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謝金河

的結果
  • 金融業荊棘滿佈 矽谷銀行、瑞士信貸連環爆 我全體淨利砍半 謝金河嘆:不小心踩雷就粉身碎骨

    歐美金融業連環爆雷,台灣金融業獲利大減,均令市場惴惴不安。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30日表示,光是3月,美國矽谷銀行、瑞士信貸連環爆,兩者內容雖大不相同,但都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事;台灣金融業去年被狂風暴雨掃到,全體金融業淨利較2021年幾乎砍半;謝金河直言,金融業風險無所不在,稍不小心踩到地雷,一下子就粉身碎骨。 謝金河昨以「百密不容一疏!金融業荊棘滿佈」為題評論近期全球金融業遭遇的波瀾。他表示,在三月內,美國矽谷銀行破產,造成第一共和銀行等地區銀行骨牌效應,百年大型資產管理銀行瑞士信貸也瞬間瓦解,這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事。 謝金河分析兩銀行破產的原因指出,矽谷銀行和瑞士信貸同樣是破產,也都有人出來救,但兩者內容大不相同;他表示,矽谷銀行本來是好銀行,吸收矽谷創業家很多存款,在破產前半年,股價一度攻到763美元,會一夕倒閉是因為經營者的一念之差把公司搞垮;瑞士信貸則是長期經營不善,最後只能兩手一攤等國家出來善後。 兩者造成的衝擊也不相同,謝金河進一步分析,矽谷銀行帶來的衝擊是存戶把存在小銀行的錢搬到大銀行,瑞士信貸破產則是茲事體大,除了160億瑞士法郎的額外資本一級債券(ATI)歸零,瑞士百年來做為中立國,全球藏錢的聚財地位瞬間毀滅;他指出,瑞士信貸告急,很多錢搬到新加坡,也有跑到香港,帶動一連串資本大搬風。 回頭檢視台灣,謝金河表示,台灣金融業去年被暴風雨掃到,全體金融業淨利較2021年的9366億元幾乎砍半至4798億元;其中,產險業因防疫保單受重創,去年產險公司大虧1905億;若將把產險,壽險加在一起看,2021年還大賺4397億元,去年變成虧損186億;從個案來看,去年財報揭露,裕隆(2201)和中華汽車(0026)本業都賺大錢,但業外卻賠大錢,新安東京海上保險全年慘賠470.75億元,把裕隆本業賺的錢都賠光了。 銀行業業方面,去年仍有4321億元獲利,只是小幅衰退;證券業獲利減半,只剩663.22億元;聯準會暴力升息在台灣也造成不小的衝擊,但防疫保單的理賠,真的對金融產業造成大傷害。 最後,謝金河感嘆,這也意味了,金融業風險無所不在,稍不小心踩到地雷,一下子就粉身碎骨了!

  • 庫克作息曝光!謝金河聯想到台灣晶圓女王:成功人士共同點

    蘋果執行長庫克近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接受媒體訪問時罕見透露自己的生活作息,每天清晨3:45就起床、睡足7小時,引發外界討論,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撰文分析成功人士的生活作息,像是環球晶董事長、人稱晶圓女王的徐秀蘭生活也維持紀律。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庫克在北京蘋果門市考察業務大受歡迎,他強調今年是蘋果進入中國的第30年,蘋果和中國共同成長,顯示庫克在極度看好印度市場之際,也努力經營中國市場,展現他柔軟的身段。 值得關注的是,庫克近期受訪時透露他的生活作息,每天晚上9點前睡覺,隔日清晨3:45起床,每日睡足7小時,起床後要回800封電郵,又看蘋果用戶對產品的意見,然後到健身房,用Apple Watch記錄每天的運動量,接著早餐吃無糖杏仁奶及麥片、蛋白炒蛋,大約在早上8點以前進公司。 謝金河進一步表示,庫克生活規律的一天,令他想起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終身未婚的她每天3:58起床,比庫克晚13分鐘,同樣回覆客戶電郵,和90歲的媽媽一起吃早餐,再開車到公司,這樣的生活節奏幾十年不變,也開創了她在矽晶圓領域的女王地位。 謝金河文末總結,成功人士的生活千篇一律,他們都有生活紀律,作息有節奏,飲食、運動都兼顧,也許這是值得大家重視的新典範!

