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近日產業情勢諸多變化,致力於扮演台灣ICT產業與政府橋樑的電電公會,3月27日在理事長李詩欽帶領下,偕同副理事長鄭富雄、廖伯熙、常務理事葉寅夫、沈尚弘、胡惠森、盧超群及理監事等一行,前往拜訪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及國發會、財政部、勞動部、數位部及環保署等長官亦列席會議,針對本會提出的建言給予回應及提出後續解決之道。 鄭文燦開場致詞表示,政府戮力為台灣產業打造健全的發展環境,也非常謝謝本會積極反映業界聲音,希望彼此合作逐一改善未盡之處,提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 李詩欽謝謝政府部會傾聽業界的需求,並表示此次主要是針對產業界普遍關注的重大議題,包括淨零碳排、正規教育融入新興科技技術、人才及人力招募、能源供應,以及人工智慧(AI)帶來的挑戰及機會等重大議題,與政府部會進行當面溝通。 李詩欽強調,本會所關注的產業不僅止於電機電子產業,而是廣及數位產業各個領域,伴隨台灣ICT產業一同前進。 本會提出2023年ICT產業建言,重點包括:鼓勵及協助企業提前檢視氣候相關風險、完善產品碳足跡及標示管理機制、加速推行有效碳定價、重視引進白領產業人才、放寬產業藍領人才各項聘用制度、建構永續電力以及完善的儲能環境、加速高效馬達(IE4)普及率、建議施行變壓器分級,以及整合台灣產業力量儘速切入人工智慧領域等,誠摯期待藉由政府的協助,促使台灣ICT產業能創造更多傑出成績。 在台灣ICT產業面臨的問題中,淨零碳排是極為迫切的需求,由於歐美客戶十分重視供應商的減碳成效,但許多台灣業者於此方面的進展相當緩慢,因此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協助企業進行碳風險管理,找出產品碳排熱點,據以瞭解產品碳風險程度,以達到最大減碳效益,並鼓勵企業提出減碳承諾。 此外,由於許多企業有心善用減碳商業機制,因此希望政府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加速說明「碳交易所」運作方式、作業程序、建置對象,使業者能夠透過國內外交易平台進行碳權買賣,同時並提供企業藉由種樹造林減碳等相關碳中和方式來取得碳權抵銷其自身的碳排放,以及列入自主減碳計畫提供優惠費率以進行碳費抵減。 淨零碳排趨勢下,再生能源及儲能的發展推動刻不容緩。然而,本會亦提出,民間企業投入相關領域遇到相關問題,面對公共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環評和公聽會的曠日廢時等,也導致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不夠快速,恐釀成能源供應潛在風險。 針對本會提出關於淨零碳排、再生能源的建言,鄭文燦重申淨零碳排是國家的既定目標,政府將加速推動多項措施協助企業,並表示中央將進一步統合地方政府,避免各自為政的情況,共同建立綠能友善的環境。王美花也表示,政府積極盤點可用於鋪設太陽能板的場域,力求在兼顧當地農業利益及再生能源發展的前提下,持續推進再生能源發電比例。
因應歐盟即將於今年7月實施三相感應馬達75kW~200kW能效須符合IE4規範,大同公司(2371)推出全系列IE4產品,以供應歐美及新南向地區市場。該系列產品具全國高等級節能效益,符合國際IE4標準規範並具競爭力,陸續獲半導體、石化廠、鋼鐵業領導廠商訂單,並已相繼完成交貨。 由於淨零減排趨勢及節能技術精進,加上民間建廠、擴廠之需,大同馬達事業部掌握汰舊換新商機,營運績效顯見提升,2022年營收較2021年成長16%,對於IE4馬達產品之業務推展,今年將以成長1成以上為目標。 馬達為工廠、大賣場、辦公大樓等最耗電的動力設備之一,目前IEC規範標準馬達須符合IE3能效等級,在能源轉型及節能減碳意識抬頭之際,IE4馬達可望成為全球各企業2050年淨零碳排的助攻引擎。 大同認為,即使目前業界主流的IE3馬達已符合法規,但在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下,提前嗅出節能與綠能商機超前部署,該全系列IE4高效率馬達,可搭配變頻驅動設備,提供IE4變頻馬達產品。
