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API

的結果
  • 觀念平台-習近平舊金山APEC之行 值得後續觀察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APEC舊金山之行,包括在APEC會議召開前與美國拜登總統的莊園會議及與美國企業領袖餐會中的演講,已預示著一個旗幟鮮明的中國對美國政策:中國無懼美國的打壓與制裁,中方將自信地推動中美民間(含商務)上的往來。  首先,就美國的制裁與打壓來說,自川普在總統任內發動對中的懲罰性關稅政策後,隨之而來的科技戰、軍事抗衡等,在拜登上任後不但「川規拜隨」且「變本加厲」,惟現今美國對中制裁的工具箱裡可用的工具已漸漸見底,這種情況可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中返美後,對華為新手機新出台的制裁,即可見一斑。  ■美對中制裁,已出現負效用  另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中的制裁,不論是在關稅或是高科技,都已呈現出邊際效果遞減且甚至出現負效用現象。爾今美國正面臨著對中仍有制裁的強大政治需求,然其對中經濟上的制裁卻已出現負效用警訊,猶如美國經濟既對中制裁猛踩煞車的同時,復又如《科學晶片法》中對半導體的補助猛踩油門般,經濟原地空轉下,徒然發出的刺耳噪音(高利率)與熱耗(通膨)而已。  相對的就中方而言,在美國打壓之初,中方貿易代表在川普辦公室簽下美中貿易協議後,中方即是以「臥薪嚐膽」般的決心,全力發展被掐脖子的關鍵技術,且能有所突破,現今,誠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更有甚者,中方也開始有底氣在一些關鏈的技術(如大疆無人機)、關鍵材料(如石墨、鎵、鍺)及對台軍售的美國軍工企業甚至蘋果手機進行反制裁。  在這場反制與反反制的高手過招中,或許美方原是想「一劍封喉」,而中方現今則是「點到為止」,為此,到底未來誰能勝出,則要看彼此的實力與底氣。  習近平此次訪美名為參加APEC領袖會議,實則藉美國地利之便,直接對美國「民間」喊話,精明的企業主及華爾街大老們,一定會仔細地盤算其中的利弊,而一些指標性大老的現身,其帶風向的結果更不可小覷。  現今,美中關係自川普以來的惡化與加劇,是否真的「不可逆」?當是關鍵之所在,而綜觀習近平在重要的餐會上直接對美國企業重量級人士的全部演說視頻,可說是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會場反應是尊重與熱烈。  ■國際政經比實力,G2發展妥協性新關係  國際政治與經濟一向都是以「實力」為原則。爾今,美方的政經實力,實已下降,現今中東以色列及哈馬斯的戰事就是一例,而它又會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中東乃至全球的政經影響力。相對來說,中俄間背靠背的緊密關係,及中國在中亞、中東、非洲及中南美洲日增的影響力都是政經實力的展現,復加以美國經濟及科技制裁均雙雙快速失效下,中共在國際政治裡,誠已海闊天空矣。  在現今國際政治下,中共唯一要啃下的硬骨頭就是美國華盛頓政治圈,故從民到官,由商到政,是順應美國政治生態的長、短期兼顧策略,也是不二法門。然問題是,它會不會有效?  「七年之病」雖「三年之艾終不可得」,由習近平在上述企業餐會的演說裡,我們可持平地說,中方已成功地邁出這轉合性關鍵的一步。  在未來的兩、三年內,若透過上述策略而讓美國下屆總統也能勉強地接受中共政、經、科技崛起的現實後,它將會進一步確立G2彼此間從「鬥而不破」到「與惱人的『老病號』和平共處」的妥協性新關係的建立;若果如此,且不論兩岸間的關係如何變,它是否會帶給台海更多的和平?值得推敲。

  • 龍丞資本併購閃電咖啡泰國業務

    17LIVE前執行長潘杰賢創立的龍丞資本(Turn Capital )再度出手併購,最新併購標的是閃電咖啡(Flash Coffee)泰國的業務與加盟經營權。龍丞資本表示,計劃未來兩年在泰國開設逾100家新店,累計泰國門市總數將達200店以上。 閃電咖啡在2020年成立,在亞洲地區有200家以上店面,包括印尼、泰國、香港和韓國等地門市。 Turn Capital合夥人Shang Koo表示,科技咖啡品牌閃電咖啡受該地區許多咖啡愛好者的喜愛,Turn Capital的重點和專業知識是消費者,將與Flash的管理團隊合作,使技術驅動的閃電咖啡品牌實現盈利。 泰國閃電咖啡董事總經理Vincent Hosman表示,Turn Capital提供資金和專業知識協助,使泰國閃電咖啡的飲料和食品多樣化,並繼續開設新店,我們準備把泰國的街道塗成黃色。 Turn Capital投資於亞洲市場的消費、科技、媒體和電信公司,促使被投資公司走上成長和盈利的道路,由潘杰賢於2020年創立,他將17LIVE的年營收從200萬美元提升到超過4億美元,成為日本和台灣的市場領導者。 今年17Live前財務長Shang Koo和Kollective Ventures創辦人、前重整和破產律師Kheng Lian Ho與潘杰賢一起推出Turn Capital Opportunities Fund 1以擴大其策略。

