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國內成分證券ETF股票-大盤
台股ETF從年配、半年配、季配息,如今已進化到月配息,目前有3檔超火紅,比如債券規模龍頭00772B或當紅00929,還有3檔即將參戰,比如今(25)日開募的金融債00933B或下月募集的高股息00936,網友喊每月配息就是爽,「茉園存股隨筆」版主爬梳ETF配息演進史,指配息頻率會影響收益,只要月配息持有張數越多,就越不用擔心匯費吃掉報酬率。 「茉園存股隨筆」版主在臉書表示,台股ETF最早以年配息為主,後來出現半年配、季配息,目前季配息已經成為主流,而有2檔債券ETF在今年6月以前,是市場唯二的月配息,分別是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及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 今年6月第3檔月配息來了,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是首檔台股月配息+平準金的ETF;第4檔月配息是今(25)日開幕的國泰10Y+金融債(00933B),也是首檔結合月配+平準金的金融債ETF。 下月(10/16)將有2檔月配息ETF開募,分別是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00936)和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可見高股息+月配息大戰,正熱鬧開打! 從年配、半年配、季配、月配,這樣的發展史,顯然投資人愈來愈希望能早日拿到股息,獲得穩定的現金流。而ETF配息的錢從哪來?當然是成分股的股息,台股配息旺季多在每年6~9月,因此,當ETF收到成分股的股息後,就會進行分配。 如果是年配,一次就把配息發完;如果是半年配,會分兩次發完,通常半年配的兩次配息都不太平均,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例,在2020~2023年上半年,分為0.70、3.05、0.35、3.20、1.80、2.60、1.90;以富邦台50(006208)為例,在2020~2023年上半年,分為0.48、1.14、0.31、1.64、1.25、1.03、1.35。 版主指出,近2年(4期)來有比較平均,但更早之前的上半年與下半年,配息比例呈現極大差異,這不外乎是兩個季度收到的股息多寡不均所造成,如果是在除息旺季發的股息,當然股息就會比較高;除息淡季,因為收到的總股息較少,所以發的股息就比較少, 不過,最近這2年來,有縮短差距的趨勢,可能是發行ETF的投信,為了回應投資人「需要較穩定的股息」所做的改變吧,所以在旺季時保留部分股息,於下次淡季時再發放,以平衡兩次的落差。 我們知道,現在股票型ETF,主要可分為「市值型」及「股息型」兩種,當然還有「主題型」或「產業型」,但我們以「市值型」及「股息型」來做比較,市值型如0050、006208、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等,股息型如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等。 根據研究,市值型的股息殖利率平均3.5%,股息型的股息殖利率平均5.0~5.5%,但股價的成長,是市值型占優勢,亦即市值型整體年化報酬率較高,但殖利率是落後高股息型的。 因此,市值型ETF多半比較不強調股息的平均或增加發放的頻率,所以0050、006208都是半年配,股息型ETF就比較強調配息的平均與穩定,因此就以季配息為大家比較喜歡的趨勢了。 版主舉例,由年配息變季配息最知名ETF應該是0056了吧,原本0056堅持年配息,但被後起之秀00878追上之後,有感於市場的趨勢就是朝向「季配」,所以也不再堅持年配息了,在今年5月底宣布由年配息改為季配息。 這個重大的改變,極具代表性,宣示以季配息為主,成為ETF標準配備,不過,市值型ETF,目前還不是以季配息為主,半年配已經大致上能讓投資人接受了,所以0050、006208仍然保持半年配。 但是,現在似乎又有不以季配息為滿足,而出現「雙月配息」或「月配息」ETF,雙月配息較少,目前僅有1檔是永豐優息存股(00907),而早期幾乎沒有ETF是月配息,債券型的00772B及00773B,也是在去年2月,才從季配息改為月配息。 而首檔月配息的股票型ETF,是最近很火紅的00929,上市3個多月,已經配息3次,並連3次填息,受益人暴增21倍至逾36萬人,規模也衝破758億元,在台股ETF中僅次於0050、0056、00878,躍第4大ETF,足見月配息的魅力,能在短短時間內造成如此轟動,真的不簡單。 為了讓配息能穩定,近期有不少季配息ETF引入了「收益平準金」的機制,對於平準金機制的利弊,有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此不詳述,版主認為,平準金對於穩定配息來說,還是有其好處的,如果要選擇配息頻率高的標的,如季配與月配,可以將平準金的有無列為考慮。 其實,配息的頻率也會影響到收益的多少,以下簡單從「殖利率」和「補充保費」2個方向來分析一下: 一、殖利率 我們知道,股息匯到帳戶,每次需付10元匯費(如果入帳銀行與ETF資金保管銀行一樣則免匯費),假如有一檔高股息ETF,股價20元,持有12張,ETF市值24萬元,殖利率5%,假設每年股息1.2萬元,試算年配、半年配、季配、月配息結果如下: ◎年配息:每年扣除10元匯費,實收1萬1990元,殖利率4.996%。 ◎半年配:每年扣除20元匯費,實收1萬1980元,殖利率4.992%。 ◎季配息:每年扣除40元匯費,實收1萬1960元,殖利率4.983%。 ◎月配息:每年扣除120元匯費,實收1萬1880元,殖利率4.950% 假如我們只是很小的小資族,有一檔高股息ETF,股價20元,持有1.2張,ETF市值2.4萬元,殖利率5%,假設每年股息僅有1200元,試算年配、半年配、季配、月配息結果如下: ◎年配息:每年扣除10元匯費,實收1190元,殖利率4.958%。 ◎半年配:每年扣除20元匯費,實收1180元,殖利率4.917%。 ◎季配息:每年扣除40元匯費,實收1160元,殖利率4.833%。 ◎月配息:每年扣除120元匯費,實收1080元,殖利率4.500% 版主分析,如果是月配息,每月扣除匯費,持有市值24萬元的ETF,會將殖利率由5%降為4.95%,降了0.05%,少了1/100的收益,對整體收益影響算小;持有市值2.4萬元的ETF,殖利率會由5%降為4.5%,降了0.5%,少了1/10的收益,對整體收益影響不小。 當然,持有市值愈高,匯費占的比例愈低,愈不用擔心匯費降低報酬率,但是若僅持有2.4萬元,則整體收益降到了0.5%,真的很高。所以結論就是,要持有高股息「月配息」的ETF,要有不能只買少量的心理準備,最好能買到24萬元(價格20元的話,大約12張)以上,才能將匯費的影響減小到1/100以下,如果能買到240萬元以上,那麼匯費的影響將降到1/1000以下。 如果要精打細算,省掉這筆匯費,就將匯入股息的帳號,改成該ETF保管銀行,比如00878保管銀行是台新銀行,只要在台新銀行開戶,再向00878的投信業者申請收益分配資料異動,再填寫變更配息帳號為台新銀行帳號,就能省下匯費了。 二、補充保費 據現行法規,「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費率2.11%,單筆股利超過(含)2萬元便課此費用。」如果是年配息,那麼單筆股利就比較容易超過2萬元,如果是月配息,因為將股利切成12個月,平均每月只有1/12股利,因此,被課到補充保費的機會就低,可以存比較多張數,而不被課保費。 假設有一檔ETF股價20元,5%殖利率,如果由年配改月配,免繳補充保費的市值是多少呢? ◎年配息:每次2萬元=每年2萬元,2萬/0.05=40萬市值,約20張。 ◎半年配:每次2萬元=每年4萬元,4萬/0.05=80萬市值,約40張。 ◎季配息:每次2萬元=每年8萬元,8萬/0.05=160萬市值,約80張。 ◎月配息:每次2萬元=每年24萬元,24萬/0.05=480萬市值,約240張。 也就是說,如果是年配息的話,只要持有超過20張,就可能會被課到補充保費;若是月配息的話,這個額度可以到240張,這就是月配息的優勢,雖然多了匯費,但達到繳補充保費的門檻因此而提高,對於持有張數較多的人來說,可以省下不少的補充保費。 當然,也有人說,繳補充保費當作是做善事,幫助國家財政,不會在意這個費用,這當然很好囉!不過,若想要精打細算,將資金做最有效率的運用,省下補充保費,當作給自己多餘收益的小確幸,也是很好的。因為補充保費2.11%,就是總收益的百分之2以上,也不能說是沒有影響的。 其實ETF算是很安全的投資標的,最近會這麼熱門,似乎比個股的討論更熱烈,相信其來有自,祝褔大家都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ETF,在投資的路上走得穩健又安心!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茉園存股隨筆》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經過市場多空驗證的0050,一直是存股族首選,多年來穩居定期定額第1名,存20年可賺5倍,但對普遍低薪的上班族而言,約126元股價實在貴到吃手手,只能買零股存心酸,分析師股添樂表示,無腦追蹤大盤ETF首推6檔,如果想要買整張,潔淨版0050還是銅板價,比如主打低碳的00922、00923,而00922績效緊跟大盤,目前僅16元,經理費比00923便宜。 比較6檔無腦追蹤大盤ETF費用,保管費都是0.035%,但經理費高低相差逾1倍,別小看費用,經年累月下來是很可觀的,少花的費用可以多買1張ETF啊!經理費由低到高排列,最低的是006208、00692皆0.15%、再來是00922的0.2%、00850的0.3%,最貴的是0050、00923皆0.32%。 股添樂在臉書「股添樂股市新觀點」表示,有朋友問我,最近大盤表現不太好,不少觀點認為這個時期是買進大盤型ETF的好時機。不過目前0050、006208都已經貴的買不下手了,想問有沒有便宜的選擇? 股添樂認為,其實這幾年ETF市場大爆發,現在追蹤大盤ETF選擇也多了不少。例如除了0050、006208之外,同時還有00692、00850、00922、00923等。 現在市場有一個很簡單的分類,如果把0050、006208歸類成第一代,那第二代就是加入ESG概念,例如00692、00850;而第三代就是在第二代的基礎上,再加上收益平準金&低碳機制,指標商品如00922、00923。 股添樂指出,低碳轉型議題算是未來資本市場離不開的故事,畢竟全球暖化迫在眉睫,不過人類社會還是需要發展、需要建設、也需要用電。雖然這幾檔編制規則各有不同,不過其實拉長線來看,大致都不會偏離大盤太多,也很適合做為無腦追蹤大盤的ETF。 如果要便宜,一定是往新商品來挑,畢竟這類表現類貼近大盤的ETF發行的越久,價格一定是跟著水漲船高。以今年3月底剛上市的00922為例,目前價格僅16塊,經理費0.2%。 這檔強調低碳轉型的市值型ETF,主要精神圍繞在篩選出各行業轉型過程中的佼佼者,而成分股大部分和台灣50有高度重疊,股價表現也非常貼近大盤。 股添樂表示,例如3月底以來大盤漲了7.7%,同期00922漲幅7.8%,可以說幾乎完全一致。經理費也算有誠意,只收0.2%。其實就很適合作為大盤下跌期間的安全選擇。 像是遭遇到台積電重挫、還是國際利空帶崩台股的情況,只要攤開持股一片綠油油,就是果斷買進。尤其00922銅板價,以整張為單位買進也毫無壓力,不用再切換到零股介面,或是擔心點錯,還是買的比現股貴的問題,算是一檔小資族追蹤大盤的好標的。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添樂股市新觀點》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台灣錢淹腳目」是真的!00929不到3個月,規模衝破500億,接下來更可怕,不到5天衝破600億,00878是不是遇到強勁對手了?一代紅星換人當,月配息的魅力,讓存股族也瘋狂,但理財達人「存股方程式」表示,今年高股息ETF報酬率狠壓市值型是特例,長期來看還是市值型勝出,建議6檔值得存,如果無法割愛00929,就用每月配息買市值型ETF吧! 