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19

的結果
  • 惠譽降評美債 長債翻黑還能買嗎?巴爺爺買短債要跟嗎?存債族賺高息5%請進

    去年因Fed暴力升息,債市超跌2成,來到10年甜蜜點,今年美債ETF被炒熱,數檔規模、人氣都翻倍創新高,甚至一度溢價4~5%搶買,卻在惠譽降評美債、巴菲特大買短債後,美長債翻黑、短債翻紅。分析師股添樂表示,原來市場預期快要降息,買長債可賺到債息和價差,如今Fed仍打算升息,降息可能延後,短債類似現金又高息5%,完全超越長債、美元定存和儲蓄險。 股添樂在臉書粉專「股添樂股市新觀點」表示,網友本來已有投資元大美債20年(00679B),結果最近美債表現不好,又有一種說法,認為短天期美債ETF殖利率更高、價格更穩,網友詢問它們到底差在哪? 股添樂指出,無論是長天期還是短天期,只要是美國發行的公債,其實都很「安全」,面臨倒債的風險幾乎為零,投資學上也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視為「無風險利率」,是不用承擔風險就可以獲得的報酬。 但是如果單就這兩個同類型的商品來做對比,把「價格波動」納入考量,那短天期公債確實「更安全」。例如借一筆錢1年後還,和一筆錢20年後還,誰的風險大呢? 所以,長天期債券相較於短天期,對市場利率波動的「敏感度」較大。這就是長天期與短天期公債最主要的差別。因此一旦美國降息,長天期債券的漲幅預料也會非常明顯,這是前一段時間長天期公債受歡迎的理由。 那短天期債券最近為何廣泛引起討論?最主要原因是,現在又有一種聲音認為,通膨似乎不會這麼快降溫,還有得折騰。換句話說,降息的時間點可能要延後了。 這麼一來,對利率高敏感度的長天期公債反而不利了。而剛好美國最近一年多以來持續「利率倒掛」的情形,也就是短天期公債殖利率高於長天期的現象。 既然短天期債券利率優於長天期,對利率的敏感度又相對低,所以自然有一派聲音轉而支持短天期公債了。 股添樂認為,其實一般投資人,倒也不用煩惱這麼多,我們可以簡單2分法: 1、 降息倒數選長債: 如果你看好不久的未來會降息,長天期公債ETF是有機會一次賺到債息兼價差的選擇,不怕套就逢低分批買進,靜待降息的東風吹來。 2、 降息延後挑短債: 如果你覺得未來通膨可能還會持續折騰,希望有一個更貼近「類似現金但高息」的安全牌,那就選擇短天期公債ETF,起碼波動是相對小的,可以穩穩鎖定債息。例如現在元大美債1-3(00719B)都已經有5%的殖利率水準,已經超過美元定存和儲蓄險了。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添樂股市新觀點》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英國通報COVID-19新變異株BA.2.86首例

    英國衛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UKHSA)今天指出,已在國內檢測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BA.2.86首例,這名患者近期並未有旅遊史。 路透社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昨天指出,正在追蹤COVID-19的一種高度突變新型變異株BA.2.86。 BA.2.86變異株已在以色列、丹麥和美國被檢測發現。(譯者:徐睿承)1120819

  • 實驗證實 輝瑞新COVID疫苗可有效預防Eris變異株

    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今天表示,其更新的COVID-19疫苗經過針對新興變異株的試驗顯示,在老鼠實驗上可中和「艾里斯」(Eris)亞型變異株的活性。 路透社報導,輝瑞與其德國夥伴BioNTech SE以及其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製造商莫德納(Moderna)和諾瓦瓦克斯醫藥公司(Novavax)已經製造出針對XBB.1.5亞型變異株的疫苗。 暱稱為「艾里斯」的新變異株EG.5與XBB.1.5類似,是仍為主流的Omicron變異株的亞系變異株。 根據最新的政府數據,EG.5在美國的COVID-19病例中占了超過17%。在美國,COVID-19相關住院病例從6月的最近低點增加超過40%,但仍比2022年1月的Omicron疫情高峰低了超過90%。 中國、韓國、日本與加拿大等國也都偵測到EG.5變異株。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EG.5歸類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指出它應比其他變異株受到更密切關注,因為EG.5突變後傳染性可能會變得更高或引發更嚴重病情。(譯者:張曉雯/核稿:徐睿承)1120818