  • 產業觀測-半導體中長期人才荒 如何解

     從終端應用、技術升級看半導體業中長期人才需求將呈現高度成長,然而國內人才結構仍呈現供不應求局面,如何強化與全球人才的合作將成為重點,也攸關未來台灣半導體競爭力的維繫。  首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在2022~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到8%,將由2022年的5,751億美元,一路擴增到2030年的1.037兆美元。若以終端應用別來看,主要驅動力將來自於電動車(EV)與先進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DAS)、自駕車、5G/6G手機、穿戴式裝置、智慧製造、邊緣運算、資料中心等需求,當然人工智慧(AI)也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等同在資料經濟發展下,連網裝置數將大幅增加,而在裝置中的半導體含量比重也將持續成長,例如相較於4G LTE手機,5G手機的射頻前端模組、功率放大器、電源管理IC數目都大幅增加,又如燃油車每輛車半導體價值(矽含量)僅在400美元,而純電動車的矽含量則超過1,000美元。  ■技術推陳出新快,  人才需求高成長  其次在技術層次的發展上,半導體業技術製程不斷升級,預計2027年將進入1.4奈米世代,甚至先進封裝態勢也成為後摩爾定律世代的解決方案,意即隨著電子產品朝向高效能、高整合度、低功耗等元件規格趨勢發展,半導體廠將不再只是遵循摩爾定律發展,2.5D IC、3D IC將成為未來先進封測主要的發展趨勢。  以台積電來說,公司將提供涵蓋CoWoS、InFO和 TSMC-SoIC的多種先進TSMC 3DFabricTM封裝及矽堆疊技術,協助完成異質和同質晶片整合,達到客戶對高效能、高計算密度和高能源效率、低延遲以及高度整合的需求。此外,小晶片、矽光子技術也成為半導體業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技術發展趨勢,其中小晶片主要是將大晶片化整為零,單顆晶片本質上是IP硬件化,Chiplet可視為是多顆硬件化的IP集合,而矽光子未來如果能夠把處理光訊號的光波導元件整合到矽晶片上,讓矽晶片同時處理電訊號的運算與光訊號的傳輸,則矽光子技術將可改善晶片能源效率的問題。  至於人才是支撐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各國在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下,有感於所需優秀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嚴重短缺,均積極培養並拓展來源,因為唯有充足完備的人才支援才是半導體政策成功的重點要素,但少子化、選擇STEM就讀人數下降、各國強力進行挖角則是現階段半導體業人才所面臨的難題。根據教育部統計資顯示,2021年台灣大專院校STEM人數為9.2萬人,占比32.4%,人數與占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除不可逆的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外,考招制度與高教縮編影響學生選讀意願,也是愈來愈多學生選擇非理工科系就讀的主因。  ■擴大產學合作、投資併購,  多管齊下取才  有鑑於此,台灣透過「國家重點領域產業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來遴選數所大學設置國家重點領域(包含半導體、AI、機械、材料等)研究學院、推動產學合作、擴增重點領域大專院校招生名額,並且目標每年新增一萬名半導體人才,因而後續產生台大「重點科技研究院」、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等機構,且亦有多所公立大學提出申請。  事實上,未來台灣除了在既有政策基礎上擴大培育半導體人才外,也可藉由設立海外生產或研發據點,或是透過投資或購併取得人才、技術、產品乃至客戶,甚至可盤點評估出適合與我國半導體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對接的重點國家,提供當地投資環境、大學及科研機構、與科技相關產業上下游資訊,並從集中尋找潛力合作或投資標的,進而搭建合作平台,協助企業媒合當地學校、企業與新創,以掌握當地人才資源。

  • 《國際經濟》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11/20 周一 德國10月PPI 業績報告:安捷倫、Zoom  11/21 周二 澳洲央行主席談話與會議紀錄 美國10月成屋銷售 業績報告:Best Buy  11/22 周三 API原油庫存 美國10月耐久財訂單 密西根大學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EIA原油庫存 業績報告:NVIDIA、HP  11/23 周四 聯準會會議紀錄 澳、德、歐元區 11月PMI  11/24 周五 日本10月通膨 美國11月PMI