花旗(台灣)銀行連續16年響應全球「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將在3月25日當晚,同步全台,關上34處營業據點用的招牌燈、櫥窗燈、外牆燈與裝飾燈一小時,用具體行動守護地球。 2023年的Earth Hour以「為地球創造關鍵一小時(Creating the Biggest Hour for Earth)」為主軸。花旗台灣也把節能減碳,落實在企業營運面上:截至2022年11月的最新數據顯示,花旗(台灣)銀行人均用電與用水量,與上一年度相比,分別下降14.31%與4.59%。 此外,透過有效的分類與回收機制,廢棄物的年度回收量已呈倍數增加,進而減少焚燒垃圾產生的碳排,讓節能減碳,不僅是口號,更是具體行動。 2021年,花旗集團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包含2030年前達到自身營運的零碳排。響應集團永續目標,花旗(台灣)銀行也設置推動永續發展業務單位-ESG Taskforce,讓淨零碳排能由上而下,與業務營運作結合,發揮金融業的正向影響力,期望能與客戶共同實踐低碳永續經濟。
因應歐盟即將於今年7月實施三相感應馬達75~200kW能效須符合IE4規範,大同宣布推出全系列IE4產品,以供應歐美及新南向地區市場,目前已陸續獲得導體、石化廠、鋼鐵業領導廠商訂單,並已完成交貨。大同指出,IE4馬達產品業務推展,今年將以成長1成以上為目標。 大同表示,由於淨零減排的趨勢及節能技術的精進,加上民間建廠、擴廠所需,大同馬達事業部掌握汰舊換新商機,營運績效顯見提升,去年營收年增達16%。 馬達為工廠、大賣場、辦公大樓等最耗電的動力設備之一,目前IEC規範標準馬達須符合IE3能效等級,在能源轉型及節能減碳意識抬頭之際,IE4馬達可望成為全球各企業2050年淨零碳排的助攻引擎。 大同認為,即使目前業界主流的IE3馬達已符合法規,但在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下,提前嗅出節能與綠能商機超前部署,該全系列IE4高效率馬達,可搭配變頻驅動設備,提供IE4變頻馬達產品。 IE4超優級效率馬達具高節能優勢,以IE4 37kW 4P與IE3同規格馬達相較,電力效能可由94.5%提升至95.4%。若採用全系列IE4馬達,相較於IE3,一年可省下10.3萬度電力,減碳量達約52.4噸,以每度電3元估算,約可省下30.9萬元。 大同表示,考量客戶預算與便利,IE4與IE3馬達之尺寸規格相同,可直接汰換使用,同時在馬達安裝尺寸上採IEC國際標準,具國際互換性。目前IE4超優級效率馬達,從0.75至150kW全系列產品皆完備,今年將進一步推出至375kW的高效節能產品,以因應客戶設備需求。
2023年高雄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30日將舉行,有165家廠商參展、展出規模550個攤位,比去年成長10%,三天展期將舉辦20場次的專業論壇,預計逾3萬人次參加。主辦單位、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會長井琪24日表示,今年因為邊境管制鬆綁,預計有超過300位海外訪客參訪及商務交流,三大國際城市組織ICLEI、CityNet及WeGO的秘書長將出席。 高雄市長陳其邁將分享轉型發展智慧城市的經驗,與ICLEI公開簽署地方能源治理技術合作備忘錄,將台灣首創的城市能源治理規範,導入高雄,同時協助台灣能源廠商進入國際市場。 2023年高雄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展覽主題為「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包括5G AIoT、智慧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農漁業、綠能永續、智慧交通等各種智慧解決方案。高雄被行政院國發會賦予台灣智慧城市發展的國際輸出基地。 此外,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光陽公司、韓國現代樂鐵、新科工程、施泰德、西門子及德國萊因等,將展示智慧城市、淨零碳排及智慧農業的解決方案。由於企業界投入淨零碳排,包括日月光、台灣中油、加州能源等企業,將展示ESG、創能、節能、儲能等解決方案,協助政府推動南台灣的淨零減碳。 智慧醫療主題館也是今年展會特色之一,有九大醫療院所的14家醫院,共同展示高雄、屏東區域的智慧醫療最新的應用,將以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及元宇宙兩大主題呈現。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中華(2204)因防疫險損失導致2022年大幅虧損,去年每股虧14.01元,公司仍擬配息4元,現金殖利率達6.46%,甩開防疫險窘境,汽車業缺車缺晶片狀況緩解,法人預估,2023年營收雙位數成長,獲利回升在即。