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航運業 (市)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818)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中信金(2891) 統一(1216) 中天(4128) 台新金(2887) 兆豐金(2886) 玉山金(2884) 裕隆(2201) 國喬(1312) 華航(2610) 京元電子(2449) 仲琦(2419) 台光電(2383) 中磊(5388) 文曄(3036) 國巨(2327)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威盛(2388) 新唐(4919)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台積電(2330) 可成(2474) 中鋼(2002) 晶宏(3141) 聯電(2303) 光頡(3624) 建漢(3062) 超豐(2441) 大聯大(3702) 東鹼(1708) 新興(2605) 頎邦(6147) 友訊(2332) 華泰(2329) 立碁(8111) 光洋科(1785)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台灣大(3045) 元大金(2885) 上海商銀(5876) 台塑化(6505) 興富發(2542) 友達(2409) 群創(3481) 日月光投控(3711) 晶心科(6533) 漢磊(3707) 新光金(2888) 京城銀(2809) 臺企銀(2834) 神基(3005) 力成(6239) 華新(1605) 智原(3035) 榮剛(5009) 譜瑞-KY(4966) 訊舟(3047) 強茂(2481) 聯傑(3094) 毛寶(1732) 5.轉買為賣的股票: 中華電(2412) 網家(8044)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中租-KY(5871) 台泥(1101) 宏達電(2498) 統振(6170) 揚明光(3504) 恩德(1528) 宜鼎(5289) 彩晶(6116) 開發金(2883) 彰銀(2801) 三商壽(2867) 微星(2377) 東元(1504) 中華(2204) 瑞軒(2489) 橘子(6180) 中石化(1314) 長榮(2603) 裕民(2606) 萬海(2615) 四維航(5608) 國際中橡(2104) 國產(2504) 嘉晶(3016) 智邦(2345) 正文(4906) 世界(5347) 南亞科(2408) 華邦電(2344) 穩懋(3105) 高力(8996) 映泰(2399) 國統(8936) 單井(3490) 松瑞藥(4167) 德宏(5475) 宣德(5457) 亞元(6109) 東浦(3290) 和鑫(3049) 晶采(8049) 泰谷(3339) 能率網通(8071) 華新科(2492) 越峰(8121) 晶焱(6411) 家登(3680) 高端疫苗(6547) 大學光(3218) 磐儀(3594) 驊訊(6237) 力積電(6770) 建達(6118)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台新金(2887) 中信金(2891) 富邦金(2881) 開發金(2883) 元大金(2885) 兆豐金(2886) 臺企銀(2834) 電子股: 群創(3481) 力積電(6770) 友達(2409) 台積電(2330) 訊舟(3047) 宏達電(2498) 南亞科(2408) 和鑫(3049) 傳產股: 長榮(2603) 華航(2610) 台泥(1101) 中鋼(2002) 中石化(1314)
貨櫃海運價格從疫情高峰下滑勢不可擋,牽動台股百億資金流向。台驊董座顏益財鐵口直斷,只要現貨價下跌不逾5成,航商還是賺很大,因為有長約護體,且現貨價占營收比重不逾3成;展望第三季旺季不旺,但運價仍在相對高檔,預估貨櫃雙雄獲利將遠高於去年同期,第四季是低點,長榮、陽明今年全年仍有機會賺近五至七個股本。 但他也示警,現貨價下探將可能影響來年長約價的談判,且運價每下探一個重要關卡、或臨界點,將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產業與市場結構,甚至掀起海運鏈淘汰賽。 據上海航交所SCFI出口貨櫃運價指數8月12日報價,下跌4.73%至3,562.67點,跟去年同期比較,目前SCFI下跌約16%,除了美西線運價小漲約7%,美東線、歐洲線運價都有二位數跌幅。 顏益財表示,目前運價在高檔修正,小船仍有利可圖,稍早市場傳出8月萬海深圳至美西線運價5,200美元,只是單點的影響;綜觀全球運價結構,重點還是在全球三大聯盟的九大船公司,包括長榮、陽明等,總計船舶噸數市占逾8成。 