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WWDC上發表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折新台幣約10萬元起跳的售價卻震驚市場。 財經部落客切老則認為,過去Meta採低價策略,但創新性和用戶體驗因此受限,以致賣一副Oculus頭盔虧一副,如今蘋果反其道而行,猜測蘋果是想利用Vision Pro試水溫,也許真的有機會讓蘋果為VR定義出新的用戶市場。 ◎以下為《切老滾雪球》原文: 你看好VR產業的未來嗎?看來蘋果是十分看好的,在昨天終於推出了眾所期待價格高達10萬台幣的Apple Vision Pro。 我們先來看看在元宇宙領域投注最多資源的META在VR領域的發展。Meta發展VR軟硬體技術已經超過10年,Oculus頭盔在全球的市佔率超過70%,在2022年第四季更突破了80%的市佔率。根據IDC的數據顯示,Oculus頭盔在2021年創造了約23億美元的營收,賣出了360萬副頭盔,2022年更增長為29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Oculus Publishing應用程式平台在2022年的營收為15億美元,比2021年成長了50%。有500多款上架遊戲,其中300多款為META贊助研發,另外有150款正在研發中。目前上架的應用程式中,有40款的營收超過一千萬美元,而營收突破兩千萬美元程式的數目比2021年多了一倍。這15億美元的營收佔了META的VR部門的73%營收(不含Oculus頭盔),也佔了全球VR應用程式營收的50%。 META在2022年銷售Oculus頭盔的29億美元營收加上Oculus Publishing的15億美元營收共計44億美元,換算成台幣是1320億台幣的收入,看起來很驚人,但去年META的Reality Lab部門的虧損更驚人,2022年虧損了超過140億美元約4200億台幣。我們可以知道目前META是賣一副Oculus就虧一副的階段,META去年所裁撤的一萬一千人中大部分都是Reality Lab部門的成員。可以看出VR的發展與探索仍在非常初期,META在長期投入龐大資源的狀況下仍未能找到VR硬體的最佳形式以及成功發展出VR產業的獲利模式。 META的策略是用低價銷售VR設備,不惜成本來推動VR整體的應用需求,在追求低價的思維下,產品創新性與用戶體驗反而因為工程思維受到限制。反觀蘋果,採相反的策略,將VR定位為需要高昂花費的沉浸式體驗科技產品,在創新性及體驗上一舉突破了META發展10年的Oculus頭盔架構。但因為Vision Pro高昂的售價,最終市場的反應如何仍是未知數。 可以猜測蘋果是利用Vision Pro來測試市場水溫,以蘋果愛用者的屬性與生活水平來看,也許真的有機會讓蘋果為VR定義出新的用戶市場。不管最後蘋果Vision Pro的銷售數字如何,越多的廠商加入VR技術的研發,產出越多的商品,必將刺激更多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對整體VR產業絕對是好事,VR的未來也越來越值得我們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切老滾雪球》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夏季旅遊熱潮將至,戶外用品知名品牌歐都納舉辦年中慶優惠活動,自即日起至6月25日止,全面85折優惠,消費滿額送品牌好禮,加入會員再抽滿額現抵金,100%中獎率現抽現抵。舉凡快乾涼感衣、輕薄防曬外套、彈性防蚊長褲及更多戶外旅遊裝備,都能在歐都納一站滿足。趁著年中慶優惠,趕緊到歐都納門市拿好康吧! 在全球暖化下,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各地氣溫屢創新高,隨著天氣愈來愈熱,當外界環境的溫度比體內溫度高,身體散熱的效果變差;或是濕度過高,不利人體排汗及散熱時,就容易發生熱傷害。歐都納排汗快乾衣再進化,使用Polartec Power Dry高透氣面料,能將汗水從皮膚表面帶到面料的外層迅速擴散並蒸發,快乾的速度比棉要快至少2倍,有效降低熱度及濕度停留在身體上的時間,增加夏天的舒適感,成為最佳的貼身層服飾。 另外,Polartec Power Stretch系列除了出色的吸濕快乾能力,還具有強韌的彈性纖維,可產生四向彈力,滿足戶外運動時更好的拉伸力,以及更高的耐用、抗起毛球,如果你是很容易會爆汗的朋友,就讓Polartec成為你的神隊友。 此外,背包是戶外活動或旅遊的必備品,歐都納代理的德國deuter背包,是歷史悠久的經典品牌,擁有百年經驗設計,並且重視環保及使用體驗,承諾企業責任並全方位為人類與地球努力,守護自然環境,同時展現卓越品質與功能設計,為戶外愛好者提供了專業的背包選擇,一直以來深受喜愛。 今年deuter歡慶125周年,歐都納在台授權代理引進多款實用背包,適合旅遊、戶外活動等長時間背負。不管是出國旅遊,還是深度探索台灣美景,舉凡從頭到腳需要的歐都納都有,期望能成為每個人的專業戶外顧問,陪伴大家打造專屬於個人的自在戶外生活。
