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財政支出

的結果
  • 散裝航運與基建相關股看俏

    無畏近日美國銀行連環倒閉的金融危機,散裝航運指數持續漲不停,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連十七漲,累計漲幅達一七六%。推升BDI主力的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BCI)則連十六漲,累計漲幅達五七二%,海峽型船的平均日租金在三月十三日也回升到一五○九九美元,正式越過一五○○○元的成本線開始賺錢了。 經濟復甦領先指標漲不停 由於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榮枯、原物料需求強弱密不可分,BDI觸底強勢反彈,將可視為全球經濟將復甦的領先指標,讓年初各機構上修今年全球GDP的預估更有所本。 背後支撐經濟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全球政府轉向擴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資剛性需求,抵銷緊縮的貨幣政策所引發民眾消費、企業投資需求減少。而全球製造業景氣又與政府財政支出息息相關,今年二月全球製造業PMI能夠重回五○榮估線跟擴張的財政政策脫不了關係。 首先看到積極刺激經濟的中國政府將今年GDP成長目標設定在五%,較去年增加二個百分點,倚靠的就是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其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增五.六%,增加一.五兆元人民幣,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安排在財政預算支出列項中的首位,並加大對基本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同時支持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 能源危機 加速能源轉型政策推行 正努力緊縮貨幣政策降低需求以抗通膨的美國,財政政策也逆勢擴張,拜登提出的政府支出預算案,預計在二○二三年十月一日開始的二○二四財政年度,預算總規模年增九.七%,增加六千億美元。其中,除了增加教育、醫健及育兒支出外,為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編列二○億美元的戰略基礎建設計畫,國防支出計劃也年增三.二%,續創歷史新高。 同樣正對緊縮貨幣政策抗通膨的歐洲,今年也多實施擴張的財政政策,支出主要用於能源補貼及國防軍事,法國、義大利、英國等國今年財政支出預算均較去年增加。日本今年財政支出計劃年增六.三%,其中總體國防預算年增二六.四%。 除了中國政府財政支出繼續著墨基礎建設外,歐美國家在能源危機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下,財政支出增項也多集中在軍費及能源轉型,同樣有利與能源基礎建設相關產業的訂單需求持續增加。 由政府財政政策創造的基礎建設剛性需求,又將成為滋養全球製造業景氣邁向成長復甦的肥料,能源轉型基礎建設及原物料相關產業將有正向反應的機會,在各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下,市場預估未來十年全球新能源投資將超過四.三兆美元,超過全球GDP的二.三%。 銅成為財政政策主要受惠者 能源轉型是朝向更清潔、可再生、可持續的能源系統轉變的過程,全球能源轉型政策趨勢將帶動銅鋁鋰等金屬需求,其中銅更可說是新的石油,因太陽能、風力發電及電動車等潔淨能源都需要用到銅。 根據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二○二二年全球銅市所增加的需求,有四○%來自於全球去碳化應用,並預估全球來自能源轉型的銅需求將從二○二一年的一八○萬噸,成長至二○二五年的三百萬噸。 ※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177期,2023.03.17出刊。 本文作者:高適 (本文摘自《理財周刊1177期》)

  • 韓國11月零售額連跌三個月 經濟前景蒙陰霾

    韓國統計局29日公布11月零售額經季調後連續三個月下跌,反映目前來自中國和其他主要市場的需求下滑,給韓國經濟前景蒙上陰霾。政府為此承諾在明年上半年加快財政支出來支撐經濟成長。 11月零售額月跌1.8%,跌幅高於10月的月跌0.2%。與去年同期相較為年跌2.2%,跌幅也高於10月的年跌0.7%。兩者均連跌三個月。 經過第三季零售額成長1.2%後,外界預期在需求疲弱拖累下,本季零售額將逆轉為下跌。 由於零售額數據顯示出韓國經濟成長前景愈來愈不明朗,因此財政部在數據公布後不久,就重申其承諾加快增加財政支出來刺激經濟。 其強調政府在明年全年財政支出預算裡,將會在上半年執行其中65%,執行比率創歷年來同期新高,並承諾會採取彈性的財經政策,以因應不斷影響成長的各種風險。

