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遠雄港(5607)董事會決議111年分派現金股利1.2元,股票股利1元,共計派利2.2元。(編輯:龍彩霖)
【時報-台北電】SVB風暴烈火蔓延,市場擔憂金融危機在起,美股道指連5黑,連2日強升的台幣早盤一度大升1角,仍難敵金融及航海王落難求救,大跌200點作收,失守15400關。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284.5325億元,去年10月11日以來最大,投信買超27.301億元,自營商賣超60.1191億元,三大法人賣超317.35億元。外資風向又變,今日翻空賣超284.53億元,本月來累計賣超705.62億元。 台股今日在權值股全面熄火下,兩大受災戶金融及航運分別因SVB倒閉及萬海(2615)空襲同步舉白旗,衝擊台股一度大跌212.37點至15348.12點,呈現電金傳一片漆黑,僅食品、橡膠、水泥等抗跌有撐,終場加權指數下跌200.07點為15360.42點,成交值縮至2317.05億元。 權值股在利空環伺下自身難保,台積電(2330)、鴻海(2317)雙雙下跌約1%,台達電(2308)、聯電(2303)齊跌逾2%賣壓不輕,聯發科(2454)小跌3元,千金股僅信驊(5274)守紅盤,世芯-KY(3661)、祥碩(5269)跌1%內,大立光(3008)、創意(3443)、旭隼(6409)、力旺(3529)、亞德客-KY(1590)等元氣大傷。 SVB風暴蔓延,多檔區域銀行股遭屠殺、甚至出現熔斷,國內金融股難逃追殺哀鴻遍野,僅群益期(6024)抗跌有撐,第一保(2852)、國票金(2889)重挫逾7%,王道銀行(2897)、統一證(2855) 、中信金(2891)、旺旺保(2816) 、新光金(2888)、群益證(6005)跟跌逾2%,元大金(2885)、上海商銀(5876)、富邦金(2881)、開發金(2883)、國泰金(2882)跟跌逾1.5%,拖累金融類指大跌1.64%,日K連4黑,半年線拉警報。 航海王受累萬海(2615) 去年第四季驚見虧損,配息5元大縮水,遠不及市場預期,跌停摔至72.5元作收、跌落半年線,成交量放大至近5萬張,波及甫公布現金股利20元的陽明(2609)走跌2%,未公布股利的長榮(2603)則擺尾翻紅收在171元,盤後公布去年每股賺87.07元、配息70元,殖利率約40%,集團小金雞長榮航太(2645)上市大漲3成啟動蜜月行情,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遭流彈波及分別重挫3.7%及4.6%。 分析師表示,美國接連發生中小型銀行倒閉潮導致經濟衰退風險提高下,資金狂潮推升本波台股行情,台股由去年10月底低點12,600點,反彈至3月初15,900點,累計漲幅超過25%,目前評價並不便宜,呼籲投資人維持防禦型操作,耐心等候更好的買點。 凱基投顧預期,Fed3月將僅升息1碼,預計5月可能在金融市場波動平緩後再升息1碼,之後會停留在5-5.25%並維持到景氣有衰退跡象再降息,投資人保留現金為王或採取防禦型操作,待基本面於下半年真正落底後,再轉為積極型操作。 就台股基本面來看,分析師表示,預估晶圓代工景氣可望在首季落底,第二季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完畢。整體而言,2023年上市櫃企業獲利仍衰退,但科技股表現優於傳產股,預估企業營收年增率逐季揚,獲利年增率可望在下半年轉正,對於台股後市仍樂觀看待,短線若遇較大回檔反而提供逢低買點。(編輯:龍彩霖)
長榮海運今日召開董事會,通過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達6272.84億元(年增28.17%),稅後淨利為3342.01億元(年增39.82%),每股盈餘(EPS)則為87.07元,營收與獲利均創下歷年新高。長榮表示,考量未來經營環境各層面之挑戰、資本支出規劃與公司永續成長,今日經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息70元,合計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1481.49億元,換算殖利率約40.93%,配息率約為44.33%。 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去年航運業受疫情影響,碼頭港口壅塞而市場有效運力減少,業界普遍缺工、缺櫃與缺艙。長榮海運仍秉持永續經營理念,持續擴增船隊運力並調適航線及艙位,強化船隊防疫及航安作業,使營收表現再創佳績。 展望未來,謝惠全表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升級,進而加速全球供應鏈與貿易版圖的移動,長榮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政經局勢以及市場需求的潛在變化;另一方面,因應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與趨勢,長榮亦將著眼於新能源船與永續實踐行動,積極規劃全球營運佈局,迎接航運新紀元的挑戰。
