨緩以及成本上揚、電動車業者資金吃緊的情況。受此影響,Rivian周一盤後股價下挫近7%。 Rivian指出,初期投資者將獲得在債券發行13日後額外認購2億美元債券的期權。該車廠表示,籌得資本將作為開發較小型R2系列車款所用,並強調與在目前股價出售股權相比,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帶來最佳成本效益。
大陸新能源車廠比亞迪近日宣布,因應大陸新能源車補貼結束,旗下汽車自2023年1月1日起相關車型售價進行正式調整,上調幅度為人民幣2,000元~6,000元,新價格將於1月1日零時起生效,在此之前支付定金簽約的客戶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受上述消息影響,2023年首個交易日,在港股上市的比亞迪開盤雖下跌1.5%,報189.7港幣,隨後震盪強彈。截至10點40分,比亞迪港股報198.2港幣,漲2.91%。 另外,比亞迪在2022年12月30日宣布與中亞最大汽車製造商UZAuto簽署合資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生產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零部件。合資公司將設在烏茲別克,未來主要生產比亞迪多款暢銷新能源車型,包括DM-i超級混動車型和相關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