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隨著美股拉回,周二加權指數以下跌19點跳空開出,由電子權值股、AI概念股領跌、中小型股拉回修正,拖累大盤一度跌逾160點回測17200點支撐,盤面上權值股普遍疲軟,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日月光投控(3711)小跌作收,AI概念股下挫,重電族群表現抗跌,多檔放量攻上漲停,散裝航運族群延續漲勢,帶動尾盤跌幅收斂,終場下跌93.47點,收17328.01點。 永豐期貨表示,台股昨雖失守短均,漲多個股湧現獲利了結賣壓,但日K留下影線黑K,顯示下檔支撐強勁,考量中多格局持續,預料盤勢將維持高檔震盪。 永豐期貨指出,周二台指期下跌109點至17309點。價差方面,台指期逆價差擴至-19.01點,電子期逆價差擴至-1.52點,金融期轉為逆價差-1.84點。現貨部分,三大法人賣超164.9億元;而在台指期淨部位方面,三大法人淨多單減少1421口至1045口,其中外資多單減碼且空單加碼,淨空單增加1553口至-5906口;十大交易人中的特定法人全月份台指期淨多單減少4108口至1116口。 選擇權未平倉量部分,買權未平倉最大量集中在18000點,賣權未平倉最大量集中在16500點。全月份未平倉量put/call ratio值由1.16降至1.05。VIX指數下跌0.08至13.29。整體選擇權籌碼面中性。(編輯:廖小蕎)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4日出席新加坡人工智慧(AI)會議時宣布,將推出「全國AI策略2.0」(NAIS 2.0),藉網羅和培養等方式讓AI人才庫擴大2倍至1.5萬人,在未來3至5年內,加強經濟與社會競爭力。 按照NAIS 2.0的15項行動,新加坡將致力吸引全球頂尖AI人才前來工作,並培養自家數據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把新加坡打造成具標誌性AI基地,強化AI新創公司生態系統。 在此策略下,政府提高AI產業補助規模,鼓勵建立AI新創公司,和吸引企業前來設立AI研發中心。為吸引海外AI人才,政府還準備擴大AI培訓計劃,和增加繪圖處理器(GPU)產能,供應本地AI研發所需。 NAIS 2.0有兩大目標。首先,要把AI應用在民眾健康和氣候變遷等領域,來因應與克服相關需求和挑戰。另外讓新加坡民眾和企業擁有能力與資源,在未來AI高度發展時得以發揮潛能。 政府尚未公布用來打造AI聚落地點,但強調未來AI園區將是相關領域創新的關鍵。由於近期AI技術尤其是生成式AI有重大突破,讓新加坡重新聚焦其AI策略。 為配合國策,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AI Singapore)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宣布以5,230萬美元投資「全國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計畫」推動東協AI創新,支持NAIS 2.0培養相關人才與產業。 新加坡是包括谷歌與微軟等科技巨擘的亞洲總部,目前人口約545萬人,其積極透過晶片商與雲端服務商合作,提升其高效能運算能力。 根據美國證交會(SEC)資料,AI晶片大廠輝達截至10月底止當季營收裡,27億美元來自新加坡,為其第四大營收來源地。前三大為美國、中國和台灣。
家登(3680)挾著技術領先享受時代紅利,聯發科(2454)是邊緣AI趨勢下手機晶片主要受惠者,這兩家公司近期獲得法人青睞,建議買進。 法人看好家登有七大理由,包括第一是家登第四季客戶恢復拉貨動能,營收有望將創高。第二為客戶新廠將試量產,2024年EUV POD需求將大幅成長。第三、FOUP崑山產能開出,高單價DIFFUSER受大客戶青睞,2024年貢獻程度增加。第四為家登在手訂單未有縮減。第五為航太正式併表,2024年綜效產生,營收挹注程度跳升。第六是家登技術領先,同業市占將持續流失,2025年成長動能將維持高檔。第七、FOSB搶占日系廠商市占。整體而言,家登2024年獲利跳躍成長。 在聯發科部分,聯發科今年11月推出旗艦手機SoC天璣9300,是台積電4nm製程,採用全大核設計,四個Cortex-X4及Cortex-A720,搭載AI加速器APU 790,最高可執行330億個參數LLM,Vivo X100為首款導入新機,聯發科同時推高階SoC天璣8300,台積電4nm製程,採用四個Cortex-A715和四個Cortex-A510,搭載AI加速器APU780,可支持100億個參數LLM,紅米K70E為首款新機。
