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14

的結果
  • 《科技》小米14T登場 雙機搭載聯發科處理器、交通購物都搞定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小米於今(27)日正式發佈全新Xiaomi 14T系列手機,該系列搭載了台積電(2330)4nm製程的聯發科(2454)天璣9300+和天璣8300-Ultra處理器,提供更高效的運算能力和強大的AI功能。此外,Xiaomi 14T系列還是小米首款整合iPass一卡通虛擬卡至Google錢包的智慧型手機,為用戶帶來無縫的交通與購物支付體驗。 Xiaomi 14T Pro採用聯發科天璣9300+處理器,CPU與GPU效能相比上一代提升超過35%,確保遊戲和多工處理更加順暢。該機還支援330億參數的AI語言模型,AI計算能力大幅提升,讓用戶享受更快、更安全的本機AI運算體驗。為了確保在高效運算下的穩定性,Xiaomi 14T Pro配備了3D環形冷泵散熱系統。 Xiaomi 14T則搭載聯發科天璣8300-Ultra處理器,CPU效能提升20%,GPU效能提升60%,能效比提高30%。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處理繁重任務,Xiaomi 14T系列都能提供強勁且穩定的性能表現。 Xiaomi 14T系列首次搭載與徠卡聯手打造的Summilux移動光學鏡頭,並結合光影獵人900感光元件,提供f/1.6大光圈,夜間拍攝效果更加出色。Xiaomi 14T Pro是該系列中首款具備此功能的手機,進一步提升夜景攝影的清晰度與細節呈現。Xiaomi 14T配備5000萬像素的廣角主鏡頭,採用Sony IMX906感光元件,色彩還原度高。 此外,Xiaomi 14T系列配備四大AI功能,包括AI翻譯助手、影像助手、查詢助手及文件助手,大幅提升翻譯、行程規劃、照片編輯與文件處理的效率,為用戶帶來更便捷的智慧操作體驗。 Xiaomi 14T系列還是小米首款整合iPass一卡通虛擬卡至Google錢包的智慧型手機,提供無縫的交通與購物支付體驗。用戶只需輕觸手機即可完成支付,省去攜帶實體卡的麻煩。此外,小米還推出了支援悠遊卡功能的Xiaomi手環9 NFC,進一步強化無接觸支付的便捷性。 Xiaomi 14T Pro提供鈦灰、鈦藍、鈦黑三種顏色,12GB+512GB版本售價為17,999元,12GB+1TB版本售價為19,999元。Xiaomi 14T提供四種顏色選擇,包括檸檬綠,12GB+512GB版本售價為14,999元,於9月27日起正式開賣,10月15日起將於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遠傳(4904)銷售。

  • 日圓蠢蠢欲升 再衝140大關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的影響,日圓匯價13日再次走強。亞洲匯市交易時,日圓兌一美元在140.78至141.88之間游走,目前升值0.6%的日圓,想要升破140大關的企圖心相當明顯。  根據彭博社的調查,外界過半認為,日本央行將在12月繼續降息,下周例會時,日本央行不會有任何動作。在過去4周內,日本央行9位董事中,有5位表示,如果央行勾勒的通膨前景可以實現,就應該會再次調升利率。  瑞銀證券認為,9月19到20日,下一場日本央行政策利率討論會,若要升息的話不太可能。現在就要對日本央行7月底升息,以及日股大跌的衝擊做出判斷的話,時間還太早。 在最新的美國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公布後,美國投資銀行業者Evercore認為,聯準會這次不但要調降利率,而且要一次降兩碼,也就是50個基本點才夠,這樣子萬一經濟軟著陸時,所產生的風險會比較小。  摩根士丹利的子公司E*Trade交易平台指出,PPI以及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還有上周初次申請失業救濟等經濟報告,其實都符合預期。聯準會即將進入降息周期,一開始應該會降1碼,要看就業市場表現如何,才會繼續再降。

  • 台積電、美光為何砸錢買群創、友達廠房?牽動面板雙虎轉型之路與半導體新戰局…一文看懂背後深意

    面板大廠群創、友達分別出售廠房、土地給台積電、美光,買家與賣家心中各自的盤算,正牽動著面板廠轉型策略,乃至全球半導體業發展。 8月15日,台積電宣布以171.4億元,收購群創南科廠及附屬設施;12天後,記憶大廠美光也斥資81億元,買下友達台南的三座廠,及友達晶材在台中后里的部分建物和設施。面板雙虎收斂產能、關廠求售,恰好碰上半導體業產能不足、需大幅擴產,一買一賣之間,當然不只是各取所需。 台灣面板廠面臨中國競爭、疫情後需求下滑,讓友達、群創相繼關閉舊廠、投入轉型,增加非面板業務營收,出售廠房是把閒置資產轉化成業外收入,這筆錢可彌補虧損、提升今年財務表現,是他們的第一筆盤算。 不過,比起美化財報數字,近年來積極轉型的友達、群創,或許更在意買家身分帶來的效益。群創鑽研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技術已久,此次南科4廠出售,美光才是最初洽談的買家,而不是現在的台積電。一名業內人士透露,群創很想與台積電合作發展FOPLP,希望多少能透過這次買賣建立關係,接下來,群創南科5廠、6廠及竹南3廠也有意出售,鎖定的買家同樣是台積電。 但以賽亞調研資深分析師張恆嘉認為,台積電也有研究FOPLP,不須借助群創的技術,且雙方應用不同,是否會有進一步合作,還要觀察。 另一樁交易的賣家友達,也對買家美光透露出相同企圖。友達聲明,此次交易後,「亦開啟雙方公司未來更多面向的合作機會。」具體合作項目為何,友達則回應,雙方還需要時間發展,等適當時機再說明;另有消息指出,友達去年關閉的新加坡廠也可能處分給美光。然而,多名分析師都對此持保留態度,表示目前還想像不到雙方的合作方向。 面板廠賣閒置廠房給半導體業者,意在取得半導體業入場券,台積電、美光擴產布局,則另有謀畫。先進封裝CoWoS產能吃緊,台積電持續尋覓擴產基地,業界人士透露,因產能不足,台積電將釋出較難的前段CoW訂單給日月光,但這次買廠並改造成CoWoS產線後,就能繼續掌握獨門技術不外流。 對美光而言,這筆交易更是人工智慧(AI)時代下,彎道超車的關鍵一步棋。因應AI需求,由SK海力士、三星與美光等記憶體廠生產、傳輸速度更快的高頻寬記憶體(HBM)供不應求,目前HBM市場由SK海力士稱霸、美光第三,各家都在思考,該如何拿下這塊兵家必爭之地。 美光採一條龍商業模式,從記憶體晶圓製造到後段封裝全包,最後再交由台積電將HBM與圖形處理器(GPU)進行CoWoS整合,因此,美光在台買廠的戰略目的之一,就是取得「地利之便」,同時在交貨速度上建立優勢。 現在美光HBM晶圓主要在日本生產,但前段測試與後段封測重鎮在台灣,台中后里廠就是其在全球唯一擁有先進封裝研發團隊與產能的廠區,也就是說,無論傳統記憶體或HBM,產品製造終點都在台灣,HBM則多了供應台積電的必要,若能鄰近台積電、在台擴產,無疑是最佳選擇。 尤其,SK海力士今年4月就搶先與台積電簽合作備忘錄,針對共同開發、預計在2026年投產的第四代高頻寬記憶體(HBM4),封裝內最底層的基礎晶片(Base Die)採用台積電的先進邏輯製程技術。美光也想用相同策略,交由台積電代工,如此一來,唯有在台設廠,更有機會穩固和強化與台積電的關係。而且,美光原先看上的是群創南科廠,被台積電出手攔胡後,轉為買下友達約4.4萬坪的廠房,面積還不到群創南科廠的一半,可見美光亟欲在台擴產的決心。 第二筆盤算,與HBM晶圓製造技術突破有關。設備廠業者透露,美光5年前就想在台中后里廠生產HBM晶圓,但製程出問題,近期才步入量產,在HBM供不應求下,晶圓產量上升、測試與封裝產能也得跟著增加。 原本外界預期美光在台購廠,是為擴建HBM後段封裝產能規模,但美光表示,購置廠房將規畫用於前段晶圓的探針測試,支持台中與桃園廠區持續增加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業務。乍看之下,購廠與HBM無關,但法人指出,HBM是由DRAM堆疊而成,因此前段晶圓的探針測試也可用於HBM,不排除將來因應台中后里廠增加的HBM產能。 另外,美光台中廠原本就有產能測試,此次購入友達廠房共四萬多坪再拿來做測試,業內人士認為空間「太大」,推敲未來美光也可能將部分廠房空間導入HBM晶圓製造。 但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師王豫琪認為,考量地緣政治,HBM前段晶圓製程的擴張會以台灣以外的國家為主,台灣除了維持現有晶圓生產規模,擴張重點則擺在測試產能,但同樣對HBM產能提升有一定程度貢獻。 儘管目前美光HBM晶圓製造大本營及後段封裝擴產地會在哪裡,仍眾說紛紜,其中摻雜地緣政治與鄰近供應鏈的權衡,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美光買下友達廠房一舉都劍指HBM戰場,展示其欲挑戰市場霸主的野心。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勞退基金前7月賺5980億,每位勞工平均領4.7萬...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法國扁可頌的發明,竟是為了抗通膨?巴黎隔夜麵包店爆紅:不是剛出爐,也沒關係 爸爸的喪事,只花10萬就自在圓滿!郭慧娟創《死亡咖啡館》陪眾人聊身後事:談生死是為了愛

  • 興登堡控美超微又作假帳、回聘當年離職高層…一文還原風波!是重寫黑歷史序章,還是虛驚一場?