  • 財富博覽會 群益ETF投資授訣

     群益投信參加「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董事長賴政昇與總經理陳明輝聯袂出席,活動圓滿成功。在群益投信的攤位上,有設置闖關遊戲,展區的部分,以放映室電影院的方式,非常具有特殊性,造訪人數可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群益投信ETF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張菁惠,也在活動現場進行「ETF投資面對面-經理人大解惑」,針對無論是小資族、存股族對ETF投資有任何疑難雜症,一一提供現階段最適合的ETF投資攻略,讓投資人收穫滿滿。  這次的活動主軸為「群益ETF 好有出息」,主推6檔股債ETF,分別是00919、00923、00927三檔台股ETF,以及00722B、00724B、00764B三檔債券ETF,透過自主搭配,創造月月領息,存好股、存好債!群益投信表示,在全球經濟較預期中更具韌性並支撐企業獲利,供應鏈持續改善及通膨逐步降溫下,雖然仍需留意經濟前景以及主要央行政策變化,不過鑒於市場最糟情況已過,整體而言,仍相對有利於風險性資產後市表現。建議投資人仍可透過資產配置來掌握市場投資機會,依照個人投資屬性與偏好的5:5股債ETF配置策略來因應。  群益投信表示,AI概念題材火熱、台股企業獲利回穩,台股ETF表現仍看好,建議可關注符合全球減碳趨勢的市值型台股ESG低碳50ETF、受惠於AI趨勢的台股半導體收益ETF,以及訴求精選高息且穩健收益的台股高息ETF。  在債券ETF方面,建議挑選具「一長三高」特色標的,包括升息末端受惠程度高、信評也高的長天期美債ETF,以及具有產業安全性高、今年報酬表現高且收益水準也高的投資級電信債ETF與投資級金融債ETF,有望既享息收,又能掌握資本利得。

  • 台商深耕馬來西亞拿篤 3條鱷魚守護情緣數十載

    1990年代響應南向政策,台商陳永彬拎著一卡皮箱南向東馬拿篤,這裡當年有小台北美譽,原木業蓬勃發展。如今原木業雖榮景不再,但陳永彬的三夾板廠迄今屹立不搖,他說:「這或許歸功於數十年守護原木輸運河道的3條鱷魚。」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在1990年代是台商前進東南亞打拚首站,陳永彬也是其中之一,但他選擇的不是馬來西亞半島的吉隆坡,而是以東馬來西亞拿篤(Lahad Datu)做為落腳地,也是海外台商創業有成縮影。 陳永彬告訴中央社記者,東馬除首府亞庇(Kota Kinabalu)是政商發展重心外,諸如在東北岸的古納(kunak)、仙本那(Semporna)、拿篤(Lahad Datu)、斗湖(Tawau)等都是屬於城鎮,拿篤除了有無國籍人士外,也有不少馬來人,華人則是人數最小族群,發展條件對台商來說充滿挑戰。 拿篤在原木仍獲准出口年代商機無限,至少45家台商在這裡開疆闢地,諸如石化業、鋼鐵、餐飲、紡織與三夾板場下游產業,讓拿篤有小台北之稱。由於地勢平坦,原木進出口都從拿篤港口輸運,後來原木幾砍伐殆盡並禁止出口,才改種油棕樹形成今天大批的油棕園區。 