他強調,當運價回測到一個程度,市場會有自動調控機制,舉美西線為例,假設每40呎櫃平均運價跌破3,500~4,000美元,不具成本競爭力的小船將退出市場,少了低價攬貨的競爭,三大聯盟九大船公司還是很賺。 但若美西線平均運價跌破2,000美元,將是一個盈虧臨界點,運價跌代表船舶載不滿,有些航班可能出現虧損,端視每家船公司的成本結構而定。長榮今年營運大爆發,主要是多艘新造大船交付且造價在低點,成本優勢高於陽明、中遠海控等。 接下來指標美國線運價走勢,要看美西港口清理貨櫃的進度,許多貨主、船公司避免塞港轉往美東,造成美東塞港支撐運價,美西線運價則修正較大,但終究走美西線成本較低,較有效率。 就投資觀點,顏益財形容,今年航運股是「烏雲密佈仍順風順水」,儘管有俄烏戰爭、上海封控、大陸軍演等,預估今年第三季船公司獲利還是比去年同期高,未來一到二年船公司還是賺錢,不太可能有虧損。長榮、陽明在台股中算是風險低的個股,且有高股利、淨值保護傘支撐,適合做中長期投資,目前股價100元以下,閉著眼可買。
貨櫃海運價格直直落,第3季呈現旺季不旺,產業前景看似烏雲密布,但被譽為最懂海的男人,也就是台驊(2636)董座顏益財看法卻比市場樂觀。他說道,船商不僅有長約護體,加上現貨營收占比不超過3成,只要現貨價跌勢不逾5成,船商依舊賺很大。他也分享自己的投資觀點,貨櫃三雄中的長榮(2603)、陽明(2609)適合做中長期投資,目前股價低於百元,可謂「閉著眼買」。 據《工商時報》報導,顏益財表示,目前運價在高檔修正,小船仍有利可圖,稍早市場傳出8月萬海深圳至美西線運價5200美元,只是單點的影響;綜觀全球運價結構,重點還是在全球3大聯盟的9大船公司,包括長榮、陽明等,總計船舶噸數市占逾8成。 他強調,當運價回測到一個程度,市場會有自動調控機制,舉美西線為例,假設每40呎櫃平均運價跌破3500~4000美元,不具成本競爭力的小船將退出市場,少了低價攬貨的競爭,3大聯盟9大船公司還是很賺。 貨櫃三雄基本面佳,近期股價反倒壓抑,長榮自8月15日再度回落至百元以下,昨收在98.3元;陽明更是早在6月下旬就跌破百元;萬海(2615)百元關也守得辛苦。對此,顏益財分析,貨櫃股易跌難漲主要受3大因素干擾:一、當沖客太多;二、航運股去年成交量太高,很多套牢籌碼等著解套;三、裴洛西訪台效應,大陸軍演、兩岸緊張,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直接影響航空、航運產業,外資避險、保守操作。 他指出,長榮、陽明在台股中算是風險低的個股,且有高股利、淨值保護傘支撐,適合做中長期投資,目前股價100元以下,閉著眼可買。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市場憂心Fed將繼續升息,加以陸擴大限電衝擊長三角,拖累台股連五紅止步,丟失15400點及5日線!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77.3911億元,投信買超7.5074億元,自營商賣超7.4765億元,三大法人賣超77.36億元。外資連4賣超台股199.68億元,本月來累計賣超345.01億元,今年來賣超達9933.92億元。多頭總司令─投信則連40日買超588.01億元,再創歷史新紀錄。 Fed公布7月會議紀要,市場憂心將繼續升息,衝擊美股四大指數收黑,費半重挫逾2%,加上重慶大限電影響台廠運作,台股今日在權值股台積電(2330)、聯電(2330)、聯發科(2454)同步熄火,傳產金融跟進走弱,盤面僅生技、中小型股相對活潑,指數一度大跌逾150點,低探15311.22點、回測季線支撐,尾盤獲買盤敲進拉抬,終場加權指數收在今日最高15396.76點,下跌68.69點,成交值為縮至1978.8億元。櫃買指數則上揚超過1%,強過集中市場。 電子權值股因四川、重慶限電一片黑壓壓,晶圓雙雄雙失五日線,台積電(2330)探低519元,市值縮水至13.45兆元,聯電(2303)跟跌近1%,聯發科(2454)、日月光投控(3711)、鴻海(2317) 、研華(2395)、國巨(232)、矽力-KY(6415)同步回檔。 高價股相對有撐,股王大立光(3008)除息首日受惠蘋果新機拉貨8月營運看俏,一度填息5成後拉回至平盤,股后信驊(5274)翻紅走揚逾1%,旭隼(6409)、力旺(3529)、世芯-KY(3661)同步勁揚。 被證交所視為重要指標的MicroLED新兵錼創科技-KY(6854)創新板上市首秀蜜月行情香甜,開盤跳空漲停價115.5元鎖到底,錼創創新板成功掛牌,為資本市場開啟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電子紙大廠元太(8069)法說報喜,H2營運將逐季成長,內外資法人對ESL高速成長深具期待,股價攻上238元漲停創天價,激勵電子紙族群晶宏(3141)同步亮紅燈,天鈺(4961)、振曜(6143)跟進強彈。 