    知名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指控美超微又做假帳,還把六年前因做假帳而離開的高層都找回來,無視美國政府禁令,任由客戶將美超微產品輾轉運往俄國。 斗大的標題,寫著「美超微:操控會計項目、兄弟間自我交易,和規避制裁禁令的全新證據。」 美國時間8月27日上午,知名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發表調查報告,指控AI伺服器大廠美超微(Super Micro)是標題所述行為的「連續累犯」,並揭露該機構正在做空美超微。 當天美股一開盤,美超微股價應聲下挫8%,但隨著各投資機構認定報告中的事證,不如興登堡宣稱的「新鮮」,美超微股價也開始回彈,收盤時僅小跌2.6%。 市場原以為空襲警報已經解除,未料美超微隔天宣布,2024年會計年度(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年報(10-K報表),因為「管理階層需要更多時間針對內控的設計和運作有效性,進行評估」,無法如期在8月底期限前繳交。 交不出財報,猶如一枚證實興登堡調查恐非空穴來風的震撼彈,不安的投資人因此大砍手中持股。8月28日美超微早盤一度重挫近28%,最終以大跌19%作收,單日市值蒸發逾60億美元。 興登堡敢毫不留情地以「連續累犯」定義美超微,是因為這家公司的財報,過去就曾出現嚴重瑕疵,甚至一度從那斯達克交易所摘牌下市。 2017年8月,美超微坦承2017年會計年度年報無法在期限內繳交,兩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展延180天,卻依舊難產;此外,2018年會計年度前三個季度,都沒有上繳季報(10-Q報表),因此在2018年8月被SEC勒令自那斯達克下市。 直到該公司在2019年5月總算補繳出重新編製的2017會計年度年報,並且在當中更正了2015年與2016年的財務數字,也對2017年會計年度前三季的季報內容做出更正,SEC才終於在2020年1月認可美超微加強內控、調整管理階層等補救措施,允許美超微重返那斯達克交易。 但美超微當年的財報風波,並沒有因為重新上市而徹底落幕。 2020年8月,SEC糾舉美超微高層,在2015至2017年會計年度間,多次為拉高當季營收,逼迫員工在客戶反對或不知情下,強行提早出貨,以便提早認列營收;或明知會被退貨,仍故意將規格不符的產品、甚至半成品出貨,以認列收入,同時也有短報支出、將維修費用認列為營收等不當會計行為。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勞退基金前7月賺5980億,每位勞工平均領4.7萬...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00878、00929、00919...年領180萬股息,為什麼還要拚命工作賺錢?存股達人:4個理由,我不提早退休 法國扁可頌的發明,竟是為了抗通膨?巴黎隔夜麵包店爆紅:不是剛出爐,也沒關係

  • 一紙公文,讓保單強制抵債!財產歸零、僅存兩張壽險還被扣押,67歲債務人悲嘆「連病都生不起」

    「目前一天的新案,一人大概會分到30幾件……,去年7、8月高峰時,更是1天1人就50多件。」淑芬(化名)的話語中,透露出一股濃濃的無力感。 過去1年,湧入地院民事執行處的案量爆量成長,讓一線處理案件的司法事務官和書記官,個個大喊吃不消。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台北地院相關新收案件來到17.89萬件,已達2022年以前全年平均新收案量的水準。平均每名事務官手上,至少有兩千件強執案件待處理。 這些案件其實都脫不了一個共同點:「人壽保險保單」。以台北地院為例,根據司法院向本刊揭露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7月止的新增案件中,就有44%與保單強制執行有關。 關鍵變化出現在2022年12月,當時,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做出一項裁定。在該項全稱為「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民事大法庭裁定」的公文中寫到,「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 白話地說,就是「債務人的壽險保單可以被強制執行」,而且為了幫債主討債,執行法院可以要求保險公司與債務人解約,保險公司也應把保單解約金直接還給債主。就這樣,「保單抵債」從長久以來的「不見得可行」狀態忽然變成「合理可行」,債權人自然卯力爭取,也讓相關聲請案件暴增。 因此裁定大受影響的,還有住在屏東偏鄉、今年67歲的侯先生。10餘年前,他因母親腦出血失能,決定將經營多年的機車行收了起來,全職照顧母親,孰料不久後父親也跟著倒下。而他自己,因為長期照顧雙親無法工作,導致經濟陷入困難,過程中走上「以卡養債」的惡性循環,在多年的信用卡循環利率加乘下,至今欠下的債務已逾千萬元,而他名下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都已陸續遭到變賣清償。 去年一張來自法院的強制執行命令通知,讓他僅存的2張壽險保單也被扣押,相關的醫療保障跟著「被暫停」,人生墜入了「不敢生病」的悲情處境。 「現在這種狀況、這把年紀要再投保已不可能……,如果最後真的失去這些保單,未來就沒有任何保障了。」侯先生找債權銀行談,對方要求他必須拿出比「保單價值準備金」更高的額度,才願意撤銷執行保單,「但,我根本就沒有能力支付……。」他無奈地說。 類似侯先生這樣,因為欠債,導致保單被執行扣押的個案,在過去一年半間,可謂不勝枚舉,以本刊實地採訪的對象為例,有憂鬱症與心臟病史,因為保單被扣押,住院後申請醫療險理賠金卻遲遲下不來者;也有長期癌症病史的債務人房貸未繳清,今年五月兩張壽險保單被債權銀行聲請強制執行,而其中一張保單,甚至是沒有保價金的癌症險。 或許是因為第897號裁定引起的風波太大,金管會也意識到了,並在今年6月發布《保險法》修正草案,試圖透過豁免特定的保單類型,以及引入「介入權」方式,試圖緩解當前亂象。但,在修法仍未完備下,債務人應該如何自我救濟? 對此,長期協助卡債受害人的法扶律師趙興偉表示,債務人接到強執命令後,如果不服,除了可向法院聲明異議,建議也可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保全處分」,並同步啟動更生或清算程序,「保全處分一旦下來,保單雖然仍被扣押住,但好處是它將不能被解約換價。」 趙興偉觀察,依據現況,聲明異議最快也多半要3到4個月才有結果,「但保全處分大約1個月內就可以下來,若聲明異議失敗,因為有保全處分,也就可先保留保單。」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00878、00929、00919...年領180萬股息,為什麼還要拚命工作賺錢?存股達人:4個理由,我不提早退休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勞退基金前7月賺5980億,每位勞工平均領4.7萬...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台大、清大、中山大學…全球最佳大學排名,這些學校都有上榜,5所私校入列…學科排名誰最夯?

  • 台積電宣布買下群創5.5代廠,FOPLP竄出頭?一文解析IC封裝市場:CoWoS穩居主流,13檔概念股一次看

    台廠在AI硬體製造獨領風騷,關鍵在台積電結合先進製程與CoWoS封裝技術提供的一條龍服務。儘管股市近期震盪,但專家仍然看好台積電與相關供應鏈的中長線發展。 台股在8月初急跌後,由台積電(2330)領軍帶動大盤反彈,主因就在台積電有堅強的基本面為後盾,也是AI浪潮下台廠最大的受惠者。 台積電不只有晶片製程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連帶其獨創的CoWoS封裝技術,包括輝達(NVIDIA)、超微(AMD)、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大廠,也都選擇台積電的「一條龍」晶片製造服務,因此帶動了台廠CoWoS概念股的熱潮,也是本波反彈的急先鋒。 除了CoWoS,全球的先進封裝技術還有蘋果(Apple)所需要的InFo及SoIC。其他如英特爾推出的EMIB、Co-EMIB、Foveros,及三星的I-Cube和X-Cube等,也都屬於先進封裝,不過目前仍以CoWoS與InFo占大宗。 根據研調機構Yole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IC封裝市場中約四四%屬於先進封裝,預估全球先進封裝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443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786億美元。 該機構也預估到2027年,CoWoS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0%,占整體IC封裝市場50%以上,搖身成為主流的封裝技術。 不過,CoWoS是否就此一帆風順、大幅成長呢? 對此,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CoWoS封裝技術仍面臨四項挑戰,首先,到目前為止良率仍不夠穩定;其次,CoWoS需要更先進的散熱技術;此外,產能不足也是隱憂,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在法說會上強調,CoWoS需求非常強勁,台積電今年已經擴充CoWoS產能兩倍以上,但還是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最後,投入CoWoS封裝的成本相當高,使得每片晶圓價格也隨之拉高。 如何降低CoWoS封裝成本,將是台積電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因為有這些隱憂,市場最近傳出將原本2026年才要實施的「面板級扇出型封裝」(Fan-out Panel Level Packaging, FOPLP)技術,提前至2025年上線。加上近期台積電宣布買下群創(3481)的5.5代廠,讓市場產生聯想,也使得FOPLP題材發酵。 根據經濟部的資料顯示,FOPLP最大的優勢在於,由於面板是方形,相較於晶圓的圓形,能有更高的利用率。 以12吋晶圓為例,群創FOPLP產線單片面積為700×700平方公釐,換算大約為6.9片12吋晶圓;此外,原先晶圓製程中的機板材質改成面板用的玻璃材料,也可大幅提升產能與降低成本。 看起來FOPLP的確有些優勢,不過,根據群創的說明,目前FOPLP產出的晶片多用於物聯網、車用晶片等領域,並沒有使用在AI運算晶片,或伺服器處理器等高階晶片先進封裝製程中,顯然技術與效能上仍有限制,接下來需要努力突破。 從過往經驗來看,新的封裝技術出現時,設備與封測廠是受惠最大的族群,因此,與面板相關的設備廠如東捷(8064)、友威科(3580)、鈦昇(8027)、晶彩科(3535)、群翊(6664)等,封測廠如力成(6239)、京元電(2449)、欣銓(3264)、矽格(6257)等,可以注意其業績的變化。至於面板雙虎友達(2409)與群創,長線也可能受惠。 黃文清認為,FOPLP是長線可以留意的方向,不過要在一、兩年內開始貢獻獲利,仍有難度,因此暫時以題材視之。而現階段建議仍以CoWoS概念股,尤其是設備相關個股為優先布局方向。 例如CoWoS設備指標股弘塑(3131),是以半導體溼製程設備及耗材為主力業務。 黃文清指出,弘塑不僅是台積電的供應商,也同時是日月光投控(3711)、艾克爾(Amkor)、江蘇長電等全球主要封測廠,以及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的供應鏈,看好營運成長動能可望延續到2025年。 弘塑上半年稅後純益年增率達40%,每股稅後純益13.04元,是歷年同期新高。台新投顧並預估全年獲利可達30元以上,可靜待拉回至月線的買點。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北一女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才女,卻是全班最早離世...台大醫師:不到50歲就猝逝、學霸同學給我的人生啟示 急診醫胖到「心肌梗塞」發病危通知!他住加護病房7天醒悟:戒「1種食物」成功甩肉20公斤 財產多少錢以下,不用煩惱遺產稅?以遺產2千萬和5千萬試算: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更省稅

