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前景難明,但國際航商高層日前表示,在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基礎建設及鋼鐵產量加速拉升,加上官方允許更多成品油出口之下,預料中國對大宗商品與航運的需求,將在第四季出現改善。 路透報導,上半年因中國政府實施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經濟遭受重創,做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買家,中國上半年對能源與金屬進口明顯放緩。如今官方力圖在今年剩下時間穩住經濟成長,正加緊推出各項經濟刺激政策,並要求地方積極落實,可望推升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報導稱,全球散裝航商Berge Bulk執行長James Marshall在2022年新加坡國際燃料供應會議暨展覽會(SIBCON)上表示,中國的鋼鐵產量已顯示出改善跡象,大宗商品需求的前景,則受到官方可望放鬆疫情防控的預期支撐。他說:「我們對今年第四季的乾散貨運費非常有信心,尤其是進入中國的貨運量。」 中國將在10月16日召開中共二十大會議,受到全球多方關注。Marshall指出,中國的鋼鐵生產已從6月份的低點回升,這對於乾散貨行業來說是一項樂觀指標。中國政府之後放寬疫情封控,將會促進經濟活動恢復,也會提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支出。此外,中國允許煉油廠出口更多成品油,將導致對成品油船的需求激增。 丹麥成品油航商TORM執行長Jacob Meldgaard認為,中國訂單成長可支撐鐵礦砂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台股今(7日)開低走低,早盤跌逾百點,接近12點開始持續下挫,一度跌逾200點,終場收在13702.28點,下跌189點,成交值為1610.41億,台積電收在438元慘摔13元。 受到美股四大指數翻黑,超微財報表現不佳等因素衝擊,台積電盤中大跌14元,觸及437元,聯發科也暴跌23元,觸及564元,半導體族群受到衝擊,僅靠生技、傳產及電子股穩盤。 周四道瓊下跌346.93點(或1.15%)至29926.94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75.33點(或0.68%)至11073.31點,標普500指數跌38.76點(或1.02%)至3744.52點,費城半導體挫低14.77點(或0.59%)至2508.84點。 台股昨(6日)漲90.62點,收在13892.05點,成交值為1754.93億。三大法人外資及陸資、投信買超,自營商賣超,合計買超126.6億。自營商賣超12.59億,投信買超12.16億,外資及陸資買超127.03億。
萬海航運(2615)今(7)日公布9月合併營收186.17億元,月減12.66%、年減27.74%;累計前三季營收達2,194.63億元,年增39.47%。 萬海表示,受市場供需波動、運價修正及部分地區仍有塞港等因素影響,合併營收較上月及去年同期減少,但累計2022年前九個月營收仍較去年增加39.47%。
對於貨櫃航運有所偏好的中環昨(5日)公告處分長榮,從8月9日到10月5日賣出長榮總計3060張,每股平均價格106.11元,交易金額3.24億元,處分損失3819.65萬元。 迄今為止,中環手上仍有長榮6282張,金額13.47億元,持股比例0.297%。事實上,長榮上月23日也曾公告處分陽明4114張,損失2114萬元,手中還有陽明持股9251張。 中環對投資相當熱衷,今年買進賣出個股除了長榮、陽明之外,台積電、聯發科、高鐵、環球晶、中興電、國泰金、富邦金等都是標的,不過進出最頻繁的,非貨櫃航運莫屬。 