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股分析: ●Cresset Capital投資長Jack Ablin表示,科技股可能是距離金融業最遠的行業,因此迎來了撤離金融業的輪動行情。 ●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Jeff Kleintop表示,周四投資人的風險偏好源自於看好銀行業的動盪已經平息,以及押注全球央行升息周期接近尾聲。 ●由於關鍵的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膨數據即將揭曉,以及季底的平倉操作可能使大盤陷入震盪,部分投資人對幾位聯準會官員周四發表的鷹派言論感到擔憂。梅隆銀行財富管理公司(BNY Mellon Wealth Management)投資長Leo Grohowski表示,操盤手正在為動盪可能加劇的明天做準備,不願貿然大舉押注。聯準會(Fed)和通膨再度成為焦點,他們唱的基本上都來自同一張歌單:通膨是頭號敵人,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男主本尊、傳奇對沖基金操盤手貝瑞(Michael Burry)在推特上坦承自己喊賣美股是「誤判情勢」,「恭喜逢低買入的投資人」。貝瑞是最先發現次貸風暴的投資人之一,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因對作抵押貸款證券而一戰成名。他在1月底聯準會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前建議「賣出」股票。
科技股市場超漲超跌習性,過度期待後的失望性賣壓出籠反而是買點。投信法人指出,預期下半年景氣相對較佳,且基期利多、策略調整見效及去庫存結束有望帶動獲利上修,若通膨下滑較快,消費動能回溫與資本支出加速,可推動科技股企業第四季至2024年展望優於預期。 台新ESG環保愛地球成長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看好三大領域,電動車包含電池、自駕與零組件皆有表現機會;替代能源的節能、儲能仍為各產業增加營運效率的必要條件,財報季震盪已反應短期變數,逢低可留意;永續農場因農機需求穩健,農場議價力與精準農業訂價相對整體機產業更能抵禦通膨,食品研發及智慧科學等題材亦從底部復甦,長線成長性看好。 富達投信認為,科技業高成長紅利可期,就整體科技業發展來看,從1990年代個人伺服器需求、2000年網路快速拓展、到目前雲端技術及未來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持續有創新題材推陳出新,賦予科技產業長線持續成長動能。 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呂丹嵐分析,目前市場仍舊處於調整期,短期內股市缺乏向上的動能,持續震盪整理機會較高;中期因通膨與經濟走緩,走緩程度仍需觀察就業市場的表現;長期展望當企業逐漸適應高利率環境且景氣循環常態化後,將帶來不錯的投資機會。因此,建議投資人專注在選擇具有長期競爭力的產業與企業。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資深產品經理Anjali Bastianpillai強調,今年有四大科技趨勢,包含未來10年顛覆商業模式的生成式AI、半導體產業鏈市值將突破1兆美元、軟體即服務(SaaS)成企業應用主力和科技業併購熱。軟體、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公司將是生成式AI的最大受益者,隨對運算、記憶和網路解決方案的需求增加,半導體需求也在成長。另產業鏈的重組也將成為一大趨勢,原本高度集中的半導體供應鏈將逐漸分散,以提高產業的整體韌性。
美元3月回檔,銀行業危機緩解,重振投資人對風險較高貨幣的胃納,市場仍預期,去年第四季美元見頂,上檔逢壓。 歐債殖利率曲線熊市趨平,此前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預料,今年底歐元區通膨將快速下降。以歐元技術面來看,在3月21日突破先前整理區間,目前走勢偏多,短線支撐1.0782。 英鎊3月走勢上漲,徘徊在兩個月高點附近。英國央行表示,英國並沒有感受到矽谷銀行和瑞士信貸所引發的相關壓力,因此,英鎊相對其他非美貨幣更強勢。技術面來看,3月站上月、季線後,目前走勢偏多,短線支撐1.2180。 隨風險胃口改善,削弱避險需求,日圓創近兩個月最大跌幅。不少對沖基金不看好日圓後市,上周的空頭部位已增至九個月新高。