背光模組廠瑞儀(6176)宣布完成最終協議,以1,450萬歐元取得芬蘭公司Nanocomp Oy Ltd 100%股權。瑞儀表示,Nanocomp是一家使用黃光製程的導光板公司,目前用於閱讀器的前光板上。未來雙方會有更多導光板技術交流合作,開發更精細的導光板產品,應用在車用和AR/VR產品上。 瑞儀宣布將以每單位7,587.65歐元的價格,取得芬蘭公司Nanocomp Oy Ltd 100%股權,交易數量約1,911單位,包括股份1,852股、以及員工認股權憑證59單位,交易總金額為1450萬歐元、約合新台幣4.84億元。 Nanocomp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芬蘭導光板公司,專門提供消費性電子產品採用的微米和奈米級微結構薄膜。Nanocomp擁有自主開發UV光固膠以及卷對卷奈米壓印線。搭配獨特的光學設計與雷射顯影模具製作等關鍵技術,Nanocomp能夠生產極度複雜的自由曲面(Freeform)微結構。Nanocomp具有黃光製程的能力,過去是手機大廠諾基亞的供應商,在功能手機式微之後,現在主要以電子書閱讀器的前光導光板為主,是電子書閱讀器龍頭亞馬遜的供應商。 瑞儀表示,此次收購,Nanocomp將帶給瑞儀其25年來在繞射或折射微結構等領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結合兩家公司的技術深度和量產實力,瑞儀現在可以為標準顯示器市場、包括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顯示器,利基市場、包括生物醫藥行業,以及多元化市場、例如汽車、電子紙等諸多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瑞儀董事長王本然表示,此次收購可以代表瑞儀致力於擴大其導光產品和技術深度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瑞儀過去為消費類IT顯示產品增加價值,未來將為汽車和AR/VR顯示器客戶創造優勢。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焦點股: ●Coinbase Global周二股價暴跌12.09%。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該加密貨幣交易所提起告訴,指控該公司未事先向該主管機關登記屬非法營業。 ●蘋果再跌0.21%,收在179.21美元。該消費電子巨頭在前一日發表其首款擴增實境(AR)頭顯Vision Pro,但定價高達3,499美元(約新台幣10.8萬元),是Meta同類最貴產品價格的3倍之高,這場蘋果自10多年前推出iPhone手機以來最大、風險最高的豪賭令投資人感到擔憂。此外,The Verge周二報導,蘋果已經收購了位於洛杉磯的AR新創公司Mira。該報導是根據Mira執行長的Instagram發文,以及消息人士透露的資訊。該公司為其他公司和美國軍方生產頭戴裝置。 ●超微(AMD)漲5.34%,收在124.23美元,在費半指數成分股中排名第一。投銀Piper Sandler分析師Harsh Kumar將超微目標價從110美元調升至150美元,稱超微專為AI訓練和高效能運算(HPC)工作而設計的MI300處理器在第四季推出後,可望為其數據中心業務營收貢獻2億美元。 ●台積電ADR上漲1.81%,收在99.82美元,換算台股價格為613.45元。該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周一召門幵股東常會,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受產業庫存調整影響,台積電在今年可能面臨些微負成長,但前景仍然十分光明,已準備好迎接下一波增長。他並表示,AI快速崛起,對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的需求升高。受此激勵,日月光ADR大漲6.05%,收在8.42美元,換算台股價格為129.36元。
