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風暴,重創全球經濟,募資原本就相對困難的生技業,更飽受衝擊!前光寶大掌櫃林羣卻瞄準生技產業成主流趨勢,不僅2020年集資入股台睿,去年更結合航運、壽險業和創投大咖,成立規模15億元的安富一號基金,已全數投資完畢,「逆勢入市」的操作策略,讓他儼然生技業的新興教主。 擁有豐沛人脈和投資經驗的林羣,募資實力令人嘖嘖稱奇,台睿注資案,他只邀集友人吃了一次中飯,就募集了5億中的3億。而專攻生殖醫療商機的宜蘊,則只傳了15個Line,就有13個好友回覆,一夕之間就有3倍超額認購。2022年成立的安富基金,只辦了兩場說明會,每場各三人,最後六個投資人就募齊15億元。 安富一號基金是去年第三季全球股市大跌時創立,目前已完投,除了認購全福3億元現增外,7成資金投資生技公司,還投資另一家未公開發行、但每股盈餘一個股本以上的循環經濟公司。 林羣是台灣少數同時擁有證券研究、投資銀行、企業經營及策略顧問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曾任摩根大通證券總經理、荷銀投資管理投資長、麥格理資本大中國區總裁等職務,主導多起大規模的上市、併購與增資案;他也曾擔任麥肯錫資深顧問、光寶集團總財務長、群光集團策略長。 2016年轉戰生技產業擔任美時董事長,除了調整營運、財務結構外,他開啟買國外藥證機制,2017年4月美時花了一千萬美元,從諾華藥廠買來治療骨質疏鬆的注射針劑-骨力強,現每年不僅可以貢獻超過上億台幣的營收,也透過此產品,打通醫院和醫師端的不同銷售渠道,為美時往後在台灣藥品的成長力奠下不錯的利基。 林羣表示,電子業被全世界最厲害的供應鏈訓練了幾十年,絕大部分都賺管理財,從石頭都可以擠出水來;但藥品可能毛利太高,沒有人去注意管理財。他剛到美時,遍地都是黃金,花了很多的時間整頓管理。 林羣還說,學名藥和新藥領域不同,學名藥比的是「速度」,須快狠準;新藥看的是Pipeline(產品線),研發品項要充足,可以持續接棒,國內很多生技新創公司只有一、兩個藥,十年磨一劍,不成功就慘了! 因為新藥Pipeline重要,人才和資金就相對成為關鍵,這是他入股台睿和全福等生技公司的主要原因。 他還舉例說,台睿總經理簡督憲專長為藥物動力學、已成功讓十幾個藥上市;資深副總朱伊文在癌症領域,兩位都在國外大藥廠歷練過;全福創辦人簡海珊,曾在賽諾菲、嬌生及杜邦擔任主管,參與過五個新藥的臨床試驗及產品上市申請。 2010年回到台灣,在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擔任營運長,也出任過安成生技總經理,資歷非常完整。 但這些生技專家常為了募資奔波,全福九年經過四輪募資,除了D輪因林羣主導的安富基金投入輕鬆達標外,每次都備嚐辛酸;這群具備專業研發和國際人脈、授權談判的科學家,主場優勢應該是到海外與國際大廠尋求策略聯盟,或考慮合作設立其他國家據點,而不是天天為了「五斗米」和理想折腰度日。 因此,林羣已計畫募安富二號基金,預計規模倍增到30億元。盼安富基金和過去的經驗,能為台灣生醫產業添加柴火,前進國際打世界盃。
受到矽谷銀SVB銀行倒閉事件影響市場風險情緒,及拜登醫療改革政策的影響,近期醫療保健類股表現承壓。法人表示,短期市場雜音干擾下,醫療保健股表現波動,但生技醫療基本面穩健,大型生醫公司營運狀況健康,疫後醫療院所診療與手術需求回溫,加上新藥研發、併購題材不絕,產業中長期表現可期,短線逢回不失為布局契機,有利透過生技醫療相關基金或ETF介入。 群益NBI生技ETF經理人曾盈甄表示,醫保改革雖為類股短期表現帶來干擾,但隨生物相似藥推出,有助進一步帶動成本降低、獲利成長。整體醫療保健市場仍持續朝向正向發展,包括阿茲海默症、減肥藥、RSV疫苗等,皆是每年超過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疫後帶動醫療動能增溫,整體行業需求提升。大型製藥公司也積極透過併購尋求成長機會,在產業發展穩健正向且投資題材豐碩下,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 安聯投信指出,生技相關板塊受惠年初以來產業併購活動依舊維持相當熱度,及市場關注新藥審核進度加速,尤其持續看好今年併購案進度,投資價值面浮現;今年景氣市場普遍預估為先下後上,醫療保健及生技股受總體經濟環境變化影響較小,故預期今年上半年資金將持續偏好醫療保健及生技股。 