  • 《國際經濟》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11/13 周一 日本10月PPI  11/14 周二 澳洲10月NAB商業信心、11月Westpac消費者信心 英國9月就業數據 歐元區Q3經濟成長率 德國11月ZEW經濟信心指數 美國10月通膨報告 業績報告:Home Depot  11/15 周三 API原油庫存 日本Q3經濟成長率 英國10月通膨報告 美國10月零售銷售 EIA原油庫存 業績報告:Target 11/16 周四 澳洲10月就業數據 美國上周初請就業補助數據 美國11月費城Fed製造業指數 業績報告:思科、Walmart、應用材料、梅西百貨  11/17 周五 歐元區10月通膨報告 英國10月零售銷售 美國10月建築許可 業績報告:Gap

  • 專家傳真-西方去風險化對半導體業影響大

     「去風險化」意味西方國家肯定與中國雙邊經貿往來與相互合作,以因應全球挑戰,但主張應在經貿上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並避免各國因為供應鏈的脆弱性而受制於中國。西方國家針對關鍵領域對中國所採取的種種限制措施,旨在維護自身的利益,讓雙邊關係處於風險可控的態勢。但不可諱言,若是在某個領域,中國嚴重威脅到其他國家,「去風險化」的做法之一即是「去中國化」,此部分在半導體市場中趨勢尤其顯著。  ■歐美日對中「去風險化」  意涵不盡相同  對歐美日等國家來說,儘管「去風險化」所代表的意涵不盡相同,但可以成為現階段對中國政策的最大公約數,作為一種務實的態度,並試圖淡化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和陣營劃分氛圍。而過去美國川普總統對中國的政策較為傾向脫鉤,也就是中長期要切斷與中國的往來,不過也因中國經濟與各國仍有相當的連結性,故在當時歐洲並未明確響應美國脫鉤中國的策略。爾後2023年隨著美方釋出其追求去風險的策略,而不是脫鉤,顯示「去風險化」從根本上意味著有彈性、有實效的供應鏈,確保大家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此說法則逐漸被西方國家及其他美國同盟國所接受,故2023年G7峰會上,「去風險化」被七國集團整體接納,並正式寫入公報之中,代表著「去風險化」這個說詞與川普總統的無底線外交劃清界限,顯得理性、負責任,又不得罪已經仇視中國的人民。  事實上,就歐洲的觀點來看,「去風險化」的目的並不是要在經濟上孤立中國大陸,而是要增強歐洲自身的經濟抗壓能力,希望在貿易關係中避免在關鍵領域的依賴性,同時將對貿易和投資的損害降到最低,特別是俄烏戰爭未歇,歐洲已有相當的體悟,從而轉移部分產業鏈,達到對中國「去風險化」的目的。而對於美國來說,「去風險化」是以戰略競爭的高度,透過關鍵領域的嚴格限制,來阻止中國大陸作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超過乃至威脅自身的風險,特別是美國強調供應鏈多元化和「近岸外包」,藉此降低供應鏈的脆弱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並不會因此改變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圍堵和孤立的既定方針。  ■面對圍堵與孤立,  大陸反而更自立自強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西方國家佯稱的「去風險化」,目的就是要把中國視為風險,誘拉盟友從過去因美國施壓與中國脫鉤的被迫狀態,轉為主動「去風險化」,進而進入「去中國化」的自發狀態,在此情況下,中國自身也積極進行「去風險化」,也就是將該國的戰略重心轉向本地需求和技術來發展。  整體而言,台灣必須在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重組之際掌握契機,特別是半導體業者對於中國的投資止步,畢竟全球產能區分為中國大陸、非中國大陸陣營的趨勢顯著。  由於過去台灣對中國半導體投資金額並不大,尤其是面臨N-1的製程管制、兩岸政經情勢緊張的氛圍,因而在西方「去風險化」戰略下,已使在大陸的半導體台商投資止步。儘管美方近期延長三星、SK海力士與台積電中國工廠的豁免權,允許這些廠商進口晶片製造設備至大陸,但預料由於美中科技戰的選邊站問題,加上近期並非兩岸半導體合作的時機,因此預料短期間內台商對於中國的各項投資活動恐持續趨於保守謹慎。