  • 「機器人市場正要起飛」新漢32年不做「me too」…沒富爸爸養出3隻小金雞,拿全球首款國際安全認證

    12年前,新漢毅然踏上轉型之路,從純硬體製造廠變成提供軟硬體整合方案的公司,並分拆出三家子公司。轉型過程吃苦難免,如今新漢與它養出的三隻小金雞已闖出成績,展望未來有機會也有挑戰。 一隻隻機械手臂忙著組裝零件,地面上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則穿梭在工作站間,運送材料和成品,從工廠中央戰情室螢幕上,即時生產流程、良率一目了然,就連工廠用電、產品碳足跡也能監控管理。打造這樣的智慧工廠,正是工業電腦業者新漢的強項。 1992年成立的新漢,不像研華有大股東華碩坐鎮、樺漢有鴻海「富爸爸」撐腰,它從圖形工作站起家、後改做工業電腦,並早在12年前就跨入軟硬體整合,一路轉型,成為工廠智慧化的幫手,更投入機器手臂產業。新漢能走出自己的路,原因是董事長林茂昌32年來,堅持不做「me too」生意。 「我不喜歡做me too,你跟人家一模一樣,到最後就是競價。」個人電腦(PC)產業出身的林茂昌,打從創業第一天,就立下這個目標。新漢做過伺服器、圖形工作站,1995年微軟作業系統Windows 95問世,效能、價格勝過圖形工作站,林茂昌意識到危機,果斷追上當時PC走向工業應用的趨勢,做起工業電腦,用在車載、電子看板、製造等領域。 儘管業績穩定,林茂昌仍不斷思考:「我們還能做什麼不一樣的事?」2011年,「工業4.0」、物聯網概念興起,開啟製造業智慧化的濫觴,代表設備間要互相「溝通」、對軟體的需求增加。看準這項商機,林茂昌2012年決定發展軟體能力,從純硬體製造,轉型為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的公司。 然而,一家硬體做了20年的小廠,要怎麼換腦?新漢直接找來一批軟體工程師,「結果沒多久就紛紛離職,一個都不剩!」林茂昌說,組織都是硬體思惟,研發團隊把產品做好才要求軟體工程師除錯,軟體工程師自覺大才小用、組織方向錯誤而求去,但其實在產品研發初期,軟硬體研發人員就得合作,甚至許多應用,一開始就得讓軟體人員主導。 發現問題後,林茂昌再找軟體人才擔任主管,並慢慢調整制度、分拆子公司,包括專精智慧製造的新漢智能、布局安控產品的綠基,及從新漢智能獨立出來、研發機器人控制技術的創博;子公司主要鑽研軟體,再由新漢或其他供應商提供硬體,整合成完整解決方案。 但轉型遠比林茂昌想的還難。以新漢智能、創博的發展歷程來說,過去機器手臂的「大腦」,即負責手臂動作、移動方向的控制器技術,都被國外掌握,台灣僅掌握機械技術、從事組裝,讓林茂昌決定做領頭羊,「我們異想天開,覺得控制器不難啊!不是硬體上面加演算法就好了嗎?」他沒想到,過程中每年燒掉上億元,新事業成為母公司EPS減項,讓小股東抱怨連連,創博耗時3年才突破機器人控制器的演算法技術,搭配新漢擅長的工業電腦,組成成品。 除了軟體技術門檻高,控制器要更精準,還需大量應用場域實驗,逐步揪出問題、改善產品,因此只要聽聞哪家廠商做機器人、找控制器解決方案,團隊就想辦法攻進去;第6年,機器人控制器才逐漸成熟、看見財務回報,如正崴工廠中1千多隻機械手臂,都採用創博的控制器解決方案,其中就包含硬體及視覺檢測軟體。 特別的是,創博機器人控制器採用開放通訊標準,亦即,只要在開放通訊標準下,客戶可搭配不同廠牌的機器人、零件,還能在控制軟體上添加新功能;相較採封閉標準的西門子、發那科等國際大廠,更具客製化彈性、機台之間的通訊也更容易,亦能達成林茂昌想做出的產品差異性。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品牌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就認為,在人工智慧(AI)應用多元化的時代,開放標準相當於機器人廠商可透過疊加軟體為產品「加值」,強化競爭力。 這款全球第一個拿到國際安全認證的開放標準機器人控制器,吸引台灣、中國、法國等機器人大廠採用,不過目前機器人產業仍受封閉架構主宰,因此創博先從對機器人動作要求較簡單的客戶或中小企業進攻,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我們得一步步打通,鄉村包圍城市,先讓客戶接受,逼大廠們走向開放標準。」林茂昌認為,這個進程,還需五至十年,但在轉型路上已堅持十二年的他深知,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嘗到甜美果實。 今年上半年,新漢稅後淨利小虧九百萬元,DIGITIMES分析師申作昊表示,工業電腦產業受庫存影響,回溫速度較慢,不過預期下半年會優於上半年,中小型廠商則有機會在明年初看見曙光。他也指出,機器人對工業電腦廠而言是重要題材,新漢提早布局、累積技術能量,有助增加競爭優勢。 12年磨一劍,新漢三隻小金雞逐漸長大,綠基持續貢獻獲利、新漢智能智慧製造搭上AI風潮,明年業績樂觀,林茂昌指出,機器人也是集團主力業務之一,估計明年下半年將逐漸放量,「機器人市場才正要起飛!」他興奮地說。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友達確定不會參加COP29!全球塑膠公約年底將出爐,喊出2030塑膠中和,一年後的KPI如何? 未來10年買股不如買美債?為何我賣掉8千萬的0050,購入1億元美債ETF:00687B潛力與風險分析 財產多少錢以下,不用煩惱遺產稅?以遺產2千萬和5千萬試算: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更省稅

