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3%

的結果
  • 73萬軍公教明年調薪僅3% 官宣2原因 網突破盲腸 曝背後盤算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22)日宣布,明年軍公教員工將調薪3%,希望藉此鼓勵民間企業一起為員工調薪,是自1999年迄今,近25年以來首度連續2年調薪,初估約73萬人受惠,經費支出235億元,引發網友討論。 卓榮泰昨赴屏東參訪時宣布調幅,對調幅僅3%,低於去年的4%水準,政院官員分析2原因,指出3%調幅確實比較溫和,主因是已連續2年調整薪資,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推估在2.07%左右,因此建議明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應適度調增。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則表示,此次調整項目包含本俸(年功俸)、專業加給(教師為學術研究加給)及主管職務加給等3項,從正副總統、政務人員、民選地方行政首長,聘用人員、技工、駕駛等都適用,將待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審慎討論後,送交政院核定,預計2025年1月1日生效。 PTT網友則熱烈討論,表示還沒開會,就直接決定調幅、才3%還要高喊謝主隆恩嗎?都要加了,不會多加一點當政績,加這種數字反而更丟人。但也有人認為,願意調整已經不錯了,可惜沒有4%。 還有網友認為,政府盤算拿公務員當作大內宣,要企業給民眾加薪,然後實際上又不想給公務員加薪,就勉強加個3%意思意思;或稱物價房價都暴力上漲,然後薪資溫和調薪,還有網友直接突破盲點,認為明年沒有投票,從調幅來看,就知道是選情溫和的意思。

  • 14年來最慘!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縮減23%

    反映企業對未來景氣看法的「固定資產投資」糟糕!經濟部今(10)發表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金額,第四季總共 4287億元,年減37.2%。總結後導致2023年全年增購金額1.73兆元,大跌23.7%。不管是第四季或是全年跌幅,都創下14年來最慘紀錄。 經濟部以兩個原因來解釋,一個是受高利率及通膨影響,終端商品需求未明顯回溫,致企業投資擴產偏趨保守,另一個是上一年比較基期較高,當時部分半導體廠製程設備到位。 固定資產增購是企業資本支出一環,攸關長期經濟增長潛力。但去年企業增購金額跌23.7%,是自2009年衰退24%後,14年來的新低紀錄。 檢視去年第4季固定資產增購,仍以「機械及雜項設備」為主,占比76%,這部分就比前一年大減43%。其次為「房屋及營建工程」年減5.8%,雖然「交通及運輸設備」有增長19.9%,可是製造業占比僅1%,貢獻量小。 就行業別觀察,半導體、記憶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業」減幅最大,全年增購減少36.7%。其他「金屬製品業」、「機械設備業」也倒退,但減幅在個位數。 購置成長最高的是「石油及煤製品業」,年增45%,其次「化學製品業」與「基本金屬業」都有1成以上增幅,「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僅增4%算是最少。 展望2024年,經濟部看好,隨著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應用持續擴展,廠商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可望帶動相關供應鏈投資。另外因應淨零及數位自動化轉型,也會持續投入製程升級及改善,這兩點可望支撐我國製造業投資動能。只是全球景氣回升步調尚緩,企業資本支出態度仍偏審慎。

  • 男人救星!生活習慣簡單1轉變 攝護腺癌風險大降35%

    男性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類似,懷著逃避心態或不當一回事,很可能錯失治療先機。從預防勝於治療的觀點來看,瑞典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讓心肺健康指標每年進步3%,就能讓攝護腺癌罹患風險大降逾3分之1。運動習慣能夠促進心肺健康,例如慢跑、騎自行車或游泳。 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因攝護腺癌住院的消息元月初曝光,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兩周前也公開因攝護腺肥大問題入院治療的消息,世人再度關注這個令廣大年長男性煩惱的健康問題。英國《每日郵報》周三(1月31日)報導,瑞典運動暨健康科學學院(Swedish Schoo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s)研究團隊發現,只要讓心肺健康程度每年提升3%,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降低35%。 研究人員分析5萬7652名瑞典男性的體能、身體質量指數(BMI)、生活方式、健康自覺、至少2項心肺健康檢測結果。年度心肺健康檢查測量的數據,經由身體在全力運動的狀態所消耗的氧氣量所呈現,以此每年進步3%、持平、退步3%把受測者分為呼吸健康低、中、高共3組,以了解數據變化對於受測者罹患攝護腺癌與死亡率的影響程度。 平均追蹤7年的結果顯示,592人確診攝護腺癌,其中46人死於攝護腺癌。 相較於心肺健康沒有進步或衰退的受測者,每年進步3%者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低了35%。 研究團隊把年齡、教育程度、檢測年分、體重(BMI)、吸菸與否等潛在影響因素納入考量後指出,增強心肺健康與攝護腺癌風險降低2%之間存有關聯。研究報告指出,研究成果顯示,鼓勵大眾提升心肺健康、把保健目標訂在中等程度,有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周二(1月30日)登上《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BJSM)。

