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光電業 (市)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9)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大國鋼(8415) 康和證(6016) 陽明(2609) 精材(3374) 環科(2413) 順達(3211) 藥華藥(6446) 光隆(8916)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巨大(9921) 聯強(2347) 元晶(6443) 新唐(4919) 亞元(6109) 樂事綠能(1529)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由田(3455) 立積(4968) 晶心科(6533) 聯亞(3081) 廣達(2382) 旺宏(2337) 萬海(2615) 原相(3227) 智原(3035) 群聯(8299) 華邦電(2344) 威剛(3260) 伍豐(8076) 華孚(6235) IET-KY(4971) 南帝(2108) 訊舟(3047) 台燿(6274) 台嘉碩(3221) 普誠(6129) 太景*-KY(4157) 磐儀(3594) 力積電(6770) 富采(3714)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網家(8044) 晶宏(3141) 建錩(5014) 宜特(3289) 正德(2641) 光頡(3624) 愛地雅(8933) 神盾(6462) 富強鑫(6603) 欣陸(3703) 新鉅科(3630) 精英(2331) 大同(2371) 聚陽(1477) 慧洋-KY(2637) 四維航(5608) 廣積(8050) 力麒(5512) 中美晶(5483) 合晶(6182) 聯合再生(3576) 茂矽(2342) 永豐餘(1907) 東科-KY(5225) 華泰(2329) 千附(8383) 美而快(5321) 富喬(1815) 精星(8183) 中探針(6217) 博大(8109) 和鑫(3049) 廣運(6125) 光聯(5315) 台亞(2340) 光洋科(1785) 信昌電(6173) 立敦(6175) 佳邦(6284) 致振(3466) 強茂(2481) 朋程(8255) 聯嘉(6288) 高端疫苗(6547) 南緯(1467) 美琪瑪(4721) 和成(1810) 位速(3508) 虹堡(5258) 振發(5426) 精剛(1584) 南仁湖(5905) 佶優(5452) 擎邦(6122) 5.轉買為賣的股票: 聯電(2303) 健策(3653) 精確(3162) 富驊(5465) 漢磊(3707) 總太(3056) 所羅門(2359) 振曜(6143) 創惟(6104) 毅嘉(2402) 矽格(6257) 東鹼(1708) 長榮(2603) 頎邦(6147) 京元電子(2449) 類比科(3438) 南亞科(2408) 鈺創(5351) 穩懋(3105) 環球晶(6488) 中裕(4147) 乙盛-KY(5243) 敦泰(3545) 華盈(3520) 金像電(2368) 寬魚國際(6101) 良維(6290) 台達電(2308) 飛宏(2457) 耀勝(3207) 沛波(6248) 憶聲(3024) 元太(8069) 旺矽(6223) 廣明(6188) 千如(3236) 越峰(8121) 十銓(4967) 天宇(8171)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三商壽(2867) 電子股: 聯電(2303) 力積電(6770) 華孚(6235) 智原(3035) 華泰(2329) 元晶(6443) 穩懋(3105) 毅嘉(2402) 岳豐(6220) 華邦電(2344) 乙盛-KY(5243) 富采(3714) 台亞(2340) 星通(3025) 全訊(5222) 傳產股: 陽明(2609) 大同(2371) 長榮(2603) 精剛(1584)
【時報-台北電】外資上周強力掃貨468.45億元、三大法人聯手買超586.79億元,今日全收手轉小賣,共調節23.01億元。在歐美各方央行祭出穩定市場信心措施後,美股上周五震盪收高,3大指數周線全紅;今日美股期指續揚,但亞股卻普跌。台股集中市場上周再寫15914.7點今年新高;然今日受亞股偏空影響,一開盤即失守15900關,隨後晶圓雙雄、聯發科(2454)、大立光(3008)、鴻海(2317)等電子權值主將全軍覆沒,盤面倚靠軍工國防、太陽能、儲能、車電、元宇宙等概念族群逆勢抗空,盤中雖有央大3月消費者信心連3個月走揚利多釋出,但出口衰退的隱憂鈍化了這個好消息,指數僅短暫拉抬旋即又回落,終場下跌84.39點、收15830.31點,總成交值縮減至2109.56億元。 籌碼面,外資今日止步連3買、轉賣超8.7415億元,投信賣超1.77億元,自營商賣超12.508億元,三大法人賣超23.01億元。回顧上周,外資買超468.45億元,投信買超92.67億元,自營商買超25.66億元,三大法人買超586.79億元;累計3月至24日止,外資賣超320.29億元,投信買超378.93億元,自營商賣超265.34億元,三大法人賣超206.70億元。加計今日,外資3月來賣超329.04億元、今年來買超1934.21億元。 技術面,5日RSI為65.49、10日RSI為60.88,9日K值為62.36、9日D值為67.73,20日乖離率為1.37。 