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其他電子 (市)
【時報-台北電】美股科技股震盪收高,台積電ADR仍受市場雜音影響下跌1.16%,然台指期夜盤上漲43點,台指期今早微幅開高。台積電(2330)昨日震盪收紅,今早開低4元為442元,鴻海(2317)續強以及友達(2409)大漲撐盤;長榮(2603)昨天中場大反攻但今早開低,整體來看,電金類股開低,台股開低,跌點一度逾70點,回測14300點,但台積電奮力回到平盤以上,台股力守昨日低點及14200點,且日韓等亞股開低,預料台股今日盤勢仍震盪。 周二美股主要指數午後上演大反攻,道瓊指數盤初曾暴跌逾700點,終場以小跌作收。標普500指數一度跌逾2%,終場小漲。開盤重挫的那斯達克指數收盤勁揚1.75%。 原油價格持續破底,市場對於通膨疑慮略為趨緩,美國科技股領軍,四大指數開低走高,除道瓊之外其餘由黑翻紅,漲跌幅介於-0.42%至+1.75%。道瓊下跌129.44點或0.42%,收30,967.82點。NASDAQ上漲194.39點或1.75%,收11,322.24點。S&P500上漲6.06點或0.16%,收3,831.39點。費城半導體上漲19.19點或0.78%,收2,477.64點。 周二加權指數一度大漲271點,不過多方力道無法延續,漲幅緩步收斂,盤中一度翻黑,中場過後,多方買盤再度拉升,加權指數高低點落差387點,收紅K十字線。 周二加權指數上漲132.14點(漲幅0.93%),收在14349.20點,成交金額2572.58億元。 凱基投顧表示,型態上觀察,多方雖然試圖收復失土,但市場信心相對不足,上檔賣壓須時間緩步消化,凸顯出台股市場籌碼結構脆弱。台積電預計在7月14日召開法說會,會是市場關注焦點,能否洗刷冤屈,讓股價回穩,將是台股止跌的重要關鍵。 國票投顧表示,昨日盤中低接買盤湧入,指數低點向上反彈249點,意味低檔買盤相對積極,加上外資賣超幅度趨緩,因此預期短線台股有望展開反彈行情,惟留意國際情勢多空紛擾持續,不利指數出現大幅度漲勢,應以選股不選市因應。操作方面,聚焦中國車市降稅概念股、飛機零組件,近期皆有買盤進駐,加上政策持續性利多,有望成為短線資金避風港。
1125更新,台股持續出現沉重賣壓,台積電下跌10元,觸及437.5元,大盤跌逾300點,觸及14043.61點,再次破底。 塑膠、金融股重挫,台積電等電子權值股盤中翻黑,拖累台股盤中大跌逾200點,一度跌破14100點關卡支撐。法人表示,多方力守14100點,大盤持續震盪築底。 美股4大指數走勢震盪,科技股呈現反彈,台股今天開低走弱,南亞貼息帶動塑膠股再次重挫。至11時指數中場最低來到14083點,一度大跌逾260點,跌幅達1.8%,成交值相對萎縮來到新台幣1349億元;電子股、金融、航運及塑化股弱勢。 電子權值股台積電盤中最多下跌7.5元,一度跌破440元支撐;鴻海、聯發科、台達電、日月光投控盤中翻黑,日月光投控和聯電盤中跌幅逾2%,記憶體族群弱勢,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在7月面板報價跌勢趨緩下逆勢翻揚。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台股今天盤中走勢震盪,下跌超過200點,測試5日低點14100點,加上台股5日收盤留長下影線,顯示多方力守14100點整數關卡。 展望台股後市,簡伯儀分析,近日大盤融資餘額持續減肥,預估今天量能約2100億元,價跌量縮顯示市場殺低意願不高;若今天收盤能再留下影線,代表大盤震盪築底,短線有機會再醞釀跌深反彈走勢。1110706
美國經濟恐陷入衰退的憂慮鈍化,投資人將焦點放在美國經濟的成長軌跡,利率下滑也讓科技股等成長型股票重啟動能,重量級科技股全漲,美股周二午後反攻,道瓊指數從暴跌逾700點到終場僅小跌,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也呈現反彈勁揚,標普500指數、費半同收小紅。但周三台股並未跟風起色,開跌59.53點報14289.67點,南亞重摔苦貼息,塑膠族群跟著重摔,電金傳疲憊,盤中最低來到14083.45點,下跌265.75點,失守14200、14100整數關卡。 截止上午10:55左右,加權指數下跌254.95點或1.78%,報14094.25點;櫃檯指數下跌3.31點或1.91%,報169.87點。 周二台股ADR僅台積電收黑,台積電ADR跌1.16%,聯電ADR漲0.15%,日月光、中華電ADR漲逾1%。14日法說會高度受矚目的台積電(2330)美國存託憑證(ADR)持續破底,早盤一度翻紅,卻震盪走跌,低見442元、下跌4元,市值縮水1037億元。聯電(2303)也跌幅近2%,鴻海(2317)、聯發科(2454)、台達電(2308)、日月光投控(3711)遊走平盤上後,也全數翻黑走弱。電子股從早盤翻紅後再度扯後腿,令大盤賣壓止不住。 