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股市周四觸及近兩個月新高,11月的月線明顯上漲;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歐美的通膨率下降,並提高了主要央行降息預期。 周四泛歐Stoxx 600指數收盤上漲2.51點或0.55%,為461.61點。11月的漲幅為自今年一月以來最佳表現,利率敏感的房地產股和科技股在11月分別上漲約14.7%。 歐元區11月通膨率放緩到年減2.4%,低於10月的2.9%,並且以低於預期的2.7%。同時之間,美國也公布了自2021年以來最小幅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增長率。 交易員開始在衍生商品市場消化在明年4月首次降息25基點的影響;同時,歐元區國債殖利率在11月出現今年以來最大幅的下滑。 Moneyfarm投資長Richard Flax說,通膨率略低於共識預期,但是增長的情形有些複雜。 同時,義大利股市上漲0.2%,觸及近15年新高,今年以來並上漲25.5%,高於歐股的上漲8.6%。 Flax說:「我們看到債券殖利率走低,這對一些外圍市場很有幫助」。 「從總體角度來看,義大利負債累累,但殖利率的緩解可以對該國市場的金融資產產生更多影響」。 西班牙的銀行股今年以來上漲了22.2%,達到2018年以來最高水準。 由於預期OPEC+會議的結果,油價上漲,周四歐洲的能源股上漲1.0%。 在個別股票方面,荷蘭保險公司ASR大漲13.0%,稍早該公司宣布與利益團體的紛爭達成最終協議,和解金遠低於預期。荷蘭的保險同業NN集團也大漲9.9%。歐洲保險股指數上漲1.1%。 法國投資公司Eurazeo在制定了2024~2027的戰略目標,股價大漲9.7%。 巴克萊開始對醫科達(Elekta)給予「減持」評級之後,該瑞典手術設備公司股價下跌7.5%。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在礦業股和能源股領漲下,歐股周四早盤微幅走高;投資人關注今日稍晚即將公布的美國和歐元區通膨相關數據,以找尋利率是否已見頂的證據。 周四泛歐Stoxx 600指數早盤升0.59點或0.13%,為459.69點。歐股在11月預計出現今年一月以來最大的月線上漲。 追蹤銅價上揚,礦業股上漲0.4%。在OPEC+會議之前,油價上漲,也推升了能源股走高0.9%。 聯準會所偏愛的衡量通膨數據、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以及歐元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都將在今日稍晚公布。 荷蘭保險公司ASR大漲11.8%,此前該公司提高了與荷蘭Aegon達成合併交易所帶來的運營成本協同效應目標。歐洲的保險股指數也上漲0.4%。 荷蘭的OCI跌7.4%;稍早傑佛瑞(Jefferies)將該化工公司,從「買進」下調為「中立」。
新一代大陸國產CPU「龍芯3A6000」28日在北京發布,這是大陸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大陸官媒央視指出,其性能達到國際主流產品水準。 報告指出,「龍芯3A6000」採用大陸自主設計的指令系統和架構,無需依賴任何國外授權技術,是大陸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可運行多種類的跨平台應用,滿足各類大型複雜桌面應用場景。 大陸官媒央視指出,「龍芯3A6000」的推出標誌著大陸自主研發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產品性能方面達到新高度,性能達到國際主流產品水準。A股上市的龍芯中科短線拉升,現漲超8%,此前一度跌超2%。 此外,公司同時推出的還有印表機主控晶片「龍芯2P0500」,這是大陸首款基於自主指令系統的印表機主控晶片,作為列印/掃描整機中的核心控制部件,「龍芯2P0500」的研發成功將助力推動更多大陸打印機走向市場。
銀行為保住資本適足率,展開清卡大行動,金管會為避免大量停卡影響消費者權益,24日邀集銀行公會及大型發卡行開會,要求停卡前60日要通知客戶,已開卡消費且已有信用卡回饋者,其紅利、哩程數等權益不能立即被清掉,並訂出三大原則保障卡友。 停卡紅利處理三原則,一是原先的優惠及權益併入同一發卡行其他流動卡片,繼續使用;二是可繼續使用到權益或優惠的效期,或與卡友協商其他加速方式,若有爭議要依有利卡友的方式處理;三是取得持卡人同意不使用權益及優惠。 九家銀行10月底宣布啟動「清卡機制」,凡超過一年未刷卡或開卡,信用卡將自動停卡,現有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規定,如有權益、優惠變動,銀行要在變動60天前要通知持卡人,但沒明訂銀行主動停卡需不需要事先通知,卡片內的紅利、回饋金、里程是否自動歸零等,會不會影響信用評等,這些問題引發外界關注。 金管會就清卡的適用條件、通知期間,及相關優惠及權益保障措施,24日與發卡機構取得共識。