  • 新光金爭奪戰內幕!吳東進擔心嫁台新金太委屈,急找徐旭東辜仲諒出馬...最後花落誰家?4套劇本推演

    金融界睽違多時再現搶親大戲,這次由台新金、中信金兩大金控擔綱主角,爭奪新光金。台新金率先出招提出換股合併,中信金隨後採更高的公開收購價,為這場競爭增添戲劇性。 誰能在這場角力中勝出,將對台灣金融業版圖產生深遠影響,而這一切,都將在未來93日內揭曉。 一位金控總經理形容,這是一場混雜了股東風向、籌碼、資金、輿論攻防與意志考驗的戰役,「現在才剛開打,快則10月初,慢則至少一路要演到11月。」從8月26日起算,是歷程93天就見分曉的戰役。 一切,從吳東進找上中信金控大股東辜仲諒說起。 今年4月,新光金董事會上,新壽副董事長洪士琪重提新光金與台新金併購案可行性評估。當天,案子在11名董事贊成,董事李增昌、吳欣儒等3人反對,董事賴慧敏棄權下通過了,換股比例也同時浮出枱面。前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在得知換股比例之後,認為新光金價值被低估,積極向外尋求願意出馬併購的對象。 一位金融業董座透露,吳東進先後找過遠東集團徐旭東、中信集團辜仲諒。徐旭東因不想捲入兩家紛爭,加上併購牽動幾百億元,若投入將影響集團資金運用而婉拒。 但吳東進獨子吳昕東,因娶了中信金董事長顏文隆的姪女,與辜仲諒連上親戚關係,吳東進對辜仲諒溫情求援,盼中信金出馬。 今年5月才重返中信金董事會的辜仲諒起初覺得為難,他對友人表示,「兩兄弟都是朋友,答應不答應都會得罪一個。」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自己雖是中信金大股東,但身分僅是「董事」,且又有官司在身,加上金金併是大事,金融業是高度監理行業,更不能妄動躁進。他將評估任務交付給5月才回歸擔任中信金副董事長的吳一揆。 中信金的併購幕僚透露,「還沒有併購案前,辜仲諒就曾私下期許大家,把獲利目標訂高一點,拚第1大。」對大股東回歸,心懷野望的中信金,新光金確實是再合適不過的併購標的。 然而,金控受到高度監理,金管會手上有尚方寶劍,可決定是否同意這樁金金併。「只要合法合規,金管會沒有道理反對,」一位併購專家認為,關鍵在於,「金管會可開許多但書,規範最後成功的併購者。」 台新金、新光金爭取在10月9日股臨會通過合併案,中信金則在此期間開跑,爭取收購到51%的新光金股權,形成台灣金控史上首見的分進分擊的賽跑。 總結來看,新光金究竟花落誰家,以中信金取得准核為前提,將有4套劇本演變: 一、股東臨時會未通過合併案、中信金公開收購未達51%:新光金將維持現狀,中信金在市場上收購新光金股票,在限期內取得股權進行換股。 二、股東臨時會未通過合併案、中信金公開收購超過51%:中信金推進兩家金控合併。 三、股東臨時會通過合併案、中信金公開收購未超過51%:台新金與新光金將合併,但中信金換股後,成為「台新新光金控」大股東之一。 四、股東臨時會通過合併案、中信金公開收購超過51%:台新金與新光金將合併,但中信金換股後,成為具主導地位的「台新新光金控」大股東,進而併購台新新光金控。 隨著局勢演進,無論哪一套劇本落幕,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最終仍須表態,此案的核准與否,牽動著國內金融業的競爭格局,勢必吸引社會輿論強烈關注。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未來10年買股不如買美債?為何我賣掉8千萬的0050,購入1億元美債ETF:00687B潛力與風險分析 友達確定不會參加COP29!全球塑膠公約年底將出爐,喊出2030塑膠中和,一年後的KPI如何? 財產多少錢以下,不用煩惱遺產稅?以遺產2千萬和5千萬試算: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更省稅

  • 他曾讓迪士尼市值翻4倍,2年前回鍋救火…迪士尼傳奇執行長艾格花1年半做3件事,串流首度獲利

    娛樂帝國迪士尼傳來捷報,2024財年第三季整體串流業務首度實現獲利。背後,是傳奇執行長艾格回任後,透過精簡支出、擴大分眾,打出的漂亮一役。 「很高興能重返D23!」美國加州當地時間8月9日晚間,華特迪士尼(以下稱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登上兩年一度的「D23迪士尼粉絲大會」舞台,在萬人掌聲中分享自己回歸的喜悅。 這位被稱為迪士尼傳奇執行長的人物,曾在2005年到2021年間,帶領迪士尼陸續收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及21世紀福斯等電影公司。在他任內,迪士尼的市值翻了四倍,從原本500億美元(約1.6兆新台幣)成長至逾2500億美元(約8兆新台幣)。 早在2021年底卸任的他,卻因涵蓋迪士尼串流業務的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服務消費者)部門遲遲無法獲利,甚至在2022年出現單季15億美元(約480億新台幣)虧損,不得不在2022年底重出江湖,並啟動一連串救火策略。 外界都睜大眼睛看這位傳奇執行長如何挽救迪士尼的同時,艾格也不負眾望,在上任一年半後繳出亮眼成績單。 攤開迪士尼財報,2024財年第三季,包含Disney+、Hulu、EPSN+等平台在內的串流業務,總收入近64億美元(約2048億新台幣),比去年同期成長15%,獲利達4700萬美元(約15億新台幣),是迪士尼所有串流部門首次共同獲利。這位傳奇執行長,是如何扭轉頹勢,帶領迪士尼串流事業轉虧為盈? 艾格的第一步,是大砍支出,精簡各項成本。他一上任,就在2023年初祭出撙節政策,宣布裁員7千名員工,並削減55億美元(約1760億新台幣)成本。 這項看似降低成本的策略,代表的,其實是迪士尼不再採取「片海戰術」來增加內容數量,而是要透過影片減產,提升每部作品的品質。 原來,上一任執行長包正博(Bob Chapek)看準疫情下串流當道,2022年一舉砸330億美元(約1.06兆新台幣)、規畫近兩百部作品擴充原創內容,相比前一年的內容投資金額大增3成。 但,他的大撒幣策略卻因重視快速,導致製作水準下降,多部電影票房滑鐵盧。在2022年全球最賠錢電影排名中,迪士尼發行的《奇異冒險》、《阿姆斯特丹》及《巴斯光年》就包辦前三,分別虧損超過1億美元。也難怪艾格一回鍋,就積極實行汰弱留強策略,把提升品質視為重中之重。 「目前迪士尼出片節奏已放緩。」迪士尼娛樂公司聯合主席柏格曼(Alan Bergman)也證實這個說法。他指出,目前皮克斯和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每年約產出一部動畫電影;漫威則是三部電影和影集。 「用量轟炸,卻不講求品質,已經不管用了。」台灣電影行銷公司牽猴子創辦人王師解釋,疫情結束後,人們的體驗場域已經從家裡客廳回到電影院,迪士尼必須靠品質取勝,才能贏回閱聽人的心。 接著,是打破框架,擴大受眾。 艾格深知,一部熱門影片的力量遠遠不夠,想要吸引其他分眾,勢必得有更多元的新內容。既然迪士尼無法大量生產,那就外援找合作夥伴。 實際上,過去消費者對迪士尼內容的印象,多停留在「闔家觀賞」,較難吸引到喜愛驚悚、恐怖、情慾等成人類型的訂戶。為此,迪士尼近期陸續以較便宜的價格購入其他平台也有的內容,例如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陸劇《墨雨雲間》等,展現打破舊有框架,擴充片庫的決心。 不只如此,今年5月,迪士尼宣布,將與華納兄弟旗下Max(前身HBO Max)聯手,把雙方三大串流服務Disney+、Max、Hulu捆綁銷售,該方案已於7月底上路,不過目前僅在美國銷售。 究其原因,無非是HBO更擅長經營成人內容,包括《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高校十八禁》等熱門影集; 且根據數據公司Parrot Analytics分析顯示,Disney+與Max的內容僅有0.3%重疊。在迪士尼眼中,這樣的戰略合作,絕對有機會讓訂閱數更上一層樓。 最關鍵的,是艾格重拾票房表現佳的舊智慧財產權(IP),不只掀起老粉絲情懷,還能省去新IP的宣傳成本。 盤點今年迪士尼交出亮眼成績的作品,包括最近登頂全球最賣座動畫、票房破15億美元的《腦筋急轉彎2》,還有今年以逾11億美元登上影史R級(等同限制級電影,17歲以下觀眾須家長或成年監護人陪同)全球票房冠軍的《死侍與金剛狼》,都是續集電影。 且相比先前推出的延伸IP《巴斯光年》和《鷹眼》等,這些續集不再搶快,花費更長時間雕琢劇本,距離前作皆達5年以上,成功掀起粉絲懷舊情懷。 這些賣座的續集電影,不只為迪士尼挹注龐大票房收入,同時也帶動觀眾在電影散場後,回家打開Disney+重溫第一集。以《腦筋急轉彎2》為例,根據迪士尼財報顯示,自續集的首支電影預告發布以來,已吸引超過130萬新用戶註冊Disney+觀看首集,並在全球產生一億次播放量。 皮克斯也在今年的D23大會上宣布,將推出腦筋急轉彎的延伸影集《Dream Productions》,講述主角萊利(Riley)腦中夢境製作所內的故事,以期將電影熱度延續到串流平台。 產製內容重質不重量,再靠著外部合作擴充片庫,同時重拾舊IP,在艾格的領導下,迪士尼確實迎來新氣象。 不過,台灣影視專家、無垠公司共同創辦人徐佑德點出,目前Disney+仍以原創內容為主力,儘管積極靠購片及聯手其他平台充實內容,但在選片上尚看不到獨特之處,如何買到別人沒有的稀缺內容,會是一大挑戰。 展望後市,他仍對迪士尼的串流業務持樂觀態度,「迪士尼旗下握有皮克斯、漫威、二十一世紀福斯等,堪稱娛樂帝國,龐大IP資產就是它的最強籌碼。」 「世界需要娛樂,也許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會認真對待這項責任。」站在聚光燈下,艾格鏗鏘有力地說出這句話,讓人好奇,這座娛樂帝國在他的帶領下,還會發生哪些質變。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中鋼(2002)、台塑(1301)...跌到便宜價以下,我也不會買!她把50萬滾成5千萬:景氣循環股,選錯時機套牢10年 45歲還能靠複利致富?年領180萬股息小廚師勸誡投資小白:成功存股有4招,「這件事」尤其重要 她68歲裸辭照顧失智夫、3年暴瘦10公斤!前中研院語言所所長:丈夫就在身邊,我的獨老卻已開始