統計今年中環進出長榮、陽明共達32次,其中長榮就有22次、陽明則有10次;全年處分航運個股總計14次,其中10次是長榮、4次是陽明。如果計算勝率,在14次賣出中,中環有9次是賺錢,5次虧本賣。 不過很明顯從下半年開始,中環處分損失的次數大於獲利,而且金額相對較高,總計處分6次當中,有4次是虧錢賣,且處分損失都在2000萬以上,最近這一次公告的損失金額更高達3800萬元,而下半年2次處分利益則分別是1662萬及240萬元。 中環是否砍在阿呆谷,讓投資人好奇,摩爾投顧分析師江國中表示,近期操盤可以留意有量有價的跌深破底股,以破底的低點為防守點,舉例而言,台積電、長榮、陽明這些個股共同特色有是股價跌深及破底乖離大,而「跌深」就是最大利多,縱使空頭股,跌深後的死猫跳漲幅度也相當驚人。以先前跌深、破底的友達為例,即使股本很大,也能從13元反彈至18元,幅度逼近4成。 長榮昨天獲外資加碼11273張,外資也買進陽明10482張,長榮早上平低盤開出,最近達150元,最高155元,股價守穩5日線上,成交量約3.3萬張;陽明最低來到62.7元,但接近11時30分股價拉至接近平盤,成交量約3.9萬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全球需求下滑、通膨升溫,航運業也跟著進入衰退期。因應需求大跳水,有外媒報導,航運業者開始考慮暫停或合併部分航線,以緩和訂單大減的衝擊,並藉此讓快速下滑的運費踩煞車。這麼做是否有轉機,海運顧問機構Drewry指出,航運業的衰敗風險可控,現在正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期。 Money DJ報導,今年航運業遇到逆風,Drewry將今、明兩年的航運業成長率分別下修至1.5%和1.9%;同時,2023年運能的淨增加幅度卻高達11.3%,意味到時候會有260萬口20呎標準貨櫃(TEU)的運能會正式下水。 為了因應航運衰退的困境,專門報導航運與物流情報的外國媒體The Loadstar在5日報導,據悉,三大船隻共享聯盟最近刪減跨太平洋的航班後,現在開始考慮是否要暫停或是合併部分亞洲到北歐航線,藉此減緩訂單大減的衝擊,並降低運費下滑的速度。 令人欣慰的是,Drewry在最新發布的「貨櫃航運洞悉報告」(Container Insight)中提出看法認為,航運業的衰敗可控,目前正處於關鍵期,將決定航運業者未來發發展;Drewry認為,航運業應該能做出正確的應變,像是延遲新船交期等,避免產業硬著陸;Drewry說,航運業不會坐以待斃眼看運價崩潰,業者也會為了保住利潤,盡快汰換老舊、易汙染船隻。 另外,《工商時報》也報導,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最新運力數據顯示,截至4日,全球貨櫃船總數為6,463艘,總運力增至2604.4萬TEU,折合3.1億載重噸;全球航商最新運力排行榜前10名出爐,長榮與陽明分居第6、第9名,雖面臨需求減少而運力增加,運價走跌,航商仍積極透過減少運力供給,力穩運價。 股市方面,似乎也預示了航運業有回穩的可能。10月為美國升息空窗期,接下來10月中旬以後,績優公司第三季財報即將陸續發布,留意財報告捷的公司,配合籌碼優勢,股價可望率先展開反彈行情;長榮將在10月14日召開法說會,市場樂觀期待今年前三季獲利仍較去年成長,外資已提前布局,近3個交易日買超萬海5568張、陽明5279張、長榮4857張。 摩爾投顧分析師江國中認為,貨櫃雙雄長榮、陽明股價跌幅已深,加上破底乖離大,「跌深」就是最大利多,縱使是空頭股,跌深後的死貓跳,漲幅也很驚人。 不過,儘管航運業風險可控,若處置得當,或將可減緩衰退,甚至為業者自身營運、股市迎來一波谷底反彈行情,但Drewry也警告,在此關鍵時刻一旦失敗,航運業可能會重現疫情之前低毛率的趨勢。
