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國外成分債券ETF債券-投資債
規模千億級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2023年度第四次季配息公告出爐,未來將在12月14日第二階段公告確定配息金額,12月18日除息,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最晚在12月15日前買進並持有,而配息發放日則在2024年1月12日。 受美國通膨數據回落帶動,債券買氣火熱,美銀1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高達76%經理人認為聯準會「已完成升息工作」,較前一月大增16個百分點;54%經理人更看好債券2024年表現將優於股票與大宗商品,大幅高於看好股票的29%。 在債券價格反彈下,近期債券ETF亦展開填息行情,10月除息的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僅12個交易日完成填息,近三季除息均完成填息,顯示債市正進行築底。 現階段市場資金高度聚焦長天期美債、投資級債ETF潛在資本利得空間,元大投信指出,長天期債券ETF持有債券的平均存續期間較長,價格對利率變化較短天期債券ETF敏感,至11月30日,00751B持債平均修正存續期間為14.73年,修正存續期間是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化敏感度的指標,即利率下降1%,投資組合價格理論值將上漲約14.73%(未加計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若希望在高債息之外同步參與價格成長機會,是相對適合的操作工具。 相對於股利會隨企業營運狀況而有變化,債券只要發債企業不違約,都會每期固定支付債息,投資等級債信評約僅次於美國政府所發行的美國公債,能提供較美國公債更好的收益性。同時債券ETF具有節稅優勢,因其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一般投資人新台幣670萬元內可免稅(自然人),且因其配息來源屬於境外所得,也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投資人參與ETF配息時,應留意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且須注意「半年配息、季配息、月配息等一年多次配息的產品,可能有各次配息金額不一致」之情形,不宜以單次配息推估該ETF未來會維持一樣的配息率,建議以長期配息記錄作為參考標準,更能有效評估ETF配息。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全球瘋買債,美銀1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指出,全球經理人加碼債券淨比例已來到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看好未來將見到美國通膨增速持續下滑,債券可望成為2024年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國內債券ETF買氣同步直線上升,債券標配時代正式來臨。 美銀1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高達76%經理人認為聯準會「已完成升息工作」,較前一月大增16個百分點;54%經理人看好債券2024年表現將優於股票與大宗商品,大幅高於看好股票的29%。同時持有現金部位平均下降至4.7%,為2021年11月以來新低,據美銀指出,現金部位低於5%被視為積極的資產買進訊號。 元大投信表示,從全球經理人後市展望以及配置調整動向,可以看出專業機構資金正持續進入債市,日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觸及5%後,空方大舉回補空單,加上美國10月CPI增速持續降溫帶動債市回漲,均支持美銀報告立場。而台灣掛牌債券ETF買氣同步火熱,在高債息及潛在資本利得空間吸引下,規模與投資人數大幅增長。 元大三檔季配債券ETF組成的月月領息組合規模,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截至10月底,今年來規模大增1,673億元,受益人數增加30.4萬人。 元大投信指出,相對於股利會隨企業營運狀況而有變化,債券ETF領的是債息,只要發債國家或是企業不違約,都會每期固定支付債息,提供不同於高股息ETF的領息選擇。其中投資等級債信評約僅次於美國公債,能提供較美國公債更好的收益性,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最近一次年化配息率達6.2%,且近三季除息均已填息,顯示債市正進行築底,可持續買進。 同時債券ETF具有節稅優勢,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一般投資人新台幣670萬元內可免稅(自然人),且因其配息來源屬於境外所得,無論單次領息金額高低,都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元大投信提醒,投資人參加ETF配息時,應留意配息率是否與追蹤指數息率差異太大,參加配息時也要留意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配息金額會自ETF淨值扣除,宜一併留意淨值之變動。