生醫股再成資金避風港,類指大漲2.5%居上市之冠,盤中包括益得(6461)、ABC-KY(6598)、合世(1782)、台生材(6649)、美時(1795)、健喬(4114)等6檔直奔漲停,寶齡富錦(1760)、松瑞藥(5165)、智擎(4162)等集體走高。化學生技類股今日成交比重達7.2%超越航運股,僅次電子族群。 航運族群以散裝航運相對強勢,新興(2605)強攻漲停,中航(2612)、四維航(5608)、裕民(2606)、台航(2617)逆風前行,貨櫃三雄陽明(2609)、長榮(2603)、萬海(2615)亦抗跌有撐。 分析師表示,觀察近日台股盤中震盪未見回測下檔均線支撐,透露目前多空雙方對於持股調整心態仍是中性偏多,而指標KD、RSI原先高檔鈍化姿態亦無明顯轉弱跡象,倘若近日美股未見激烈震盪拉回,現階段台股反轉重回跌勢的可能性並不高,操作上延續逢回偏多思惟,買黑不買紅策略。 籌碼面部分,融資在近期仍持續觀望維持低檔,融券餘額也持續維持高檔,散戶信心相對薄弱,整體多方仍掌握優勢,惟上檔反壓逐漸顯現,短線不排除測試季線支撐。 國票投顧操作建議上,短線拉回不破短均可維持偏多操作,盤面強勢族群可作為短線操作標的,如成衣代工、HUD、半導體設備、生技醫療。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816)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中信金(2891) 統一(1216) 中天(4128) 飛捷(6206) 開發金(2883) 台新金(2887) 兆豐金(2886) 微星(2377) 裕隆(2201) 京元電子(2449) 台光電(2383) 文曄(3036) 中探針(6217) 晶焱(6411) 太景*-KY(4157) 力積電(6770)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華航(2610) 仲琦(2419) 中光電(5371)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南亞(1303) 宏碁(2353) 潤泰全(2915) 玉山金(2884) 仁寶(2324) 國喬(1312) 中磊(5388) 力旺(3529) 旭軟(3390) 晶采(8049) 玉晶光(3406) 國巨(2327) 協禧(3071) 朋程(8255) 胡連(6279)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鴻海(2317) 和碩(4938) 世芯-KY(3661) 創惟(6104) 彰銀(2801) 台中銀(2812) 金寶(2312) 英業達(2356) 威盛(2388) 橘子(6180) 台塑(1301) 南紡(1440) 長榮(2603) 陽明(2609) 萬海(2615) 慧洋-KY(2637) 四維航(5608) 中菲行(5609) 大成鋼(2027) 景碩(3189) 台肥(1722) 群聯(8299) 新唐(4919) 晶豪科(3006) 南亞科(2408) 單井(3490) 健鼎(3044) 欣興(3037) 南電(8046) 久元(6261) 順達(3211) 聚和(6509) 撼訊(6150) 瑞基(4171) 5.轉買為賣的股票: 台積電(2330) 中租-KY(5871) 中鋼(2002) 晶宏(3141) 由田(3455) 聯電(2303) 宏達電(2498) 正德(2641) 光頡(3624) 曜越(3540) 愛地雅(8933) 福邦證(6026) 聯亞(3081) 建漢(3062) 聯詠(3034) 宏遠證(6015) 日盛金(5820) 技嘉(2376) 中興電(1513) 亞力(1514) 同致(3552) 東鹼(1708) 新興(2605) 中鴻(2014) 世紀鋼(9958) 頎邦(6147) 茂迪(6244) 元晶(6443) 聯合再生(3576) 世界(5347) 華邦電(2344) 華紙(1905) 欣銓(3264) 昇達科(3491) 映泰(2399) 國統(8936) 富喬(1815) 台燿(6274) 萬泰科(6190) 一詮(2486) 英濟(3294) 廣運(6125) 久正(6167) 立碁(8111) 光洋科(1785) 先進光(3362) 蜜望實(8043) 安碁(6174) 昇銳(3128) 倉和(6538) 安集(6477) 合一(4743) 驊訊(6237) 閎康(3587) 建達(6118) 新盛力(4931) 益得(6461) 連宇(2482) 振樺電(8114)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國泰金(2882) 電子股: 力積電(6770) 元晶(6443) 微星(2377) 仁寶(2324) 京元電子(2449) 宏碁(2353) 聯電(2303) 友訊(2332) 廣運(6125) 聯合再生(3576) 傳產股: 陽明(2609) 華航(2610) 長榮(2603) 東鹼(1708) 中鋼(2002) 中興電(1513) 中鴻(2014) 國喬(1312) 慧洋-KY(2637)
