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華碩(2357)今宣布三款為全球玩家量身訂製的最新顯示卡力作,包括ROG Strix、ASUS Dual / Dual V2 AMD Radeon RX 7600顯示卡,均以AMD RDNA 3架構為基礎。 華碩的電競產品收入已占公司整體營收逾50%,達到新高點,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日前法說也表示:華碩現在可以說是一家 Gaming公司。 ROG Strix AMD Radeon RX 7600顯卡,與上一代ROG Strix AMD Radeon RX 6600 XT相比,其可在幾乎相同的GPU溫度下更安靜運作,整體功耗也僅多出15W,達145W;而高效能的GPU與卓越散熱解決方案則讓一切更無懈可擊,包括:兩組11片扇葉的軸向式風扇,能穩定地將冷空氣吹向2.9 slot散熱器,搭配雙滾珠軸承,可大幅延長使用壽命;鋁合金強化背板上的通風口則讓熱源有更好的散熱途徑;此外,ROG Strix AMD Radeon RX 7600還配備0dB技術,在較低的GPU溫度下,將自動停止風扇運轉,實現悄然無聲的運作環境;再加上雙BIOS開關,可在最高效能、安靜模式間直覺切換,使用更隨心所欲。 ASUS Dual AMD Radeon RX 7600顯卡:全新ASUS Dual/Dual V2 AMD Radeon RX 7600,擁有較短卡身和薄型散熱器,即使在機殼空間狹窄的情況下,仍能獲得充足氣流,同時與ROG Strix系列一樣,其採用一對軸向式風扇,能在低噪運轉下持續帶來冷卻氣流;當GPU溫度較低與輕負載時,0dB技術將自動停止風扇運轉,成就無聲操作。而獨家全自動製程技術,則可一次性完成電路板焊接,減少零組件熱應變,以及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化學品,降低環境影響與製造能耗,提供更一致可靠的出色產品。
台積電大客戶輝達(Nvidia)Q1財報超猛,Q2展望也超預期,激勵盤後股價狂噴25%,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過去是1顆蘋果救台股,現在是1張顯卡成台積電救世主,下半年起勢必大幅加單台積電,其中又以4奈米需求最佳,預期台積電7月法說時,將證實先進製程的需求大幅提升。 陸行之在臉書發文指出,過去這幾年我們經常聽到1顆蘋果救台積電,現在看起來救世主要換人做了,董事長黃仁勳的Nvidia,靠著AI GPU不但一舉超過吹牛擠牙膏公司(指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晶片營收成為龍頭,預期Q2庫存月數大幅降低,看起來下半年要大幅追加台積電的訂單。 但對於相較Nvidia本益比飆破200倍,台積電目前卻僅15倍是否低估,陸行之表示,股神巴菲特跟美國很多政客質疑台積電有地緣政治風險,甚至必要時美國政府應要把台積電先進製程炸掉,這點令人無言。 自謙是Nvidia奈米小股東的他也指,目前盤後ADR漲8%的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賭下半年復甦,營收達標或超標有機會實現,直指寫出6大驚奇。 1.Nvidia公布Q1數據中心晶片營收達42.84億美元,季增18%、年增14%,大幅超過擠牙膏龍頭公司的37.18億美元,預期Q2數據中心晶片營收將輕易超過60億美元,季增超過50%,年增超過60%,成數據中心晶片及AI GPU的唯一霸主。 