債券ETF超吸金,即使今年來績效不出色,甚至部分是負值,淨流入仍超過高息股票ETF。統計今年來ETF淨流入約9,000億元,其中2/3進到債券ETF,法人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投資人認為升息來到盡頭,二是債券ETF配息率符合投資人期望。 目前市場上不含槓桿型債券ETF共計有84檔,若再加上12月5日將掛牌的00937B群益ESG投資等級債20+ETF,總檔數將達85檔。且截至11月23日為止,今年來ETF淨流入約8,818億元,其中債券ETF就占5,963億元,占比達68%。 依Cmoney資料顯示,前五大淨流入的債券ETF,分別是元大美債20年、元大投資級公司債、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以及國泰20年美債等,每檔ETF淨流入皆逾500億元。這些債券ETF近一年績效即使仍是負,如元大美債20年ETF,但年化配息率已突破4%,依然吸引不少投資人持續買進。 美銀1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高達76%經理人認為聯準會「已完成升息工作」,較10月大增16個百分點;54%經理人看好債券2024年表現,看好股票只有29%,更預估債券明年將成長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不少法人及銀行財管積極建議,已持有債ETF的人可續抱,若殖利率再往上甚至可考慮逢低加碼。 群益投信分析,隨升息循環將步入尾聲,未來若貨幣政策轉向降息時,利率偏下行走勢,將有利債券價格走升,其中存續期間長、利率敏感程度較高的長天期債受惠程度大,資本利得空間可期。 債券ETF更具吸引高資產族群及法人的誘因。法人認為,高資產的債券ETF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一般投資人670萬元內免稅,因其配息來源屬境外所得,無論單次領息金額高低,都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具有節稅優勢。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美國10年期公債昨晚殖利率盤中一度跌至4.369%,創下9月22日以來新低,市場看好聯準會可能已經完成升息,以及美國經濟仍具韌性。在10年期美債價格走高帶動,以及波克夏加碼美國公債等消息支撐,今早台股掛牌債券型ETF紅光滿面,包括長天期、短天期美債ETF,投資級債券ETF以及金融債ETF和電信債ETF全數翻紅。 長天期美債ETF包括:統一美債20年(00931B),凱基美債25+(00779B),復華20年美債(00768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投資級債券ETF如中信ESG投資級債(00883B),群益A級公司債(00792B),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富邦A級公司債(00746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金融債ETF如國泰10Y+金融債(00933B),第一金金融債10+(00834B),凱基金融債20+(00778B);電信債有ETF有新光A-BBB電信債(00867B),中信全球電信債(00863B),群益投資級電信債(00722B)等,上述ETF今天盤中均漲逾1個百分點。 美國通膨數據報喜,華爾街分析師紛紛預估聯準會在7月已完成本輪歷史性的升息;據芝加哥所FedWatch數據顯示,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今年底是這次升息循環尾聲,明年下半年將展開降息循環。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再升息的機率近乎零」,第四季進入債市的風險更低,未來可期待的資本利得相當可觀。 以元大美債20年(00679B)而言,該ETF在10月底觸底後反彈,沿5日線向上突破10日線及月線,挑戰季線反壓,該ETF於2017年上市,追蹤ICE美國政府20+年期債券指數,配息時間為3月、6月、9月、12月。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國內首檔高股息ETF 0056 10月除息行情夯,據證交所定期定額戶數統計單月大增6720戶,繼0050之後突破20萬大關。合計前五大定期定額ETF今年以來增加近30萬戶,改寫歷年同期紀錄,ETF存股趨勢火熱。 據證交所統計,0050、0056在內的前五大定期定額ETF,今年以來至10月底定期定額戶數共增加29.8萬,創歷年同期新高;而包括台積電(2330)、兆豐金(2886)的前五大定期定額個股,僅增加1.3萬,為歷年同期新低,ETF相對於個股的眾多優勢,正持續吸引投資人投入。 現階段元大投信共有0050、0056、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元大S&P500(00646)進入前二十大榜單,五檔合計51.2萬戶占比過半,可說元大是最受歡迎的ETF品牌。 元大投信表示,投資人已逐漸認知到存個股可能面臨股利配發不穩、成長性有限等風險,而ETF產品日漸多元,配息頻率可互相搭配,加上美債、投資級債殖利率來到2007年來難得一見相對高檔,驅動個股投資人投入ETF市場,以多次多檔方式建立ETF投資組合,因此ETF投資人數、定期定額戶數快速攀升。 在0056定期定額戶數來到20.5萬後,有三檔ETF定期定額戶數均超過20萬,定期定額前五大ETF合計超過80萬、前二十大合計超過100萬。 