航運業在貨量、運價下修,營收不易衝高之際,紛紛加強穩獲利,占營運成本大宗的油價又是重點,四管齊下展開「控油」大作戰。 俄烏戰爭效應帶動油價驚驚漲,新加坡航空燃油每桶均價逾百美元成新常態,近期海運低硫燃油每噸約750~800美元仍居高不下,業界估,油料成本占航空業營業成本攀升至4成,貨櫃海運業也占大約20%~25%,散裝船營收占比更高,若船公司自行攬貨營運,油價占營運成本超逾50%。 高油價讓航運業營運承壓,多少反映在第二季財報,航運業祭出四招積極因應,除了及時調整燃油附加費增加收入,也視油料市場變化建立避險策略,緊盯航線收益管理及航網規劃,引進新世代節能省油客貨機、船舶。業界表示,隨著第三季油價似有下滑跡象,獲利可望改善或向上。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報告,疫情前燃油費用約占航空公司營運成本25.6%左右,但受俄烏戰爭影響,新加坡航空燃油價格一路飆,每桶均價從2月起突破百美元,攀升至6月的164.29美元高點,7月有下滑跡象,每桶均價來到134.88美元,目前8月看來雖然較上月略減,但逾百美元高油價仍是新常態。 華航表示,營運成本大增,勢必迎來客運高票價、貨運高運價的時代;至於對航空公司的獲利影響,將取決於當前全球經濟表現與航網配置的策略。 華航已視油料市場變化審慎建立避險策略,降低油價波動對公司的影響,並引進A321neo、777F等新世代節能省油客貨機,降低成本比重,將每趟飛航收入最大化。今年預計新增二架777F、八架A321neo新機。 再來看海運業,8月新加坡低硫燃油每噸約800美元上下、高硫燃油每噸約530美元上下,低於第二季均價1,160美元,高低硫油價差擴大,影響船公司獲利與新造船規劃,成為近期業界討論熱點。 陽明表示,除了爭取貨量,提高船舶裝載率,油價也是影響航運業營運重要變數。陽明旗下貨櫃輪大約1/3加裝脫硫器、2/3使用低硫油,有助節能省油及降低單位成本,即將招標採購的五艘15,000TEU級LNG雙燃料貨櫃輪,更將創國內業界之先。 萬海現有船舶則是全數使用低硫油,持續透過採購新造船達到節省油耗目標,預計今年有12條新船、明年有24條新船投入營運。 新造船除了可以節省油耗,也可以爭取到較高運價。裕民透露,公司現有散裝船8成是節能船,其中自營節能船日租金較現貨市場日租金多出2成~3成,今年預計有九條新船加入營運。
航運業在貨量、運價夾殺下,展開成本大作戰。除油料占貨櫃航運的營運成本逾2成,航空、散裝更動輒4~5成起跳,徵收燃油附加費、啟動油價避險機制、航網重新規劃、引進省油機隊船隊等4管齊下,包括華航、陽明與裕民等業內指標公司,都將嚴控成本,視為下半年首務。 俄烏戰爭帶動油價驚驚漲,除新加坡航空燃油每桶均價逾百美元成新常態,近期海運低硫燃油每噸也續攀750~800美元高檔,除油料占空運營運成本4成,貨櫃海運也占20%~25%,散裝船占比更逾5成之多。 高油價讓航運業爭相展開「控油」大作戰,除即時加徵燃油附加費增加收入,也建立油料避險策略,緊盯航線收益管理及航網規劃,引進新世代節能省油客貨機、船舶。業界表示,第3季油價似有下滑跡象,獲利可望向上改善。 華航對《工商時報》表示,營運成本大增,勢必迎來客運高票價、貨運高運價,為降油價波動衝擊,引進A321neo、777F等新世代節能省油客貨機,讓每趟飛航收入最大化。 海運業部分,8月新加坡低硫燃油每噸約800美元、高硫燃油約530美元,高低硫油價差擴大,影響船公司獲利與新造船規劃。 陽明旗下約1/3船舶加裝脫硫器、2/3使用低硫油,有助節能省油及降低單位成本,將招標採購的5艘15000TEU級LNG雙燃料貨櫃輪,更創國內業界之先;萬海現有船舶則是全用低硫油,今年預計12艘、明年24艘新船投入營運。 新造船除省油耗,也利爭取較高運價,散裝航運指標裕民透露,現有散裝船8成是節能船,其中自營節能船日租金較現貨多2~3成,今年預計有9艘新船加入。
【時報-台北電】由鋼鐵、航運等傳產領漲,盤中登上近月最高點15475.89點、上漲55.32點,但盤中電子疲憊,令大盤在平盤15400震盪,盤中震盪幅度放大近百點,不過午後台積電翻紅,電子股回神,在適逢台指期結算雖然有壓,但大盤成功翻紅收高,連續5個交易日收漲,在突破季線後,持續挑戰15500關卡。 周三收盤,加權指數上漲44.88點或0.29%,報15465.45點,成交量略增2150億元;櫃檯指數上漲0.92點或0.48%,報191.32點,成交量587億元。 權值王台積電(2330)開低小跌4元後,一度翻紅攻上527元,但盤中平淡平盤匍匐,午後買方敲進下,成功翻紅收漲0.38%報527元,收在最高。