雖然外資周三轉賣超,但內資連日買超力挺,周四股價上漲5%,衝上65元,創下2021年12月10日之近16個月高價,2023年以來漲幅達26.21%。 因台灣車市需求下滑,中華去年度銷售量約為4.5萬輛,年減11.76%。因全球通膨及美國升息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四輪外銷去年上半年面臨經銷商調整庫存,去年第三季客戶恢復正常下單,2022年四輪外銷約1000輛。2022年電動機車銷售約6800輛。中華2022年營收295.54億元,年減5.05%。獲利能力方面,雖受原物料上漲、車用晶片短缺影響,但因公司控管費用且提前備料,毛利率由2021年的15.87%回升至16.35%;但因營業費用明顯增長,營業利益19.40億元,年減4.86%。因業外認列新安產險防疫理賠鉅額虧損,稅後虧損77.58億元,以股本55.36億元計算,每股虧損14.01元。因本業仍有獲利且保留盈餘充足,公司擬配發現金股利4元,以周三收盤價61.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6.46%。 因公司強化新能源車型產品線、主力車型改款,且2022年新導入MG品牌將持續推出全新車型,中華2023年展望樂觀,內銷目標5.3萬輛,年增17.78%。而電動機車將推出全新車款,目標銷售10000輛,四輪外銷穩健增長至1050輛。展望今年,因2022年已保守提列防疫險相關費用,若無業外轉投資鉅額虧損影響,整體獲利可望顯著回升,法人預估,毛利率表現平穩,營收可望雙位數成長,年度轉虧為盈。 而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的挑戰,而邁向「2050淨零轉型」是國際同時也是台灣的目標;為展現推動ESG生態圈的決心,中華本周假彰化「成美文化園區」舉辦中華汽車協力會會員大會,會中由總經理陳昭文說明中華汽車營運現況及長期發展策略,本次報告更強調推動綠色供應鏈的作法與決心,將攜手協力廠商一起動起來,與中華汽車一同推動「2050淨零碳排」。 去年3月,政府公布淨零排放路徑圖,期望透過推動四大轉型,包含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領域來逐步落實此長期目標。為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中華在內部制定「環境永續政策」與「淨零宣言」,除了承諾依「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之架構,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2050年達成生產全過程碳中和外,更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充份落實在「節能減碳、能源轉型、積極發展及低碳運具」等四大方向上;此外,更將以「以大帶小」的共好思維帶領並協助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相關企業,共同朝向淨零碳排之目標。 總經理陳昭文表示,中華今年度將啟動「以大帶小」方式,結合政府與轉投資公司(睿華國際顧問)之內外部資源,持續以自身經驗主動協助與輔導協力廠商推動「輔導溫室氣體盤查」、「節能減碳輔導及補助」及「倡導綠電建置」三大主軸,期望能讓中衛體系循序漸進低碳轉型,共同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以穩健的步伐邁進。
東元(1504)看好零碳趨勢,規畫在墨西哥設廠、擴大北美營運規模,爭取海外市場電動車動力系統商機;台灣2050淨零轉型下,計畫成為虛擬綠電廠,期望未來能投入售電市場。東元總經理范炘表示,預期今年首季,三大事業群中以智慧能源、機電系統的成長動能最為強勁。 東元21日舉辦法說會,范炘指出,占營收逾半的機電系統事業群,過去新冠疫情影響過往以亞洲為核心的供應鏈系統,限制了北美市場成長動能,近年北美市場成長速度快,目前北美已占機電系統營收近3成,因此規畫在墨西哥設廠,預計今年底投產營運,以支應北美成長動能,就近供應北美、甚至中南美洲市場,越南廠則轉型提供當地內銷及生產東南亞、澳洲、歐洲市場所需產品。 范炘指出,東元在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布局,今年以台灣為基地出發,台灣電動車動力系統今年營收預估有3倍的成長,此外,也會在北美及印度開擴更多貨卡、輕型商用車訂單商機。 