日圓3月走勢相較2月底有所回升,但力度不大,仍處於整理格局。(兆豐期貨顧問事業部期貨分析師謝侑呈提供,方歆婷整理)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日本官方31日數據,首都東京的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3月年增3.2%,已連續兩個月趨緩,但還是明顯高出日本央行目標值2%。2月為3.3%,元月則是創下42年新高4.3%的這個全日本物價領先指標,之所以不再上升且還稍微地下降,是因為日本政府補貼公共設施使用費的效應已顯現。 路透社指出,只剔除能源項目的東京CPI,本月雖不再繼續竄高,但還是位居33年新高點,這也表示日本政府除了施以補貼援手外,還要做更多才行,因為日本民眾就算有加薪,也追不上物價上漲的增幅。 至於日本央行密切關心的東京核心再核心CPI,也就是不計入能源以及不算鮮食後,3月年增3.4%還高於2月3.1%。這也顯示,在上游不斷地將成本轉嫁之下,東京的物價已是全面性上漲。 由於日本通膨一直在高檔盤旋,無法降至當地央行的目標值附近,故市場也臆測,即將接任日本央行行長的植田和男,有機會調整或乾脆結束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 不過,植田之前曾說過,就算走馬上任後,還是會繼續營造現在超寬鬆的環境不變,除非是需求型通膨能接棒目前成本型的。日本央行目前YCC的做法是讓長期殖利率適度發展,但壓低中短期利率。 除了通貨膨脹數據外,日本政府也公布另項經濟數據,2月工業生產月增4.5%,一掃元月是大幅衰退5.3%的陰霾。同時也預估,3月可望再增2.3%,4月應更可大幅成長4.4%。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在能源價格相對地下降的推動下,德國三月的通膨率獲得改善,但是仍高於預期,並也增添了歐洲央行(ECB)收緊貨幣政策的壓力。 德國聯邦統計局周四公佈調合於歐盟標準的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初值,在三月來到年增7.8%,遠低於二月的9.3%;月增率則為1.1%。 分析師此前的預估為年增7.5%,月增0.8%。 荷蘭ING的總體經濟主管Carsten Brzeski說,除了能源價格和大宗商品的下降,沒有跡象顯示出通膨有在減緩。 根據非調合於歐盟的資料,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三月為年增7.4%,月增0.8%。相較之下,二月和一月的年增率皆為8.7%。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周四在柏林舉行的加拿大德國能源會議上表示:「我不會說2月至3月的趨勢已經出現逆轉,但是下滑得很猛烈」。 食品價格持續高漲,為年增22.3%。 通膨上漲的趨緩,完全是由於能源價格的比較效應所帶動,與2022年3月相比,能源價格僅上升3.5%;而2022年3月當時俄國已發動烏克蘭戰爭,當時能源價格已大幅揚升。 聯邦統計局稱,此反映出基數的比較效應。而且德國政府第三輪的能源救濟計畫,也持續在壓低能源價格。
上半年出口疲弱、廠商庫存去化持續,壓抑整體投資表現,僅靠內需支撐經濟。據此,由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29日發布第一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8%,並上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2%。國泰台大團隊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認為,當前經濟前景不論長期或短期,都只能用「停滯通膨」四字形容。 國泰金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由上一季預估的2.3%下修至1.8%,全年成長率有8成機率落在1.1%~2.6%之間。相較於中央銀行預估2.21%、主計總處的2.12%、台經院2.58%、元大寶華的1.91%,國泰團隊預估值在主要機構中最低。至於台綜院、中經院及中研院,去年底預測值各為2.51%、2.72%及2.41%,預料都將下修。 通膨方面,因電價平均調漲11%,將推升通膨壓力,國泰團隊將今年CPI年增率由上季預估的1.7%上修至2%;其他機構包括中央銀行預估為2.09%、主計總處2.16%、台經院1.95%、元大寶華2.39%。另台綜院、中經院及中研院去年底預測值則為1.96%、1.97%及2.15%,也有可能上修。 