2.Nvidia預期Q2營收110億美元,季增50~56%,年增64%,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季度零成長的71.77億,應是來自於全球ChatGPT copycat AI伺服器的大幅投資,將讓Q2的A100/800 H100/800 庫存大降,加單台積電的7nm及4nm CoWoS 製程,預期台積電7月法說將公布7nm/4nm製程需求大幅提升,目前了解4nm需求又超過7nm。 3.預期Q2毛利率68.1~69.1%,創下歷史新高,並高於市場預期的67%,營業利潤率43.5~44.5%,首度超過40%,大幅超越Q1的30%,及去年同期在清遊戲GPU卡庫存時候的7%。 4.Q2EPS1.64美元,不但較市場預期的0.78美元倍增,也超過Q1的0.82美元,及去年同期的0.26美元。 5.庫存月數仍高達5.4個月,季減22%、年增64%,但測算Q2庫存月數將降到3.5個月以下,前提是台積電無法應付Rush orders。 6.全球投資人瘋狂追逐Nvidia 到天價估值並負擔高風險之後,市場應會同時關注Nvidia上下游產業鏈,提醒是AI伺服器受惠,不是搞一般伺服器的公司,所以GPU比x86 CPU重要,一般伺服器沒有GPU卡,AI伺服器最多可插8片超過1萬美元的AI GPU卡,但只要1、2顆千元CPU。 同時,也不要忘了目前唯一能做AI GPU的競爭者AMD,雖然其軟件能力還差一截,目前盤後也漲逾9%,至於炒AI ASIC取代GPU題材的,也請再等等。
【時報-台北電】美股周二回檔,但科技股有撐,台積電ADR上漲0.26%。台積電(2330)昨日強勢站回500元及月線大關後,今開盤再漲3元至508元,帶動台股開高約28點越過15700點,台股開盤後呈現穩揚格局但預估量能萎縮。今早以台積電引領電子續攻,航運股止跌,觀光股續強。早盤在電子、傳產開高走高帶動,台股最高漲逾70點到15748點,再創5月9日以來新高,短多續揚,520行情持續進行中。 美國零售數據不如市場預期,加上債務上限談判前景不明,市場氛圍保守,周二美股四大指數全數下跌,跌幅介於1.01%至0.13%,其中道瓊指數在能源股拖累下,表現最為弱勢,反觀科技股、晶片股在微軟、AMD帶領下,相對抗跌。 台股昨(16)日開高後隨即站上5日線,在權值股的領漲下,一路向上突破10日線、月線、季線以及上週四黑K高點(15675)點,午盤過後一度上漲248點至15723點,終場加權指數大漲198.85點(漲幅1.28%),收在15673.90點,成交值放大至約2122億元。 凱基投顧分析,周二大盤跳空大漲近200點收在15673點,一舉收復5日、10日均線、月線以及季線,化解均線糾結向下的壓力,另外,盤中高點15723點突破上周四黑K高點15675點,技術面終結本波跌勢並形成新一波轉折向上,顯示今年有520行情的機率相當高。 國票投顧表示,美股科技股、晶片股在微軟、AMD帶領下,表現相對抗跌。考量到台指期夜盤並未受美股拖累而翻黑,再加上目前美股電子盤上揚,台股早盤應於平盤之上開出,盤中有望在微軟及AMD供應鏈帶領下緩步墊高。 此外,今日為台指期結算日,目前賣權最大未平倉量落在15800點,意味台股今仍有上漲空間,惟須留意結算日波動加劇,建議拉回有撐後,可進行偏多操作。操作建議上,短線族群漲勢整齊一致且具題材性個股,容易延續上漲力道。有鑑於第一季財報、4月營收,多數公司已經公布,接下來的焦點,應是6月開跑的作帳行情,現階段可開始找尋集團股、投信作帳股,把握提前布局機會。(編輯:沈培華)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祥碩(5274)法說落幕,3家外資出具最新研究報告,多看好ODM以及USB4新品將成為後續重要動能,美系外資將目標價由1380元調降到1300元、評等維持加碼;歐系外資維持祥碩目標價1200元、評等中立;亞系外資則將目標價由1000元調升到1300元、維持評等買進。 