「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粉專表示,台股規模前10大股票原型ETF,就有高達6檔屬於高息型,足見投資人對於領息有著強烈的渴望。去年00878獨領風騷,今年7月規模迅速突破2千億大關;下半年則是00929引領潮流,規模排名快速竄上第4名,3個月衝破600億;00919靠著高殖利率,規模也已突破350億,站上排行榜第9名。 此外,近期投資人也十分熱衷透過高息型ETF,自組月月配息的ETF組合,版主周遭就有一些親友問起相關問題,也有一些版友來訊問意見。投資並沒有對錯,希望透過高息型ETF自組月配息組合,沒有任何問題,但版主還是要強調:「高殖利率不代表高報酬率」,長期投資,市值型理應是比較好的選擇。 儘管今年至今,高息型ETF報酬率狠狠碾壓市值型,但不能以單一年度的表現做論斷。台股上市時間最長的市值型與高息型ETF:元大台灣50(0050)與元大高股息(0056),兩者長期年化報酬率由0050領先約2%~3%。別小看這2%~3%的差距,經過20年、30年的複利,對於資產的累積會產生很大的差距。 版主始終認為,全高息型組合比較適合已退休或5年內即將退休的投資人。如果距離退休還很久,應當加入一檔市值型ETF,以增加資產累積速度。 如果您距離退休還很久,但就是喜歡高息型月配息ETF組合,也無不可。版主建議,本金可以持續投入鍾情的高息型ETF組合,而每個月領到的配息,可以投入一檔市值型ETF。 台股的0050、富邦台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是不錯的市值型產品;美股的元大S&P500(00646)、富邦NASDAQ(00662)也是市值型的好選擇。 領到的配息投入一檔市值型ETF,退休後如果想提升現金流,可以將市值型賣掉轉進高息型。理論上,市值型ETF的長期股價漲幅會高於高息型,因此這樣的操作方式(賣市值型轉進高息型)和全壓高息型比起來,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 近一年,高息型ETF的受益人數與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投信業者強力行銷相關產品,媒體也頻繁報導,近期才投入存股行列的投資新鮮人很難不受到影響。在建構個人資產組合時,應參考自身年齡、投資屬性、風險承受能力,多方比較之後再做最後決策。 版主語重心長表示:「市場流行的概念與產品,未必就是最好的!」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今年高股息投資熱潮來得又急又猛,目前台股ETF基金規模前十大有六檔都是高息ETF基金,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去年寫下成長最快、幅度最高的紀錄,以後起之秀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等ETF基金近期成長速度來看,可能再寫下ETF歷史新頁。 與成立20年的元大台灣50(0050)與成立16年的元大高股息(0056)基金相較,2020年才成立的00878在去年創下單年度規模暴增千億元的紀錄,受益人數在短短一年內超過兩檔國民基金,成為討論度最高的高息ETF基金。不過,統計至今年9月6日止,前十大規模台股ETF基金,新入列的復華和群益投信旗下的高息ETF基金也來勢洶洶,可望成為繼國泰投信之後的台股ETF黑馬。 目前規模前十大台股ETF基金中,0050以逾3,000億元的規模穩坐寶座,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兩檔的規模至9月6日分別達2,213億元、2,151億元,雙方差距僅有62億元,富邦台50以586億元居第四大,最令市場驚艷的是今年6月9日才掛牌上市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規模衝上532億元,直逼排名第四的富邦台50,規模成長速度刷新ETF新紀錄,能否像00878一年橫掃千億元規模備受市場關注。 規模排名六至十名為國泰台灣5G+、元大台灣50反1、富邦特選高股息3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ETF。其中去年底規模僅19.56億元的00919,至今年9月6日規模已來到242.13億,今年以來規模成長1,137.8%,居所有台股ETF規模成長率最高的,由於00919即將在9月18日除息,已經連續兩次都配出0.54元,換算年化配息率都超過10%,成為市場唯一的一檔連續二次配息率超過10%的台股高息ETF,可能也因此再度衝高買氣,推升今年的規模更上層樓。
9/6剛突破500億的高股息ETF傳奇00929,方隔一日昨天(9/7)已成長至555億元,市場買氣超乎想像的暢旺,除了規模漸漸逼近第四名006208的586億元,以這三個月神似火箭噴射的速度成長,可望年底即可達到千億的規模,取代00878成為新一代的國民ETF。 具有「符合人性與現金流需求的月配息」、「指數五年平均7.5%的高殖利率」及「存股族最重視的秒填息」等三大吸引力之下,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買氣大噴發,從500億達陣前夕的9月5日起,00929先創下全ETF市場最大量17.2萬張,後連兩日(9/6、9/7)成交量更直線暴衝連連超過20萬張,排行全市場ETF第一名!不僅官股行庫愛買,就連許多存股達人也開始變心,出脫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轉進存股00929! 目前國內總計134檔股票型ETF,規模前五大分別為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富邦台50(006208)、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其中以00929年齡最輕,爆發力卻是最強,在市場資金蜂擁之下,昨(9/7)日成交量逾23萬張,是繼前日創下00929史上最高交易量26萬多張後,連續第三日榮登台股單日成交量最高的人氣王。 