蘋果在WWDC大會中發布首款MR眼鏡Vision Pro,受到市場關注。研調機構TrendForce估計,在售價和產能的限制下,預估2024年在美國上市時,出貨量僅約20萬台,後續還要看消費款的Apple Vision是否能吸引消費者日常使用,進而拉抬AR市場。 Vision Pro預計2024年上市,每台售價3,499美元,約新台幣10.7萬元,比外界預估的還要貴。機身以鋁合金打造,搭載M2和R1晶片,可以用眼神和手勢操控,外接電池續航力為二小時。 TrendForce指出,Apple Vision Pro精巧設計與高性能代表著生產難度提高、產能有所限制,也因此2024上半年僅選擇優先在美國發售。 考量產品售價,以及暫時還缺少必要性的應用功能等因素,TrendForce預估,2024年Apple Vision Pro出貨量僅約20萬台,需要等待後續消費款Apple Vision的推出以及Apple能否提供吸引消費者日常應用的功能服務,才能以此拉升整體AR市場的快速發展。 TrendForce認為,Apple Vision Pro硬體規格和功能設計方面,無疑會是目前最頂尖的AR/VR產品,但是售價高達3,499美元,再加上需要外接電源才能運作兩小時,均是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的不利因素。 Apple Vision Pro目前缺乏足夠的應用,初期會是偏向開發者、企業用戶採購的產品,讓開發者、企業能透過Vision Pro的各種創新的功能,進而開發出不同類型的應用,並不適合一般消費用戶,因此產品售價才會偏高。 而Apple後續則能針對Vision Pro各種功能的應用情況,進行產品規格上的調整,以此推出與Pro版有所區隔的新品Apple Vision,除了符合一般消費者的預算,電池的續航力也能進一步優化。因此,WWDC 2023是以空間運算的概念情境與願景為主,預估在2024 WWDC中才會有更多的實際AR應用程式展示,並且鎖定在日常生活應用為主。
112年3、4月統一發票開獎,獎金已陸續匯入中獎人帳戶,有民眾在6/6帳戶收到一筆「120,000元」的款項,驚訝對中1200元的發票獎金竟然變成12萬元,不過錢也很快被「更正」回去。另有民眾貼出華南銀行簡訊截圖,強調是作業疏失。 有網友在Dcard上以「差點因為中發票得到12萬」為題發文指出,她第一次對中兩張發票,一共中1200元,從沒中過這麼大的數字原本已經很開心,沒想到查網銀竟發現獎金變成12萬元。但後來再查看,發現這筆12萬金額已被更為1200元。 也有其他網友在Dcard以「發票獎金入帳,是人工作業嗎」為題發文,提到自己對中500元的發票,竟突然收到5萬元,還想說是哪來的意外之喜,結果看了網銀是「統一發票」中獎,沒想到隔天早上卻見銀行通知是作業疏失,已更正入帳款項,讓她眼睜睜看5萬元又變回500元。 消息曝光後引發討論,網友紛紛表示「好像有人是200元變成2萬元,反正就是後面都加2個0」、「我的華南也是差點200變20000」、「華南銀行出錯,我中200元卻匯給我2萬元,2萬元已經回收,終究不屬於我」、「我也有收到,真的蠻好笑的」。
CINNO Research數據指出,2023年首季大陸AR/VR整機銷量合計22萬台,雖季減11%,但年增幅達62%,在傳統銷售淡季有強勁增長表現,優於大部分其他消費電子產品。 CINNO Research表示,AR/VR市場正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今年首季銷售年增62%至22萬台的成績亦遠超過其他三季表現。報告還指出,搭載Micro OLED顯示螢幕和Birdbath光學模組的AR眼鏡正快速提升市占,整體上高階AR眼鏡在總產品量占比逐季提升,VR設備則下滑。 蘋果日前在開發者大會上發表高規格的頭戴裝置Vision Pro,市場關注該類產品能否被民間接受、會否如iPhone般改變社會的消費電子產品,不過Vision Pro定價3,499美元被市場質疑並不親民。另一方面,CINNO Research則指出,目前大陸AR眼鏡產品售價普遍於人民幣2,000~3,000區間。
蘋果周一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公開新產品AR/VR混合實境頭戴裝置,售價高達3499美元(約新台幣10.7萬)遭批評太過昂貴,甚至有外媒辣評,「16年前人們排隊買iPhone,現在蘋果推出革命性新產品,似乎沒人在意」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強調頭戴裝置的工藝與細節令人驚嘆,每雙眼睛能享受超過4K的體驗,「我認為這具有很高的價值。」 Businessinsider報導,科技巨頭蘋果推出首款頭戴式裝置,應該是令全球感到興奮的時刻,但市場反應卻異常冷靜,昂貴的價格讓不少民眾卻步,庫克被問到能否一般人能否負擔時表示,「我不知道,我認為人們會根據他們財務狀況做出不同的選擇。」 