美系針對祥碩出具最新研究報告,祥碩第一季每股賺5.6元,季增加23%、年減少54%,低於該外資原先預估,主要是因為業外收益較弱所致;單季營收14億元、季增加39%、年衰退4%,則是超出市場預期,動能來自ODM急單;在產品組合轉佳下,單季毛利率53%。 展望第二季,美系外資表示,有鑑於轉投資貢獻較低,調降祥碩第二季每股收益12%,但單季營收將會受益於ODM出貨量提升而成長,至於毛利率則預估落在52.6%,現階段將祥碩目標價由1380元調降到1300元、評等維持加碼。 美系外資表示,就2023年來說,祥碩因主要客戶(AMD)的市占率將提升到逾2成,故營運仍會相較2022年成長,且該客戶2024年、2025年也會持續提升在高階產品的市佔率,另外,祥碩USB4 Device端目前已經通過認證,Host端也預計在2024年量產,扮演祥碩新品動能。 歐系外資表示,受惠AMD拉貨,祥碩第一季營運出現反彈,看好該反彈將延續到第二季,預期祥碩第二季營收將季增加5%,主要利多來自於AMD市占率持續提升以及大陸市場需求改善,目前祥碩主機控制器出貨量仍低於ovid 之前水準,該復甦狀況應該會持續到下半年,也看好祥碩在在AMD和USB4升級的支持下,2023~2024年將迎來復甦。目前維持祥碩目標價1200元、評等中立。 亞系外資表示,祥碩第一季營收、毛利率優於預期,且有鑑於需求改善和庫存去化,祥碩預計未來幾個季度需求穩定,毛利率目標為 50-55%。祥碩USB4新產品目前進展順利,可望進一步推升2024年營運,故將祥碩2023、2024年EPS提高8%、7%,並將目標價由1000元調升到1300元、維持評等買進。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安馳(3528)受到兩大產品線產品組合調整,稅後淨利呈現雙退,單季每股獲利0.8元。 受到全球產業情勢影響,安馳持續進行兩大產品線產品組合調整,影響第一季毛利率表現較去年同期減少;安馳第一季營收為18.30億元,年成長21.56%,稅後淨利為0.53億元,季減少56.9%、 年減少36.1%;每股稅後盈餘0.8元。 安馳第一季營收18.30億元,受惠ADI與AMD兩大代理產品線在工業、儀器設備測試以及軍用等應用面出貨量提升,帶動第一季營收表現較去年同期成長21.56%;ADI代理線供貨力道強勁,且併購Maxim拓展 MCU代理產品線後,產品線更為多元,新切入的車用儲能、5G通訊測試、工控,及國防航太等應用面市場需求力度穩健,不僅提高ADI產品方案完整度,亦穩定貢獻公司業績表現。 AMD代理產品線部分,年初安馳對AMD代理線進行價格調整,致部分客戶提前拉貨,且IC驗證平台、軍工,以及智慧醫療等應用面需求穩定增加,帶動AMD代理產品線第一季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展望第二季,安馳表示,受近期國際、兩岸情勢影響,軍用需求力度仍維持強勁,將帶動兩大產品代理線在航太、軍事工業、通訊測試上出貨量的成長;另外,在工控、自動化測試、醫療等新應用的需求逐漸轉強下,亦可望減緩半導體產業庫存去化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安馳將持續適時調整產品組合,提高兩大展品線的智慧製造方案整合度,並積極拓展新代理產品線,維持公司營運穩健的成長動能。 安馳4月營收達6.74億,較3月及去年同期分別增加4.27%及10.47%,繼今年1月後再創歷史新高;累計前4月營收25.04億元,年成長18.36%。