國泰團隊認為,因核心通膨仍居高,央行第二、三季可能還有一次升息機率,除非金融面衝擊過高,否則今年降息機率低。徐之強指出,央行已面臨兩難,升息壓抑通膨、但也對實質經濟打擊,央行要先確認施政目標,決定要先壓抑通膨或促進經濟成長,後續才能採行適當政策。 雖然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強調,台灣不至於有停滯性通膨。徐之強對此表示,國內通膨率大於經濟成長率,是金融海嘯後首見,但情況並不比當年來的慘,因此經濟成長率還未出現負值,不過,若就當前整體的經濟條件來看,只能用「停滯通膨」四字形容。 徐之強分析,用長期資料觀察,台灣自2000年至今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約3.6%,國泰預估今年成長率為1.8%,等於是長期平均的腰斬;通膨率方面,台灣長期平均通膨率在1%上下,國泰今年預估值為2%,比長期平均為倍增,以長期來看,確實有停滯通膨跡象。 徐之強說,即使就短期現象來看,台灣已連兩季經濟負成長,近兩季通膨率也都超過2.6%、遠超過2%通膨警戒線,因此,不管從長期或短期資料來看,停滯通膨都是很適當的描述。
全球主要國家積極減碳,歐盟今年2月率先決議,將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今年10月碳關稅也將上路,美國在去年通過史上最大氣候變遷法案,補貼包括電動車、乾淨能源產業發展。投信法人指出,在政策助攻下,碳中和產業鏈自今年以來迎來一波漲幅,包括電動車、儲能設備、碳中和題材等表現都優於MSCI世界指數。 華南永昌全球碳中和趨勢指數基金經理人蔣松原表示,去年美國推出4,300億美元「降低通膨法案」,其中有3,700億美元將用於降低碳排放和推廣綠色技術,歐盟執委會在今年2月也提出「綠色新政產業計畫」,扶植歐洲相關潔淨產業競爭力,在政策激勵下,碳中和商機長線更具表現機會。 儘管市場雜音多,相關綠能、碳中和指數仍屬穩健,追蹤ICE全球碳中和趨勢指數,近期雖受市場震盪,今年以來指數仍有6%漲幅,建議投資人可關注減碳排相關技術及設備機會。另電動車在各國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今年將繼續保持偏強的增速,在全球政府政策支持下,長期具備投資潛力。 永豐台灣ESG ETF基金經理人張怡琳認為,自美國政府去年通過「降低通膨法案」,將有高達3,700億美元將用於降低碳排放的推廣,據專家估計,該法案將有助於降低美國的碳排放,相較2005年的碳排水準,預料至2030年可減少約40%碳排放,顯露了ESG減碳主題的龐大商機。 富蘭克林華美潔淨能源ETF經理人江明鴻說,歐洲議會上月投票通過新法,自2035年開始歐盟市場禁止銷售新柴油車,此舉讓歐盟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推動轉型為電動車的最積極者,將加速歐洲在潔淨能源產業的布局與提高國際競爭力,有望儘早達到聯合國淨零碳排目標。 柏瑞ESG減碳全球股票基金經理人馬治雲強調,短期來看全球股市仍有可能出現因擔憂經濟衰退或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導致的修正,但隨全球投資人對於減碳議題更加重視,預期相關幫助別人減碳的投資主題,中長期的表現潛力仍然可期,而且符合減碳趨勢的企業通常也可獲得市場較高的評價。
國泰金控昨發表第1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在出口表現不佳、歐美金融危機增添景氣不確定的情況下,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GDP)至1.8%,不僅較上次預測的2.3%,大幅下修了0.5個百分點,也比元大寶華日前的1.91%還低,是目前預測最悲觀的機構,經濟氣候持續呈現景氣轉弱的「陰」;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表示,台灣當前經濟可以陷入「停滯通膨」四字來形容。 徐之強表示,電價將於4月調漲、外食、房租漲幅仍大,核心通膨居高不下,預估央行第2季到第3季間,還有升息一次的機率;徐之強認為,央行也面臨兩難抉擇,要抑制通膨只能升息,讓實質利率轉正,另方面又擔心升息會打擊實質經濟,接下來要看央行,以壓抑通膨或促進經濟哪個為優先的施政目標,通常沒辦法同時解決這兩個經濟狀況。 徐之強認為,通膨壓力仍大,除非美國矽谷等區域銀行倒閉風潮,引發全球流動性擔憂、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否則,央行今年沒有降息的可能。 