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篩檢

的結果
  • 快篩陽病假 6天內不扣全勤獎金

     因應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規定,20日起快篩陽性者將不再居家隔離,勞動部17日也公布新函釋,20日起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的勞工,可依勞動基準法第43條及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規定請「普通傷病假」,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共6天),雇主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另外,勞動部強調,快篩陽性勞工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若希望照常出勤,雇主應尊重勞工意願,雙方也可協議改採居家上班或遠距上班;雇主不以拒絕勞工出勤,或須快篩陰性才能返回工作場所工作,若雇主片面要求勞工不要出勤,「屬雇主受領勞務遲延,仍應照給工資」。  亞太地區各國已陸續放寬防治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拍板放寬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措施部分,考量近期疫情趨緩,決定20日起再擴大鬆綁,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病例定義,篩檢陽性輕症個案免通報免隔離,建議自主健康管理0+N等兩大防治政策,在疫情可控前提下能保全醫療量能,逐步恢復民眾正常生活。  快篩陽性勞工如有症狀在家休息而無法出勤,勞動部表示,勞工如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只要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之普通傷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日的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快篩陽性的勞工請病假者,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 住院及陪病者 4月10日起擬免篩檢

    疫情指揮中心說,18日COVID-19新增7825例本土病例,持續下降,待觀察20日輕症免通報隔離新制上路及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後,如疫情穩定,預計4月10日取消住院及陪病者例行篩檢。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穩定下降,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公布,18日新增7825例本土病例及20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5例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新增的本土確診數,與上周同天(11日)相比,降幅約7.3%。 羅一鈞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表示,今年可望宣布解除COVID-19大流行的公衛緊急事件地位,但世衛緊急委員會在1月30日會議中仍決議維持,這個獨立委員會每三個月召開一次,預計4月底開會時可能宣布解除。

  • 27日起取消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快篩措施

    疫情指揮中心23日宣布,調整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27日起取消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快篩措施,並於同日起放寬住宿式照顧機構快篩頻率,本次定期篩檢措施調整至3月31日止。  指揮中心表示,住宿式照顧機構篩檢頻率調整為住民及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1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18歲維持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未滿2歲有症狀採PCR,篩出陽性個案,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視訊診療,並依相關指引協助個案按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工作人員取消每週定期快篩,有症狀時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得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  指揮中心說明,考量國內疫情穩定可控,經持續滾動檢視疫情狀況,放寬住宿式照顧機構定期篩檢頻率措施,惟基於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因此,住宿式照顧機構定期篩檢措施再延長執行至今年3月31日,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公費試劑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式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以降低感染風險。

  • 白宮:中國沒有理由對各國檢測措施進行報復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今天表示,北京沒有理由對美國與其他國家針對來自中國航班的旅客採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措施進行報復。隨著中國病例激增,這些基於公共衛生因素採取的措施合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地時間3日表示,部分國家採取僅針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學依據,一些過度做法更讓人不能接受」。中方對「試圖操弄防疫措施達到政治目的」的作法堅決反對,將針對不同情況、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今天在白宮例行媒體簡報被問到對中國的尖銳言詞看法時表示,中國沒有理由僅因為各國採取的謹慎公衛措施以保護其公民進行報復,這些措施是基於公共衛生與科學,來自專家意見。 她指出,日本、南韓、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馬來西亞等其他國家也採取類似的公共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呼籲中國公佈更多數據,這對識別任何潛在變異株至關重要。 尚皮耶並再次強調,「沒有必要報復」,這是所有人、所有國家都在採取的行動,以保護公民。 在中國疫情爆發之後,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於去年12月28日宣布,自美東時間1月5日凌晨0時1分起,所有來自中國、香港或澳門的2歲以上旅客,皆須出示搭機前2日內陰性篩檢證明。過去10天以上曾篩檢陽性的旅客則可改出示康復證明。 除直飛班機,CDC表示,透過第3國中轉與過境美國的旅客同樣須遵守篩檢新規;另外,過去10天內曾到過中國並於仁川國際機場、多倫多皮爾森國際機場或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的旅客,也須在搭機前2日內篩檢。(編輯:高照芬)1120104