他說,木材是勞力密集產業,台灣勞工開始慢慢缺乏,前總統李登輝於1990年代喊出南向政策與戒急用忍等口號,木材業響應政府號召,也率先到如今的新南向國家發展。 1990年代的市場是在中國,原木資源最多的是印尼,其次才是大馬,但印尼排華問題讓木材業裹足不前,華人占總人口22.6%的大馬成為最佳選擇,設廠靠近原材料的東馬沙巴。 目前在東馬台商人數並不多,多半從事餐廳、漁業、洗車等行業,從事木材產業則碩果僅存。他說,踏入木材業也是機緣,年輕時代曾被父母送到澳洲、美國讀書,但屢屢不受束縛而充實「社會大學」經歷,從事導遊、銷售等工作,逐漸養成獨立自主的挑戰性格。 陳永彬因此在1990年代南向政策浪潮下前往沙巴拿篤,創立三夾板廠開啟創業模式。 當記者實際走訪陳永彬位於拿篤的三夾板廠,諾大木材廠與通往海邊的河海口相接,木材廠旁土地堆疊著滿滿的原木,廠內機器切割聲此起彼落。陳永彬說,當年木材供應量大,他們的產能超過1萬2000立方公尺,遠高於同期在台灣的木材同業6000立方公尺,結果引發台馬木材業界轟動。日本業者組團考察台商究竟有何「祕方」能大幅提高產能到2倍,讓三夾板能切割到如此薄的水平。 陳永彬說,木材廠與原木運輸的河海口相接形成最有利的進出口地理位置,沙巴東北部的拿篤有大批的油棕區園,有錯綜複雜的河道通往大海,當地人多半與鱷魚毗鄰而居。他們木材廠的河口數十年來有3條體型碩大鱷魚,但神奇的是,三夾板廠員工經常看到3條鱷魚遊經河岸「巡視」,卻從未發生咬人意外,也被員工戲稱是三夾板廠的守護神。 值得一提的是,陳永彬曾獲原木山林開發允可,惜歷經長達半年努力,仍無法探尋出開伐林道,開山車始終無法攻上山頭並翻覆山溝,最終他於林道帳棚睡夢中夢到土地公帶小白兔指引道路,才發現開山道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工人睡覺工寮後方。 陳永彬說:「這種事情很難令人相信,但也不得不信,或許這是所謂的心誠則靈的結果。」 政治風險是孤身在東馬拿篤打拚台商最大的挑戰,2013年發生蘇祿叛軍攻占拿篤街頭,讓陳永彬充分感受到台商創業的血淚史。 陳永彬回憶說,2013年3月間,蘇祿叛軍在拿篤街頭升起蘇祿王朝國旗,與大馬軍警發生激烈槍戰,多名警察喪生,大馬大批軍隊進駐,最高峰時曾進駐1萬名軍人,空軍戰鬥機從木材廠上方呼嘯而過,廠房屋頂幾被掀起,從遠方傳來子彈聲與爆炸等聲響,迄今餘悸猶存。 陳永彬說,當時員工人心惶惶,多數人準備打包逃難,他雖拍胸脯擔保沒事不要走,但900多名員工僅剩400多人和他共存亡,這次事件是他創業奮鬥人生過程中的重大挑戰。 當時情勢非常緊張,蘇祿軍隊利用快艇沿著運送木材的河道上岸,扛著步槍與輕機槍,槍聲不斷,台商投資可能一夕化為烏有。所幸,三夾板廠內有100多名員工以自發性方式保護工廠,希望叛軍不要滋擾只是求溫飽生活的家鄉同胞。 也由於陳永彬與廠內員工有著當年這段共患難的革命情感,他也在潛移默化中讓這群在東馬工作的員工熟悉台商以廠為家的企業文化運作,共同融入台商企業大家庭,才能雙贏共榮和睦相處。 陳永彬是台灣人海外創業的其中一例,東馬沙巴台商人數不多,但陳永彬卻已扎根數十年,也是1990年代台灣「落番」赴南洋發展的奮鬥史。