今年4月,美國財經媒體報導,蘋果預計AR裝置的銷量約為300萬台,但現今數字已經下修至90萬台,但研究機構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Dan Ives預估數字可能只有15萬台左右。 庫克接受美國ABC電視台訪問時也出現尷尬一事,主持人Robin Roberts起初聽到庫克的說法,以為售價是34.99美元,還稱「哦,34美元99美分,還不錯」沒想到實際價格竟是3499美元,但庫克回應,「不,是接近3500 美元。」 即使如此,庫克還是對自己的產品相當有自信,他強調,頭戴式裝置的工藝設計、技術與細節都令人驚嘆,每雙眼睛能享受超過4K的體驗,這一定需要付出一些代價,「我認為這具有很高的價值。」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Zara母公司Inditex周三表示,春夏系列服裝在過去一個月銷售大增16%;此一跡象顯示,儘管工資成本上漲,以及俄羅斯業務流失,該快時尚公司仍能保持強勁業績。 該家西班牙時尚集團公布第一財季(2~4月)獲利成長54%,優於預期;在2022年歷經強勁表現之後,該集團目前繼續成長。 Inditex第一財季淨利達12億歐元(約12.4億美元),超越分析師預期的9.8億歐元。 儘管面臨成本壓力,包括西班牙店員平均工資上漲20%,Inditex仍成功應對了維持價格競爭力的挑戰。 Inditex集團的市值在上周首次超越1000億歐元(約1070億美元)。 儘管去年出售了獲利豐富的俄羅斯業務,並吸收了更高的勞動力成本,Inditex在上季的銷售依舊強勁,年增13%,來到一致於分析師預期的75.6億歐元。 Inditex的戰略之一是在歐元區以外的地區,維持較高的售價,例如在美國、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一些服飾的價格比本國市場貴上91%。 由於總體環境較為艱難,美國市場的需求下降,但南歐市場受影響較小。協助抵銷了下降的趨勢。 該集團第一財季毛利率達到創紀錄的60.5%,顯示該集團有能力把更高的價格負擔轉嫁給消費者。Inditex認為2023財年的毛利率將維持穩定。 去年由於生活成本的危機,多數零售商的毛利率都受到擠壓。 Inditex計畫在兩年內於美國市場再擴展30家商店。分析人士認為,在消費者更具有鑑別力的市場,只有實力最強的時裝零售商,才能擴大市場份額。
蘋果(Apple)本次在WWDC發布最新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結合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驚豔全球,不過,折新台幣要價超過10萬讓人敬而遠之。Vision Pro價值在哪,曾經負責研發Vision Pro的前蘋果員工Sterling Crispin表示,該款產品是整個產業的結晶,他也分享了這款產品的超強功能,堪稱人機一體的代表作。 陸媒IT之家報導,Crispin日前在推特上透露,他從事AR和VR長達10年之久,「這是我進行單一研究項目耗時最久的一次」;他表示,從很多方面,Vision Pro是整個產業的結晶。據IT之家轉引了蘋果的說法,在Vision Pro開發過程中竟創造多達5,000項新專利。 談到這款產品的厲害之處,礙於保密協定,Crispin無法透露太多,但針對已經公開的專利部分,Crispin指出,Vision Pro使用了大量神經科學來開發其一些關鍵功能;Crispin分享,當用戶正處於VR或AR體驗中,AI能嘗試透過眼動追蹤、大腦電波、心跳心律、肌肉活動、大腦血液密度、血壓和皮膚導電等各種方式預測使用者的情緒和認知狀態。 最酷的是,Vision Pro可透過瞳孔預測用戶想要點選哪些選項,Crispin表示,由於瞳孔在用戶點擊前就會有所反應,因此可以透過監測用戶的眼球行為,打造大腦和機器的接口,Crispin將這種功能稱讚為「讀心術」。 此外,Crispin還表示,Vision Pro還能透過機器學習、身體和大腦訊號預測使用者的專注程度和學習效果,虛擬環境將以此為根據進行更新,試想一下,這種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建立更符合沉浸式的使用環境。