盤面上,多頭續由題材股領軍。其中,兩岸關係緊張升溫,國防航太概念族群攻勢凌厲,全訊(5222)在多頭惜售、追價踴躍下,開盤10分鐘內急拉漲停鎖死,激勵雷虎(8033)同登漲停,並引爆寶一(8222)、台船(2208)、漢翔(2634)、事欣科(4916)等人氣噴發,股價分別收高5.21%、3.3%、1.77%、4.86%。 而缺水缺電問題未解,能源相關概念族群續熱,包括茂迪(6244)、鈺德(2349)、茂矽(2342)、中釉(1809)、台玻(1802)、碩禾(3691)、森崴能源(6806)、聯合再生(3576)等紛紛攜手走高,漲幅約在1%~4%之間,成為撐盤主力之一。 AI熱潮不退,帶動資料中心與伺服器、散熱需求,今日雙鴻(3324)、泰碩(3338)人氣炸鍋,股價雙飆漲停,健策(3653)也放量大漲8.2%;另,尼得科超眾(6230)漲6.76%、業強(6124)漲5.82%、奇鋐(3017)漲4.21%。 空頭今日則盯上電子權值大軍,包括晶圓雙雄、DRAM雙雄、面板雙虎、聯發科(2454)、鴻海(2317)、大立光(3008)等族群主帥,全面受制於低檔整理,儼然成為多頭最大阻力,並拖累大盤回防15800關。 另,時序接近首季季底,近日也掀起一波集團作帳行情,但今日相關個股漲多賣壓轉強,包括東元(1504)、華新(1605)、欣興(3037)、南電(8046)、富采(3714)、智邦(2345)等紛紛回落,其中又以東元、華新、智邦、富采賣壓較重,分別收低4.77%、3.39%、3.33%、3.05%。 而美食-KY(2723)董娘擬轉讓所有持股,今日放量疾殺跌停鎖死到底,短均盡失,拖累王品(2727)隨之重挫5.3%,寒舍(2739)、八方雲集(2753)、夏都(2722)、晶華(2707)等也齊跌逾2%,觀光類指重挫2.82%,為今日類股墊底。 分析師指出,市場期待大盤指數月K線拚連三紅之際,也能站穩萬六關卡之上,但權王台積電能否表態為重要關鍵;而雖然清明連假在即,可能降低買盤進場意願,惟綜觀近期表現,台股甫創下2023年以來新高,且即使國際銀行業風波未平,但外資卻鍾愛台股,不但結束連6周調節,上周更大舉買超468億元,偏多意願相對明顯,以此來看,大盤後續還有高點。族群方面,ChatGPT、電動車等相關半導體、記憶體族群,以及綠能政策加持相關綠電、太陽能股等可多留意布局;而產業利空衝擊及財報欠佳,毛利率不如預期,如半導體設備、散裝航運股則可適時調節。 此外,本周有多家金融機構舉行法說會,包含27日的彰銀(2801)、28日的永豐金(2890)、29日的臺企銀(2834);其中,永豐金、臺企銀的股利政策已出爐,兩家公司將聚焦在業務展望及今年目標上,彰銀的股利政策則格外受到關注。 經濟數據方面,國發會今日16:00將公布2月景氣燈號,受出口衰退擴大,投資趨緩等因素影響,景氣亮出連續第四個月藍燈的機率高,此外,領先指標是否連續4個月回升,升幅是否擴大,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際消息上,歐元區與美國31日都將公布最新通膨數據,歐元區將率先公布3月CPI、美國接著公布2月PCE,預料兩地通膨將持續降溫,惟距離央行2%的目標仍落差,支撐兩大央行繼續升息。(編輯:李慧蘭)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4)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亞泥(1102) 大國鋼(8415) 富強鑫(6603) 三陽工業(2206) 橘子(6180) 長榮(2603) 陽明(2609) 大成鋼(2027) 譜瑞-KY(4966) 順達(3211) 藥華藥(6446)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寶成(9904) 中興電(1513) 中鼎(9933) 美時(1795) 四維航(5608) 台玻(1802) 環科(2413) 東浦(3290) 晶采(8049) 麗正(2302) 晶焱(6411) 光隆(8916)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潤泰新(9945) 正德(2641) 精確(3162) 康和證(6016) 金寶(2312) 大同(2371) 興農(1712) 益航(2601) 聯合再生(3576) 榮剛(5009) 東洋(4105) 松瑞藥(4167) 泰詠(6266) 常珵(8097) 凌巨(8105) 先進光(3362) 宏大(8932)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興富發(2542) 新普(6121) 宜特(3289) 上詮(3363) 立端(6245) 富驊(5465) 福邦證(6026) 神達(3706) 威盛(2388) 東陽(1319) 中石化(1314) 東鹼(1708) 慧洋-KY(2637) 合晶(6182) 永豐餘(1907) 精材(3374) 台光電(2383) 群光(2385) 臻鼎-KY(4958) 華泰(2329) 金像電(2368) 海韻電(6203) 盛達(3027) 耀勝(3207) 光聯(5315) 優群(3217) 力致(3483) 耿鼎(1524) 連宇(2482) 連展投控(3710) 精剛(1584) 材料-KY(4763) 安勤(3479) 5.