元大投信建議,現階段投資人進場ETF可把握兩大重點:一、ETF互補性,除了配息頻率可互相搭配,高股息ETF可以加上市值型ETF如0050、00850;或者台股ETF可以加上美股ETF如元大S&P500(00646),報酬表現將更為多元;二、股債搭配時機,過去債券殖利率偏低,使其固定收益特色被忽略,但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逾4.4%,加上美國通膨增速降溫,創造債券ETF配置機會。 以元大投信台股ETF月配組合為例,0056、00850、00713分別涵蓋「高股息」、「市值成長」、「低波動」投資特色,兼顧配息需求的同時也分散報酬來源。而目前債券ETF中市場青睞度最高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投資人數突破20萬人,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規模均超過千億,獲得投資人肯定。
10月初慘跌的長年期美債ETF基金,10月19日因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5%,啟動大反彈,期間九檔美債ETF至本月9日平均漲幅超過6%,受益人數全數成長,總計增加1萬7,454人。 投信法人表示,即使美國聯準會降息恐還要一段時間,但可確定升息循環接近終點,債市投資疑慮漸除,可望持續吸引資金進駐。統計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5%回跌以來,國內美債ETF基金明顯反彈,天期越長反彈越多,九檔長年期美債ETF基金中以凱基25年+ETF上漲7.19%表現最佳,群益25年美債、復華20年美債也都有7%以上,其他維持5.22%~6.89%之間,把上月跌掉近1成的失土收復大半以上。 從受益人數來看,九檔長債ETF基金在同期間持續增加,其中以規模較大的國泰美債20、元大美債20兩檔基金增加最多。隨績效反彈,檢視債券ETF基金10月以來規模普遍仍持續增加,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美債20、元大AAA至A公司債等三檔ETF基金規模都穩坐千億元以上,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群益投資級金融債也都站上900億元。 PGIM Fixed Income投資組合策略師Gabriel Doz指出,明年聯準會連續升息或升息幅度放大的可能性低,貨幣政策趨穩將緩解美債波動度,此外,美債波動指數已來到歷史相對高位,近期美債殖利率攀升主要是消息面和信心面影響,預估再往上空間有限,即使短期因政策預期造成市場震盪,在高殖利率環境之下,可望為債市資產形成保護作用,也提供適時布局的投資甜蜜點。 群益25年美債ETF經理人李鈺涵認為,長天期債的特點在於對於市場利率波動的敏感度較大,當利率下降時,報酬表現也會優於天期較短的債券,近期隨美債殖利率回落,市場預期升息循環接近終點,加上又有國際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擾市,美國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信用評等為最高的AAA,具高度對抗風險特質,吸引部分資金進駐避險,故現階段適度布局於長天期美債ETF不僅短線可滿足避險需求,後續有機會掌握聯準會降息的價差。
Fed連2次不升息,是暗示升息結束了嗎?連跌3個月的債市終於回升了,一心期待降息的存股族,關心債券春天是否真的來了?美股達人「股股知識庫」表示,今年投資級公司債規模增加比美國公債ETF還多,一旦降息,公司債報酬率將遠勝公債,以熱門的5大債券ETF為例,00679B、00751B、00720B、TLT 和USIG報酬比較,00720B的殖利率和費用率都最高,費用率最低則是USIG。 股股知識庫指出,美國央行聯準會(Fed)連2次不升息,債市在結束了8-10月的瘋狂下跌後,終於回升,尤其投資人壓注升息結束的心情更顯雀躍,美債殖利率不再飆升,債券債格止跌,就連避險基金大鱷艾克曼和債券天王葛洛斯都回補了自己的美債空方部位,難道債券春天要來了嗎? 據CMoney統計,截至10月底,投信發行的債券ETF規模,已連4個月衝破1.6兆元,若以債券ETF類別來看,則是投資級公司債ETF規模增加最多,美國公債ETF則增加585億元,規模也相當龐大,但到底該投資美國公債還是投資債?投資人判斷的重點是什麼?股股知識庫要帶大家一次搞懂關鍵差異點! 從2年期&10年期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圖來看,「倒掛」指短債利率高於長債,在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期間,正好是2020-2023年景氣從衰退、復甦到過熱的過程,而如今2023年末,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的現象(負值),正在逐漸朝零軸前進,這也是市場常說的「殖利率曲線倒掛修復」,但在這個殖利率曲線倒掛修復的背後,究竟是代表經濟衰退來臨,還是經濟軟著陸呢?這也正是買公債還是投資債的關鍵風險差異。 從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與美元指數走勢圖來看,很顯然在圖中3個紅框內,就可看出不同歷史階段,美元指數與公債殖利率走勢就有好幾種,但在看似無序的走勢中,卻顯示出當時全球經濟正在面對的實況。 