停卡適用條件,以持卡人在核卡後一定期間以上未開卡或未使用信用卡進行交易為原則。 金管會也明確規範,停卡前60天必須先以書面或事先與持卡人約定的電子文件通知持卡人,不能只有30天前通知。 若被停卡的卡片有尚未使用或未到期的紅利點數、里程數、回饋金等優惠及權益者,依三大原則辦理。一是原優惠及權益併入持有同一發卡機構的其他流通卡片後,持續使用;二可使用原優惠及權益至效期屆至,或經與持卡人協商同意的其他加速使用優惠及權益方式。若有爭議,發卡機構應以有利於持卡人權益的方式來處理;三 取得持卡人同意不使用權益及優惠。 金管會呼籲,民眾若接到發卡機構將對久未使用的信用卡進行停卡的通知,而仍有使用該張信用卡的需求時,可直接向發卡機構反映;若已沒有用卡意願,對於卡片中還有未兌換的紅利點數等優惠及權益,要注意其使用期限,儘速兌換或使用,以保障自身權益。
蘋果iPhone 15系列真的被華為、小米打趴!市場調查指出,今年大陸雙11期間,蘋果iPhone銷售下滑,不僅遜於去年同期,還落後競爭對手華為和小米的強勁成長。專家指出,蘋果被打敗的二大原因是,價格比陸廠高一大截及供應鏈影響出貨。 路透社報導,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最新報告顯示,今年雙11 銷售檔期(10月30日至11月12日),iPhone在大陸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跌4%,相較之下,競爭對手華為和小米買氣大爆發,銷量分別成長66%、28%,並帶動大陸智慧機在雙11期間銷量年增5%。 iPhone 15系列銷售不如預期,原因在於大陸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論手機CP值,大陸品牌更有優勢。 蘋果最新 iPhone 15系列價格為5999元人民幣(下同,約832美元)起跳,華為Mate 60系列售價5499元起(約763美元),小米最新Mi 14系列售價3999元起(約555美元) 。 分析師指出,蘋果雙11銷售低迷,除了價格不敵大陸當地品牌外,供應鏈問題也影響iPhone 15出貨。 由於大陸雙11買氣不佳,從去年開始,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不再公布雙11銷售數據。但京東表示,蘋果產品在其平台上的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約台幣440億元) ,與去年持平。小米則透露,雙11銷售金額突破224億元人民幣(約台幣985億元)。 Counterpoint分析,今年10月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年增5%,不僅扭轉先前連續27個月的跌勢,更創下去年1月來最高單月銷售紀錄。9月華為推出Mate 60 Pro旗艦機,因內建陸產7奈米先進晶片驚艷市場,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季銷售成長最快的手機製造商。
【時報-台北電】比亞迪第600萬輛新能源車24日在鄭州工廠下線。以3個多月的時間,產量從「第500萬輛」晉級到「第600萬輛」,創下另一個里程碑 比亞迪繼續拚創新研究,公司已擁有11大研究院,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萬項,獲得授權專利超2.8萬項,推出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台3.0、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雲輒系統、DMO超級混動越野平台等顛覆性技術。(編輯:張嘉倚)
美國政府擴大出口至大陸的高階GPU(圖形處理器)禁令,輝達旗下多項產品都遭禁止,許多申請許可證才能銷陸,不過外媒卻發現,遊戲玩家喜愛的RTX 4090已經從大陸官網下架,但專業用新一代最強顯卡RTX 6000 Ada仍在架上,引發市場揣測。 Tom’s hardware報導,輝達繼續為大陸專業人士提供RTX 6000 Ada相當奇怪,因為這款GPU其實比RTX 4090更適合進行AI訓練和推理,目前尚不清楚輝達為何仍在大陸官網上列出此產品。 該報導推測,或許輝達打算申請許可證,以便繼續在大陸銷售這款價值高達6800美元(約新台幣21萬)的產品,或者輝達的合作夥伴已經在大陸擁有許可證,因此能夠繼續銷售庫存。 輝達並未正面回應此事,而輝達預計在美國時間周二公布第三季財報,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分析師預測有望繳出營收成長170%的數據,第四季甚至可望成長200%,刺激輝達股價提前反應,大漲超過2%,創下歷史新高的504.09美元。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股市周一早盤徘迴在平盤水準;此前由於押注於降息,歐股在上周表現強勁。周一能源股的上漲,抵銷了醫療股下跌的影響;德國製藥和化工廠拜耳(Bayer)股價暴跌。 