外傳微軟(Microsoft)已跟超微(AMD)合作研發人工智慧(AI)晶片,刺激超微股價在4日和5日累漲近1成。微軟出面反駁傳聞後,在AI領域上與其合作的輝達(NVIDA)股價5日反彈4%,因微軟預期繼續跟輝達合作。 超微股價8日盤前小漲0.2%報90美元,輝達跌0.6%報285.2美元,微軟小跌0.1%報310美元。 微軟發言人法蘭克肖(Frank Shaw)在5日澄清在研發AI晶片「雅典娜」(Athena)過程中,超微並未參與其中。 但他只強調雙方沒有共同研發「雅典娜」,卻未證實或否認微軟是否正跟超微合作,去進一步推動AI晶片的研發。 微軟與超微合作的傳聞是有特殊背景。目前輝達是AI晶片領域上的領導者,不少專家認為其會成為AI產業競賽中的最大贏家。 因為微軟投資OpenAI所研發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若要商業化的話,估計需要高達3萬個輝達A100晶片,但每個晶片售價達1萬美元,等於需要3億美元。 由於要投入龐大資金才能商業化,因此外界不斷揣測微軟可能會尋找像超微等晶片商合作一起開發AI晶片,不讓自己完全依賴輝達而任其獨大。 因此傳出微軟與超微合作的消息,立即刺激後者股價在4日大漲而令輝達股價下挫。即使微軟澄清傳聞,並預期繼續跟輝達合作,讓輝達股價5日強彈,但超微股價仍繼續走高。 目前投入AI領域的科技巨頭,除微軟,還有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與Alphabet各有自家特製AI晶片,提供軟體開發商在訓練AI模型中使用。但微軟仍未發表其自家特製AI晶片,因此加強開發AI晶片正是微軟當務之急,才有外界對微軟會跟哪家晶片商合作而有諸多揣測。
【時報-台北電】市場等待最新通膨數據出爐,以及企業財報公布期間,市場觀望氛圍較為濃厚,故雖然美股四大指數大多延續上週五上漲力道,週一仍以狹幅震盪走升的形式呈現,終場漲多跌少,漲跌幅介於-0.17%至0.56%,其中費半指數在AMD勁揚帶領下,表現相對強勢。台積電ADR上漲0.67%,台指期夜盤上漲0.06%,國票投顧預估,台股今早將於平盤附近開出,並考量近期電子族群相對強勢,且市場傳言AMD正開發人工智慧處理器,帶動昨日AMD股價表現強勁,可望同步挹注今日伺服器、AI、AMD概念股的上漲動能,短線不僅可留意上述族群,台股亦有望於盤中在族群帶動下震盪走揚。 國票投顧指出,台股週一開高走高站上所有均線,雖盤中賣壓湧現收斂漲幅,以帶上影線紅K作收,所幸仍成功守住月線,並維持台股墊高格局,短線可偏多看待。從近期走勢觀察,指數回測1/30多方缺口後逐步墊高,雖然上方橫亙多條均線,且月線下彎,一度壓抑指數表現,所幸買盤承接意願積極,方使台股重返所有均線之上。考量KD交叉向上且開口放大,上漲動能強勁,加上價漲量增且站上月線,預期台股可望延續上漲力道,挾突破態勢朝前高邁進。 另,國票投顧表示,台股站上所有均線,可望吸引資金進駐,短多格局下可嘗試偏多操作,惟昨日所留上影線隱含賣壓仍顯沉重,故預期台股將以震盪墊高的形式走揚。操作建議上,短線族群漲勢整齊一致且具題材性個股,容易延續上漲力道,可伺機布局。(編輯:李慧蘭)
繼超微(AMD)上季營收下滑9%、本季財測不如預期後,手機晶片大廠高通本季財也不妙,拖累盤後股價崩7%。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台積電五大客戶輪流暴雷,昨天是AMD,今天換高通,目前看起來只有Nvidia頂的住,砷化鎵半導體展望佳,但奇怪的是砷化鎵半導體很多都用於手機,提前看到市場復甦嗎? 高通第二季(3/26 止)淨利大跌42%,降至17億美元,調整後營收年減17%至92.8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91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2.15美元,符合分析師預期。 展望本季(會計年度第三季)營收,高通預期將介於81億至89億美元,中間值為85億美元,遠不及分析師預估的91.4億美元,而同季每股盈餘1.8美元,遠遜於市場估2.16美元。 由於全球手機需求放緩,高通本季財測遜於預期,拖累盤後股價重挫。 