以往第四季是航運傳統旺季,但由於大型零售商相繼取消訂單,因消費需求減緩、積極降低庫存,導致貨運需求大減。 根據英國倫敦海運諮詢機構Drewry的報告顯示,在今年第40周~44周(9月24日~10月28日),2M聯盟在預定的137個航班中取消了30個航班;海洋聯盟則在預定的172.5個航班中取消了34個航班,THE聯盟在預定的142.5個航班取消了33個航班,至於其他未參加三大聯盟的航商,取消率較低,286個航班只取消了21個,整體市場合計共738個航班中取消了118個,取消率在1成5左右。 以往感恩節與耶誕節的傳統旺季來臨前,夏末到秋初的期間都是歐美零售商與進口商積極準備庫存以利於年底銷售,然而從三大航商聯盟取消航班的情況來看,已可以看到第四季航運業旺季不旺的情況。 通膨惡化未見明顯改善,加上市場預期聯準會(Fed)11月仍將持續大幅升息,因此國際股市持續回檔下,航運指數期貨也同樣持續向下來到近期新低,短線跌深後醞釀反彈力道,行情可能呈現大幅震盪,但在基本面未改善前,搶反彈應更加謹慎,投資人可利用期交所推出的航運期貨進場操作並嚴守停損。(玉山投顧期貨分析師江仲康提供,方歆婷整理)
【時報-台北電】慧洋-KY(2637)111年9月自結營收18億7246萬元,稅前利益7億148萬8千元,稅前每股盈餘0.94元。累計前9月自結營收196億6219萬3千元,稅前利益95億336萬4千元,稅前每股盈餘12.73元。(編輯:廖小蕎)
美股連2天暴力式反彈,道瓊重回3萬點,帶動台股今天(5日)開高走高,收盤大漲224.91點,收13801.43點,漲幅1.66%,成交量2325億元。 在台積電、鴻海雙強領軍之下,電子股成交比重突破60%,半導體族群氣勢如虹。航運則為傳產多方代表,長榮(2603)漲幅超過3%收155.5元,成為航運領頭羊,帶動萬海(2615)大漲1.8%、陽明(2609)上揚1.4%。 今天三大法人同步買超,外資買超49.88億元、投信買超20.79億元、自營商買超22.46億元,合計三大法人買超93.13億元。 外資對台股連2天翻多,今天大買「正規軍」,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買超8011張、鴻海8073張、日月光投控10155張;另外也敲進貨櫃航運雙雄長榮11273張、陽明10482張。充分顯示外資作多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今天持續買超臺企銀8355張,累計外資本波對臺企銀連續12交易日買超,加碼共達13.6萬張,即使是在上周股災肆虐下仍不離不棄,備受市場關注。 法人認為,今年股市波動相當大,不少體質好的公司被錯殺,但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跌深反彈可視為布局好股的時機。如電動車、蘋概股、5G、衛星通訊等,這些科技產業趨勢明確,長線商機可期。 投信表示,從第4季到明年上半年,預估行情將維持震盪盤整格局,今明兩年對半導體產業,是相對起落較大的一年。不過,台灣半導體產業居全球關鍵地位,目前半導體股價回檔估值偏低,反而是長線進場機會。 外資今天買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40957張、宏碁(2353)12381張、長榮(2603)11273張、陽明(2609)10482張、日月光投控(3711)10155張、開發金(2883)8577張、臺企銀(2834)8355張、鴻海(2317)8073張、台積電(2330)8011張、新光金(2888)7174張。 外資今天賣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玉山金(2884)14071張、台泥(1101)11592張、華新(1605)10360張、元大高股息(0056)7250張、中信金(2891)6726張、欣興(3037)5333張、仁寶(2324)5265張、合庫金(5880)4596張、宏達電(2498)4531張、景碩(3189)4427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台股今(5)日加權指數終場上漲224.91點,收在13,801.43點,成交量為2,325.15億元。