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鋼鐵業 (市)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中鋼31日新春開泰祈福,董座翁朝棟預期,今(2023)年鋼市將呈U型復甦成長,第一季可望是谷底,第二季需求有機會爆發,中鋼將力拚營運最快2月轉盈,最遲3月脫離虧損命運。受到多重不利因素衝擊,中鋼去年9月起連續四個月虧損,但全年合併稅前盈餘仍達232.58億元,每股稅前盈餘估1.47元。 2.全球超級央行周、美股超級財報周將登場,市場投資氣氛轉趨謹慎,晶圓雙雄31日領跌台股,聯發科慘遭大摩大砍目標價,股價亦見拉回,拖累大盤大跌228.62點,收在15,265.20點,年線得而復失。然而,台股元月大漲1,127.51點,創下台股2002年以來最強元月行情。 3.台股兔年開紅盤後,31日出現獲利了結賣壓,但新台幣因外資續匯入逾20億美元力挺,升值力道仍強,盤中一度衝破30元整數大關、見2字頭的29.994元,隨後亞幣多數走貶連動,及央行力守3字頭,終場收在30.052元,升值8.5分,2字頭僅曇花一現。 4.經濟部31日公布去(2022)年12月與全年外銷訂單統計。12月外銷訂單受中國大陸解封,訂單遞延效應發酵,金額降至521.7億美元、年減23.2%,出現連四黑;全年訂單金額6,667.9億美元,金額雖創歷年次高,但年減1.1%,終結連續2年正成長。 5.五大壽險台股策略揭曉,2022年第四季換股操作,處份未來展望不佳的個股,轉進2023年潛力股,富邦人壽主要著眼台積電、聯電、欣興、京元電、裕融;國泰人壽加碼中鋼、南亞、南亞科、瑞昱、華碩、仁寶、台達電、聯強;中國人壽力挺台塑、台灣人壽增持和潤、新光人壽捧場台達電等。 6.受到全球通膨導致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影響,記憶體價格在去年出現大跌走勢,在美光、SK海力士、鎧俠、旺宏、南亞科等業者陸續宣布減產後,遲遲未表態的三星終於在31日法人說明會中鬆口,第一季已開始削減產能以因應當前危機。三星雖然沒有說明減產幅度,但業界認為記憶體市場應會提前在下半年復甦。 7.新春報喜,受到國際廢鋼、鎳、鉬等鋼鐵原物料及鋼價走揚激勵下,豐興31日開出的本周盤價,與唐榮、燁輝、燁興等鋼廠開出的2月盤價,全面上漲,其中豐興鋼筋和廢鋼每公噸漲300~400元,燁輝鍍鋅和烤漆鋼板每公噸漲1,000元。 8.和泰汽車擺脫虎年的缺車與產險防疫保單鉅額賠付泥淖,兔年除迎來新車供應回穩的利多外,海外母廠豐田汽車也即將有「知台、友台」的新任社長佐藤恒治上任,在新車導入及MaaS(移動服務)新事業發展上,可望給予台灣更多支持,和泰營運將如虎添翼,朝拿下台灣新車4成以上市場的目標邁進。 9.證交所及櫃買中心1月31日公布「110年度稅後虧損惟董監事酬金總額或平均每位董監事酬金卻增加」上市櫃公司,結果有63家上市及113家上櫃「肥貓」,其中神盾、達運、西勝及同開四家超過百萬元,平均每位董事各年領295萬、148萬元、131萬元及114萬元。 10.富邦媒引用Euromonitor最新預估指出,2023年台灣整體線上購物滲透率達18%,相比2022年再增加1個百分點,以2022年第三季台灣整體零售銷售額年增12.4%,其中百貨/超市/便利商店年增15.5%、線上年增僅5.4%來看,疫後消費回到實體通路,擠壓線上通路業績成長動能,然疫情期間形成的線上購物習慣,仍引領台灣整體線上購物滲透率成長1個百分點。(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美股周一休市,四大指數上周五開高走低、終場小跌作收,台股加權指數今(3)日開低走跌,一度下挫135.72點至14001.07點、險守「萬四」關卡,但隨後在權值股跌勢收斂下回升,鄰近10點40分由黑翻紅。櫃買指數則開高走揚,表現明顯較大盤強勢。 截至11點10分,加權指數上漲39.22點、為14176.91點,漲幅0.28%,最高上漲46.51點至14184.20點,今日成交量估略微回升至約1500億元。櫃買指數截至11點10分上漲0.88%至181.93點,最高上漲0.96%至182.08點,今日成交量估約380億元。 觀察盤面各類股表現,由光電股漲逾1%領軍,鋼鐵、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化工、電機股漲逾0.5%,成交量最大的電子股亦漲近0.5%,金融股則小跌約0.3%。