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股利

的結果
  • 上櫃市場股息 連7增

     整體上櫃公司2022年的現金股利達1,701.48億元,年增1.99%,連續七年呈現「年年增」,現金股利總額發放第一大為世界(5347)的73.75億元,截至2日為止有10檔上櫃股現金殖利率超過8%,即將6月19日除息的捷迅(2643)現金殖利率達9.52%。  櫃買市場因旗下無金控股的影響,2022年整體上櫃公司現金股利表現不俗,達1,701.48億元,比前一年度還成長了1.99%,與上市公司呈現年減13.53%迥異,更是連續七年增加,上櫃公司營運穩健成長;也是基於此,櫃買指數比集中市場指數提早領先站上2年線,表現強勁。  總計上櫃公司2022年現金股利總額發放前十大為世界(5347)73.75億元、環球晶(6488)69.63億元、中美晶(5483)52.75億元、元太(8069)51.31億元、新普(6121)51.05億元、鈊象(3293)49.31億元、頎邦(6147)40.62億元、群聯(8299)28.36億元、寶雅(5904)24.42億元、譜瑞-KY(4966)24.39億元等。世界長時期居上櫃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第一大。  環球晶預計7月19日除息,中美晶為7月25日,頎邦6月16日,群聯7月4日,譜瑞-KY8月24日,部分公司尚未發布除息日。  就上櫃股中,即將除息且現金殖利率亮眼個股,高低依序有捷迅9.52%、九齊9.37%、安碁9.03%、台嘉碩8.48%、港建*8.40%、友威科8.31%、西柏8.27%、亞泰8.20%、頎邦8.13%、朋億*8.05%、聖暉*7.92%、岱稜7.32%、科誠7.09%、上奇6.79%、晉倫6.74%、瑞穎6.73%等,投資人可提前卡位。  捷迅為貨物承攬業者,2022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6.68元,創新高,每股將發下7元現金股利,6月19日除息,現金殖利率達9.52%,7月14日為領息日。  IC設計九齊2022年EPS為9.54元,比前一年度EPS為17.21元呈現衰退,預計每股配發6.5元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達9.37%,7月4日除息,7月31日為領息日。

  • 五大壽險經常性收益率 重回3%以上

     受惠股市回穩與債券利息收入增加,五大壽險今年首季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Recurring yield)已回升到3%以上。壽險業第一季積極加碼配息率高的個股,像是電信三雄、金融股,預估下半年現金股利入帳後,可望再度提升今年經常收益率。  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等五大壽險公司,今年第一季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均比去年第一季提升,去年第一季有三家壽險公司「不保3」,到今年第一季全部回升到3%以上,最高是中壽3.4%、台壽也提高到3.27%。  就五大壽險母公司金控在今年第一季加碼個股來看,多以電信三雄、金融股這類高殖利率配息股為主,首季加碼較多的個股,包含中華電、遠傳、富邦金、第一金、上海商銀、國泰金、中信金等,尤其電信三雄,截至3月底皆為多家壽險公司持股的前三大,包含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可望為現金股利挹注不少。  壽險業過往皆於下半年,大約7、8月期間等領現金股利,五大壽險公司單年估有70億~200多億元的現金股利,像國泰人壽去年現金股利收入約248億元、富邦人壽去年約226億元,因此通常下半年現金股利入帳後,全年經常性收益率就會提高。  壽險業者表示,預期今年避險前收益率應還有機會往上走,不過目前4月上市櫃營收較去年衰退,主要是終端需求疲弱、市場庫存調整狀況較預期緩慢,下半年全球經濟衰退仍有疑慮,股市波動仍大,因此預期今年的現金股利不會有去年那樣高的水準。  壽險公司的經常性收益率,除股票現金股利外,還包含債券的利息收入、不動產租金等,經常性收益率愈高,代表壽險公司每年穩定收入越多。