買盤持續強勁之下,00929規模狂飆,不到3個月時間,規模陸續闖關成功,迅速突破300億元、400億元,9/6更飆破500億元大關,成長速度創下ETF市場新紀錄;反觀0050、0056、00878等三檔千億規模國民ETF,多則需要12年,少則4個月,規模才能突破400億元或是500億元。 人氣ETF規模攀升速度比較 也因00929具有月配息、高殖利率及秒填息的三大吸引力,不僅官股行庫愛不釋手,連續6周買超,就連許多存股族也開始轉進存股00929!舉例來說,存股達人小黑分享自己的存股布局時指出,他近期開始將資金轉移至00929,主要是它的績效佳,加上月配息及高配息率,因而決定轉戰00929,目前最低目標是一年買至少100張,最高目標300張。 事實上, 0056、00878等老牌國民ETF近期成交量的排名出現下滑的情況,CMoney數據顯示(統計至9/1),近5日成交均量超過1萬張的高股息ETF,總計有5檔,其中,00929高達8.3萬張,高於00878的5.7萬張,更比0056的1.5萬張高出許多。 而望眼9月除息的8檔台股ETF,雖有00915、00918、00919等聲稱年化配息率超過10%的商品環伺在旁,但存股族仍會擔心台股超過10%的息率是否為煙花?故多數存股族仍以含息總報酬以及月月秒填息兩大因素為重,導致00929成交量可以持續輾壓其它ETF。 且如果以目前市價來看,00929幾乎屬於本月除息台股ETF最便宜的價位,推測因此更獲得投資人的喜愛。 9月除息台股ETF 人氣與績效表 不過,00929規模創新高同時,股價也登上近期高點,9/5、9/6單日漲幅分別為1.94%、2.02%,網友因而戲稱「不是月月配嗎?為何變成日日配了?」。已經上車的存股族超開心,還沒上車的人則很哀怨,不少投資人表示「太晚注意到這支」,更是期盼「它的股價趕快降溫」。 然而,鮮少有人可以買在低點、賣在高點,因此,倘若等不到00929甜甜價的人,不妨可以掌握「買綠不買紅」的原則,股價只要有修正,都可以介入布局;若不想煩惱何時該上車者,則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00929,長期下來,亦可降低買進風險,且不用煩惱擇時進場的問題。目前中信證、富邦證、國泰證、元富證、玉山證、兆豐證、統一證、凱基證、群益證、華南永昌證等十家券商均有提供00929定期定額存股服務。總之,若是以每個月領息為目標者,只要掌握定期存、長期存、領到再存,終能享有不錯的資產累積效果。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台股8月ETF除息大戲近尾聲,儘管大盤指數劇烈震盪,存股族熱情不減,主打月配息的新兵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市值8月以來暴增187.9億元稱霸;而同樣訴求高股息的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在6月首度配息0.54元後,更喊出未來4季配息都不低於0.54元,確保年化收益率飆破10%,讓台股高息ETF戰況更趨白熱化。 投信業者觀察,0050(元大台灣50)、0056(元大高股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等3大國民ETF,市值規模隨大盤回檔,至昨(22)日止,8月以來市值各蒸發174.9億元、145.3億元、125.9億元,反觀新成立的ETF,挾低價、高息的兩大優勢,反成吸金利器。 其中,除00929市值8月以來大增187.9億元,規模攀升至389.6億元,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23(群益台灣ESG低碳)、00631L(元大台灣50正2)與006208(富邦台50)等4檔,市值也增逾10億元,各增60~11億元不等。 復華投信基金經理人許忠成表示,AI概念股震盪,加上近期美債殖利率攀升,致使美股承壓,連帶影響台股走勢,不過長線AI趨勢仍將帶動產業升級及獲利提升,有利電子股後市,建議可採一籃子布局的電子科技ETF,分批或透過定時定額掌握類股輪動的投資機會。 此外,00919在6月首度配息,寫下11%年化配息率後,9月能否維持逾10%的年化配息率受關注,群益投信以最新基金淨值組成分析,除目前淨值為20元,可分配投資收益也達2.67元,即使每次維持配發0.54元,足以支應4個季度以上的股息需求,搭配收益平準金機制,無論規模如何變動,均能維持配息穩定性。 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謝明志指出,今年高息ETF競相配發高額股息,但訴求高股息之餘,股利政策穩健與順利填息更重要,如此才有助打造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3大要素不可偏廢,提醒存股族留意。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與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勞保破產在即、年金改革議題發燒,均讓人擔心未來退休金怎麼辦?近來全民掀起瘋存ETF潮,就是要補勞保缺口和打造現金流,但長期投資不容易,停利停損會打斷複利,有些人就是熬不住,《提早退休說明書》作者嫺人以退休6年過來人表示,有5大原因堅守長期投資,最後一個最近才驚覺,不想跟風玩「很殘酷的對賭遊戲」,寧願相信愛因斯坦、查理蒙格說的複利奇蹟。 嫺人在臉書粉專「嫺人的好日子」表示,現在不管是勞保、公保,都有年金改革的問題,大家普遍會擔心未來退休金準備的問題,自從退休6年後,沒有改變的就是「長期投資」,很多人覺得長期投資很困難,但是退休後經歷Covid-19股災、2018年中美貿易戰、2022年俄烏戰爭、通膨後的熊市,都沒有熬不住而賣掉手中的股票。 為什麼有人說長期投資很難,但是嫺人不覺得有困難?嫺人分析出5大原因,最後一個是最近很深的感觸: 1、 嫺人公公是「長期複利」的活生生教材,雖然公公只是不懂股票的小工人,但也因為不懂,所以死抱以前工廠發的股票,意外成了「長期複利」的活教材,不僅曾年領百萬股息,身故後還能讓子女有遺產可領,甚至還要繳稅給政府,嫺人也想要這樣。 