  • 矽谷銀行掛掉 瑞信AT1債淪壁紙!謝金河:台灣金融業早就爆災難

    進入三月下半月,美國Fed極度升息之後的後座力終於浮現,先是矽谷銀行在四十八小時內驚傳破產,接著地方型的小銀行如第一共和銀行(FRC)也告急,然後是瑞士信貸傳出危機,瑞士政府緊急救援,並協助瑞士銀行以三○億瑞士法郎併入瑞士信貸,但衝擊市場的是瑞士信貸發行的一六○億瑞郎的額外一級債券,必須完全減記,也就是投資人手上的AT1瞬間變成壁紙,這對債券市場是一顆超級大炸彈。 暴力升息的後座力 在矽谷銀行、第一共和,到瑞士信貸相繼驚傳危機後,歐洲很多銀行也紛紛拉警報,經過歐債危機以後,歐洲銀行股價走低,加上踩到很多地雷,如今市值都不大,像德意志銀行跌到九.五歐元左右,市值只約一九○億歐元,瑞士信貸的股價也在十七歐元上下,西班牙的外換銀行、桑坦德銀行股價都跌到個位數,瑞士信貸出了事,也把歐洲銀行業的問題全部沖了出來。 在銀行業警報頻傳中,當然衝擊二十二日美國Fed升息的態度,其實,銀行告急,正是Fed暴力升息產生的後座力,從去年三月十六日Fed正式展開升息一碼之後,全世界正式進入升息循環,在一年之內,Fed升息八次,總共升息十八碼,利率從○~○.二五%快速拉升到四.五~四.七五%,也影響債券殖利率走高,以美國十年債殖利率為例,在展開升息前,最低只有○.五三%,這是債市最光輝的時代,但一年之內,美國十年債殖利率衝上四.二七九%,短天期的兩年債以內的殖利率都衝上五%,這當然影響到銀行業的經營,特別是有壽險的金融業。 矽谷銀行會出事,就是因為短期間存戶把錢存入銀行,矽谷銀行必須找出路,把錢拿去買一到五年期債券,但利率拉高,銀行虧損加大,矽谷銀行只把其中二一○億美元債券賣掉就出現十八億美元虧損,存款戶發現不對,四十八小時內先提走四二○億美元,矽谷銀行一下子就掛了!瑞士信貸則是經年累月的問題,一次總爆發。 台灣的金融業去年就已經災難頻傳,如果從財報來看,國泰金第四季虧損一六五.四三億,海外債部位高,去年EPS從前一年的九.四九元降到二.三一元,為了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發行一股三五元的一五○億增資,去年盈餘無法分配給股東。同樣地,開發金去年第四季也虧損三九.五五億,同樣無息可配。部位最大的富邦金第四季虧三六七億元,在二一年風生水起的時代,全年淨利一四四五.五九億元,EPS寫下空前的十.七八元新高,去年只剩下四六九.二六億元,EPS剩下三.三五元,股息怎麼分配,仍然未確定。 金融三業警報響起 而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潤泰集團,源頭是南山人壽,從去年前三季財報來看,南山人壽淨利仍有五○八.八二億元,但持有南山人壽的潤泰全去年第四季業外虧五八.二三億元,潤泰新也虧損六四.○一億元,寶成也虧二九.九七億,從這三家投資南山人壽的子公司回推回去,可以想見南山人壽第四季虧損的金額恐怕不小。 根據金管會統計,二一年金融三業(銀行、證券、保險)創下九六六六億元的獲利佳績,去年淨利只剩下四七九八億元,也就是獲利減半,這其中第四季虧損加大,單是去年十二月壽險業提列投資損失就達四四二億,全年盈餘只有一七一九億元,產險業受到防疫保單拖累,全年虧損一九○五億,把產險加上壽險,全年虧損一八六億,金融業獲利急降,也影響到投資人,像潤泰新EPS從二一年的七.七元急降為二.九元,潤泰全從二一.二元急降到十一.○二元,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以每股五○元募集三七億資金,去年配息從五元降為二元,潤泰新則減資十%,連續兩年無息可配,當然這會造成股價的慘跌,潤泰新從八五.七元跌到三三.七五元新低,潤泰全最高一四七.五元,最慘只剩下四九.二元,照理說,潤泰全有處分中國大潤發的利益,連續兩年都大賺一個股本,甚至是兩個股本,但可動用的現金不夠,股東只能看到帳面上的利潤,也造成股價頻頻破底。(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40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 蘋果執行長庫克、晶圓女王徐秀蘭都這樣作 謝金河揭「成功菜單」 照表操課超簡單