  • 讓美軍檢查飛彈 是蘇聯士兵永生難忘的羞辱

    十一月七日,麥考伊和史蒂文森告知庫茲涅佐夫,美國準備接受蘇聯早前提議的,讓美國在中立的水域檢查把飛彈運回蘇聯的船隻。查驗的難題現在從美蘇的困難清單中移除,而成為蘇聯單方面的難題。自此,赫魯雪夫有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責任。在十一月六日,乾貨船「阿諾索夫號」離開古巴,船上載著八枚飛彈。當天,它奉命要向掛著聯合國旗幟的船隻出示飛彈,但不向掛著美國旗幟的船隻出示。第二天,命令更改為飛彈要向美國直升機出示。又一天後的十一月九日,蘇聯商船的船長們接獲命令:挪去帆布向美國人出示甲板上的飛彈,但不打開中甲板。 「季夫諾戈爾斯克號」是最先服從這個要求的蘇聯船隻之一。但蘇聯人竭盡所能拖慢檢查的過程,方法是指控美國人的行動超出正式協議的範圍,為此提出抗議。十一月九日,當美國驅逐艦「布蘭迪號」檢查「季夫諾戈爾斯克號」和逼近的「亞歷山德羅夫斯克號」的時候,蘇聯人就抗議美國船隻強行檢查蘇聯船隻的貨物。「亞歷山德羅夫斯克號」、「季夫諾戈爾斯克號」和另一艘船隻「沃爾戈利斯號」都有在外交照會中提到。十一月八日早上,載著八枚飛彈的「沃爾戈利斯號」被美國驅逐艦「索夫利號」逼近。船長承認船上確有飛彈,但拒絕向美國人出示,因為他當時得到的命令是只可以向掛聯合國旗幟的船隻出示飛彈。第二天,因為接獲不同的命令,船長按照要求出示飛彈。 聯合國軍事參謀團美國代表團主席韋爾伯恩中將在回應蘇聯的抗議時指出,美國軍艦從來沒有對蘇聯商船出言威脅或者要強迫檢查。如果「沃爾戈利斯號」馬上出示飛彈,它就不會被再次逼近。至於「季夫諾戈爾斯克號」,韋爾伯恩認為檢查要花那麼長的工夫,是因為語言的障礙。他發現要解釋發生在「亞歷山德羅夫斯克號」的情況要比較難,因為這是沒有被蘇聯列為運送飛彈的船隻,因此理應可以豁免檢查。不過韋爾伯恩又指出,美國軍艦之所以還是會靠近它,是因為其他船隻提供的飛彈數目並不正確,所以美國指揮官決定也要查一查「亞歷山德羅夫斯克號」。 在十一月的頭十日,斯塔岑科少將把四十二枚飛彈、一○五六件設備和三二八九名官兵送上了船,要運回蘇聯。十一月九日,最後一艘運載R-12飛彈的船隻從卡西爾達的港口離開古巴,新的檢查規定也是在這一天生效。這艘船是蘇聯建造的「列寧共青團號」,運載了八枚R-12飛彈和西多羅夫的副團長哈恰圖羅夫中校指揮下的三百二十名官兵。同一天,「列寧共青團號」上的飛彈受到了美國軍艦「諾福克號」的檢查和拍照。 斯塔岑科後來報告說,在把他的師從古巴撤出的第二階段期間,共有三七一六名官兵和九八五件武器及設備被送上了十二艘船隻。西多羅夫上校的彈道飛彈團是在八月最先抵達古巴,而現在則是最後一個離開古巴的火箭人。他回憶說:「我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中旬隨最後的海軍梯隊離開古巴。我們的梯隊在西恩富戈斯的港口登上「阿爾卡達克號」,但目的地已經不是塞凡堡而是波羅的斯克。」在前往古巴的路上,士兵們在中甲板的酷熱中大汗淋漓,但這一次他們卻在接近波羅的海時冷得瑟瑟發抖。他們之所以是前往波羅的斯克而不是返回塞凡堡的理由很簡單:所有核彈頭都是要透過該港口運回蘇聯,而「阿爾卡達克號」多的是核彈頭。 在蘇聯這一邊,接下來幾十年裡,這將是一段祕密的歷史,被諱莫如深地保持沉默,充滿困惑與相互矛盾的說法,以及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讓人倍感屈辱。 【作者簡介】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烏克蘭人,小學至大學初期在烏克蘭接受教育。蘇聯解體後於1996年前往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烏克蘭研究中心研究,2007年轉入哈佛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起任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的主任至今。 其研究領域涵蓋烏克蘭、東歐和冷戰。著有《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雄心五百年史》《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等書,著作被翻譯為烏克蘭文、俄文、白俄羅斯文、簡體中文、愛沙尼亞文、波蘭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西班牙文等多種文字。且屢次獲獎,其中2014年在紐約出版的《最後的帝國:蘇聯的末日》一書獲得:「普希金之家俄羅斯圖書獎」、「萊昂內爾‧格爾伯圖書獎」。2018年出版的《車諾比:悲劇的歷史》獲得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本人也分別於2015年與2018年獲得烏克蘭研究貢獻肯定「安東諾維奇獎」與藝術最高榮譽「謝甫琴科國家獎」。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完成約近百本譯著,譯有《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老年之書》、《文化與抵抗》、《帕德嫩之謎》、《製造非洲白種人》、《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帝國雄心500年史》、《1917列寧在火車上》和《伊凡的戰爭》等書。