人氣指標貨櫃三雄領先大盤,率先止跌反彈,貨櫃一哥長榮(2603)延續漲勢,強漲3.32%,收在155.5元,陽明(2609)、萬海(2615)分別上漲1.41%、1.82%漲幅,收64.7及72.9元,帶領航運類股指數收漲2.11%。 10月為美國升息空窗期,接下來10月中旬以後,績優公司第三季財報即將陸續發布,留意財報告捷的公司,配合籌碼優勢,股價可望率先展開反彈行情;長榮將在10月14日召開法說會,市場樂觀期待今年前三季獲利仍較去年成長,外資已提前布局,近3個交易日買超萬海5,568張、陽明5,279張、長榮4,857張。 摩爾投顧分析師江國中認為,貨櫃雙雄長榮、陽明股價跌幅已深,加上破底乖離大,「跌深」就是最大利多,縱使是空頭股,跌深後的死貓跳,漲幅也很驚人,先前的友達(2409)股本很大,股價也能從13元彈升到18元,反彈逼近4成。 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最新運力數據顯示,截至昨(4)日,全球貨櫃船總數為6,463艘,總運力增至2,604.4萬TEU,折合3.1億載重噸;全球航商最新運力排行榜前十名出爐,長榮與陽明分居第6、第9名,雖面臨需求減少而運力增加,運價走跌,航商仍積極透過減少運力供給,力穩運價。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目前是航運業傳統旺季高峰期,但業界卻在全球最繁忙的亞洲到美國航線上取消數十班船期,成為高通膨衝擊全球貿易與消費需求,導致企業大減貨運量的最新徵兆。 航運業大量取消船期,跟業者幾個月前因貨船不足以應付大量貨運需求而調高運費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 目前跨太平洋航線運費已較去年同期暴跌逾75%,因為大型零售商取消供應商訂單和致力出清庫存而令貨運需求大減。像耐吉9月底表示其北美庫存量較去年同期高出65%而要降價促銷。 歐美需求大減使航運業被迫減少船期來因應。據航運數據供應商Xeneta和Sea-Intelligence等資料,經營太平洋航線的業者9月提供貨運空間較去年同期減少13%,相當於減少21艘、每艘單趟運載8,000個貨櫃的貨船量。 但減少船期情況愈來愈嚴重。從3日起計算的二周內,亞洲到美西和美東各有約40個和21個船期被取消。歷年來同期整體平均僅取消二到四個船期。 航運業也不斷取消另一條重要的亞洲到歐洲航線的船期。Xeneta分析師珊特(Peter Sand)指業者已把10月首周原先宣布提供的貨運空間減少三分之一,第二周將減少約一半。這完全不像傳統旺季高峰期該有情況。 每年夏季未到秋季初是航運業全年最繁忙時候,因為歐美零售商和進口商要建立庫存滿足年底消費旺季。但波羅的海貨運指數顯示目前單一貨櫃跨越太平洋運費平均每天3,900美元,遠低今年初約14,500美元和2021年同期逾19,000美元。 航運顧問商Braemar分析師羅奇(Jonathan Roach)指今年全球經濟出現一些問題令未來貨運需求不明朗,使航運業供給過剩問題可能從2023年中延續至2024年或甚至更久。外界擔心這對運費構成下壓。
【時報-台北電】國外消息: 1.周一美股勁揚。道瓊指數漲765.38點或2.66%,收29,490.89點;那斯達克指數漲239.82點或2.27%,收10,815.44點;標普500指數漲92.81點或2.59%,收3,678.4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86.6點或3.76%,收2,393.3點。 2..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據傳陷入財務危機瀕臨破產,反映違約風險的信用違約交換(CDS)利差上周飆升,市場憂心瑞信會成「雷曼兄弟」翻版再掀金融風暴,有媒體披露瑞信高層急電安撫客戶。瑞士信貸3日早盤跳空重挫至3.52瑞郎的歷史新低,股價崩跌達10%,過去1個月跌幅將近30%,今年迄今累計跌60%。 3.