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完成第一階段談判,財政部關務署表示,貿易便捷化議題談判有助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同時達到加速台美貨物通關、重視貿易商權益與深化台美貿易及關務合作關係等三大承諾。 財政部表示,為促進利害關係人瞭解相關內容及後續因應措施,關務署已邀請報關、承攬、運輸、倉儲、快遞及進出口貿易等公協會業者開會,行政院經貿辦、農委會、交通部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等機關亦派員與會。 關務署表示,三大承諾方面,加速台美貨物通關包括擴大電子化通關作業、完善通關便捷化措施;重視貿易商權益的部分,則有資訊透明化、妥適保護貿易商資料和規範海關作為、保障商民救濟權力。 至於深化台美貿易及關務合作關係,關務署表示,包括雙方政府深化關務執法合作,還有設立貿易便捷化委員會。 關務署強調,後續相關合作都是要確保雙方政府關務程序更具效率及透明化,透過簡化與電子化邊境管理程序,節省商民跨境貿易時間及成本,創造更便捷安全的貿易環境。 財政部也轉述與會業者意見表示,樂見台美藉「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一步促進彼此貿易往來,並盼政府持續促成與其他貿易夥伴國家相關談判。 業者也反映,部分內容也會促進快遞貨物通關便捷,建議海關留意相關貨物邊境管理,在通關便捷及安全間取得平衡。對此關務署回應,加速合法貨物通關及攔截非法貨物,都是海關首要任務,將持續精進相關作業措施。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1日把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與二戰時遭原子彈轟炸的日本廣島相提並論後,俄羅斯外交部對此番言論表示讚許,稱兩地被毀均由美國白宮精心策劃。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21日在社交平台Telegram稱,澤倫斯基在日本廣島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時把遭美國原子彈轟炸的廣島與阿爾喬莫夫斯克(Artyomovsk,俄方對巴赫穆特稱呼)進行比較。扎哈羅娃說,「幹得好,畢竟均由白宮精心策劃」。 俄羅斯國防部21日稱已完全控制巴赫姆特後,澤倫斯基承認有折損,並稱不認為烏軍仍控制巴赫姆特,與烏軍方說法相左,總統發言人之後也澄清否認。 澤倫斯基21日表示,廣島廢墟的照片讓他想起巴赫姆特和烏克蘭其他城鎮。他說,這些地方都一樣,沒有一絲生機,所有建築都被摧毀。
經濟部長王美花19日陪同副總統賴清德前往新竹縣寶二水庫視察,針對此波水情她表示確有緩解但不能掉以輕心,水利署將面對複合式災情全力抗旱防水災。至於外界關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將簽署首批5項協議,王美花表示時程與相關細節將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OTN)負責跟美國確定簽屬時間跟地點。 王美花指出,此波水情對全台用水有緩解,但不能掉以輕心,尤其大眾最關心南部水情,前1天蔡英文總統也前往南部視察,現在興達電廠海淡機組,還是會讓他準時出水。 至於昨夜桃竹強降雨,海邊甚至出現超過300毫米雨量,短時間內造成積淹水,王美花表示,水利署同仁在半夜2時緊急開設應變中心,跟地方政府來合作,希望強降雨不要造成災情。在面對現今複合式災情,要亢旱也要防水災,水利署都會謹慎因應。 外界關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簽署進度,王美花表示,非常高興首批5項議題快速完成談判,包括貿易便捷化與跟中小企業合作等,代表台灣跟美國經貿交流更進一步深化,至於何時簽訂?王美花表示,簽署相關細節將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負責跟美國確定簽屬時間跟地點。