從1980 年以來的美債長短利差(殖利率曲線)倒掛來看,每當美債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時,美元指數通常會下跌,這是因為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可能衰退,並預期美國貨幣政策可能由緊縮轉為寬鬆;而當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修復時,美元通常會升值,這也是2023年下半年開始,美元指數不斷向上盤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經濟風險上升時,投資人尋求避險,資金流入美元推動其升值,然而,隨著經濟風險減弱和全球經濟復甦,資金更可能流向其他經濟體(貨幣風險相對高,但報酬也可能更高),導致美元相對走軟,而當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引領角色時,又將吸引資金流入,美元又可能走強。 如今美元指數於11月初再次轉弱跌破,搭配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修復,究竟是全球市場正在緩步復甦,景氣低點已過,我們正處在軟著陸的路上,還是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只是投資人還無法預示到未來的風險?而講了這麼多,其實要強調的觀念只有兩點: 1、 持續觀察2年&10年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修復翻正狀況。 2、 緊盯各項經濟數據,確認經濟軟著陸或硬著陸可能。 假設今天全球景氣真的朝向軟著陸前進,且Fed不再升息,那自然符合市場大多數預測的方向,不管是投資等級債或公債,都將迎來價格翻轉的可能,尤其投資等級債未來12個月報酬率14.4%,超越美國公債報酬率11.1%,然而這樣的報酬算法,是假設升息循環已結束,若將經濟衰退的變因加入,是否會有一樣的結果呢? 簡單來看3檔元大債券ETF,分別是:美國公債 00679B(K線圖)、A級投等債 00751B(橘線)、BBB級以上 00720B(黃線),投資人以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來看,可以輕易發現,當面臨系統性風險時,投等債雖然較股票抗跌,但其實只是跌多跌少的問題,投等債並不是不受景氣衰退影響,相反的仍會受挫下跌,這點與美國公債是基本相反的關係。 其實投資債券並不像市場講的一樣輕鬆自在,可以隨便買隨便賺,還是有風險需要注意,該選擇投等債或公債,必須著眼於未來全球經濟是否步入衰退,否則雖然賺了債息,短時間內卻可能賠了價差,得不償失。 相對於高股息ETF,債券ETF領的是債息,只要發債國家或是企業不違約,都會每期固定支付債息,但不像股息是浮動的,債息是固定的,而債券殖利率與債券價格成反比,如今正值升息末端,債券價格還在築底,相對殖利率就高,投資人可以輕鬆估算多少殖利率,值得自己投資。 以元大美債20年(00679B)為例,成分股98.88%皆為AAA級美國公債,主要為2048~2052年到期的美國公債,簡單來說,00679B可以直接參與美國公債市場,流動性也很高。 除了美國公債,也可考慮高評級公司債,如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或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這2檔公司債的產業分散性佳,以美國投資標的為主,其中不乏知名企業龍頭如微軟(MSFT)、迪士尼(DIS)、亞馬遜(AMZN)、康卡斯特(CMCSA),當然也包含國際間具有競爭力且穩定的公司,這些由企業所發行 10 年期以上,且信評在BBB級以上之美元計價債券,在債券投資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就歷史經驗而言,通膨趨緩,升息週期來到尾聲,美國國債的表現肯定是無庸置疑的,但若以台灣債券ETF的總費用來看,其實相對國際債券ETF費用來的高,投資人不妨將目光鎖定在國際債券ETF上,比如熱門的TLT 或USIG。 (1)TLT: ◎特色:TLT屬於長期公債,存續期間達20+年、受利率影響的風險較大,不過也提供較高收益,殖利率通常是國債中較高的一種。 ◎債券:美國政府債 ◎指數:ICE U.S. Treasury 20+ Year Bond Index ◎風險:RR2(中級程度) (2)USIG: ◎特色:USIG主要投資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期限約3~10年,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其債標有20%為金融業債券。 ◎債券:公司債 ◎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U.S. Intermediate Corporate Bond Index ◎風險:RR2(中級程度) 延伸閱讀:高股息月配息:00929上市百天,衝上1005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股知識庫》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美國聯準會(Fed)上週發布最新決策,一如市場預期「二連凍」外,同時聲明保留升息空間;另外11/3公布的非農就業人數低於預期,顯示經濟陷入疲態,讓市場確信升息已經來到盡頭,美國公債殖利率因此重摔,價格連日反彈。在美債V轉下,現下還能進場嗎?投資達人「小股東彼得」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他會持續買至債券價格回彈至持有成本為止。 目前「小股東彼得」擁有的四檔債券,分別為中信高評級債(00772B)、中信美債20年(00795B)、元大投資級債(00720B)及群益金融債(00724B),總張數超過300張。 