英國政府3日宣布撤回取消最高所得稅率45%的計畫,顯示特拉斯(Liz Truss)當局在減稅案的立場出現髮夾彎。英國9月23日公布50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措施,但此計畫恐令政府債務攀升,遭國會議員強烈反對,金融市場迄今餘波盪漾。受此消息激勵,英鎊周一盤中一度上漲0.8%至1.1252美元,重回減稅計畫宣布前水平。 4.雖然美元近來表現強勢,已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大幅震盪,不過外界認為美國決策官員採取行動阻升美元的機率不大,主要原因在於美元走強有助美國對抗通膨。聯準會(Fed)為了壓低通膨進行多次激進升息,帶動美元今年來出現狂升走勢。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年初以來已強漲約15%,來到20多年來最強勢地位。 5.曾經在高階企業用固態硬碟(SSD)市場坐擁一片天的處理器龍頭大廠英特爾,自10月3日起將全面退出SSD市場,所有技術支援及售後服務都轉交給SK海力士旗下記憶體廠Solidigm負責。若再加上英特爾7月底宣布終止Optane記憶體業務,英特爾已等同於全面退出記憶體市場。 6.目前是航運業傳統旺季高峰期,但業界卻在全球最繁忙的亞洲到美國航線上取消數十班船期,成為高通膨衝擊全球貿易與消費需求,導致企業大減貨運量的最新徵兆。 7.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5日將在維也納召開2020年3月以來首場實體會議,聚焦減產避免油價續跌。市場預期OPEC+會後宣布日產量最多砍150萬桶,激勵油價在3日大漲。高盛並樂觀預估,油價可望重返百元大關。布蘭特原油期貨價在3日盤中上漲4.2%至每桶88.75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價也在盤中上漲4.2%至82.94美元。
台股這陣子表現慘綠,一度面臨萬三保衛戰,不少投資人不堪嚴重虧損出場,一名網友以「折損70%終於出場了」為題發文指出,她從初入股市到目前一年半,最近狠心放手航海王,慘賠了大學4年學費。PO文一出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認為原PO現在出場「賣在阿呆股」,等反彈再出比較好。 原PO在Dcard上發文指出,她經歷股市大好到越來越難做,心態從興奮到沉悶再到逃避,到9月底才再次提起信心,認真面對和檢討過去失敗的投資手法,並調整好整個觀念跟策略,最後一步真的告別過去「狠心放手航海王」。 原PO表示,最近的短線操作都有成功買低賣高,但只賺那麼點零頭而已,前面可是賠了整個大學四年學費去了,更感嘆「真的好難過呀,想到就很沮喪」,只是想抒發一下大韭菜的心情。 網友則看法兩極,有人留言鼓勵「懂得止損代表你進步了」、「唯有正視問題、才能東山再起」、「還是要長期投資才賺得到錢!加油!」、「趁年輕趕快改變投資策略,先從買市值ETF開始」。 但也有網友認為「恭喜妳賣在阿呆谷,準備起漲了」、「大氣氛在放棄的時候,往往離低點不遠了」、「其實等反彈再賣比較好,但大家都一樣韭菜」、「感謝開示,進場了」、「終於等到畢業文」。 道瓊指數勁揚近800點,台股今日早盤大漲至逾270點,指數站上13500關卡,貨櫃三雄也全面反攻,漲幅均逾2%。
台股今(4)日上演報復性反彈,由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領漲,其他大型權值股如猛虎出閘,聯電、聯發科、鴻海、日月光投控、和碩、光寶科、南亞科等奮起,加權指數噴漲超過250點,航運類股指數也連4日彈升,散裝輪漲、貨櫃三雄則漲跌互見。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近5個交易日積極低接航運股,以陽明(2609)23,872張最多、貨櫃一哥長榮(2603)11,812張次之, 萬海(2615)也有6,458張,貨櫃三雄皆在外資前10大買超個股行列;法人認為,長榮在跨太平洋與歐洲航線上的市場分額仍高,其有策略性的擴張船隊,將轉換為更高的市占率,中期也可帶來節省成本效應,提升船舶經濟效益,給予「優於大盤」評等。 