  • 民眾黨的錢要給黨員賺!前幕僚們揭柯文哲拚黨營事業內幕…用親信取代難搞財務長,一文還原反常人事布局

    標榜清廉、公開透明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捲入政治獻金假帳風暴,迎來從政最大危機。一心想發展「黨營事業」、開拓財源的他,一步步將自己逼入險境,這個念頭為何害了他? 「選舉經費就像魔戒,毫無節制的花費只會造成選舉風氣的敗壞……。我願意以身作則,公布競選經費,也用最節省的方式來從事競選活動。」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倒數兩周,素人參政的柯文哲宣布關閉募款帳戶,成為台灣選舉史上首位在競選期間主動停止募款的候選人。 4年後競選連任,柯文哲延續這套價值理念,在募款達標後提前關閉帳戶,甚至趕在選前兩天,上網公開選舉支出明細。他自豪這是其他政治人物做不到的事,「因為他們要撈到最後一秒!」 曾被無數支持者視為改變台灣政治文化寄託的柯文哲,卻在今年總統大選,成為當年他口中那個「撈到最後一秒」的人,不僅未公布支出明細,更在選後捲入政治獻金假帳風暴,遭質疑透過親信開設公關公司承接競選總部業務,左手換右手搬運募款經費,又接連爆出帳目不清疑雲,讓清廉形象蒙塵。 連環爭議或許令外界震驚,但從柯文哲在總統大選期間的種種反常布局、操作看來,一切早有脈絡可循。 柯想投資生財 黨內頻踩煞車 「民眾黨會走到這步,坦白說不讓人意外,一連串的爭議追本溯源,就是柯文哲一心想搞自己的『黨營事業』。」三名在不同時期與柯共事過的幕僚,不約而同下了相似的注解。 柯文哲從政以來,一向標榜自己嚴守財政紀律,以便與藍綠兩大黨做出市場區隔。但自從靠執政優勢連任台北市長,並於隔年成立台灣民眾黨以後,有志總統大位的他,就一直思考當不再有市政資源挹注時,該如何擴充政黨資源,為日後布局準備。 創黨之初,民眾黨先後歷經高雄市長、台中市和平區長等地方補選慘敗,柯文哲深切體認到小黨缺「糧草」難以應戰,又有感網路空戰位居劣勢,因此對內下令「民眾黨的錢要給民眾黨員賺」,以免包給外部公司,「沒有忠誠度,拿我的錢還來罵我。」 一名幕僚回憶,有段時間,黨內各部門找外包廠商合作,甚至年節訂購禮盒,都會盡量找黨員的公司,要不就是請託對方入黨,否則難跟柯文哲交代。「他一開始是覺得資源有限,要花在自己人身上,到後來,他甚至想靠政黨生財,自給自足。」 不只一位幕僚提及,柯文哲過去就經常在黨內說,「國民黨有黨產,民進黨有國營事業,民眾黨也要發展自己的黨營事業。」看似一句玩笑話,背後卻隱含他心中深層的焦慮。 「他常說民眾黨要想辦法拓展財源,不能只靠募款跟政黨補助,也要有自主賺錢的能力。」民眾黨人士不諱言,當時柯文哲走訪各地,看到有潛力的青農、文創等民間公司,就想入股投資;黨內曾多次「踩煞車」,提醒政黨依法不得經營或投資營利事業,還被柯文哲怪罪理由太多,讓幕僚備感無奈。 大將管錢 柯怨錢不夠用 雖然早想多方「開源」,但創黨前幾年的柯文哲,至少仍守住收支公開透明的核心價值。 2019年民眾黨創立時,柯文哲延攬時任台北市主計處長梁秀菊出任黨部財務長,這名在市府服務超過40年、公務體系出身的「大帳房」,把關帳目嚴謹、專業,成為柯陣營主打清廉、財務透明的活招牌。 自創黨到2022年九合一選舉,民眾黨一直是由梁秀菊坐鎮黨中央,控管各地方黨部提報的選舉開支;然而,她管起錢來錙銖必較的作風,總讓輔選幹部吃足苦頭。 一位民眾黨人士回憶,2020年和平區長補選期間,曾有幕僚因突發狀況,從高鐵台中站直接搭計程車上山,事後申報車資逾兩千元,立刻被梁秀菊揪出質問:「車上有幾人?為何不租車?」並提醒幕僚有更省錢的方式,別貪圖方便。 另一位民眾黨人士形容,她完全是用公家機關標準在控預算,比起一般政黨、企業、基金會更為嚴格,「黨內都知道,請款要過她那關不容易,就算是急用,該走的流程也不能省。」 梁秀菊對財務內控的堅持,連柯文哲也難以撼動。 2022年民眾黨討論年度預算時,柯文哲曾一度指示,若組織部的人事費用不完,可移給文宣部使用;不料,梁秀菊當場回應,各部門要照編列的預算科目用錢,不能任意挪動。踢到鐵板的柯文哲只能摸摸鼻子,事後私下抱怨:「一樣都是黨的錢,怎麼限制那麼多。」「怎麼錢給她管,我什麼都不能用。」 公關公司悄成立 好友妹掌舵 或許是自覺無法彈性運用政黨經費,再加上當年地方選舉打得如火如荼,柯文哲眼見時任立委高虹安備戰新竹市長過程中,資源匱乏,又開始萌生「與其讓別人賺,不如給自己人賺」的念頭。 約莫7月到10月間,柯文哲多次在黨務會議、中央委員會提議,民眾黨何不自己開設公關公司,承接民眾黨的案子,更在一次會中點名最信任的李文宗負責操刀。不只一位與會幕僚,皆對《今周刊》證實這段發言。 過去聽慣了「黨營事業」說法的幕僚,原本還不以為意,沒想到隔了不久,總統大選經費疑雲的關鍵角色「木可公關行銷有限公司」,就在2022年10月悄悄成立,負責人正是李文宗的妹妹李文娟。 讓黨內感到意外的,是柯文哲在去年決定投入選戰規模、經費皆遠較過去龐大的總統大選,卻將過去倚重的大將梁秀菊排除在外,指派無財務相關背景的同窗好友李文宗擔任競總財務長,並找來從未申報過政治獻金的會計師端木正合作,人事布局令人費解。 更不尋常的是,柯文哲競總雖由李文宗掛名財務長,實際核銷單據的卻是在競總未掛職務的李文娟。前柯文哲競總社會力組長徐慈檉證實,競總員工報帳請款得過三關,第一步先經過各部門主管,再過競選辦公室主任周榆修,最後交給幾乎每天都會坐在競總的「文娟姊」核單。 核銷經費的最後一關,從一絲不苟的梁秀菊變成李文娟,柯文哲競總花錢的手段明顯比過去更為「大器」。 檢視柯文哲競總花費,有支出逾9百萬元的宣傳面紙、菜瓜布;製作每集「KP國是會議」影片成本71萬元;僅使用3個月的競選總部,裝潢費就多達1150萬元。「放著專業嚴謹的梁秀菊不用,讓李氏兄妹主管大選財務,燒出團團大火,柯文哲自己要負最大責任。」黨內人士感嘆。 但團團大火中最猛烈的部分,仍是作為柯文哲競總實質財務總管的李文娟,將大量競總業務發包給個人獨資成立的木可公關,且木可與柯文哲辦公室就在同一棟大樓,被質疑是左手交右手;而兩造間的業務關係,又存在諸多疑點。 木可「等同做無本生意」 這次總統大選,木可公關承接製作柯文哲周邊商品、舉辦演唱會等活動,據監察院政治獻金申報資料,柯文哲競總一共支付4063萬元給木可,包含製作衣物、競選小物等費用,以及高達1300萬元的「授權金」;但木可販售競選周邊所得的款項,當時卻完全未回到政治獻金專戶或民眾黨手中,啟人疑竇。 「木可從競總獲得大筆收入,帳面上卻沒支出,等同在做無本生意。」徐慈檉點出,柯文哲以往會主動公布選舉收支明細,這次卻沒比照辦理,不免有將選舉募款搬運至木可的疑慮。 其實,政治人物拿政治獻金結餘當小金庫,不是沒有正當作法,依《政治獻金法》,結餘可在四年內回捐所屬政黨。但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點出,柯文哲競總的作法擺明沒有要讓這筆錢回到政黨,「他們就是要私用,把政治獻金洗到木可。」 她舉例,一般來說競選宣傳車由政黨出資購買,供黨內永久使用;柯文哲卻透過木可買二手車(市價行情20到50萬元),再用2百萬元高價向木可租賃,等於是用政治獻金幫木可買車。反觀,民眾黨在選舉期間,未給地方黨部和區域立委候選人任何補助款。 一名曾在多次大選與各政黨合作的公關公司主管不諱言,通常政治人物註冊選舉口號商標後,會免費授權競選總部使用,再由總部授權合作廠商,收取一定的授權金。但柯文哲恰好顛倒,「明明競選商標由柯本人註冊,競總卻反過來給木可高額授權金,非常罕見。」 他更點出,通常競選總部外包給廠商製作周邊小物,會先支付一筆包含廠商合理利潤的成本費用,商品推出後定出高於成本的價格,由支持者以「捐款」形式購買,款項直接進入政治獻金專戶,由競選辦公室開立捐款收據。柯文哲2018年競選市長連任,就是依此模式處理。 不過,這次木可是先收了授權金又「開發票」販售商品,所得款項全進入公司而非柯文哲政治獻金專戶。民眾黨聲稱,木可公司因第一個會計年度無營收,依法不得捐款,今年已回捐民眾黨170萬元,但對照競總一共支付逾4千萬元給木可,回饋金額顯然也不合理。 面對帳目爭議不斷,民眾黨口徑一致,將矛頭指向負責簽證查核的會計師端木正登打不實、漏報誤報,擅自調節差額。不過,據競選團隊成員所說,競選期間,端木正主要負責登記「入帳」,也就是近十八萬筆的政治獻金捐款;至於李文娟的競總財務組,則負責處理「出帳」,記錄競總實際支出款項。 儘管金額短差真相為何,仍有待檢調釐清,但一位民眾黨幕僚直言:「要是當初是梁秀菊掌管競總財務,絕不可能讓這種事發生。」 不只用人不當,在柯陣營行之有年、堪稱「標準配備」的財務監督制度,這次大選也被拋諸腦後。 「柯沒必要搬運政治獻金」 曾參與2018年市長選舉的幕僚說,柯文哲當年是主動提醒幕僚,要成立「財務監督委員會」,海選外部委員監督競選財務流程、收支狀況,當時7名委員包括外部律師、會計師等;2020年民眾黨只參選不分區立委,同樣組成委員會,監督黨內財務運作。 但是今年,面對更高規格、經費更龐大的總統大選,反倒沒有這項制度。民眾黨發言人吳怡萱回應,民眾黨在黨務發展及競選活動上,本就需要公關協助及活動籌備支援,木可公司因認同柯文哲理念,選舉期間協助競選團隊運作。柯文哲沒有必要「搬運政治獻金」,因為最終都是運用在選務支出,將選戰的資源發揮到最大。 曾任民眾黨文宣部主任的柯昱安感嘆,柯文哲之所以崛起,是因為選民認同他堅持的價值,包括財政紀律、公開透明等。柯文哲總說「要相信制度、不要相信個人」,但這次大選,為了讓木可承包業務,他搬開層層路障,將財務交由親信主掌,他選擇相信個人、拋下制度,也棄守一直以來堅持的價值,令人不勝唏噓。 2014年,那個振臂高喊要改變政治文化的素人阿北,恐怕沒料到,10年後,自己竟成了涉貪、假帳風暴的主角。戴上魔戒、背棄價值的柯文哲,在啟動黨務改革,學會識人、用人之前,或許最該做的,是先回頭審視自己。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00919最新配息有0.72元?股價漲到25元、年化殖利率11 %!領息30萬達人教「2招領更多」 中鋼(2002)、台塑(1301)...跌到便宜價以下,我也不會買!她把50萬滾成5千萬:景氣循環股,選錯時機套牢10年 廢棄物處理概念股》日友、可寧衛、崑鼎ROE比一比!誰業務範圍最廣,誰又跨綠電發展?