高價股方面,股王矽力-KY(6415)股票將「一拆四」,周三起暫停交易,新股預計13日重新上市,大立光(3008)與信驊(5274)展開新一波股王爭霸戰,早盤信驊一度衝高至1770元後,賣壓難止,溜滑梯式翻黑重挫近5%,暫報1620元,而大立光則以1755元平盤開出,盤中小跌逾1%,暫報1730元,成功站回股王寶座。 台塑(1301)四寶預計11日下午公告今年6月及第2季業績並說明展望,台塑四寶之一的南亞(1303)周三除息首日,盤中重摔7.5%,苦陷貼息;台塑也大跌半根跌停,塑膠類股重挫8%,上市類股最慘。航運三雄長榮(2603)、萬海(2615)、陽明(2609)股價皆下滑,航運僅慧洋-KY(2637)上漲2%穩局,航運股早盤跌近1%。電纜、化工、金融、玻陶均跌2%,電子保不住開盤時紅盤,與半導體、鋼鐵、觀光、汽車等盤中皆下跌1%,盤面僅百貨、網通、食品紅盤,其中百貨股王富邦媒(8454)股價持續創下除權息以來新高,盤中股價急攻751元漲停,填權息幅度已逾9成,百貨股后寶雅(5904)也大漲,百貨類股登上近二個月新高,向300點大關靠攏。 周三20檔除息股票,六暉-KY(2115)、震旦行(2373)、互盛電(2433)、敦吉(2459)、嘉里大榮(2608)、華航(2610)、台灣高鐵(2633)、遠見(3040)、訊映(4155)、展碁國際(6776)、宏全(9939)都邁向填息路,而福壽(1219)、南亞(1303)、大億(1521)、吉茂(1587)、新光鋼(2031)、聯邦銀(2838)、開發金(2883)、緯創(3231)、銘鈺(4545)則陷入窘貼息。 上半年、第二季營收陸續公布中,本周市場關注也將焦點聯準會發布6月會議紀要、周五發布的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等經濟數據。法人指出,儘管消費大環境轉淡,下半年產業景氣有更多雜音,台股均線空頭排列,技術面弱勢,不過均線負乖離過大,大盤融資維持率及融資餘額位於相對低檔,台股短線跌深反彈格局,但上檔仍有反壓。永豐期貨也認為,台股近期下檔初步有撐,但上方反壓卻也不易攻破,預期盤勢呈現弱勢整理可能性大。
隔夜美股三紅一黑,道瓊歷經盤初重挫,跌勢大幅收斂;重量級科技股全漲。周三台股未能跟漲,亞股不振、新台幣弱勢,電金傳無力支撐,周二漲點全吐回,自14200一路退守14100、14000,收盤破底丟萬四,續寫19月新低。 周三台股開跌59.53點、報14289.67點,盤中賣壓不止,終場重跌363.69點或2.53%,收13985.51點最低,成交量為2466.99億元。 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84.2542億元,投信買超0.2031億元,自營商賣超32.6112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16.66億元。外資連7日賣超,累計634.75億元;本月來累計賣超265.96億元;今年來累計賣超9677.6億元創高。投信至今連9買,自營商反手賣,三大法人昨買超額於今全收回。 盤面上,百貨股收漲1.79%,由富邦媒(8454)亮燈領漲;上櫃的寶雅(5904)鎖漲停。食品股統一(1216)、泰山(1218)價量俱揚。電子權值股疲態盡顯,台積電ADR收跌1.16%,台積電(2330)最低觸435元,最終收跌10.5元或2.35%、報435.5元。聯電ADR小漲0.15%,聯電(2303)開低走低,收跌4.5%、報37.15元。鴻海(2317)、聯發科(2454)相對跌輕,分別收跌1.95%、1.63%。貨櫃三船亦遭賣單調節,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均跌逾2%;航空雙雄的華航(2610)除息路相對穩,長榮航(2618)收跌2.17%。金融股權值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均跌逾3%,開發金(2883)窘貼息。 台塑四寶表現不佳,南亞(1303)大跌逾8%,填息路未果;台塑(1301)跌逾7%、台化(1326)跌逾2%、台塑化(6505)跌逾3%。矽力-KY(6415)退位股王,大立光(3008)以1710元之姿重登王位,信驊(5274)收1610元飲恨。截至今日,包括旭隼(6409)1415元、譜瑞-KY(4966)1050元,台股僅剩4千金。