美國一名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宣告,禁止有執照經銷商向未滿21歲者販售手槍的聯邦法律均屬違憲,還說任何18歲以上的人都有這種權利。 法新社報導,維吉尼亞州東區的聯邦地方法官潘恩(Robert Payne)受理一樁由4名男子提出的訴訟,4人都是年滿18歲、未滿21歲希望能買手槍者。 現行聯邦法律禁止有執照的槍械經銷商向未滿21歲者出售手槍,但父母可為孩子購買手槍,孩子也可自行透過槍械展覽會或向私人購買。 而且雖然美國民眾未滿21歲不能從聯邦許可的經銷商處購買手槍,卻可以購買步槍或霰彈槍。 潘恩10日判決意見援引最高法院近期一項擴大槍支擁有權的決定以及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後者闡明「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容侵犯。」 預防槍支暴力組織Everytown Law譴責法官潘恩的心證。 Everytown Law負責議題與訴求的資深主管卡特(Janet Carter)發表聲明說:「槍支不僅是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的主要致死原因,研究也顯示18至20歲的年輕人持槍殺人的比率是21歲以上成年人的3倍。」 卡特說:「法院這項判決無疑會將生命置於風險之中,這點必須改變。」
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MiG-21)戰機訓練期間,在印度拉賈斯坦省(Rajasthan)墜毀。據初步消息,事故導致地面2人死亡。 據俄羅斯衛星網援引印度空軍發言人在推特的貼文報導,「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戰機在日常飛行訓練期間,在拉賈斯坦省蘇拉特加爾(Suratgarh)附近墜毀。飛行員成功逃生,受輕傷。相關部門已開始調查事故原因。」 與此同時,當地警方向印度媒體托拉斯通訊(Press Trust Of India)表示,「飛機墜毀至房屋上,導致2名女性民眾死亡、3人受傷;救援行動仍在繼續。」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度將「反貪腐」納入談判議題,法務部指出,這是我國貿易協定中的重要里程碑,未來雙方將共同合作打擊貪腐。為落實倡議與合作,法務部廉政署也特別於網頁設置專區,即時分享相關作為。 法務部表示,國際社會對「反貪腐」日益重視,更代表「反貪腐」已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透過倡議反貪腐,可向世界展現台灣符合高標準「反貪腐」規範的能力,並藉由各項防制貪腐措施,提升外商來台投資吸引力、國家競爭力與法治公正形象,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順利融入全球供應鏈。 法務部指出,台灣2015年12月9日正式施行「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反貪腐」章節內容計有「雙方就打擊及預防貪腐所採取之措施」、「鼓勵舉報可疑貪腐事件,保護舉報者」、「促進公務員廉政措施」、「促進私部門、勞工組織及社會之參與」、「為預防及打擊貪腐及賄賂所採取或維持措施之適用及執行」等五大要點,均符合台灣現有反貪腐政策及法規制定方向。 針對台美倡議整體利益,在反貪腐的部分,法務部指出,鑒於擁有資源及管道的企業較易接觸政府官員進行不正當及不合法的活動,因此嚴格防制該等企業貪腐行為,可提供中小企業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此外,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已自主實踐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採取強而有力的反貪腐標準,主動展現與國際接軌決心,台美協議更能進一步強化區域連結性,彰顯台灣有能力符合CPTPP的高標準規範,已做好加入CPTPP的準備。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25日在美國國務院「亞太媒體中心」(U.S. Asia Pacific Media Hub)舉行線上記者會上,談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時稱,「我們取得相當進展」,並對談判中取得的進展「感到非常鼓舞」。另外,她還透露了關於美國財政部正在研究美台避免雙重課稅的議題。 在被問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否有助於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時,戴琪沒有正面回應。