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航運業 (市)
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昨(1)日彙總揭示110年度上市櫃公司的員工平均薪資費用統計,其中,航運業長榮(2603)、陽明(2609)2021年平均員工薪水費用衝破3百萬,跟2020年相比,都有翻倍成長。 長榮、陽明平均薪資衝破3百萬 根據公開財務資訊顯示,22家上市航運業,除了台船(2208)、台灣高鐵(2633)平均薪資比前年少外,其餘20家航運公司,都比前一年成長,尤其調整變動超過100%的就有三家,包含長榮(2603)、陽明(2609)、四維航(5608)203.3萬元。 航運業平均薪資前十名:長榮(2603) 360.6萬元、陽明(2609)301萬元、遠雄港(5607)294.2萬元、萬海(2615)254.9萬元、台驊投控(2636)231.7萬元、四維航(5608)203.3萬元、新興(2605)193.7萬元、裕民(2606)168萬元、中航(2612)155.4萬元、華航(2610) 146萬元。 台積電、聯發科薪水多少 成為網友熱議話題 整體來看平均薪資費用統計,有多達73家上市公司員工薪資達200萬元以上,前六名都是半導體業,分別是瑞鼎(3592)611.9萬元、聯詠(3034)516.2萬元、聯發科(2454)513.8萬元、矽創(8016)494.9萬元、瑞昱(2379)486.6萬元、晶豪科(3006)460.5萬元,再來就是食品工業的聯華(1229)380.4萬元拿下第七名。 進一步從《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時間:2021/06/02 - 2022/06/01 )觀察分析「上市公司薪資」的探索概念,網友們針對該詞都在討論什麼樣的話題,發現民眾對於「聯發科」、「台積電」的薪水最感興趣。而身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2330),2021年平均薪資246.3萬,位居上市半導體業第19名,整體排名則落在第45名,比前一年調整變動3%。 櫃買中心並表示,員工是企業之資產,企業提供良好的薪酬制度及員工福利,既可增進員工向心力,也是企業社會責任之具體實踐,有助於確保企業永續發展,並解釋所稱「員工薪資費用」通常包括本薪、加班費、獎金、酬勞等經常性及非經常性薪資,亦可能包括依股份基礎給付之評價金額(如員工認股權憑證)。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06月02日至2022年06月01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累積超過30億筆以上的網路數據庫,其內容涵蓋新聞媒體、社群平台、討論區、部落格、地圖評論等網站。 研究方法: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上市公司薪資』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探索概念」(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
貨櫃3雄之一的萬海2日舉行法說,除上海加速復工、全球塞港持續、美西碼頭談判、各地區裝載需求殷切,加上租金與油價墊高營運成本,5大變數齊聚下,船櫃供不應求持續,對市場憂下半年運價回落,萬海總經理謝福隆直斥:「今年運價滑落機會不大!」 大陸4月因多地封控造成工廠出貨、拖車物流受阻,上海港裝載量年減27%,但萬海已調整航線掛靠港口,隨上海6月全面解封,看好貨量擴大、物流將趨於順暢。 《工商時報》報導,謝福隆表示,今年美國線長約簽訂順利,運價確實比去年高,即便疫情過後,物流逐步恢復,但短時間塞港問題難解,艙位供不應求,仍有助貨櫃航運正向發展。 他也分析美西塞港及碼頭勞資換約談判進度,第1季美西塞港天數雖較去年第4季大幅改善,但勞資談判仍具不確定性,已有客戶減少出貨或轉到美東線,萬海也將運力調整到美東,若出現怠工罷工現象,恐再推升第3季旺季運價。 謝福隆並公開未來3年大計,擬砸34.14億美元、約合逾千億台幣造船造櫃,擴大全航線市場版圖。 萬海總計2021至2024年共訂造57艘新船,約34.38萬箱運力,去年已交付11艘,今起3年將各交12艘、20艘與14艘;二手船部分,去年交12艘、6.68萬箱,今年已交4艘,後續還有4艘,8艘共計1969萬箱。 目前萬海是亞洲區間航線、船期最密集的貨櫃航商,營運39條主力亞洲航線,在亞洲市占率達15%;隨營運範圍推進至中遠洋區域,在中東、印度航線也有斬獲,去年第1季加碼船隊投入美西航線,去年增闢美東線,營運規模持續成長。