轉買為賣的股票: 國泰金(2882) 中信金(2891) 元大金(2885) 中租-KY(5871) 上海商銀(5876) 亞翔(6139) 台泥(1101) 聯電(2303) 宏達電(2498) 建錩(5014) 達麗(6177) 高技(5439) 王道銀行(2897) 神盾(6462) 新光鋼(2031) 創惟(6104) 合庫金(5880) 開發金(2883) 華南金(2880) 第一金(2892) 彰銀(2801) 新鉅科(3630) 新光金(2888) 兆豐金(2886) 台中銀(2812) 宏遠證(6015) 國票金(2889) 遠傳(4904) 仁寶(2324) 神基(3005) 中華(2204) 台化(1326) 長榮航(2618) 東森(2614) 頎邦(6147) 京元電子(2449) 廣積(8050) 景碩(3189) 國產(2504) 力麒(5512) 元晶(6443) 創意(3443) 茂矽(2342) 鈺創(5351) 陽程(3498) 力旺(3529) 華盈(3520) 千附(8383) 美而快(5321) 富喬(1815) 德宏(5475) 萬旭(6134) 亞元(6109) 順德(2351) 中光電(5371) 廣運(6125) 玉晶光(3406) 立敦(6175) 雙鴻(3324) 台半(5425) 昇銳(3128) 廣穎電通(4973) 樂事綠能(1529) 瑞基(4171) 新盛力(4931) 胡連(6279) 愛普*(6531) 天宇(8171) 佶優(5452) 擎邦(6122)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中信金(2891) 國票金(2889) 開發金(2883) 國泰金(2882) 新光金(2888) 第一金(2892) 兆豐金(2886) 富邦金(2881) 電子股: 聯電(2303) 景碩(3189) 順德(2351) 神基(3005) 傳產股: 中鴻(2014) 寶成(9904) 長榮航(2618) 陽明(2609) 擎邦(6122) 東陽(1319) 大成鋼(2027) 興富發(2542)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美股在德銀利空中挺住,上周五四大指數收盤漲多跌少,僅費城半導體收黑。亞股今漲跌互見,港股跌幅較重,台股開低約50點、報在15873.67點,電子權值股成為壓盤元凶。本周結束迎來長假,將收季線、月線加上周線,故市場氛圍略轉觀望,只是族群輪動依舊快速,台股目前持續拚站穩短均線之15800點之上,並守住月線關卡。 電子權值股今由半導體族群領跌,台積電(2330)ADR收跌1.9%,今開低後跌幅略顯擴大,跌幅一度來到約1.3%、股價最低達531元,啟動5日線的攻防,影響指數近60點;聯電同樣走跌1%~1.5%,拚守住月線;聯發科(2454)開低走低,跌幅逾1%,早盤跌落5日線。除半導體的走弱外,鴻海(2317)開低震盪,跌幅一度近1.5%,一度失守5日線,合計光是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的走跌,就影響台股指數約60~70點的跌點。 電費拍板將在4月喊漲,節能概念股今仍看似有戲,太陽能族群茂迪(6244)大漲約4.5%,聯合再生(3576)、達能(3686)亦上漲逾2%,元晶(6443)漲幅也逾1.5%。還有風力發電相關的大亞(1609)開高走高大漲逾4%,森崴能源(6806)亦上漲逾2%。 航運股今有散裝航運股抗跌演出,新興(2605)開高走高,上漲逾2.5%,慧洋-KY(2637)漲幅也逾2%,裕民(2606)、四維航(5608)等漲幅也均在1%~2%。 分析師表示,聯準會升息一碼符合預期,但強調2023年不會降息。金融業流動性風險影響市場信心,葉倫提到財政部會採取的強有力行動確保了美國人民存款安全。德意志銀行違約保險成本飆升引發新的疑慮,未來仍須留意歐洲央行能否給予流動性避免事態擴大。以台股來說,台近日攻上所有均線之上且創半年新高,只是台股上周漲多,加上本周結束後將迎來清明連假,國際金融環境還是有變數,導致市場氛圍略轉為保守,但強勢股依舊輪動快速,故操作上以短線為主。盤面上可持續關注AI、記憶體、板卡、新能源概念、車電等相關個股。
4月電價確定上漲,雖企業營運成本上升,也炒熱綠能、儲能話題,包括太陽能、風電、儲能等族群業績看漲,此外,節能減碳的投資也會增加,相關概念股表現受矚目。 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電價上漲一定會刺激綠電需求更多,增加太陽能案場建置需求,市場會更活絡,如此一來可以讓躉購費率提前下車,對於整體太陽能產業一定是正面的影響。元晶也指出,台灣電價長期偏低,電價調漲是適度的反應電業的成本,勢必會刺激再生能源需求。 法人指出,電價調整有助於於台電財務結構改善,也可望延緩躉購費率下滑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會反應在對民營電廠的購電價格,相關的包括電廠維運、新興的售電平台公司以及太陽能模組廠都可望受惠,如經營EPC維運業務綠能新兵泓德能源、雲豹能源近年也積極拓展購電平台,可望直接受惠,繼去年營收、獲利雙創高後,今年可望續攀新高。 此外,隨著太陽能案場建置量持續成長,太陽能模組廠茂迪、元晶、聯合再生、安集接單也跟著暢旺,去年營運表現翻揚,今年訂單能見度也拉高,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下降,今年營收、獲利成長都看好。至於風電概念股包括上緯投控、中興電 、華新、大亞、華城及興櫃綠能股包括開陽投控、怡和國際、天力離岸等及儲能概念股如台達電、天宇,也都看好今年的成長動能。