2、 嫺人以前主修金融,雖然讀研究所是30幾年前的事,已經把當時「投資學」這門課的細節忘得差不多,不過很確定的是,投資學中沒有教過要如何短進短出股市,才能賺大錢的「技術分析」。 投資學教的是如何評價股票的價值(所以我們不應買超過應有價值的股票,別買貴了),也有教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馬可維茲的分散投資風險理論、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式,並且說到投資全市場就是最好的投資組合(也就是指數投資)。不管是哪種理論,投資學講的都是「長期投資 」。 3、 嫺人一度因為在金融業,所以也有將基金停利停損的習性,但退休後重新審視,發現雖然沒虧錢,資產也有成長,但是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複利。停利停損以為安心,長期下來沒有比較好。 4、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巴菲特戰友查理蒙格說「不要隨便打斷複利」,嫺人已經活到人生過半,雖然很多人批評複利是理論,實務上不可能做到,但甘願用餘生押寶愛因斯坦和查理蒙格,被他們騙了也甘心。 5、 最後一個原因,讓嫺人更堅定,以後也不會從長期投資轉為短進短出。因為有朋友先生最近靠AI飆股賺了100多萬,想要辭職回家專心做投資,雖然嫺人自己意外跌落神壇也提早退休,可是一點都不鼓勵這樣做。 嫺人看過有人退休後,擔心退休金不夠多,開始操盤,資金不夠還跟銀行借,愈玩愈大,結果後來投資失利,不得不把房子賣掉還錢;也看過有教授級的操盤高手,宣告破產好幾次,數度東山再起,但結果妻離子散。 最近AI股很飆,有人賺錢就會有人虧錢,你把它想像成一個畫面,如果這些人彼此不相識,各自拿著手機在看股票App,其實就是在玩「很殘酷的對賭遊戲」。 有人把漲好幾倍的股票賣掉笑哈哈,就有人接棒買到這張漲在高點的股票,然後突然大跌,輸掉本來要買房子的頭期款、孩子未來的教育費。最近還有「AI自救會」這種社團,大家要去那裡問,怎麼辦怎麼辦?買在高點怎麼辦? 我們會上賭桌把別人的錢贏過來看別人哭嗎?逢年過節小賭怡情,但大部分人應該是不會出手去玩這麼大的賭局。但在股市裡,就是這樣殘酷的對賭遊戲,有一個人笑,就有另一家人愁眉苦臉,甚至因此夫妻失和。嫺人不想參與這種遊戲。 嫺人說明,長期投資和投機有什麼不同?投機可能會傷到別人,也可能有天換自己被傷到。 1、 投資是用合理的價錢,買進值得投資的公司,像嫺人公公一樣的小工人,也能出小資,雖然有人不屑這叫做存股,不過這能讓公公的公司發展業務,幾十年來都能分到利潤。 2、 如果是指數化投資,長期持有台灣50大公司,比如0050或006208、美國標普500大公司的VOO、全球股票的VT,那就是出資讓這50家、500家、上萬家公司有資金發展業務,然後跟著分到利潤。 嫺人認為,這樣參與企業、經濟成長的人生,和去對賭傷人或是被傷的人生,不是比較愉快、比較有意義嗎?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嫺人的好日子》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7月衝上83億元新高,小資族續挺進ETF,元大台灣50(0050)7月定期定額交易首破20萬戶、月增5,634戶。 元大高股息(0056)7月躍增逾1萬戶居成長王,與另外三檔台股高股息共激增2.64萬戶,AI股是各高股息ETF主要成份股,「投資高股息ETF成另類投資AI股」。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日前指出,AI股本益比拉高後,建議投資人可透過投資高股息ETF,為另類的投資AI股的方式。據證交所統計,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於7月衝上83.1億元新高,小資族資金持續挺進被動式基金ETF。 國人愛ETF熱情不減,7月定期定額投資戶數前五高分別為元大台灣50達203,787戶、國泰永續高股息187,889戶、元大高股息186,914戶、富邦台50為104,323戶、元大台灣高息低波52,969戶,7月單月各增加5,634戶、7,688戶、10,566戶、3,825戶及5,784戶。 而0056、00878、00713及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四檔,7月投資合計大增約2.64萬戶。台股高股ETF深受小資族喜愛,00919近幾個月交易戶數及排名都一路往前進,7月上升至8,404戶、單月飆增2,392戶,排名也前進至第12名。 證交所統計,國人最愛的前十檔定期定額投資的ETF分別為:元大台灣50、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富邦台5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富邦公司治理、國泰台灣5G+、元大臺灣ESG永續、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 第11~20名依序為:元大S&P500、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股利精選30、復華富時不動產、富邦NASDAQ、富邦特選高股息30、國泰費城半導體、中信關鍵半導體、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科技等。