由於碳中和趨勢、美國油氣設備電氣化及廢熱回收的發展,將持續帶動高效率馬達、及變頻器、節能方案等成長,台灣電費上漲,也提供高耗能產業整廠節能改造商機。 此外,台電推動加強電網韌性計畫,未來10年可爭取產品商機超過370億元,電力需求增加,無碳低碳、多元分散式再生能源的解決方案,除了自有案場維運外,未來也將增加售電及運維、代操、代管業務,以及整合虛擬電廠營運。 東元機電系統事業群去年營收成長14.7%,智慧能源成長43.1%,智慧生活則減少0.6%。展望今年第一季,東元預期智慧能源營收將年增55%~59%、機電事業營收年增7%~11%,不過智慧生活將衰退24%~28%(扣除「班班有冷氣」標案一次性專案收入後,約衰退6%~10%)。范炘表示,第一季整體營業毛利率預估24%~28%,過去運費、原材料價格回檔,加上產品調價,毛利可望維持健康的成長。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的挑戰,而邁向「2050淨零轉型」是國際同時也是台灣的目標;為展現推動ESG生態圈的決心,中華汽車特於今(21)日假彰化「成美文化園區」舉辦中華汽車協力會會員大會,會中由總經理陳昭文說明中華汽車營運現況及長期發展策略,本次報告更強調推動綠色供應鏈的作法與決心,將攜手協力廠商一起動起來,與中華汽車一同推動「2050淨零碳排」。 去年3月,政府公布淨零排放路徑圖,期望透過推動四大轉型,包含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領域來逐步落實此長期目標。為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中華汽車在內部制定「環境永續政策」與「淨零宣言」,除了承諾依「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之架構,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2050年達成生產全過程碳中和外,更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充份落實在「節能減碳、能源轉型、積極發展及低碳運具」等四大方向上;此外,更將以「以大帶小」的共好思維帶領並協助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相關企業,共同朝向淨零碳排之目標。 協力會會員大會當天中華汽車20家協力廠、2家經銷商、中華汽車陳昭文總經理及協力會盧壽全會長一同舉行「中華汽車暨供應商ESG淨零碳排宣言」儀式,承諾致力於節能減碳行動,一起為淨零碳排而努力。 陳昭文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一項跨界、跨領域的大工程,需要與上游協力廠商及下游經銷商共同合作與執行,中華汽車今年度將啟動「以大帶小」方式,結合政府與轉投資公司(睿華國際顧問)之內外部資源,持續以自身經驗主動協助與輔導協力廠商推動「輔導溫室氣體盤查」、「節能減碳輔導及補助」及「倡導綠電建置」三大主軸,期望能讓中衛體系循序漸進低碳轉型,共同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以穩健的步伐邁進。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首屆「2050淨零城市展(Net Zero City Expo)」將於3月28至31日在南港展覽館2館4樓盛大舉行。本次展會是國家發展委員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共同舉辦,與「2023(第10屆)智慧城市展」共同聯展,向全球展現台灣朝「2050淨零排放路徑」的政策方向與淨零能量,並與全球的城市分享經驗,攜手促進淨零轉型。國發會表示,今年會是行政部門推動淨零碳排落實行動的元年。 國家發展委員會攜手經濟部、環保署、內政部、交通部、國科會等部會,設立「台灣淨零願景館」。其中,國家發展委員會將在本次展會中設立「國家淨零政策館」,展示2050年淨零轉型路徑與12項關鍵戰略,同時設置「國家永續發展獎」專區,介紹台灣接軌SDGs永續發展目標之推動成果。 本會高仙桂副主委出席3月21日的展前記者會指出,隨著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永續已經成為淨零城市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城市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全球七成碳排來自城市,城市淨零碳排已經是我們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線,也是最佳的實驗場域。 