  • 高雄米其林推薦法式餐廳Papillon攜Diptyque 打造最有「氛圍」耶誕聯名套餐

    為提供最非凡耶誕餐飲體驗,位在高雄承億酒店的高樓層景觀法式餐廳〈Papillon〉攜手法國頂級香氛品牌Diptyque,由法籍主廚博雅維(Xavier Boyer)設計打造僅12月22日至12月24日供應的限量聯名耶誕套餐,每套5,880元,每位用餐賓客均可獲得Diptyque經典系列香氛蠟燭35g一顆,11月10日在〈Papillon〉官網正式開放預約。 「Papillon x Diptyque耶誕節套餐」將是一個感官冒險之旅,〈Papillon〉的靈魂人物主廚博雅維,將以當代精緻法菜廚藝詮釋演繹歐洲耶誕節的溫暖氛圍,並讓每道菜餚變身為餐桌上的藝術品。博雅維說:「我們想要創造一場融合藝術、自然和美食的奇幻體驗,讓客人們在這個特別的季節中感受到不同尋常的美味」。 Papillon與Diptyque合作的創意靈感來自於蝴蝶的美麗和香氛的神奇,餐廳將變成一個擁有蝴蝶和花朵的奇幻花園。而火焰則是Diptyque的靈魂,搖曳生姿、耀眼奪目,點燃香氛蠟燭、芬芳香氣伴隨火焰漸次瀰漫開來,讓人放飛想像、綻放夢境,這將是一個融合自然之美和烹飪藝術的獨特體驗,為客人帶來視覺和嗅覺的雙重享受。 Diptyque以創新視角與驚豔設計致敬神奇魅惑的火焰,熱情熾烈而又觸不可及的火焰成為Diptyque本年度精心挑選的節慶系列主視覺圖案,透過Diptyque的經典躍動字母,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火焰將歲末節慶系列裝點得賞心悅目。創意亮相的絢爛火焰凝聚著Diptyque六十年經典香氛蠟燭傳統,誕生於1963 年的品牌標誌性特色再度回歸。 開幕旋即獲得2023米其林推薦的〈Papillon〉餐廳攜手Diptyque推出的聯名聖誕節套餐,將於12月22日至24日限量供應。食客可在特別的季節中感受到法國文化,香氛蠟燭的燭光成為熱情友好、歡聚一堂的象徵,芬芳熾烈的燭光裡瀰漫著幸福的節日氣氛,共享美妙「食」光。

  • 產業觀測-各國強化半導體扶植政策

     近來隨著美中科技戰恐進入新一回合的戰局,加上各國意識到半導體為重要的戰略物資,需要快速建立境內自有上中下游完整的供應鏈,以避免未來任何地緣政治動盪或類似疫情、氣候變遷等因素所造成的供給不及,或是無法執行自主可控的目標,2023年下半年以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台灣更進一步讓半導體扶植政策再強化,不論是補貼金額的擴大,或是扶植力道的增強,皆反映半導體業的確仍是各國強力主導的行業,各國更是積極藉由拉攏投資或策略聯盟來槓桿他國的資源,企圖占有在全球的高度主導力與話語權,也反映出現階段國際半導體市場合縱連橫的複雜程度。  ■大陸新推大基金三期,  籌資動能受矚目  以中國來說,近期華為發表Mate 60系列新機叫陣美國,激起對岸半導體業國產化的信心,政府更是趁勢追擊推出積體電路大基金第三期,規模將達到人民幣3,000億元,將遠高於第一期人民幣1,387億、第二期人民幣2,042億元,而未來第三期大基金主要是希望能扮演遭到美國卡脖子等環節的突破,例如高階製程的技術、先進半導體設備等,甚或是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等新興科技領域等半導體相關的供應鏈。然而目前中國在第三期大基金的募資似乎遭遇到困難,主要是由於對岸經濟情況表現未如預期,2024年經濟成長率恐將較2023年減緩,使得政府與企業在經濟放緩中的籌資顯得舉步維艱,況且地方政府面臨債務問題,使其在投資方面顯得更加審慎與保守,加上先前第一期、第二期積體電路大基金曾出現人謀不贓的問題所致,故後續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扶植基金仍否順利推動,值得持續觀察。  ■日韓積極建構  完整半導體供應鏈  在日本、南韓方面,其中日本半導體補貼金額相對明確且推進速度較快,例如為強化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岸田政府對赴日設廠的外國半導體廠商給予高額資金補貼,其中台積電熊本廠補貼金額高達4,760億日圓,而Micron、Kioxia與WD在日本三重縣的合作案,也將分別獲得1,920億日圓、929億元日圓。此外日本政府也正在研擬針對半導體業、蓄電池、生化產業提供五~十年長期稅務優惠方案,以減輕廠商的成本負擔,加強供應鏈的安全。  南韓同樣為強化半導體、充電電池、生技等產業的競爭力,未來五年內投資尖端產業全球聚落達16.6億美元,同時針對未來產業研發,南韓2024年也將向海外共同研發計畫投資1.8兆韓元,其中包括半導體等主要技術的國際合作網路建構及工廠補助。由上述可知,日韓雖然同步面臨美中選邊站的問題,但目前極力建構在地化完整半導體供應鏈、強化半導體投資、放寬相關限制則更為重要。  ■台版晶片法+晶創計畫  衝刺研發與育才  至於台灣,除先前「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俗稱台版晶片法)拍板定案,適用門檻為年度研發費用支出須達新台幣60億元、研發密度達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達100億元,受益者為國內大型半導體廠外,為鞏固台灣位居全球第二大積體電路設計排名,國科會與跨部會推出的「晶創計畫」,期望2025年投入120億元,當中52億元聚焦前瞻晶片自主技術、中小型業者研發和人才培育等面向,其中8億元規劃用於補助中小型積體電路設計業者,主要是協助業者衝刺28奈米以下製程技術,補助金額上限不超過申請金額5成,聚焦AI、車用等高速晶片應用產業。  由此可知,有鑑於半導體業為國家戰略性重大產業,加上該行業的表現也牽動我國出口、投資、資本市場、經濟成長率等走勢,台灣半導體業在全球地緣政治中心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故我國政府未來勢必也將持續對本產業祭出相關的扶植措施,藉此穩固台灣所扮演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供應國的強勢地位。