戴琪說,「我們在今年1月進行了一輪談判,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到目前為止我們在談判中取得的進展讓我感到非常鼓舞。」 她還說,「台灣不是IPEF談判的成員,我想說的是,我們希望確保我們的談判適合特定的合作夥伴和我們特定關係的各個方面。 因此,我們非常關注與台灣的雙邊討論,並致力於貿易接觸和貿易談判,旨在通過我們的合作使我們雙方的經濟更加強大。」 另外,被問及美國與台灣談判避免雙重徵稅協議的可能性有多大時,戴琪回應,「關於與台灣達成協議避免雙重徵稅的可能性,只要提到稅收或徵稅,這是我財政部同事的管轄權。因此,必須交由財政部與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處理,我會說我確實知道他們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但我沒有掌握他們的最新消息。」
針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6日談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時透露對進度感到「非常鼓舞」、「取得相當進展」,經貿辦官員表示,目前進度都在掌握中,惟仍在就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第一階段的五項議題做文字上的確認。至於何時能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官員表示仍以上半年為目標。 另對於戴琪也透露美國財政部正在研議美台雙重課稅協議可能性,知情人士表示,我國已與許多國家避免雙重課稅,美國是我國重要投資國,站在政府立場當然希望可以促成簽署相關協議,惟雙重課稅協議和台美BTA是兩件分開的事情。 根據外電指出,戴琪26日在美國國務院舉行線上記者會,說明日前前往菲律賓與日本訪問成果,及印太經濟架構(IPEF)進度。對於外界好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否有助於台灣加入IPEF,她僅透露1月進行談判後,已取得相當進展,並對此感到鼓舞。 有官員分析,戴琪的說法是指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美的談判進度算是較為快速及具體。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於1月落幕,雙方有望提早在上半年簽署BTA。12項議題中,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談判已告一段落,預估對強化政府治理、增進行政透明、尊重民間社團參與法規制定、加強反貪腐有效措施、擴大中小企業經商機會等,有積極正面效益。
一名人妻發文抱怨,日前她和婆家人一起去飯店用餐,總共消費2021元,不料公公看到發票時「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竟對結帳人員吐出1句話,所有人當場傻眼。 「結帳小姐只是領薪水做事的員工,不要為難人家好嗎 」,原PO會這樣講,是因為她公公看到發票打2021元時,竟指責櫃檯「你們竟然不會把金額去掉尾數,太不會做生意了」。 原PO還原,當天她和先生、公婆一起去飯店用餐,沒想到吃完飯後發生這樣的事情,讓人感到無奈。 網友紛紛留言,「當菜市場買菜?怎麼會要求去尾數」、「公公不是應該給3千元免找嗎」、「好丟臉喔」、「尾數也要凹,擺明欺負人,櫃檯可以決定少收錢嗎」、「只吃2000又不是很多」。
尼加拉瓜今天動工興建上萬套政府補貼式住房單元,這是尼國與中國2021年建交以來啟動的第一批由中國資助的重大建設計畫。 法新社報導,尼國預定在各地興建超過1萬2000套住宅。這項計畫是與中國的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一同推展,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羅照輝14日抵達尼加拉瓜。 總統府貿易與投資顧問勞里亞諾.奧蒂嘉(Laureano Ortega Murillo)在動土儀式說:「這是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計畫將讓成千上萬的尼加拉瓜家庭受益。」勞里亞諾是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的兒子。 尼加拉瓜2021年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北京,此後兩造簽署備忘錄,推動中國在貧窮的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投資基建。 除耗資6000萬美元為尼國推展住宅計畫,中國還表示將在當地興建發電廠,並在文化、衛生和教育等多項領域制訂其他開發計畫。(譯者:紀錦玲/核稿:陳亦偉)1120417