以下是「小股東彼得」在部落格「小股東的大投資」的分享: • 近期指標顯示經濟活動在第3季以強勁的步伐擴張 • 聯準會目標仍是:力求達到充分就業以及長期通膨率2% • 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0% • 委員會將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 一貫的立場和目標,看似了無新意,卻隨著再次的停止升息而令投資人振奮。加諸11/3公佈的非農就業人數及服務業PMI均低於預估值,顯示出經濟的疲態,巿場更加確信升息已看到了終結的希望。 於是乎,公債殖利率應聲重挫,諸多公債ETF追蹤的彭博美國公債20+指數自10/31低點以來三個交易日已暴漲了5.19%(如下圖),00679B追蹤的ICE美債20+則是上漲5.12%。台股長天期美債巿值最大-元大美債20年截至11/2漲幅為3.3%,台股長債ETF週一將無懸念地續漲。 公債價格的低點看來很高的機會已然過去了。 筆者在債券價格V型谷底仍持續買進,唯買進額度甚小,在本文後半段將分享我們對債券走勢的看法及交易策略。 本週適逢月度結算,先分享十月份的投資績效吧 十月份的投資績效如下圖,我們的投資組合單位淨值下跌0.92%,同比大盤跌幅為1.98%。 筆者的投資組合(Sandy)一直以來均較台股大盤有著更低的波動率。「低波動」聽來霎似優勢,其實是比較不會漲的意思啦! 如若我們短區間地看大盤在11月開始這二日的漲幅,即是筆者的投資組合望塵莫及的。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強調:安全的持股標的及穩健而持續性的收益,對我們而言仍然遠遠重要於短時間的暴利和上漲。 十月份的投資內容檢討,放在文末再作陳述吧,我們先來分享本文的主題:債券V轉後的交易策略。 ●債券ETF價格成因 先來探討債券ETF的價格形成 1. 債券ETF必須先設定一個追蹤指數,並努力使其績效貼近該指數。 2. 高水位的持有債券標的,並挑選存續期間接近指數成份債券的標的作持有,如此才能貼近於指數績效。 3. 以持有成份股債券的巿值加入即時滙價,兌換出台幣的單位淨值,即是台股債券ETF的淨值 ●債券價格引導因子 由債券ETF的價格形成可以理解,債券ETF的淨值乃由成份債券的巿價所購成。又由於國際債巿的交易體量大,影響台股債券ETF的價格即非台灣證交所交易平台上買賣雙方的供需力量所成就。也就是說當前對債券ETF的走勢研判不能以技術線型、籌碼多寡等因子來作研判。主要對美國公債巿價存在引導性的仍然是聯準會的基準利率,以及債巿的供需二個特性。 ●債券價格會繼續上漲嗎? 由於巿場對聯準會升息已然結束的期待氣氛濃烈,加劇了長天期債券價格上漲,使得長短天期殖利率倒掛幅度再度擴大,持續的殖利率倒掛樣態也將推動巿場更趨近於高機率的衰退。並且,降溫的就業數以及釋放出衰退信號的Q4企業財測都使得巿場更相信緊縮格局已悄然結束。雖然我們不知道何時開始降息。 我們可以回頭去看,當FED將基準利率調高至5.25%至5.5% (2023.07)彼時的美十年公債殖利約4%,爾後隨著逐漸鷹派的氣氛推升了十年公債殖利率來到5%。而當此時巿場氣氛丕變時,十年公債殖利率時否短時間強降回到4%的水準呢! 我們未曾可知。而若如此,則十年公債殖利率本波跌勢可能高達18.8%,目前大概走了一半的路。(參考下圖) 再看彭博美債20+指數則有機會回漲到580至600的點位,以11/2收盤指數539點則隱含有7.7%至11%的漲幅可期。 會的,我會持續買至債券價格回彈至我的持有成本,方停止作購入的動作。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小股東的大投資」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國內今年出現史上最熱的債市投資潮。統計至10月底,債券ETF基金投資人數達84.33萬人,今年共計增加69.77萬人,較去年底的投資人數14.5萬人,暴增479.3%,與債券ETF規模同步寫下歷史新高。 過去國內債市投資幾乎是法人的天下,2020年債券ETF基金投資人僅4萬多人,全年才增加767人,至2021年底也才增加至5.5萬人,在投信業者不斷推出債券ETF商品下逐漸增溫,成為法人與投資人避險或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今年則因市場看好「升息尾端」的大利多,吸引想鎖定高利率的投資人加入。 美國降息時程現在看來雖較預期延遲,讓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飆破5%,債券價格下跌,但反而更刺激買氣,加上國內投信業者下半年持續推出多檔債券ETF新基金,小資族跟著法人同步搶進,越跌越買,讓債券ETF基金追募潮一波接一波。 過去規模較大且熱門的債券ETF基金最夯時受益人數頂多七到八萬人,今年10月底追加募集數次的元大美債20年ETF受益人數已突破20萬人,另外元大投資級公司債ETF受益人數也逼近10萬人,國泰20年美債、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兩檔ETF受益人數也都超過8萬人。 在債券ETF基金人氣高漲下,10月底同步推升規模到1.683兆元,已連續第四個月保持在1.6兆元以上,若以債券ETF類別來看,下半年來以投資級公司債ETF(包含投資級產業債ETF)規模增加最多,共增近642億元,10月底規模來到1.15兆元,此外,美債ETF下半年也增加585億元,整體規模達3,182億元,今年以來已經增加1,651億元。 投信法人分析指出,這兩天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回跌,市場追價債券ETF基金的狀況更甚以往,預期債市投資在短中長期資金齊步走的市況下,年底之前買氣應該仍會持續熱絡。