  • 元旦 大陸來台旅客 每4人有1人陽性

     因應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及大陸將在1月8日起解除入境隔離措施,我國自元旦起針對大陸直飛台灣四個直航點實施入境唾液篩檢,指揮中心2日公布元旦首日自桃機入境共採檢524人,其中陰性378人、陽性146人,陽性率27.8%,相當每4人有1人陽性。指揮中心表示,陽性數據高低仍待觀察幾天,將抽樣定序,掌握變異病毒株趨勢。  另指揮中心2日公布國內新增1萬6524例本土病例,較上周一(12月26日)多出2362例,升幅約16.7%,顯示國內疫情續升溫。  先前從大陸飛義大利航班中,120名旅客高達62人檢出陽性,比例為52%,等於過半旅客都感染新冠;另日本日前傳出開始普篩從大陸本土入境人士,染疫92人中有90人具大陸旅遊史,比率高得嚇人,因此各國均提高對大陸旅客入境防疫措施。  我國自元旦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外,搭乘自北京、上海、成都及廈門等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來台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  首日在桃機入境大陸返台旅客篩檢結果,共採檢524人,其中陰性為378人、陽性為146人,陽性率為27.8%。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灣暫沒有開放大陸觀光客入境,母數不同,再加上邊境管制各國都不相同,測到陽性率和其他國家可能不一樣,難以比較。他說,現階段大陸機場多數已經不查看登機前陰性證明,但台灣機場採檢策略可能會讓要搭機返台旅客有警惕效果、影響行為,讓當地陽性個案不敢搭機。  莊人祥說,大陸來台旅客採檢陽性者,將抽樣定序,會挑選Ct值較低移入個案,預計每天抽20人定序,抽樣分布4個直航班機,以利掌握不同航點狀況。  至於金馬小三通預計1月7日才會啟動開放,屆時篩檢旅客數據會併計入桃機入境旅客中,但連江縣寄回台北時間會略有落後,可能無法及時呈現篩檢狀況。

  • 歐盟衛生機關:不必要強制篩檢來自中國旅客

    歐洲聯盟(EU)衛生機關今天表示,儘管中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激增,他們仍認為,「不必要」強制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接受篩檢。 法新社報導,美國和一些國家已引進措施,強制自中國入境的旅客接受COVID-19篩檢。但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ECDC)在聲明中表示,這類措施對於歐盟整體而言並無必要。 中國之前實施嚴格防疫規定,雖大致控制住病毒擴散,但也衝擊經濟、引發大規模抗議。在北京政府決定解除這類規定後,中國各地醫院內染疫者人滿為患。 中國本週宣布將取消入境隔離措施,促使許多中國人規劃出國旅遊。 不過,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表示,基於歐盟/歐洲經濟區(EEA)民眾免疫力較高等原因,目前並不認為中國病例激增會影響到歐盟內部的流行病情勢,因此該中心認為「不必要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篩檢和旅行措施」。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天召開一場歐盟衛生安全委員會(EU Health Security Committee)會議,以討論可能的因應之道。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告訴法新社:「鑒於中國的情勢,歐盟就公衛措施彼此團結並協調行動至關重要。」 發言人說,歐盟執委會將「持續推動成員國進行討論」。(譯者:楊昭彥)1111230