力積電(6770)收漲2.25%、持續挑戰收復月線36.24元,不過聯發科(2454)、聯電(2303)則未能翻紅,雙雙收跌0.42%,旺宏(2337)量增走跌,失守5日線,但DRAM雙雄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卻是聯合走升紅盤作收。 高價股部分,股王后大立光(3008)、信驊(5274)收跌約1%,千金股穩定,旭隼(6409)收持平,力旺(3529)收紅逾1%,然AES-KY(6781)收跌1.39%報991元,千金再少一員,祥碩(5269)、譜瑞-KY(4966)則收上小紅局面。 電纜大漲1.82%最強勢,水泥、電機也上漲1%,航運、紡織、金融、鋼鐵也漲約0.5%,生醫同受多方青睞,電子、半導體也力搏翻紅,但成交比重,生醫占比大增,航運也略升,電子、半導體則大減,電子更失守六成占比。跌幅最大是百貨1.73%,電子通路、電子零件也跌約0.5%。 傳產族群中,鋼鐵由志聯(2024)、新鋼(2032)領頭,航運的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齊漲,長榮、萬海雙雙收漲逾1%,不過長榮未站穩百元關;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則一黑一紅。生醫族群也有多頭點火,台生材(6649)、佰研(3205)亮燈漲停,生醫股王藥華藥(6446)盤中漲幅逼近2%、晶碩(6491)漲幅超過3%以上,寶齡富錦(1760)漲幅在2.5%左右。金融股方面,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也尾盤收紅。 周四元宇宙大會題材,元宇宙概念股周三先反映,揚明光(3504)、宏達電(2498)、驊訊(6237)等聯手上漲5%。 市場正等待周三的Fed會議紀要,目前台股連日站穩季線上,預估短期仍呈高檔震盪走勢,分析師認為,若外資歸隊對台股後市有正面助益,操作宜擇優布局業績成長股,以跌深權值股、蘋果供應鏈、光學、IP矽智財、汽車零組件及輪胎、航太、綠能/儲能為主。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也指出,針對中小型電子股和航運族群,建議投資人可留意業績不錯的公司,逢低布局,已經漲多的個股則不宜再追價,此外,投資人本身現金水位高則可考慮伺機進場。
【時報-台北電】周二美股主要指數漲跌互見,台股接連創高後,多方休息喘口氣,加上周三為台指期結算日,盤面上觀望氣氛濃,早盤電子股壓回,長榮(2603)開高帶領傳產股向上;鋼鐵股強勢表態,允強快速亮燈漲停,中鋼開高走高漲幅超過2%,成為焦點。金融股穩住撐盤。中福(1435)、如興(4414)未交財報,18日起停止買賣,新世紀(3383)及華上(6289)因淨值為負,將下市,4檔跳水跌停。台股缺乏主力領軍,呈現小碎步震盪,尾盤受台積電成功翻紅激勵,指數上拉終場收高44.88點,為15465.45點,再創本波反彈高點。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19.2612億元,投信買超10.7456億元,自營商賣超7.344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5.85億元。 台指期今日結算、美國聯準會(Fed)本周公布最新會議紀要,加上台股處在高檔區,指數持續小碎步震盪,守穩季線,中小型股交投火熱,佔據漲幅排行榜。電纜、電機、航運、水泥表現傑出。華新(1605)領軍電纜,類指上漲2%,漲幅上市類股第一;航運股盤中類股漲幅超過1%,貨櫃三雄跌深反彈,長榮(2603)一度站上百元關卡、萬海(2615)也穩居百元之上。中鋼(2002)開高走高聚焦,新鋼(2032)、志聯(2024)、佳大(2033)等漲幅凌厲。生技股也是資金追捧標的,台生材(6649)、佰研(3205)亮燈漲停,股王藥華藥(6446)穩於550元上方,晶碩(6491)漲幅約3%,寶齡富錦(1760)漲幅在2.5%。 台股穩中透堅,終場收高44.88點,5日RSI為82.23,10日RSI為69.72,9日K值為95.39,9日D值為90.57,20日乖離率為2.94。台股高檔持穩,外資賣超火力趨緩,今日賣超調節19億元,連續3日賣超合計達126億元,本月累計買超逾270億元。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季線成為支撐已是全球主要股市常態,台股站穩季線後,須先面對本波反彈「中繼站」、5月12日低點15616點短線壓力區,若順利突破,則有望續朝「萬六」關卡及半年線16153點挺進。 展望後市,元富投顧指出,國際油價回檔30%,俄烏戰爭也未再惡化,聯準會未來升息速度和幅度將放緩,各種跡象看來,大環境逐漸轉對經濟面有利。台股資深分析師連乾文認為,台股由18619點下跌至13928點,共計大跌4691點,跌最深面板、電源管理IC、驅動IC等反彈最快,跌最少的網通、生技股反而下跌;第二波反彈還是會回到財報佳、展望佳族群如工業電腦、網通。