美軍今年初擊落一顆中國偵察氣球。「華盛頓郵報」根據最高機密文件報導,美國情報機關知道另有多達4顆中國偵察氣球,且對於那顆被擊落氣球所具備的性能仍存有疑問。 美國空軍國民兵泰謝拉(Jack Teixeira)涉嫌在社群平台Discord的聊天群組洩露機密文件,今天被正式起訴。 華郵根據其中一份文件獨家報導,美國情報機關將今年初飛越領空的那顆氣球稱為「柯霖23號」(Killeen-23)。美方在擊落氣球一週多之後,仍辨識不出氣球上的大量感應器和天線。 另一份最高機密文件描述,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有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製作的這份文件日期標註為今年2月15日,即美軍擊落柯霖23號的10天後。 文件內容包含政府對柯霖23號,以及數年前的兩顆氣球「巴爾杰21號」(Bulger-21)與「阿卡多21號」(Accardo-21)迄今最詳盡的評估。從文件看不出巴爾杰21號與阿卡多21號是否即為上述飛越航空母艦打擊群和墜落南海的那兩顆氣球。 文件提到,巴爾杰21號裝有精密監視設備,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5月環球飛行。阿卡多21號也裝載類似設備,以及一個有薄膜內襯的萬向感應器。 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說,政府通常按照字母順序替這些氣球命名。取名的靈感似乎來自著名罪犯,例如黑幫分子阿卡多(Tony Accardo)、巴爾杰(James Whitey Bulger)和柯霖(Donald Killeen)。 情報分析師替一些看起來像是柯霖23號的細部照片作註解時,評估這顆氣球可產生足夠能量來運作「任何」監視及偵察技術,包括一種能夜視並穿透雲層和淺薄材料的雷達。 有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一事,勢必會在美國國會引發質疑。在野的共和黨人先前就以偵察氣球為題,指責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沒能嚇阻中國刺探情報。 美國國防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均不願置評。 根據另一份攔截通訊製作的文件,偵察氣球於今年1月底入侵美國領空,可能讓中國政府一些部門措手不及。 文件評估,關於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的情資,可能僅在中國軍方內部少數人之間垂直傳遞,而中國軍方對於偵察氣球計畫又欠缺「高層強力」監督;文件還提到,中國政府內有些人認為外交部回應失當,以致危機「被大肆渲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文件未提及的部分,這反映了政府可能至少在今年2月中旬對於氣球性能所掌握的情資都還不足。美國政府從大西洋回收了氣球殘骸,但不願說明其中有多少酬載設備。 文件還提到,柯霖23號上有一個直徑1.2公尺的碟形裝置、數個不明感應器和一個可能是天線架的東西,但政府「沒有蒐集柯霖23號酬載底部的圖像來分析光學感應器」。 由於缺乏氣球監視性能的詳細結論,令人質疑美國政府先讓這顆氣球飛越國土才予以擊落的決定是否正確。 文件指出,美國空軍附屬國家航空暨太空情報中心(National Air and Space Intelligence Center)的工程師認為,柯霖23號上的太陽能板可製造1萬瓦特以上電力,遠遠足以供給任何監視技術運作,包括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徑雷達向地球發出微波脈衝,藉此生成影像。這種方式與傳統光學感應器不同,能讓合成孔徑雷達傳回夜間影像,還可穿透雲層、煙霧、表土和冰雪,也能穿透防水布等較薄的材料。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副教授柏恩(Paul Byrne)專精遙測技術。他說,氣球所能蒐集的合成孔徑雷達資料與衛星不會有很大差別,因此或許是裝載了另一種成像系統,例如相機,才更具優勢。 他也說,氣球提供了一種執行監視的「有效方式」,因為氣球可以取得更高解析度的資料,升空時也比發射衛星更不引人注意。