觀光股挫跌逾2%、紡纖股跌近1%,其他股及其他電子跌逾0.7%,表現明顯較弱。 權值股漲跌互見,由聯發科(2454)漲近2%領軍,聯電(2303)及中鋼(2022)漲逾1%居次,權王台積電(2330)開低走高、漲逾0.3%,南亞(1303)、統一(1216)及日月光投控(3711)力守紅盤。第一金(2891)跌逾1%,鴻海(2317)及長榮(2603)齊跌近1%則表現較弱。 富邦投顧認為,台股短線日技術指標低檔翻揚、季線上揚提供支撐,惟追價力道欠缺,預期農曆年封關前台股暫難突破上檔頭肩頂型態反壓,指數將區間整理。操作上可酌量短打題材輪動、展望正向、線型偏多股,逢彈調節產業持續谷底調整、反彈乏力、技術線型轉差股。 元富投顧則指出,近期台股隨美股起舞,14500點整點以上壓力大,未來反覆測底機會高,台積電450元整數關卡成短線多空先行指標,未來量能變化為觀察重點,5日均量達逾2000億元反彈才能持久。短線可來回操作,布局已站回5和10日線強勢股。
【時報-台北電】台股揮別大跌22%慘澹的2022年,2023年開年伊始大洗三溫暖,盤初一度大跌逾百點,驚險保住萬四後出現逆轉勝,一路向上衝高大漲近百點,終場收復14200關及五日線。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1.0124億元,投信買超13.7444億元,自營商買超9.1837億元,三大法人買超21.91億元。外資繼續休假中,連4日賣超235.85億元,去年累計大賣台股逾1.2兆元。 2022年封關日美股四大指數不給力全數收跌,周一又逢新年假日休市,台股開紅盤上演震撼教育,一度大約跌137點、最低下探14,001點,回防萬四大關,隨後在聯發科(2454)點火拉抬、台積電(2330)回神走揚,帶動電子股急拉向上,加以車電、板卡、軍工及鋼鐵股硬頸抗跌,推升指數由黑翻紅,一度攻高14237點,上演逆轉勝的開紅盤行情,盤中高低差逾230點,終場加權指數收在相對高點14224.12點,上漲86.43點,成交值放大為1493.32億元。 權值股漲跌互見,聯發科(2454)大漲3%領軍,大立光(3008)、聯電(2303)及中鋼(2022)、南亞(1303)漲逾1%,權王台積電(2330)下周四召開法說翻紅走高、收在相對高點453元,金融、傳產龍頭台塑化(6505)、台化(1326)、台塑(1301)、台泥(1101)、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兆豐金(2886)、國票金(2883)、開發金(2889)等扮演撐盤要角,第一金(2892)、永豐金(2890)、鴻海(2317)等跌近1%相對弱勢。 IC設計買盤湧現,世芯-KY(3661)大漲8.5%,天鈺(4961)、敦泰(3545)、聯詠(3034)、創意(3443)勁揚6%,力旺(3529)、晶心科(6533)跟進走高逾4%;CES美國消費性電子展5日登場,板卡族群先暖身,麗臺(2465)亮燈漲停,青雲(5386)、撼訊(6150)、映泰(2399)、華擎(3515)聯袂強彈。 全球陷入能源危機,儲能概念股買盤強勁,華城(1519)、中興電(1513)、廣錠(6441)大漲逾半根停板,車電族群立凱-KY(5227)、裕隆(2201)、康舒(6282)、AES-KY(6781)、同致(3552)等獲買盤點火全力催油門。 解封概念股漲多回檔,觀光股晶華(2707)、雲品(2748)、美食-KY(2723)、王品(2727)、國賓(2704)、夏都 (2722)人氣頓失;航運股貨櫃三雄陽明(2609)、長榮(2603)、萬海(2615)跌逾1%,新興(2605)、裕民(2606)、中航(2612)、中櫃(2613)倒退嚕,航空雙雄長榮航(2618)、華航(2610)相對抗跌。 2022年台股慘兮兮,2023年開市又遇亂流,政府基金立馬公布去年11月合計至少回沖約2,500億元,政策鎖定權值股全力拉抬,半導體雙雄不負眾望,帶動指數從大跌逾百點到最高拉升至上漲近百點,2023開市迎來好兆頭,終場收復14,200點及5日線。台股元月行情鳴槍,分析師看好指數先挑戰月線14,464點及上看14,600點,元月底新春紅盤再戰萬五關卡,解封受惠商機、原物料、春節概念等題材股可望受惠。 勞動基金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指出,今年利率仍看升,但幅度會減小,經濟持續呈正成長,只是會相對疲軟,在高利率、高通膨、經濟成長趨緩下,預期今年台股將倒吃甘蔗先苦後甘,有望逐月向上走揚,大幅回檔時可逢低布局。 元大投顧表示,再10個交易日台股將封關放年假,農曆年期間恰逢美國重要科技股財報出爐,加上賣股過年恐限縮台股上檔空間,個股強弱依12月營收、題材各自表現。CES展、宅經濟、餐飲觀光與軍工概念可伺機介入,生技、與高殖利率題材亦可逢回分批進場。(編輯:龍彩霖)