    美國蘋果執行長庫克近來訪陸,透露自己每日生活超規律,不僅清晨4點前起床,回覆客戶電郵後,也必吃早餐並運動,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僅庫克如此,環球晶董事長、人稱晶圓女王的徐秀蘭也一樣,每天僅比庫克晚13分鐘起床,回覆電郵後跟母親共進早餐,成功人士的生活節奏千篇一律,但一定兼顧飲食運動,是值得重視的良好典範。 謝金河在臉書以「成功人士的生活作息」為題發文,指出正在訪陸的蘋果掌門人庫克(Tim Cook),在北京蘋果門市考察業務大受歡迎,他說今年是蘋果進入中國大陸的第30年,很享受蘋果和大陸市場共同成長,在極度看好印度市場之際,庫克也努力經營對岸市場,展現出柔軟身段。 最近庫克接受媒體訪問,透露他的生活作息,非常有意思!每天晚上9點睡覺,清晨3:45起床,每日睡足7小時。他說每天起床後回800封電郵,又看蘋果用戶對產品的意見,然後到健身房,他用Apple Watch記錄每天的運動量,然後用早餐,首選是無糖杏仁奶及麥片、蛋白炒蛋等,接著大約在早上8點以前進公司。 庫克生活規律的一天,讓謝金河想起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終身未婚的徐董事長每天3:58起床,比庫克晚13分鐘,同樣回覆客戶電郵,和90歲的媽媽一起吃早餐,再開車到公司。這樣的生活節奏幾十年不變,也開創了她在矽晶圓領域的女王地位。 謝金河指出,成功人士的生活幾乎千篇一律,他們都有生活紀律,作息有節奏,飲食、運動都兼顧,也許這是值得大家重視的新典範。

  • 歐銀倒一片 美股逆紅開心太早?謝金河見鮑爾口吐這話驚呆了 示警1類金融股還沒完

    因信用違約互換交易(CDS)利差衝到4年來高點,投資人擔憂德意志銀行恐成「瑞信第二」,24日股價一度重挫逾14%,也拖累德國商業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跟跌逾7%,美國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同步收黑,歐美銀行股齊挫。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銀行「以短支長」狂買債券,哪堪Fed暴力升息折騰,對Fed主席鮑爾一席「對銀行破產一頭霧水」的言論最感驚駭,提醒凡有保險業務的金控都是重災區。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傳統對抗通膨手段只要1招升息就可以,利率極度拉升,像這次暴力升息,一般來說CPI很快就會掉下來,但這次多了Covid-19的變數,疫情延燒3年,像航空、旅遊、餐飲、飯店業大受衝擊,這些慘業大舉裁員,從業人員紛紛轉業。 現在各國解封,那些被裁的人找到新工作,大家都缺人,造成服務成本上升,為了請人,這些原來裁員的產業,必須要付出更高薪聘用員工。 謝金河續指,這種薪資帶動的通膨,用加息是打不下來的,慘的是金融體系!1980年以來,金融業從來沒有見過在1年左右升息9次,共升19碼的暴力升息手段,這次矽谷銀行破產,是因為短期間收到存款戶太多的錢,為了增加投資報酬,銀行拿這個錢去買長債,這種「以短支長」的手段,本來風險就很大,哪堪暴力升息折騰。 當中,歐洲的銀行從歐債危機以來從來都沒有改善,瑞士信貸10幾年來,幾乎所有地雷都踩,這是體質太脆弱的必然後果。這2天,德國的德意志銀行又拉警報,原來是CDS違約掉期急遽升高,24日股價大跌近1成,也造成歐洲股市大幅下跌,道瓊指數一開盤就重挫300多點。 回頭看台灣的金融業,去年盈利4798億元,比2021年少48.7%,其中銀行業獲利4321億元,比21年的4111億元多,但產險業虧損1905億,把壽險業賺的錢貼上去,全年仍虧損186億,凡是有保險業務的金控公司都很累,像過去南山人壽虎虎生風,去年十分慘烈! 極端升息,一定帶來巨大後座力,謝金河表示,這點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比鮑爾老練,鮑爾搞不懂銀行為什麼會倒?原來他是學法律的,銀行業到處告急,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在提醒Fed,升息循環應近尾聲。 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24日已從5.066%掉到3.555%,債券殖利率急降,也預告升息近尾聲,股、債市場正弱中透強,而鮑爾卻對銀行破產一頭霧水,金融業已成重災區。