一邊是受到中美科技戰拉扯的半導體龍頭,一邊是剛經過腥風血雨、股價暴跌的ETF,如果問未來2年台積電的報酬率高,還是美債ETF?財報魔法師孫慶龍在華視「鈔錢部署」節目中表示,當然兩邊都買是最好,但如果要問未來2年誰的績效更優,他相對看好台積電。 不過要留意的是,「末日預言家」郝斯曼(John Hussman)警告,標普500指數有可能未來暴跌63%,孫慶龍秀出圖卡,「這件事」先前兩次發生,一次出現美國網路泡沫,另一次則是金融海嘯,投資人要特別謹慎。 曾經神準預測2000年股市崩盤的郝斯曼日前表示,美股現階段估值過高,標普500指數有可能暴跌63%。 孫慶龍表示,支持這位末日預言家看空的理由,是他認為現階段股票和債券之間預期回報率的差距,處於歷史上糟糕的水準。以2000年到2023年股票和債券預期報酬率相比對,會發現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而美國S&P 500的報酬率落在4.15%水準,換言之兩者相減之後,得到-0.86%。 孫慶龍說,仔細看這個0軸會發現,從2009年以來,黃色曲線從來沒有掉到0軸之下,上次出現的時候是2007年的時候,那時發生了金融海嘯;更早一次掉到0軸之下,是在2000年美國網路泡沫的時候,這次又出現了,可能是一個警訊。 這背後沒有太大的學問,孫慶龍說,就是單純從殖利率的角度去看。想要投資全世界最安全的無風險資產美國公債殖利率都有5%,而投資台股卻僅有3.7%,這就是外資之所以會「賣股買債」的原因。 不過這樣子邏輯欠缺了一個重點,孫慶龍說,它沒有考慮到台股未來的成長性。從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來看,台灣在64個受評的國家中,從2018年的17名到2023年已經來到第6名,台股有非常好的復原能力,如果把台股當作是一檔股票,這檔股票是「越跌越美麗」。 主持人盧燕俐詢問同樣有入手台積電和債券的孫慶龍,未來兩年到底是買台積電會賺得比較多?還是債券賺得比較多? 孫慶龍目前手中持有200張的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雖然已經領了債息15.4萬,但是目前未實現損失是45.1萬,他說投資債券有一個十字箴言要記在腦中:「手中有債券,心中無股價」,以00720B為例,每股可配0.49元,光是每個月就可領債息3.2萬,就歡歡喜喜領息一直到2025年、甚至2026年後。 除了債券ETF的部位有600多萬元,孫慶龍在台積電的部位也有500多萬,目前存到10張,成本均價494元,已經領息13.7萬元,未實現收益49.5萬元。孫慶龍說,之所以會存台積電,是看好在2025年會受惠於全球半導體大爆發的產業商機。 從時間角度來看,孫慶龍說,2025年若全球半導體產業大爆發,股價通常會領先基本面6個月先行,所以大概從2024年下半年就會開始表現;而債券要創造比較大的資本利得空間,必須先等到聯準會降息,要從現在5%降至3%以下,恐怕不會是2024年就發生的事,甚至有可能要等到2026年、2027年,所以「歡歡喜喜領債息」就好,台積電股價發動的時間,會比債券更早一點。 所以如果問未來兩年誰的報酬率好?孫慶龍說,他的答案會是台積電。 至於是否會擔心,最近市場沸沸揚揚討論英特爾(Intel)來搶單會造成台積電的影響?孫慶龍說,英特爾本身有兩大致命傷,5年內難以超越台積電:第一是英特爾有自己的品牌,會影響它爭取代工訂單;第二則是它多數產能都在美國,成本之高很難跟台積電去做競爭。「天佑台積電!」孫慶龍說,因為美國設廠進度緩慢,越晚量產,台積電越有優勢。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11月1日,聯準會(Fed)揭曉最新利率決策,宣佈利率「連二凍」,對經濟基本面措辭也比前次會議更正向,由「穩健成長」調整為「以強勁步伐成長」。市場預期Fed升息循環結束,美債買盤力道增強,殖利率隨之下滑。今早台股掛牌的債券型ETF也全面走揚。 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8.4個基點至4.79%,創10月16日以來新低。而今早台股掛牌20年期美債ETF反彈約2個分點,包括:統一美債20年(00931B)、富邦美債20年(00696B)、復華20年美債(00768B)、國泰20年美債(00687B)、永豐20年美公債(00857B)等。 統一美債20年ETF基金經理人許雅惠表示,通常地緣政治會驅動資金湧向避險資產,因此在以巴衝突發生初始,美債殖利率確實呈現下滑,但近期市場還關注地緣政治的惡化,是否導致二次通膨也是焦點,因此反應經濟與通膨前景的長天期殖利率升幅大於短天期殖利率。 不過,許雅惠進一步指出,強勁的經濟數據及通膨緩步下降,加劇市場對軟著陸的信心,尤其近期以放空債券聞名的對沖基金債券天王艾克曼(Bill Ackman)也透露已回補做空長天期美國公債的部位,空頭大咖縮手被視為債券殖利率飆升近尾聲的訊號,預期有利債券後市。操作上,正是分批買進中長期價值型投資的好買點,待明年聯準會降息,可享資本利得和債息雙收。 鮑爾也提到,升息已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導致金融情勢緊縮,家庭和企業的借款成本大幅上升,並推升房貸利率逼近8%大關,為近25年來高點。鮑爾談話,讓深受升息之苦的企業和房貸族略感欣慰,因為至少升息造成的消費緊縮和財務壓力,已經被重視。 除了美債ETF走揚外,投資等級公司債今天也全面翻紅,包括:凱基ESGBBB債15+(00890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國泰投資級公司債(00725B)、富邦全球投等債(00740B)、中信投資級公司債(00862B)等。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股票和債券的相關性向來為負,但隨著2022年起全球諸多地區通膨飆升與大幅升息,股債反而常出現齊漲和齊跌。