  • 黃式旋風助攻營收? 台積電股東會6/6登場

     萬眾矚目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股東會,將於6日(周二)登場,除了說明營運展望,包括海外擴產布局、AI伺服器發展、各奈米製程現況等均為市場聚焦點。值得留意的是,前次法說會台積電坦言年度營收下修,是否會隨著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颳起的「黃式旋風」,逆轉修正為成長甚受法人關注。  而小股東最關心的股利政策部分,是否有機會再加碼,也是本次股東會的焦點話題。  近期輝達帶來的生成式AI大單,帶動投片量大增,法人認為,台積電在7/5奈米家族的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好轉下,有機會重新調整財測,股東會中管理層有可能釋出上修全年營收的看法。  NVIDIA的消費型與AI GPU大單,幾乎由台積電獨吞,未來高通、聯發科也將跟進蘋果腳步,投片台積電3奈米先進製程,確立台積王朝延續。預期股東會上,對於2025、2026年的3/2奈米製程與先進封裝,管理階層會釋出積極正面的看法。  台積電已宣布的海外擴建計畫,包含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預計總投資金額約400億美元;亞利桑那州廠已經在台積保證下發行了80億美元的公司債),以及位於日本熊本的晶圓廠(預計資本支出約86億美元)。歐洲部分,台積電正與客戶共同評估,建造一座專注於車用特殊製程晶圓廠的可能性。為因應海外擴展布局的資金需求,台積電特此修訂整體對外背書保證額度上限,由原本公司淨值25%提高至40%,展現擴充產能的積極度與信心。  在股利政策上,經董事會核准,本季台積電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3元。自2021年第一季以來,已連續8季度配發2.75元,公司改變配息方式為季配息以來,單季股息都未超過3元,本次股息的調高,應可讓股東對共享台積電的營運成果更有感。

  • 《金融》泰山配息4元恐生變 金管會3提醒籲審慎評估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老牌食品大廠泰山(1218)經營權變天,取得經營權的龍邦對先前董事會擬配息4元決議「有異見」,可能翻盤生變。對此,金管會表示,股利政策在符合3條件下可變更,但公司應審慎評估對市場及投資人影響,並提醒若決議變更,最遲須在6月16日中午前公告。  泰山近7年來經營權紛爭不斷,市場派的龍邦5月31日召開股臨會全面改選董事,順利取得過半席次,公司派詹家經營權拱手讓人。對於股東關心先前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4元是否如期發放,主持股東會的龍邦董事長劉偉龍表示,將衡量最大利益後再做決定。 泰山5月5日公告董事會決議擬配息4元,預計7月6~10日間停止過戶、7月17日發放。對於龍邦取得泰山經營權後將重新評估股利政策,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表示,目前泰山尚未公布相關重訊,已請證交所持續注意後續發展情形並妥適因應。  張子敏指出,法律並未規定上市櫃公司不能變更股利政策,但必須符合3大條件。由於上市櫃公司調整股利政策可能影響投資人決策,若確實有意變更股利政策,應先審慎評估對投資人及市場影響,並經董事會決議、並在股東會追認通過。  同時,上市櫃公司若確定變更股利政策,依法須在原訂停止過戶日12個營業日前公告。以泰山7月6日停止過戶為例,最遲須在6月16日中午前公告。張子敏說明,此規定主要考量可能涉及投資人放空回補需求,要讓投資人有時間可預先準備因應,減緩對市場衝擊。  張子敏表示,雖然股利政策並非不能變更,但投資人已執行投資決策,變更可能會有投資人因此出現不利損失,強調公司必須「審慎評估」。至於此舉是否涉及操作股價,則屬於假設性問題,證交所已有監視機制,對此有相應機制可處裡。

  • 配息恐生變 證期局籲泰山審慎評估

     泰山經營權變天,原本董事會通過每股配發4元現金股利恐生變。證期局1日表示,要更改股利政策,依法要在停過日前12個營業日公告,因此泰山要在6月16日中午前公告。但證期局對泰山呼籲:「請審慎評估,(變更股利政策)對市場、投資人都影響重大。」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表示,泰山在5月5日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4元,法令並沒有規定股利政策不能變更,但要經董事會決議,且要在「停止過戶日」的前12個營業日對重訊公告。以泰山案來說,因原本股利政策僅董事會通過、股東會尚未追認,現在的董事會可重新公告調整,但仍要再次經董事會決議,原股利政策停止過戶日在7月6日,現在的董事會若要更改股利政策,就要在6月16日中午前對外公告,讓投資人有所準備因應,之後也還要召開股東會追認。  張子敏指出,上市櫃公司突然改變股利政策,對市場、投資人都有影響重大,呼籲泰山公司要「審慎評估」。目前泰山還未發布更改現金股利的重訊,已請證交所要持續注意後續發展。  若因調降股利政策導致股價下跌、投資人因此出現損失怎麼辦?張子敏說明,過去沒有這種例子,投資人若因此有損失,有爭執可能就要走法院,法院會去裁判。如果4元股利變成不發,有操縱股價的疑慮嗎?張子敏說,泰山如果更改股利政策,對股價的影響,證交所有監視制度,已要求證交所密切關注後續狀況並妥適因應。