高副主委指出,今年會是行政部門推動淨零碳排落實行動的元年。繼2021年蔡總統宣示台灣2050淨零碳排目標後,去年3月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12月彙整各部會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今年開始將全力啟動。今年2月總統公告「氣候變遷因應法」,環保署刻正研擬子法,明年將徵收碳費,而金管會的綠色金融2.0、3.0更是火如荼的推動中,資本額100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等行業,今年都要進行碳盤點。 淨零工作的推展,國內企業也都超前布署,除係因應今年10月歐盟CBAM碳關稅的啟動外,也是要掌握全球爆發中的綠色商機。以台灣而言,初估至2030年政府投入9千億資金,將帶動超過4兆民間投資、創造5.9兆產值。台灣具半導體跟資通訊的競爭優勢,以及強勁的新創實力,絕對有能力掌握全球淨零龐大商機。 因此,首屆淨零城市展除了有政府單位設立之「台灣淨零願景館」,還包括民間企業組成之「ESG企業區」、「淨零解決方案區」,展示節能、儲能、再生能源、智慧電網、循環經濟等可達成減碳效益的解決方案,以及「SSP新創主題館」,由10家新創加速器帶領87家新創單位參加展示與交流。 淨零工作除需公私協力外,也需要有國際合作,此次展場韓國、捷克、日本、比利時、法國及美國等六個國家企業團體設展「海外主題館」。同時,也將在會展期間3月28日下午舉行「淨零城市國際峰會」,將有來自全球42個國家、115個城市,364個城市首長或代表組團共襄盛舉,就城市發展零碳運輸以及善用智慧科技打造零碳建築等議題,進行經驗交流。
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為展現推動ESG生態圈的決心,中華車(2204)本周舉行中華汽車協力廠商會員大會,總經理陳昭文於會中除說明公司營運現況及長期發展策略,更以「淨零轉型」為主軸,宣示推動綠色供應鏈的作法與決心,希望與供應鏈夥伴攜手共同推動。 中華車此次協力會會員大會共有20家協力廠及2家經銷商參與,為宣示決心,會中特別由陳昭文及協力會會長盧壽全共同舉辦「中華汽車暨供應商ESG淨零碳排宣言」儀式,承諾致力於節能減碳行動,一起為淨零碳排而努力。 陳昭文說,「2050淨零轉型」是一項跨界、跨領域的大工程,需要與上游協力廠商及下游經銷商共同合作與執行,中華汽車今年度將啟動「以大帶小」方式,結合政府與轉投資公司(睿華國際顧問)之內外部資源,持續以自身經驗主動協助與輔導協力廠商推動淨零轉型三大主軸。 陳昭文進一步說明,三大主軸分別為「輔導溫室氣體盤查」、「節能減碳輔導及補助」及「倡導綠電建置」,期望能以中衛體系模式循序漸進低碳轉型,共同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以穩健的步伐邁進。 政府是於去年3月公布淨零排放路徑圖,期望透過推動四大轉型,包含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領域來逐步落實此長期目標。為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中華車在內部制定「環境永續政策」與「淨零宣言」。 中華車說明,除承諾依「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之架構,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2050年達成生產全過程碳中和外,更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充份落實在「節能減碳、能源轉型、積極發展及低碳運具」等四大方向上。 而此次透過協力廠商會員大會的宣示,中華車表示,將以「以大帶小」的共好思維,帶領並協助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相關企業,共同朝向淨零碳排之目標。