【時報-台北電】長榮(2603)去年獲利再創新高,每股盈餘達87.07元,公告將大方配發每股現金股利70元,比前一年度的18元跳增。以今日收盤價171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飆破四成,達40.93%。 長榮今下午公告111年度合併財務報告。111年營業收入6272.83億元,營業毛利3984.5億元,營業利益3748.08億元,稅前淨利3994.24億元,淨利3461.7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342億元,基本每股盈餘87.07元。 長榮今日董事會通過,111年年度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每股70元。 長榮111年淨利達3342億元新高,年增39.82%,加上減資效應,每股淨利達87.07元比前年的45.57元大增;將大方配息70元,創新高,也比前一年度的18元跳增。(編輯:沈培華)
【時報-台北電】四維航(5608)3月17日受邀參加由永豐金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編輯:龍彩霖)
陽明海運(2609)股東、員工一起嗨!陽明去(2022)年獲利1,806億元創新高,每股擬配息20元,現金殖利率高達近3成,在台股名列前茅;陽明員工酬勞更高達近23.29億元,高於長榮海運,以公司員工1,739人計算,每人可領近134萬元,以月薪5萬元計算,每位員工「年中」可領26~27個月。 陽明即將於5月26日召開股東會,通過根據公司章程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大約23.29億元,若以陽明員工人數約1,739人推算,每人可爽領約134萬,高於去年的116.9萬元。 過去兩年航運景氣大好,據了解,陽明去年年終獎金是12個月加上1個月考核獎金,隨著陽明公布員工酬勞近23.29億元,陽明員工還能期待年中可領大約26~27個月,等同去年領了40個月獎金。
大型行庫美元存放比再探新低,根據八大行庫的最新統計顯示,美元存放比不僅又來到空前新低水準,且至少有三家大型行庫目前美元存放比僅在20%至30%之間,除新貸戶因為美元利率太高,縮手不敢借美元外,據金融圈知情人士指出,舊貸戶也因此趕忙提前還款,成為美元存放比再探新低的關鍵原因。 根據行庫內部統計,美元存放比目前最高的為兆豐銀,大約48%左右,其餘行庫的存放比都不到40%,也有行庫的存放比已接近20%的邊緣。與較去年同期相較,美元存放比大幅下跌的行庫不在少數,有些比去年同期下跌5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甚至逾10個百分點。 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美元利率因為聯準會升息效應飆太高,例如連基準利率LIBOR日前都已經飆破5%,使得許多企業戶的美元舊貸案總利率水準在一年之內,直接「跳升」到超過6%的水準,其中不僅中小企業,連大型企業集團都受不了,造成美元舊貸案紛紛提前清償。使得銀行美元存款增加的部分,有相當程度來自於這種舊貸案提前清償,也因為利率太高,企業戶對新放款紛紛打退堂鼓,最後美元存放比再探空前新低。 知情金融圈人士透露,這些提前清償美元舊貸案的企業集團,「有不少是航運業背景」,近幾年來航運的獲利因為疫情對供應鏈、航運價格上漲效應,全都獲利飽飽。但去年美國聯準會開始暴力式升息,累計到第四季利率飆高的程度,讓到這些航運公司覺得再支付放款利息實在太不划算,於是趕快把先前借款還掉;倘若再有美元的資金需求,這些公司也寧可透過將新台幣換成美元,或用SWAP的方式向銀行調度,來取代美元的直接借款。 大型行庫高層坦言,美元存放比這麼低,可說前所未見,不過這位高層也同時強調,存放比低,僅能代表配置在放款的用途少,但不代表這些美元資金就此閒置,「目前大部分拿去作美債投資或SWAP」。例如有多家行庫目前美元存放比低於4成,甚至連3成都不到,仍在推出美元優存專案,就代表銀行對美元的資金需求仍高,但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拿來作財務操作之用。