大家瘋買熱門ETF時,有注意到內扣成本嗎?別只看規模、受益人和成交量,深深影響你報酬率的,就是內扣成本啊!不會額外跟你收錢,而是默默從淨值中內扣,又稱為隱藏成本,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表示,通常總費用率小於1%算偏低,大於1%算較高,差一點就差之毫釐,1年下來會差到1倍,等於少賺了!上半年總費用率最低前3都是富邦,網友稱讚是「業界良心」。 股海老牛在IG「stockoldbull」表示,你目前持有的ETF總費用率是幾%呢?這是投資ETF不可忽略的一大重點,除了管理費和經理費,還有其他內扣費用,都是會默默從淨值扣掉的隱藏成本,你都搞清楚了嗎? 先來看2023上半年10大ETF總費用率排名: 1、富邦公司治理(00692)0.10% 2、富邦台50(006208):0.12% 3、富邦科技(0052):0.13% 4、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0.19% 5、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0.20% 6、元大台灣50(0050):0.21% 7、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0.21% 8、元大MSCI台灣(006203):0.23% 9、國泰台灣5G+(00881):0.24% 10、兆豐藍籌30(00690):0.26% 股海老牛指出,費用前3低均為富邦,元大要再加油啊~(認真拜託) 為什麼沒有今年大飆股0056?0056排名12,總費用率0.27%。 現在來為小白上課,搞懂ETF再投資絕不韭: Q1:何謂ETF內扣費用? A1:基本費用(經理費+保管費)+額外費用(上市費、年費、指數授權費等)=內扣費用(總費用率) ◎經理費:0.2%~1%,支付給經理人的摳摳。 ◎管理費:0.03%~0.3%,資金交由銀行保管時,就會產生管理費。 ◎扣款方式:每月從基金淨值中內扣,投資人不需自行繳納,收取方式難以察覺常被忽略,因此內扣費用又被稱為「隱藏成本」。 Q2:ETF每年內扣費用如何計算? A2:投入成本xETF年度費用率= 投資1年所扣款的金額 ◎以00878為例,00878上半年總費用率0.21%,若持有100萬元的00878,上半年將會被扣2100元的費用(100萬x0.21%)。 股海老牛總結,總費用率是ETF的內扣成本,並不是交易時付出的手續費、證交稅,每月會從基金淨值中內扣。長期來看,在複利效果的影響下,總費用率將會是影響ETF報酬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2023上半年內扣費用排行來看,前10大有許多大家熟悉的ETF,而0056總費用率為0.27%,排名12。通常來說,市值型及高股息ETF的費用率偏低(<1%),較有利於長期投資;而主題型或國外型ETF費用率較高(>1%),建議改採波段投資。 想知道更多請見:ETF內扣成本-3步驟查詢總費用率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海老牛》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今年AI概念股飆漲成為台股最熱話題,不但左右台股漲跌,也牽動台股ETF基金表現,尤其近期最具人氣的高息ETF基金,今年因為持有AI族群在績效上表現突出,但近期也隨AI回檔造成高度波動,造成罕見的高息台股ETF波動比市值型ETF波動還高的情況。雖法人持續看好AI後續發展,但隨著台股跌破季線,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現階段宜以市值型ETF分批進場,建議可以費用率具優勢的富邦台50(006208)或兼具ESG概念的富邦公司治理(00692)。今年以來台股ETF基金不論績效、配息表現都不俗,因此成為投資討論區的熱門話題。不過,隨台股近期回檔修正,今年漲多的高息ETF基金波動度明顯加大,市值型ETF則多持續貼近大盤表現。檢視今年上半年市值型ETF基金績效可發現,前五名報酬率均在2成以上,且包括了將ESG概念納入的富邦公司治理(00692)ETF。市值型ETF基金主要追蹤市值較大的個股,也就是國內投信業者最早推出的第一代市值型ETF,但因應國際與產業的發展趨勢,更新一代的ETF就將ESG的因子陸續納入選股因子,例如富邦公司治理(00692)就納入ESG中的「治理(G)」,究竟哪一代的ETF比較好?富邦台50(006208)基金經理人洪珮甄表示,ESG議題確實已經是全球各大企業因應國際發展趨勢在經營面必須面對的課題,也都積極投入相關的資源以求符合國際標準、主管機關要求甚至是社會形象,因此市值型ETF基金雖是以市值大小作為選股因子,但是市值大的公司對於ESG議題其實更為重視,例如台積電在ESG上投注備受各界肯定,因此傳統市值型ETF基金也會逐漸反映企業ESG的投資價值,但是相較直接以ESG為選股因子的ETF基金,確實會比較慢呈現投資在ESG上的成效。洪珮甄認為,如果投資人認同ESG投資的長線價值,且希望投資在ESG純度相對較高的ETF商品上,確實可考慮相關類型的商品,例如富邦公司治理(00692)就納入ESG中的「治理(G)」,但富邦台50(006208)這類單純市值型的ETF不代表沒投資在ESG的領域,隨著大型企業越來越關注ESG、淨零減碳,未來永續的成分也會越來越多。展望台股後市,富邦台50(006208)基金經理人洪珮甄表示,加權指數跌破季線後短線確實將較為弱勢,但是接下來在16,331應該會有比較強的支撐,就中長期來看,反而提供了不錯的進場點。至於市場關注的AI產業,洪珮甄表示,近期財報主要是反映過去的業績表現,更重要的應該是公司對未來的展望與投資對未來訂單帶來的能見度更重要,短線漲多回檔其實有利後續再往上,預期明年AI伺服器相關需求大,產業將有實質的獲利成長題材支撐。
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於7月衝上83.1億元新高,小資族資金持續挺進被動式基金ETF,元大台灣50(0050)7月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首度突破20萬戶,達到203,787戶,較6月增加5,634戶,另外元大高股息(0056)7月單月居成長王,躍增逾1萬戶。 國人愛ETF熱情不減,7月定期定額投資戶數前五高分別為元大台灣50達203,787戶、國泰永續高股息187,889戶、元大高股息186,914戶、富邦台50為104,323戶、元大台灣高息低波52,969戶,7月單月各增加5,634戶、7,688戶、10,566戶、3,825戶及5,784戶。 其中,0056元大高股息因單月大增1萬戶以上,因而與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總交戶數再度逼近。