  • 環旭電子與私募基金收購泰科電子 完成股權交割

    私募基金Phi Capital(卓毅資本)與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3711)旗下環旭電子今(30)日宣布,成功完成對泰科電子的汽車無線業務的收購交易。此項交易正式於2023年10月27日完成股權交割。這是台灣汽車產業科技變革下,企業與私募基金首度的跨界策略聯盟,同時也是環旭電子擴張規劃的重要里程碑。 被收購的汽車無線業務為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Hirschmann),後續將由現有管理團隊在環旭及Phi Capital挹注資源下繼續成長。這次併購除增進環旭電子的業務組合價值,強化在車聯網領域的布局外,Phi Capital也在此樁汽車產業跨界整合中扮演關鍵參與角色。 Phi Capital創始合夥人王勇祥表示,私募基金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需要建立信任、互助互利。私募股權基金能夠成為產業發展的得力幫手,並提供與企業不同的技術和產業發展以外的觀點,尤其是在財務和營運方面,協助企業建立更全面的營運發展藍圖。

  • 《國際經濟》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10/16 周一 日本8月工業生產   歐元區8月貿易收支   美國10月紐約州製造業指數  10/17 周二 澳洲央行會議紀要   英國8月失業率   加拿大9月通膨   美國9月零售銷售   美國9月工業生產   美國10月NAHB房市指數   業績報告:美國銀行、高盛、嬌生 10/18 周三 API原油庫存   英國9月通膨   歐元區9月通膨   美國MBA抵押貸款   美國9月營建許可   EIA原油/分餾油/庫欣原油/加熱油報告 業績報告:特斯拉、艾司摩爾、網飛、摩根士丹利、科林研發  10/19 周四 聯準會褐皮書報告   日本9月貿易收支   南韓央行利率決議   美國首次請領失業救濟   費城聯準會製造業指數   美國9月成屋銷售   聯準會主席鮑爾演講     業績報告:AT&T  10/20 周五 日本9月通膨   德國9月生產者價格   英國9月零售銷售