【時報-台北電】超級央行周本周揭幕,美國11月通膨指數今晚開獎,全球投資人屏息關注,台股今日在電金走疲下虎頭蛇尾,開高翻黑震盪逾百點,終場跌破14600點整數關卡,收低89點為14522點,改寫近1個月來收盤最低。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102.4885億元,投信買超2.9141億元,自營商賣超23.248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22.82億元。外資連2日賣超台股達162.25億元,自營商連10日提款239.53億元。 FED會議、CPI公布前,華爾街看好通膨持續降溫,美股隔夜四大指數聯袂揚升,道指飆漲逾500點,費半強漲2.14%,台股盤初跟隨亞股腳步開高,改由鋼鐵、航運、生技股等挑大梁,台積電(2330)等電子及金融股萎靡不振,加以巨大(9921)落鏈扯後腿,指數震盪翻黑後一路向南,回防14500點,終場加權指數收在相對低點14522.96點、下跌89.63點,成交值放大為1885.9億元。 電子權值股欲振乏力,護國神山台積電周四將除息2.75元,開低震盪收在471.5元,ABF載板三雄遭賣壓調節,南電(8046)、興(3037)、景碩(3189)同步走軟,聯發科(2454)、聯電(2303)、南亞科(2408)、大立光(3008)、力積電(6770)等相對抗跌有撐。 金融股受累六大壽險11月稅後虧損超過400億元利空罩頂,華南金(2880)、第一金(2892)、永豐金(2890)、兆豐金(2886)、元大金(2885)、開發金(2883)、玉山金(2884)等跌逾1%,表現尤為弱勢。 鋼鐵人航海王聯手出擊,雙扮撐盤主帥,鋼鐵股受惠大陸寶鋼明年1月盤價開漲,鋼市露曙光有望落底反彈,中鴻(2014)、威致(2028)、海光(2038)、佳大(2033)、燁興(2007)亮燈漲停,聚亨(2022)、新光鋼(2031)、新鋼(2032)等大漲逾6%,中鋼(2002)也維穩盤上,推升類股大漲近2%,盤面上最猛。 貨櫃三雄陽明(2609)昨日法說釋出小旺季報到、不排除實施庫藏股等利多,今日領軍走高逾2%,萬海(2615)、長榮(2603)同步走揚,散裝族群中航(2612)、慧洋-KY(2637)、新興(2605)、台航(2617)、四維航(5608)、裕民(2606)等緊跟在後。 歐洲、大陸藥荒題材熱燒,生技股生達(1720)、ABC-KY(6598)、南光(1752)、亞諾法(4133)、雃博(4106)、中化(1701)、強生(4747)、永日(4102)、松瑞藥(4167)、健亞(4130)、杏一(4175)、太景*-KY(4157)、友華(4120)等逾10檔亮燈觸漲停,類股一片紅通通,人氣高燒不退。 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9921)受累高庫存炸鍋,丟延票砍單震撼彈,今日急殺觸跌停,摔落季線及逾1個月低價,拖累美利達(9914)、利奇(1517)、桂盟(5306)、日馳(1526)、愛地雅(8933)等自行車概念族群齊跌5%起跳,戶外運動相關概念股儒鴻(1476)、豐泰(9910)、鈺齊-KY(9802)也跟進腿軟不支。 美國11月PPI高於預期,市場憂心今晚揭曉的CPI若仍偏高,恐使Fed態度轉鷹,台股黑天鵝罩頂,市場觀望氛圍濃厚,法人調節賣壓不輕,終場翻落14600大關,下跌近90點。分析師表示,從技術線型觀察,月均線與5日均線糾結不清,短線上攻力道不足,加上成交量能匱乏,觀望氣氛濃厚,皆不利於指數攻上萬五關卡。 本周因美國11月CPI及Fed 12月利率決策兩大關鍵變數兵臨城下,市場避險情緒增溫,美台股市反覆震盪。若Fed確定升息2碼,後續又適逢外資耶誕長假,轉由內資控盤,對台股相對有利,預計短線指數維持震盪整理,題材股成盤面亮點,台積電設備供應鏈、大陸解封概念、太陽能股等短打為宜。 (編輯:龍彩霖)