  • Fed老大搞不懂矽銀為何倒閉?謝金河驚曝他專長 呃…嚇壞了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日前坦承,對於矽谷銀行突然倒閉感到一頭霧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美國暴力升息9次共19碼,如此極端升息,一定帶來巨大後座力,鮑爾搞不懂銀行為什麼會倒?原來他是學法律的,難怪金融業已成重災區。不過銀行業告急,意味著升息循環近尾聲,債券殖利率急跌,股、債市場正弱中透強。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3月22日,美國聯準會(Fed)再升息一碼,從去年3月16日展開升息周期,共升息9次、19碼,台灣的央行也跟進升息半碼。這一年來,全球央行使盡全力升息,對通膨降溫有一定作用,但有極限,反而對全球金融產業帶來撞擊。 他說,傳統對抗通膨手段只要一招升息就可以,利率極度拉升,像這次暴力升息,CPI很快就會掉下來,但這次多了一個Covid-19變數,疫情延燒三年,像航空、旅遊、餐飲、飯店業大受衝擊,這些慘業大舉裁員,從業人員紛紛轉業。 「現在各國解封,那些被裁的人找到新工作,大家都缺人,造成服務成本上升,為了請人,這些原來裁員的產業必須要付出更高薪聘用員工,這種薪資帶動的通膨,用加息是打不下來的,慘的是金融體系。」 謝金河剖析,從1980年以來,金融業從來沒有見過在一年內升息9次,高達19碼的暴力升息手段,這次矽谷銀行破產是因為短期間收到存款戶太多的錢,為了增加投資報酬,銀行拿這個錢去買長債,這種以短支長手段本來風險就很大,那堪暴力升息折騰。 他提到,歐洲銀行從歐債危機以來從來都沒有改善,瑞士信貸這十幾年來,幾乎所有地雷都踩,這是體質太脆弱的必然後果。這兩天,德國的德意志銀行又拉警報,原來是CDS違約到期急遽升高,24日股價大跌近一成,也造成歐洲股市大幅下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一開盤就重挫三百多點。 謝金河說,台灣的金融業去年盈利4798億元,比2021年少48.7%,這其中,銀行業獲利4321億元,比21年的4111億元多,但產險業虧損1905億,把壽險業賺的錢貼上去,全年仍虧損186億,凡是有保險業務的金控公司都很累,像過去南山人壽虎虎生風,去年十分慘烈。 謝金河直言,極端升息,一定帶來巨大後座力,這點葉倫比鮑爾老練,鮑爾搞不懂銀行為什麼會倒?原來他是學法律的。銀行業到處告急,另一個角度看,也提醒(Fed),升息循環近尾聲。24日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從5.066掉到3.555%,債券殖利率急降,也預告升息近尾聲,股、債市場正弱中透強。

  • 不甩拜登…大陸逆勢降息哪招?謝金河曝北京最大挑戰在後頭

    中國大陸兩會閉幕,新任總理李強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五,雖不輕鬆,但可乘風破浪。事實上,華爾街投行仍對大陸經濟發展充滿期待,不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提醒,目前大陸有通縮疑慮,在拜登政府暴力升息之際,大陸逆勢降息,人行還降準,這恐怕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李強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出看法,包括:實現5%的經濟增長,不輕鬆,但可乘風破浪;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今年要進一步開放;李強特別強調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仍然強勁,還有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愈來愈好,空間愈來愈大。 謝金河說,李強對未來充滿樂觀,不過,人口紅利及民營企業的發展,跟市場的想法仍然有很大的落差。而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能不能保五,華爾街投行都十分捧場,花旗銀行從5.3%拉高到5.7%,高盛集團從5.2%到5.5%,瑞銀從4.9%拉升至5.4%,穆迪從4%到5%,惠譽從5到5.2%,外國投資銀行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似乎充滿了期待。 他認為,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也用了很多數據,推算今年中國經濟會步入佳境,特別是中國防疫全面鬆綁後,全球都在看過去封控三年的中國在解封後釋出的新動能,這當中有幾個指標值得關注。 一,油價,2008年油價最高到147美元,2020年中國銀行原油平倉失利,油價大跌到負40.32美元,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油價一度漲到133美元,現在又跌到65美元左右,中國的需求對油價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二,貨櫃航運的運價,過去30年,中國一直都是世界工廠,衡量運價的指標,不管是中國集裝箱指數(CCFI),或是上海集裝箱指數(SCFI),都參考中國的運價。這一年來,全球貿易總量急降,最近以星航運停止鹽田港到歐洲航線,SCFI指數暴跌82%,歐洲線大跌88%,這也意味了中國製造業景氣急凍。 三,散裝航運BDI指數,2008年中國經濟最火紅,基礎建設最旺的時候,BDI指數衝上11793,最近一度跌到530點,這包括海岬型、巴拿馬型,輕便型貨運運價的慘況,最近終於觸底彈升至1450。另一個是鐵礦砂價格有回升,但庫存壓力仍十分沈重。 四,象徵物價的CRB指數,2008年CRB指數在459.04,目前只有254.66,全球通膨壓力沈重,但如果看CRB指數,似乎看不出通膨壓力沈重,顯然這次不是原物料帶動的通膨,而是薪資、服務成本推動。 五,美國正面對高通膨壓力,中國卻有通縮的疑慮,上個月,中國的CPI只有1%,但中國的PPI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負值,最近美國暴力升息,中國卻努力降息,人行上周還降準,這恐怕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

  • 金融股災一波波 存股真會變存骨 謝金河嘆潤泰雙雄頻破底:還有4家虧爆了!