德勤Deloitte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彥勳表示,近年來台灣陸續有投資、合資與併購日本企業的案例出現,其中2021年台積電與日本索尼(Sony)半導體攜手合作,於日本熊本縣興建新廠的消息受到台日兩地高度關注。 勤業眾信觀察,2021年台日雙邊貿易總額達853億美元,對日出口項目以電機設備、鋼鐵、積體電路、記憶體及半導體設備等為主,台灣電動車及半導體相關產業之供應商跟隨鴻海、台積電及聯電等大廠腳步赴日布局趨勢似有增加。 隨著台商對日投資件數及總額呈現增長趨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6日舉辦「全球供應鏈重組:赴日投資新契機」線上研討會。 勤業眾信全球華人服務團隊(Chinese Services Group)與日商服務團隊(Japanese Services Group)建議,跨國投資併購需考量當地法規、稅務及會計審計制度差異等面向,同時留意台日文化與商業習慣的不同,以掌握赴日投資先機。 隨新冠疫情趨緩,全球經濟情勢可望回溫,而在供應鏈重組、印太經濟架構(IPEF)啟動、日圓貶值等背景影響下,預期台日貿易伙伴關係將更加緊密,有利台商赴日投資、設廠或併購,以強化對全球市場的策略布局。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客戶、產業與市場負責人姚勝雄資深會計師表示,這幾年無論是中美貿易戰或今日的後疫情時代,貿易保護主義色彩促使全球供應鏈版圖走向在地化、區域化的「短鏈布局」,強化供應鏈韌性成為企業重要課題之一。 台灣與日本長期以來維持友好關係,近年也陸續有台商併購日本企業的案例出現,例如:2016年鴻海併購夏普(Sharp)、2019年聯電併購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2020年新唐科技收購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旗下的半導體事業PSCS,以及近期受到高度關注的台積電與日本索尼(Sony)的合作等,顯示台商赴日投資布局趨勢及關注程度日漸提升,期望藉由雙方強強聯手,形成全新的市場競爭力。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商服務團隊會計師原田浩光表示, 2021年以來日本新冠疫情起伏不定,多次的「緊急事態宣言」與「蔓延防止重點措置」對日本境內經濟造成數波衝擊。與此同時,俄烏戰事僵持引發國際市場動盪,而日前中國大陸嚴格封城措施也對日本製造業出口帶來影響,位處地緣風險的日本正面臨物價勁揚、日圓急貶等多重挑戰。 然而,隨疫情趨緩,日本政府近日宣布鬆綁邊境管制措施,加上寬鬆貨幣政策延續等外在經濟因素,對台灣企業而言應是赴日投資布局的契機。勤業眾信日商服務團隊深根台灣30多年,服務眾多在台日系企業,並具有深厚台日跨國專案經驗,對日本商業環境、法律稅務、會計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有助對赴日投資有興趣的企業提供完整服務。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李紹平表示,據統計,2021年台灣企業對日投資金額約為2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約470%,其中,製造業為主要投資產業別。 企業赴日投資時首先需考量投資型態及相關公司設立程序,並留意《外匯及外國貿易法》(日本簡稱「外為法」)、《獨占禁止法》等外資管理規定,以及招商引資政策等當地投資相關法規議題。 另一方面,近年台商透過投資併購方式整合日本企業的案例亦有增加趨勢,然而,跨國併購的風險及複雜度較高,企業需審慎評估並規畫併購之交易架構、估值、交易條件、員工移轉等多重面向,並留意台日文化與商業習慣差異可能造成的影響,建議可諮詢具有台日相關經驗與資源的外部專家。 然而,台日跨國投資併購因兩地文化與法律制度不同而有其複雜性,提醒企業留意赴日投資併購之相關法律議題及程序,如日本《外匯及外國貿易法》中規定需事前申報之14項核心業種,盡職調查階段中之重大契約、日本勞動與環保相關法規之法令遵循情況,併購文件協商階段之股份買賣、股東協議與資產買賣契約等,以及併購後整合階段之日籍員工留任等日本勞動法律遵循議題。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資深會計師陳宥嘉指出,因應台商進入日本市場之不同商業上需求,可評估不同之投資架構以達整體稅負之有效性。舉例而言,於日本新建研發或生產等基地者,須選擇合適之組織型態,並從當地稅制、租稅獎勵以及租稅協定之適用等各層面,評估投資期間與未來出場之稅負影響。 如台商預計透過併購標的公司或其事業之方式整合既有資源,則須考量資產購買或股份購買分別之優缺點。此外,常見台灣母公司透過其日本子公司取得日本事業,並由母公司提供借款。須留意移轉訂價準則、資本弱化規定以及防止盈餘剝削條款對日本子公司利息費用減除之限制,方能優化集團整體投資效益。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資深會計師張瑞娜提醒,台日會計與審計制度的差異,也是企業赴日投資時需考量的重點議題之一。 