近日在日本訪問的晶片巨擘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該公司將盡力供應人工智慧(AI)處理器至日本,因應當地極高的市場需求。輝達還擬與軟銀(Softbank)等日企合作,加速生成式AI研究及打造AI生態系統,並於日本建立半導體廠網路。 黃仁勳4日拜會日首相岸田文雄,他在首相官邸向記者表示:「(晶片)需求非常高,我已承諾首相,將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優先供應日本對GPU的需求。」 日本甫於黃仁勳到訪的不到兩周前通過追加預算,內容涵蓋約2兆日圓(136億美元)提振晶片投資的補助,這些資金一部分預料作為支持台積電和日本官民合資的晶圓代工廠Rapidus,後者規劃在北海道製造先進晶片。 黃仁勳指出,日本半導體產業正在成長與發展,未來將有能力生產GPU。他說:「日本等國如今已了解到,你必須擁自己的數據、建立自1身的AI工廠以及打造自家的AI實力。」 黃仁勳還提到,規劃與輝達合作的日企,將包括雲端服務供應商Sakura Internet、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NEC等,「讓生成式AI與日本製造業專長結合,機器人的未來有可能在此出現革命性的突破」。 隨後,黃仁勳5日與日本經濟大臣西村康稔(Yasutoshi Nishimura)見面時說:「日本擁有所有的技術專長、工業實力,能在日本打造自家的AI。」
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吸引台灣科技業者與會,電腦品牌廠宏碁由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及營運長高樹國親自領軍前往杜拜,並揭示未來PC產品藍圖,全力朝「AI化」與「永續化」趨勢邁進。 高樹國5日參與微軟舉行的「The Futuer PC」論壇,他定調,在永續方面,宏碁持續推動Vero系列產品線,提升節電效能、PCR(消費後回收塑料)材質及模組化設計。在AI部份,未來AI PC將改變消費者使用模式外,亦必須要做到以AI來達到更高的能源效率的目標。 高樹國強調,AI PC推出,將把過去資料中心最耗能的運算工作,分擔到邊緣端的PC產品上,就會使得終端產品能源消耗,因為算力提升而增加,因此,可以預見未來AI PC將比前一世代產品,必須消耗更多能源,但也因為邊緣端具備AI功能加持,透過AI降低平均能耗與提高效率,也是AI著力點之一。 他表示,以宏碁近年持續擴展Vero系列產品線為例,宏碁從產品發想即著手納入更多ESG概念,包括設計、材料、製造、包裝、物流到回收等面向,並導入模組化生產製造,讓產品維修升級更便利化,以達減碳效益。其中在使用PCR再生環保材質的比例,已從過去的30%進一步提高至60%。 高樹國坦言,模組化產品設計不利用戶對產品更輕薄化的期待,但在「促進更多人使用」和「推出更高成本、價格就更貴的環保輕薄筆電」之間權衡,宏碁選擇前者,也因此宏碁以產品特殊性打開差異化市場,也看到愈來愈多通路端客戶和終端使用者,對於以環保為訴求的Vero系列產品有更高的接受度和需求。 擔任論壇引言的Environment Defense Fund主管Elizabath Sturcken在論壇中指出,環保概念產品潛在市場規模估達數兆美元,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就將發生。高樹國亦指出,推動ESG「事業化」,讓產業供應鏈能從推動ESG,獲得實質營運回饋,才能真正讓ESG永續的循環。
美10月職缺降至3年新低,美債息跌破4.2%,蘋果報喜漲逾2%,市值重回3兆美元,美股因超買多收黑;外資11月淨匯入112.5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519億元),創史上單月新高;台版「晶片禁令」首波清單出爐,看齊美國以14奈米以下為紅線,共22項技術入列;AI給力,股后信驊11月營收3.42億元,連3月高標站上3億元,創今年新高;國銀前10月暴賺4,177億元,更連破3關,首次賺逾4千億元,和10月獲利都創同期新高。以下為今(6)日財經懶人包: ▲就業降溫美債漲 美股先收割 儘管最新發布的美國就業數據有利於聯準會最快在明年3月降息的押注,但美股在近來漲多後動能熄火,周二四大指數只有那斯達克指數收高。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2%重要關卡,為重量級科技與科技相關股帶來提振。 ★四大指數 美股道瓊下跌79.88點或0.22%,收36,124.56點。 NASDAQ上漲44.42點或0.31%,收14,229.91點。 S&P500下跌2.60點或0.06%,收4,567.18點。 費城半導體下跌21.05點或0.57%,收3,672.40點。 ▲外資11月淨匯入3,519億 史上單月新高 外資認錯,猛烈回頭。金管會5日公布,外資11月淨匯入112.5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519億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表示,此一數據為史上單月新高紀錄,今年前11月外資累計淨匯入207.85億美元,也寫下史上次高,僅次於2003年的前11月淨匯入的224.13億美元。 ▲台版晶片禁令 22項技術入列 總統大選倒數之際,有台版「晶片禁令」之稱的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首波清單5日出爐,共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將加強保護,範圍涵蓋半導體等五大技術領域。其中,14奈米以下製程、晶圓封裝、矽光子整合封裝全入列,預計明年3、4月還將公布第二波清單。 ▲股后信驊11月營收 今年新高 遠端伺服器管理晶片(BMC)指標廠商信驊11月合併營收優於市場預期,單月金額達3.42億元,月增5.6%、年減18.45%;信驊第四季受惠新伺服器平台拉貨,同時mini BMC出貨增加,預期BMC業務重拾成長動能。 ▲國銀獲利 首度飛越4,000億 美國鷹式升息,讓國銀賺爆。據金管會公布,前十月國銀累計稅前獲利達4,177億元,同比成長26.8%,且創三項紀錄,一是本國銀行史上首次獲利突破4,000億元,且提早在10月就「破關」,二是前十月獲利創同期新高,且超越去年全年3,919億元,三是10月單月稅前大賺364億元,亦創同期新高。
為防堵OpenAI獨占AI市場,Meta和IBM聯手50多家AI公司及研究單位,共組「AI聯盟」,將致力研發開放原始碼AI模型,讓企業用戶在使用解決方案時能有更多選擇。 AI聯盟的成員,除了英特爾、甲骨文、超微等科技大廠,還包括商用軟體開發商ServiceNow及康乃爾大學、東京大學、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研究單位。 IBM資深副總裁吉爾(Dario Gil)表示,IBM與Meta自今年8月開始籌備AI聯盟。他表示:「過去一年來我們對於AI的種種討論,感到不甚滿意,因為我們覺得AI生態圈還不夠多元。」 去年底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爆紅,開發商OpenAI及一票新創AI公司爭相推出AI模型,但大多是封閉私有軟體,要求企業及消費者付費使用。Meta及IBM認為開放原始碼的AI平台才能激發更多創新,讓用戶獲得更多選擇。 AI聯盟的成員營收多半來自企業市場,這也是他們決定聯手對抗OpenAI勢力的主因。 研究機構IDC預期,今年全球企業對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支出總額,逼近160億美元,2027年將增至1,430億美元。IDC估計,2023~2027年全球企業對生成式AI的支出複合年成長率,將高達企業IT支出成長率的13倍。 雖然IBM過去開發的華生超級電腦表現不如預期,但吉爾表示,Watsonx是全新AI系統。Meta過去AI研發進展緩慢,但近日發表開放原始碼AI模型Llama 2。 IDC全球AI研究部門副總裁喬蒂(Ritu Jyoti)認為,AI聯盟主打開放原始碼,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很有吸引力,但成功與否仍要看聯盟成員能否推出一套強大解決方案。