近期,歐洲線傳出英國兩大港罷工,而造成鹿特丹等重要港口塞港;有航商在歐洲線運價收太低,近日價格翻揚,因此開始加收訂艙費每40呎櫃加收500美元。業內人士,本周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來到2,950美元,9月的跌幅為33.57%,關鍵在於市場擔心市場需求減緩,40呎櫃原本要賣到5,000美元,結果用20呎的價格賣,只賣到3,000元,市場需求仍在,惟砍價砍艙砍過頭,回頭加收買艙費。 在歷經第三季旺季不旺之後,海運業將透過積極減少運力供給,以期讓運價止穩,包括馬士基、地中海航運、貨櫃三雄等10月擴大減併班。英國知名海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表示,一般認為第三季為海運旺季,但由於通膨影響消費者購物意願,支出明顯從商品轉向服務,意味全球對中國大陸商品需求正在減弱,貨櫃航運商曾締造超額利潤的前景正在迅速消退。 展望第四季,資深分析師指出,對於貨櫃三雄來說,「今年最好的時候已過去」,目前狀況看起來,下半年獲利不會太好,主要受到兩大因素影響,第一個是市場需求減少,通膨仍在,壓縮市場消費能力,二為全球普遍經濟景氣衰退,進出口貨物將更減少,不利於海運市況發展。物流業者也認為,通膨高漲、貨幣緊縮,導致海運需求急凍,運價一路走跌,全球經濟籠罩下行風險,預期第四季貨櫃訂單將持續受到衝擊,恐怕運價續跌。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台股暗淡9月慘跌逾千點,將迎來光輝10月的技術性反彈,專家表示台股進入C波下跌,最佳策略是低持股因應,建議避開高本益比個股,點名力旺、晶心科等7檔IP股將成修正重心;而世界盃足球賽將成航運股救星,11月20日在卡達開踢,7成周邊產品在浙江義烏生產,目前趕工已近尾聲,將向全球發貨,已跌6成的貨櫃運價有望在第4季反彈。 政府護盤挺航運股,高息ETF也看好貨櫃三雄今年EPS超高,配息可望豐厚而加碼,今股價全都連2漲,跳空站上5日線。外資也持續買超長榮,累積加碼逾62萬張,持股近3成;陽明逾57萬張,持股1成多;萬海逾120萬張,持股逾4成。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以技術形態來說,目前台股進入C波下跌,將衝擊高估值個股,高本益比個股首當其衝。現在半導體本益比最高是矽智財IP股,隨各行各業都在砍單,全球半導體龍頭紛紛示警,記憶體大廠美光將大砍明年資本支出3成,南韓海力士、三星也對需求放緩示警,海力士削減明年資本支出25%,兩大PC CPU領導廠商英特爾、超微都表示,PC景氣進一步惡化。 IC設計龍頭輝達看淡遊戲顯卡後市,高通、聯發科(2454)、輝達、超微等前10大客戶都與台積電(2330)協商,希望縮減及延後訂單,而最大客戶蘋果已拒絕台積電明年晶圓代工漲價。 矽智財廠商收取權利金,而整個半導體產業景氣下滑,隨著客戶的營收減少,也使得IP權利金減少。蔡明彰點名7檔IP股,本益比過高,動輒30倍起跳,肯定是台股C波下跌的修正重心。 力旺(3529)今年EPS估20元,本益比56倍;晶心科(6533)EPS估6元,本益比65倍;創意(3443)EPS估19元,本益比30倍;世芯-KY(3661)EPS 估28元,本益比30倍;M31(6643)EPS估10元,本益比36倍;威盛(2388)EPS估虧損1元,沒有本益比;金麗科(3228)EPS估1.5元,本益比更高達193倍。 蔡明彰分析,第四季消費需求全面看淡,11月20日開始長達1個月的世界盃足球賽成唯一亮點,由於這次在中東卡達舉辦,天候因素,不是傳統的夏天比賽,浙江義烏生產本屆世界盃7成周邊產品,整個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大增5~7成,目前距離世界盃還有1個多月,但義烏趕工的高峰近尾聲,接下來義烏向全球發貨,密切注意跌幅6成的貨櫃輪運價是否第4季反彈。 