    矽銀、瑞信引發歐美銀行風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從財務面分析,指出台灣金融業早自去年就災難頻傳,在海外債高部位與防疫保單夾殺下,除國泰金、開發金第4季各虧165.43億元、39.55億元,富邦金更慘虧367億元;而從潤泰雙雄、寶成等3大股東上季業外共認列152億元虧損回推,可見南山人壽虧損也不小,他並以潤泰全、潤泰新為鑑,1家公司只要股息跳水,股價就會破底慘跌。 謝金河在最新一期《先探》撰文指出,台灣金融業去年起災難頻傳,從財報來看,國泰金第4季虧損165.43億,海外債部位高,去年EPS從前1年的9.49元降到2.31元,為解決流動性不足,發行1股35元的150億元增資,去年盈餘無法分配給股東;開發金去年第4季也虧損39.55億元,同樣無息可配。 部位最大的富邦金第4季虧367億元,在2021年風生水起的時代,全年淨利1445.59億元,EPS寫下空前的10.78元新高,去年只剩下469.26億元,EPS剩下3.35元,股息怎麼分配,仍然未確定。 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潤泰集團,源頭是南山人壽,從去年前3季財報來看,南山人壽淨利仍有508.82億元,但持有南山人壽的潤泰全去年第4季業外虧58.23億元、潤泰新虧損64.01億元,寶成也虧29.97億,從這3家投資南山人壽的子公司回推回去,可以想見南山人壽第4季虧損的金額恐怕不小。 他也援引金管會的統計資料,2021年金融3業(銀行、證券、保險)創下9666億元的獲利佳績,去年淨利只剩下4798億元,也就是獲利減半,其中第4季虧損加大,單是12月壽險業提列投資損失就達442億,全年盈餘只有1719億元;產險業受防疫保單拖累,全年虧損1905億,產險加壽險,全年虧損186億。 金融業獲利急降,也影響到投資人,像潤泰新EPS從7.7元急降為2.9元,潤泰全從21.2元急降到11.02元,並以每股50元募集37億資金,去年配息從5元降為2元,潤泰新則減資10%,連續2年無息可配,謝金河直言,這當然會造成股價的慘跌。 潤泰新從85.7元跌到33.75元新低,潤泰全最高147.5元,最慘只剩下49.2元,照理說,潤泰全有處分中國大潤發的利益,連續2年都大賺1個股本,甚至是2個股本,但可動用的現金不夠,股東只能看到帳面上的利潤,也造成股價頻頻破底。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陸「國家隊」大咖、紫光前老董趙偉國被抓 華為任正非能沒事?謝金河7字評 再揭台灣一票半導體大老冒冷汗

    曾是大陸半導體「國家隊」要角,狂言要「買台積電、併聯發科」的紫光集團前董座趙偉國,日前因「涉嫌職務犯罪」遭起訴,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有感而發,表示2015年時,台灣不少半導體業老闆都渴望併入紫光,現在回想恐會直冒冷汗,更稱對比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總是「言所當言」,扮演老實樹的角色,趙偉國堪稱是「假大空」代表人物,兩人格局大不同。 謝金河在臉書以「土豪與老實樹:趙偉國,任正非命運大不同!」為題發文,指出近日除矽谷銀行破產、瑞士信貸危機外,民眾也許會注意到失聯逾7個月的前紫光集團趙偉國被以「涉嫌職務犯罪」起訴, 他還透露,2015年趙偉國來台時曾見過面,那時他豪氣干雲,除了準備吞下矽品、南茂,又揚言併入聯發科及台積電,震驚整個半導體產業界。來台之前,紫光整合了展訊、銳迪科,再併購威騰電子,他相中手機晶片的聯發科並不令人意外。 那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正處在最脆弱的時刻,聯發科股價在200元以下,台積電在100元,而那一年記憶體產業風雨飄搖,茂德、爾必達破產,力晶下市,南亞科也告急。 趙偉國的台灣行,充分展現土豪本色,正是假大空最典型的人物,如今關入牢房,那個時候渴望併入紫光的台灣半導體業老闆,現在回想恐怕會冒出冷汗。 謝金河也表示,另一個對照組是華為的任正非,17日他在深圳總部的頒獎典禮上說自己並不反美,更稱美國科技實力10年也跟不上。從愛女孟晚舟遭拘捕,任正非經常親自到枱面發言,從華為發展晶片的困難,到對經濟不斷示警:經濟寒氣逼人,活下來最重要,不是追求規模經濟,而是重視現金流。 在一片唱旺中國經濟的呼聲中,任正非總是扮演老實樹的角色。1944年生的任正非即將邁入8旬老年,他領導的華為將航向何方?這些年面對制裁壓力,能否擺脫困局?在5G基地台舗設大紅的中國鐵塔股價跌到1港元以下,看起來並不輕鬆,但任正非言所當言,格局大不同。