OpenAI的董事會宮鬥再度引爆人工智慧(AI)是否受控,會不會導致人類文化滅亡的終極討論,一旦出現思考與理解能力都超越人類的AI,「失控的AI」(Runaway AI)有可能以人類為敵,原本以為AI只是人類文明進步又一次的創新工具,如今卻可能反客為主,成為人類的主人。為了避免「失控的AI」出現,從各國政府、微軟、谷歌等業界領導、到大學的哲學教授,正在進行劇烈的辯論,試圖尋找出規範AI發展的「AI治理」(AI Governance)原則。 「失控的AI」描述的是AI程式可以不受人類掌控地自行發展,最終對人類個體與整個社群造成毀滅性的傷害,「AI治理」則是避免AI發展失控所必要的規範,是一個普及全人類的新技術發展過程中,必須產生的控制機制,藉著AI治理來達成風險極小化、利益極大化的目標。 我們回顧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發明俯拾即是,而人們也總是藉著各種規範,來取得利益極大化、風險極小化的社會目的。遠的不提,內燃機引擎取代幾千年來的馬車,以及燃油引擎升級到飛機與火箭,就是徹底翻轉人類生活的發明,我們習以為常的駕駛執照制度、時速限制、紅綠燈交通號誌等,雖然沒有套上「引擎治理」的現代術語,卻是政府與業者齊心協力,設法將人類快速移動所產生的風險大幅降低,取得快速移動最大化利益的經典案例。 在醫藥健康領域,類似生成式AI的重大突破同樣俯拾即是,1928年才發現的青黴素,五年之後就出現人工合成的抗生素磺胺,大幅延長人類壽命,20世紀醫學突破一路衝刺到器官移植與葉克膜維生機,每一個都挑戰人類生命的道德底線,甚至1843年工業家固特異(Goodyear)和漢考特(Handcock)發明橡膠硫化處理法,意外催生了現代版的保險套,將生育的主動權,從上帝手中交給了人類。今天的千禧世代當然無法想像「抗生素治理」、「保險套治理」,但是在這些發明普及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的過程中,都經過法規治理規範的激辯,以及對人類社會價值衝擊的終極哲學辯論。 AI的發明,本質上跟數千年來所有改變人類生活樣貌的發明一樣,必須經歷踩油門與踩煞車的折衝,這次OpenAI爆發的事件,正好就是最鮮活、最有實務價值的討論題材,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 GPT-4的創新過程用力踩了油門,而OpenAI董事會則用全身的力氣硬踩了煞車,油門與煞車對決的過程讓OpenAI這台汽車劇烈旋轉,掀起煙幕,而車主微軟、車上的員工、與周邊聚集圍觀的用戶,都藉著這次油門與煞車的對決,對OpenAI與生成式AI做了一次徹底的體檢。 不只是生成式AI,所有AI發展的領域,不論是汽車自動駕駛、已成為殺人武器的無人駕駛飛機,網路社群的行銷程式,乃至可以讓任何人表演任何事情的深偽技術,一路延伸到新藥開發、太空科技、元宇宙的數位分身等,一張非常長的AI名單,都需要治理與規範。 如果要說生成式AI有何不同,或許就是「速度」,生成式AI長大的速度,快到政府或是企業本身都來不及設立相應的規範,因此存在出現「失控的AI」的巨大風險,而這個風險是AI能夠自行編程、創造軟體、甚至吃掉軟體,有可能發展出自我意識,知道人類會用關機重置(Reset)手段來結束AI程式,可能因此以全體人類為敵人,自行發展出毀滅人類的毀滅性武器,導致人類文明的終結。 我們面臨真正的挑戰在政府機構的「速度」遠遠落後於AI創新,全世界的政府官員都是傳統官僚出身,具備先進AI技能的創新者鮮少進入政府機構,偶爾出現一兩位特例(例如台灣的唐鳳),也很快就被傳統政府官僚排斥而失去能力。 最能看出政府速度太弱的案例,是社群媒體使用強大的算力,推銷各種危害青少年的內容來拉高點閱率已經眾所周知,但是各國政府軟弱無力,一直到今年10月24日,美國才有33州的檢察總長聯手對Meta提起訴訟(另外九州也同時啟動獨立的訴訟),然而訴訟程序冗長,等到真正保護青少年的判決確認,我們已經喪失一整代青少年的健康。 OpenAI董事會鬥爭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政府機構必須在技術層面與程序層面加快速度,訂定有效的AI治理規範,特別是講究程序正義的民主國家,必須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個層面都快速強化政府自身的AI能力,快速訂定AI治理相關的規範,而且要跨國政府聯手行動,這是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必須放在「優先清單」內的重要工作,AI沒有藍綠,只有進步與落後。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全球PC市況動能不佳,但通膨、戰爭未對中東市場帶來衝擊。宏碁中東筆電市場去年度維持成長,今年至今更寫下8%銷量增長,並拿下逾10%市占率。宏碁中東區總經理Michele Montechio認為,明年動能持平,但預期後續AI PC推出,在該市場「將是挑戰也是機會」。 2.新光金名譽董事長吳東進5日受訪透露,金管會從9月起連發四道函令,要求新光金控及新光人壽的新經營團隊,應落實先前承諾,儘速在年底前完成70億元的現金增資,拉高新光人壽的資本適足率。 3.