00878近來才超越0056,如今0056有急起追回之勢。 台股高股ETF深受小資族喜愛,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近幾個月交易戶數及排名都一路往前進,7月上升至8,404戶,單月飆增2,392戶,排名也前進至第12名。 證交所統計,國人最愛的前10檔定期定額投資的ETF分別為:元大台灣50、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富邦台5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富邦公司治理、國泰台灣5G+、元大臺灣ESG永續、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 第11~20名依序為:元大S&P500、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股利精選30、復華富時不動產、富邦NASDAQ、富邦特選高股息30、國泰費城半導體、中信關鍵半導體、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科技等。
金融股和高股息ETF都是熱門的存股標的,但官四金尚未回到合理區間,0056、00878搭上AI股價仍維持在高檔,新手存股族怎麼入手才不會吃虧?存股達人小車認為,可透過「零股分批買進大盤ETF」和「每月擇優購買核心持股」兩種作法,把投資戰線拉長,將每年規劃投進股是的錢分為12份,每月買進前根據「價格殖利率」高低來決定當月要買的標的。 ◎以下為「小車 x 存股實驗」原文: 最近適逢除息旺季,許多看了《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的新朋友正摩拳擦掌準備進場來執行金融「5—4—3」規律。無奈官四金自2021年尾起漲後,價格一直無法修正到合理的區間,去年8月除息後尚有殖利率超過6%的0056、00878可買,但今年連這兩檔ETF也因受惠於AI類股,導致價格維持在高檔。 面對金融、高股息ETF價格皆高的情況,新手現在進場的確比較吃虧。然而小車的觀念認為買股就跟買菜一樣,該投入的錢還是得買,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漲跌,也許未來幸運能遇到大跌,也許未來一高還有一高高猶未可知,一直等著不知不覺又成了場外的舉人。 既然規畫投資的錢就是要想辦法投入,又不能隨意抓個標的亂買,那今年才開始進場的新手,到底該如何買呢?以下是小車的想法: 觀察0056、00878這兩檔高股息ETF,0056最近不僅爬回2022年的最高點34.35元,還突破了2021年的最高紀錄36.17元,寫下37.25元的新高歷史;而00878也是突破2022年的歷史高點19.78元,飆至22.89元的新高。即便兩檔近日有小幅的修正,但價格仍盤旋在相對高處。 反觀如今大盤雖然已接近一萬7千點,但並未爬回2022年股災前創下的18619點,加上景氣燈號依然維持在藍燈,因此相形之下大盤ETF尚有一些上漲空間。 不過大盤ETF如:0050、006208,在小車的分類是屬於成長股,看好長期趨勢向上,未來賺取資本利得(也就是價差),並非以領取股利為主。殖利率較低,且股價起伏較大,不宜單筆大量投入,可採每月定期定額買零股、逢低再加碼的方式投入,避免一次套在高點的窘境。 雖然買大盤ETF是最近相對划算的選擇,不過對於未經過股海歷練的新手朋友來說,第一次買股就挑戰股利少、起伏又大的大盤ETF確實不太容易。 倘若想從買核心持股入門的朋友,由於現在金融、高股息ETF皆高,我們不一定要執著於買除息後的金融股,可將投資的戰線拉長,把每年規畫投入股市的錢分為「12份」,每月買一份分批投入。 選定一檔心儀的金融股、一檔高股息ETF,每月買進前根據「價格殖利率」高低來決定當月要買的標的。 1.合庫金 以今日除息的合庫金為例,之前文章根據前半年EPS推算合庫金明年股利: 1~6月累積EPS 0.68元 假設剩下6個月每月賺0.11元 0.68+0.11×6=1.34(全年EPS) 1.32 ×85%(盈餘分配率)≒ 1.14(明年股利) 抓配現金0.9元,配股0.24元 一張合庫金配現金900元、24股 24股×25.2元(近3年均價)≒605元 (900+605)÷27850(今日收盤一張合庫金價錢)×100% ≒ 5.4% 2.00878 近四季股利分別為0.28、0.27、0.27、0.35,一年共計1.17元 1.17 ÷21.5(今日收盤價)×100% ≒5.4% 3.0056 今年改季配,已發1元,估計全年股利約2元 2 ÷35.35 (今日收盤價)×100% ≒5.6% 三者殖利率差不多,可挑選自己喜愛的標的買。不過若賣配股與全配現金的殖利率相近時,小車會傾向於買全配現金的標的,因為全配現金為實拿,配股賣出還有價差風險。 須留意現在無論金融抑或高股息ETF皆處於高點,若買進記得謹守規律,一個月買進「一份」的錢,千萬不要腦熱多買,維持穩定累積股數,以待未來股價修正時再加碼。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小車 x 存股實驗」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8月以來台股劇烈震盪,不過台股ETF人氣不減,統計8月以來52檔台股ETF的規模概況,其中有11檔逆勢增加,呈現大盤越跌投資人越買的現象。 根據CMONEY統計資料顯示,8月來11檔規模增加的台股ETF中,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成長47.94%表現最佳,其次復華台灣科技優息31.6%居次,富邦臺灣加權正2ETF13.57%列第三。 規模逆勢增的包括:群益台灣ESG低碳50、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富邦臺灣加權正2、兆豐台灣晶圓製造、永豐ESG低碳高息、永豐優息存股、富邦特選高股息30、元大台灣50正2、群益臺灣加權反1、群益半導體收益、富邦台50。 