  • 陸「晶片狂人」撂話買台積電 下場慘了!謝金河曝台灣一掛老闆冒冷汗

    大陸業內稱為「晶片狂人」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放話要併購台積電、聯發科,後來因涉嫌貪污日前遭起訴。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2015年趙偉國來台時,台灣有不少半導體業老闆都渴望併入紫光,現在回想恐怕會冒出冷汗,趙偉國是「假、大、空」代表人物,而對比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扮演「老實樹」角色,兩人命運大不同。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兩天,除了矽谷銀行破產,瑞士信貸危機外,台灣民眾也許會注意到失聯逾7個月的前紫光集團董座趙偉國被以「涉嫌職務犯罪」起訴,2015年趙偉國來台,那時他豪氣干雲,除了準備吞下矽品、南茂,又揚言併入聯發科及台積電,震驚整個半導體產業界。 謝金河提到,趙偉國來台之前,紫光整合了展訊、銳迪科,再併購威騰電子,他相中手機晶片的聯發科並不令人意外,而此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正處在最脆弱的時刻,聯發科股價在200元以下,台積電在100元,而那一年記憶體產業風雨飄搖,茂德、爾必達破產,力晶下市,南亞科也告急。 他說,另一個對照組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17日他在深圳總部頒獎典禮上說,他並不反美,他認為美國的科技實力10年也跟不上。從孟晚舟遭到拘捕,任正非經常親自到檯面發言,從華為發展晶片的困難,到對經濟不斷示警:經濟寒氣逼人,活下來最重要,不是追求規模經濟,而是重視現金流。 謝金河認為,在一片唱旺中國經濟的呼聲中,任正非總是扮演老實樹的角色。1944年生的任正非即將邁入八旬老年,他領導的華為將航向何方?這些年面對制裁壓力,能否擺脫困局?在5G基地台舖設大紅的中國鐵塔股價跌到1港元以下,看起來並不輕鬆,但任正非言所當言,格局大不同。

  • 世界工廠換人?這區GDP全面超車陸 謝金河揭30年驚人巨變

    美中衝突持續,迫使部分公司將供應鏈移出中國,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東協各國去年GDP(國內生產毛額)首次全部超過中國,這30年來出現巨大轉變的關鍵是供應鏈轉移。 謝金河表示,2022年各國經濟成長率大致出爐,印度6.7%、越南8.62%、印尼5.31%、馬來西亞8.71%、菲律賓7.2%、新加坡3.6%,泰國尚未正式公告,而中國則是3.3%。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從上述這個數字來看,這是過去30年以來,首度出現東協國家經濟成長率全部都超過中國的景象,他強調,從1994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進行匯改,人民幣大幅貶值,東南亞爆發金融風暴以來,「東協國家的經濟調整30年,去年是巨大變化的一年。」 「造成這個轉變的最大因素是供應鏈的移動,這其中又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提倡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最具代表性。」謝金河說,過去30年,決定生產基地的唯一要素是離岸外包,只要成本夠低,製造業把工廠移過去就可以,但現在離岸變成友岸,也就是供應鏈必須放在友好國家,這時候,從中國移出的製造業最優先往東協各國移動,使東協各國成了新贏家。 謝金河提到,這個供應鏈轉向,可能使東協10國6億人口,再加印度14億人口,合計20億人口的新南向國家變成新的生產基地。 謝金河說,印度去年的經濟總量達到3.38兆美元,已經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未來幾年,可能在超越德、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此外,印尼去年經濟成長率創10年新高,看起來準備大躍升,雙印角色越來越重要,另外包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也同樣崛起。

  • 30年GDP首次全面超陸 憑什麼成為供應鏈寵兒? 謝金河揭2關鍵:去年是東協巨變的一年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9日發文指出,去年東協各國GDP全部超過中國大陸,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正是以供應鏈轉移為背景的「友岸外包」,另外,台灣將東協十國涵蓋在內的新南向國家人口更達20億,人口紅利加持使新南向國家形成新的生產基地;謝金河表示,東協國家經歷三十年經濟調整,去年對東協國家而言是巨大變化的一年。 謝金河昨日以「友岸外包新效應:東恊各國Gdp成長率全面超越中國!」為題,引用多項數據分析東協國家崛起的原因。謝金河將東協國家與中國大陸的GDP進行比較,大陸3.3%,印度6.7%,越南8.62%,印尼5.31%,馬來西亞8.71%,菲律賓7.2%,新加坡3.6%,泰國尚未正式公告,預計在3.2%;謝金河表示,從這個數字來看,這是過去三十年以來,首度出現東恊國家經濟成長率全部都超過中國大陸的景象。 謝金河指出,造成這個轉變的最大因素是供應鏈的移動,這其中又以葉倫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最具代表性;他表示,過去三十年,決定生產基地的唯一要素是離岸外包,只要成本夠低,把製造業工廠移過去就可以了,現在則是必須將供應鏈放在友好國家,只差一字就差很多,而這時,從中國大陸移出的製造業優先移往東協各國,東協各國也成為了新贏家;再擴大看,人口合計超過20億的新南向國家成為新的生產基地。 若單看去年,去年印度的經濟總量達到3.38兆美元,已經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謝金河預期,未來幾年,可能再超越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尼去年經濟成長率創10年新高,看起來準備大躍升,雙印角色愈來愈重要;越南經過去年共產黨的體制鬥爭,武文賞出任國家主席,未來向左轉或向右轉,攸關重大;至於馬來西亞,菲律賓也都出現較大的成長。 從股市看,去年全球股市大跌,亞太地區市場新加坡、泰國、印度和印尼卻逆勢上漲;另外,若以台灣為例,去年對大陸出口衰退1.57%,對東協10國卻成長14.7%,對新南向18國成長17.3%。 對此,謝金河直言,去年東協國家大躍進,可說是自1994年朱鎔基進行滙改、人民幣大幅貶值、東南亞爆發金融風暴後,東恊國家的經濟調整三十年以來,去年是巨大變化的一年。