  • 觀念平台-國際情勢詭變 兩岸經貿關係何去何從

     隨著敘利亞總統全家及重要閣員乘中共專機參加於杭州舉行的亞運並安全返國後,隨即傳出兩則中東方面的動盪消息:其一是敘利亞的軍校受到無人機的攻擊,傷亡近百人,而其國防部長因早一步離開而倖免於難;其後,又傳出哈瑪斯5千火箭突襲,以色列對其宣戰,而我旅行團124人均安的消息。  上述中東國家的消息離台灣甚遠,然其與中美博弈的大棋局有關,又與我們很近,故須多予留意。  中國大陸促使伊朗與沙烏地和解後,直接排擠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可說是動了美國的奶酪。此次特別安排敘利亞總統參加杭州亞運,可視為中國大陸對美國在中東戰略上的一次硬扛,日後中東戰事發展,可能有再擴大之勢。  ■大陸對台「文鬥為先」,貿易壁壘調查只是一環  值得重視的是,美中的博弈是全面全球的,這其中,當然不會漏掉美中關係裡的核心與重中之重:台灣。  吾人以為,台灣必然無法脫身於此一大博弈中,問題是在於美中對台的博弈上是要文鬥或是武鬥?雖然美方鷹派不排斥武鬥,但畢竟主動挑起戰端後,如何收尾困難度很大,且美方所須付出的軍事、經濟、政治甚至美國本土安全上的代價甚大,再加上俄烏戰爭之累,實不可不慎。現今,文鬥抑或是武鬥當取決於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現階段則是以「文鬥為先,武鬥為要」。在此戰略下,其對台文鬥的力度將隨著台灣內部政治情勢的變化,會加大、加劇中。  目前中國大陸在世貿組織(WTO)提出對台的2,455項貿易壁壘調查,可視為其對台經濟上「文鬥」的起手式,上述調查雖已決定再延至明年總統大選前,然事情並未結束。此外,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否要重新檢討抑或是中止,應在中國大陸的政策盤點中,也都是其經濟「文鬥」,甚至是「窮台」戰略上的一環。  從經濟或科技戰的角度來說,自從華為公開其Mate 60 Pro兼具衛星通訊功能的5G手機後,是一次重要的分水嶺。從產業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次「超越式進口替代」政策的實現,其已明白地預示著在高科技的領域裡,中國大陸不只能超越且有重創美國旗艦型企業的可能,不論對美國或是台灣都是一大警訊。  ■超越式進口替代,比中止ECFA更具殺傷力  更有甚者,其對台灣的一大警示是,若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晶片及重要軟件都能成功進行進口替代,且能超越的話,那麼,其對台灣現階段進口的大宗項目:中間材及工業半成品又如何不能進行進口替代呢?這對於具有全球最完整產業鏈的中國大陸而言,又何難之有?其對台灣經濟的傷害當遠在貿易壁壘調查或ECFA協議之上。  是故,吾人應可推論,中國大陸現階段對台仍維持大量中間材及工業半成品的進口,而台灣2022年時仍享有1,565億美元對陸的貿易順差,是中國大陸對台灣進口替代政策的緩行,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然此一政策是否在中美全球博弈加劇下,而被重新檢討呢?  若中美雙方暫不會在台海有直接地軍事衝突,那麼,各種非軍事的競爭都不能排除,上述對台灣大規模「超越式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它是代價最小且CP值最高的,因其能輕鬆地達到至少三個目的:其一,大幅降低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重創台灣經濟,且增加內地就業;其二,其能重創台灣中小企業,撼動台灣經濟根基,並讓台灣失業率快速攀升;其三,隨著上述進口替代政策的實施,其不但能傷台灣於無形,且能讓歐美等國無任何藉口介入外,亦能宣示對台主權。  值此波譎雲詭的國際情勢及WTO及ECFA調查與檢討呼之欲出之際,政府能不速謀對策乎?

  • 產業觀測-半導體景氣恐難快速回升

     隨著時序來到2023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理論上半導體供應鏈應該隨著庫存逐步回到正常水準,產業進入傳統旺季,甚至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好轉將帶動終端應用市場的出貨量。但近期仍有不少負面訊息的釋出,代表著行業景氣仍就是渾沌不明的態勢,能否快速回到上升的軌道仍待商榷。  例如台積電向供應商推遲先進製程設備交付的傳聞四起,爾後更出現高盛證券下修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預估值約1成,其所解釋的原因為終端需求復甦進度慢於預期。而世界先進則表示,儘管汽車需求相對較佳,但電源管理IC、IT和消費者需求復甦仍然緩慢,短期內市場需求將持續疲軟,該公司訂單能見度目前僅約兩個月,公司認為未來兩個月產能利用率不會有明顯提高。  ■多家大廠示警  庫存去化緩慢  國際間,英特爾(Intel)示警資料中心晶片去化庫存的速度較預期緩慢,暗示資料中心業務復甦的時程可能延後。此外,雖然中長期人工智慧(AI)多頭格局不變,但短期略有變化,也就是微軟(Microsoft)轉投資的ChatGPT退潮,且Microsoft 365 Copilot訂閱情況不如預期,也導致微軟開始下修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且拉貨放緩。  同時記憶體需求也仍未見起色,三星(Samsung)、SK Hynix第三季半導體業績雖有所改善,但仍陷於虧損,恐需等到2024年首季才可能全面擺脫2022年以來的記憶體寒冬。若以矽晶圓的角度觀察之,雖然歷經一年庫存調整,最壞情況已過,但是逐季改善之幅度極為有限,也就是供應鏈對於終端消費市況表示,現階段終端需求包含TV、手機、PC需求仍薄弱,對IC下單都以急單為主,整體矽晶圓庫存調整的時間點將延後。  ■華為新機驚豔  恐遭致美國新制裁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美中科技戰的變化,尤其是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X5的開賣,意謂中國半導體自主化的突襲,後續更傳出中國禁止部分公務員和國企員工在工作中使用iPhone,未來也不排除擴大管制範圍,而若中國公家單位對iPhone抵制日益加劇,則恐牽動蘋果(Apple)手機的銷售量。  更重要的是,美國將會快速盤點目前對於中國的半導體或科技管控措施是否存有漏洞,以及該如何改善,並且亦會加強盟友共同抗中的效益,同時華為的逆襲勢必將加快各國晶片聯盟的合作,以及主要國家自主半導體生態系的建置;即近期美國議員擬會面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討論把不甚先進的晶片列管,以表達對美國投資中國晶片業的擔憂,以及對進一步收緊晶片技術的出口,甚呼籲減少對中國的投資。此皆代表拜登政府在美國技術出口中國方面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而美中兩強的對抗將使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處於變動之中,成為未來全球半導體業景氣邁向復甦道路的不確定因素。  整體而言,這一波半導體產業不景氣持續時間從2021年下半年持續迄今,期間超乎預期,過往通常半年即可見到市場復甦,但目前各大廠陷入庫存過多的窘境,致使產業觸底時間點難以評估。且不論如何,2023年全球半導體業市場規模確定跌幅將高於預期,IDC最新預測數據,估計衰退幅度將達13.1%,而2024年才可望恢復成長的態勢,年增率估為20.7%;不過當中推升動能主要來自於記憶體,畢竟該項產品2023年的跌幅較深,2024年反彈的力道較為明顯。反觀全球晶圓代工、委外封裝及測試市場2024年雖將轉為正成長,但增幅各為9.3%、9.1%,均尚未補滿2023年各衰退11.4%、13.3%的幅度。