  • 如何在古巴的棕櫚樹下藏核彈

    偵察隊抵達古巴後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比留佐夫——他是在六月初造訪哈瓦那,後來又對古巴的好天氣讚不絕口——不只搞錯了古巴的天氣,還搞錯了古巴的地貌。他到得太早,不知道古巴從六月到十一月一向是颶風季節。至於地貌方面,比留佐夫沒花多少時間在島上到處去,而是直接告訴赫魯雪夫他想聽見的:有足夠的天然遮蔽物可以隱藏飛彈,讓美國人偵察不到。加爾布茲日後這樣回憶比留佐夫對古巴的印象,話中不無諷刺意味:「這是一個黃金國度,你可以睡在每一棵樹叢底下,而不需花多少工夫便可用這些樹叢來隱藏飛彈。」普利耶夫、斯塔岑科、加爾布茲、布爾洛夫和其他在七月抵達的人發現,古巴無比炎熱,溼度驚人,地貌光禿禿。 偵察隊旋即又發現,棕櫚樹小樹林無法隱藏超過二十公尺長的飛彈,而較大的樹林又讓空氣無法流通;因為炎熱潮溼,按照歐洲天氣條件打造的火箭設備在古巴很容易故障。還有些有毒植物蘇聯人從來沒有見過,它們的毒性是他們無法抵抗的。比留佐夫所標示可能設置飛彈陣地的地點被證明是不適合的。斯塔岑科後來這樣報告他的人馬的活動和發現:「總參謀部指示飛彈團部署的地點用直升機勘察了四次。用直升機勘察過古巴島的西部和中部,那些分配給西多羅夫同志、切爾克索夫同志和班狄羅夫斯基同志的飛彈團的地區,地形非常破碎,植被很少,路網非常不發達,因此非常不適合用來部署飛彈團。」 蘇聯部隊必須從頭來過,重新尋找新地點。古巴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飛彈陣地的選址面積不可大於一千一百畝,需要遷徙的人家不可多於六至八戶。在古巴東道主的幫助下,蘇聯團隊在超過九千平方公里面積的地域上勘察了超過一百五十個地點,選出了十個或多或少符合要求的地點。但這些地點仍然沒有可靠的掩蔽以避開美國偵察機的耳目。五個飛彈團的發射器都會分布於兩個地區。在小型工程分遣隊的協助下,他們立即開始為飛彈建設陣地——飛彈預定在九月初運抵古巴。 偵察隊一個不愉快的發現是,古巴沒有一條河上的橋梁堅固得足以承載卡車的重量,好讓設備和飛彈能夠順利運送至指定地點。參與行動的一個人員回憶說:「師長常常發現他被迫做出一些別出心裁的決定,特別是在橋梁不堪用的情況下把混凝土倒到河床上,好讓沉重設備可以通過。」其他驚異陸續來到。其中之一是蘇聯的設備是為五十赫茲頻率的電力而設計,但古巴發電廠生產的電力卻是六十赫茲。 有關選址遇到的難題和不可能找到地點隱藏飛彈這一點,很快就傳到莫斯科。赫魯雪夫日後把責任歸咎比留佐夫:「我們派比留佐夫帶著與飛彈部隊相關的參謀人員前往那裡,讓他們評估一下飛彈部署在什麼地方更好。他們從那邊回來,向我們報告說根據他們的意見,飛彈可以隱蔽地部署。這裡暴露了這些人員的素質不高,他們天真地以為棕櫚樹可以遮掩飛彈的發射裝置。」23 由於愈來愈意識到不可能藏起飛彈不讓美國U-2偵察機的攝影機看見,蘇聯的軍事指揮官決定調整把飛彈運送給部隊的時間表。總參謀部並沒有直接送出中程和中長程飛彈,而是決定先運送防空飛彈,延後運送核子彈頭和能夠投送它們的飛彈。此舉是為了加強打擊U-2偵察機的能力,讓它在發現彈道飛彈之前擊中它。防空飛彈就定位之後就可以開始部署R-12和R-14。 (本文摘自《為什麼世界沒有在1962年毀滅?重回古巴飛彈危機現場》/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簡介】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烏克蘭人,小學至大學初期在烏克蘭接受教育。蘇聯解體後於1996年前往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烏克蘭研究中心研究,2007年轉入哈佛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起任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的主任至今。 其研究領域涵蓋烏克蘭、東歐和冷戰。著有《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雄心五百年史》《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等書,著作被翻譯為烏克蘭文、俄文、白俄羅斯文、簡體中文、愛沙尼亞文、波蘭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西班牙文等多種文字。且屢次獲獎,其中2014年在紐約出版的《最後的帝國:蘇聯的末日》一書獲得:「普希金之家俄羅斯圖書獎」、「萊昂內爾‧格爾伯圖書獎」。2018年出版的《車諾比:悲劇的歷史》獲得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本人也分別於2015年與2018年獲得烏克蘭研究貢獻肯定「安東諾維奇獎」與藝術最高榮譽「謝甫琴科國家獎」。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完成約近百本譯著,譯有《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老年之書》、《文化與抵抗》、《帕德嫩之謎》、《製造非洲白種人》、《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帝國雄心500年史》、《1917列寧在火車上》和《伊凡的戰爭》等書。

  • 巴基斯坦南部火車出軌 官員:至少19死、50傷

    巴基斯坦鐵道部長拉斐克說,南部一列火車出軌,導致至少15人喪生、45人受傷。信德省(Sindh)政府發言人梅蒙(Sarjeel Memon)說,19人證實死亡、逾50人受傷。 法新社報導,鐵道部長拉斐克(Khawaja Saad Rafique)告訴媒體記者:「這是一起相當嚴重的事故。救難隊已經抵達現場,目前已知至少15名乘客死亡、45人受傷。更多救難隊已被派往事故現場。」 當地媒體報導,這起出軌意外發生於南部信德省納瓦布沙阿市(Nawabshah)撒哈拉(Sahara)火車站附近。 鐵路官員沙爾(Mohsin Syal)告訴巴基斯坦媒體HUM News:「從喀拉蚩(Karachi)駛往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的哈扎拉(Hazara)快車有8節車廂出軌。」 信德省鐵路官員夏哈(Ijaz Shah)告訴法新社,多名乘客喪生,一列救援火車已經被派往現場。 當地媒體發布的照片顯示,事故現場可見至少一節車廂翻覆,現場有數十人,有些人正砸碎窗戶,幫助乘客爬出扭曲變形的車廂。 由於陳舊的鐵路系統,巴基斯坦經常發生鐵路事故和出軌意外。 2021年6月,2列火車在信德省達哈吉(Daharki)附近相撞,造成至少65人死亡、另有約150人受傷。 在這起事故中,一列快車出軌衝上對向軌道,約1分鐘後,脫軌列車的車廂遭另一列高速載客列車切穿。 2019年10月,一列Tezgam特快列車因烹飪用瓦斯罐爆炸起火,造成至少75名乘客死亡。2005年,在戈金(Ghotki)發生兩列火車相撞意外,導致逾100人喪生。