  • 《觀光股》晶華6月20日除息

    【時報-台北電】晶華(2707)盈餘分派現金股利每股配發9.0073元,公告除息交易日112年6月20日,除息基準日為112年6月30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期112年7月13日。(編輯:沈培華)

  • 《半導體》偉詮電6月20日除息

    【時報-台北電】偉詮電(2436)股東常會通過承認111年度盈餘分配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1.2元。董事會決議除息基準日112年6月30日,除息交易日112年6月20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期為112年7月21日。(編輯:沈培華)

  • 《其他股》中保科6月20日除息

    【時報-台北電】中保科(9917)訂6月20日除息,6月21日為最後過戶日,6月22-26日停止過戶,6月26日為除息基準日,7月14日發放現金股利每股5元。(編輯:張嘉倚)

  • 長榮6/30除息 員工先領60萬年中獎金

     長榮5月31日董事會決議6月30日為除息交易日(除息基準日7月8日),每股將配發70元現金股利,股利發放日為7月26日,預計發放現金股利總額達1,481.49億元。至於員工紅利部分,5月31日平均每位員工入帳逾60萬元,等於再領12個月的年中獎金。  長榮去年大賺3,34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87.07元,寫下歷史新高,公司對股東及員工大方發放紅利。長榮5月31日股價為153元,換算現金殖利率為45.75%,投資人若計畫參與長榮除息,6月29日是最後買進日。由於長榮今年每股將發放70元現金股利,以融資持有長榮的投資人需提前因應「假除息」。  「假除息」是除息交易日之前6個營業日,會先行設算並從投資人的擔保品價值中扣除,以5月31日股價153元為例,除息前6個營業日就會先扣除70元,屆時勢必會影響投資人整戶維持率,恐落入斷頭風險,因此使用融資持有長榮投資人要提前因應。此外,國內第四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停止轉換期為6月9日到7月8日,債權人如擬申請轉換,7月9日起向往來證券商辦理轉換手續。  員工福利部分,長榮提撥員工酬勞19.18億元,以目前長榮近3,000名員工估算,平均每位員工入帳超過60萬元,並已在5月31日全數領到,等於約領12個月的年中獎金。

  • 大同射三箭 承諾盡快發股利

     大同(2371)5月31日舉行法說會,對於外界關切大同何時能發放股利,大同總經理王金來指出,透過本業電力與新能源二大事業穩健成長、不動產,及洽談策略性投資人三面向,達到盡快發放股利的目標。  其中不動產事業「大同莊園3期」、中和捷運聯開案合計總銷約350億元2027年完工挹注收益,一定會達成發股利目標,不過一定會力拚在此之前達標。  5月31日法說會大同集團各事業群高階主管列席,由於近來股價獲市場認同,吸引不少投資法人到場關注。王金來指出,大同在華映除列後,合併負債比50%,財務體質建全,也獲銀行團增貸款支持,在未來能源轉型的黃金十年中,大同將扮演「淨零管理師」、「智慧服務專家」角色。  由於大同尚有117億元的歷年虧損需全數回補後,才能發放股利,如何在最快時間獲利117億元、達到配息目標?王金來表示,占大同營收近7成的電力與新能源兩大事業體為大同集團成長雙引擎,本業會持續貢獻收益。  電力事業群電力事業目前在手訂單達170億元,積極爭取台電強韌電網建設的推進下,今、明年成長目標達20%,2025年年成長率以擴增至30%為目標;新能源事業太陽能建置2025年建置量目標1GW目標,儲能建置量2025年達500MW;同時綠電服務部分要搶占台灣綠電缺口高達近80億度商機。  另一個能提升收益的面向,來自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合作,王金來表示,目前正與國際集團洽談策略聯盟搶攻東協市場新能源商機,包括日前完成組織架構調整、股本提升至51億元的大同智能,未來若掛牌釋股,也會對獲利有所助益。  此外,金雞母尚志資產每年能有10多億元的租金收入、今年總銷26億元的「大同莊園2期」今年將完工認列外,目標今年完銷的「大同莊園3期」總銷148億元、預計明年公開銷售的中和廠捷運聯開案總銷200億元,預計2027年完工,2027年將是建案完工認列高峰期。