  • 拚實現5%GDP 外資捧場 謝金河揭陸經濟枯榮5指標 1項是魔王級挑戰

    中國大陸兩會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順利進入第三任期,李強接棒李克強,新統治班底宣告底定,李強也對大陸經濟發展提出看法,其中,李強提到要實現5%經濟成長率,讚揚人口紅利,預告民企將有更大空間,顯然對今年經濟發展有相當高的期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李強對大陸經濟樂觀,外資也捧場,但人口紅利跟市場想法有很大落差,對於今年大陸經濟發展會如何,可從5大指標進行觀察。 謝金河在臉書上以「今年中國經濟榮枯的幾個指標」為題撰文,他表示,李強提出實現5%經濟成長率,不輕鬆但可克服;提高科技創新力量並進一步開放;人口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強勁,民營企業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好,空間將越來越大等樂觀言論;華爾街也相當捧場,對於大陸GDP保5相當看好,像花旗銀行預測從5.3%拉高到5.7%,高盛集團從5.2%到5.5%,瑞銀從4.9%拉升至5.4%,穆迪從4%到5%,惠譽從5到5.2%。 經濟學家仁澤平也引用許多數據推算,認為大陸經濟會步入佳境,尤其,大陸防疫全面鬆綁後,全球都在看過去封控三年後事出的新動能。展望大陸經濟後市,謝金河指出,其中有幾個指標值得關注如下: 第一是油價,2008年油價最高到147美元,2020年大陸銀行原油平倉失利,油價大跌到負40.32美元,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油價一度漲到133美元,現在又跌到65美元左右,大陸的需求對油價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第二是貨櫃航運的運價,過去三十年,大陸一直都是世界工廠,衡量運價的指標,不管是集裝箱指數(CCFI),或是上海集裝箱指數(SCFI),都參考大陸的運價;這一年來,全球貿易總量急降,最近以星航運停止鹽田港到歐洲航線,SCFI指數暴跌82%,歐洲缐大跌88%,這也意味了大陸製造業景氣急凍。 第三是散裝航運的BDI指數,2008年大陸經濟最火紅,基礎建設最旺的時候,BDI指數衝上11793,最近一度跌到530點,這包括海岬型,巴拿馬型,輕便型貨運運價的慘況,最近終於觸底彈升至1450。另一個是鐵礦砂價格有回升,但庫存壓力仍十分沈重。 第四是象徵物價的CRB指數,2008年CRB指數在459.04,目前只有254.66,全球通膨壓力沈重,但如果看CRB指數,似乎看不出通膨壓力的沈重,顯然這次不是原物料帶動的通膨,而是薪資,服務成本推動。 五,美國正面對高通膨壓力,中國卻有通縮的疑慮,上個月,大陸的Cpi只有1%,但大陸的Ppi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負值;謝金河認為,最近美國暴力升息,大陸卻努力降息,人行上週還降準,這恐怕才是大陸經濟最大的挑戰。

  • 矽銀、瑞信禍害全球!謝金河揪最大兇手:諾貝爾得主1句話搞倒?