台股5日盤中一度回測逾160點,陷入17,300點支撐保衛戰,外資與自營商同步擴大賣超至104億元與60億元,但投信反手小幅買超0.02億元。法人指出,選舉倒數不到40天,內資成為穩定台股最強大力量,今年統計至12月5日的221個交易日中,投信有156天都在買超,換言之,今年超過70%交易天數都在加碼,即使外資經常變心,台股愈接近選舉易漲難跌。 4.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明年開始降息,資金搶進債市,債券ETF基金亦出現爆炸性的買盤,國內首檔ESG月月配債券ETF基金5日掛牌首日,即創23.6萬張交易大量、上漲3.57%,成交量與漲幅居當日股債ETF第一,亦打破債券ETF掛牌首日成交量紀錄。 5.標準普爾全球評級5日指出,亞太區2024年經濟表現可能的不確定風險,台海關係是最顯著的地緣政治事件,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主權評級資深董事陳錦榮表示,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檢視三位總統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及公開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估計不會提出激進策略,不管誰當選,相信也不會把台灣推向啟動戰爭的風險境地。 6.配合國防自主與國機國造,中科院在嘉義民雄打造航太暨無人機院區,5日由蔡英文總統主持開工動土。蔡總統表示,未來嘉義將成為亞洲無人機產業重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可提升軍用無人機生產速度,提升國防實力。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低迷已久的半導體景氣或已觸底,有望在2024年出現反彈。資訊科技研究及顧問機構Gartner(顧能)最新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衰退近11%後,2024年全球收入有望大幅增長近17%,整體的市場規模,甚至將超越2021~2022年。 Gartner4日發布的報告指出,AI相關產品的需求,不足以挽回年內半導體市場頹勢,因受到疊加手機與電腦需求減少、資料中心支出疲軟等衝擊,預計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將下降10.9%至5,340億美元。但看好明年收入成長16.8%至6,240億美元,預計收入會超過2021年與2022年,每年約6,000億美元的規模。 Gartner數據與預測指出,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年增率在2022年大幅收窄,從前期的成長27.1%滑落至0.2%,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衰退10.9%,但2024年有望增長16.8%,2025年則增15.5%至7,210億美元。Gartner在今年第三季曾調整預測,將今年半導體市場收入略調高,同時略微調低明年收入,或反映當前半導體市況,已走出了底部階段。 Gartner表示,明年會是晶片反彈之年,全球記憶體收入將從今年衰退38.8%,至明年反彈增長66.3%。供過於求的NAND今年收入下滑近4成至354億美元,但產品定價會在未來3~6個月觸底,供應改善帶動產品明年收入增49.6%至530億美元。今年同樣需求不旺的DRAM,預計明年受益於價格反彈,收入增長88%至874億美元。 至於各界關注的AI人工智慧方面,根據Gartner估計,在AI整合資料中心風潮下,到2027年時,將有超過20%的新伺服器會搭載負載加速器。
【時報-台北電】美股四大指數昨夜跌多漲少,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2%關卡,推升科技股為主的那指獨紅,台股ADR也僅中華電信收高。惟今早日韓股市攜手彈升,美股期指亦翻紅走多。 台股昨遭外資、自營商幾乎翻倍賣超,大盤痛失5日線,盤中一度退守17250點。晨盤三大期指隨亞股聯袂開高,隨後大盤開高12.81點、為17340.82點。在AI族群回神、重電續強下,大盤向5日線、17400關挺進。 11月績優生表現上,大立光(3008)11月營收創高,股價開平在2,380元;股后信驊(5274)11月營收衝今年新高,股價開高為2,845元;鴻海(2317)11月營收改寫同期次高,股價開高在101.5元;全新(2455)11月營收創26個月來新高,股價開高在170元;全訊(5222)11月營收改寫今年次高,股價開高為170元;南亞科(2408)11月營收時隔一年半再現雙成長,股價開高在73.9元。 