周一泛歐Stoxx 600指數早盤小跌0.24點或0.04%,為455.58點。歐洲在上周上漲3%,並且走在月度上漲的路徑。 投資人現在開始押注於2024年降息100基點(4碼),並認為第一次降息可能會在四月出現。歐洲央行則迴避了市場樂觀情緒,暗示通膨率仍高,經濟仍有些韌性。 能源股上漲0.7%,領漲其它類股。 醫療保健股則下跌0.6%。此前拜耳宣布中止一項新抗凝藥物的大型晚期試驗,股價隨即暴跌12%。 德國DAX指數下跌0.1%。 英國設備租賃公司Ashtead集團跌13.5%,稍早該公司預計全年獲利低於預期,並計入逾20億美元的折舊費用。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股周三收在逾一個月新高水準;投資人對主要經濟體的通膨放緩感到高興,並押注各國央行收緊政策即將結束。 周三泛歐Stoxx 600指數收盤上漲1.92點或0.42%,為454.52點。其中德國股市上漲0.9%;英國股市上漲0.6%。 美國在周二公布上個月通膨降溫,並支持了聯準會不太可能再升息的觀點。週三英國也公布10月CPI明顯下滑,超過預期。 德國10月批發價格出現近三年半以來的最大跌幅,年減4.2%,這是德國通膨壓力緩解的另一跡象。 Equiti Capital總體經濟學家Stuart Cole說,在美國和英國描繪出更好的通膨前景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投資決策的根本性轉變,債市和股市最糟糕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 此外全球最大金屬消費國中國公布上個月工業生產和零售銷售優於預期,並且推出刺激房市的融資措施,都提振了市場情緒。 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升2.1%。追蹤金屬價格上漲,礦業股升1.5%。 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在公布本財年營收優於預期之後,股價大漲9.7%。 西門子能源說,陷入困境的風力渦輪業務可能會退出部分市場和產品,隨後股價大漲8.8%。 在公布較高的半年度獲利之後,全球最大跨國數據和信貸資料公司益百利(Experian)大漲7.5%。 法國火車製造商阿爾斯通(Alstom)大跌15%;稍早該公司說,正考慮裁員、出售資產,並提議本財年不支付股息。 瑞士眼科護理公司愛爾康(Alcon)在公布第三季銷售低於預期、並調低全年業績預期之後,股價大跌5,4%。 投資人現在關注周五即將公布的歐元區通膨數據。
蘋果、華為分別推出新款手機iPhone 15以及Mate 60系列,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有外媒撰文指出,華為Mate 60系列在大陸取得巨大成功,威脅到蘋果iPhone 15霸主地位。 根據外媒《Gizmochina》報導,華為憑藉Mate 60系列的推出捲土重來,儘管面臨美國技術制裁方面的挑戰,但華為仍設法從大陸供應商採購其新旗艦手機的大部分零件。 這項策略舉措似乎正在取得成效,因為華為正在成為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iPhone 15系列在大陸的銷售量不及預期。 最新數據顯示,10月華為在大陸市場的智慧手機銷售量增加83%,而iPhone 15銷量僅相對溫和地成長11%。通常iPhone銷量會在9月之前下降,並在10月達到頂峰,此現象令人感到意外。 該篇文章總結,雖然華為Mate 60系列進入全球市場的可能性及在這些市場上能否成功仍不確定,但光從華為對iPhone 15系列銷量的潛在影響,就值得大家關注後續效應。 日經中文網先前以「iPhone15在大陸苦戰,華為攻勢猛」為題撰文分析華為追趕蘋果的現況。報導指出,iPhone 15在大陸銷售不佳,反觀華為2023年內集中生產1000萬支新款智慧手機,到2024年,整體規模將達到翻一倍的6000萬支,追趕蘋果。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股基準指數週四早盤走弱,並結束了連3漲走勢;此前主要經濟體的通膨放緩,引起利率見頂和最終降息的樂觀情緒,帶領股市揚升。 周四泛歐Stoxx 600指數早盤跌0,4點或0.10%,為454.12點。歐股在過去三天累計上漲2.5%,並衝到近一個月新高。 在本周持續的議題是,美國和英國的通膨數據,加強了主要央行已經完成了升息工作的預期。 瑞典遊戲商擁抱者集團(Embracer)在公布上季營業利益優於預期之後,股價大漲14.2%。 西門子在公布了上季優於預期的工業獲利之後,股價升5%。 HelloFresh股價跳水20%,稍早該德國大型套餐供應商下調了年度核心獲利預期,並且下調了營收成長指引。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採用中芯7奈米製程,但中芯日前公布財報震撼市場,第三季淨利潤6.78億元人民幣,年減幅高達78.4%,財經專家黃世聰在《關鍵時刻》節目中表示,從中芯財報可以看出,華為的訂單反而讓獲利大幅下滑,形成「賣越多賠越多」的狀況。 