蔡英文總統結束「民主夥伴共榮之旅」7日返抵國門,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此行出訪非常成功,吳強調,蔡總統此次與美國議員討論經貿部分「絕對不會少過國防」,並透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討論非常順利,今年年底有機會簽訂。 蔡英文出訪中美洲友邦,過境美國期間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吳釗燮昨在立法院表示,過境時與麥卡錫會晤並發表公開談話,這些都是非常難得,也象徵台美關係進展相當神速,「我們會繼續努力,我們不以此為滿足」。 立委關切蔡英文下半年是否仍有出訪安排?他說,有在做一些思考,但目前尚未進入討論階段,至於是否有可能過境華府?「我們一步一腳印來努力」。 「蔡麥會」5日在加州閉門會談,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疑,這次過境美國,美方眾議員很多都是著墨在軍售和台積電的議題上。今年1月完成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2輪談判,但此行似乎未著墨於此? 吳釗燮表示,這次出訪,蔡英文與參眾議員或兩黨議員討論經貿的部分,「絕對不會少過國防」。有關21世紀貿易倡議目前討論的非常順利,期待今年年底前可以完成並對外宣布。王鴻薇追問,年底前有機會簽訂嗎?吳釗燮回應,「有機會」。 至於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問題,他表示,蔡總統在每一個討論場合都有提出來,也得到美國參眾議員的同意。相信接下來也會進一步討論,但這部分須看美國國內進程如何,今年不一定可以簽訂。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今年3月中旬曾公布第一階段談判內容指出,台美歷經多次會議,就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五項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談判進度良好,也與目前的相關政策方向一致。政府相關單位將就後續新議題持續討論並與各界溝通,為國人爭取最大利益。
繼「BT21甜心卡」與「BT21限定包裝」後,台灣麥當勞與LINE FRIENDS全球著名IP BT21攜手推出的「BT21陶瓷餐具三件組」將正式開賣!自4月12日上午11時起至5月16日(或售完為止),凡於麥當勞餐廳內或得來速購買任一套餐加價459元、單買售價499元,即可獲得「BT21陶瓷餐具三件組」乙組。 麥當勞表示,全台限量7萬組,歡樂送、McCafe專屬櫃台、數位自助點餐機、機場店及部分餐廳,不販售亦不適用。每份套餐限加購乙組,每人每次消費限購兩組,售完為止。本次活動搭配套餐適用:早安套餐、超值全餐、麥當勞分享盒、Happy Meal,喜歡的粉絲可與BT21在麥當勞遨遊美味宇宙。 LINE FRIENDS全球著名IP BT21,自2017年登場後便因其可愛俏皮的造型讓全球粉絲愛不釋手,由八位明星KOYA、RJ、SHOOKY、MANG、CHIMMY、TATA、COOKY和VAN組成,其鮮明且各具特色的個性,更是收穫海內外大量粉絲的心。台灣麥當勞2023春日獻禮,首度攜手BT21推出限量「BT21陶瓷餐具三件組」,每組包含「BT21馬克杯」、「BT21陶瓷碗」及「BT21陶瓷餐盤」,滿滿的BT21陪粉絲用餐!自4月12日上午11時起開賣,超萌的造型全台僅7萬組,與BT21一起抓著春天的尾巴,享受好心情。 麥當勞並攜手LINE禮物推出點數回饋優惠,每週三購買麥當勞電子商品券,最高享10%LINE POINTS回饋。