市值逾2兆元、老字號企業老闆聯誼會─磐石會第26屆會長交接典禮18日舉行。由百和-KY董事長鄭國烟交棒給新任會長富旺國際董事長林正雄,並創下首例碳中和交接典禮的先例,凸顯「零碳」活動。 到場為企業打氣的副總統賴清德指出,為行銷全世界,行政院提出CPTPP申請計畫,政府最近也在跟美國洽「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希望直接簽訂雙邊貿易協定,並跟歐盟建立更緊密關係,不至於碰到貿易障礙。至於布局全球,行政院也積極和相關東南亞國家,簽訂投資保障協定。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鄭國烟是歷屆磐石會最辛苦的會長之一,任內碰到嚴重疫情、俄烏戰爭,及中美情勢緊張,他展現成功領導人的特質,讓會務順利進行,且協助所有會員度過難關。 鄭國烟表示,此次交接儀式為「零碳」活動,排碳量採取嚴謹六大面向及保守的估算,包括化石燃料燃燒0.53公噸、電力28.3公噸、交通10.89公噸、餐飲16.43噸、會議用品0.45公噸,以及廢棄物處理0.43噸,近58公噸CO2e。 磐石會將立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會(UNFCCC)購買足量的58CERs,用來註銷中和。 林正雄說,上任路最重要任務是增加會員人數,預計將由目前的110名會員擴增至150名,並納入新世代參與事務,藉由二代間相互交流,激盪出宏觀格局與接班能力養成,在傳承與創新下,著眼決策的脈絡。 林正雄指出,磐石會目前會員平均年齡68歲,未來將引進新血加入,推動更具競爭力的會務,因此,此屆以「磐石納百川、世代齊發光」為主軸。 此外,為了打破競業加入條款,將和諧納入該會核心價值下,林正雄透露,未來期望能與全國各縣市上市櫃公司協會串聯,推動「全國聯合會」的誕生。
電價大漲11%,工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7%,都比去年高,工總直言,產業界深表遺憾!調幅不符用電的比例原則,不但無法達到全民節電的效果,也對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更加困難;工商協進會則直接建議短期內不宜再調漲,以免衝擊企業營運與民生,並造成通膨進一步惡化。 工總與工商協進會也同時憂心,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核能發電逐年減除後,未來電力需求缺口只會更加擴大,電力不足或供電不穩,都會對產業帶來鉅大損失,工總更憂心淨零碳排目標難達成,籲政府應將供電穩定列為首要施政重點。工商協進會也盼政府對於任何形式的能源選項,採開放態度詳予評估,以確保足夠電源供應與價格的合理性。 面對電價大漲,不同於工總與工商協進會,因多數服務業受到影響有限,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坦言:「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可以接受。」 工總指出,在通膨居高不下,產業經營艱難之際,大幅調高電價,沒有採分階段緩漲方式,產業界深感遺憾。工商協進會則進一步建議短期內不宜再度調漲,避免進一步推高通膨。
PwC Taiwan宣布推出全方位淨零服務,由不同領域專家結合多年累積的經驗,提供數位碳工具、綠電採購策略、不動產永續與建築能效提升、智慧節能診斷、綠色科技新創整合、綠色金融等服務,協助企業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氣候變遷的威脅,加速全球淨零碳排的共識。 根據PwC Taiwan的「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72%的台灣企業正在進行減少碳排放的計畫,6成的企業正在開發氣候友好的新產品或製程。 另外根據PwC「2022年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全球44%的投資人認為企業應該把「因應氣候變遷」列為優先事項。淨零不只是公益,更是企業達到吸引資金和永續營運的關鍵。 企業邁向淨零的第一步就是要做碳盤查,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為解決中小企業在蒐集碳資訊過程中面臨的許多問題,PwC Taiwan開發「神碳計算機」(Carbon Calculator),以數位化的資訊平台,提供中小企業雲端協同作業的碳盤查環境,透過顧問式引導完成企業碳管理,可提供中小企業進行組織碳盤查計算並可進行基準年設定,藉此展開短中長期碳管理,並達成符合國內外與企業之節能減碳目標。 另外,PwC開發「碳追蹤管理平台」(Emissions Tracker),遵循國際標準框架,提供安全可靠的中央資料庫,蒐集來自營運和價值鏈中源系統的定量和定性碳排放資料,透過系統上傳整理自動化蒐集和管理,並使用基於溫室氣體協議、全球標準化框架並涵蓋範疇一、二和三排放的工具,確保報告中資料來源的品質和透明度。企業可在互動儀表板中查看所有碳排放資料並分析碳足跡,以制定有關碳減排計劃的管理決策,監控碳減排計劃在業務和財務上影響,並根據業務減排目標,追蹤不同減排計畫進程。