  • 遭俄羅斯法院另判刑19年 納瓦尼促人民續對抗政府

    俄羅斯法院今天在新審判中,將正在服刑的異議人士納瓦尼(Alexei Navalny)另判刑19年,納瓦尼呼籲俄羅斯人民繼續對抗克里姆林宮。美國稱此判決為「不公正審判的不公正結論」。 法新社報導,納瓦尼在臉書(Facebook)發布聲明指出:「他們想要嚇唬你們,剝奪你們反抗的意志,但我不怕。」 他說:「你們被迫向一群奪取政權的叛徒、小偷和惡棍不戰而降,交出你們的俄羅斯…不要失去你們反抗的意志。」 美國今天痛批俄羅斯法院以極端主義之名判納瓦尼19年徒刑,稱此為「不公正審判的不公正結論」。 美國國務院聲明指出,「美國譴責俄羅斯法院,對反對派政治人物暨反腐敗運動人士納瓦尼進一步判刑和定罪。」 多年來,克里姆林宮一直企圖讓納瓦尼消音,避免俄羅斯人民聽見他訴求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社群媒體發文指出:「克里姆林宮無法掩蓋真相,納瓦尼應被釋放。」 納瓦尼曾發動大規模抗議,法院這次對他判處重刑,是俄羅斯針對備受關注的行動主義者,以及抗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民眾一連串訴訟的最新一起。

  • 5檔ETF今年狂賺3~4成 0056、00878包辦冠亞軍 還想暴賺8成?那非買這檔不可

    存股族看到AI血流成河的大場面,是不是都看傻了?原來的存股變飆股,是不是將均值回歸?今年5大高股息ETF:0056、00878等,全都跑贏大盤和市值型ETF,甚至比個股還會漲,而擁有輝達、微軟等真AI股的00757,今年更狂飆逾82%,非常驚人!理財達人「存股方程式」強調,高息型ETF長期績效會落後市值型,不能僅憑1年績效論英雄。 「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粉專表示,台股上半年累計含息報酬率24.72%,投資的ETF今年前7月含息報酬率也出爐,高息型的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富時高息低波(00731)因為搭上AI列車,報酬率包辦前5大,贏過大盤與市值型ETF。 版主強調,若僅論單一年度,偶爾會出現高息型績效贏過市值型的情況,長期而言,高息型ETF績效理應落後市值型、類市值型或ESG型。表現最好的市值型ETF是FT臺灣Smart(00905),今年前7月績效25.81%,以些微差距贏過大盤。 今年中日股市兩樣情,日本在蟄伏了20幾年之後,似乎走出困境,元大日經225(00661)今年報酬率衝29.02%,勝過台股與美股標普500指數。對照之下,中國復甦力道有些步履蹣跚,中信中國50(00752)今年報酬率差強人意,僅有8.64%。 AI概念股持續火紅,微軟、Meta、Google等科技巨頭上半年財報佳,帶動統一FANG+(00757)今年飆漲82.75%,績效驚人!而指數化投資人熱愛的全球股票ETF(VT),今年報酬率16.38%,落後台股與美股標普500指數,表現算是中規中矩。 版主再次提醒,能無腦一路增加持股的ETF,只有市值型、ESG型、高息型;主題型需留意產業變化,不能盲目增持。 版主今年前7月投資ETF標的和含息報酬率如下: (1)台股市值型、ESG型、高股息ETF: 0056:44.65% 00878:38.53% 00713:31.32% 00919:30.54% 00731:30.04% 00905:25.81% 00850:24.45% 00701:22.9% 00692:22.8% 006208:22.14% 00888:21.01% 0050:20.96% 00690:16.61% 00730:14.87% (2)台股特定產業型ETF: 00881:34.24% 00896:34.11% 00891:28.79% (3)國際特定產業型ETF: 00893:72.73% 00895:72.44% 00876:31.98% 00861:25.8% 00875:16.33% (4)美股ETF: 00757:82.75% 00830:54.56% 00662:46.85% 00646:22.41% 00668:9.26% (5)中國、歐洲、日本ETF: 00661:29.02% 00709:16.06% 00752:8.64% (6)海外ETF: QQQ:44.99% SPY:19.98% VT:16.38%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波音加持 3檔軍工股笑了!謝金河辣評「民族驕傲」陸製919客機:飛不起來