  • 雜誌精選》13F報告風雲變色 股市大咖怎麼買?聰明錢流向何處?

    進入下半年,市場許多人對於蘋果秋季發表會將推出的新品寄予厚望,隨著投資大咖們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十三F報告陸續出爐,被視為投資風向球的波克夏卻首先拋出震撼彈,出乎市場意料地大舉降低蘋果持股,並選擇增加現金儲備,這些投資動向著實牽動著市場情緒。 畢竟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一億美元的美國投資機構每季都需要提交十三F,詳列持股明細及資金去向,在每季結束後四五天內向SEC提交的持倉報告有一定的延後性,當中僅能顯示股票或ETF資產,難以看出債券、外匯、原物料商品的動向,不會揭示空頭的部位,甚至投資機構還有可能向SEC申請對特定持股做一些保密處理,多數散戶或投資機構會藉此機會從大咖們的投資決策了解市場上聰明錢布局方向,對長線投資者而言具備參考意義。 根據第二季度報告顯示,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賣出近三.九億股蘋果股票,股占比從四○.八一%降至三○.○九%,同時也減持了雪佛龍、電信商T-Mobile等股票,清倉雲端運算公司Snowflake和電影巨頭派拉蒙環球,雖然波克夏砍了近一半的蘋果,但仍是波克夏持股中的最大部位。 巴菲特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就開始減持蘋果股票,在五月的股東會上暗示是基於稅務考慮,而第二季賣壓持續擴大,持股前十名依序為蘋果、美國銀行、美國運通、可口可樂、雪佛龍、西方石油、卡夫亨氏、穆迪、安達保險和血液透析公司德維特等,由於波克夏第二季只買進了不到二○億美元的股票,而共計售出約七七二億美元股票,手頭現金水位上升至二七六九億美元新高。此外,在最新八月中提交的Form 4文件中,赫然見到波克夏在三個交易日內就出售了約一四○○萬股的美國銀行價值約五.五億美元,也加入了套現的行列,這讓波克夏將擁有更多現金,可以布局更多股票投資,或是等待長期持有的標的。 華爾街巨頭們的持股變動也揭示了一些有趣的趨勢,從機構新建倉的部位,第一名有四一七家買進輝達,第二名是三六五家的博通,第三名是一間癌症血液篩檢公司Grail、第四、第五名則分別是谷歌和蘋果;從最多人持有人來看,高達五○五七家擁有微軟股票、蘋果、谷歌則排名第二、第三,至少有四七○○家持有。 橋水基金第二季度大幅減持了不少科技股,對蘋果的持股減少了近七五%、約一三七萬股,從一.六%降至○.五二%;此外,還減碼部分谷歌、輝達、臉書等公司,但其實創辦人達里歐曾表態對AI股的高度期待,並認為AI的出現將顛覆整個勞動市場,甚至可能改變人們的工作頻率、型態,在第二季雖然微調科技股,但整體上來說,亞馬遜、微軟、超微、博通、高通等都列入橋水基金加碼目標之中。

  • 大學教授創業「電視幫你量血壓」,獲聯發科、台杉等A咖投資!台灣新創家數10年爆增2倍,4大亮點一次看

    這10年,台灣新創產業宛如是一片從乾涸草地蛻變為繁茂叢林的過程。「在10年前,根本不會有新創100大,因為你找不到(值得投資的)100家。」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這樣形容台灣新創環境10年前的蕭條。 10年前台灣全年早期投資金額僅200億新台幣,2023年飆升到近900億新台幣,2024年第1季投資規模也有約160億新台幣。根據台經院FINDIT平台統計,2014年全台新創家數僅有2417家,到今年8月已超過7800家的新高,10年成長超過2倍。 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分析,2019年後,國發基金推動天使投資方案,點燃投資新創的熱潮,另一方面,近幾年台灣相較全球景氣穩定,也形塑出好的環境供新創產業發展。他認為,台灣處於「資金覺醒的時刻」,「且開始往更早期項目去投資」。 事實上,2000年至2016年,包括被併購或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成功出場新創不到20家,但2016年至今7年已逾30家。尤其近年沛星(Appier)、91APP、睿能創意(Gogoro)、玩美移動4隻獨角獸成功在海內外掛牌上市,給新創圈帶來激勵效果。 隨新創生態系日益活絡蓬勃,在創投邁入第40年之際,創投公會啟動「新創100大」計畫,從362家報名新創中,評選出100家最具投資潛力的公司。 《今周刊》與新創100大評審團團長邱德成共同分析這份名單,發現新創產業正產生質變——題材百家爭鳴、軟體新創熬出頭、AI成家家必備、半導體依舊是台灣強項。 擔任評審之一的達盈管顧創辦人方頌仁認為,當沛星、91APP、玩美移動這些軟體新創陸續站上國際舞台,讓台灣「軟」實力受肯定,他大膽預估,10年後台灣將有數十家純軟體公司登錄上市櫃。 此次入選新創幾乎以AI為標配。其中一個就是讓民眾看電視也能量測血壓與血氧的鉅怡智慧。《今周刊》從「新創100大」中精選6家新創公司,訪談創業家們在創業路上,如何一步步實現夢想。 2018年,吳炳飛在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擔任教授,創立鉅怡智慧時,可能沒想到自己的研究會吸引聯發科、台杉等A咖股東競相投資,成為台灣少數憑藉人工智慧(AI)技術,拿到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級醫材認證的新創新星。 鉅怡智慧的技術獨到之處,在於可透過AI進行影像辨識,量測出心率、血壓、血氧等生理資訊。 2018年,聯發科邀請鉅怡去介紹技術,吳炳飛抱著有合作機會的期待,做了2小時的展示與說明,2019年,聯發科投資鉅怡7500萬元。 鉅怡的第一個指標客戶,是一家國際大廠。吳炳飛說,「2022年時,那家國際大廠寄了一台60吋電視機給我們,但技術細節都沒給。」吳炳飛明白,鉅怡智慧得證明軟、硬體整合的本事,讓電視鏡頭能幫用戶量測健康,「我們就用1個月搞定,現在(該國際大廠)很多中高階電視都採用。」鉅怡財務長黃柏曄說,該國際大廠如今是第1大客戶,貢獻5成營收。 成功把AI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市場,吳炳飛證明了教授創業,也能叫好又叫座。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00919最新配息有0.72元?股價漲到25元、年化殖利率11 %!領息30萬達人教「2招領更多」 她68歲裸辭照顧失智夫、3年暴瘦10公斤!前中研院語言所所長:丈夫就在身邊,我的獨老卻已開始 廢棄物處理概念股》日友、可寧衛、崑鼎ROE比一比!誰業務範圍最廣,誰又跨綠電發展?