    美國矽谷銀行陣亡,波及第一共和等地區性銀行,連瑞士信貸也被送入加護病房,危機已延燒到全球金融市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美財長葉倫及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均相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通膨只是短期現象」的說法,誤判利率決策,聯準會前面看錯,後面猛力加碼暴力升息,其後座力已開始顯現。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去年3月16日美國聯準會(FED)開始展開升息,第一次只升一碼,此時俄羅斯已經入侵烏克蘭了,美國2月的CPI已經到7.9%,但FED仍然未採取行動,3月首次升息,CPI已經來到8.5%了。 他說,如果再往前看,21年5月起,美國的CPI已經連續5個月在5%以上,到了第四季,CPI的數據是6.2%、6.8%、7%,通膨勢頭已成,但葉倫及鮑爾仍相信克魯曼的說法:通膨只是短期現象,這個誤判也影響到接下來FED決策,這可能是暴力升息的主因,前面看錯,後面猛力加碼。 接下來是5月4日升兩碼,然後是連續4次升3碼,12月2碼,元月再1碼,總共升息8次,共18碼,FED的區間利率也從0到0.25拉升到4.5到4.75%,接下來若只升一碼,利率將觸及5%。 謝金河直言,從1980年以來,世界一直都在降息居多,從未有過如此猛烈升息,因此一開始股、債先下跌,美元大升,隨後金融市場也跟著動盪。 他認為,現在升息一週年,金融機構開始拉警報,矽谷銀行先陣亡,可能波及眾多地區性銀行;歐洲羸弱多病的瑞士信貸則是送入加護病房。台灣的壽險公司已經苦熬了一年,這次有很多大型金控公司配不出股息。而企業的去庫存壓力正要開始,像巨大,去年第三季EPS 5.12元,第四季剩0.5元。 「市場需求十分薄弱,原物料價格也開始下跌,像俄烏戰爭尚未結束,但WTI已經從最高的133美元跌至65.71美元,油價也腰斬了,因為原物料上漲引發的通膨正在改善。」 謝金河研判,疫情三年影響產業及就業,這個薪資帶動的通膨恐得花一些時間。暴力升息的後座力,現在已開始顯現。

  • 美債利率1%變5% 矽谷銀行就掛了!謝金河曝台灣一票壽險大戶都在抖 金融存股名單大洗牌

    矽谷銀行風暴餘波盪漾,美銀行股周五轉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矽銀把錢拿去購債,但利率由1%升到5%就掛了,提醒台灣壽險大戶為首的金融機構,去年重押債券,今年金控股利縮水幅度得多關注,並點名臺企銀與王道銀等2家銀行股作比較,直指投資人最愛的存股標的,未來恐會重新洗牌。 謝金河在最新一期《先探》撰文指出,這1周全球焦點都在矽谷銀行(Silicon Vally Bank,SVB)破產事件!這家以矽谷創業圈為核心的地區銀行,算是美國的第16大銀行,過去3年在疫情中科技業欣欣向榮,吸收很多游資,這些低利吸進的存款,為尋找投資回報,矽銀拿去投資利率約1%的1~5年國債,但是去年Fed暴力升息,一口氣升息7次、共17碼,美國短債利率拉升到5%,債券價格大跌,SVB遭到重大損失。 為因應存款戶短期資金需求,SVB處分帳上210億美元的債券,出現18億美元虧損,存戶發現情況不妙,2天提擠420億美元,矽銀帳上沒有那麼龐大現金,一下子就攤牌,整個破產事件在48小時之內發生,這家銀行1年多前股價最高763.22美元,如今恐變壁紙,蒸發數百億美元市值。 矽谷銀行瞬間破產倒閉,也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敏感神經,而跟著矽谷銀行以加州為據點的第一共和銀行(FRC)13日股價大跌61.83%,EWBC(East-West Bancorp)下挫17.39%,地區性銀行連環爆,逼得總統拜登總統親上火線,透過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提供存款戶金額保障,才讓矽銀拆彈落幕。 謝金河表示,矽谷銀行把存戶的錢拿去買1%的債券,當利率升到5%的時候就掛了,台灣的金融機構、尤其是壽險大戶,去年大力押注債券,受到衝擊十分巨大。 這次國泰金法說會公布去年淨利373.59億,EPS2.58元,若無息可配,對股價將帶來巨大衝擊,接下來市場也會關注富邦金股利怎麼配?現在開發金也宣布股利掛零,股價立刻出現長黑,先前遠東銀行宣布只配發0.41元現金,股價跌不休。 經過大風大浪之後,投資人會更加關切金融股的股利怎麼配?這當中,中信金、元大金(註:元大金已公告每股配發0.8元現金及0.15元股票,合計股利0.95元)會是市場焦點。 至於市場最不注意的王道銀行,去年租賃合併處分收益挹注,全年稅前65.59億元,每股獲利1.79元,現在看起來獲利漸入佳境,1~2月稅前都超過4億元,過去股價最低6.6元,未來應有回到面額的機會。 而去年EPS1.25元,日前宣布配息0.1元、殖利率僅0.7%的臺企銀,謝金河指出一向低調,但去年在不知不覺中創了很顯著的漲幅,經過這次撞擊,過去投資人最喜歡的存股標的,未來可能會重新洗牌。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與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