6月正式步入台股除權息行情旺季,根據統計,現金殖利率逾10%的股票高達20檔,陽明以15.81%傲視群雄。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上市櫃公司今年將發出2.34兆元現金股利,台股現金殖利率達4.12%,優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水準,長線資金如銀行、壽險、退休基金等已著手進場卡位。 2021年全球遭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台灣挾著長期深耕半導體技術優勢、中美大戰的轉單優勢仍在及貨櫃海運「海賺」激勵,2021年台股獲利大躍進,整體稅後純益首度突破4兆元、達4.31兆元,並較前一年度大躍進,年增74.48%。 上市櫃公司也豪撒股東股紅利,累計將發出2.34兆元的現金股利,年增50.77%,不過發放率54%,略低於前一年度,與今年多家公司計畫辦理現金減資有關。 根據統計,1,600家待除權息公司中,現金殖利率逾10%的公司高達20檔,創下史上新高,包括陽明、申豐、敦泰、聯詠、長榮、華碩、矽創、永信建、新鼎、康和證、宏遠證、撼訊、宏璟、群益證、宏璟、皇翔、新潤、技嘉、亞聚及泰銘,電子股僅占七檔,其餘由傳產及券商股稱霸市場。 陳奕光表示,以2日集中市場、櫃買市場總市值計算,整體台股的現金殖利率達4.12%,此數據大幅優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表現,再加上國內的資金充沛,計畫逢低布局台股的內外資機構,例如銀行、壽險、退休基金、校務基金等都伺機進場卡位,因此台股萬六的支撐區強勁。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接下來台股重量級個股的除息指標為16日台積電,以歷次「秒填息」紀錄來看,16日不會讓投資人失望,同日除息的華邦電、美亞、中再保、中菲行,都可望搭填息的順風車。 此外,長榮去年海賺、EPS為45.57元,每股將配發17.99元,日前已公布6月29日將除息,也是貨櫃三雄中,最早公布除息日期的公司,以2日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仍高達12.45%,長榮目前股東人數高達43萬人,都寄望能順利填息。
台股除息秀鳴槍!統計現金殖利率逾10%的上市櫃公司,包括陽明、聯詠、長榮、華碩等多達20檔,展望台股除息行情,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認為,8日除息的慧洋-KY將替航運股暖身,貨櫃大哥長榮29日填息可期;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則指,神山台積電16日有望重演「秒填息」戲碼。 1600家待除權息的上市櫃公司,今年共計擬灑2.34兆元股東紅利,雖股息金額年增50.77%,但因多家今年擬辦現金減資,股息發放率略降至54%。 其中,除陽明以殖利率15.81%稱霸,包括申豐、敦泰、聯詠、長榮、華碩、矽創、永信建、新鼎、康和證、宏遠證、撼訊、宏璟、群益證、宏璟、皇翔、新潤、技嘉、亞聚及泰銘等,現金殖利率均逾10%。 《工商時報》報導,觀察下周至少25檔指標股將除息,其中以可寧衛、慧洋-KY、信義、聯強、晶碩、崇越、台驊、惠普等個股為觀察重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台股現金殖利率達4.12%,優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水準,長線資金如銀行、壽險、退休基金等已著手進場卡位,萬六支撐強勁。 此外,法人點名16日除息的台積電與29日除息的長榮,認為除2大龍頭股順利填息不難,更有機會帶動台股除息行情熱潮。 