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3)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大國鋼(8415) 宜鼎(5289) 富強鑫(6603) 彩晶(6116) 橘子(6180) 長榮(2603) 陽明(2609) 大成鋼(2027) 國統(8936) 浩鼎(4174)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亞泥(1102) 三陽工業(2206) 譜瑞-KY(4966) 順達(3211) 藥華藥(6446)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寶成(9904) 友達(2409) 大江(8436) 中興電(1513) 中鼎(9933) 美時(1795) 裕民(2606) 四維航(5608) 台玻(1802) 南帝(2108) 敦泰(3545) 台燿(6274) 環科(2413) 東浦(3290) 晶采(8049) 麗正(2302) 晶焱(6411) 太景*-KY(4157) 台康生技(6589) 光隆(8916)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網家(8044) 潤泰新(9945) 群創(3481) 金居(8358) 鈊象(3293) 正德(2641) 中航(2612) 精確(3162) 欣陸(3703) 所羅門(2359) 康和證(6016) 金寶(2312) 大同(2371) 興農(1712) 新興(2605) 益航(2601) 中菲行(5609) 大亞(1609) 農林(2913) 聯合再生(3576) 榮剛(5009) 東洋(4105) 昇達科(3491) 泰博(4736) 松瑞藥(4167) 泰詠(6266) 華通(2313) 常珵(8097) 凌巨(8105) 先進光(3362) 十銓(4967) 建舜電(3322) 宏大(8932) 晟銘電(3013) 5.轉買為賣的股票: 新普(6121) 宜特(3289) 華星光(4979) 上詮(3363) 曜越(3540) 立端(6245) 富驊(5465) 漢磊(3707) 福邦證(6026) 廣達(2382) 神達(3706) 中石化(1314) 茂迪(6244) 合晶(6182) 智原(3035) 精材(3374) 台光電(2383) 群光(2385) 臻鼎-KY(4958) 牧東(4950) 金像電(2368) 宣德(5457) 海韻電(6203) 耀勝(3207) 高僑(6234) 光聯(5315) 元太(8069) 優群(3217) 廣明(6188) 力致(3483) 強茂(2481) 朋程(8255) 高端疫苗(6547) 合一(4743) 美琪瑪(4721) 湧德(3689) 富采(3714) 耿鼎(1524) 智擎(4162) 連宇(2482) 連展投控(3710) 精剛(1584) 雲品(2748) 材料-KY(4763) 安勤(3479) 6.賣超前20名: 電子股: 群創(3481) 華通(2313) 連宇(2482) 元太(8069) 廣達(2382) 智原(3035) 金像電(2368) 盛達(3027) 華泰(2329) 傳產股: 慧洋-KY(2637) 長榮(2603) 陽明(2609) 寶成(9904) 中興電(1513) 耿鼎(1524) 合一(4743) 東陽(1319) 新興(2605) 益航(2601) 欣陸(3703)
2023年的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將於30日起,一連3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共計有165家廠商參展,展出規模550個攤位,比去年成長10%,3天的展覽期間,將舉辦20場次的專業論壇,預計吸引超過3萬人次的專業人士參加。 主辦單位、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會長井琪30日表示,今年因為邊境管制鬆綁,預計有超過300位海外訪客,參訪展會及進行商務交流。三大國際城市組織ICLEI、CityNet及WeGO的秘書長,也都將出席,高雄市長陳其邁將跟全球貴賓介紹城市數位轉型發展智慧城市的經驗,同時也將與ICLEI公開簽署地方能源治理技術合作備忘錄,將台灣首創的城市能源治理規範,導入高雄,以協助城市的能源轉型,同時協助台灣能源廠商進入國際市場。 2023年高雄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展覽主題為「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Digital Transformation Takes Smart Cities to New Height」,展示內容包括5G AIOT、智慧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農漁業、綠能永續、智慧交通等各種智慧解決方案。 高雄副市長林欽榮表示,辦理KSCSE高雄智慧城市展,重要目的在於將過去兩年多高雄城市治理、數位轉型、產業界所推行的各種智慧科技應用、以及亞灣5G AIOT園區等工作的進展,透過的大型國際展會具體呈現,並分享給中南部的企業能就近參觀。 