富達投信指出,過去六個月市場共識由硬著陸轉向軟著陸,引發債券殖利率於短期內急升。若市場預期再度逆轉,很大機會導致殖利率以更快的速度向下急跌。投資人應關注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及債券品質,較長的存續期於經濟衰退時可提供一定收益保障,且目前長債殖利率相當具吸引力,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一度已逾5%。優質企業債也正以相對較低風險,提供較過去更高的收益。 今早台股掛牌的投資級債券ETF表現不俗,包括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國泰A級公司債(00761B),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群益投資級電信債(00722B),群益投資級科技債(00723B)及凱基ESGBBB債15+(00890B)等,漲幅均優於加權指數。 富達國際固定收益基金經理Rick Patel表示:儘管短期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存在上升風險,富達預期歐美等地通膨壓力將逐步緩解。目前風險較低的優質債券正提供較高殖利率,如同時投資於美國國債及優質企業債,有望獲取高達5.5%至6%收益。評價方面,與目前美國市場高度集中於少數股票相比,債市價值顯得更具吸引力。 市場憧憬美國經濟軟著陸,但富達認為陷入溫和衰退的可能性仍偏高。市場尚未完全反映經濟走弱的可能性,潛在的不利因素,可能動搖市場對軟著陸的信心,最大威脅來自消費信心轉弱。儘管目前美國消費依然強勁,基於不少家庭正動用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但除了高收入人士外,大部分家庭的儲蓄正逐漸減少,加上偏高的利率、高漲的能源價格,以及恢復償還學生貸款等負面因素,可能對美國經濟帶來壓力。一旦美國經濟如預期溫和衰退,市場對債券的需求將大增,有利債券價格表現。目前債券殖利率越來越高,正為投資人提供入市契機。 在此情況下,優質債券的表現會較為出眾,如美國國債和高信評的企業債券,特別是A至BBB級別,基於這些債券的發行企業資產負債表正逐步改善。同時,若美國消費及整體經濟增長放緩,利差或將擴大。中期而言,投資人宜保持靈活,一旦債市跌至吸引水平,應慎選當中價格出現錯置的優質債券,以提升投資組合的債券比重。
美債殖利率到頂了嗎?近期內華爾街大鱷艾克曼(Bill Ackman)和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不約而同表示,美國公債跌得過頭了,艾克曼更透露,已經回補長期美債空頭部位。國內的投資達人「小股東的大投資」則表示,昨天開始買入公債ETF,同時因為投資債券實在太可口,又忍不住買了一些投資級債。 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Pershing Square)創辦人艾克曼周一(23)在社群平台表示,全球的風險太高,以目前的長期利率來看,繼續做空債券的風險太高,因為經濟放緩的速度比數據顯示的更快。艾克曼說,他已經平倉長期美債的做空部位。 而品浩(Pimco)共同創辦人葛洛斯則呼應艾克曼的說法,指出車貸的拖欠率攀上歷史高峰,是經濟放緩的警訊。他預期美國經濟有可能在第4季陷入衰退。 受兩位投資大咖示警的影響,美債價格在周一迅速上漲,殖利率則大幅回落。 手上擁有超過300張債券ETF的投資達人「小股東的大投資」分享,美國聯準會10/20一份官方報告,顯示美國公債殖利率自5月以來顯著走高,乃是基於模型預估的名目美債期限溢價(Term Premium)走高,且部分反映了經濟展望以及貨幣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 翻譯成白話文,小股東說,意思是債券市場由於供需可能失衡及投資人對於風險補償的預期心裡上升,至於在基準利率不動情況下,公債價格仍然走跌,所以近期債券投資人虧的一蹋糊塗。 他認為,美債期限溢價走高(或公債殖利實質上抬)均力助Fed升息政策效果,巿場已經如此賣力響應Fed升息,換角度來說聯準會就不用再升名目利率了,這一點Fed主席鮑爾看來也明白透徹,停止升息的答案呼之欲出。未來很可能只剩下高利率時程需要熬多久的問題。 小股東說,作為地球上最安全資產的美元正隱隱蠢動,再加上俄烏及以巴戰事均存在不確定性,真的不容易去猜測及論斷債券的底部及利率的頂點。不過小股東昨秀出對帳單,首度開始買入公債ETF中信美國公債20年(00795B),同時因為眼看著投資級債券ETF創新低,他也忍不住加碼了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 00795B目前規模約234億元,受益人數3.3萬人,2、5、8、11月除息,前3季分別配0.3元、0.25、0.27元,以昨天27.16元計算,殖利率站上4%;而00720B規模超過900億,受益人數逾9萬人,每年1、4、7、10月除息,其剛在10/19日除完息,每單位配發0.49元,累計今年全年配1.96元,以昨天收盤價30.8元計算,殖利率6.36%。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小股東的大投資」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受到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資本市場資金持續由股市轉向債市,今早股掛牌的債券型ETF全面翻紅。