  • 龍邦入主想更改泰山配息 證交所:新任董事會要先修正

    泰山(1218)經營權之爭落幕,確定變天,龍邦(2514)將入主。龍邦董事長劉偉龍表示,將評估股利政策,由於泰山原董事會已通過每股擬配發4元現金股利,此案是否被推翻,備受關注。 對此,證交所今天表示,依照公司法規定,發放現金股利只要授權董事會決定,於股東會報告即可。因此,龍邦若要更改股利發放金額,須在股東會(6月30日)前先召開董事會決議進行修正。 據了解,泰山將於下周由得票最高者召集新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屆時是否調降現金股利,答案即可揭曉。 泰山原董事會通過擬將於7月4日除息4元現金股利

  • 配息4元恐被推翻 證期局籲泰山審慎評估

    泰山經營權變天,原本董事會通過的每股配發4元現金股利恐生變。金管會證期局今表示,要更改股利政策,依法要在停過日前12個營業日公告,因此泰山要在6月16日中午前公告。但證期局也對泰山呼籲:「審慎評估,(變更股利政策)對市場、投資人都影響重大。」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表示,泰山在5月5日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每股4元,法令並沒有規定股利政策不能變更,但要經董事會決議,且要在「停止過戶日」的前12個營業日對外重訊公告,以泰山的案子來看,停過日在7月6日,因此若要更改,就要在6月16日中午前對外公告,讓投資人有所準備因應。 但張子敏也指出,突然改變股利政策,對市場、投資人都影響重大,呼籲泰山公司要「審慎評估」。目前泰山還未發布更改現金股利的重訊,已請證交所要持續注意後續發展。 若因調降股利政策導致股價下跌,投資人因此出現損失怎麼辦?張子敏也說,過去沒有過這種例子,投資人若因此有損失、有爭執,可能就要走法院,法院會做裁判。

  • 雲豹能源股東會通過配發2.06元現金股利

    雲豹能源(6869)股東常會通過去年營運及財務報告、盈餘分配案等,並展現今年公司營收三大成長動能,包括太陽光電、儲能、水處理,持續以強強聯手策略,擴大企業版圖,拓展案場實績。 雲豹能源去年本業營業利益8.76億元,年增逾2倍,營業收入創下歷史新高,達63億元,年增192%,主要為認列全台最大漁電共生128MW戶外案場之工程收入、儲能子公司台普威、以及水處理子公司煒盛的營收挹注。合併稅後淨利為4.71億元,年增104%,每股盈餘4.03元。同時並通過每股將配發現金股利2.06元,回饋股東的支持。 展望今年,總經理趙書閔表示,各項業務皆取得顯著突破,前景樂觀。包括太陽能業務擁有全台最大128MW漁電共生案場已全數併網;儲能業務,目前有兩座全台單一最大儲能案場共200MW已開工,預計於今年至明年間完工,工程款總金額超過70億元規模,全案完工後2025年將佔全台併網型儲能市場目標20%。 水處理業務方面,2021年入主煒盛後,取得標案之金額大增,且加入儲能與綠電等綠能環境工程規劃,預計今年至明年陸續完工竹北水資中心第二期工程案、台北市污水下水道工程、桃園國際機場西側汙水處理工程等標案等,合計完工標案決標金額共37億元。同時,日前成功奪下「迪化污水處理廠委託操作維護第七期暨設備更新」標案,合約自今年7月起,最長履約期限9年,總金額高達36億元。 售電業務方面,司旗下售電業子公司天能綠電自2021年迄今已陸續與國內外企業簽約售電,累計簽約售電用戶超過20間,轉供總度數超過8億度綠電,目前簽約合作簽約供電之案場亦超過30個累計超過100MW。尤其,雲豹能源本身擁有光電、風電、儲能,甚至持續開發其他再生能源,協力其他發電業者,目標成為民間小台電,為綠電需求者提供優質穩定的供電品質,及更合理的電價。