對於停滯通膨,徐之強表示,台灣經濟屬於正成長循環,若以2000年至今長達23年的觀察,經濟成長率平均是3.6%,但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僅1.8%,等於是平均值腰斬,通膨長年平均是1%,但今年很可能維持2%以上,呈倍數成長,從這角度來看,台灣經濟現況呈「停滯通膨」。 面對金融市場波動、實質負利率時代,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表示,投資要用功,不要像老鼠轉來轉去,也不要賭「外匯」,除非是外匯專家,否則,別去投資偏遠國家的外匯,沒賺多少差價,心臟要承受極大壓力,除了長期投資基金外,指數下跌之際,也可留意殖利率較高的好股票。 面對國發會發布2月景氣對策信號,連亮4顆藍燈,財政部長莊翠雲昨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面對立委關切時表示,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2.12%,第1季雖是負成長,但第2季經濟成長率會恢復正成長,預期下半年會比較好。 至於台股,莊翠雲表示,台股比較是淺碟型市場,易受國際主要國家股市連動影響,國安基金自去年7月進場,目前還在場內,會持續關注股票市場的變動。
中國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29日表示,目前全球經濟仍然面臨多重的挑戰,28日中午有機會和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一起探討目前的經濟形勢,兩人都有同感,對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博鰲亞洲論壇29日上午舉辦「亞洲區域合作:新機遇,新挑戰」分論壇,曾培炎、福田康夫、東協祕書長高金洪等人與會。 曾培炎在會中指出,目前世界格局深刻調整,地緣政治的對立加深,經濟復甦艱難,多國特別是歐洲出現罷工浪潮,美歐的通膨持續,金融風險陡升,烏克蘭危機波及全球,能源、糧食供應,可以看到形勢趨緊。一些國家更是不斷地搧風點火,鼓吹斷鏈脫鉤和進行一些冷戰型的對抗,給全球秩序和各國利益產生嚴重的影響。 曾培炎說:「亞洲人民,應該說我們經歷過這種冷戰和熱戰,也感受過滄桑憂患,和平彌足珍貴,發展來之不易。」 針對通膨議題,中國前國家統計局長寧吉喆29日在另一場分論壇中指出,中國是資源進口大國,但隨著經濟恢復,中國並沒有拉動世界的通膨。如果中國出口順暢,會為已開發國家提供優質廉價的商品,這也是過去十幾年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保持低通膨的基礎,一定不能從國與國之間認識問題,要按照全球化的規律去做,把需求政策、供給政策、貿易政策相結合。 政策方面,寧吉喆指出,中國這幾年的財政政策積極性更強一點,貨幣政策則是穩健性更強一點,但前提還是要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在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反通膨)、金融穩定(避免危機)三大目標中,寧吉喆認為避免危機排在第一位,否則點狀的危機就會變成線狀與面狀的。
美國聯準會(Fed)日前宣布升息1碼,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調至4.75%至5%,升息幅度與2月相同,並符合市場預期。隨通膨逐漸和緩,加上銀行業風波帶來不確定性,市場預期聯準會的升息循環可望進入尾聲,美元指數走勢偏弱,進而造成黃金近期表現相對強勢。 自去年3月以來,聯準會累計升息4.75個百分點,但在銀行業動盪加劇的影響下,市場擔憂銀行業的風暴是否會引發骨牌效應,進而掀起新一波危機,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聯準會暗示後續可能只會再升息1碼;從利率點陣圖觀察,2023年底利率預測中值維持在5.125%,意味大多數官員預計未來只會再升息一次,緊縮循環可望接近尾聲。 從技術面來看,雖然黃金期貨近期漲勢稍有減弱,逐漸轉向盤整,但黃金期貨下方的均線維持多頭排列的格局,並且持續向上翻揚,黃金期貨仍有機會再次挑戰前高,而後續美國將在31日公布2月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仍可留意通膨是否持續降溫,黃金期貨也將有更明朗的走勢。(凱基期貨提供,柯宗沅整理)