蔡明彰認為,不僅長榮29日除息前股價有表現,散裝輪除息秀更自下周起登場,如8日除息的慧洋-KY站上百元,是散裝航運發動的明確訊號,其他如台驊投控、中菲行、正德等均可留意。 黃文清則指,16日台積電將上演除息秀,以歷次「秒填息」紀錄來看,16日不會讓投資人失望,同日除息的華邦電、美亞、中再保、中菲行等也可關注。至於去年每股海賺45.57元的長榮,配發17.99元股息,現金殖利率高達12.45%,43萬名股東也寄望能順利填息。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601)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上海商銀(5876) 友達(2409) 振曜(6143) 遠傳(4904) 亞力(1514) 裕隆(2201) 三陽工業(2206) 台化(1326) 台達電(2308) 均豪(5443) 英濟(3294) 光洋科(1785) 致振(3466)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鴻海(2317) 寶成(9904) 新鉅科(3630) 仁寶(2324) 凌陽(2401) 新興(2605) 茂迪(6244) 精材(3374) 濱川(1569) 先進光(3362) 系統電(5309) 驊訊(6237) 富采(3714)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家登(3680) 統振(6170) 中美實(4702) 聯亞(3081) 永光(1711) 頎邦(6147) 京元電子(2449) 南亞科(2408) 矽統(2363) 富鼎(8261) 松瑞藥(4167) 嘉聯益(6153) 康舒(6282) 僑威(3078) 廣運(6125) 中環(2323) 廣明(6188) 元山(6275) 力致(3483) 台半(5425) 普誠(6129) 加百裕(3323) 禾瑞亞(3556) 建舜電(3322)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亞太電(3682) 晶宏(3141) 鈊象(3293) 中航(2612) 富強鑫(6603) 彩晶(6116) 聯詠(3034) 旺宏(2337) 龍巖(5530) 網龍(3083) 東陽(1319) 原相(3227) 類比科(3438) 華孚(6235) 志超(8213) 致伸(4915) 擎亞(8096) 台郡(6269) 台燿(6274) 萬旭(6134) 信音(6126) 良維(6290) 耀勝(3207) 元太(8069) 廣宇(2328) 優群(3217) 佳邦(6284) 建達(6118) 5.轉賣為買的股票: 可成(2474) 東捷(8064) 群創(3481) 建錩(5014) 正德(2641) 大國鋼(8415) 宏遠證(6015) 大同(2371) 橘子(6180) 台塑(1301) 東鹼(1708) 南紡(1440) 中纖(1718) 長榮(2603) 陽明(2609) 萬海(2615) 慧洋-KY(2637) 四維航(5608) 中菲行(5609) 中鴻(2014) 合晶(6182) 嘉晶(3016) 南茂(8150) 榮剛(5009) 欣銓(3264) 至上(8112) 文曄(3036) 律勝(3354) 華通(2313) 宣德(5457) 希華(2484) 台嘉碩(3221) 盛弘(8403) 新盛力(4931) 6.買超前20名: 電子股: 群創(3481) 鴻海(2317) 彩晶(6116) 友達(2409) 仁寶(2324) 元太(8069) 遠傳(4904) 廣宇(2328) 富鼎(8261) 致伸(4915) 傳產股: 長榮(2603) 慧洋-KY(2637) 陽明(2609) 中鴻(2014) 東陽(1319) 亞力(1514) 裕隆(2201) 堤維西(1522) 萬海(2615) 台塑(1301)