根據對日投資型態不同,應有相應的管理模式及思維。舉例來說,針對新設立、公司規模較大之投資型態,建議由台灣母公司主導且下達明確指示,建立引導式管理並建構可「深化遵循集團規範」與「統一管理」之基礎系統,會計政策方面則原則上採用母公司規範(TIFRS),再據日本當地相關規定調整為JGAAP / JTAX版本。 另針對併購投資型態,台灣母公司應尊重當地自主性,相互理解並充分溝通,主導集團整體規畫與治理以達台日兩地組織之整合。同時也提醒應台日文化與習慣之不同,在會計與審計方面常見結帳時程管理不易(例如因台日國定假期不同影響結帳時程),以及語言隔閡導致的溝通成本、誤解等問題。而台日審計制度不同,人員在審計作業實務過程中亦可能產生誤解摩擦,企業需加以留心。
高雄積極推動5G AIoT產業落地發展,去年促成中央投入百億元,打造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並匡列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電競館、高雄展覽館及鴻海、台壽兩大樓等5處,作為5G實驗研發專網場域,陸續完成多項5G創新科技驗證。經發局6日宣布,擴充蓬萊路棧柒庫路段,設置全台首處5G戶外實驗專網,提供5G無人載具運行驗證,仁寶電腦也與思納捷攜手合作,通過技術處A+計畫智慧杆5G驗證,高市府將與中央持續媒合廠商,推動5G AIoT產業發展。 經發局6日表示,這次的5G實驗研發專網,首度擴充到戶外的駁二特區,包含大義公園、大義倉庫、駁二藝文特區、蓬萊倉庫群及蓬萊路沿線的香蕉碼頭、棧貳庫至棧捌庫、高雄港9到10號碼頭,主要作為5G無人載具運行驗證測試,包括定位與高精密圖資精準度、無人載具即時狀況、各類感測器連動無人載具運行突發事件判斷與處理等,擴大驗證場域及應用項目。 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高市府去年4月創全台地方政府之先,向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申請,在亞灣設置4.8~4.9GHz頻段、頻寬100MHz的5G實驗研發專網,作為影音串流、遠距無人載具操控、虛實互動會展、智慧製造與醫療、O-RAN系統互通測試等實驗場域,等於幫企業省下第一階段申請及審查程序,業者僅需透過高市府提送電臺設置申請,完成設備建置並取得執照、網路合格證明後,即可免費使用5G專網進行研發,為期長達1年。 廖泰翔表示,專網設立後,去年10月即率先於高雄展覽館率導入浮空投影、AR及VR等技術打造5G虛實互動會議示範場域,接續宏達電(HTC)也在高軟園區鴻海大樓,建置5G XR O-RAN實驗場域,短短數月吸引70多家大廠、加速器與新創業者進駐。 他說,目前,仁寶電腦與台灣思科也正籌備於台壽大樓,打造5G XR垂直應用示範場域,未來,高市府將持續與中央合作,招募更多國際大廠、加速器及新創團隊進駐亞灣,形成完整5G AIoT產業生態系。 經發局表示,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北起高流中心,往東沿海邊路、苓南前路、三多路、新光路、中山二路至市圖總館,南至高軟園區,西至高展館、港埠旅運中心,是全台最大的5G AIoT試驗基地。
鴻海(2317)旗下鴻騰精密科技初試啼聲,以FiT E-Bike獨創設計產品報名素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沒想到一舉成擒,首戰就抱回設計概念紅點獎(Design Concept Winner)! 鴻騰精密科技耕耘連接器等精密元件領域多年,一直在工業領域深耕,此次嚐試前進終端市場,推出鴻騰E-Bike產品,鴻騰精密表示,本次抱回設計概念紅點獎的鴻騰E-Bike產品是以完整方案,來展現自身設計能力,未來將在車用領域持續為客戶帶來優異設計的解決方案! 本次鴻騰憑藉著Ebike - Display & Advanced Controller獨創設計產品,以「科技創新打造美好通勤體驗」為設計理念,打造出輕量、外型時尚、人性化也兼顧機能實用性的產品,獲得評審青睞。除了透過外觀設計外,更以科技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讓智慧化管理更加直覺操作,當運動通勤族使用複雜科技產品時、能像傳統單車鈴般簡易完成導航、緊急通話等任務。 鴻騰指出,鴻騰長期專注於傳統精密電子元件製造,原本就擁有產品設計及開發的能力,此次特別以使用者體驗定義產品,打破實用就要犧牲美學的既定印象,更以開闊視野兼容多元需求,無論是重度自行車玩家或電動自行車消費者,都能直覺且順暢的掌握行車資訊以及確保行車安全。