萬海董事會今(13日)通過財報,去年每股純益33.17元、較去年每股純益42.35元下滑,第4季貼近損益兩平邊緣;此外萬海也決議配發每股5元現金股息,和前一年度每股10.5元股息和1.5元股票相比大幅縮水。外資今加碼萬海1182張,由於配息5元和市場期待有所落差,網友大驚「丸子」、「棄海投明」、「我得跟陽明道歉」。 萬海公告去年營業收入2589.53億元,營業利益1179.23億元,稅後淨利931.2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930.72億元,基本每股盈餘33.17元,不僅和前年大賺逾千億元、每股純益42.35元相比明顯下滑,對照去年前3季稅後純益931.12億元,每股純益33.18元,萬海第4季也呈小幅虧損。 事實上國內長期關注貨櫃三雄的法人曾透露,由於萬海去年第4季營收僅394億元,比第3季638億減少38.2%,而根據萬海第3季財報營業成本364.9億、營業費用21.9億,兩者相加將近387億,如此第4季單季營業利益僅剩7億。 且依照過去歷史經驗,通常第4季成本及費用都會比第3季高,加上去年第3季萬海受惠美元對新台幣升值6.7%,單季認列匯兌利益25.64億,但第4季美元對新台幣卻貶值逾3%,若其他條件不變,萬海第4季接近損益兩平邊緣。 中華信評上月曾針對萬海發表看法,指萬海的長、短信用評等為twA、twA-a,信評展望「穩定」。在新冠疫情期間因飆升的實體產品需求及海運壅塞,使得運價費率創下歷史新高,公司在兩年期間累積較高的現金部位。中華信評認為,增加的現金部位大幅提升萬海資本結構,使其得以免於受到未來幾季運價費率進一步下跌的影響。 中華信評提醒,萬海目前仍可維持淨現金部位;假設綜合運價費率一旦驟跌90%以上、無法轉嫁至少60%的增加成本,其來自本業的現金流量將轉為負數,也將導致該公司產生淨借款部位。 萬海股價今以78.8元開出,股價最高到81.4元,最終收盤80.5元,以配息5元計算,殖利率6.2%,外資今加碼萬海1182張。 萬海消息一出,網友受驚嚇,猛虧「賺33元配5元太神」、「有沒有搞錯,公告是少打一個1嗎」、「去年竟開始虧錢」、「今天上船的,巴比Q啦」、「是要留著後面配」、「說好的諾亞方舟」、「阿榮現在瑟瑟發抖,剩下他還沒開獎」。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台北電】萬海(2615)集團整體營運綜效考量,租入1艘全貨櫃輪,總金額約新台幣5億元。交易相對人WAN HAI LINES(SINGAPORE)PTE LTD ,為萬海之子公司。(編輯:沈培華)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市公司2月營收總計2兆622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637億元,年減9.14%;累計前2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5兆6350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936億元,減幅9.53%。單月成長產業主要為水泥、汽車及觀光事業,衰退趨勢主要產業為航運業、金融保險業及光電業。 證交所表示,經瞭解水泥因去年2月適逢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使基期較低,汽車工業因車用晶片供應問題緩解,觀光事業因跨境旅遊需求大增,都是營收成長原因。2月營收衰退較大產業,航運業因通膨壓力導致市場需求下降運價下跌,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業務淨收益及投資收益減少,光電業因市場需求下跌,使得2月營收衰退。 累計前2月營收成長較大產業,主要為觀光事業、其他電子業及資訊服務業,衰退趨勢產業為航運業、金融保險業及光電業。