2022年因俄烏戰爭影響,使全球用鋼需求復甦力道偏弱,2023年若沒有突發性的國際局勢變化,鋼鐵需求可望回升,包括中鋼(2002)等15檔鋼鐵股法人本周以來買超,股漲慶賀。 包括中鋼、大國鋼、允強、東和鋼鐵、新光鋼、燁興、彰源、官田鋼、海光、建錩、聚亨、新鋼、中鋼構等15檔個股,30日齊步上揚,其中,建錩11月以來,股價已大漲三成,彈力十足。 群益投顧指出,2022年因俄烏戰爭影響,使全球用鋼需求復甦力道偏弱,2023年若沒有突發性國際局勢變化,全球鋼鐵需求可望回升。 鐵礦砂目前價格約每噸84美元,自2021年高點已大跌五成。但因煤價支撐,煉鋼成本僅下滑三成多,進入冬季後,煉鋼成本跌幅將會縮小。長線而言,美國基礎建設,大陸供應鏈外移,帶動的設廠需求,以及印度、印尼、越南等國家相繼推動基建,皆帶動鋼鐵需求增加,成為鋼市長線上揚的動能。 台灣的鋼鐵外銷,以東南亞及歐洲為最主要的市場,美國排名第四。台灣鋼鐵產值約二成為直接外銷,美國拜登政府已通過預算,投入基建,可望帶動台廠外銷美國的鋼鐵數量增加。 目前全球高度關注碳中和議題,全球的碳排放最大來源為發電,工業(包含煉鋼)的比重約18%,在減碳的沉重壓力下,高碳排產業會有減排的壓力,法人預期,長期而言,碳中和目標將壓抑鋼鐵的產出,並提高鋼品回收比例。 中鋼12月內銷盤價維持平盤,主要由於市場需求前景仍不明朗,原物料價格走弱,大陸市場需求在二十大後,仍較保守,短期盤價將呈區間震盪。統一投顧預估,中鋼1月的月盤產品盤價可望持穩,但由於鋼市仍在打底,2023年第一季季盤產品盤價有補跌壓力,棒線產品每公噸將調降2,000元以上,在盤價未出現反轉回升前,鋼鐵股後市宜中立看待。
年初爆發俄烏戰爭,使鋼市復甦偏弱,法人看好成本跌、東南亞和歐美等國競相投入基建,明年若無突發性國際局勢變化,需求可望回升,中鋼(2002)、大國鋼(8415)、允強(2034)等15檔鋼鐵股,11月全收紅,近半漲逾10%,以建錩(5014)月漲3成最強,法人本周也全買超,加碼中鋼近6千張最多。 昨日和11月股價皆漲的15檔鋼鐵股,加上法人本周也加碼逾200~近6000張,有中鋼(2002)、大國鋼(8415)、允強(2034)、東和鋼鐵(2006)、新光鋼(2031)、燁興(2007)、彰源(2030)、官田鋼(2017)、海光(2038)、建錩(5014)、聚亨(2022)、新鋼(2032)、中鋼構(2013)、春源(2010)、運錩(2069)等。 本土法人指出,今年因俄烏戰爭影響,使全球用鋼需求復甦力道偏弱,明年若沒有突發性國際局勢變化,全球鋼鐵需求可望回升。 鐵礦砂目前價格約每噸84美元,自2021年高點已大跌5成。但因煤價支撐,煉鋼成本僅下滑3成多,進入冬季後,煉鋼成本跌幅將會縮小。長線而言,美國基礎建設,大陸供應鏈外移,帶動的設廠需求,以及印度、印尼、越南等國家相繼推動基建,皆帶動鋼鐵需求增加,成為鋼市長線上揚的動能。 台灣的鋼鐵外銷,以東南亞及歐洲為最主要的市場,美國排名第四。台灣鋼鐵產值約二成為直接外銷,美國拜登政府已通過預算,投入基建,可望帶動台廠外銷美國的鋼鐵數量增加。 目前全球高度關注碳中和議題,全球的碳排放最大來源為發電,工業(包含煉鋼)的比重約18%,在減碳的沉重壓力下,高碳排產業會有減排的壓力,法人預期,長期而言,碳中和目標將壓抑鋼鐵的產出,並提高鋼品回收比例。 中鋼12月內銷盤價維持平盤,主要由於市場需求前景仍不明朗,原物料價格走弱,大陸市場需求在二十大後,仍較保守,短期盤價將呈區間震盪。統一投顧預估,中鋼1月的月盤產品盤價可望持穩,但由於鋼市仍在打底,2023年第一季季盤產品盤價有補跌壓力,棒線產品每公噸將調降2,000元以上,在盤價未出現反轉回升前,鋼鐵股後市宜中立看待。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高爾夫球族群今(2022)年第4季進入旺季,營運表現受到期待,明(2023年)年受惠整體高爾夫球打球人數增加,業績還有成長動能。今日多頭暫時休兵,復盛應用(6670)、大田(8924)、明安(8938)及明揚(8420)全數壓低整理,但賣壓不大,跌幅僅在1%左右。 據The R&A和體育市場行銷調查(SMS)研究資料顯示,自2016年以來,高爾夫球運動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顯著的普及,全球高爾夫球員總數從6,100萬人增加到6,660萬人,其中以年輕族群與女性參加人口增加尤其顯著。 復盛應用第4季進入旺季,今年業績樂觀以待,法人認為營收及獲利可望聯袂創新高。雖然各界都不看好明年度的景氣,但高球產業較不受景氣波動影響,復盛明年度營運仍有成長動能。復盛應用在越南的新廠二期工程今年完工,依產能新增加的量能估算,2023 年復盛應用自越南廠的出貨量將超越廣東中山廠,越南出貨占比60% ,中山廠約40%。 大田今年第4季為美系客戶出貨旺季,業績表現將優於第3季。明年在高爾夫球方面的營收,年增率可望超過7%,另外,自行車代工業務方面,客戶訂單持續挹注,加上生產效率持續提升,此部分營收年增率將超過10%。預估大田2023年獲利可望繼續成長。