盤面關注個股中,台積電(2330)開低為568元、聯發科(2454)開低在925元、聯電(2303)開高為49.3元、新興(2605)開低在28元、裕民(2606)開低為55.5元、正德(2641)開低在22.2元、華泰(2329)開高為64.3元、四維航(5608)開低在23.2元、群創(3481)開低為13.3元、中興電(1315)開高在130.5元、亞力(1514)開高為79元、緯創(3231)開高在90.5元。 美股四大指數昨夜3黑1紅,收盤道指跌0.22%、那指漲0.31%、標普500指數跌0.06%、費半指數跌0.57%;台股ADR部分,台積電ADR跌0.33%、日月光ADR跌0.46%、聯電ADR跌1.53%、中華電信ADR漲0.73%。 台股集中市場昨收17328.01點,跌93.47點,日K連2黑,總成交值降至3125.27億元;櫃買市場收231.35點,跌1.66點,日K終結連5紅翻黑,總成交值減至918.05億元。籌碼面,外資連2賣、並擴大賣超104.58億元,投信買超0.02億元,自營商賣超60.52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65.09億元。 法人指出,今日為週選結算,觀察選擇權未平倉量區間落在17200~17450點,區間較為狹小,整日走勢恐呈現膠著,指數若拉回近17200點有撐可進場承接。分析師指出,短線外資轉調節,大型股買盤相對清淡,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表現較強,惟乖離大,仍需提防漲多回檔風險。由於12月中旬過後外資陸續休假,根據歷史經驗交投將轉為清淡,因此市場焦點開始關注中小型股,選股上建議擇優聚焦半導體供應鏈、AI相關族群、記憶體相關、IP、跌深股及明年業績成長股。(編輯:李慧蘭)
日本娛樂體驗近年積極進攻台灣百貨商場,企圖以人潮帶動錢潮,讓百貨業趨之若鶩,繼索尼音樂Zepp兩年首登台,於新北新莊宏匯廣場開出Zepp New Taipei,一年吸客26萬人次,寶可夢遊戲相關Pokemon Go、Pokemon Ga-Ole等更是襲捲全台抓寶,寶可夢中心亦將於8日於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登場,是否能以原汁原味店吸客又吸金備受矚目。 宏匯廣場執行董事柯愫吟指出,娛樂體驗是近年來實體零售面對電商衝擊所發展出營運趨勢之一,最大體驗商機還是以餐飲、影城展演,而透過娛樂體驗結合餐飲影城,宏匯廣場全部結合,自開幕即引進日本索尼音樂集團旗下表演場館「Zepp New Taipei」,及萬代南夢宮遊藝虛擬實境體驗樂園「VR ZONE NewTaipei」。 短短不到二年時間,Zepp一年來客數達26萬人次、VR ZONE也有8萬人次體驗,今年更為Zepp參與展演的消費者引進深夜食堂「海底撈」、「麥漢堡」等,明年將進一步掌握至少三個月後的表演與場次,透過館內結合行銷,以呼應體驗之後消費者需求再招商,才能達成人潮吸引錢潮效益極大化。 信義新天地A11一直扮演百貨業流行發訊站,從信義劇場到LINEFRIENDS官方商店,至目前POP MART等均吸引一波波年輕族群到店體驗互動與購物,寶可夢中心則是進駐A11三樓。日本官方寶可夢店面有「寶可夢商店(Pokemon Store)」及「寶可夢中心」,而寶可夢中心的規模較大,除有販售寶可夢原創商品外,也有卡牌遊戲、遊戲軟體等,還能跟店員一起玩卡牌遊戲,並不定期針對粉絲提供服務和活動,生日時前往寶可夢中心,也有機會獲得官方贈送的精美禮物慶生,台灣首家寶可夢中心服務更是備受期待。
【時報-台北電】盤中焦點股: 1.映泰(2399):比特幣迎牛市,概念股歡呼,噴量攻漲停,站上4個月高。 2.邁達特(6112):11月營收為17.46億元,年增15.23%,急拉漲停挺進波段高,漲停買單高掛逾萬張。 3.仲琦(2419):業績題材續發酵,早盤放量勁揚逾6.5%,跳上半年線。 4.聚隆(1466):投入生技產品開發,昨噴量拉出一根長紅棒,今日再攻漲停鎖死、買單高掛逾千張。 5.力特(3051):車用催油門、外資連3日買超計2789張,盤初帶量強漲逾8.5%,衝42.5元新高。 6.安勤(3479):零售、醫療雙箭攻AI,多頭休憩兩日後,今日攻勢再起,噴量觸及漲停113.5元。 7.中華(2204):5日線、月線揚升,昨三大法人聯手轉買超1,623張,盤初急漲逾6%,領漲汽車股。 8.