TPK-KY宸鴻(3673)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江朝瑞表示,公司尋求轉型、布局四大產品線,今年最大的重點是激光雷達,和光達廠商Luminar合作,規劃一條生產線,2024年開始量產出貨。 3D列印也持續開拓新客戶,包括鞋子、頭盔、假牙等產品都已出貨。隨著新產品量產,預期明年新事業營收貢獻有機會達到10%以上。 至於觸控業務方面,總經理謝立群表示,筆電看到觸底回穩的跡象,但整體消費市場還是比較低迷,下半年不宜太樂觀,全年仍希望維持獲利表現。 江朝瑞表示,今年觸控以外業務貢獻還小,估計營收比重在5%以內,明年會成長到10%以上。特別是激光雷達模組,宸鴻切入市場早,Luminar在光達業界是領先的公司,看到這個產品就像當初看到iPhone的興奮,很有潛力。宸鴻和Luminar合作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公司會在廈門廠區建置一條生產線,年產能約60萬片,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小量產,後年會有比較大的數量。光達模組每一個模組的設計、機構、軟體都不一樣,宸鴻不是只生產一個零件,而是做到模組出貨。激光雷達不受天候、光線影響,也是一種AI應用,全球每年賣出8,000萬輛車,激光雷達滲透率會逐年提升,未來十年成長性看好。 3D列印這個技術已經發展十年,生產數量沒有很大,主要還是利基型產品,因為生產特性不同,宸鴻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宸大」,專注在3D列印業務。目前3D列印應用廣泛,包括鞋子中底、拖鞋、整雙鞋子,還有安全頭盔,護具、假牙都可以用3D列印,一年營收貢獻約3,000多萬美元。 宸鴻也布局其他新事業,包括儲能事業,和泓德能源合作,代工做儲能櫃、充電樁。內部也有部門做電動摩托車,和一家紐西蘭新創公司UBCO合作,在廈門生產組裝。江朝瑞表示,消費性產品競爭太激烈,電動摩托車也是走利基型市場,發展物流車、農場車、越野車、海灘車等利基型應用。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蘋果公司發表其首款擴增實境(AR)頭顯Vision Pro,被喻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的郭明錤稍早在推特上表示,短期內,其售價和開賣日等因素將不利於投資情緒。 受此打擊,亞洲的相關蘋概股慘跌一片。在香港股市,高偉電子暫跌逾14%,稍早前一度崩跌24.5%。舜宇、瑞聲、比亞迪電子、鴻騰精密等也全面走低。 台北股市亦出現上演類似行情,MR相關光學鏡頭廠玉晶光(3406)目前大跌近7%,將前一日Vision Pro發布前的漲勢全數回吐。大立光(3008)、揚明光(3504)、GIS-KY(6456)、亞光(3019)等同步下挫。 郭明錤在推特上提出3點看法,首先,蘋果雖展示空間運算的願景與AR/MR裝置的設計創新,但並未展現日常生活使用Vision Pro的必要性。在可預見的未來改變人類生活方面,目前ChatGPT/AIGC更具說服力。其次,Vision Pro超乎預期的售價,以及開賣日需要等待半年以上,這在短期內不利於投資情緒。最後,郭明錤認為應該密切關注其預購需求以及在開賣之前,蘋果能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應用程式、內容與生態。
蘋果公司(Apple)今天發表全新擴增實境(AR)頭戴裝置Vision Pro,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令人振奮,將有更多期許空間,而且AR的顯示器及低功耗方面,會增加對台積電先進製程需求。 劉德音今天在股東會後受訪時針對AR的市場前景發表看法,他說,台積電在AR領域已經發展很久,但使用者應用部分遲遲沒有進展。 劉德音表示,今天蘋果發表AR頭戴裝置令人振奮,主要是蘋果能夠讓許多開發者共同參與,將有更多的期許空間。至於AR的顯示器及低功耗方面,會增加對台積電先進製程需求。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的人工智慧(AI)熱潮持續延燒,台積電股東關心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劉德音說,隨著AI革命開始,台積電營收年複合成長率有可能達到15%,現在AI又快速崛起,增加對台積電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的需求。 劉德音表示,半導體應用賦能很多人類生活方式,生成式AI直接影響到人類,半導體對於人類的價值增加,因此即便半導體景氣反轉,客戶產品降價的情況並不多見。 劉德音說,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終於突破成為具經濟規模事業,是一重要里程碑。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則表示,台積電正在擴充先進封裝產能,「越快越好」。 至於智慧手機市場,魏哲家說,今年智慧手機出貨數量恐將減少,不過,台積電的市占率可望提升,手機內使用的半導體數量及晶片尺寸也會增大,預期手機仍會是相當好的產業,會成長。