以成交量來看,3檔20年期美債ETF成交量最吸金,包括元大美債20年(00679B),國泰20年美債(00687B),統一美債20年(00931B),而非20年期的債券型ETF中,國泰10Y+金融債(00933B)、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成交量最靚。 受惠Fed升息帶動淨利差擴增,美國金融業獲利同步大增,摩根大通最新季度淨利息收入達到227億美元,為連續9季呈現攀升;富國銀行最新季度淨利息收入達到131億美元,表現同樣亮麗。00933B持債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高盛集團及花旗集團逾七成,鍾郁婕表示,透過一檔ETF即可一次打包美國重量級銀行,還碰上指數到期殖利率逼近6.8%的難得機遇(截至10/19),此時進場可說是撿了大便宜! 上周聯準會主席鮑爾於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談話,表示未有證據表明政策過於緊縮,但考量不確定性與風險及聯準會迄今取得的進展,聯準會將謹慎行事,市場解讀,鮑爾暗示11月會議將維持利率不動。但他亦未表態之後停止升息,且市場仍擔憂美國財政的可持續性,周一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突破5%,刷新16年來新高,但隨後吸引債市買盤,拉回至4.8%。 國泰10Y+金融債ETF經理人鍾郁婕表示,最近長債殖利率上升使金融情勢收緊,這是聯準會希望看到的,也意味著進一步升息的必要性降低。根據FedWatch資訊,截至10/23,市場認為今年11月再升息一碼以上的機率為0%,將維持當前利率,而12月升息機率也僅有24.4%,顯示市場認定升息已逼近尾聲,明年轉為降息的共識不變。 鍾郁婕解釋,利率維持「更高、更久」也表示投資人領取的債息將「更高、更久」。觀察近日債券市場買氣,國泰10Y+金融債ETF 19日掛牌首日即爆出6.8萬張大量,勇冠債券ETF市場,甚至刷新債券ETF掛牌首日成交量的新紀錄,隔日熱度仍不減,有2.2萬張的買盤。
美債ETF下跌無極限,低還有更低,說好的送分題,是接到滿手血?還是只恨銀彈不夠、買到沒錢?樂觀的存股族,覺得再跌也跌不了多少了,現在很好買,天天都便宜!「茉園存股隨筆」(茉園)表示,在買債券ETF前,先搞清楚哪種債適合存?再看想賺價差或殖利率?就能挑出適合自己的標的,比如公債殖利率低,但價差最大;投資級公司債殖利率最高,但價差最小。 茉園在臉書以「債券ETF該存哪一種呢?」為題表示,最近有人在問這個問題,可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明一般的情況:假如我們不考慮投資風險高的高收益債,也就是非投資等級債(BB級含以下)的話,一般可讓人放心投資的債券可分為「公債」、「高等級公司債」(A級以上至AAA級)、「投資級公司債」(BBB級)等三類! 「公債」可算是三者之間最安全的,因為政府幾乎不會倒,尤其是美國政府發行的公債更不用說,因此,公債的殖利率是三者之間最低的,相反的,「投資級公司債」的殖利率就是三者之間最高的。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要選擇殖利率最高的呢?不盡然喔,根據研究與實證,公債價格對利率的敏感度較高,也就是一旦宣布升降息,公債的價格起伏較大,因此能賺取資本利得的空間較大。 所以,若殖利率低,價差空間就大,也就是賺取資本利得的空間較大;若殖利率高,價差空間就小,也就是賺取資本利得的空間較小。真的是如一般理論上說的這樣嗎? 茉園將以3個例子試算,是否真是如此,以元大美債20年(00679B)、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分別代表「公債」、「高等級公司債」、「投資級公司債」試算。 「價差」條件設為發行期間最高價,及2023年9月28日收盤價(此價已接近發行期間最低價,為方便比較,以此做為最低價)為比較基準,「殖利率」條件設為近4季配息,與2023年9月28日收盤價為基準。 ◎元大美債20年(00679B): 最高價54.60,最低價28.52,資本利得百分比(54.60-28.52)/28.52=91.4%,近4季配息合計1.21元,殖利率1.21/28.52=4.24%。 ◎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 最高價52.50,最低價32.74,資本利得百分比(52.50-32.74)/32.74=60.4%,近4季配息合計1.80元,殖利率1.80/32.74=5.50%。 ◎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 最高價49.29,最低價33.24,資本利得百分比(49.29-33.24)/33.24=48.3%,近4季配息合計1.98元,殖利率1.98/33.24=5.96%。 ◎資本利得比:00679B:91.4% > 00751B:60.4% > 00720B:48.3%。 ◎殖利率比:00720B:5.96% > 00751B:5.50% > 00679B:4.24%。 也就是說,這三者而言,如果想穩穩領較高的債息,不是很在意未來降息後債券價格上漲後的價差利得,那麼「投資級公司債」是首選。 如果希望未來能得到較高的降息後債券價格上漲後的價差利得,現在願意少領一點債息,那麼「公債」是首選。而「高等級公司債」就介於兩者之間,資本利得與殖利率都不是最高與最低。 簡單來說,可整理如下: ◎殖利率:投資級公司債>高等級公司債>公債 ◎價差(資本利得):公債>高等級公司債>投資級公司債 所以,你喜歡哪一種債券ETF呢?就看你對於「資本利得」與「殖利率」的偏好程度來選擇囉!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茉園存股隨筆》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