陸行之在臉書發文指出,最近的感想就是,台積電五大客戶輪流暴雷,昨天是AMD,今天換高通盤後跌6.58%,目前看起來只有Nvidia頂的住,要是哪幾家客戶能夠利空出盡,股價不跌反漲,就厲害了。 陸行之同時分享五大項重點,他分析,歸因於蘋果季節性轉弱,大陸客戶一堆庫存,高通預期第二季營收季衰退4~13%,平均衰退8%,比市場預期持平來的糟,而晶片又比授權營收來的差。 陸行之說,高通第一季庫存月數4.95個月,年增69%,但季減4%,清庫存應該會持續;預期第二季晶片部門營業利潤率下滑到23~25%,高出聯發科近10個百分點,但也是逐季、逐年下滑。 他指出,高通第一季車用晶片營收4.47億美元,同比增20%,環比跌2%,營收超過Nvidia車用,與Intel/Mobileye相當,「看起來高通同學確實在車用很用功,聯發科同學要加油了」。 陸行之強調,從最近半導體公司第二季的季比指引來看,看起來手機產業鏈最差,電腦、伺服器、車用勉強守住持平,電視大尺寸面板/驅動晶片、GaAs砷化鎵半導體、封測設備公司最佳,但奇怪的是 GaAs砷化鎵半導體不是很多都是手機在用,還是這些產業清庫存來的早,提早看到市場復甦?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焦點股: ●美國蘋果電腦最新季報,營收948.4億美元,年減2.5%,連兩季下滑。不過,較原預估減少5%左右較佳。其中,iPhone營收513.3億美元,高於預期489.7億美元,年增1.5%,也較預估減少3%要好。同時,iPhone銷售量創下歷年來首季最高。不過,蘋果還是沒有提供未來財測相關資料。 ●新冠疫苗業者莫德納,上季每股經調整後盈餘為19美分,預期則是虧損1.77美元。消息一傳到美股,莫德納股價一度大漲6.2%,最後收漲3.22%。疫情慢慢消逝,但莫德納上季新冠疫苗營收仍有18.3億美元,預估值為9.98億美元。 ●Uber競爭對手網約車Lyft上季,核心事業獲利2270萬美元,預估為1200萬美元。另外,營收年增14%至10億美元。Lyft也預測,本季營收將在10億至10.2億美元間,核心業務獲利將介於2000至3000萬美元。 ●保險巨擘AIG上季每股經調整後的盈餘為1.63美元,預期為1.42美元。保費營收年增5%至69.7億美元,投資淨獲利也年增9%至35億美元。不過,AIG表示,全球市場頗具挑戰性,目前看來不確定性因素高。 ●路透社報導,微軟金援晶片大廠AMD研發人工智慧AI晶片。因此,AMD收漲6.1%,微軟也漲0.3%。據悉,雖然不知道微軟確切援助金額,但此晶片可望成為微軟日後AI專用晶片,名稱暫訂為Athena。不過,微軟與AMD未回應此訊息。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上季,每股虧損0.34美元,預期為虧損1.39美元。同時,營收為7.725億美元,預期為6.55億美元。收漲1.5%的Coinbase,盤後一度大漲超過7%。 ●線上旅遊網站業者Booking.com上季每股盈餘11.6美元,營收大增40%至37.8億美元。Booking.com表示,上季業務對本年來說有很好的開始,網上預訂情況超乎預期,且創下紀錄新高。
繼超微(AMD)第二季財測低於預期、股價殺9%後,又一台積電客戶、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3日公布最新財報,上季手機晶片銷售年減17%,且第三季財測不佳,消息曝光後,拖累盤後股價急殺近7%。 高通第二季(3/26 止)淨利大跌42%,降至17億美元,調整後營收年減17%至92.8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91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2.15美元,符合分析師預期。 