受惠於歐盟今年初對大陸扣件祭出反傾銷措施,且伴隨歐美地區上半年航運塞港大為紓解,以及需求大增等因素激勵,台灣前三季外銷螺絲價量齊揚,累計外銷量達129萬多公噸、年增3.66%,且累計外銷金額逾49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558億元,均創同期新高。 對此,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認為,台灣外銷螺絲再創佳績,除歐盟年初對大陸扣件祭出反傾銷措施,可能與上半年汽車螺絲等相關產品接單順暢有關。 螺絲大廠春雨董事長陳其泰也表示,前三季外銷螺絲暢旺,應該和國內廠商與歐美客戶都有合作聯盟的關係,才會優先採購台灣的螺絲螺帽產品,當然與歐盟對大陸扣件祭出反傾銷措施,導致轉單效應發酵也有關。另不排除台幣大貶帶來一些匯兌效益。 國內主要的外銷螺絲大廠,包括春雨、聚亨、朝友、三星、世豐、久陽、華祺、恒耀國際、大國鋼等相關鋼廠。 螺絲業者表示,相隔半年之久,雖然螺絲9月出口再度低於14萬公噸,且是今年來次低,同時,出口價格也滑落到每公斤3.8美元以下,但外銷螺絲累計前三季出口量逼近130萬公噸,每公斤出口價格為3.79美元,量價均創同期新高。 台灣外銷螺絲9月實際出口量萎縮到13萬1,443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0.97%,且較8月大減9.3%,今年來單月次低量,僅高於2月12萬,9562公噸,與今年3月創歷史單月最大量16萬0,284公噸相比,出現大幅滑落。 廠商指出,螺絲9月出口平均價格每公斤3.79美元,雖較去年同期上漲8.9%,但較8月下跌1.04%,更是7月每公斤達到3.92美元、創歷史單月新高後,連續二個月走低。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指導,紡拓會主辦的第26屆台北紡織展(Taipei Innovative Textile Application Show, TITAS)將於本(2022)年10月12日至14日假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舉辦,本屆展覽計有來自臺灣、美國、英國、瑞士、瑞典、義大利、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10個國家367家參展商參展,合計896個攤位展出。文化部為促成紡織上中游廠商與台灣優秀設計師合作,媒合台北紡織展參展廠商與時裝設計師品牌,於台北紡織展開幕籌辦「永續心時尚」服裝動態展演,展現時尚產業鏈合作之亮麗成果。 本屆國內頂尖的紡織業者如台塑企業、遠東新世紀、力麗集團、儒鴻、旭榮集團、宏遠、集盛、宜新、新光合纖、南緯、興采、佳紡、福盈、永光化學、台灣百和、偉全、展頌、三芳化學、高林、台灣歐西瑪、精機等,皆藉TITAS平臺大展創研實力;另有24個紡織相關公協會及研究單位參與,如:紡紗、人纖織造、毛紡織、織布、絲織、針織、絲綢印染、棉布印染、製衣、毛衣、毛巾、手套、織襪、帽子、拉鍊、不織布、台北市針車、臺灣機械、臺灣縫製機械、臺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南台灣紡織研發聯盟、台灣優質內衣聯盟,以及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材化所等研究機構共襄盛舉,展現臺灣紡織業上中下游群策群力的凝聚力。 不畏疫情遠渡重洋的參展商包括:聚焦永續發展、可再生、可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美國展商COTTON COUNCIL INTERNATIONAL、瑞典展商ORGANOCLICK和義大利展商OMMI SRL;研發抗病毒加工、抗菌及氣味控制等技術的展商如瑞士展商HeiQ和美國展商MICROBAN等;以及展示紡織機械、縫紉設備和生產系統的台灣村田機械、台灣東洋紡等。 TITAS展出契合全球脈動,主推五大核心主題-永續環保、機能應用、個人防護、智慧紡織、智慧製造」。