【時報-台北電】萬海(2615)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111年年度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每股5元,比前年度的每股配息10.5元及配股1.5元大幅縮手。 萬海並公告董事會通過111年度合併財務報告。111年營業收入2589.53億元,營業毛利1264.29億元,營業利益1179.23億元,稅前淨利1239.79億元,淨利931.2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930.72億元,基本每股盈餘33.17元,較前年的賺逾千億元、每股盈餘42.35元下滑。(編輯:沈培華)
上周美國矽谷銀行破產震驚全球,台股今(13)早受波及開低且一度跌超過170點,但午盤收斂後逆勢翻紅,航運股成為資金避風港,且持有陽明(2609)、長榮航太(2645)、長榮(2603)等海空股的台驊控股(2636)更是因去年下半年每股現金股利將配發5元以及董事長顏益財的一席話而獲得資金青睞,成為今日航運股中唯一漲停的個股。 台驊控股今收漲停價79.8元,漲幅9.92%,而貨櫃三雄中的長榮漲3.33%至170.5元,陽明漲0.58%至69.1元,萬海(2615)漲1.77%至80.5元。 時報資訊報導,近來受貨量需求低迷影響,SCFI指數已9連黑,跌幅2.63%,本周要力守900點關卡;而SCFI指數低迷也反映在貨櫃三雄的營收表現上,就老大哥長榮來看,2月營收186.8億元,年減66.22%;陽明2月則年減65.99%至113.09億元;萬海年減69.12%至73.12億元;整體來看,三雄2月營收年跌幅均在60%至70%之間。 不過,近來包括陽明、台驊陸續公布股利發放政策,這類高殖利率個股受到青睞,加上矽谷銀行破產,市場唯恐衝擊美國科技業並進一步影響台股科技、電子族群表現,資金湧入航運股避險,促使航運股在今日午盤翻紅。 以今日漲停的台驊控股來看,台驊董事會宣布,去年下半年現金股利每股配發5元,若加上去年上半年配發的5.17元,去年全年盈餘分配現金股利達10.17元,發放率56.4%;此外,顏益財也表示,台驊投資海空運相關行業股票靠股利可貢獻EPS逾4元,將持續採逢高調節、逢低買進、來回操作的方式,獲利將成為未來配息給股東的基礎;對航運股亦將持續採「逢高調節、反向加碼」的策略操作。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陽明昨天宣布配發現金20元,雖然比原先外界預期23元略低,但以昨日收盤價67元計算,殖利率直逼30%,今天開盤後股價衝高至72.1元,總成交量破24萬張,成今天台股人氣王。有網友在批踢踢貼出對帳單,於昨天盤中歐印買30張,不過有過來人分享經驗,賺反彈就好,小心抓交替,這招「去年就演過」。 陽明董事會昨天通過去年財報,合併營收3,759億元,稅後淨利1,806元,每股純益51.71元,獲利創歷史新高,不過考量航運業景氣變化不確定性高,每股配發現金股息20元,略低於外界預估23元。 昨天有網友在批踢踢貼出對帳單,表示昨在盤中已歐印,買進陽明30張,雖然大家都不看好,「但20元還是很香」。 不過貼文出來,許多網友猛搖頭,「很香也要填得了才香」、「晚半個月買」、「2月中還不到60」、「不用抱到除息,有拉一波賣給別人就好」、「韭菜100%會被拐進來參加,懂得就懂,去年已示範」、「自己的錢,左手換右手,政府抽2手」。 陽明去年3月14日宣布除息20元時,當天收盤股價132.5元,隨後在110~130元間盤整,不過因為景氣變化,6月27日除息前陽明股價僅剩98.3元,隔天除息雖然跳空漲停,但之後就一路下挫,最低曾到56.6元。 在昨天公布股利之後,陽明今開低走高,最高漲至72.1元,收盤收68.7元、漲幅2.54%,留下長上影線,成交量達24.2萬張,成為今日交投最熱絡的個股。以昨日及今日陽明均價66.9元及68.95元計算,若原PO的30張還沒賣,獲利為6.15萬元。 上海航交所最新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出爐,受美東線重挫5.47%拖累,續跌24.53點至906.55點,周跌2.63%,除連9周下挫,更瀕臨900點保衛戰。 群益投顧研究報告顯示,今年首季為需求淡季,運價難有表現空間,加上運量減少,航商營運壓力較大,第2季、第3季進入傳統旺季,惟隨市場新增運力逐漸增長,運價上漲空間恐仍將受限,預估航商獲利將回復正常水準。外資今賣超陽明7,605張,投信小買23張,自營商賣超2,881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市場聚焦貨櫃三雄去年財報,打頭陣的陽明海運董事會9日通過全年稅後淨利1,806億元、年增9.2%,EPS達51.71元,營業績效與獲利均創新高。惟陽明考量航運業景氣變化不確定性高,為維持健全永續營運,董事會決議維持配發現金股息20元,以9日股價6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29.85%。 