尤其,高雄被行政院國發會賦予台灣智慧城市發展的國際輸出基地,高雄也正加快腳步,與各界合作共同實踐此一願景,林欽榮指出,高雄市政府運用5G AIoT技術,致力打造全新的智慧城市,「高雄智慧城市願景館」將呈現市府在「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安全」、「智慧產業」、「智慧環保」等領域,運用資訊科技提供創新及有效率的政府服務之施政成果。 此外,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光陽公司、神通資科、亞旭電腦、台達電、台灣世曦、農委會、標準檢驗局、韓國現代樂鐵、新科工程、施泰德、西門子及德國萊因等,都分別展示智慧城市、淨零碳排及智慧農業的各種解決方案。 由於企業界投入淨零碳排的積極,包括日月光、台灣中油、台電興達廠、永鑫能源、力暘能源、南方電力、聯合再生、陽光花園、加州能源、裕山環工、永瑞、晉好能源、捷思環能等企業,都將展示ESG、創能、節能、儲能等各方面的解決方案,協助政府推動南台灣的淨零減碳工作。 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智慧醫療主題館是今年展會很重要的特色,共有9大醫療院所的14家醫院,包括高醫醫療體系(含小港、大同、旗津、岡山)、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含鳳山)、義大醫院、民生醫院、凱旋醫院、聯合醫院、岡山醫院、衛福部屏東醫院等,共同展示出高雄、屏東區域的智慧醫療最新的應用,將以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及元宇宙兩大主題呈現。 郭照宏指出,此項集體行動是南部地區難得一見的醫療產業盛會,所有參與的醫院群策群力,打造南部智慧醫療產業聚落,這次的共同展示,更代表高雄的智慧醫療產業聚落已逐漸形成,相較於北部地區醫療體系的大型化發展,南部則是必須集結各型態的醫療院所,透過群策群力才能創造效益。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2)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元大金(2885) 大國鋼(8415) 富強鑫(6603) 彩晶(6116) 華南金(2880) 新光金(2888) 三商壽(2867) 國票金(2889) 遠東新(1402) 長榮(2603) 陽明(2609) 大成鋼(2027) 南亞科(2408) 國統(8936) 浩鼎(4174)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宜鼎(5289) 藍天(2362) 橘子(6180)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亞泥(1102) 晟德(4123) 聯詠(3034) 三陽工業(2206) 中纖(1718) 世界(5347) 譜瑞-KY(4966) 全台(3038) 順達(3211) 藥華藥(6446) 虹堡(5258)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寶成(9904) 友達(2409) 大江(8436) 晶心科(6533) 愛地雅(8933) 台達化(1309) 建漢(3062) 臺企銀(2834) 遠傳(4904) 中興電(1513) 矽格(6257) 中鼎(9933) 美時(1795) 裕民(2606) 四維航(5608) 元晶(6443) 華邦電(2344) 鈺創(5351) 高力(8996) 台玻(1802) 南帝(2108) 敦泰(3545) 台燿(6274) 飛宏(2457) 環科(2413) 東浦(3290) 晶采(8049) 麗正(2302) 晶睿(3454) 昇銳(3128) 晶焱(6411) 太景*-KY(4157) 台康生技(6589) 雷虎(8033) 光隆(8916) 擎邦(6122) 5.轉買為賣的股票: 網家(8044) 潤泰新(9945) 群創(3481) 金居(8358) 正德(2641) 昇陽半導體(8028) 精確(3162) 欣陸(3703) 聯亞(3081) 創惟(6104) 台中銀(2812) 康和證(6016) 精華(1565) 裕隆(2201) 統一實(9907) 智冠(5478) 華新(1605) 台聚(1304) 興農(1712) 新興(2605) 中鴻(2014) 力麒(5512) 聯合再生(3576) 晶豪科(3006) 榮剛(5009) 欣銓(3264) 東洋(4105) 聯合(4129) 訊舟(3047) 至上(8112) 昇達科(3491) 松瑞藥(4167) 富喬(1815) 泰詠(6266) 常珵(8097) 康舒(6282) 僑威(3078) 中光電(5371) 達運(6120) 廣運(6125) 久正(6167) 光洋科(1785) 先進光(3362) 越峰(8121) 雙鴻(3324) 元山(6275) 普誠(6129) 廣穎電通(4973) 長科*(6548) 建舜電(3322) 瑞基(4171) 新盛力(4931) 健喬(4114)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臺企銀(2834) 國票金(2889) 新光金(2888) 電子股: 群創(3481) 飛宏(2457) 友達(2409) 元晶(6443) 虹堡(5258) 晟銘電(3013) 聯合再生(3576) 敦泰(3545) 傳產股: 中興電(1513) 榮剛(5009) 寶成(9904) 中鴻(2014) 擎邦(6122) 潤泰新(9945) 遠東新(1402) 高力(8996) 