貨櫃三雄基本面亮眼,股價卻易跌難漲,陷入空頭格局整理。對此,業內投資大戶、台驊董座顏益財17日分析,貨櫃股漲不動,主要受三大因素干擾,一是當沖客太多;二是航運股去年成交量太高,很多套牢籌碼等著解套;三是裴洛西訪台效應,大陸軍演、兩岸緊張,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直接影響航空、航運產業,外資避險、保守操作。 台股17日上漲44.88點、收在15,465.45點,成交值2,145.26億元,力守五日線。其中,貨櫃三雄反彈,小漲0.46%至1.6%不等,萬海(2615)收復百元關卡、收在101.5元,長榮(2603)一度站上百元卻得而復失、收在98.3元,陽明(2609)收在86.4元。 顏益財指出,台灣當沖客太多,尤其愛沖海運股,為什麼?因為考慮到短期風險,只有航運股還是最穩,買電子股可能有高價套牢的風險。 再者,大陸軍演影響地緣政治、國際航市,外資對台灣政治風險疑慮增加,也直接影響航空、航運產業,就怕軍演擦槍走火;三是航運股去年成交量太高,很多套牢的籌碼都等著要解套。 顏益財指出,今年投資股市操作難度高,但仍維持他在年初對航運股的看法,亦即「烏雲密佈還是順風順水」,儘管有俄烏戰爭、上海封控、大陸軍演等,預估今年第三季貨櫃船公司獲利還是比去年同期高,未來一到二年貨櫃船公司還是賺錢,不太可能有虧損。 台驊投資台股,將持續逢高調節、下修加碼、反覆操作、綿延不絕的基調。長榮、陽明在台股中算是風險最低的,貨櫃航運股有股利、淨值保護傘支撐,適合做中長期投資。
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在17日都收漲,加上下半年傳統航運旺季即將到來,已在船上跟想上船的人或許都想再趁機賺一筆。不過,SCFI貨櫃運價指數(下稱SCFI指數)連九周收黑,運價持續走跌恐影響三雄未來的股價走勢。摩爾投顧投資長郭哲榮撰文提醒,SCFI指數尚未腰斬前,三雄還可進行區間操作賺價差,但即使下半年是傳統旺季,也要留意「波浪有點大」。 雖然最新SCFI指數連九降,但外資仍看好航運市場下半年的榮景。摩根大通(J.P.Morgan)認為,儘管近期運價疲軟,但由於部分終端零售商積極去庫存,即使運價低迷,但貨櫃市場也沒出現墜崖的可能;此外,歐美塞港問題加上英國最大貨櫃港費利克斯(Felixstowe)的罷工行動所導致的斷鏈危機,也為運價提供有力支撐。 另外包括馬士基(Maersk)財務長Patrick Jany跟赫伯羅特(Hapag-Lloyd)執行長Rolf Habben Jansen也都肯定今年的運價走勢。 然而,郭哲榮在文章內提到,儘管目前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目前價格約6153美元,遠大於船公司成本價約2000美元,即使運價跌到3000美元仍有超過50%的獲利,但美國經濟疲軟,引原油需求擔憂,加上美國8月紐約Fed製造業指數暴跌引發經濟衰隊的擔憂,難保運價不會因需求減緩而持續下滑,「若跌破成本價,才感受危機就來不及了!」 事實上,運價下跌也反映在三雄的股價波動上。郭哲榮表示,最新SCFI指數下跌至3562點,且連續9周下跌,運價也持續下挫,直接影響獲利,導致三雄16日股價齊跌,萬海更直接破底;問到現在股價是高還是低,郭哲榮認為,以長榮為例,不考慮減資的情況下,要回到140元到150元的價位,以目前SCFI貨櫃運價指數的下滑趨勢來看,是有難度的,但是會不會再破底,跌破前波低點79.2元,暫時也不會,但如果美西運價真的跌破3000每元以下,長榮就算破底也要出場,因為這樣船公司就有虧損的可能性,「如果沒賺錢,79.2元的長榮也嫌貴」。 郭哲榮建議,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來SCFI指數從約818點的低點漲至今年初的5109點,漲幅達5.24倍,現在即使回跌3562點,但此前低點還有一大段距離,世界各大航商也調高今年財測,且貨櫃三雄、日本三大海運商的上半年獲利也都繳出亮眼成績,因此,所以在SCFI指數未腰斬前,三雄還是可以來回作價差;但他也提醒,下半年雖然是航運旺季,但波浪有點大,航海王們仍要注意。