  • 新青安房貸爆量,銀行「史上最嚴限貸令」效應全解讀:房價會下跌嗎?一表看18家銀行房貸令狀況

    今年上半年房市交易量年增27%,七大都會區房價平均上漲近5%,五大都會區漲幅更超過一成,已促使銀行嚴審借款人資格,祭出史上最嚴「限貸令」因應。 新青安政策房貸亂象頻傳,加上史上最嚴格「限貸令」全面擴散,從今年7月下旬起,銀行紛紛緊縮銀根,不乏祭出年底前「暫停收件」的新規定,購屋族也面臨斷頭危機,房市恐掀起另一波風暴! 「以前從未聽過向銀行申請房貸要排隊的事。」從事房仲業近20年的信義房屋台中十二期福星店專案經理廖朝賢觀察,俗稱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六月被外界批評,因有人頭戶、轉出租等行為,導致銀行的貸款態度謹慎,加上房市好了1年,放款金額已高,整體額度愈來愈少,現在還有額度的銀行也擔心房貸客轉進,過幾個月也會吃緊,據他所知,有些銀行甚至要等到明年才有額度。 「以前買中古屋房貸審核時間只要兩周,現在大約會增加1倍時間,至少要等1個月以上才會知道結果,有的甚至等了快兩個月之久。」台中敦璟開發經理廖香婷則以第一線工作現況透露,多數銀行房貸水位到達警戒線,所以才會婉拒客戶,仲介只能幫客戶去問一些尚未到達警戒的銀行,因而造成交易時間延長很多。 據中央銀行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購置住宅貸款餘額逾10.5兆元,年增率衝破10%,創2022年6月以來的新高。今年5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作房貸金額達1162.35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新青安貸款占40.92%,亦創8年新高,顯示政府推出的優惠貸款方案,對購屋族吸引力相當大。 新青安最低可享1.775%優惠利率的推波助瀾,吸引大量首次購屋者進入市場,進一步推升房貸需求。不過,根據《銀行法》第七十二之二條第一項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加總的30%。金管會日前就公布,今年上半年已有三家國銀逾28%、未滿29%,共13家逾27%,使得銀行紛紛祭出「限貸令」因應。 今年房貸量衝太快,讓公股行庫、民營銀行拉起警報。據了解,目前房仲業務員都有一張各家銀行放款狀況表,上面詳列排隊撥款、受理進件狀況。許多民營銀行皆已向客戶表示,申請房貸雖然不用排隊,但僅新成立分行有特留分額度及財管VIP客戶,申貸速度可能會較快。 行庫高層坦言,此波限貸令較以往更為嚴峻,不僅時間長度創下新高,更牽動整個金融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是銀行風險控管趨嚴。房貸緊縮,首先與銀行強化風險控管有關。近年來,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完全散去,銀行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的風險,會更仔細評估借款人的收入、資產、負債等情況,以確保借款人有足夠的能力償還貸款。 利率部分,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利率已達2.19%,且因個人信用評分、不動產鑑價、貸款成數等因素而有所差異,除非具有優質客戶身分,如公務員、教師、百大企業員工等,才較易獲得優惠的房貸利率。 還有上市櫃公司為了發放股息而大量提領現金,這些都會進一步壓縮銀行的存款基礎。 企業金融(以下簡稱企金)業務風險排擠房貸,是房貸緊縮的第二個原因。近年,企業債務風險惡化時有所聞,銀行計算資本適足率,也會相對保守,為了應對企金業務的風險,雖然房貸業務風險相對較低,但隨著主管機關不斷提高法遵標準,銀行為維持整體資產的風險分散,針對客戶申請房貸成數,也從過往的8至9成,降低至7成。 不僅如此,上市櫃公司為了發放股息或投資台股失利,勢必得從銀行提出存款來應急,連帶讓銀行承作房貸的限額壓力更大;而包括銀行借款給建商的「土建融」(購地貸款與建築興建工程貸款的合稱)、周轉金,也會排擠到新房貸業務。 銀行緊縮房貸的第三個原因,則是房價飆漲,因此貸款金額亦走高。房價的快速上漲,使得房貸金額也隨之攀升。根據信義房價指數統計,上半年交易量年增27%,五大都會區漲幅更超過1成。再以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為例,一筆房貸的金額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遠高於以往。這不僅增加銀行的授信風險,也使得有限的放款額度更形吃緊。 「以前是客戶看上喜歡的房子,要談價錢時,才會向代書詢問各銀行的貸款方向、客戶可申貸到的成數。」廖香婷坦言,「現在是我們帶看房屋時,就會直接問客戶準備多少自備款,了解他的薪資所得能否負擔房價。」 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不諱言,因為上半年房貸業務已達去年全年的八成,下半年會重新審視業務額度,但不會對自住客限貸。 史上規模最大的房貸「限貸令」悄悄登場,當借房貸變困難,將如何牽動房地產後市變化?佳元建設董事長蔡錫全認為,房地產業者除土地成本增加外,營造成本壓力也不惶多讓,加上政府稅費擠壓,如在多頭市場自然會轉嫁成本;他也觀察,現在建商更趨向大者恆大,由於成本增加,加上銀行貸款限制,小建商很難生存,除操作都更外,甚至有幫大業者代為整合轉售的例子,對消費者而言,更難有價格優勢。 利率持續攀升、貸款成數降低,以及銀行對借款人資格的嚴格審核,都使購屋者望屋興嘆。許多原有購屋計畫的民眾,因貸款條件過於苛刻,不得不延後或放棄購屋。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今年6月以來陸續出現交易趨緩狀況,6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總計23,801棟,月減11.5%,且7月雖僅有台南小跌,漲幅已明顯收斂,加上銀行貸款緊縮,確實有不少買方因為貸款問題暫緩購屋規畫,不過違約狀況也時有所聞,漲幅或可因此趨緩,但若下半年股市表現不佳,不排除房價下跌的可能。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驟別摯愛韓良露,妻離世9年卻很少墓前探望…朱全斌:喪偶是畢業禮物,她成為我身上一部份活著 人生最悲慘是錢花完了,人還沒死!62歲夫妻退休前夕才驚覺錢沒存夠,5招擠出4800萬養老金 經濟要衰退了?出清9990萬00687B,他大賺1500萬出場!搶在降息前賣掉美債ETF,改買0050的3個理由