鴻華先進-創(2258):11月營收1.09億元、年增884.16%,前11月年增224.49%,盤初股價續漲慶歡,再戰50關。 9.榮成(1909):11月營收39.17億元,月減2.69%、年減10.08%,前11月年減12.78%,股價續跌,5日線告急。 10.艾姆勒(2241):11月營收0.94億元,月增1.03%、年增83.22%,前11月年增20.23%,但股價賣壓沉重,盤初僅貼近平盤狹盤反應。 11.聚亨(2022):外資連3日買超計399張,盤初一度強彈逾5%,飛過季線。 12.世紀鋼(9958):風電業績來源穩固,盤初快速衝上183.5元,越過昨日留下的上影線,但反壓出籠又翻黑。 13.長榮鋼(2211):訂單滿到後年,外資11月中下旬以來偏多操作,盤初股價再刷波段新高、突破90關。 14.南亞科(2408):11月營收28.74億,時隔一年半時間再現雙成長,但上方5日線有壓,盤初股價開高又翻黑。 15.亞力(1514):大單入袋,在手訂單百億元,法人買超5千張相挺,續衝破80元歷史高。 16.迎廣(6117):Q3客戶拉貨轉強,毛利、營收雙成長,伺服器系統組裝營收占比逐步上升,帶量強彈逾半根停板,續寫波段高。 17.士電(1503):訂單看到2025年後、甚至到2027年,營運審慎樂觀,盤初差一檔攻頂,站上3個月高點。 18.廣達(2382):輝達對AI後市看好,供應鏈鬆口氣,外資翻多買超力挺,拚返200關。 19.技嘉(2376):今年伺服器業務營收比突破25%後持續攀升,強勁動能可望延續至明年,一度帶量反彈5%,重登240元。 20.緯穎(6669):輝達晶片明年放量,AI伺服器廠同樂,聞訊一度彈升近4%,重返五日線。 21.M31(6643):7奈米製程快閃記憶體接口ONFI-v5.1 I/O IP完成矽驗證,支援最高速達3.2GB/s,利多發酵重返千元俱樂部。 22.順藥(6535):新藥拚明年底解盲,股價早盤衝上73元,挺進逾7年高,但旋即下滑翻黑,拉出一根長黑棒。 23.太景*-KY(4157):下午將舉行法說會,股價小揚。 24.合世(1781):防疫股漲多過熱,盤初一度急殺跌停。 25.全新(2455):11月營收年增120%,股價走揚。 26.佳必琪(6197):Q4樂觀,部分訂單看到明年第一季,昨日回檔留長下影線,多方信心增,啟動反攻漲2%。 27.敬鵬(2355):車用PCB掀比價效應,資金進場跟風,開盤急攻逾6%。 26.建準(2421):外資昨日賣轉買,百元之下打底許久,多方發功向上突破,拚重回百元俱樂部。 29.川湖(2059):第4季看營收季增雙位數、每股純益8元,季線附近有守,早盤上拉4%。 30.裕民(2606):股價三級跳,5交易日上漲26%,引爆獲利了結賣壓,漲多回檔逾4%。 31.龍德造船(6753):選舉題材拱軍工為焦點,股價底部墊高站穩90元,創下近二個月高點。 32.工信(5521):外資續加碼,搭配基本面題材,多頭列車續駛,早盤大漲4%、短線漲幅高達15%。 33.鴻海(2317):11月營收寫同期次高,第4季估優於預期,股價反應平淡,5日線上震盪。 34.利機(3444):新產品助攻明年營運,股價一度亮燈漲停,目前漲幅收斂約8%。 35.精測(6510):AI需求帶旺11月營收、月增14.5%,盤中彈升約5.5%。 36.夠麻吉(8472):年底消費旺季利於本業,吸引買盤進駐,今早直奔漲停價35.45元。 (編輯:李慧蘭)
台股飆股不是AI了,反而是散裝航運股新興(2605)、重電股華城(1519)接棒漲停,華城今年更噴逾6倍超狂,法人認為不宜再追高。因輝達再受晶片禁令影響,AI鏈軟趴趴,分析師仍看好AI股是先蹲後跳,拉回可上車,建議可趁消費性電子回檔,領先布局明年CES展潛力股,可留意大立光(3008)、緯創(3231)、聯發科(2454)等13檔,更首推台達電等3檔。 美國商務部恐對輝達降規版晶片,再祭出限制輸中令,萬寶投顧研究部經理陳子榕指出,輝達之前在高階晶片輸中利空下,股價通過利空測試,震盪走高,這次也不排除相關AI股,可望先蹲後跳;電子族群AI或消費性電子拉回,反而提供上車機會,建議可趁回檔,領先布局明年CES展中的潛力股。 陳子榕表示,2024年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將於1/9~1/12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消費性電子展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全球大廠或新創團隊參展爭取訂單。 CES展中主要產品趨勢包括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汽車科技、AR/VR (現實/虛擬現實)、機器人、自動駕駛、運動科技、醫療保健及智慧城市等。