  • 《大陸金融》財長透露 年內財政支出將達26.3兆人幣

    【時報-台北電】上海證券報訊,大陸財政部長劉昆日前透露,年內財政支出將增至26.3兆(人民幣,下同)。他也提到,中央雄厚的財政實力,加上跨周期、逆周期調節效力,為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提供有力後援。展望明年,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將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並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專項債券、調入資金等適當的支出強度。 財政部統計,今年前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兆6334億元,同比增長6.4%,主要投入公衛、教育、就業及社會保障等民生相關領域。為了穩住經濟大盤,財政支出須落在一定強度,今年前10月廣義財政(含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大於收入約6.66兆,同比增長約188%,顯見財政收支矛盾擴大。(編輯:廖小蕎)

  • 俄羅斯砸錢撐經濟

     莫斯科向民眾與商界撒錢,以減輕西方制裁造成的痛苦。  ■Sanctions pain for Russians is eased by cash from Moscow.  俄羅斯遭西方制裁,為減緩經濟被制裁所造成的衝擊,政府不惜增加財政支出來提高社會福利,對商界提供紓困貸款等各種振興措施。除了支撐經濟外,也藉此籠絡人心。  俄國面對諸多經濟困境,包括6月通膨率擴大至16%,遠超過美國的9.1%與歐盟的8.6%,還有物資短缺正導致其製造業產量大跌。俄國政府乃至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經濟萎縮10%。其首季經濟成長3.5%。  以能源收益振興經濟  目前莫斯科向育兒家庭、孕婦、公務員和退休人士提高社會福利。至於商業,從不動產開放商到航空公司,也都能透過各種紓困措施,分享到因能源價格上漲所增加的收益。  俄國財長西盧安諾夫(Anton Siluanov)說,今年財政支出將較戰前預測值高出約12%,令原先估計的預算盈餘轉為赤字。  撒錢救民兼攏絡人心  俄國在財政緊張下仍推出振興措施,目的是要提高民眾對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和對烏克蘭戰爭等支持度,讓普丁可以對國內外宣聲國際制裁對西方造成的傷害超過俄國。  普丁已發起各種不同振興計畫,承諾「履行所有社會責任」同時,還推出新的、更有效率的機制去支援民眾和其收入,像把最低薪資水準調高10%,和兩度提高退休金支付額,合計增加近20%。  克里姆林宮網頁有「反制裁」(Anti Sanctions)類目檢索,當中有約70個項目,包括總統就政府對制裁所做回應的政令與演說。  俄國許多受制裁打擊嚴重的企業,不斷得到政府金援或像補助貸款等援助、破產保護或有權暫停支付保險費。像對航空業因制裁而失去的營收提供補償。聯邦航空署(Rosaviatsiya)指該措施讓國內航班維持去年水準,使民眾能負擔航空旅行。  不動產開發商能取得補助貸款,那些因缺乏建材而無法完工的大樓不會被罰,並得到破產保護。不動產顧問公司SV-Palmira經理吉列波瓦(Maria Gribova)說,雖然制裁的衝擊仍未結束,但產業趨勢屬正面。  儘管俄國每天賣出10億美元的石油與天然氣,但俄國財政預算因社會福利支出和軍費等增加而緊張。西盧安諾夫5月時預期全年預算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  他說:「面對西方制裁,我們必須有新動力去支撐經濟。」由於所有新振興措施都需要有大量財政支出來因應,因此政府對任何額外支出的態度非常謹慎。  俄政府財政支出大增  俄國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指出,政府今年1月到4月間財政支出較去年同期大增25%。政府後來未再公布財政支出數字。  雖然俄國稅收因為經濟疲弱而下降,但盧布卻因資本管制、央行多次升息和進口大減而少對外支付等因素而走強。  但這也代表俄國石油出口收益變相減少。因為國際油價以美元計價,盧布強勢升值,即表示海外賣出石油取得的美元,在匯回國內時出現匯損。