長榮(2603)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1)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亞太電(3682) 聯電(2303) 緯創(3231) 裕隆(2201) 頎邦(6147) 京元電子(2449) 光罩(2338) 鐿鈦(4163) 松瑞藥(4167) 高僑(6234) 久元(6261) 中化(1701)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和碩(4938) 網家(8044) 金居(8358) 正德(2641) 神盾(6462) 宏捷科(8086) 致伸(4915) 美而快(5321) 泰詠(6266) 常珵(8097) 雙鴻(3324)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台泥(1101) 建錩(5014) 統振(6170) 精確(3162) 中天(4128) 富驊(5465) 福邦證(6026) 堤維西(1522) 振曜(6143) 新鉅科(3630) 同致(3552) 網龍(3083) 茂迪(6244) 聯合再生(3576) 類比科(3438) 正文(4906) 威剛(3260) 欣銓(3264) 聯合(4129) 訊舟(3047) 華盈(3520) 光環(3234) 金像電(2368) 霖宏(5464) 欣興(3037) 沛波(6248) 濱川(1569) 中光電(5371) 憶聲(3024) 光聯(5315) 久正(6167) 台亞(2340) 旺矽(6223) 佳邦(6284) 力致(3483) 普誠(6129) 廣穎電通(4973) 和益(1709) 大田(8924) 湧德(3689) 新盛力(4931) 耿鼎(1524) 精剛(1584) 天宇(8171)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潤泰新(9945) 興富發(2542) 宜特(3289) 漢唐(2404) 英業達(2356) 技嘉(2376) 儒鴻(1476) 合晶(6182) 南茂(8150) 伍豐(8076) 永冠-KY(1589) 承啟(2425) 精元(2387) 台表科(6278) 樺晟(3202) 中探針(6217) 萬泰科(6190) 岳豐(6220) 康舒(6282) 松上(6156) 光洋科(1785) 千如(3236) 奇鋐(3017) 台嘉碩(3221) 驊訊(6237) 聚和(6509) 美琪瑪(4721) 富采(3714) 波若威(3163) 安勤(3479) 5.轉賣為買的股票: 台積電(2330) 鴻海(2317) 宏碁(2353) 群創(3481) 王道銀行(2897) 聯亞(3081) 永豐金(2890) 兆豐金(2886) 遠東銀(2845) 康和證(6016) 仁寶(2324) 統一實(9907) 華新(1605) 台聚(1304) 興農(1712) 中鴻(2014) 華城(1519) 力麒(5512) 智邦(2345) 榮剛(5009) 台汽電(8926) 至上(8112) 昇達科(3491) 映泰(2399) 富喬(1815) 健鼎(3044) 台達電(2308) 博大(8109) 僑威(3078) 廣運(6125) 元太(8069) 先進光(3362) 信昌電(6173) 大學光(3218) 長科*(6548) 健喬(4114) 南仁湖(5905) 6.買超前20名: 金融股: 永豐金(2890) 電子股: 緯創(3231) 鴻海(2317) 英業達(2356) 金像電(2368) 欣興(3037) 臻鼎-KY(4958) 至上(8112) 奇鋐(3017) 群創(3481) 光罩(2338) 仁寶(2324) 聯合再生(3576) 台積電(2330) 合晶(6182) 雙鴻(3324) 傳產股: 潤泰新(9945) 耿鼎(1524) 永冠-KY(1589) 精剛(1584)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0)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日月光投控(3711) 緯創(3231) 裕隆(2201) 華夏(1305) 京元電子(2449) 中工(2515) 久元(6261) 中化(1701)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亞太電(3682) 聯電(2303) 頎邦(6147) 光罩(2338) 鐿鈦(4163) 松瑞藥(4167) 台燿(6274) 高僑(6234) 廣明(6188)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和碩(4938) 網家(8044) 金居(8358) 大江(8436) 正德(2641) 高技(5439) 神盾(6462) 宏捷科(8086) 台光電(2383) 致伸(4915) 美而快(5321) 泰詠(6266) 常珵(8097) 立碁(8111) 雙鴻(3324) 昇銳(3128) 晶焱(6411) 連宇(2482)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東捷(8064) 台泥(1101) 晶宏(3141) 宏達電(2498) 建錩(5014) 統振(6170) 曜越(3540) 精確(3162) 晶心科(6533) 中天(4128) 富驊(5465) 