鴻海6月營收報喜,單月、第二季、上半年營收同創歷年同期新高,繼宣告6月營收優於公司預期後,鴻海也跟進調高對全年度的展望,並預告「表現將優於公司原先持平的預期」。 鴻海4日公布6月自結合併營收5261.96億元,以月增5.71%,年增31.02%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對於6月表現,連鴻海都表示,「優於公司預期」。 針對6月營收衝高,鴻海表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網路產品類別」、「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月對月皆達到雙位數成長,特別是伺服器產品,6月拉貨動能持續,另美系 CSP 客戶表現也持續亮眼,至於「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和「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出貨走強則是受惠於大陸地區疫情封控解除,供應鏈情況較5月穩定所挹注。 針對市場比較擔心的「消費智能產品類別」的表現,鴻海則表示,因進入產品交換期,再加上5月基期較高,月對月表現「略微衰退」。 拜6月營收走高之賜,鴻海第二季及上半年營收也同攀歷年同期新高,其中第二季營收為1兆 5,104億元,較今年首季的1兆4075.53億元增加7.26%,亦較去年同期的1兆3514.66億元增加11.3%,年增11.3%,另上半年累計營收2兆9186.05億元,較去年同期2兆7004.7億元成長8.08%,就四大產品類別年對年的表現言之,均呈正成長。 展望未來,鴻海表示,對於第三季展望審慎樂觀,但仍需要密切觀察通膨的後續發展。以目前能見度而言約與市場預期相當,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可望顯著成長。「目前公司對於全年度的展望也提高,表現將優於公司原先持平的預期」。 鴻海除息秀4日上檔,因祭出史上最高息值5.2元,鴻海除息參考價直接下殺到101元,再度演出百元關卡保衛戰。惟受到近期台股不振拖累,再加上外資趁亂提款、出現連四賣,衝擊鴻海除息表現,鴻海4日除息終場僅以100元作收,慘貼息1元,不過百元關卡有守,仍算是有撐。
費半指數重挫,台股昨日「積」弱不振,在台積電開低走低收最低,收盤跌破450元下,電金族群熄火,航運難撐大局,盤中指數2度翻紅,但一反又被摜壓,終場下跌126.02點,收在1萬4217.06點,棄息賣壓讓大盤下探「萬四」,恐有回測2020年7月起漲點13031點之虞。 進入除權息旺季,今天還有台塑、卜蜂、汎德永業、聲寶、儒鴻、強茂、基泰等17檔指數採樣股票除息,預計將減少市值占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約22.05點,其中台塑占16.92點,發行市值將減少約新台幣521億元。 台股昨日反彈無力,早盤一度收復14400點關卡,來到14412.47點,上漲近70點,但龐大賣壓隨即出爐,盤中雖再度翻紅,但力道不足下,10點半後指數跌落平盤之下,權值股疲軟,台積電下跌13.5元,終場收440元,再度下探波段低點,鴻海也跌至100元,面臨貼息。 金融股跌勢相對大,國泰金跌1.52%,中信金下跌1.22%,富邦金下跌0.69%。反觀航運類股表現較佳,長榮收漲3.38%至82.5元、陽明小漲0.51%,萬海漲逾4%收115.5元,航空雙雄以長榮航大漲逾4%最為亮眼。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今年市場面臨經濟成長趨緩、全球供應鏈重組導致通膨壓力及QE退場的資金緊縮共3項調整,俄烏戰爭則是加劇影響,只要指數低於1萬4500點,就是逢低投資的好機會,價值投資已經浮現,估下半年台股指數區間為14500至17000點。 至於台積電後市,蕭乾祥指出,台積電先進製程領先,競爭對手短時間很難超越,但經濟、通膨、貨幣政策環環相扣,半導體產業高速成長的榮景不復見,將自今年走緩,預期這波成長修正將在2024年落底。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704)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台積電(2330) 南亞(1303) 寶成(9904) 聯電(2303) 永捷(4714) 福邦證(6026) 台新金(2887) 新光金(2888) 永豐金(2890) 玉山金(2884) 群益證(6005) 康和證(6016) 國票金(2889) 緯創(3231) 矽格(6257) 中鼎(9933) 橘子(6180) 中鴻(2014) 頎邦(6147) 京元電子(2449) 中美晶(5483) 正文(4906) 欣銓(3264) 文曄(3036) 富喬(1815) 德宏(5475) 華通(2313) 宣德(5457) 中光電(5371) 