美國時間周三,美股四大指數皆收黑,道瓊挫176點、費半跌1.6%;中央銀行本周寄出6月16日第二季理事會開會通知,屆時央行可能升息半碼或1碼;台美經貿關係獲重大突破,雙方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入第二季底前,投信作帳起跑,重金押寶中鋼、元大金等大型權值股;上市公司去(2021)年員工平均薪資費用前10高中,半導體產業就占了8家。以下為今(2)日財經懶人包: ▲美股四大指數盡墨 美股通膨之憂再度升溫,全球主要央行預料將採取大規模升息政策。同時,美國經濟數據不佳,美股開高走低悉數收跌,那斯達克盤中逾1%漲幅最後翻黑,景氣循環類股表現最差,不過,中概股的電動車族群上漲。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如下: ◎道瓊下跌176.89點或0.54%,收32,813.23點。 ◎那斯達克下跌86.93點或0.72%,收11,994.46點。 ◎標普500下跌30.92點或0.75%,收4,101.23點。 ◎費城半導體下跌49.66點或1.60%,收3,049.03點。 ▲央行6月升息 估半碼至1碼 6月16日為「超級央行日」,除Fed將在台北時間當日凌晨約2點發布利率決策會議結論,包括英國央行(BoE)及日本央行(BOJ)均將舉行決策會議,三大央行同日發布貨幣政策動向。央行則在當日下午2點舉行第二季理事會,無縫接軌,做出最妥適的政策因應。 ▲台美啟動BTA談判 台美首度同意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內容展開談判,並決定6月底在華府舉行首次會議,內容涵蓋中小企業、貿易便捷化等11項議題,將以堆積木策略,促成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簽署。 ▲投信重金押寶 17檔多頭先鋒 外資去年12月當月買超台股達206.53億元,較前一個月賣超0.74億元已轉為買超,並開啟了「月月買」的多頭列車。截至今年5月為止,投信已連續六個月買超,光這六個月投信就豪撒銀彈1,627.36億元,幾乎以規律性的節奏大買台股。 ▲上市高薪資 半導體霸榜 證交所1日公布上市公司去(110)年員工平均薪資費用,由今年1月7日剛上市的顯示器驅動IC廠瑞鼎,以611.9萬元奪冠,年增翻1.5倍以上,第2名及第3名分別為聯詠及聯發科,年薪都在500萬元以上,年增均逾5成。
證交所1日公布上市公司去(110)年員工平均薪資費用,排名前十高中,半導體產業「薪」情最好,其中就有8家為半導體業囊括,並且由今年1月7日剛上市的顯示器驅動IC廠瑞鼎,以611.9萬元奪冠,年增翻1.5倍以上,第2名及第3名分別為聯詠及聯發科,年薪都在500萬元以上,年增均逾五成。 ■聯發科均薪513萬排第三 上市公司110年員工平均薪資費用前十高依序為:瑞鼎、聯詠、聯發科、矽創、瑞昱、晶豪科、聯華、日月光投控、長榮、祥碩等,員工均薪各為611.9萬元、516.2萬元、513.8萬元、494.9萬元、486.6萬元、460.5萬元、380.4萬元、367.4萬元、360.6萬元及360.5萬元。這十家上市公司員工均薪僅有祥碩小幅衰退,其餘都呈現年增。 ■聯華380萬元跌破眼鏡 上述10家只有聯華及長榮非半導體業。長榮110年獲利衝高,每股盈餘(EPS)達45.57元,員工薪資衝到前十高不意外,但聯華110年EPS只有2.92元,員工年均薪高達380萬元,則是跌破市場眼鏡。 接下來,前11~20名依序為:精成科、志超、定穎、晶相光、勤益控、愛普*、鴻準、長華*、陽明及敦泰等,約各在300~340萬元附近。 ■獲利王台積電第45名 最受關注的是,台股護國神山、獲利王台積電,則連前20名都未擠進,而是排在第45名;貨櫃三雄中,長榮及陽明都在前20名之列,萬海則以255萬元居第40名。 此外,若以110年員工均薪年成長排序,前十高依序為:神達、大成鋼、浪凡等3家都跳增2倍以上,大眾控、瑞鼎、四維航、定穎、矽創、長榮、永崴投控、晶豪科、云辰、中鋼、陽明等,員工均薪都翻了1倍以上。 證交所表示,6月底將再彙總揭露本國上市公司110年度「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包括員工人數、薪資總額、薪資平均數及薪資中位數,暨公司經營績效與員工薪酬之關聯性與合理性說明。