遠東新世紀織染成衣事業部整合上游環保原料到下游織染開發技術,透過環保新素材、能源節省、廢棄物回收再製等三大理念,從回收中煉金,把廢碳變潮衣,今年更獨家打造「海洋回收抗爆球衣」,成為各大國際賽事球衣材料指定供應商。 台化公司將回收技術應用於海廢減量領域,使化學法回收CPL品質與新鮮原料相近,回收廢漁網及蚵繩產出的耐隆絲品質通過品牌商認證,台化開發之先染工業色絲,使用於製作漁網及海洋休閒繩材,可減少客戶染整廢水量,降低環境負擔。 福懋興業推出新ㄧ代環保布料-生質(Bio-based)織物,包含生質耐隆56、耐隆410及耐隆11,這三種生質耐隆都是以植物提煉的生質素材取代傳統石化原料,可減少石油耗用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且不改變原有纖維特性,是新世代的環保產品。 儒鴻紡織以循環經濟概念推出創新環保布料,在不使用傳統彈性纖維的條件下,應用紗線之特殊物性,結合獨特的針織技術,設計出擁有高度彈性與舒適性的上身衣著布料,廣獲重視環境保護之國際品牌客戶正面評價。 力麗集團因應全球再生能源、淨零碳排的趨勢,展出以水循環經濟、綠色再生纖維「RePET環保聚酯再生纖維」、「ReEcoya回收原液染色纖維」等綠色循環概念產品為主軸,另開拓BOPA提產,未來將朝電子科技材料及其他功能性薄膜材料發展。 新光合纖聚焦永續議題,為舊衣及廢布處理提供解決方案。布料回收纖維透過特殊技術處理,廢布處理後可重新抽紗製衣,達成永續循環。使用全新分解技術的生物可分解纖維可被自然環境中的細菌分解,達到友善環境,保護地球的目的。 集盛實業靠著卓越的研發實力,開發出漁網回收紗Netup、回收尼龍紗Revert和機械彈棉感紗Soufflex,三款符合GRS認證的環保回收紗材,穩定供應給許多知名國際品牌,品質優異深受各界青睞。 南緯實業推出T-Fresh抑菌清淨布料系列,包含添加特殊光觸媒粉體的聚酯纖維,吸收光後產生強大的氧化反應,達到殺菌、抑菌及分解臭味分子的效果,以及能吸附細菌並使其崩解的金屬抗菌纖維,兩者皆能達到長效及耐水洗的抗菌目的。 興采實業推出兼顧機能、防護與永續平衡的產品,包含第13代S.Cafe Ocean環保科技海洋咖啡紗,結合海洋的回收寶特瓶和咖啡紗技術,達到異味控制、快乾等效果,以及STORMFLEECE風暴刷毛與STORMEGA 3D空氣層保暖織物等。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東洋(4105)今(23)日下午舉行法說會,今(2022)年第4季業績動能充沛,包括到年底前還有100~200萬里程碑金、公費及自費流感疫苗可以入帳。展望2023年,麻醉第2適應症、新的疫苗等會陸續認證,對業績也會有貢獻。 東洋流感疫苗在公費方面有113萬劑,營收貢獻約2.6億元,還有自費的23萬劑,無論自費和公費疫苗超過半數會在10月入帳,將成今年第4季業績重要的成長動能。東洋今年國內業務營收目標希望能年增5~10%,至於在外銷方面,將會有顯著的成長,去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海外銷售占營收比重降至4%,不過,今年營收占比可望重回6%的水準。 展望2023年度,麻醉第2適應症全身麻醉可望上市,另外,明年有針對65歲以上的流感疫苗也會上市,2024年則會有多發性骨髓瘤及複雜性腹腔內感染等藥物會上市。
周末震不停!台東18日發生強震,各地災情頻傳,重建概念股意外獲題材面推一把,上市電器電纜、水泥、玻璃類股指數19日漲幅衝上前三,「國安基金必買股」台泥(1101)獲投信連61日相挺,大亞(1609)、新鋼(2032)、威致(2028)、中鋼構(2013)也「紅通通」。 法人指出,市場對災後重建需求預期心理,有望帶動價格走揚,故水泥、玻璃、鋼鐵、不斷電系統等族群受題材面加持,加上相關類股先前跌幅較深,股價短線有跌深反彈機會。 918強震來襲,台東18日下午發生規模6.8的主震、全台有感且餘震不斷,東部地區也陸續傳出災情,包括花蓮玉里建物倒塌,花蓮高寮、崙天大橋斷裂等,也意外「震」出市場對重建需求的預期心理,帶動「重建概念股」逆勢突圍。 台股19日大跌逾百點,惟電器電纜、水泥、玻璃三大類股「逆勢突圍」,上市類股指數漲幅落在0.61%、0.21%、0.18%,位居上市類股指數單日漲幅前三高;上市鋼鐵類股指數早盤也表現強勢,一度突破月線,雖後繼無力、拉回0.41%,仍相對抗跌。 地震概念股吸引市場關注,大亞、新鋼、威致、中鋼構、華新股價19日上漲1%~3%,海光、台泥、幸福、佳大、冠軍、有益、台玻、嘉泥、東泥、聚亨、大成鋼、中鴻也力守平盤之上。 