  • 上銀31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5元 為歷年最佳

    全球第二大傳動系統元件廠上銀科技去年營收及獲利雙雙改寫歷史次高,EPS為12.98元,31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5元,為歷年配股最佳。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股東會致詞表示,今年雖是挑戰的一年,但上銀近年推出醫療機器人、減速機、智慧滾珠螺桿及迴轉工作平台等新產品,隨著國際展覽陸續恢復正常舉行,今年也是非常有機會的一年。 上銀致股東會報告書指出,2022年受俄烏戰爭、聯準會升息、高通膨、中國大陸封控等因素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皆處於成長放緩甚至緊縮狀態,全球經濟成長率僅3.4%。在外部環境的多重挑戰下,上銀科技仍繳出紮實的成績單,2022年合併營收293.15億元,創歷史營收次高,較2021年成長7.5%。歸功於經營團隊投入長期創新與全球布局,提供客戶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協助客戶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展現上銀科技永續經營的深厚實力。 上銀指出,全球產業在自動化、智慧化、數位化與淨零永續浪潮驅動下,製造業朝智能、精密、節能減碳轉型升級,而上銀的傳動產品和機電整合Total Solution,正是帶動精密機械升級,為客戶實踐智慧製造的重要伴。2022年上銀的高階新產品及機電整合系統服務在全球皆有重要進展,力矩馬達迴轉工作台提供精密放電加工業突破性的高速化解決方案,大幅提高醫療、航太零件等精密加工的生產效率。上銀的晶圓機器人、Aligner、Load port 和晶圓移載系統(EFEM)已銷售至全球,協助半導體廠加速擴充產能;在日本國際工具機展(JIMTOF)與日本工具機大廠聯展,展出結合HIWIN智慧型螺桿i4.0BS、迴轉工作臺、機器手臂之工具機次世代智慧自動化整合方案。醫療復健機銷售至歐洲,並推出智慧化機種可自動偵測及調整訓練,大幅提升醫療效率。 上銀表示,上銀為加速新產品及新市場的擴展,提供客戶更即時且具附加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上銀加速海內外佈局。日本子公司神戶新廠落成啟用、德國子公司規劃擴充第三期廠房、義大利子公司規劃購置新廠、邁萃斯精密鳳山工業區新廠動工,雲科三期擴建廠房、台中工業區一廠及二廠新廠動工,為上銀中長期的成長奠定基石。 上銀指出,展望2023年,雖然預估景氣降溫,但美國及歐洲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大陸針對疫情全面解封、預期經濟應會復甦,國際貨幣基金(IMF)上修全球經濟成長率至2.9%,雖較2022年小幅下滑,就長期來看,全球在工資上漲及勞動力短缺的影響下,智動化需求將持續成長,上銀長期投入研發、垂直整合及全球行銷佈局,已具備長期競爭優勢,將持續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多附加價值。上銀也會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與核心能力結合,透過ESG的落實執行,實踐企業永續發展目標。 上銀股東會承認去年營業報告書及財報,以及盈餘分配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5元等議案。出席股東以員工股東居多,今年股東會只花21分鐘就結束。

  • 受防疫保單理賠影響 中再保股東會通過今年不配發股利

    中央再保險31日股東會通過今年不配發股利,會中並改選董事及解除董事的競業條款。 受防疫保單理賠影響,中再保111年稅後盈餘只有2.54億元,每股盈餘0.41元,明顯低於110年稅後盈餘20.65億元、每股盈餘3.5元,因此,中再保董事會之前即決議今年不配發股利,31日股東會無異議通過。 中再保股東會改選後董事名單分別是楊誠對、張明煜(長榮國際代表人),張彩玉、張華平(聖世公司代表人),李宜芬(財政部代表人),鄭靜芬(翔利投資代表人);三位獨立董事分別是石百達、劉瑋以及張炳煌。 針對中再保去年稅後盈餘大幅萎縮,中再保之前已發布重訊說明,主要受法定傳染病及疫苗險業務損失影響。由於新冠疫情從去年四月份後開始升溫,該公司所承接防疫再保險業務,分保公司於每季度結束後,就前一季度完成理賠案件,依再保險約定條件向中再保提出再保攤賠申請,從去年7月份開始理賠。截至111年底,該公司法定傳染病及疫苗險業務賠款準備金提存數為10億元,並已依客戶提出之再保攤賠申請,審慎評估最終可能理賠金額。 中再保總經理鍾志宏表示,針對該公司防疫保單理賠,除了一些尚在評議中心的案件外,目前就已掌握的部份應已理賠超過9成以上,保單有二年求償期,現今仍還無法百分之百確認,由於中再保承保防疫單再保業務到「去年5月底」即全數到期,預估今年年底即可確認總理賠金額。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