  • 《興櫃股》宏碁智醫AI眼底篩檢 數十萬位糖友受惠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宏碁智醫(6857)旗艦智慧醫療器材 VeriSee DR(AI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於2020年9月取證上市後,至今已累計導入全台和海外超過150家各級醫療院所,協助醫院提升糖尿病視網膜篩檢率,並增進糖友眼睛照護品質。VeriSee DR亦已獲全台近8成的醫學中心採用,各級醫療院所目前估計每年國內有超過35萬糖尿病患者可享有免散瞳AI眼底檢查服務,即約每3位定期糖眼篩檢的糖友便有1位使用AI眼底篩檢。 宏碁智醫眼科AI軟體VeriSee DR從產品設計開發之初,即從糖友眼底篩檢流程的5個步驟中,找出醫院跨科別和糖尿病眼病變患者的痛點,並在各個環節中提供滿足需求的價值;其5步驟篩檢流程為(1)收:糖友收治、(2)拍:眼底攝影、(3)判:影像判讀、(4)診:追蹤轉診、(5)療:眼科治療。宏碁智醫針對專門收治糖友的新陳代謝科、家醫科和一般內科,推廣「免散瞳AI眼底篩檢」,以提升糖友在定期回診時接受眼底檢查的意願。透過AI的分析建議和病徵標註,VeriSee DR能輔助照護糖尿病的第一線醫師加速糖眼判讀時間、提升判讀準確度,並有效轉診高風險的眼疾患者至眼科追蹤治療。透過AI智慧輔助診斷軟體的導入使用,可協助非眼科的醫師提供更高品質的糖眼照護服務,也同時讓眼科醫師能更加專注治療高風險的眼疾糖友。 宏碁智醫為進一步推廣AI眼底篩檢服務於更多的醫療場域,更於日前宣布推出「眼科 AI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以自有品牌Acer Medical ARC-1000免散瞳眼底照相機與VeriSee DR互為搭配使用,讓尚未配置眼底攝影儀器的醫療院所,可以更快速地提供 AI眼底篩檢服務,使更多糖友有機會享受快速又便利的視網膜篩檢服務。

  • 緊盯春節3萬人次 自陸入境 元月加強篩檢

     針對大陸疫情升溫,蘇揆28日臨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出,春節預估有3萬人次大陸入境台灣,要求調整相關防疫措施,並同意指揮中心規劃,對大陸入境旅客進行篩檢。  指揮官王必勝隨後宣布,明年元旦起至1月31日,從大陸4直航航點入境及金馬春節專案來台旅客必須進行唾液PCR檢測,部分確診者檢體會做基因定序,了解變異株狀況。  蘇揆表示,我國目前並無開放大陸觀光客入境,但預估春節期間仍有3萬人次自大陸入境我國,目前包括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皆陸續調整邊境措施,採取對大陸入境者加強入境篩檢、管制航班等因應作為。  指揮中心報告表示,大陸近期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加上疫情資訊不明、感染者有激增情形,預期大陸疫情亦可能衝擊我國防疫及醫療量能。  因此,明年1月起實施大陸入境旅客唾液PCR採檢,王必勝說,港澳旅客及機組員並不包含在採檢名單內。  台灣由於兩岸往返頻繁,蘇揆會中決定,自明年1月1日至31日,除維持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外,搭乘大陸4個直航航線(不含港澳),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來台旅客,須於機場或港口進行唾液PCR檢測,陰性者後續進行7天自主防疫,篩檢陽性者則依現行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表示,大陸旅客抵台後,會在第二航廈D7、D8、D9停機坪採檢,與其他旅客區隔。衛長薛瑞元表示,採取PCR檢驗而非快篩可以做基因定序,能夠及早監測新興變異株狀況。明年農曆春節除重啟金馬春節專案外,另有北京、上海、廈門、成都4航點航班,約有3萬名自陸入境旅客。

  • 中國開放出境恐爆出國潮 比利時旅遊勝地市長示警

    比利時通訊社(Belga News Agency)報導,在中國COVID-19病例激增後,比利時旅遊勝地布魯日(Bruges)市長戴弗今天呼籲令中國遊客接受染疫篩檢或強制接種疫苗。 法新社報導,中國政府本月26日表示,將於1月8日起取消嚴格邊境限制。此舉在世界各地引發不安,義大利已成為歐洲聯盟(EU)裡第一個強制篩檢中國旅客的國家。 對此,戴弗(Dirk De fauw)告訴比利時通訊社,他對中國旅客將湧入布魯日的可能性感到擔心。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前,每年有多達15萬中國旅客造訪布魯日。 除此之外,戴弗也提及:「(中國)感染率依然很高。我認為,我們必須透過疫苗接種證明或是篩檢來防範。」 戴弗堅稱,在大量中國遊客再次湧入比利時之前,當局仍有時間做好準備。(譯者:陳正健)1111229