展望本季(會計年度第三季)營收,高通預期將介於81億至89億美元,中間值為85億美元,遠不及分析師預估的91.4億美元,而同季每股盈餘1.8美元,遠遜於市場估2.16美元。 高通執行長 Cristiano Amon表示,財測不佳主要是市場充滿挑戰,且中國手機銷售疲弱未見復甦跡象,影響核心事業手機晶片銷量。 據IDC「全球行動電話追蹤報告」最新研究指出,2023年智慧手機市場需求低迷,首季全球市場出貨量年減超過14%。 高通周三(3日)股價重挫2.82%至112.83美元,盤後持續下殺,最低來到104.82美元(或7%)。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首批4奈米晶片,最快於2024年量產。3月中旬,高通全球資深副總裁暨首席營運長陳若文曾透露,高通將是台積電美國廠4奈米的首批客戶,也是投產量最大的客戶。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AMD公布第一季財報,單季稀釋後每股損失0.09美元、毛利率為44%。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表示,AMD第一季績效卓越,營收與獲利表現皆超越預期。展望後市,AMD預期第二季資料中心與客戶端業務的營收將呈現季度增長,更對下半年的成長機會充滿信心。 AMD第一季營收為54億美元,毛利率為44%,營業損失為1.45億美元,淨損1.39億美元,稀釋後每股損失0.09美元。以非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計算,毛利率為50%,營業利益為11億美元,淨利9.7億美元,稀釋後每股收益則為0.60美元。 蘇姿丰表示,AMD在第一季績效卓越,在當前需求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營收與獲利表現皆超越預期。AMD在本季推出多項領先業界的產品,並在加速制定AI發展藍圖與深化客戶關係方面獲得重大進展。放眼長遠未來,隨著我們成功推進產品發展藍圖、推動以資料中心與嵌入式產品為重點的策略性業務,以及加速部署AMD的AI產品陣容,AMD將迎來重大的成長機遇。 AMD執行副總裁暨財務長與出納長Jean Hu表示,AMD極具策略重要性的資料中心與嵌入式業務在第一季度貢獻了超過50%的營收。展望第二季,AMD預期資料中心與客戶端業務的營收將呈現季度增長,成長幅度則會受到遊戲與嵌入式部門微幅衰退影響。展望PC與伺服器市場景氣逐漸回溫,加上新產品陸續推出,AMD對下半年的成長機會充滿信心。
電腦需求疲弱衝擊,晶片大廠超微(AMD)首季營收讓市場失望。分析師陸行之指出,從信驊(5274)營收這項領先指標可看出,AMD伺服器CPU也快撐不住;他分析,儘管AMD庫存有在下滑,但作為台積電(2330)客戶,台積電要在Q3看到強勁復甦,關鍵在於PC、伺服器下游廠商Q2的營收和庫存;他也提醒,隨著大陸伺服器客戶砍單和雲服務廠商訂單減弱,今天要小心比較純的AMD產業鏈。 據《工商時報》報導,AMD於2日美股盤後公布首季財報,受電腦需求疲弱打擊,第一季營收由盈轉虧,年減9%至53.5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為60美分,首季淨損1.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淨利7.86億美元,虧損金額少於此前預測的2.49億美元;AMD執行長蘇姿丰則預期,下半年業務會恢復成長。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表示,上次貼文有提到,Intel 數據中心/AI晶片一季度營收只剩37.18億美元,季減14%,年減39%,估計Nvidia的數據中心/AI GPU晶片一季度營收將順利超車 Intel, 拿下龍頭寶座;此外,他接著表示,信驊同學的營收數字還是領先指標,AMD同學的伺服器 CPU 也撐不住了。 