因新冠疫情封城長達2個多月的中國大陸上海,昨(1)日正式全面解封,有專家除認為此事對於航運有漸進正面效益外,還提到台股將於6月陸續除息的幾檔航運標的中,長榮(2603)和慧洋-KY(2637)會是指標。 雖然上海已解封,但萬寶投顧蔡明彰表示,以貨櫃輪來說,上海港進出人員暫時仍須具備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依然很麻煩;而美國年底感恩、聖誕節採購旺季的庫存備貨,將從7月中下旬展開,因此亞洲到美國線的價格並非現在就會狂飆,而是漸進上漲。 蔡明彰指出,這也反映在貨櫃三雄的股價,同樣會緩步推升,像是長榮5月下跌3%,但昨日已站回季線,預估6月29日除息前將有所表現。 另外,上海解封後,房地產、基礎建設會促使鐵礦石回補庫存,連跌6天的海岬型指數因而在5月31日出現反彈,使得散裝輪出現漲升題材,例如6月8日除息的慧洋-KY股價昨日站上百元,蔡明彰直言,這就是散裝輪要發動的明確訊號。 ※免責聲明:本文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台北電】周二美股收黑,5月道指、標普500月線持平、那指月跌逾2%。台股早盤休息,開低後跌逾百點,權值股交棒由鴻海(2317)領軍,股價低翻紅突破至115元,創去年7月21日以來高點。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表現平淡,華新(1605)強彈半根漲停板,帶領電纜股成為盤面焦點;長榮(2603)、陽明(2609)、慧洋-KY(2637)、長榮航(2618)逆勢走高,航運股有表現空間。盤中指數一度翻紅收復16800點整數關卡,逼近季線約16838點,由於此區壓力重,加上端午假期將至,今日首攻失敗,終場下跌132.68點,為16675.09點。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100.9324億元,投信買超7.4869億元,自營商賣超8.1853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01.63億元。 傳產股成為盤勢焦點,電纜股最重,航運、電機緊跟在後,電子通路與其他電子族群則是電子股中的焦點。鴻海領軍下,集團股的台揚(2314)、廣宇(2328)、正達(3149)、榮創(3437)、群創(3481)、天鈺(4961)、訊芯-KY(6451)等齊揚。台積電收盤下跌近2%,權值股無力,題材股各自表現,中砂(1560)、東哥遊艇(8478)、三福化(4755)、上銀(2049)、愛普*(6531)、富鼎(8261)亮燈漲停。百貨股最疲弱,大魯閣(1432)今日股東會,去年每股虧損2.05元,消費抵用券利多不再,今日收跌逾6%,富邦媒(8454)續遭調節,800元站不穩,拉回半根跌停板,統一超(2912)遭00878 ETF調整成分股刪除,今日走跌3%,大型股失勢,導致類股不振。 周二台股上漲197點作收,成交量激增至3800億元以上,指數強拉收出連三紅直逼季線反壓,外資31日大舉回補232億元,技術面與籌碼面皆利多方,周三在逼近季線壓力下,市場轉為觀望,台股收跌132.68點,5日RSI為67.9,10日RSI為59.93,9日K值為83.59,9日D值為74.19,20日乖離率為3.05。外資5月賣超收斂至37.08億元,相對2~4月每月賣超金額都是千億級,可嗅出啟動回補的味道。只是靠近季線壓力大,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100.9324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01.63億元,在外資動向尚未明朗之前,台股且戰且走。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提醒,台股5月底單日大漲197點,扣除MSCI季度調整的甩尾因素,投入資金約1,600億元,相當於指數只有上漲40點左右,而端午連假將近,指數將偏向整理機率較高。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技術面而言,台股加權指數已修正至滿足點,股市下跌後本益比趨於合理,配合高股息殖利率保護、外資期貨未平倉空單來到萬口以下等有利因素,短線台股有機會反彈,惟第二季前仍以震盪格局為主。(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證交所公告今日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名稱: 1.康控-KY(4943):每股成交價21.4元,成交量93萬股,成交金額1990萬2000元。 2.泰山(1218):每股成交價28.45元,成交量935萬4000股,成交金額2億6612萬1300元。 