除國內地震重建需求帶動熱度外,倫元投顧分析師陳學進也點出,就目前狀況研判,俄烏戰爭年底暫告一段落似乎可期,屆時戰後重建商機將驚人,對相關類股及整體股市都將是一大助力。 截至19日止,投信連買天數逾十日個股達18檔,當中就有高達13檔為非電族群,占比超過7成,除金融股占大宗外,近四次國安基金「進場必買」的台泥,獲投信連61日狂敲7.5萬張,鋼鐵股中鋼、電線電纜華新亦有投信連26、9日買超2.81萬、1.1萬張加持。 時序適逢季底,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投信年初高檔加碼部位持股成本偏高,無過多季底作帳優勢,而近三月買超股之成本也約與目前價位相當,預估本月下旬多數個股應不至於受到投信季底結帳衝擊。
花東918強震,全台各地災情頻傳,台泥、台玻等14檔重建概念股獲題材面加持,雖市場認為災後需求帶動水泥、玻璃、鋼鐵、不斷電系統等族群跌深反彈,但從籌碼面觀察,當中僅華新、大成鋼等2家,3大法人加總後呈現買超,後市仍須留意主力倒貨風險。 國內地震重建需求帶動熱度,推升電器電纜、水泥、玻璃3類股19日「逆勢突圍」,除類股漲幅0.61%~0.18%不等,大亞、新鋼、威致、中鋼構、華新、海光、台泥、幸福、佳大、冠軍、有益、台玻、聚亨、大成鋼等14檔受惠股,更是人氣強強滾,吸引市場資金駐足。 但以近4次國安基金「進場必買」的台泥為例,雖投信連61日狂敲7.5萬張,昨也持續買超3869張,但外資大賣5450張,導致3大法人合計調節1210張,呈現土洋對作局面。 倫元投顧分析師陳學進認為,就目前狀況研判,俄烏戰爭年底暫告一段落似乎可期,屆時戰後重建商機將驚人,對相關類股及整體股市都是一大助力;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指,投信年初高檔加碼部位持股成本偏高,無過多季底作帳優勢,而近3月買超股的成本也約當目前價位,本月下旬季底結帳賣壓有限。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明基醫(4116)下午舉行法說會,副董事長楊宏培對今(2022)年下半年營運仍抱持審慎樂觀看法,在三大事業版圖中,醫療設備因屬於間歇式的購買,成長較為緩慢,不過醫療耗材和醫療服務成長較快。他說,今年上半年醫用耗材外銷大幅成長,毛利表現比去年好很多,對於此部分業績來說將會有很大的改善。 明基醫總經理管新寶表示,公司蠻多品項都是出口的,因此美元升值人較有利,另外,還有很多品項做台灣市場並沒有什麼影響。至於是否再會有藥局併購的動作,他則說,現在還有持續再談,不過當未有明確的內容可告知。 楊宏培說,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在長照方,誰能掌握通路誰就贏,因此公司在日前併購藥局,現階段看起來,各店藥局的營收表現都不錯,營收貢獻占比雖僅有個位數,目前還在調整當中,預期未來會有很大的進展,也將成為公司未來最大的部局領域。 楊宏培說,明基醫將以優化現有事業、放大醫療服務規模、布局智慧醫療為三大贏的策略,持續擴大營運規模。展望下半年營運,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穩定成長,加上防疫已形成常態需求,對下半年營運仍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預估全年營收、獲利可望持續成長。 管新寶曾指出,在數位牙科方面,口腔方面會再增加布點;而在健康照護方面,上個月底在這個月初在台中做智慧醫療,後續有成效出現後會再擴點;在醫務管理方面,現在有12家醫院和診所的客戶,未來將會努力增加客戶。 管新寶表示,明基三豐深耕醫療設備、醫用耗材與醫療服務三大領域,上半年醫療設備類,雖因海外封城、開工與訂單遞延略受影響,但受惠於疫情,醫用耗材類因海內外緊急醫療需求,營收年增136%;醫療服務類有今年初加入版圖的醫療管理事業以及藥局通路,受惠此波疫情防疫物資與保健商品的大量需求,帶動旗下整體事業成長,營收年增254%。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受國內本土疫情影響,興起的宅經濟、美食外送、電商盛世等顛覆傳統消費習慣,根據金管會統計國內市場信用卡流通數2022年6月達5390.3萬張信用卡,對比去年當期成長5.2%,6月信用卡刷卡金額2,644億元,較去年6月更成長近23%,主要消費力道跟隨後疫情生活型態改變,一是網購及美食外送,二是影音娛樂平台成為必備宅趨勢,三是暑假夯國旅訂房優惠或加油及交通費用。 