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815)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中信金(2891) 中天(4128) 飛捷(6206) 開發金(2883) 台新金(2887) 兆豐金(2886) 微星(2377) 裕隆(2201) 京元電子(2449) 文曄(3036) 晶焱(6411) 太景*-KY(4157) 力積電(6770)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統一(1216) 所羅門(2359) 遠東銀(2845) 台光電(2383) 中探針(6217) 耀勝(3207) 波若威(3163)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三陽工業(2206) 華航(2610) 長榮航(2618) 仲琦(2419) 高力(8996) 智易(3596) 中光電(5371) 亞光(3019) 鴻準(2354) 健喬(4114)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華碩(2357)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南亞(1303) 宏碁(2353) 潤泰全(2915) 潤泰新(9945) 精確(3162) 玉山金(2884) 遠傳(4904) 仁寶(2324) 神基(3005) 華新(1605) 國喬(1312) 廣積(8050) 華孚(6235) 中磊(5388) 力旺(3529) 旭軟(3390) 晶采(8049) TPK-KY(3673) 能率網通(8071) 玉晶光(3406) 國巨(2327) 協禧(3071) 朋程(8255) 胡連(6279) 5.轉買為賣的股票: 鴻海(2317) 和碩(4938) 中華電(2412) 新普(6121) 康普(4739) 世芯-KY(3661) 欣陸(3703) 創惟(6104) 彰銀(2801) 臺企銀(2834) 國票金(2889) 緯創(3231) 英業達(2356) 神達(3706) 威盛(2388) 凌陽(2401) 大同(2371) 旺宏(2337) 台塑(1301) 聚陽(1477) 南紡(1440) 長榮(2603) 陽明(2609) 萬海(2615) 慧洋-KY(2637) 四維航(5608) 中菲行(5609) 景碩(3189) 中美晶(5483) 群聯(8299) 南亞科(2408) 訊舟(3047) 美而快(5321) 德宏(5475) 泰詠(6266) 欣興(3037) 南電(8046) 燿華(2367) 信音(6126) 達運(6120) 台亞(2340) 久元(6261) 中環(2323) 華晶科(3059) 順達(3211) 普誠(6129) 聚和(6509) 撼訊(6150) 美琪瑪(4721) 瑞基(4171)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兆豐金(2886) 台新金(2887) 中信金(2891) 臺企銀(2834) 開發金(2883) 遠東銀(2845) 電子股: 仁寶(2324) 力積電(6770) 訊舟(3047) 欣興(3037) 廣達(2382) 鴻海(2317) 威盛(2388) 燿華(2367) 微星(2377) 傳產股: 陽明(2609) 長榮(2603) 大成鋼(2027) 華新(1605) 大同(2371)
航運3雄本周紛紛回測支撐,除長榮在周一失守百元後,今日續跌2.41%至97.1元,萬海也告棄守百元關,陽明更是始終站不回90元,雖然海運界近期頻受運價走疲、旺季不旺等因素困擾,但業者減班、通膨降溫也替景氣帶來一定支撐,業內人士多認為,市況走勢仍呈健康,以下彙整近期8大多空因素,供投資人參酌。 在SCFI、CCFI等運價指數領跌下,航運3雄股價欲振乏力,Dcard股票版有熱心網友整理出航運目前的瓶頸與轉機,引發部分網友討論,雖有人認同航運基本面佳,卻被空頭放空惡搞,但也有網友認為,現在進場就等著被割韭,直言都血流成河了,手上有刀的還是快丟吧。利空部分包括以下4點。 1.運價走弱壓力自近洋航線擴散:雖長榮、陽明第2季獲利如預期再寫新高,但萬海卻降至4季以來低點,顯示近洋航線艙位需求快速鬆動,較長程線更早反應。 2.7月業績月減:大陸港口出發的貨櫃航運即期費率快速下滑,暗示業者可能取消更多航班,加上陽明、萬海7月營收雙雙月減,前者雖創單月第4高,但月減5.07%;萬海也月減5.53%。 3.美國進口運量走滑:陽明坦言7月歐美航線受市場影響,運價微跌,不排除明年可能供過於求;另從全美零售聯盟編製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來看,美國下半年進口量趨緩,代表未來數月運量恐較去年同期下滑,明年跌幅加劇,航商恐因此取消更多航班。 4.歐洲乾旱拉高船舶貨載成本:歐洲多地持續乾旱,萊茵河水位瀕歷史低點,低水位造成船艙被迫減量,最糟得空出3/4空間不載貨,以利船隻通行,等同原本1艘船的貨量,得拆成4艘才能運送完成,運輸成本形同暴增3倍。 至於利多部分,今年榮枯主要看第4季表現,被封為「最懂海的男人」、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曾指,只要運價跌幅小於5成,且塞港、內陸運輸等問題難在2、3年內解決,長榮、陽明股價在百元以下都可閉眼買。 但他也提醒,雖然近2年航運市場爆發,吸引許多投資人以當沖等方式參與投資,但現階段想有短期獲利困難、風險也高,建議中長期布局較合適。