  • 大陸Q2恐見負成長 8方面措施穩經濟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日前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發文表示,今年大陸第2季經濟可能會出現負成長、上半年平均增速約為2%。而受到近期疫情衝擊,讓大陸官方「穩經濟」的態度鮮明,大陸財政部2日也在記者會上表示,為穩定經濟大盤,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將在稅費、財政支出、投資消費等8個方面頒布措施。  首先將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力道,大陸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指出,將把更多行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留抵稅額的範圍,預計可新增退稅1420億元(人民幣,下同),讓今年新增總額達到約1.64兆元,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今年3月大陸在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訂2022年經濟成長目標約5.5%。雖已是近20多年的最低目標,但外資仍質疑可能性。尤其在大陸經濟中心的上海經過2個月封城後,更讓大陸提高達標難度。  對於經濟目標,劉元春撰文認為大陸第2季經濟或出現負成長,並研判上半年的平均成長增速約2%。但受惠大陸官方的經濟刺激方案,下半年增速有望上看8%,估計全年約4.5%至5%之間。  而大陸官方稍早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後,大方向提出6方面33項一攬子政策措施。據《北京日報》引述大陸財政部表示,將在稅費、財政支出、投資消費等8個方面發力。  除擴大留抵退稅適用範圍外,也將加快財政支出進度。透過中央財政督促下達各項轉移支付,要求各地政府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加緊推進納入年度計畫的重大工程建設,加速資金和政策效益。  此外,大陸財政部要求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使用並擴大支持範圍,力爭今年新增專項債券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並將新基建、新能源專案納入專項債券重點支持範圍,更好發揮穩增長、穩投資作用。  在穩住市場主體方面,則要統籌運用政府性融資擔保、政府採購、社保費緩繳、援企穩職位等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與健康發展。

  • 《大陸金融》陸今年財政支出年增8.4% 赤字率下修

    【時報-台北電】香港信報訊,大陸財政部日前公布國家財政支出情形,部長劉昆指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是26.7兆(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增加逾2兆,增幅達8.4%,亦比預期GDP增幅高出2.9個百分點;今年赤字率適當下調2.8%,較去年減少0.4個百分點。  針對赤字率下降,劉昆進一步說明,雖然這會使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但透過跨年度調節,僅中央本級財政調度一般預算的資金就達1.267兆,為去年的6.6倍,等於提高赤字率一個百分點,財政支出強度仍有保障。(編輯:廖小蕎)

  • 德新政府若左傾 將增財政支出

     德國大選後,若由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與綠黨(Green Party)跟親商界的自民黨(FDP)合作,財經政策將左傾,可能加稅和增加財政支出,加強推動數位化與對抗氣候異常政策,對政府債務增加的態度可能不若以往謹慎。  民調顯示,中間偏左社民黨(SPD)的蕭茲(Olaf Scholz)可能成新總理,而綠黨(Green Party)國會議席可能倍增。  荷商安智銀行全球研究部主管布塞斯基(Carsten Brzeski)認為,在SPD籌組的新政府裡,綠黨跟FDP能帶來新的革新力量。  儘管如此,大選結果難料,投資人應該為兩個可能結果做準備。  若SPD與綠黨跟FDP結盟,新政府路線會左傾。若拉謝特(Armin Laschet)帶領中間偏右的基民黨(CDU)/基社黨(CSU)執政聯盟險勝,也必須跟綠黨跟FDP合作。  專家認為若SPD結盟對象是綠黨跟左翼黨(Die Linke),左傾路線會更激進而致力重新分配財富和加稅。  Ifo的9月企業信心指數連續三個月下滑,主要受中國成長放緩、供應鏈中斷和天然氣價格持續飆漲等衝擊。德國新政府若為了支撐經濟而增加財政支出,可能被迫放棄遵守過去嚴格的財政紀律。  德國去年為挽救受疫情打擊的經濟,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已攀升至70%。  瑞銀報告指各黨派的共識是對抗氣候異常,7月洪災更加強這決心。不管誰執政,環保投資肯定不斷擴增。  由於綠黨將在籌組新政府中扮演重要力量,高盛認為其會推動德國加快往綠色經濟做轉型。  投資銀行界認為,左傾的新政府會對富人增加課稅,但由於大選結果極難預測而可能有變數。因為CDU/CSU聯盟仍有勝選可能,從而維持目前的財政與經濟政策路線。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