  • 「近半」旅客陽性!義全面採檢陸客 各國新入境措施一次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中國大陸即將在明(2023)年1月8日鬆綁入境措施、恢復出境旅遊,各國嚴陣以待,義大利一座機場昨(28)日通報,將近半數來自大陸的旅客新冠檢測結果呈現陽性,迫使義大利宣布即日起全面採檢陸客,除此之外,英國也在考慮升級入境措施。 綜合歐洲新聞網站「The local」、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義大利北部倫巴底大區(Lombardy)官員昨日表示,兩架26日從中國大陸飛抵米蘭馬爾片薩機場(Milan Malpensa Airport)的航班中,將近半數旅客PCR核酸檢測結果都呈現陽性,第一架航班中有38%旅客呈現陽性,第二架有高達52%。 義大利衛生部長斯基拉奇(Orazio Schillaci)同日宣布,即日起對所有來自大陸的旅客、以及在義大利中轉的旅客進行採檢,同時進行病毒基因定序,成為第一個強制採檢陸客的歐洲國家,他說:「這項必要措施是為了確保監控以及辨識出可能的變異株,以保護義大利人民。」 在義大利宣布對陸客全面強制採檢前,當地多座機場幾天前已額外升級入境措施,包括米蘭馬爾片薩機場已先對來自大陸的旅客進行採檢及基因定序;羅馬費烏米奇諾機場(Fiumicino Airport)同樣全面採檢來自大陸的旅客,陽性者將入住「特殊設施」進行隔離。 除了義大利,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升級對來自大陸旅客的入境措施,以下整理截至29日中午12時的各國措施: ■日本 自12月30日0時起,所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入境時必須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過去7天到過大陸的旅客也涵蓋在內。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必須入住設施隔離7天,無症狀者隔離5天。所有陽性患者必須進行病毒基因定序,以掌握變異株情形。 另外,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直達班機僅限起降東京成田、羽田、關西、中部等4座機場,航空公司也不能增加班次。針對日本新規,香港政府28日表示已要求撤銷限制,新規實施後,香港航空公司的航班仍能從日本各地機場載客返港。 ■南韓 南韓疾病管理廳21日指出,16日起已將中國大陸列入「檢疫查驗重點國家」名單,這份名單並非限制入境,而是在仁川國際機場檢疫階段,對感染風險較高、需要集中管理的對象加強新冠篩檢措施。一般來說,入境時體溫超過攝氏37.5度者就會被歸類為有症狀者,重點檢疫對象的標準則是降至攝氏37.3度,因此來自大陸的旅客體溫若超過37.3度,本人及同行人員都必須接受PCR核酸檢測。 ■印度 印度政府24日宣布,來自中國大陸、日本、南韓、香港、泰國等5地的旅客,落地時必須進行PCR核酸檢測才能入境,出現症狀或檢測結果呈現陽性者必須隔離。 ■菲律賓 菲律賓目前尚未對來自大陸的旅客收緊入境措施,不過菲律賓交通部長包蒂斯塔(Jaime Bautista)28日表示,菲律賓在迎接陸客到來時應該「非常謹慎」,他說菲律賓有可能對來自大陸的旅客實施病毒檢測,但不會完全禁止陸客入境。 ■美國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28日宣布,自2023年1月5日起,所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2歲以上旅客都需要出示48小時內新冠陰性證明才能入境,搭機10天前確診的旅客能出示康復證明,檢測方式可使用PCR核酸檢測或抗原快篩。 新措施適用對象不分國籍及疫苗接種狀態,同時適用所有從第三地入境的大陸航班旅客及在美短暫停留的轉機客,另外也適用過去10天到過大陸、透過南韓仁川機場、多倫多皮爾森國際機場及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前往美國的旅客。 美國CDC要求航空公司在旅客登機前,先行確認旅客是否持有陰性證明或康復證明,否則就要拒絕旅客登機。 ■義大利 義大利28日宣布,即日起對所有來自大陸的旅客、以及在義大利中轉的旅客強制採檢,同時進行病毒基因定序,成為第一個強制採檢陸客的歐洲國家。 ■英國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29日報導,英國政府預計當日決定是否跟進美國、義大利,對來自大陸的旅客實施入境限制。英國首相官邸發言人28日才表示,英國目前沒有考慮實施限制。 ■德國 德國衛生部28日表示,「正在非常、非常密切觀察中國狀況」,不過指出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大陸正在演變成更危險的情形,因此沒有對來自大陸的旅客實施旅行限制。發言人補充說,如果大陸出現更危險的變異株,德國才會實施旅行限制,降低傳播風險。 ■澳洲 澳洲政府29日表示,暫時不會要求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出示陰性證明才能入境。澳洲首席醫療官凱利(Paul Kelly)表示,目前流竄大陸的新冠變異株早在澳洲盛行過,對澳洲構成的問題沒有這麼大,加上澳洲早已建立高程度的「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也就是民眾感染過病毒也接種了疫苗,以及當地疫苗覆蓋率高、備妥抗病毒治療及檢測量能,「我們實際上有很好的保護。」 ■紐西蘭 紐西蘭衛生部28日宣布,不會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強制採檢,也不需要出示陰性證明,不過當局指出,將會持續監控大陸疫情。