福邦證(6026) 堤維西(1522) 振曜(6143) 新鉅科(3630) 宏遠證(6015) 旺宏(2337) 同致(3552) 網龍(3083) 炎洲(4306) 茂迪(6244) 元晶(6443) 聯合再生(3576) 類比科(3438) 正文(4906) 威剛(3260) 欣銓(3264) 精材(3374) 聯合(4129) 訊舟(3047) 敦泰(3545) 華盈(3520) 光環(3234) 金像電(2368) 霖宏(5464) 欣興(3037) 燿華(2367) 建榮(5340) 盛達(3027) 沛波(6248) 東浦(3290) 濱川(1569) 順德(2351) 中光電(5371) 憶聲(3024) 光聯(5315) 久正(6167) 晶采(8049) 台亞(2340) 旺矽(6223) 佳邦(6284) 力致(3483) 普誠(6129) 聯嘉(6288) 太景*-KY(4157) 廣穎電通(4973) 台康生技(6589) 合一(4743) 和益(1709) 大田(8924) 湧德(3689) 樂事綠能(1529) 新盛力(4931) 耿鼎(1524) 智擎(4162) 力智(6719) 北極星藥業-KY(6550) 愛普*(6531) 醣聯(4168) 精剛(1584) 天宇(8171) 5.轉賣為買的股票: 中華電(2412) 寶成(9904) 潤泰新(9945) 漢翔(2634) 友達(2409) 宜特(3289) 開發金(2883) 臺企銀(2834) 英業達(2356) 威盛(2388) 凌陽(2401) 百和(9938) 大亞(1609) 合晶(6182) 原相(3227) 矽創(8016) 群聯(8299) 華邦電(2344) 伍豐(8076) 穩懋(3105) 華孚(6235) 環球晶(6488) 同欣電(6271) 承啟(2425) 泰博(4736) 華通(2313) 金橋(6133) 亞元(6109) 飛宏(2457) 光洋科(1785) 千如(3236) 奇鋐(3017) 家登(3680) 磐儀(3594) 天鈺(4961) 波若威(3163) 安勤(3479) 6.買超前20名: 金融股: 臺企銀(2834) 電子股: 緯創(3231) 飛宏(2457) 光罩(2338) 華邦電(2344) 京元電子(2449) 宏達電(2498) 元晶(6443) 英業達(2356) 華孚(6235) 奇鋐(3017) 日月光投控(3711) 威盛(2388) 合晶(6182) 盛達(3027) 金居(8358) 傳產股: 樂事綠能(1529) 中石化(1314) 漢翔(2634) 永冠-KY(1589)
受惠美股收高,台股17日再度上演反攻行情,指數飆漲231點,元晶(6443)、榮剛(5009)等16檔,不僅獲得外資回頭順勢加碼,KD技術指標展現多方訊號,且股價收在月線之上,型態強過大盤,有望延續漲勢。 群益投顧研究部副總裁曾炎裕指出,市場預期22日FOMC升息1碼,會後展望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漲跌,預料3月下旬反彈機率大,但盤勢將震盪激烈,資金動向為強勢股短多焦點。 據統計,外資17日由賣轉買,回補力道強勁,且KD指標正向,支撐股價收紅領先大盤站穩月線的個股共有16檔,包括元晶、榮剛、盛達、聯合再生、智原、中鋼、南亞、茂迪、新唐、東浦、聯嘉、環泥、樂事綠能、安集、炎洲、華景電等,股價漲勢可期。
隨著原物料價格回穩、加上政策帶動需求加溫,太陽能廠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業者,去年都繳出獲利的成績單。至於今年的發展前景,業者表示,台灣市場還要衝刺3GW以上的裝置量之外,也紛紛表態要前進國際,預估全年廠營收和獲利可望更上一層樓。 聯合再生擴大多元布局,除台灣和海外太陽能模組出貨成長之外,公司持有案場並拓展儲能業務,帶動營收、獲利成長。2022年合併營收為188.08億元,對比2021年同期成長31.5%,稅後純益為9.94億元,每股純益為0.61元,創下七年來首次全年獲利。聯合再生擁有充足營運資金,手上現金及約當現金約47.6億元,未來將大幅增加國內太陽能案場投資、擴張大尺寸太陽能電池產能及自建儲能AFC設備系統。 擺脫低毛利訂單的干擾,元晶去年第四季獲利跳升,全年合併營收達90.05億元、相比前一年成長46.2%,稅後純益約1.9億元、相比前一年成長313%,每股稅後純益約0.41元。元晶近年積極投資大尺寸電池生產線,M10規格400MW大尺寸電池投產,最新的M10產品也取得多家大型電廠客戶訂單,從3月起已經陸續出貨,接下來也將積極搶進美國市場。在新產品出貨之後,可望推升今年營運逐季成長。 茂迪2022年合併營收約53.6億元,相比前一年減少8.73%,得利於PERC效率提升,毛利率由2021年的9.4%攀升至12.95%,稅後純益約2.72億元,相比前一年成長154%,稅後每股純益約0.73元。展望2023年,年底投入市場的下世代TOPCon將在即將到來的季度逐步貢獻,目前訂單能見度已經看到第三季,TOPCon的比重已超越PERC。 太極去年太陽能本業營運好轉,稅後純益約1.1億元,每股純益為0.49元,相比前一年轉虧為盈。太極主要產品是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主力集中於越南河內,目前最大產能為單晶850MW。太極今年營運展望樂觀,去年6月美國白宮釋出緊急聲明,給予進口太陽能板為期2年的反規避關稅課征緩衝期,太極越南廠搶進美國市場,看好今年營運持續成長。安集在消化完低價訂單之後,去年營運也轉佳,全年合併營收約32.69億元、相比前一年成長112%,稅後純益約2.29億元、年成長73.48%,每股稅後純益約1.89元。安集今年會持續優化產品,模組規模升至M10,產能也將小幅擴充至300MW。