台股C波下跌,也會有今年跌深而低估值個股抗跌。貨櫃三雄明年EPS勢必大幅衰退,但今年EPS還是很高,長榮(2603)減資後,今年EPS估170元,本益比低於1倍,陽明(2609)、萬海(2615)今年EPS分別估56元及39元,本益比1倍及2倍,股價並非一直反映明年貨櫃輪不再賺大錢,適當時候也會反映今年高獲利,這個時點可望出現在第四季。 馬士基表示,今年不會硬著陸,該公司有強大的陸上貨運業務及比重高的海運長期合約,彌補海運現貨的大跌,馬士基說了一個道理,上周五股價強彈4%,拉動周一貨櫃三雄的反彈,現貨運價連跌16周,已低於長約運價,使一些貨主重新談判合約,這些談判將在第4季完成,而貨櫃輪業者將以減少航班及空白航班來控制現貨運價的下跌,才能有利重新談判合約價。 所謂空白航班,就是讓船隻繼續航行,但不載貨物,使運能減少,貨櫃輪業者的自救,使第4季現貨運價反彈充滿機會,當然貨櫃輪的股價有機會提前止跌反彈。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美股周一(3日)上演報復性反彈,帶動台股今天大漲,電子權值股領軍點燃多頭火苗,跌深反彈的半導體群起反攻,高價電子、IC 設計及晶圓代工全面大漲,貨櫃三雄也揚帆,加權指數終場大漲276.04點,收 13576.52點,成交值1812.95億元。 電子權值股方面,權王台積電一掃陰霾強彈2.8%,收429元;鴻海勁揚逾 1%;聯發科更是大漲超過4.5%收573元。在台積電領軍下,聯電也跟進狂飆、大漲6.6%,南亞科、南電也大漲逾5%,大立光、聯詠漲逾4%。 航運族群同樣紅通通,四維航大漲7.7%,新興、榮運、慧洋- KY、裕民、中航、台航勁揚超過3%。貨櫃三雄方面,萬海大漲1.8%,長榮、陽明也收紅。 今日外資買超61.74億元,投信買超13.59億元,自營商買超34.29億元,合計三大法人買超109.61億元 外資今天難得在連9賣後轉為買超,在台股跌深反彈之際,大力加碼金融股,外資今天買超2千張以上的金融股有10檔,包括中信金14456張、臺企銀9185張、兆豐金6021張、國泰金5709張、第一金4956張、永豐金4194張、合庫金3721張、開發金2916張、華南金2864張、元大金2138張。總計10檔金融股共買超逾5.6萬張。 不過,外資在連日加碼低接航運股後,今天反手賣超陽明12720張、長榮7257張。元大台灣50反1則名列賣超第一名。 分析師指出,台股已來到相對低點,即使回測萬三也是階段性低點,再跌空間有限;經過9月台美股市重挫後,本周美股展開反撲,並帶領台股反彈。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分析,台股10月及第四季會有反彈行情可期,10月最樂觀可到月線14252點附近。 外資今天買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22811張、聯電(2303)18134張、中信金(2891)14456張、華新(1605)11197張、臺企銀(2834)9185張、金寶(2312)8453張、中鋼(2002)6188張、兆豐金(2886)6021張、國泰金(2882)5709張、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5080張、第一金(2892)4956張。 外資今天賣超上市個股前10名為元大台灣50反1(00632R)13939張、陽明(2609)12720張、台泥(1101)9478張、玉山金(2884)8733張、長榮(2603)7257張、元大高股息(0056)6693張、期元大S&P原油反1(00673R)6119張、富邦越南(00885)4908張、台新金(2887)4434張、基泰(2538)4359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