美光財報差但財測報喜,強調庫存觸底又有AI加持,股價大漲逾7%,帶旺科技股及銀行股回穩,美股全走揚;總統蔡英文赴美洲訪友邦,國安基金出手護盤,台股黑翻紅,拚首季完美收官;新光三越叔姪對戰落幕,董事長由吳東昇接任,下任將由第三代吳昕陽接班;去年全球經濟動盪,我固定投資仍突破6兆元大關,再創新高;國泰金下修今年經濟成長至1.8%,認為當前經濟只能用「停滯通膨」形容。以下為今(30)日財經懶人包: ▲美光發AI光 美股喜開趴 周三美股主要指數全面勁揚,蘋果、微軟、美光等科技股大漲,帶動那斯達克指數強勁反彈,費城半導體指數更大漲逾3%。銀行業危機蔓延的擔憂緩解,以及美光科技等公司發布樂觀的展望,都為市場帶來提振。 ★四大指數 美股道瓊上漲323.35點或1.00%,收32,717.60點。 NASDAQ上漲210.16點或1.79%,收11,926.24點。 S&P500上漲56.54點或1.42%,收4,027.81點。 費城半導體上漲99.85點或3.27%,收3,157.11點。 ▲蔡總統出訪中美洲友邦… 政府基金進場護盤 總統蔡英文29日出訪友邦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除過境美國,更傳出可能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市場擔憂挑起兩岸敏感政治神經,知情人士指出,政府委外代操與國安基金29日進場護盤,支撐台股抵禦波動、盤中由黑翻紅,終場上漲68.28點,以15,769點作收,力拚第一季完美收官。 ▲新光三越改選 吳東昇接董座 新光三越29日董事會,因日籍董座村上英之任期屆滿依法改選董事長、副董,如先前預期吳東昇、吳昕陽均為提名人選,在日籍董事提出由吳東昇接任、做完二年三個月後,下屆董座一定要由第三代接班,使得叔姪對戰轉和解,除吳東亮仍表明反對外,全體鼓掌同意吳東昇接任新光三越董事長。 ▲我固定投資爆發 突破6兆 經濟部29日公布最新統計。經濟部表示,近年全球經濟動盪,經歷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等變數,我國仍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半導體廠商擴增先進製程,再加上國際科技大廠加大在台投資及台商回流挹注,帶動固定投資持續走升,2022年突破6兆元,來到6兆2,7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實質成長6.2%。 ▲國泰金談經濟 恐陷停滯通膨 上半年出口疲弱、廠商庫存去化持續,壓抑整體投資表現,僅靠內需支撐經濟。據此,由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29日發布第一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8%,並上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2%。國泰台大團隊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認為,當前經濟前景不論長期或短期,都只能用「停滯通膨」四字形容。
拜假日旅遊和住房成本驟降之賜,澳洲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跌到8個月低點,通膨壓力減緩下,澳洲央行(RBA)下周二(4月4日)決策會議暫緩升息的機率大增。 澳洲統計局周三公布,2月CPI年升6.8%,相較1月的7.4%和去年12月的8.4%年增率,通膨明顯降溫,也低於市場預測的7.1%,創去年6月以來最小增幅。與1月相比,增幅0.2%。 排除蔬果、燃料等波動大的項目不計,2月核心CPI年增率由1月的7.5%滑落到6.9%。澳洲2月通膨放緩,多虧度假和旅遊花費月跌14.6%,新屋價格年漲幅來到1年最低,租金增幅也停在4.8%。 澳洲央行下周二將發布最新利率決策,在歐美銀行業連環爆,恐讓金融環境急遽緊縮下,升息1碼的可能性幾乎完全排除,而澳洲通膨又有降溫跡象,更為RBA暫停升息敞開大門。 市場預期RBA下周升息1碼的機率,從先前的15%跌到只剩5%。目前澳洲官方現金利率,升抵3.6%的11年高點。 倫敦調研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資深經濟學家提利安特(Marcel Thieliant)指出:「通膨驟降加上消費疲軟,可能讓澳洲央行下周暫停緊縮循環。」但他仍預期RBA會在5月做最後一次升息。 但澳盛銀行(ANZ)分析師預期,RBA在4月例會還是會升息,理由是近來出爐的數據,包括就業報告,反映出澳洲經濟依舊強韌。