歐盟擬限制大陸綠色科技產品進口、核二廠2號機正式除役,加上缺電和電價調漲,讓太陽能族群成為上周盤面焦點。茂迪、太極周漲幅雙雙高達15%;3月甫掛牌的泓德能源則上演蜜月行情。 上周太陽能產業利多消息一波接一波,且3月份泓德能源和雲豹能源陸續在創新板掛牌,進一步推升太陽能族群的漲勢。其中茂迪在東京參展,宣示重返國際市場,TOPCon接單熱,更讓茂迪成為資金追捧焦點,股價連日大漲,周漲幅約16%。太極則有轉虧為盈題材,推升股價創波段新高,周漲幅約15%。其他包括元晶、泓德能源、聯合再生、安集等太陽能廠,交投也相當熱絡。 歐盟執委會公布一項計畫,將限制來自大陸的綠色科技進口,對採用大陸產品的公共合約投標業者降級,買主也更難取得補貼。太陽能廠商指出,歐洲地區需多太陽能相關材料、模組都來自大陸,如果歐盟對大陸綠能業者做出進口限制,其成本勢必提升,特別是,今年台灣本土的太陽能廠都把觸角延伸到海外,對台灣太陽能模組廠而言,可望藉此機會重返歐洲市場。 核二廠2號機除役,政策主導下要全力衝刺再生能源,以2025規劃目標來看,太陽能裝置量要達到20GW。
核二廠2號機14日期滿除役,在大潭8號機4月併聯前恐面臨供電缺口,加上經濟部拍板電價調漲,缺電話題再度浮上檯面,元晶(6443)、華新(1605)等13檔三能概念股,上周均獲法人買盤敲進。 法人指出,總統大選將在2024年元月登場,隨景氣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回溫,具政策題材加持的個股向上動能相對強勁,投資人可逢低分批布局半導體、綠能及電動車等族群。 據台電統計,去年台灣全年最高尖峰用電4,074.8萬瓩,今年初估最高尖峰將成長100萬瓩、至4,170萬瓩。儘管經濟部出面承諾,今年電力供給仍能趕上需求成長,新機組容量遠高於除役的核二廠2號機,不會有缺電問題,市場擔憂並未消退。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輔導理事長暨開陽投控董事長蔡宗融指出,核能屬於基載電力,若要用風電與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作為備援電力,甚至取代核能,儲能系統建置將會是關鍵,但首要面對儲能裝置進度落後、誘因不足的問題外,在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問題還未完全解決前,基載電力下滑,相對供電壓力就會較大。 蔡宗融認為,未來一年若要單靠再生能源來補足供電缺口難度較高,因現階段大型案場同時面對有形與無形的抗爭,包含土地承租取得困難、施工阻礙,造成案場建置上的落後,年度完成目標必受阻。 在缺電題材加持,以及創新版個股雲豹能源掛牌激勵下,包含元晶、華新、康舒、茂迪、聯合再生、盛達、台汽電、太極、新光鋼、大亞、安集、中興電、立德等13檔具有節能、儲能、創能概念的「三能概念股」獲市場資金青睞,其中,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太陽能業者受惠歐盟擬限制大陸綠色科技產品進口,針對採用陸製產品的公建投標業者降級,有助台廠重返歐洲市場,轉單效益可期。啟發投顧分析師容逸燊表示,美國聯準會(Fed)下周升息1碼應已確立,未來觀察一~二周若無更多銀行股暴雷,短線利空反應告一段落,盤面上太陽能指標股開始表態,目前位階低檔可中長線操作。
核二2號機14日除役,加上4月電價拍板調漲11%,電力概念股浮上檯面,分析師指出,節能、儲能、創能等3能概念股之中,儲能股去年竄起,已有不少資金進駐,股價處於較高位階,反倒是創能中如太陽能族群,挾帶轉盈與低股價題材,更有機會吸引題材性買盤進駐。 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江太壹認為,包含機電、能源工程、電源管理等在內的儲能族群,多已吸引不少資金進駐,即便近期多有回檔,也處於相對高位階,後續爆發力恐不如生產能源的類股族群。 他以目前多家太陽能電池、模組廠的營運結構來看,上游原料價格波動大,除成本不易壓低,也不容易轉嫁給下游,去年多處損平邊緣,除難用本益比估算,也非法人首選,也因此股價位處低階,反而有機會成為短期資金避風港,甚至是題材拉抬的類股。 進一步比較元晶、聯合再生、茂迪等3家太陽能指標廠的毛利率,去年單季多在5%以上,聯合再生甚至飆上16%,波動率大又利潤不高,但今年原料壓力減輕後,毛利率有望大幅回升,且元晶又具國內龍頭地位,預期獲利改善程度明顯。 另有法人認為,上述3廠受惠歐盟擬限制大陸綠色科技產品進口,針對採用陸製產品的公建投標業者降級,或有助台廠重返歐洲市場,轉單效益可期。 此外,連8季虧損的太極,去年Q3轉盈,每股淨值偏低,交易限制可能進一步放寬;生產太陽能多晶矽晶片的達能,連4季虧錢,股價淨值9.6元,若營收及獲利持續轉佳,江太壹也認為可持續追蹤。 啟發投顧分析師容逸燊也表示,Fed下周升息1碼幾成定局,未來1~2周若無更多銀行股暴雷,短線利空反應告一段落,預期盤面上的太陽能指標股將開始表態,目前位階低檔可中長線操作。 不過法人也提醒,這類族群雖易因題材或短線買盤而拉動,除要注意價量變化,也建議分批布局波段部位。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與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