  • 防新變種入侵 美要求中港澳旅客搭機前2日篩檢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宣布,為防範新變種入侵,加上考量中國疫情資訊欠缺且不透明,5日起來自中港澳旅客一律須出示搭機前2日內陰性證明。 為因應中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美國CDC今天下午宣布,自美東時間1月5日凌晨0時1分起,所有來自中國、香港或澳門的2歲以上旅客,皆須出示搭機前2日內陰性篩檢證明。 CDC指出,篩檢規定不分國籍或COVID-19疫苗接種情況,採納篩檢方式包括PCR或遠端醫療服務下進行的家用抗原快篩。 除直飛班機,CDC表示,透過第3國中轉與過境美國的旅客同樣須遵守篩檢新規;另外,過去10天內曾到過中國並於仁川國際機場、多倫多皮爾森國際機場或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的旅客,也須在搭機前2日內篩檢。 針對過去10天以上曾篩檢陽性的旅客,CDC說,這些旅客可改出示康復證明。 CDC指出,美國之所以針對來自中港澳旅客實施搭機前篩檢規定,是為了在中國疫情高峰期間,減緩美國疫情傳播,加上中國欠缺足夠且透明的流行病學與病毒基因定序數據,這些數據在有效監控病例數激增與降低新變種入侵機率上,扮演至關重要角色。(編輯:陳正健)1111229

  • 不含港澳及機組員 明年1月大陸4航點旅客來台要唾液PCR

    指揮中心28日宣布,因應大陸疫情升溫,為保障國人健康安全,及早發現確診者連結醫療照護,並防範及偵測高風險變異株,自明年1月1日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臺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之政策外,搭乘自大陸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之來臺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陽性檢體則後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病毒定序。 指揮中心指出,隨大陸近期調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加上其疫情資訊不明、感染者有激增情形,目前已有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紛紛祭出相應邊境管控措施,加強對大陸入境旅客全面採檢、管控航班或其他嚴格措施,預期大陸疫情亦可能衝擊我國防疫及醫療量能。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COVID-19疫情變化難測,除上述大陸加強採檢措施外,其餘入境旅客,入境時或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者,仍請主動洽機場(或港口)疾管署檢疫人員,配合健康評估及採集唾液檢體後,於搭車前往住所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及落實手部衛生。 指揮中心強調,所有入境旅客抵臺時領取快篩試劑後,請落實7天自主防疫規定,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以及有症狀時進行自我快篩,以維護自身及國人健康;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時,需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 中國解封後多國加強入境管控 日本篩檢陽性隔離7天