光聯(5315) 朋程(8255) 撼訊(6150)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鴻海(2317) 大國鋼(8415) 第一金(2892) 廣達(2382) 仁寶(2324) 英業達(2356) 神達(3706) 超豐(2441) 新纖(1409) 牧東(4950) 健鼎(3044) 信音(6126) 英濟(3294) 廣明(6188) 威健(3033)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中信金(2891) 潤泰新(9945) 亞泥(1102) 由田(3455) 晟德(4123) 群創(3481) 宜特(3289) 上詮(3363) 亞昕(5213) 立端(6245) 合庫金(5880) 開發金(2883) 華南金(2880) 長華*(8070) 遠傳(4904) 金寶(2312) 旺宏(2337) 大聯大(3702) 聯發科(2454) 台塑(1301) 台化(1326) 國喬(1312) 冠德(2520) 中工(2515) 南茂(8150) 創見(2451) 華邦電(2344) 伍豐(8076) 穩懋(3105) 台橡(2103) 群光(2385) 中裕(4147) 松瑞藥(4167) 台郡(6269) 廣宇(2328) 希華(2484) 湧德(3689)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中租-KY(5871) 日月光投控(3711) 振曜(6143) 彩晶(6116) 聚陽(1477) 陽明(2609) 益航(2601) 定穎(6251) 中磊(5388) 光環(3234) 岳豐(6220) 台達電(2308) 瑞儀(6176) 越峰(8121) 驊訊(6237) 位速(3508) 5.轉買為賣的股票: 和碩(4938) 元大金(2885) 上海商銀(5876) 統一(1216) 中鋼(2002) 台泥(1101) 晶宏(3141) 漢翔(2634) 建錩(5014) 飛捷(6206) 創惟(6104) 彰銀(2801) 精英(2331) 微星(2377) 中興電(1513) 裕隆(2201) 力成(6239) 同致(3552) 東陽(1319) 慧洋-KY(2637) 大亞(1609) 廣積(8050) 景碩(3189) 威剛(3260) 精材(3374) 華孚(6235) 啟碁(6285) 環球晶(6488) 立凱-KY(5227) 致伸(4915) 光罩(2338) 精星(8183) 久威(6114) 中探針(6217) 良維(6290) 萬泰科(6190) 康舒(6282) 廣運(6125) 久正(6167) 晶技(3042) 台嘉碩(3221) 加高(8182) 普誠(6129) 系統電(5309) 太景*-KY(4157) 安集(6477) 富采(3714) 美琪瑪(4721) 力積電(6770) 建達(6118) 健喬(4114)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開發金(2883) 中信金(2891) 新光金(2888) 第一金(2892) 元大金(2885) 電子股: 群創(3481) 鴻海(2317) 日月光投控(3711) 台積電(2330) 緯創(3231) 京元電子(2449) 聯電(2303) 仁寶(2324) 英業達(2356) 傳產股: 中鋼(2002) 南亞(1303) 台泥(1101) 陽明(2609) 台塑(1301) 寶成(9904)
蘋果新機傳「砍單說」,惟隨分析師、供應鏈出面駁斥,砍單疑雲遭「打臉」、市場利空淡化,蘋概股4日重展笑顏,國巨(2327)不甩大盤震盪,開盤4分鐘完全填息,友達(2409)、大立光(3008)、聯詠(3034)、欣興(3037)等也止穩。 法人指出,北美、歐洲需求亦可彌補大陸手機市況的不景氣,且iPhone 14規格升級顯著,有望引動換機需求,預期蘋果仍是今年智慧手機品牌主成長帶動者,供應鏈營運可期。 通膨高漲,消費性電子產品下半年「剉咧等」,蘋果iPhone 14系列新機預計9月發表,供應鏈本月啟動小範圍試產、8月量產,不料卻傳出初期備貨量將由原定9千萬支減少10%,新機效益蒙塵。 不過,供應鏈指標大廠澄清未接獲蘋果砍單通知,下半年訂單無虞,分析師也強調蘋果訂單僅會推遲而非削減,維持iPhone 14系列新機首波9千萬至1億支出貨預測,為供應鏈打上「強心針」。 蘋概指標股國巨、友達、鴻海4日齊除息,國巨上演開盤4分鐘快速填息大秀;友達也勁揚近3%,填息路完成近半,三大法人狂敲1.74萬張;鴻海則雖小跌0.99%呈貼息,仍死守百元價位。 大立光、聯詠、菱生、譜瑞-KY、欣興、誠美材、臻鼎-KY、健鼎、鴻準、中光電、玉晶光、景碩、華通漲幅則介於0.24~3%。