士林地檢署偵辦高端內線交易案,將涉嫌內線交易的王信雄、操縱股價的廖學邦2人移轉管轄至台北地檢署偵辦,其中廖學邦是在PTT、各大股市粉絲團中討論聲量極高的股市大戶「凱基松山哥」,由於高端股價在2021年間多次異常飆漲,其中凱基證券松山分公司曾在2021年6月8日單日買超高端破千張,檢調懷疑就是「松山哥」廖學邦涉嫌操縱股價,因此將他列為證交法被告偵辦。 據了解,廖學邦年約30歲,政大法律系畢業,擅長股市「當沖」,網路盛傳他4年下來獲利數千倍,2021年以來獲利已數億元落袋等等。 據指出,廖父原本是雲林某中學數學老師,後來因為對股市頗有涉獵,1997年和友人一起開設「大豐證券」經紀券商,當時公司就登記在現在的凱基證券松山分公司附近,讓廖學邦之後都在凱基松山公司下單,被稱為「凱基松山哥」。 據財經媒體報導,廖學邦因父親是券商,從小就耳濡目染跟著讀《財訊快報》、學看K線圖,自大學開始就拿著壓歲錢投資股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高端股價就開始飆漲,從30元附近開始上漲,短短1年半暴漲超過13倍,且2021年國產疫苗成為政府防疫重點後,高端股價再漲逾180%,尤其在國產疫苗尚未通過二期試驗前,高端就曾在5月中衝上417元,引發熱烈討論。 檢調發現,高端2021年5、6月期間,股價先連吞6根跌停板摔至谷底,接著又在解盲前翻紅連拉3根漲停,甚至出現漲停殺至跌停又拉回的極端盤勢,引起PTT網友們熱議,更有人開始擔心曾在8日當天買超高端1485張的凱基松山公司「松山哥」的安危,直呼「松山哥塊陶啊」。 但檢調懷疑「松山哥」廖學邦涉嫌操縱股價,涉犯《證交法》,士林地檢署將廖列為被告,並以廖炒股地點屬於北檢轄區,移轉管轄北檢接手偵辦中。
大陸《每日經濟新聞》1日報導, 廣東作為大陸經濟第一大省,歷來在集聚人口上具有優勢,但相較於自然增長水準,其人口機械增長近兩年明顯乏力。專家指出,在產業轉移背景下,「人跟著錢走」,更重要的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搶人」大戰一直都在。盡管抽樣數據存在一定誤差,但趨勢仍值得警醒。一個可供對比的情況是,過去三年,沿海4個經濟大省中,浙江、江蘇、山東常住人口機械增長分別達到186.9萬人、69.38萬人、44.49萬人,而廣東為負1.65萬人。 繼2021年被浙江奪走「人口增長第一大省」後,廣東2022年常住人口負增長,這是過去40年來首次。 3月31日,廣東2022年統計公報出爐。在已公布的28個省分中(吉林、寧夏、西藏暫未公布),廣東以1億2656.8萬人繼續坐穩「人口第一大省」,但就常住人口變數來看,其一年減少27.2萬人,排名倒數第三,情況僅好於遼寧(-32.4萬人)和河北(-28萬人)。 拉長時間線,過去40年間(1982年至2022年),廣東常住人口年增長量僅有7次低於100萬人,而其中前5次均維持在80萬人以上,2021年這一增量大幅減少,降至60萬人,2022年則首次轉入負增長區間。 數據顯示,2022年大陸已有11個省分的常住人口為淨流出狀態,包括新疆、北京、山東、天津、河南、上海、湖南、黑龍江、廣東、河北和遼寧。 這裡面,廣東的「加入」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2021年,廣東淨增加60萬人,盡管輸給了浙江(72萬人),首次丟掉「人口增量冠軍」的頭銜,但在大陸範圍內,人口增量仍排名第二位;到了2022年,浙江淨增人口37萬,大機率將二度奪冠,廣東卻是「由正轉負」,淨流出27.2萬人,排名暫列倒數第三。 廣東怎麼了?從人口增量構成可以看到,和大多數省分人口自然增長乏力有所不同,廣東這兩年面臨的更主要的矛盾,其實在機械增長上——人口遷移。 一方面,放眼大陸,廣東一直算比較「能生」的。過去40年間,僅2000年至2006年出現過連續性的出生人口少於110萬人的情況(最低值為2002年的103.94萬人)。 盡管2022年出生人口較前一年少了13.11萬人,但廣東仍是唯一出生人口超過100萬人的省分(105.20萬人)。 與此同時,廣東的自然增長人口達到42.2萬人,排名大陸第一,遠高於身後的貴州(14.3萬人)和廣西(7.2萬人)。需要強調的是,已公布數據的28個省分中,只有9個省分仍保持自然正增長。 另一方面,廣東的機械增長情況卻不容樂觀。繼2021年機械增長人口僅2.81萬人,站到「零增長」門口後,2022年更直接轉負,淨流出69.4萬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 眾所周知,廣東作為外來人口流入大省,人口增長一直高度依賴外省務工人員的輸入。 數據上看,廣東常住人口長期高於戶籍人口,到2018年二者差值高達2845.88萬人,此後,盡管在各方面因素推動下收窄,但2021年仍有2737.05萬人為外來人口。 對此,有分析認為,近年廣東人口增速放緩與疫情直接相關。以湖北為例,2021年人口機械增長達到60.1萬,時任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分析,由於當地防控工作比較有效,而其他省分有相應的限制措施,由此推動人口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