  • 學者觀點-對荷蘭ASML曝光機的停看聽

     近日台灣媒體有關半導體製造的三則新聞值得重視:其一,媒體引用路透社的報導指出,台積電要求荷蘭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延遲出貨高階晶片製造設備,9月15日消息傳出後,台積電的ADR早盤隨即跌1.7%。  其二,大陸國產光刻機(台灣稱曝光機)工廠傳落地河北雄安,而此一光刻機「工廠」以100~150公尺的巨型環形加速器為光源,並可形成許多EUV(極紫外光)光源束線,故能讓好幾個光刻機同時開工,形成猶如「工廠」般,同步量產高階晶片。  其三,前台積電研發副總林本堅認為,華為Mate 60 Pro手機效率上雖略遜台積電5奈米晶片,惟其晶片自製率的良率已由原先的15%提升至50%。  ■中國製成真  半導體設備恐洗牌  所謂一葉知秋,更何況是上述的三則新聞、三片落葉。上述重磅新聞合在一齊看時,勢將對中、台、美、韓、荷等半導體及其設備的製造產生重大衝擊,也預示著一個世界半導體重新洗牌時刻已悄然到來。  首先,就「近期」來看,當中國大陸成功地自製7奈米晶片供華為高端手機應用,其良品率雖然較低,而其效能也與頂級高端晶片仍存有若干差距時,華為實已具備重返5G手機市場的條件,再加以其另以衛星通話功能為訴求,也能一補晶片上的小短板,而能具有全球市場攻堅的實力。此外,上述良品率偏低致使其生產成本提高的問題,相較其現今較低的手機售價,其影響可說是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上述晶片的生產,代表著中國大陸在高階晶片研製與生產上取得的時間與戰略上的縱深,現今在落後5年兩代的情況下:先求有,再求精;先搶回5G市場橋頭堡,再以一、兩年的經略重返榮耀;先以物美價廉的5G手機為基載,打開鴻蒙系統的國際市場。如此一來,在市場上就能內外兼修,而在技術上也就能軟硬通吃。  上述雄安的光刻機「工廠」,據傳可以SSMB-EUV光源,同時支持十多台光刻機分別生產3至28奈米高階晶片,預計在2025年可正式投產。若上述新聞屬實,再對照其「中國製造2025」晶片自製率達75%的目標,儼然已能實現。若此,其必將對全球半導體生產及周邊的半導體設備業產生重大衝擊。若上述2025年是全球半導體業的一個分水嶺,那麼在2024至2030年間,恐將是一片紅海,在擁有全世界最大半導體需求的市場,且已完成全部技術自主及完整產業鏈的中國大陸,將會是世界半導體生產及技術的主導者,會有很大的話語權,也必然對台灣半導體製造及生態有直接影響,不可小覷。  ■台積延緩高階設備交貨  另有深義?  現今台積電對ASML高階光刻機延遲出貨要求的新聞裡,吾人並不清楚,上述光刻機是用在台灣或是美國?是供3奈米或更高階的晶片製造所用?然很清楚的是,上述光刻機一旦上基台後,必然成為公司在投入上的沉入成本,而若日後無法滿載生產時,上述沉入成本勢將無法順利回收,且若變動成本又居高不下時,對公司的營運乃至股價必有不利影響。  現今,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3~5奈米的晶片生產正碰到許多建廠上的麻煩,是否能與美國工會協調出一個順利的工作模式,不但是台積電的挑戰,也是美國重返製造業的挑戰;而若磕磕碰碰地延到2024年底或是2025年才能投產,屆時,也正好碰上「中國製造2025」的節點時,必將與中國大陸高階晶片形成另一場直球對決。  若此,這將是美、台、日、韓、荷等「中國以外」半導體業與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兩大陣營間的生死對決。而在此對決前夕,原應積極整軍經武的台積電,卻臨時對ASML的高階晶片製造設備按下暫停鍵,是否有什麼更深層的意涵,值得推敲。