前股王大立光4日發動突襲,收盤價衝上1,735元,超車信驊登股后;而欣興近五交易日土洋法人「激烈交鋒」,外資連五買1.71萬張、投信賣超3,351張。 然「紅蘋果」逆勢漲,仍難救「老大哥」台積電頹勢,4日續跌2.98%,終場收最低440元,再探20個月新低。 蘋果秋季發表會倒數,法人預期,iPhone 14新機將告別「瀏海」,並配備史上最大的8 GB記憶體(RAM),採用台積電4奈米打造全新A16處理器,規格「大躍進」可望刺激換機需求。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分析,北美、歐洲換機需求,可望抵銷大陸手機市場不景氣情況,今年iPhone出貨量預估將達2.44億支,年增0.6%。儘管如此,今年來PC、手機以及電視等資通訊產品銷售量、價均將衰退,僅蘋果業績有望持穩,在蘋果股價回穩前,國內科技股仍承壓。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29.745元兌一美元收市,升值1分,成交值為7.81億美元。 2.集中市場04日融資減為1934.12億元,融券增為534134張。 3.集中市場04日自營商買超59.45億元,投信買超21.48億元,外資賣超62.42億元。 4.鴻海6月營收報喜,單月、第二季、上半年營收同創歷年同期新高,繼宣告6月營收優於公司預期後,鴻海也跟進調高對全年度的展望,並預告「表現將優於公司原先持平的預期」。鴻海4日公布6月自結合併營收5261.96億元,以月增5.71%,年增31.02%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對於6月表現,連鴻海都表示,「優於公司預期」。 5.面對紙漿、燃料等成本全面上揚,造紙業者撐不住,在國內銷量相當大的好市多(Cotsco)衛生紙本月價格再度調漲,每串(24包)售價從365元調漲為389元,漲幅約6.5%,而這已經是好市多衛生紙半年多來第三度漲價。國內永豐實、正隆等衛生紙業者蠢動,坦承成本壓力沉重,會持續與客戶溝通轉嫁成本。 6.公平會4日公布2021(去)年多層次傳銷事業經營發展狀況調查結果,去年多層次傳銷事業營業總額1,068.45億元,較前一年年調查營業總額980.09億元,增加44.1億元,金額年成長4.50%,首度站上千億大關。 7.在手機以外應用開始迎接旺季下,晶技(3042)6月營收站上11.89億元、創八個月以來新高,第二季營收為35.14億元,季增9.25%,但比去年同期下滑19.05%。法人表示,美系客戶拉貨旺季即將啟動,可望帶動晶技第三季營收比第二季再成長5%,然而在中國手機品牌不振下,晶技第三季石英元件本業營收恐怕難逃不如去年同期的命運。 8.在缺工、缺料未解下,毅嘉(2402)6月營收為5.68億元,僅與剛剛解封時的5月持平,比去年同期小增5%,累積第二季營收為16.85億元,季減4%,年增2.3%。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占營收比重低、車用占比高,毅嘉仍預估下半年旺季可期、下半年表現優於上半年。 9.鈺齊-KY(9802)在製鞋產能擴增有成、產銷運作順遂、訂單充沛,及品牌客戶強勁拉貨動能助威下,4日公布自結6月合併營收27.22億元,月增39.07%、年增108.83%,不僅創單月歷史新高,並創自去年3月起,單月營收已連續16個月呈現年增走勢。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公布2022年6月自結合併營收5261.95億元,月增5.71%、年增達31.02%,站上今年高點,帶動第二季合併營收1.51兆元,季增7.26%、年增達11.3%,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2.91兆元、年增8.08%,三者均改寫同期新高,表現優於公司預期。 鴻海表示,6月四大產品與5月相比,受惠伺服器拉貨動能持續,以及中國大陸封控解除使供應鏈趨穩,帶動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產品同步雙位數成長,僅消費智慧產品因5月初貨相對順暢、且進入新舊產品交換期,比較基期較高而略微衰退。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受惠伺服器市場整體需求維持暢旺、主要產品持續熱銷,以及中國大陸解除封控、使供應鏈狀況趨穩,使雲端網路、消費智慧、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4大產品均繳出雙位數年成長。 觀察第二季四大產品概況,鴻海指出,受惠伺服器市場需求維持暢旺,使雲端網路產品繳出強勁雙位數年成長,3月平板新品發表、零組件供應持穩及主要產品需求維持高檔,使電腦終端產品及消費智慧產品繳出顯著年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亦維持年成長表現。 