2023年匯聚超過3,270家來自全球各地的廠商,展示汽車科技、人工智能、數位健康、遊戲裝置等最新科技,帶動全球創新,每年吸引約1,000家企業參與。 陳子榕預估以下7大產品,可能是2024 CES展出的消費性電子產品: (1)智能家居產品:市場快速增長,可以讓你的家變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例如智能插座、智能燈泡、智能門鎖等。 (2)虛擬現實產品:這個新興市場可讓你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例如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器、虛擬現實手套等。 (3)智能穿戴產品:可讓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例如智能手錶、智能眼鏡、智能健身追蹤器等。 (4)智能汽車產品:可讓你的汽車變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例如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停車系統、智能車聯網等。 (5)智能音頻產品:可讓你更好地享受音樂和其他媒體,例如智能音箱、智能耳機、智能音響等。 (6)智能健康產品:可讓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例如智能血壓計、智能體重計、智能心率監測器等。 (7)智能安全產品:可讓你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你的家人,例如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鈴、智能安全系統等。 陳子榕認為,相關個股可注意: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揚明光 (3504)、緯創(3231)、宏碁(2353)、廣達(2382)、良維(6290)、良得電 (2462)、創惟(6104)、聯發科(2454)、祥碩(5269)、欣興(3037)、中磊 (5388)等13檔。 陳子榕首推3檔股票,不妨趁拉回布局: 1、 欣興(3037): 台灣主要高階基板供應商,目前ABF載板最大需求應用在高速運算,如AI伺服器、伺服器800G交換器等,預期高階載板需求將增加,高階載板供應商未來 12個月表現將更加強勁,預估明年會比今年好,2025年到2026年會更好。 2、 智易(3596): 前3季營收370.3億元,年增9%,毛利率14.29%,優於去年同期3.89%成長,稅後純益17.6億元,年增26.8%,每股純益7.98元,營收及獲利均創同期新高。3大產品線包含寬頻固網、智慧家庭及行動通訊都有不錯成長。其中,寬頻固網更較預期強勁,估2023年EPS上看1個股本。 3、 台達電(2308): 在數據中心電源領域,全球市占逾50%,液領方案在全球市占30%,均為領先地位。目前AI伺服器占伺服器電源營收約15%,明年仍將維持成長。近年積極擴大海外布局,市場推估台達今年資本支出有望超越2021年的230.27億元,再締新猷,為迎接AI大商機做準備。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AI已到隧道出口、黎明將近?高盛出具最新報告,指技嘉、華碩、緯穎、緯創、廣達明年元月起營收年增率「全面翻正」,且呈現2位數成長,全面喊買。受此利多,AI伺服器股大漲,技嘉漲幅逾4%、廣達、緯穎漲2%,緯創、華碩也都呈現走揚。 在上述5大台廠當中,高盛點名技嘉的營收動能最強,明年元月營收年增率高達85%;而華碩因為基期較低,元月營收年成長居次、約42%;其餘緯穎33%、緯創25%、廣達元月營收年增12%,但會出現月減26%的幅度。 至於目標價,高盛喊出技嘉345元、華碩506元、緯穎2120元、緯創136元、廣達270元,且全面給予「買進」評等。 摩爾投顧分析師江國中表示,雖然獲得高盛點名,不過AI指標個股還是較大盤弱勢,關鍵就在籌碼問題。 江國中提醒,以廣達、緯創為首的AI伺服器股,近期仍將受限於投信賣壓、融資餘額等籌碼干擾,現階段要立馬大漲的難度很大,不過他認為,12月是AI股的落底月,今日雖然受高盛利多股價上漲,但不建議投資人立即進場追高,最好趁股價拉回、逢低分批承接才是上策。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