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宏達電(2498)除積極布局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不停歇外,日前也發表首款億級畫素手機HTC U23 pro,為宏達電第二款與元宇宙做出連結的智慧型手機,受惠出貨潮拉動,宏達電5月營收雙增。宏達電將於6月16日舉辦股東會,屆時董事長暨執行長王雪紅勢必也會對宏達電在VR/AR領域的發展做出更詳盡的說明。 宏達電5月自結合併營業收入為3.59億元,月增加19.3%、年增加18.28%。累計1至5月累計自結合併營業收入為16.35億元、年增加1.11%。 宏達電持續著墨VR/AR領域,日前與法國領先的虛擬實境內容領導者Excurio推出亞洲首場「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體驗展」,該計畫是全球首個在埃及胡夫金字塔內部和周圍環境進行掃描勘測和建模還原的新型態文化體驗之旅,耗時三年時間完成,展中透過VIVE追蹤定位系統和實景娛樂技術完美呈現擬真體驗,即日起至九月中在上海展出。 先前宏達電也在COMPUTEX 2023與美超微電腦和微星(2377)合作,展出方便移動的VIVE虛擬拍片製作解決方案VIVE Mars CamTrack,會中並展出HTC G REIGNS全新5G行動專網解決方案REIGN CORE S2,展現HTC於虛擬影像製作與5G商業應用上的尖端技術。 在智慧型手機方面,宏達電發表首款億級畫素手機HTC U23 pro,搭載AI相機、大容量、大電量、防水、指紋和臉部辨識等設計,6月中搶先預購開賣。 宏達電預計在6月16日舉辦股東會,將由董事長暨執行長王雪紅親自主持,面對小股東提問,預計屆時王雪紅也會針對VR/AR產業前景釋出更多訊息,也對針對宏達電營運表現做出說明。由於蘋果在甫落幕的WWDC祭出首款MR(VR+AR+XR)頭帶裝置,相信近期該領域發展也將持續受到市場關注,有機會也成為股東會熱議話題之一。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2023在今(6)日凌晨登場,本屆大會外界理所當然視全新產品、主打混合實境(MR)的頭戴裝置為主角,但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表示,投資人更在意蘋果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的布局。 蘋果公司股價5日開高走高,22:00漲1.42%,報183.52美元創新高,市值達2.89兆美元,也為蘋果在WWDC登場前先拿下一個好兆頭。 蘋果在今年WWDC上將發表已賣關子多年的AR/MR頭戴裝置產品,進軍全新領域,加上新操作系統與軟體開發平台,使市場多數目光緊盯該新品,也好奇產品之王蘋果的影響力能否將這款新設備推廣成全民使用的主流裝置。但專家指出,當前資本的目光並不在頭盔上,而是在意蘋果的AIGC進展。 可望帶動硬體換機潮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4日晚在推特上表示,近期與投資人討論今年WWDC,發現投資人對於Apple何時推出類似ChatGPT服務的關注度,高於即將推出的全新產品AR/MR頭戴裝置。 郭明錤指出,如果蘋果真的在WWDC發表AIGC相關服務,投資人認為這將有助延續目前市場對AI的投資情緒,且如果新推出的AIGC服務需要較高硬體規格,也有望帶起硬體換機潮。郭明錤還指出,包括新的頭戴裝置能否取得成功,長期下的決定性因素都很可能是在與AI、AIGC服務的整合程度。 針對這股AIGC狂熱,郭明錤表示,主要是輝達日前繳出的第二季財測過於亮眼,讓投資人的目光繼續集中在AI身上。相較之下,AR/MR頭戴裝置在未來兩年內可能仍難以對供應商有明顯的營收與利潤貢獻,讓投資人對其興趣降低。 頭戴裝置難貢獻利潤 不過郭明錤指出,就像ChatGPT激起這股AIGC浪潮,蘋果的AR/MR頭戴裝置若發表取得成功,也將對3D交互設計與3D電腦圖像帶來巨大影響。若頭戴裝置發表後成績明顯優於市場預期,再疊加下半年新款iPhone、Apple Watch、Mac大量出貨拉升營收利潤等指標,預計對蘋果與重點供應商的股價仍會是一大利多。 除頭戴裝置外,今年WWDC重點還有蘋果15吋筆電與高階Mac桌機發表,市場關注會否搭載如M3或M2 Ultra等新晶片。操作系統方面也是一大看點,如iOS 17要因應歐盟明年生效新法規,必須允許iPhone能下載蘋果App Store之外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