  • 存退休金必看!3%法則是什麼?高股息ETF能養老嗎?4大QA一次搞懂

    高股息ETF配息衝到10%,可以拿來養老嗎?美國風行的3%或4%法則,是每年退休金提領率,並同時投資指數化美股或美債,比如S&P500 ETF,年報酬率要高於4%,最好有5%~7%,退休金才能永遠領不完,《提早退休說明書》作者嫺人針對讀者詢問,以4大QA釋疑,為何不能用高股息ETF取代指數投資?因為沒有經過百年驗證,無法保證能經得起通膨考驗,所以沒有推薦標的。 嫺人在臉書粉專「嫺人的好日子」表示,有位自謙學歷不高的讀者,提出關於退休理財的4大疑問,看得出有認真做功課,連「再平衡」都知道,這些QA都是平時演講的重點,分享如下: Q1:用3%法則來控制退休後生活開銷,3%是乘什麼數字? A1:是乘以退休「第1年」的退休金水位,後續年度再依通貨膨脹率提高。 Q2:如果每年都用3%,那不是3% x 33.3 = 100%,等於33年就會把100%的退休金花光了? A2:是,3%或4%法則的背後,是假設退休金必需穩健投資,通常年化報酬率要有5%~7%,才不會太快用光退休金,因為研究來自美國,是假設以指數化美股投資為主的股債配置,如果改用個股或高股息ETF,是沒有相關研究證明,其長期報酬率是可行的。 Q3:可是指數化投資配息很低,不夠生活? A3:如果投資高股息ETF,每年都把6%或7%配息花完,而不是依照3%或4%法則,這樣的退休金提領率是相當大膽的。由於美股長期表現不錯,如果主張每年都用到6%-7%退休金,是會掀起財經界熱議的。 以成立16年的高股息ETF始祖0056來說,除非每次都眼光精準,能在2023年初25元進場,抱到年底37元,含息報酬年漲逾55%,那真是恭喜。 但如果是長期投資逾10年,2023年大漲,只是把2022年含息及價差的總報酬,落後指數化投資(0050/006208)的部分補漲一些回來,長期報酬率並沒有比較好。退休是長期的事,不能因為短期表現比大盤好很多,就認為採用高股息ETF投資,可以放心過比較好的退休生活。 台股指數型ETF,有投資市值前50大的0050/006208和中型100的0051,配息通常有3%以上,至少在退休初期,即便是依通膨調整退休金提領率也夠生活,加上債券配置也會配息,以目前的殖利率來說,不會不夠生活。 Q4:如果還是想採用高股息,有沒有推薦的ETF? A4:沒有。因為美國的退休金提領研究,是針對超過100年的歷史資料,經過許多學者或美國權威評級機構晨星等不斷驗證而來。 即便是用台灣大盤的指數投資,台股歷史僅幾十年,All in(全押)台股都該三思,更何況只取其中對市值沒足夠代表性的高股息ETF? 因為沒有哪個學者或專業機構做過研究,所以我不能推薦哪個高股息ETF,可讓你在幾十年的退休生活,安心用3%、4%甚至6%、7%的退休金提領,而不會過度消費、也能經得起通膨考驗。 我沒有徹底反對高股息,我了解退休後想有高配息的心,但我沒有看過紮實的研究報告,所以不敢推薦。我會不會太執著理論?也許,但這是我管理自己的退休金的準則,如果有人覺得高股息就是好,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我自己也有退休初期做的個股股息投資,我無需大聲疾呼什麼,投資很大部分也有機率和運氣問題。如果有人採用高股息,而數年後資產數倍於我,我會衷心說恭喜! 我沒跟上一年大賺50%的高股息投資,但退休時間點還不錯,2017年股市一萬點,現在萬八,我沒有資產翻倍,沒有亮麗的配息金額,但退休初期幾年我很節省,退休金扣除生活費也穩定增加了一些,加上部落格小收入,在體力還行時,一年出來走走兩三次還可以。 更多退休準備和理財,請見嫺人著作《提早退休說明書》第二、三章。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嫺人的好日子》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