為貼近消費者的生活需求,今(2022)下半年信用卡權益再次大洗牌,雖然不少信用卡權益變動,回饋規則增加不少,但因應疫情「免接觸」及「混合辦公」、「宅在家」等模式演變,也有許多信用卡在行動支付、網購、美食外送平台及影音娛樂平台提供的回更多。 下半年最受矚目的行動支付神卡多了華南銀行SnY信用卡可選擇,掃碼型支付也算在網購5%通路內,每月回饋上限300元,而LINE Pay可選擇綁定富邦J卡,街口支付可考慮匯豐匯鑽卡,兩者都是 3%且回饋上限算充裕。台新銀行的@GOGO卡雖然LINE Pay享5%回饋,但每個月需新增帳單5000元,凱基銀行指定行動支付累積消費滿 3,000元可享有新戶8%、舊戶6%的加碼回饋。 至於,無腦網購神卡目前各家銀行回饋大同小異,Money101行銷公關副理張書敏建議若要賺更多回饋,使用各大通路聯名卡最為精省,其次可依據各家銀行回饋率、回饋上限及通路限制中最為重點評估。 富邦momo權益再度延長半年,momo全站享5%momo幣回饋無上限,指定品牌最高10%回饋。玉山銀行UBear卡回饋雖然從原本的5% 降為3%,但它的認列範圍也很廣,而且優點為可以直接折抵當期帳單,因此也列入網購推薦信用卡。 新光OU點點卡回饋最高22%,扣除新戶5%部份每月仍有17%,華南SnY是上半年推出的新卡,對網購通路定義相當寬鬆,只要是透過網路支付即回饋5%,且海外通路5%和指定通路(外送和影音平台) 20% 的優惠。 整體下半年最推薦的無腦神卡,通路限制較少,而且回饋上限高或無上限,上榜的有富邦銀行J卡日本韓國皆享3.88%,這部份幾乎沒有其它競爭對手,較弱勢的部份是其它海外地區只有1%回饋。 花旗銀行現金回饋Plus卡不限通路或國內外均享2%回饋,繳保費也涵蓋在內。而星展銀行ECO永續卡,國內幾乎等於無上限2%回饋,國外消費滿2萬元享加碼3%。 中國信託則是與中華電信、PChome合作推出ALL ME卡,主要8% 加碼通路包括中華電信(含神腦、Hami 系列)與PChome(含露天拍賣),買3C和網購部份頗具優勢,或綁定i拍錢包與Hami Pay在生活通路享6%回饋。 兆豐銀行推出BT21信用卡,吸引廣大ARMY的目光。BT21信用卡權益較為單純,新戶一般消費和指定行動支付分別享2.1%及5%回饋,首次申辦消費滿額再送BT21限量行李箱。
美元走勢近期在平盤震盪,由大宗商品交易多以美元計價,且原物料價格與美元呈現負相關,美元走平,給予原物料反彈空間。 觀察8月全球基金經理人動向,亦做多大宗商品,包括允強(2034)等16檔原物料股漲風再起。志聯、建新國際、官田鋼、興農、燁興、允強、聚亨、國際中橡、四維航、裕民、中石化、豐達科、南帝、上品、台泥、恒耀等16檔原物料股,17日漲幅在1.6%以上,近五日亦見法人買盤進駐。 其中,鋼鐵龍頭中鋼9月內銷盤價開跌,主要鋼品價格每公噸調降1,000元~1,200元,董事長翁朝棟預告拐點將到,帶動鋼鐵股反彈,包括志聯、新鋼、允強等早盤一度攻上漲停板價,佳大、海光、威致、盛餘等,亦有1%~2%漲幅,整體表現相對強勁。 原物料股漲風再起,群益期貨副總經理范振鴻分析,根據基金經理月報顯示,截至8月11日的一周,共250家機構投資者參與調查,管理資產合計達到7,520億美元,可以發現,這些投資者做多大宗商品。 主要原因是美國通膨降溫,美元指數回落,曾一度跌破105,現又回升至106之上。美元走平,原物料多以美元報價,有利於原物料價格止穩,近期美國鋼鐵股走勢也見反彈。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分析,以主要用鋼大國的中國大陸來看,由於下半年將召開二十大會議,「穩增長」主軸明確,由於中國大陸官方持續推出振興政策,近期投入人民幣7.2兆元加大投放基礎建設,有利整體鋼鐵需求回溫。 大陸鋼廠寶鋼開出9月盤,熱軋每公噸下調人民幣100元,但私底下取消人民幣200~300元補貼,泛冷軋每公噸下調人民幣200~300元,其他維持平盤,降幅較上月趨緩,漸有築底之勢。 大陸武鋼9月出廠價下調每公噸人民幣100~300元,調幅也較上月明顯收歛,另外,鞍鋼和本鋼11日開出9月內銷盤價,除熱軋汽車料每公噸降人民幣100元,其他熱軋、冷軋及線材等多數鋼材都維持平盤,大陸鋼價醞釀落底反彈。 整體而言,鋼市近期下游詢價的意願提高,需求逐漸浮現,鋼市有築底往上的趨勢,他樂觀期待第四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