黃世聰說,中芯以N+2(第2代7奈米)製程和堆疊技術,製造出華為新手機中的「麒麟9000S」晶片,但卻淪為賠錢的大錢坑,是中芯失血輸出的產品。主持人劉寶傑則直言,中芯為了接華為訂單付出的代價超乎預期。 黃世聰進一步分析大陸晶片業現況,在美國晶片制裁下,大陸百度集團搶購華為的910B AI晶片,聲稱可以取代輝達A100晶片,但其實910B是3年前台積電幫華為代工的產品,是庫存老貨再拿出來用。 至於輝達為了不想失去大陸市場,再度開發出針最新改良版系列晶片,分別為HGX H20、L20 PCle以及L2 PCle,黃世聰則說,大陸別無選擇只能繼續買輝達的降級貨,美國用這樣的方式,拖慢大陸AI發展的情況。根據海通證券分析,這款H20晶片效能明顯低於輝達主流解決方案,只剩下H100性能的10分之1。
中芯國際用7奈米技術打造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的麒麟9000S晶片,再度引發外界關注。大陸半導體專家疑似首度爆料華為手機晶片製程,稱能夠用14奈米、甚至28奈米做成7奈米的產品性能才是真正高手,更點名華為Mate60與長江儲存都是很好的例子;這番說法,驗證港媒先前報導,麒麟9000S晶片可能是由中芯14奈米技術打造。 大陸熱點科技報導,對於華為Mate60系列採用麒麟9000S晶片究竟是用多少奈米製程生產,外界眾說紛紜,大陸方面也絕口不提,但近日專家一席話疑似把華為新機晶片製程公開。 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一場演講中表示,要著力創新技術,降低對工藝技術進步和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依賴,能夠用14奈米、甚至28奈米做成7奈米的產品性能才是真正高手,華為Mate60和長江儲存3D-Nand記憶體都是很好的例子。 魏少軍吐出驚人之語,意外揭密華為Mate60系列採用14奈米或28奈米製程。 權威機構TechInsights先前分析表示,麒麟9000S晶片具有7奈米特性,因此可能是中芯國際 7奈米(N+2)工藝,也驗證上述用14奈米、28奈米做出7奈米性能的說法。 南華早報日前報導,日本手機拆解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執行長Minatake Kashio表示,「麒麟9000S處理器(晶片)可能由中芯14奈米技術所生產,再加上特殊技術,讓晶片擁有接近7奈米性能。」 美國華府智庫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大陸區高級副總裁Paul Triolo分析指出,美國制裁刺激大陸晶片業發展自己的技術,迫使中芯及其他企業提升現有的設備的極限,華為也透過系統工程的方法彌補工具能力的不足。
即使遭到美國強力制裁,華為Mate 60 Pro 5G手機橫空出世,引起全球高度關注,更象徵大陸已經找到制裁突破點。然而,華為目前仍苦惱供應鏈緊繃的問題,產能無法滿足需求,顯示其在生產上依然出現很多挑戰。 南華早報報導,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級分析師Wang Yang提到,華為Mate 60 Pro所使用的麒麟9000s處理器具有高度保密性,使得華為供應鏈運作的方式變得非常複雜,加上美國制裁的限制,拖累了華為供應產品的速度。 Wang Yang也表示,華為之所以推出Mate 60 Pro預購,就是因為產能無法滿足需求。華為承諾消費者若進行預購,等待期不會超過90天,每人限購買一台,90天內依隨機順序發貨。 報導提到,有些參加預購的消費者在網路上分享訂單狀態,顯示等待時間從這個月至明年2月不等。Counterpoint的數據則顯示,華為Mate 60系列從8月底上市後,至今國內銷量已經超過240萬台。 另一研究機構Canalys的資料顯示,從8月底至11月7日,Mate 60系列的總出貨量將達到250萬台,其中高階的5G智慧手機Mate 60 Pro型號,佔整體出貨量的60%以上。
華為推出Mate 60系列機種在大陸熱銷,推升大陸10月份智慧手機銷量出現10%以上增幅,主要歸功於華為銷售量激增逾8成。 根據路透社報導,市場調查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日前公布數據,今年10月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較去年同月成長11%。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10月華為在大陸市場的智慧手機銷售量增加83%,小米的銷售量也較去年同月大增33%,蘋果(Apple)的數據則未公布。 Counterpoint分析師Archie Chan表示,華為10月的銷量表現出色,Mate 60系列的銷量有所回升,這是一個輝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