    全球唯二客機製造商之一的波音,1年來股價翻漲倍餘,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走出中國砍單和737Max出包的兩大陰霾,波音雖仍未擺脫虧損,但已有26億美元(約780億元台幣)自由現金流入,漢翔、駐龍、晟田等台廠受惠,並斷言陸製919客機欠缺關鍵零組件,若拿不到引擎,根本飛不起來。 謝金河在臉書以「地緣角力:波音苦盡甘來!」為題發文,指出26日波音公司公布財報,數字仍虧損5.27億美元,但有26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入,比市場預期好,股價上漲18.68%,27日波音又公告,原本要交給中國的55架飛機,現在找到新買家,波音股價漲到233.09美元,1年來波音從113.02起漲,漲幅超過1倍。 波音是美中角力下最大苦主之一,中國率先在2019年3月宣布停飛出事的Max737,交付的訂單,中國也不買單。2022年,波音交付的新機480架,空巴661架,波音連續4年交付的飛機都輸給空巴,最主要原因是中國。 2022年波音只交中國8架,對比的空中巴士100架,到去年10月波音要交給中國,但中國未取貨的新機有138架,現在有55架飛機找到新買家,還有85架尚未交付,不過,飛機市場需求搶手,波音可能很快找到新買主。 航空客機市場是最標準的寡占市場,幾十年來,全世界只有波音、空巴能生產客機,引擎也是寡占市場,單是GE、勞斯萊斯就占7成引擎市場,而全球會做引擎的也只有5家,市場根本沒有新競爭者。 中國宣布新的919客機,關鍵零組件沒有1項可以自己做,如果拿不到引擎等重要零組件,根本飛不起來。 謝金河指出,在地緣政治角力下,波音和空巴也成為政治角力的標靶,法國總統馬克洪到北京發表令人吃驚的談話,多少和空巴訂單有關。 波音這4年間,除了地緣政治受害,又加了1個737Max出事,這2大撞擊,加上疫情,所有最壞的事情都發生在波音身上。這次波音公布財報,可能是苦盡甘來的開始。 由於波音在台灣有很多連結的供應鏈,包括漢翔、駐龍、晟田等都是重要供應商,波音再起,對台灣供應鏈有立竿見影的助力。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結束訪中後 美中氣候特使視訊會談同意保持溝通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27日與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舉行視訊會談,據中方消息,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溝通。這是凱瑞於16日至19日訪問北京與中方展開對話後,雙方再就此議題接觸。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27日視訊會談上,解振華與凱瑞(John Kerry)針對加強中美氣候變化對話交流、合作推進全球氣候多邊進程等議題進一步交換意見。 根據中方消息,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溝通。 凱瑞在16日至19日訪問北京期間,與解振華、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 美中高層從6月開始展開接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8日、19日訪問北京,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7月6日至9日訪中,接著是凱瑞到訪中國,涉及議題涵蓋政治、經濟與氣候問題。

  • 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瑞士尋獲失蹤37年登山客遺骸

    一名德國籍登山客1986年獨自在瑞士馬特洪山(Matterhorn Mountain)附近冰川健行時失蹤,如今隨冰川消融,使得被認為失蹤已久的遺骸和物品又重見天日。 路透社報導,瑞士瓦萊邦(Valais)警方今天表示,多名登山客今年7月12日在策馬特(Zermatt)西奧杜爾冰川(Theodul Glacier)健行時發現這起事件。 警方在聲明中指出:「經DNA分析,確認這是一名1986年失蹤至今的登山者…1986年9月,一名當時38歲的德國籍登山客因健行未歸被通報失蹤。」 警方並未透露更多與這名登山客身分或死亡情形有關的資訊,但公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中露出雪面、綁著紅色鞋帶的單隻登山靴,正是這名失蹤登山客當時所穿的鞋。 警方表示,這名登山客的遺骸在瓦萊邦醫院(Valais Hospital)經法醫屍檢後,專家們才得以將這些遺骸與1986年的失蹤案連結。 氣候變遷導致的冰川消融,令外界在過去數十年間當中,一再尋獲失蹤登山客的遺體。 1970年在義大利馬特洪山(Matterhorn)暴風雪中失蹤的2名日本年輕登山客遺體於2015年被尋獲,並透過親屬DNA鑑定確認身分。 去年瑞士冰川消融速度創下逾百年來新高,融掉冰川剩餘體積的6%,融化速度幾乎是2003年紀錄的2倍。