針對對於第一季業績和第二季業績預測,陸行之也作出以下5點分析: 1. AMD公布一季度營收1%高於預期,二季度營收指引4%低於預期,但二季度跟Intel沒兩樣,都差不多季比持平。 2. AMD預期non-GAAP毛利率50%,測算GAAP毛利率應該是44%,季比持平,但比Intel好近10百分點(喔,對了,Intel 的34%還是經過延長折舊年限的結果,實際應該差到14-15個百分點),表示Intel也沒能力大幅犧牲毛利率降價來搶市場。 3. AMD一季度達到歷史新高的4.24庫存月數,季增20%,年增79%,以這樣的晶片庫存水準及其二季度營收持平來看(vs. T公司衰退7%),AMD二季度應該有在降庫存月數,但T公司要想看到AMD訂單3Q強力的復甦,就只能靠下游系統客戶(PC、伺服器)二季度要有比較強力的增長把在手的庫存清掉,否則就很難,所以目前觀察的重點是PC/伺服器下游廠商二季度營收增長力道及在手庫存的狀況。 4. AMD公布數據中心CPU銷售一季度季減22%,年增0%,主要歸因於企業用伺服器客戶訂單大幅下滑(暗指伺服器品牌客戶較弱),雲端客戶還有年增長,伺服器CPU二季度也不太行,但期待下半年復甦,今年還是有雙位數年增長 double digit growth,記得AMD過去就是雲端客戶有軟體能力才能大量採用 AMD的 CPU 整合到 Intel 的生態系中,怎麼現在占少數的企業客戶可以影響公司這麼大,陸行之認為,主要是大陸的伺服器企業客戶在砍單,但雲端客戶也沒好到哪裏去,從各大雲服務廠商資本開支就知道,雲端客戶伺服器訂單也有減弱,谷歌的一季度資本開支就年減36%,Amazon 年減 5%。 5.截稿為止,AMD盤後大跌6.82%,今天要小心較純的 AMD 產業鏈。
台積電大客戶超微(AMD)第1季盈轉虧,即使業績優於市場預期,但本季財測保守,預估下半年才能回復成長,導致盤後股價重摔7%,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大陸伺服器與雲端等企業客戶大幅砍單,除非PC與伺服器訂單大舉回籠,否則台積電第3季恐難見AMD大單挹注。 超微第1季營收年減9%至53.5億美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測的53億美元,EPS也以60美分高於市場預估的56美分,首季淨損1.39億美元,但因本季財測保守,預估本季營收5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54.8億美元,導致盤後股價重挫。 陸行之在臉書發文指出,AMD第1季營收1%高於預期,第2季營收指引4%低於預期,跟Intel沒兩樣,都差不多季比持平,但毛利率比Intel好近10百分點,不過第1季庫存月數達歷史新高的4.24個月,季增20%、年增79%,第2季應該有在調降庫存月數。 另對照Intel數據中心/AI晶片第1季營收只剩37.18億美元,季減14%,年減39%,估計Nvidia數據中心/AI GPU晶片季度營收將順利超車Intel成龍頭。 他也認為,台積電若以這樣的晶片庫存水準及第2季營收持平狀況來看,估約衰退7%,除非PC、伺服器等下游系統客戶訂單暴增,否則台積電第3季恐怕等不到AMD訂單的強力復甦。 此外,AMD第2季若要有比較強力的增長,還必須把在手的庫存清掉,否則就很難,所以目前觀察的重點是PC/伺服器等下游廠商,第2季營收增長力道及在手庫存狀況。 AMD公布數據中心CPU銷售上季季減22%,年增率持平,主因是企業用伺服器客戶訂單大幅下滑,暗指伺服器品牌客戶較弱,雲端客戶還有年增長,伺服器CPU第2季也不太行,但期待下半年復甦,今年還是有雙位數年增率。 