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經理人洪祥益表示,投資要跟著政策走,國發會今年訂出2050淨零轉型,投資趨勢所及的低碳ESG題材,結合碳金龍頭,兼顧永續經營與企業獲利的台股ETF,是未來的投資趨勢,來隨著低碳變成投資顯學後,預期資金流入的幅度將會持續擴大,在資金浪潮的推動下,低碳ETF後市表現更可期,該檔ETF即將在本月16日除息,配息發放日為9月11日,參與除息最後買進日為8月15日,追求ESG低碳又兼具高息的存股族投資人,多把握相關投資契機。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今年以來含息表現來到39.5%,堪稱8月除息ETF中的「績效王」,而短期1個月、3個月的表現,也都位居8月即將除息的ETF之首,不僅配息水準穩健外,報酬表現也令投資人相當滿意,故總受益人數來到103.6萬人,逼近上市來新高,國內唯一超過百萬投資人。 國泰投信指出,隨著淨零排放成為全球共識,臺灣碳權交易所也在7日成立,於高雄軟體園區掛牌上路,是台灣邁向低碳經濟的重要里程碑,也讓台灣企業推動ESG迫在眉睫,帶動ESG投資成為顯學。從國際資金的流向即可見端倪,根據晨星最新報告,今年第2季全球永續基金有近180億美元淨流入,相較於全球基金市場流出超過370億美元,可見永續基金更受到投資人青睞。
AI鏈走勢上沖下洗,10日再度回檔重挫,零股族群布局重心明顯轉向,十大零股熱門標的ETF包辦7檔。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及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除息在即,以及元大高股息(0056)、元大台灣50(0050)兩檔「長青級」ETF等,重新登上小資族布局首選,近期零股交易同步爆量。 台股10日受美科技股重挫影響,AI人氣指標股走跌,指數急殺236點,帶量跌破季線支撐,而擅於逢低承接的小資、存股族,在盤中零股交易也出現「危機入市」買氣增溫現象,熱門交易標的回歸高息、指數等主題型ETF。 統計10日盤中零股交易前十大標的,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元大台灣50、廣達、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兆豐金、緯創、富邦台50、富邦特選高股息30、群益台灣ESG低碳等,交易股數落在356.11萬股~44.9萬股之間,其中共有7檔為ETF、1檔金融股,廣達、緯創則為AI指標代表。 券商主管分析,零股族普遍仍以存股、領息再投入策略為主要交易目標,其中,00878、00929、00900、00923都將在8月進行除息,顯示在市場動盪之際,小資族群逆勢進場搶息企圖更加明確。 而甫於7月中旬除息的0050、0056、006208也持續獲得零股族青睞,市場預料11日為配息發放入,可望持續湧入股利再投資買盤,推升零股交易熱度。 展望後市,玉山投顧研究部資深協理湯麒國指出,美股近期傳出利空,包括惠譽調降美國債信評等與穆迪調降美國銀行信評,預料對股市將造成短期利空,但長期來看影響相對有限,主因在於惠譽調降美國債信評等,以預警作用比較大。 此外,從2011年8月標準普爾首次調降美國債信評等經驗來看,股市短期反應後隨即走高,對於穆迪調降美國銀行信評而言,研判Fed仍會持續向銀行業提供資金來解決流動性問題,發生重大金融危機事件機率不高。
集保結算所表示,8月8日父親節到來,為感謝長年為家庭打拚的爸爸,子女想要送上一分貼心關懷,不妨結合理財規畫,幫爸爸買股取代買禮物,除可表達對父親的敬意,未來還有機會享有投資獲利。 目前已成年,且有經濟能力的子女,一般父親年紀多在50歲以上;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平台統計,台股50歲以上男性投資人,今年上半年庫存持股前五名標的分別是:中鋼、聯電、開發金、鴻海及台積電,從庫存持股前十名個股中,可看出一般爸爸股民相對偏好鋼鐵、晶圓雙雄、航運、金融股,若父親節想送禮,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兒女,不妨趁機與爸爸討論,才能買到最適合的標的。 若是剛出社會的小資族,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買下一整張股票送給爸爸,也可參考零股交易。根據集保大數據平台統計,50歲以上男性投資人,2023年上半年盤中零股新增人數排名前十名依序是:台積電、長榮、聯發科、群創、鴻海、國泰金、元大台灣50、玉山金、元大高股息與台泥;像這樣高價、績優龍頭股、金融股及老字號ETF,都是爸爸們長線布局首選。 而今年上半年50歲以上男性股民,較2022年下半年盤中零股新增人數前十名,則包括:緯創、大亞、聯發科、國泰金、正隆、國泰永續高股息、大魯閣、廣達、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及誠美材,也可做為年輕小資族買股送爸爸的參考。 以長期而言,也可以考慮替爸爸規劃定期定額投資。在定期定額標的排名部分,2023年上半年前三名分別是元大高股息、元大台灣50與國泰永續高股息。相較於2022年下半年,台股定期定額標的成長人數前三名則為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元大高股息,足見低價且具高殖利率的ETF,十分受到爸爸股民的青睞。 今年上半年爸爸股民定期定額排名前十大標的,還有富邦台5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台積電、富邦公司治理、玉山金、兆豐金、國泰台灣5G+。也就是說,個股部分最受歡迎的存股標的前十名,其中七檔皆是ETF,是爸爸長期投資的優質選擇。 對家庭盡心盡力的爸爸,常會忽略自己的理財,甚至退休需求;在慶祝父親節的同時,為人子女可透過謹慎投資方式,轉換成一種照顧父親的祝福。提醒投資朋友,不論透過定期定額長線布局,或與父親討論偏好標的,幫爸爸買股,都應秉持審慎態度,適時檢視標的表現、避免追高,才能讓父親無論退休生活,或從事休閒旅遊活動,都能更寬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