ANZ分析師說:「雖然RBA示意未來幾個月內擬停下升息腳步,我們仍認為經濟數據與暫停升息的打算格格不入。」 RBA總裁洛威(Philip Lowe)曾提到,有鑑於貨幣政策目前已進入限制性領域,央行暫停升息的時間不遠。他也暗示過最快4月就會停止升息,要視經濟數據表現而定。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央行(BoE)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之一Catherine Mann在周三表示,下滑的能源價格,將讓整體通膨率回到英國央行的目標區間,但是持續高漲的核心通膨,將讓BoE難以在時間推移之下制定貨幣政策。 Mann在美國的國家商業經濟學協會(NABE)一場會議上發表談話,指出:「天然氣價格尤其是處於下行趨勢,這種動態將在推動整體通膨率下降方面顯得非常重要」。 「但是核心通膨和服務的趨勢是在上升,這將使得我們的工作非常的困難」,因為英國央行設定的2%目標是與整體通膨率有關,而不是較高的、更持久的核心通膨。
全民存股蔚為風潮,但要小心「存錯股,變存骨」,如果買到破產下市股,又來不及認賠殺出,就會痛到捶心肝了!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表示,在受過慘痛教訓後,知道要避開3大地雷,從4個數字看門道,並整理出1個黃金公式,才能找到好存股。他說定存股會越存越香,在高檔時笑看它飛,在空頭時趁機補貨,股票會越存越多張,每年股利也會多到領不完。 股海老牛在臉書粉專表示,投資理財才能抗通膨,他回憶每次翻閱自己寫的兩本理財書,在書中看到甜甜價時,就會怨嘆當時沒有多買一點,只有持續把錢投入好公司,在長期複利滾存下,未來才能幫你賺更多,並降低持有成本。 不過,要小心「存錯股,變存骨」!股海老牛指出,存股風險當然有,10年前的「熱門」定存股,如今變烙賽股,例如友達、力晶、勝華等(後面2檔已下市)。 老牛回想還是股市小白時,曾買過4張觸控面板股勝華,後來趕在公司破產下市前,連滾帶爬認賠殺出,所以那些年存骨教他的事,是想要存股不要變存骨!老牛提醒,肯定要避開3顆大地雷: 地雷1:獲利溜滑梯 獲利起伏波動大,尤其是景氣循環股,當獲利出現大衰退,股價自然也跟著下跌,倘若繼續衰退下去,那絕對不適合存股。 地雷2:一次性收益 當公司出售土地廠房等,獲得一次性收益挹注,使得當年度獲利暴增,再加上隔年大發股利,尤其是殖利率超過10%的,千萬務必要小心,想要填息更是難如登天(嘿啦~就是指要小心長榮跟陽明)。 地雷3:泡泡吹太大 在股市中待久了,就會了解到,多的是大吹特吹的老闆,明年營運會多好多好,接著就是上演高檔增資,結果泡泡破了之後就裝傻。因此,好的經營者難尋,敢說實話的越來越少,反而是低調賺錢的公司,才是真的值得長期投資。 老牛強調,抱緊股獲利公式=盈餘成長→股利增加→股價上漲,而具備4特質的優質公司,才值得長期一直好好存。 1、獲利成長:公司獲利長期持續穩健成長,不斷累積盈餘。 2、高殖利率:在高殖利率保護傘下,公司與股東同樂。 3、高防禦性:在營運健全情況下,具備足夠現金,因應股災來襲。 4、股價便宜:內在價值不斷增加,相對於外在股價仍屬便宜位階。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海老牛》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根據韓國央行29日公布的查訪報告,韓國民眾目前還是很擔心水電等部分公共設施的使用費還是很貴,但預估未來一年的物價應會再增3.9%,已比2月時調查的結果要少0.1%左右。 韓國央行指出,雖然加工食品、外出用餐以及交通等費用還是居於高檔,但油價最近開始下跌,整體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想要繼續再漲的機會有限。同時,因比較基期的關係,2023下半年的通膨數字也會下降些。 這份民意調查中,高達81.1%認為水電費大漲是未來通膨走高的主因之一,其次是農產品以及像是機具、紙類與服飾等製成品,也各有31.5%與23.6%覺得售價愈來愈貴,因此造成通膨上揚。 就韓國近期實際的CPI數據來看,2月份年增4.8%,較元月5.2%低一點。同時,與比去年7月曾創新高的6.3%相比,更是明顯下滑。市場預估,即將公布的3月物價應可再下滑至4.6%左右。 另方面,韓國央行為了抑制通膨,已經將利率大幅升至目前的3.5%。專家學者認為,要不是擔心經濟成長受到影響,韓國央行在上個月下旬既定會議中,還是會決定要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