此外,懸缺逾半年的陽明海運2名獨立董事,已指派由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政大教授黃智聰接任,將在陽明5月26日股東會提出,通過後上任。 展望後市,IMF國際貨幣基金1月底針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微幅調升至2.9%,較去年10月的預估樂觀。陽明表示,如果民生消費需求隨著庫存逐漸消化,輔以中國大陸解封後可望帶動整體經濟動能逐漸活絡,陽明預期航運景氣於下半年有逐步回升之機會。 靜待解封活絡經濟 陽明去年營收3,759億元、年增12.6%,稅後純益1,806億元,EPS為51.71元,全年營業績效與獲利均創新高。受到下半年航運價量下跌的影響,陽明第四季獲利154億元,季減69%、年減72%,每股稅後純益4.2元。 陽明說明,去年上半年貨櫃航運市場整體需求強勁,平均運價維持高檔,公司全年營業表現亮眼。但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受到高通膨、高庫存影響,消費者購買力未如疫情期間強勁。 據國際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今年預估供給成長為8.2%,預估需求成長為1.4%,整體呈現供過於求局面。 同時,國際海事組織(IMO)碳強度指標(CII)環保法規開始生效,航商可能透過船舶減速、現成船改裝,及加速汰舊方式減少碳排,均為有助於供需平衡之有利因素,惟全球性通膨壓力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仍需審慎應對。 面對尚未明朗的海運前景,陽明將持續強化業務策略,積極開發新貨源並優化貨載結構;同時,持續優化航線服務,積極提升艙位利用率,並投入數位化服務提升集團競爭力,以因應外在環境挑戰。 整體營運變數仍多 陽明今年1月營收127.18億元、年減64.27%,持續受市場低迷、運價不振影響。 陽明表示,今年仍有諸多挑戰,全球仍籠罩在俄烏戰爭、物價飆漲、利率升高及需求疲軟等重大不確定因素中。此外,近兩年新造船將陸續交付,加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新環保法規生效,整體營運環境勢變數仍多。
上海航交所最新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出爐,受美東線重挫5.47%拖累,續跌24.53點至906.55點,周跌2.63%,除連9周下挫,更瀕臨900點保衛戰。雖現貨價與美國線長約價紛紛跳水,但已有船商將年約改為季約或半年約,降低運價衝擊,加上近期瘋狂減班拉長運程,貨主砍價態度軟化,都有助緩解運價壓力。 本周SCFI跌幅較上周的1.65%再度放大,主力航線部分,歐洲線每TEU(20呎櫃)865美元,與上周持平;地中海線每TEU運價1589美元,周跌11美元、跌幅0.68%;美西線每FEU(40呎櫃)1163美元,周跌37美元、跌幅0.3%;美東每FEU運價2194美元,周跌127美元,跌幅5.47%最重。 除SCFI未見止穩,日前落幕的全球海運圈盛事「泛太平洋海事會議TPM 23」年會,也傳出即使船貨雙方激烈攻防,但好市多等零售巨頭暴砍運價,長約合約價僅剩去年的1/3,貨主方大獲全勝,也被業界戲稱是「託運人的復仇」。 雖運價難逃墜谷命運,但已有部分船商順勢修改部分長約,從年約改為季約或半年約,降低低運價衝擊,近期更全力調節運力,使盡洪荒之力瘋狂減班,導致部分貨運實際運送時間拉長,不少貨主為避免延遲交貨,砍價態度轉為溫和,不再一昧壓低報價,有助緩解運價跌勢,對長榮為首的貨櫃3雄也加分。 但專家提醒,需求面仍是貨櫃海運的致命傷,即使加速淘汰老舊船舶,但供給面因塞港不再、大量新船下水,導致全球運力暴增逾2成,建議等2季後需求回溫再介入,否則股價易受財報或營收等利空而劇烈波動。 以指標股長榮來說,2月合併營收僅186.8億元,月減28.82%,年減66.22%,且運價勢必拖累毛利率持續下墜,獲利難樂觀,須留意被動型基金的潛在賣壓,未來是否出籠。 摩爾投顧分析師林漢偉則認為,貨櫃3雄挾帶殖利率題材對抗運價回跌,陽明配息20元雖低於預期,但殖利率高達30%,仍讓股價發功,長榮、萬海均有想像空間,但由於台股重挫後陷入整理,宜留意高低基期的輪動效應,建議操作上盡量以低接為主。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