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出爐,經濟部工業局擬協助產業減碳的具體做法。工業局長連錦漳15日表示,產業減碳將是工業局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透過工業區聯合總會、工總及公協會三途徑帶動企業轉型,工業局並將在北中南召開「CEO班」,把減碳轉型觀念植入企業管理層。 經濟部工業局15日說明2023年度施政重點,連錦漳做了上述表示。他指出,工業局規劃與各行業公協會合作,研商重點減碳措施與作法,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共同低碳轉型,完成產業2025年低碳轉型推動規劃。碳中和聯盟公協會數,希望增加到50個以上。 他進一步指出,2023年的具體目標是,新增250家以上企業納入行業淨零工作小組,透過工業局相關輔導資源,持續推動同業間「以大帶小」的減碳策略,一家中心廠大型企業,至少要帶動10家中小企業開始進行碳盤查,大家同步啟動效果才會浮現,否則碳足跡很難去清算。 為此,工業局將採取「三軌並進」,分別由62個工業區聯合總會,產業公會及公協會緊盯個別廠商減碳進度。 連錦漳說,不論政府如何大力推動減碳措施,都抵不上企業高層對於減碳產生認知,因此,首要工作就是要讓管理階層了解減碳的目的及目標,推動才會快。他認為,減碳跟智慧製造一樣,都要導入新觀念,不能只靠底下的人跟政府做得半死,管理階層無動於衷。 10月起要開始申報歐洲碳邊境稅(CBAM),國內產業面臨減碳壓力逐日迫近,連錦漳表示,他到產業界說明時都會持續提出呼籲,「如果企業自己不急,政府再著急也沒有用。」 為讓企業界管理階層認識淨零碳排目標,工業局在全台開設「減碳CEO專班」,幫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開課,目前台中場已授課完畢,未來將在北部及南部陸續開班,規模都在百人以上,一次三天課程,要管理者來參與,現場也會邀請過去減碳成效顯著的企業現身說法,讓企業減碳不再是紙上談兵。
國內紡織相關公協會,於10日假紡拓大樓17樓,以現場實體演講及Youtube線上直播方式,舉辦「我國產業淨零永續政策與推動作法及紡織業節能減碳、淨零碳排解決方案」演講會,由台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燿銘主持,邀請工業局楊副局長志清及六位紡織相關節能減碳、淨零永續實務專家進行專題演講。 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以「我國產業淨零永續政策與推動作法」為題,說明國際淨零趨勢、國內外淨零法規政策、我國製造部門淨零轉型規畫及政府資源。指出國際品牌大廠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影響供應鏈配合進行低碳轉型,政府將與產業共同打拚,進行產業升級。 楊志清從建構企業碳盤查能力、提升企業減碳能力、協助企業掌握資訊、提升金融業淨零轉型之能力建構等四大面向,與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及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並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的兩大合作模式來說明製造部門淨零轉型規劃。 為協助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經濟部工業局以石化、電子、鋼鐵、水泥、紡織、造紙六大產業為對象,鼓勵採用創新技術及帶動供應鏈體系一起減碳。其中紡織產業輔導策略係由技術法人結合紡織相關公協會及廠商,導入減碳技術與設計;透過跨業媒合與驗證導入,建立低碳產業示範聯盟,向同業示範推動減碳作法與效益。期待企業減碳上下齊心,高層支持淨零工作、派員進行能力培訓,與政府資源互助。 當天特安排紡織業節能減碳、淨零碳排解決方案分享,期盼能走向淨零碳排大道,內容實務精采,對協助紡織相關廠商進行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提升投入效益及永續發展,助益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