3.台塑(1301):每股成交價106.69元,成交量29萬7990股,成交金額3179萬2553元。 4.台塑(1301):每股成交價106.67元,成交量17萬5010股,成交金額1866萬8317元。 5.亞德客-KY(1590):每股成交價967元,成交量2萬9000股,成交金額2804萬3000元。 6.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5.03元,成交量30萬股,成交金額3450萬9000元。 7.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5.01元,成交量65萬2000股,成交金額7498萬6520元。 8.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4.79元,成交量15萬8000股,成交金額1813萬6820元。 9.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4.75元,成交量30萬股,成交金額3442萬5000元。 10.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4.65元,成交量26萬3000股,成交金額3015萬2950元。 11.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4.63元,成交量18萬7000股,成交金額2143萬5810元。 12.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14.59元,成交量72萬股,成交金額8250萬4800元。 13.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51.35元,成交量26萬5500股,成交金額1億4638萬3425元。 14.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51.25元,成交量10萬800股,成交金額5556萬6000元。 15.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51.15元,成交量9萬9200股,成交金額5467萬4080元。 16.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51.13元,成交量56萬4500股,成交金額3億1111萬2885元。 17.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50.22元,成交量107萬5000股,成交金額5億9148萬6500元。 18.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50.2元,成交量111萬8000股,成交金額6億1512萬3600元。 19.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49元,成交量3萬4000股,成交金額1866萬6000元。 20.南亞科(2408):每股成交價66.84元,成交量25萬9000股,成交金額1731萬1560元。 21.華建(2530):每股成交價15.95元,成交量568萬1000股,成交金額9061萬1950元。 22.長榮(2603):每股成交價141.5元,成交量398萬9000股,成交金額5億6444萬3500元。 23.玉山金(2884):每股成交價29.88元,成交量260萬9000股,成交金額7795萬6920元。 24.元大金(2885):每股成交價26.75元,成交量120萬股,成交金額3210萬元。 25.大立光(3008):每股成交價1658.27元,成交量2萬9000股,成交金額4808萬9830元。 26.玉晶光(3406):每股成交價406.75元,成交量5萬2000股,成交金額2115萬1000元。 27.皇鼎(5533):每股成交價19.6元,成交量200萬股,成交金額3920萬元。 28.矽力-KY(6415):每股成交價2995元,成交量3萬1000股,成交金額9284萬5000元。 29.緯穎(6669):每股成交價898元,成交量13萬5000股,成交金額1億2123萬元。