  • 英樂團登台上演男男吻 馬來西亞砍整個音樂節

    英國獨立搖滾樂團The 1975主唱馬修希利(Matty Healy)在馬來西亞表演時撻伐當地反LGBTQ法規,接著親吻同台男性樂團成員,大馬當局已因此取消週末的音樂節活動。 綜合法新社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馬修希利21日在舞台上親吻貝斯手麥克唐納(Ross MacDonald)之舉,導致馬來西亞通訊部取消Good Vibes音樂節3天活動的剩餘演出。 同性戀行為在馬來西亞是違法的,不僅可處以罰款還可能面臨上看20年的牢獄之災。 馬修希利21日當天在台上告訴粉絲說,The 1975原本就有在思考是否退出音樂節的演出,「沒有道理邀請The 1975來一個國家,然後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跟誰有性行為」。 他接著突然結束整場演出並表示:「好吧,我們得走了,我們剛被吉隆坡(Kuala Lumpur)禁了。」 這並非馬修希利首次在台上從事抗議行動,他2019年前往有著同樣嚴苛反同法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時,在演唱會上親吻一名男歌迷。 馬來西亞迅速對馬修希利的男男吻展開行動。數位通訊部長法米(Fahmi Fadzil)先是發布一則新聞稿,稱馬修希利做出「非常無禮的行為」,隨後在與音樂會主辦方開過會後下令「立即取消」3天的音樂節活動。 法米接著並在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發文說:「切勿觸及一個社會的敏感話題,尤其是違背當地文化的禮儀和價值觀的敏感話題。」 馬修希利的行為在網上引發爭議,部分歌迷埋怨這個樂團的舉動將導致藝術性表達進一步受到打壓,並推升未來藝人來馬來西亞表演的難度。 馬來西亞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人士同樣批評馬修希利的行為,有些人說這是「表演性質」,並警告這可能會引發更多的歧視行為。(譯者:蔡佳敏/核稿:劉文瑜)1120723

  • 為何有人染COVID卻無症狀 首份基因解密出爐

    研究人員在一份最新研究裡指出,體內有特定基因變異的人,COVID-19確診卻未發病機率確實比他人高出數倍,對疫情期間存在所謂「天選之人」提供第一份可能的解釋。 「華盛頓郵報」指出,之前的研究發現COVID-19確診者平均約有20%沒有症狀,為弄清何以有人能無懼染疫,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扮演人體內識別、對抗病原能力關鍵角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今天刊出一份由任職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與流行病學部門教授霍倫巴赫(Jill Hollenbach)所率團隊做的研究,顯示一種HLA變異也許能解釋確診卻無症狀之謎。 霍倫巴赫與研究團隊召募2萬9947名已有優質遺傳數據可用的骨髓捐贈者,要他們確診後每天以智慧手機追蹤病情及症狀,包括流鼻涕、喉嚨發癢、發燒等。受試者每週還要記錄有無快篩、每月記錄有無住院。 在為期9個月研究期間,當中1428名未接種疫苗者通報驗出病毒陽性,其中136人沒有任何症狀。無症狀者裡有20%的人,體內有一種名為「HLA-B*15:01」的常見HLA變異,有雙份HLA-B*15:01者(各從父、母親遺傳到一份),無症狀的機率比別人高8倍以上。 「華爾街日報」指出,研究人員檢查帶有HLA-B*15:01而無症狀者的T細胞,發現當他們的T細胞遇到COVID-19病毒時會當成以往所遇過的冠狀病毒而啟動對抗機制,從而更易對抗COVID-19病毒。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USC)分子微生物及免疫學教授甘農(Paula Cannon)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但她說:「這雖不代表有這種HLA基因變異就能高枕無憂,但老實說,我還真希望我是有這種變異的人,睡覺都能更安心些。」 法新社指出,研究人員認為帶有HLA-B*15:01的人,體內T細胞遇到COVID-19病毒時會「啟動作戰」,因為它們能記起過去抵禦過類似病毒的記憶。 帶領這項研究的霍倫巴赫(Jill Hollenbach)告訴法新社,HLA-B*15:01可能就是無症狀確診者背後基因之謎的一塊拼圖。研究人員希望對COVID-19免疫反應的研究,能在未來引領出新的治療方法或疫苗。 不過華郵認為這項研究的樣本群體高度同質化,所有參與者均為白人,且其中81%是女性或自認屬於女性。(譯者:紀錦玲/核稿:陳亦偉)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