  • 產業觀測-華為新機突襲的蝴蝶效應

     近期半導體乃至於科技業討論度最高的除了人工智慧(AI)市場外,莫過於華為Mate60系列發售引發市場熱議,當中也包含中芯國際觸及7奈米製程、中國半導體國產化有具體成果、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成效等重點。  而過去頻頻遭到美國壓制的中國,近期氛圍上似乎傾向於樂觀,不但高舉半導體供應鏈加速朝向自主可控的大旗,更有官方來自於集成電路大基金第三期的加持,規模較2014年一期的人民幣1,387億元和2019年二期的人民幣2,042億元明顯提升,甚至美國重點限制環節或許將為中國集成電路大基金三期的投資重點,如AI晶片、先進半導體設備(尤其是光刻機,台灣稱曝光機)、半導體材料(光刻膠等),顯然此次中國官方資金扶持力道更大,期望成為推動產業進入發展的捷徑,且中國持續強調美國制裁愈極限,反彈則愈強烈,中國半導體業自主攻堅將為必然態勢。  ■美恐擴大管制,陸半導體國產化存變數  或許華為突襲讓美中半導體科技戰進入升級的新回合,但是否就此能扭轉美中科技戰的態勢,中國之後能順遂的加速完成半導體供應鏈國產化的目標,則仍是未定之數,畢竟中國目前能取得的半導體設備、關鍵核心晶片其已發揮至極限,未來再往前邁進的難度加大,況且美國必將擴大管制範圍與增強控管力道,此仍使後續中國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的發展仍存有變數。  若站在美國角度觀之,雖然先前幾個月美國官員不斷出訪中國,開啟兩國對話的橋樑,但在華為選擇在蘋果iPhone 15新機發表會前推出震撼市場的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X5等產品之後,中國叫陣美國的意味濃厚,等同美中兩強間的管道再次遭到破壞,僅剩彼此間的不信任感;預計美國將會快速盤點目前對於中國的半導體或科技管控措施是否存有漏洞,以及該如何改善,並且亦會加強盟友共同抗中,等同華為此舉勢必引來美國更大動作的回擊,同時華為的逆襲勢必加快各國晶片聯盟的合作,以及主要國家自主半導體生態系的建置,對於全球半導體業來說,將是持續處於變局之中。  ■對台商是弊是利?還視陸官方態度而定  對於台灣半導體業來說,此次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15的發布,加上中國公家單位對iPhone的抵制,恐仍是弊多於利。雖然華為麒麟9000s晶片由中芯國際以7奈米製程操刀,意謂製程推進上優於我國二線晶圓代工業者,但跟台積電進入3奈米變種製程,以及高良率、優異的製造技術相比,仍有一大段的差距,不過因蘋果iPhone 15所採用的A17應用處理器是由台積電以3奈米製程來代工,故若iPhone 15熱銷,將挹注台積電業績,反之則將間接影響到蘋果對於台積電業績的貢獻度。  況且華為新手機的半導體封測業者已由中國本土業者接棒,例如長電科技,加上未來中國官方也將力求封測領域的國產化,以及對岸半導體封測的技術水準與國際間的差距最小,因而此領域是否會侵蝕台灣封測廠的接單,仍值得持續觀察。  至於積體電路設計業方面,若以手機晶片而言,台系業者原先就無切入iPhone、華為等體系,未來隨著華為重返智慧型手機市場,加上中國官方抵制蘋果iPhone,有機會增加其他對岸Android陣營手機的版圖,此部分或許聯發科尚有機會受益於OnePlus、小米、Oppo Realme等出貨量上升,不過尚端視華為與其他中國智慧型手機業者市占率挪移的狀況而定。

  • 《國際經濟》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09/18 周一 NAHB美國9月房市指數 09/19 周二 歐元區8月CPI終值 美國8月建築許可、新屋開工 09/20 周三 API美國原油庫存報告 南韓8月PPI 日本8月進出口、貿易收支 MBA美國抵押貸款申請指數、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 EIA美國原油庫存報告 業績報告(當地時間):Costco 09/21 周四 聯準會利率決議、FOMC經濟利率預測 英國央行利率決議 美國請領失業給付人數 費城Fed製造業指數(9月) 09/22 周五 日本8月通膨率 Jibun Bank日本9月製造業、服務業、綜合PMI初值 日本央行利率決議 HCOB歐元區9月製造業、服務業、綜合PMI初值 S&P Global/CIPS英國9月製造業、服務業、綜合 PMI初值 S&P Global美國9月製造業、服務業、綜合PMI初值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