證交所1日公布上市公司110年員工平均薪資費用,排名前十高中,半導體產業「薪」情最好,其中就有8家為半導體廠所囊括,並且由今年1月7日剛上市的瑞鼎(3592),以611.9萬元奪冠,第二及三名分別為聯詠(3034)及聯發科(2454),年薪都在500萬元以上。 證交所今天公布110年上市公司各家員工平均薪資費用表現,前十高依序為瑞鼎、聯詠、聯發科、矽創、瑞昱、晶豪科、聯華、日月光投控、長榮、祥碩等,員工平均福利費用各為611.9萬元、516.2萬元、513.8萬元、494.9萬元、486.6萬元、460.5萬元、380.4萬元、367.4萬元、360.6萬元及360.5萬元。 上述10家只有聯華及長榮非半導體業。長榮去年獲利衝高,每股盈餘(EPS)達45.57元,員工薪資衝到前十高不意外,但聯華EPS只有2.92元,員工年平均福利費用達380萬元跌破市場眼鏡。 接下來,前11~20名依序為:精成科、志超、定穎、晶相光、勤益控、愛普*、鴻準、長華*、陽明及敦泰等,約各在300~340萬元附近。最受關注的是,台積電連前20名都未擠進,而是排在第45名。 證交所表示,6月底將再彙總揭露本國上市公司110年度「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包括員工人數、薪資總額、薪資平均數及薪資中位數,暨公司經營績效與員工薪酬之關聯性與合理性說明。 證交所指出,期許上市公司於營運績效成長之際,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重視及增進基層員工的薪資福利,以促進勞資雙贏。
長榮集團兄弟過招5月31日進入第二回合,代表弟弟派出馬徵求委託書的長榮集團老三張國政(KC)31日現身股東會,繳交委託書並未入進場,從長榮航新任董事戴錦銓獲得69.65%的支持研判,張國政此次徵求委託書張數應不高。 長榮航今年股東會補選一席董事,哥哥派推舉榮運法人代表戴錦銓,弟弟派並未推派候選人。因此31日的氣氛較30日長榮股東會顯得平和許多。 雖然弟弟派今年未將爭奪經營權規劃放在長榮航,但張國政還是代表弟弟派出馬向股東徵求委託書。 因時間緊迫及前期規劃不長,僅找到康和證券股務代理,替張國政徵求委託書,市場則解讀是為2023年長榮航全面改選董事提前鋪路及練兵,2023年將擴大找券商合作。 31日股東會也出現插曲,長榮四兄弟中最為神秘的張國政親自現身在股東會,繳交委託書,隨即轉身離去。市場好奇,張國政此次徵求到多少的股東支持。 根據長榮航年報顯示,哥哥派勢力有長榮14.69%、長榮鋼3.87%及榮運0.93%等,合計19.49%。 弟弟派有長榮國際10.39%、張國煒旗下公司華光投資9.09%、張國政1.75%等,再加上已退出前10大股東之列的張國明持股約0.7~0.8%左右,合計超過22%,檯面上弟弟股權是贏過哥哥派。 但從長榮航推派的董事候選人榮運的法人代表戴錦銓獲得69.65%的支持,研判哥哥派透過元大證券、全通、長龍及聯洲配合及獲得法人股東的支持,徵求委託書的力量贏過弟弟派。 此次張國政徵求到長榮航委託書不多,反對力量不夠。長榮集團兄弟過招第三回合及主戰場,將是6月10日長榮鋼董事改選大戰。
貨櫃三雄除息行情由長榮揭開序幕,長榮5月31日召開董事會,決議2021現金股利將於於6月29日除息,不過,因第四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陸續轉換影響了股本,原本每股發放18元現金股利已調整為每股17.99999637元,按31日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達12.81%。 貨櫃三雄2021年股利強強滾,陽明配發20元股利,按31日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分別達16.06%,萬海則配發股股利1.5元及現金股利10.5元,現金殖利率達6.69%。 長榮今年的股東會在5月30日召開,比歷年提早約二個月召開,因此今年的除息及領息日程也往前提。長榮本次現金股利將於7月28日發放,總計發出952.38億元,因股利創新猷,投資人樂開懷。 長榮表示,第四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停止轉換期間6月10日至7月5日,債權人如要申請轉換,將在7月6日起向往來證券商辦理轉換手續。