而就上半年狀況來看,鴻海四大產品均較去年同期成長,其中以雲端網路產品受惠伺服器市場整體需求維持暢旺,繳出雙位數成長最強,較佳的客戶及產品結構、首季新品發表及供應鏈較穩固,使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產品亦有顯著成長,消費智慧產品亦維持成長。 展望後市,鴻海表示對第三季展望維持審慎樂觀,但仍需密切關注通膨後續發展。以目前能見度而言,狀況約與市場預期相當,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可望顯著成長。由於目前對於全年度展望同步提高,預期表現將優於原先的持平預期。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股東會時指出,下半年傳統旺季表現通常會優於上半年,目前看來上海封城對整體供應鏈的影響已逐漸趨緩,下半年應會朝向較好的方向發展。而鴻海在不同地區進行新產品開發,目前看起來一切都朝向正向發展。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由鴻海(2317)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Vincent H. Poor教授及其合作夥伴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Entanglement-assisted concatenated quantum codes」,於全球頂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該研究發展新的量子錯誤更正技術,構造出更優秀的錯誤更正碼,提升量子硬體效能。 創刊於1915年的PNAS,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官方研究周刊,和「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相同,均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基礎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之一,在全球各地擁有廣大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讀者群,該期刊的5年平均影響因子達12.291。 量子錯誤更正為量子容錯計算的核心關鍵技術,謝明修表示,此研究利用量子糾纏建構出高碼率跟長碼距的量子序連碼,進而發展新量子錯誤更正技術,可提升量子電腦硬體效能、降低錯誤率。此研究理論核心為基於謝明修博士期間發表「科學」期刊的架構延伸而來。 謝明修指出,唯有能在硬體上實現錯誤更正技術,才能構造出超越現有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電腦,此外,更高效的錯誤更正碼,也能改善量子通信傳輸的速率。鴻海研究院計畫將該研究成果,分享給行政院科技部量子國家隊,為台灣量子計算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時報-台北電】美股三大期指早盤皆已由黑翻紅,使早盤市場氛圍有所好轉,台指期早盤開高近200點,台積電(2330)開盤漲9.5元未再破底,鴻海(2317)挾業績利多上攻,長榮(2603)率航運股持續反彈,台股電、金、傳產權值股全數止跌回穩,台股跟隨夜盤腳步反彈,開高走高漲逾200點,晨盤一度漲逾260點至14480點之上,初見止跌訊號但技術面仍空頭排列。 美股周一因獨立紀念日休市一天,期貨市場則維持交易,相較於台股昨日收盤,夜盤時段美股期指稍見回升,帶動台指期夜盤反彈上漲百點,周二開盤的日股也開高。 台股今早跟隨日股反彈,投顧預料盤中走勢恐仍偏震盪。 受到電子雜音頻傳,周一大盤持續探低;19大類股則漲多於跌,表現較佳的類股為航運上漲2.54%;表現較差的類股為電子下跌1.67%,金融下跌1.08%。加權指數下跌126.02點(跌幅0.88%),收在14217.06點,成交金額2318.89億元。 凱基投顧表示,周一台股受到台積電下跌影響,電子指數持續創波段低點,金融指數也持續創低,雙雙壓抑盤勢表現。市場情緒陷入恐慌,加上目前電子利空頻傳,持股信心不足,容易籌碼鬆動,補跌效應持續蔓延。 國票投顧表示,台股持續震盪,由於電金表現偏弱,以傳產股表現較佳,預期在電子股未見轉強前,盤勢恐不易出現較強勁的反彈走勢。操作方面,聚焦飯店/餐飲、航空族群,在解封及旅展等題材的熱度帶動下,應有望成為近日市場關注標的,短線表現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