    中國宣布解封,許多人已開始規劃出境行程,不過多國也開始加強入境限制。日本27日宣布,將自12月30日起,對中國赴日及七天內去過中國的人員實施新冠篩檢,呈陽性的人員原則上隔離七天,並將限制中國航班增加班次。 日本共同社報導,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宣布,30日起將加強入境防疫措施。對從中國赴日及七天內去過中國的所有人員,日本將實施入境時檢測。岸田文雄表示,新冠篩檢呈陽性的人員原則上隔離七天,並將限制中國航班增加班次。 此外,印度也宣布,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等地的旅客到印度時,需要出示核酸陰性證明,若呈現陽性者將被隔離。並在12月24日起,在每個國際航班上抽取2%旅客進行核酸檢測。 第一財經報導,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近日宣布,來自中國、香港、日本、泰國和韓國的國際旅客必須出示核酸陰性證明,抵達印度時若出現症狀或核酸檢測呈陽性者將被隔離。韓國此前也將中國列入「檢疫查驗重點國家」的名單。 此外,義大利米蘭馬爾彭薩機場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新冠核酸檢測,相關政策暫定實施至2023年1月30日。

  • 台塑生醫投7.55億 入股長春藤

     搶攻預防醫學搭科技列車,台塑企業1日在醫療科技展中大秀成果,除了台塑生醫宣布已投資7.55億元,取得長春藤51%股權外,長庚大學也透過產學合作,開發大腸癌檢測大腸癌的篩檢衛生紙;而明志科大則展出最新結合中醫穴位與可攜式、美觀強化設計的多功能濕熱敷產品。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表示,再生醫療雙法有機會在明年第一季過關,台塑生醫今年3月透過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布局細胞治療領域後,目前專攻的「CIK自體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產品名簡稱IKCR),不但已完成治療晚期肝、肺癌的臨床一期人體試驗,驗證其安全性無虞。  同時也與北榮、三總合作,在2021年已完成全台第一個以免疫細胞治療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二期人體試驗,有效性經證實,接受「自體免疫殺手細胞IKCR」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不僅具臨床成效,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而且副作用極低。此臨床試驗成果已發表於國內知名醫學期刊。  劉慧啟表示,長春藤除累積近20年的細胞治療臨床測試經驗外,設置符合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製造規範)的細胞製備工廠,是台灣首間通過衛福部「細胞製備中心許可證」審查核准者。團隊正力拚再生醫療雙法過關後,長春藤也將以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二期人體試驗數據,申請5年臨時藥證。  另外,為了提高民眾大腸直腸癌篩檢意願、與減少檢測流程的不便利性,長庚大學吳旻憲教授、邱月暇副教授與朱柏宇博士與準訊生醫公司產學合作,成功開發衛生紙式家用糞便潛血檢測產品「擦即測 (JustWipeR)」。這項創新技術已累積獲得多個獎項肯定,並於2020年通過歐盟醫材認證,未來上市後可望成為癌篩利器。  至於明志科大則是採用特殊高吸濕環保材料增加吸收水氣效果,利用熱能與材料遠紅外線雙重特性,針對人體穴位增強熱能趨入及深層細胞活化效果,開發好穿脫且美觀的衣服樣式設計,結合行動電源進行供電,舒緩人們肌肉酸痛問題,後續將進行技術的商品化及落地。

  • 醫療科技展 雲象揭示落地實績效益

     百年大疫為醫療、生活等面向帶來難以想像的衝擊。在這段歷程,從困境中創造契機,進展到「回不去」的需求期待與應用樣貌。以醫師為核心、跨越時空與人力限制的人工智慧(AI)輔助,已為大勢所趨。  亞洲醫療影像AI領導廠商雲象科技aetherAI特於亞太醫療科技年度盛事「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一年來的成果,包含產品線的開展與落地,聚焦在大腸鏡檢查、血液疾病與數位病理的AI人機協作,提出解決方案導入實績,從臨床到教學研究、跨域醫學討論的應用,近距離展示為醫師打造的AI輔助篩檢診斷,有助醫療品質提升。這是促進病人安全,醫療變革的關鍵。  雲象科技解決方案的臨床應用逐步落地,大規模系統建置案在先導機構的耕耘下,展現效益。本次將以「醫師好幫手」為主軸,展示AI輔助應用的重點有:一、篩檢更仔細。二、計數快速又精確。三、驅動病理數位轉型。展會期間,雲象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醫師受邀,於12月2日擔任主題三之與談人,主講:建立跨國癌症精準醫療商業合作模式。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