陸行之表示,過去AMD是雲端客戶,有軟體能力才能大量採用 AMD的 CPU 整合到 Intel 的生態系中,怎麼現在占少數的企業客戶可以影響公司這麼大,認為主要是大陸伺服器企業客戶在砍單,但雲端客戶也沒好到哪裏去。 從各大雲服務廠商資本開支就知道,雲端客戶伺服器訂單也有減弱,谷歌第1季度資本開支就年減36%、Amazon年減5%,他也提醒,AMD盤後大跌6.82%,今天要小心較純的AMD產業鏈。 陸行之還說,先前搞不清楚的是,是伺服器市場庫存太高,還是AMD、ARM CPU搶市占,伺服器遠端控制晶片龍頭信驊首季營收季減50%,年減42%,AMD財報公佈今天也等於答案揭曉,信驊同學的營收數字還是領先指標,AMD同學的伺服器 CPU 也撐不住了。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華碩(2357)ROG拔頭籌,將於5月11日宣布首款搭載AMD Ryzen Z1處理器的Asus ROG Ally高階掌上型PC遊戲機的上市時程與售價。 華碩遊戲事業群產品管理總監Shawn Yen表示,享受絕佳遊戲體驗並不代表一定要和椅子或充電器綁在一起。憑藉全新Ryzen Z1系列處理器,華碩與AMD聯手帶來卓越可攜性遊戲體驗所需的效能、視覺效果以及效率,不論在旅行、工作通勤或單純希望毫無束縛的暢玩遊戲,都能做到。 AMD推出為掌上型PC遊戲機所打造的極致高效能全新Ryzen Z1系列處理器。Ryzen Z1系列擁有Ryzen Z1以及Ryzen Z1 Extreme兩款高效能處理器,並基於AMD RDNA 3架構打造的顯示核心,帶來領先業界的遊戲體驗、強悍的電池續航力。 AMD全球副總裁暨客戶端OEM總經理Jason Banta表示,AMD持續推動新一代遊戲體驗的演進,範圍涵蓋遊戲機、桌機以及掌上型裝置。Ryzen Z1處理器在令人振奮的遊戲機規格中為玩家帶來卓越的遊戲體驗與極致可攜性。 Ryzen Z1系列處理器搭載8核心與16執行緒,採用高效率「Zen 4」架構,透過基於AMD RDNA 3架構的內建顯示核心,玩家將可流暢地體驗繪圖密集型的現代遊戲。使用者可藉由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驅動軟體及AMD Radeon Super Resolution、Radeon Chill、Radeon Image Sharpening以及AMD Link等眾多功能最佳化遊戲體驗,提升遊戲效能、畫面更新率與反應速度,同時延長電池續航力。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全球嵌入式電腦解決方案製造商廣積(8050)推出搭載AMD Ryzen Embedded R2000系列處理器且支援5G的工業級MI993 Mini-ITX主機板,該處理器擁有8個核心和16個執行緒,提供更快的執行速度與整體系統效能。此強固型MI993支援兩個HDMI與兩個DisplayPort獨立顯示螢幕,是數位看板、互動式Kiosk機台、或其他需要連接多個顯示螢幕等應用領域的選擇。 MI993擁有兩個32GB記憶體的DDR4插槽,可順暢無延遲的執行多工任務。其配備兩組Intel 2.5G LAN以確保高速可靠的連接性、五個USB 3.1和兩個USB 2.0以連接各式週邊設備、並提供其他介面可連接四個序列埠、一個SATA以及三個M.2插槽以支援舊有設備,可充分依照需求增加擴充選項。 廣積應用產品企劃部協理簡義芳表示,此搭載AMD Ryze嵌入式R2000處理器的高性能MI993主機板可為嵌入式解決方案提供良好效能與速度,其TPM 2.0功能亦可提供硬體架構的安全防護,防禦來自軟體或韌體的惡意攻擊。 MI993可內建AMD Ryzen R2544、R2514、R2314或R2312 A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