利多或轉機主要有以下4項。 1.減班支撐高運價:即使運價現疲態,但如美西線運價依然維持在3倍成本價之上,與過去10年的超低價相比,獲利空間仍大,加上航商減班因應需求降溫,有望撐住運價。 2.第4季消費旺季來臨:隨美國CPI回落,通膨降溫,有望激勵採購力道,或有機會推升運價再度轉強。 3.不再定調於景氣循環股:顏益財認為,現今時代變化快速,航運業也有所轉變,不該再被定調為景氣循環股,尤其3大海運聯盟自制能力強,都是支撐運價穩定的力量。 4.部分貨主轉艙穩量:有攬貨業者指出,近期雖見運價下修,但未現急墜崩跌的恐慌性殺價潮,且運價走跌有助於拉升部分貨主的載貨意願,尤其木材、鋼材等貨源,有望從散裝運送,重新改以貨櫃海運運送。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15日揭曉,法人表示,總計上半年稅後純益將挑戰2.2兆元大關,不但超越去年2.03兆元,亦將挑戰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台積電、長榮、陽明、萬海及聯發科名列獲利前五強,合計上半年大賺8,990億元,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的四成,堪稱台股最佳印鈔機。 受大陸華東封城影響,業者第二季超額拉貨,打破台股「五窮六絕」魔咒,目前逾1,500家公司(加計15家金控股)已大賺近2.15兆元,獲利亮眼;然法人提醒,除車電、伺服器、網通及蘋概等族群外,多數業者正面臨去化庫存及旺季不季的雙重壓力。 根據統計,台股上半年稅後純益仍由台積電以4,397億元奪冠,此外,長榮、陽明、萬海及聯發科獲利達686億~2,036億元,鴻海、聯電、台塑三寶(台塑、台塑化、南亞)以293億~627億元擠進獲利前十強。每股稅後後純(EPS)王由大立光78.36元奪下,譜瑞-KY 43.42元、聯發科43.21元暫時擠進前三強。 第一金證董事長陳奕光表示,上市櫃第二季稅後純益亮眼,單季上看1.05兆元,上半年獲利上看2.1兆~2.2兆元水準,將再創史上同期新高,但要提防全球海運業運價拉回及NB/PC砍單的壓力,第三季營運趨保守。不過 他也強調,台股已先行反應全球通膨的壓力,下檔空間有限。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美、台11月間都有重要選舉(美國期中選舉、國內六都及縣市長選舉),美、台可望持續端出政策作多方案,台股還有國安基金撐腰,研判本周指數過季線15,322點、第三季底突破萬六、年底挑戰萬八,但現階段審慎選股,留意蘋果供應鏈(含晶圓代工、PCB、光學鏡頭)、網通及伺服器、電動車、汽車零組件股等。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美股指數已彈上半年線,台股還待克服季線呈相對弱勢,主要是台股科技股中PC、NB及非蘋手機等相關產業需求減弱影響業績,估計PC、NB以及非蘋手機等廠商,從之前第三季旺季的季成長10%,轉為季減20%;但以面板產業去年底高峰下滑,面板雙虎上半年虧損,股價逆勢抗跌,主要是大盤指數及大部分個股都經歷過波段大幅度修正,短線指數站穩萬五的趨堅格局,可選擇IC設計、IP矽智財、電動車等類股。
臺灣期貨交易所今年6月27日上市航運期貨,成分股涵蓋海運、空運及陸運,包括長榮、長榮航、陽明、華航、萬海及台灣高鐵。 其中,長榮占比26.79%、萬海17.37%、陽明17.2%,貨櫃三雄占比達六成以上,因此貨櫃航運類股對航運指數期貨影響較為明顯。 富邦期貨分析師曹富凱表示,近期全球相關航運消息皆是利多,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第二大航商馬士基透露,供應鏈持續中斷,預料航運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化,遞延運價調降時間,並調升全年獲利。 另外,日本三大海運商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K-第二季獲利飆升,超越去年同期2.5倍。 再觀察國內貨櫃三雄第二季財報,上半年營收以長榮3,458億元居冠,陽明2,161億元,萬海1,556億元皆優於去年同期,且預估今年前三季純益將會超越2021年全年純益,總獲利年增率預估增加二成。 曹富凱認為,航運還有尚未發酵的利多,如第三季中國可能大規模解封,使得航運需求恢復正常、國際油價下跌、第四季歐美等西方國家傳統的消費需求旺季等。 航運指數現貨自7月4日見到低點後,一路往上墊高,目前已經站上所有短期均線,且均線呈多頭排列往上。未來只要沒有跌破短期均線,下方應有支撐。投資人可把握中期反彈行情。(富邦期貨分析師曹富凱提供,李娟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