【時報-台北電】美股周二回檔,台積電ADR仍收高1.63%。台積電(2330)昨尾盤暴衝拉高,今早下跌10元開出,加上聯發科(2454)、鴻海(2317)等電子權值股漲勢同步停滯,台股開低後跌逾百點,暫失守16700點,仍守穩月線及短期均線,今早以航運股長榮(2603)開高撐盤。 歐元區公佈5月CPI為8.1%,連7個月創下歷史新高,使得市場對於通膨增溫的疑慮再次浮現,美股四大指數小幅下跌,跌幅介於0.67%至0.41%。 美股道瓊下跌222.84點或0.67%,收32,990.12點。NASDAQ下跌49.74點或0.41%,收12,081.39點。 S&P500下跌26.09點或0.63%,收4,132.15點。費城半導體下跌16.67點或0.53%,收3,098.69點。 繼上周強勁反彈之後,周二美股收黑,劇烈震盪的油市使飆漲的通膨持續成為焦點,聯準會的政策動向仍是市場最關注的事。美國總統拜登和聯準會主席鮑爾周二會面討論通膨問題,拜登在會前表示對抗通膨是他的「首要任務」。此前聯準會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周一表示,他認為聯準會應準備好從現在起每次會議都升息0.5個百分點,直到確實抑制住通膨。 昨日尾盤MSCI季度調整,指數暴衝拉高。加權指數大漲197.15點,收在16807.77點,成交值3872.63億元。 美股收黑,但日股今早開高,台股開低仍有撐,本土投顧法人認為,台股短期多方強勢,上檔面臨季線反壓。 凱基投顧表示,大盤技術指標續強。月線轉為翻揚向上,多方向上力道延續,後續將面臨季線壓力,大盤反彈至這邊就須開始留意,賣壓將逐步加重,暫時不用預設立場,觀察反彈力道何時力竭。 國票投顧表示,昨天尾盤一口氣拉抬157點,順利突破16800點關卡,可見漲勢強勁程度。此外,外資連續三日買超金額都超過200億元,可見此波台股行情具有強勁買盤支撐,預期短多仍有持續上攻機會,建議聚焦表現整齊的電子族群,例如矽晶圓、砷化鎵、IC設計,上述族群近期漲勢強勁,另外中長線可聚焦鴻家軍和自行車族群。(編輯:沈培華)
長期關注航運股的投資人會發現,今年不管船票或機票,經常出現利多跌、利空漲的異象,操作難度大幅提高。專家分析,航運股今年來遠較電子抗跌,導致反市場走勢頻繁發生,觀察航空與貨櫃、散裝海運等3大航運族群,航空雙雄與散裝輪EPS估將連2季季增,相較貨櫃3雄Q2僅與Q1持平,續航力略勝一籌。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指出,整體航運股今年來小跌不到1%,績效比電子股好,因此航運股容易出現短線反市場心理走勢,也就是愈看好、高期待反而不漲,失去耐心殺一波後,卻突然反彈的微妙現象。 他先以航空雙雄為例,華航 、長榮航日前公告第1季財報,因航空業第1季通常不如第4季旺季,EPS各為0.52元及0.64元,季減逾5成,雖情況屬預料中,但法人卻帶頭砍殺,5月初修正近20%,後來國內疫情嚴重爆發,市場又認為,短時間不會跟進國外邊境解封,讓觀光股5月中旬再度急跌一波。 此時,航空及觀光的持股信心全面瓦解,沒想到本周一突然大漲,6檔觀光股拉到漲停,航空雙雄又復活,這個現象充分說明5月台股的主要基調是跌深反彈,電子股比航運股跌得深,所以漲幅較大,航運股又以航空雙雄5月上半月跌最深,所以月底急漲。 但隨時序進入6月,蔡明彰認為,情況將丕變,行情不再反映技術面跌幅,而是著重基本面第2季財報,考量多數電子股的第2季EPS,將較第1季季減,這種股票6月不要再追。 航空雙雄5月調漲兩岸貨運運價30%,如果油價不要再大漲,有機會第2季EPS季增,到第3季傳統旺季,加上台灣應會宣布邊境解封,將是連2個季度EPS季增,逢回宜找買點。 至於貨櫃海運部分,則傳出6月運價大漲,但貨櫃3雄周一股價下跌,市場持股信心恐動搖,宛如前一陣子航空雙雄的翻版,量縮盤整令人失望後,某天又會突然大漲。 蔡明彰指出,貨櫃3雄第2季EPS可望與第1季持平,今年旺季因上海6月1日全面解封而提前數周,產業景氣最旺落在7月中下旬,所以第3季EPS將季增。 散裝輪方面,海岬型運價5月曾大漲近90%,漲幅太大,近來急速修正,造成BDI指數上周修正20%,壓抑散裝輪股價,但第2季BDI仍較第1季漲10%,因而第2季EPS將季增,第3季是傳統旺季,因此散裝輪與航空雙雄類似,都具備連2季EPS季增的特性。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