  • 一家輝達救台灣!超級晶片GB200延後一季出貨,為何法人說免驚?關鍵就在黃仁勳說「Hopper需求強勁」

    台股8月初大跌、多檔AI伺服器概念股臉綠,與輝達的超級晶片GB200意外延後出貨有關,雖然第四季營收少了GB200的助益,伺服器代工廠與電源供應器業者對下半年營運仍樂觀。 人工智慧(AI)晶片霸主輝達新一代超級晶片(Super Chip)GB200的美夢,竟意外變了調! 故事,要先從輝達在今年GPU技術大會(GTC)亮相新的GPU架構Blackwell與GB200後,獲得一線網際網路大廠、大型GPU算力出租業者的大力支持說起。雖然輝達沒有對外公布GB200晶片與機櫃的出貨時間點,但市場共識是自今年9、10月起,台灣代工廠就會正式出貨GB200的機櫃。 比如,鴻海旗下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在今年6月底股東會表示,今年將正式出貨;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楊麒令也在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透露,廣達的GB200機櫃訂單原先規畫9月出貨,「看起來有機會再往前推進一點」;緯穎董事長洪麗寗則在5月底股東會預期,GB200新產品將在第四季交貨。 誰都沒想到,8月2日,業界傳出輝達正式對客戶發出通知,GB200將延後至明年第一季才能大量供貨。 延期的原因相當多,晶片端傳出,輝達的B200晶片設計可能有缺陷、代工廠台積電CoWoS-L封裝良率仍有待提高等狀況,就連在系統端,也出現輝達設計的散熱效能不如預期的問題。 關於GB200的各種說法甚囂塵上,輝達美國總部卻僅表示:「市場對Hopper(指Blackwell前一代的H100與H200)的需求非常強勁,Blackwell已開始全面送樣,產量將在下半年如期放大。除此之外,我們不評論傳聞。」 GB200真的順延了嗎?廣達財務長楊俊烈在8月9日的法說會中,直白地指出「我們不評論市場傳言」,廣達第四季營運是否會因為GB200而有影響,他也表示「我們不對90天以後的事做預估」。至於鴻海集團,在8月14日的法說會中,有機會由董事長劉揚偉親自說明全年的營收展望,是否將因為GB200而更動。 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則是供應鏈中,第一個站出來證實輝達GB200供貨碰上難關的業者。他在法說會中指出,「我們的確聽到輝達有些延誤」,他進一步表示,輝達今年第四季提供的量非常少、工程樣品也只有一點點,「我相信,真正的出貨時間點將會落在明年第一季。」 之所以說美夢意外變調,是因為市場對這款超級晶片的商機充滿想像與期待。 GB200機櫃出貨帶來的貢獻,究竟有多大?法人估計,GB200機櫃的NVL72版本單價高達300萬美元(約9700萬新台幣)、NVL36版本單價也要180萬美元(約5800萬新台幣),自今年第四季開始伺服器代工廠僅是小量出貨,就因為單價高可望對代工廠單季營收有不小挹注,明年全年NVL36需求量將躍升至約5萬台、NVL72則約1萬台,相當於GB200機櫃將創造高達1200億美元(約3.9兆新台幣)的產值。 也難怪,從伺服器、電源供應器、機殼、散熱元件、被動元件等整個伺服器中、下游供應鏈,對於GB200機櫃帶來的商機與效應,都樂觀看待、高度期許。 以鴻海集團為例,劉揚偉在第一季,就將今年全年營收預期由持平上調至「顯著成長」,關鍵背景便是AI伺服器出貨成長性高、鴻海在GB200機櫃的接單暢旺。 光寶總經理邱森彬也在7月中表示,今年第四季營收有機會高於第三季、打破以往都在營收第三季「攻頂」的慣例,就是因為,光寶GB200機櫃用電源有機會在第四季配合客戶出貨,他在7月底法說會也樂觀預估,2024年AI伺服器電源營收,將比2023年成長逾一倍。 至於在多種AI伺服器用電源產品都擁有高市占率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平也在八月初表示,今年上半年AI伺服器電源已經比去年同期翻倍成長,全年AI伺服器電源的營收占比約四%到五%。 也因為供應鏈紛紛表態,第四季表現將與GB200高度掛鉤,一場因GB200出貨恐遞延的風暴,已開始席捲到資本市場! 包括鴻海、廣達、光寶、台達電在內的GB200受惠股自8月2日以來,股價震盪劇烈,尤其是機櫃組裝業者,鴻海至8月9日止的累積跌幅逾16%、廣達累積跌幅也逾13%;電源供應器業者好些,台達電至8月9日止的累積跌幅收斂至1.2%,光寶累積跌幅亦縮小至近3%。 長期研究伺服器產業的分析師表示,有些客戶希望GB200機櫃能夠早點出貨、有些供應鏈想要蹭熱度,都是市場先前對GB200第四季出貨期待度高的原因。但他不忘強調,「就GB200機櫃的組裝來說,哪有可能這麼簡單?代工廠拚在第四季量產出貨,挑戰本來就很大,除非客戶與代工廠都願意對散熱效能有所妥協。現在狀況就是回到比較實際的預估。」 儘管原先預期GB200對供應鏈的第四季營收拉抬效應,幾乎已成泡影,但供應鏈中不少業者,對今年下半年的營收展望依舊非常樂觀。 廣達便估計,下半年伺服器業務成長強勁,全年伺服器營收年增率更將首度突破雙位數百分比,進入三位數;台達電也表示,不論GB200供貨狀況如何,預期仍維持今年AI伺服器電源對整體營收貢獻度來到四%到五%;光寶則指出,「整體影響不大」。 供應鏈到底要怎麼抵銷GB200延後上市的影響、維持第四季的成長動能?關鍵,可能就在輝達於聲明中所強調的「Hopper需求強勁」。 輝達的Hopper系列包括H100與H200,即使輝達新一代的GPU平台Blackwell已在3月亮相,看似會快速淘汰H系列。然而,供應鏈人士透露,「今年AI伺服器交貨主場還是H100與H200」,去年供不應求的H100,一直到今年第二季左右供應量才趕上訂單量,而去年11月上旬輝達宣布推出的H200,也一直到今年中才能開始交貨,換句話說,搭載H200的伺服器,交貨量能得等到第三季才會放大,這都是今年一整年AI伺服器出貨的主力,還是H系列的主因。 以廣達為例,受惠於輝達H系列GPU供應瓶頸大為舒緩、AI伺服器需求上升,帶動廣達七月營收比六月營收增加十一.六%,年增率更來到四三%。「新的GPU推出時程外界有各種說法,都不會影響廣達第四季AI伺服器出貨狀況。」廣達發言系統如此表示。業界人士也透露,H100與H200的機櫃訂單量,有機會撐起廣達下半年AI伺服器出貨量成長力道。 外界好奇,延後交貨後,對明年的GB200伺服器機櫃需求影響性有多大?廣達雖然沒有針對這個提問做回應,但楊俊烈強調,網際網路大廠對AI需求強勁、客戶已展現對發展AI的長期承諾,不會受到短期波動影響,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客戶對AI的資本支出會持續在高水位。 分析師則認為,「輝達暫時跌倒不代表別人能夠超越!」與英特爾每一代CPU性能都只提升一點點的「擠牙膏」方式不同,在AI領域,輝達一直是用盡全力前進、GPU產品的處理效能遙遙領先所有的競爭對手,即使交貨略為延後,雲端業者為了AI模型訓練需求而積極採購AI伺服器的趨勢不變,應不致影響明年客戶對搭載輝達GPU伺服器與機櫃的訂單量。 GB200延後交貨為伺服器代工廠、電源廠帶來的風暴,有機會因為H系列伺服器出貨順暢而抵銷不少。不過,H系列伺服器與GB200機櫃單價有明顯落差,以Hopper系列中最受市場歡迎、搭載八個H100 GPU的HGX H100伺服器來說,市場估算平均售價僅約30萬至38萬美元(約937萬至1200萬新台幣)左右,HGX H100所搭配的散熱系統、電源供應器平均單價,也比GB200使用的產品低了一大截。 也就是說,伺服器中、下游供應鏈有機會因H系列伺服器大量出貨,而守住今年下半年AI伺服器營收優於上半年的預估,但中、下游供應鏈營收與獲利真正的新高點,可能得等到超高單價的GB200機櫃明年進入大量交貨後,才看得見。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人生最悲慘是錢花完了,人還沒死!62歲夫妻退休前夕才驚覺錢沒存夠,5招擠出4800萬養老金 碳權ETF投資》特斯拉賣碳權,賺快18億美元!你知道可以用複委託,參與國際碳權市場了嗎? 台股跳空缺口已回補,00878、00919、00929…存股ETF都漲回來了,真的止跌了?VIX恐慌指數會說話

  • 半導體業、AI猛吃電!台電董座坦言:未來4年供電壓力最大...台灣到底缺不缺電?能源學者算給你看

    近3個月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大力倡議核綠共存,主張將能源配比調為核能30%、綠能30%、火力發電40%的黃金比率,挺核聲量愈滾愈大,激起反核方蜂擁而出,雙方隔空交火。 台灣究竟有沒有缺電風險?經濟部能源署釋出的最新報告已充分揭示,未來幾年,台灣將進入用電大爆發的時代。 台電推估,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產業用電大增下,今年到2033年,台灣用電量年均成長率將達2.8%、平均年增90億度用電;預估到了2033年,全年用電量將較今年成長28%。以用電夜尖峰負載來看,同樣年均成長2.8%,是過去10年年均成長0.9%的3倍。 「AI用電會成長,但實際增加最多的還是半導體。」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明,台電追蹤半導體後續幾年在科學園區的設廠狀況、用電需求,再以AI業者用電計畫、AI伺服器內銷量推估,5年內兩者合計將新增407萬瓩,占全國用電負載成長的8成。 「要談電力夠不夠、核電是否延役,應該先問台灣一定要發展那麼多高耗電產業嗎?這些產業有沒有節電、用能源效率更高的技術?而非無止境供應大量需求。」台灣大學大氣系退休教授、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強調,未來半導體、AI資料中心用電激增,台灣也要評估自己的供電能力,不是全世界來設廠都歡迎。 台灣到底缺不缺電?台電過去經常端出備轉容量燈號統計,證明供電穩定無虞。以今年1月到7月底,總計213天為例,台電數據顯示,當中除了9天備轉容量率低於10%,落到「供電吃緊」的黃燈,其餘全亮起綠燈。 然而能源學者、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同樣取用台電資料換算,在相同的時段中,黃燈卻多達49天;甚至有4天備轉容量率低於6%,來到橘燈「供電警戒」狀態。 「這跟政府講的電力供應無虞,有很大差距,7月底前核三『1號機』還在運轉,就有50多天亮起黃燈、橘燈,接下來供電會更吃緊。」梁啟源這樣說。 然而實際情況,還可能更糟。梁啟源將上述接收站時程延宕,供氣可能受影響的機組納入考量,並將尚未簽約、卻已被排入上線時程的民間電廠,保守推估延後1年,重新修正政府版本的夜間淨尖峰能力,若最壞情況發生,明年備用容量率將剩下4.5%,落入缺電區間。 曾文生也坦言,2024年到2027年,將是未來供電壓力最大的幾年,備用容量率約8%(安全水位15%),若遇到機組故障,還會再下降。 再看另一端,再生能源建置進度大幅落後,燃氣卡在接收站環評延宕、機組設置不順,原定補位時程一再拖拍。 經濟部認為明年再生能源目標達不到20%,是因這幾年用電量激增,分母被拉大了,導致綠電占比下降。不過,即使不看比率,純粹看建置量絕對數字,進度同樣年年跳票。 核電如期停機,再生能源卻銜接不上,這讓童子賢強調,任何不排碳的發電,每一度都珍貴,他並未反對綠能,只是在使用綠能過程中,體會到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台灣要達到2050年脫碳目標,須靠核二、核三延役來幫忙,減碳不該在排斥核電上原地打轉,這是他主張核綠共存的原因。 如同賴清德所說,能源議題,不只是簡單的「反核」或「擁核」是非題,國家氣候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台灣人要什麼樣的產業結構,決定會有多少電力需求,而為因應需求,選擇哪些電力來源,攸關要付出何種成本代價,你我都必須思考、做出取捨。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經濟要衰退了?出清9990萬00687B,他大賺1500萬出場!搶在降息前賣掉美債ETF,改買0050的3個理由 台股跳空缺口已回補,00878、00919、00929…存股ETF都漲回來了,真的止跌了?VIX恐慌指數會說話 碳權ETF投資》特斯拉賣碳權,賺快18億美元!你知道可以用複委託,參與國際碳權市場了嗎?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