此外,生技產業創新技術為產業長期核心競爭力,可解決全球目前高度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包括腫瘤學,神經學等罕見疾病相關領域,仍具投資題材有望支撐相關主題表現。 展望後市,安聯投信認為,生技產業的創新技術為產業長期核心競爭力,可解決全球目前高度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看好領域包括腫瘤學,神經學,罕見疾病相關領域;其次,年初以來生技醫療產業併購活動儘管受到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影響,但依舊維持相當熱度,在投資價值面浮現情況下,持續看好併購案進度;另FDA審藥態度依舊樂觀,也有助相關主題的表現。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永鴻國際生技(6936)送件申請登錄興櫃一般板。 永鴻生技成立於101年5月,主要業務為產銷化學藥物與飼料添加劑等動物用產品,董事長為李芳裕,總經理鍾威凱,目前股本為6.62億元,111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6.05億元,稅後盈餘為6288萬元,每股盈餘為1元。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已成主流趨勢。生技中心13日宣布,旗下兩個小分子藥物的ADC抗癌新藥與ADC鍵結技術平台三甘露醣(trimannosy)鍵結技術,以6.9億元授權給旭富轉投資嘉正生技,創下該機構成立以來最大筆金額的授權案。 旭富董事長翁維駿表示,看準ADC藥物高速成長的全球市場動能,旭富轉型進入高附加價值的ADC製造,期望以在原料藥製造的經驗,協助台灣生技公司快速切入高端的精準治療新藥產業供應鏈。 旭富轉投資的嘉正,定位專注抗體藥物複合體技術及產品開發,目前生技中心以技術入股,取得約1成股權。嘉正已完成天使輪融資,除種子輪已募得3,500萬元資金外,已規畫A輪估將募集2億~3億元,B輪計畫在2024~2025年間籌資5億~6億元。 技轉生技中心ADC新藥後,嘉正力拚三年能進入一期、二期臨床,並啟動授權;2026年後預計進行C輪募資20億元,進入美國進行一、二期臨床,IPO進軍資本市場。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生技中心13日發表「全球首創ADC雙效抗癌藥物」研發成果。生技中心董事長涂醒哲表示,ADC藥物是將一個具有標靶作用的抗體,接上可毒殺癌細胞的小分子藥物;當抗體導航至癌細胞後,透過小分子藥物發揮毒殺癌細胞作用,達到精準治療。 此外,ADC是將有毒藥物定向送到特定細胞中,多用來對付臨床上難以治療的癌症如胰臟癌、卵巢癌,成為抗癌技術的新突破,加上該藥物可快速驗證治療效果,預期較容易獲得FDA優先審查通過,藥物開發時間有望節省50% 以上。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表示,技術處未來四年持續投人逾百億元,用於生技醫藥領域技術的研發,包括核酸藥物、細胞治療、數位醫療、CDMO四大領域。
【時報-台北電】針對媒體報導,旭富(4119)特此澄清,旗下100%子公司新高製藥持股嘉正生物科技公司6.09%股權,投資金額計1500萬元,並取得嘉正公司一席董事。然,嘉正公司與生技中心簽訂技術移轉授權合約,與旭富及新高公司無直接關係。(編輯:廖小蕎)
光鼎生技(6850)13日表示,將參加3月20日至22日在費城舉辦的「美國國際分析化學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Pittcon),展示Qsep平台獨特的利基與應用亮點,推廣「開放式平台」優勢,提供與會者一個分析核酸的最佳解決方案。 展出重點除了平台後端分析原有的Qsep系列外,整合前端處理的全新二合一機種「Qsep Ultra」也首度在美國展會亮相,由於Qsep系列在今年初正式取得美國FDA上市許可,透過此次參展,公司將積極拓展全美洲市場,進一步提升市佔。 Pittcon是美國歷史悠久、也是全球最大的年度實驗室儀器及技術展覽會,過去每年吸引近1.3萬人次、來自世界各地近90個國家的相關領域產官學界人士參與,扮演進軍北美市場的最佳貿易平台,而睽違二年後再度以實體形式舉辦,料將成為近期國際生化科技及實驗室領域關注的年度盛事。 董事長蔡守冠表示,將於Pittcon展會亮相的Qsep Ultra,是一台整合PCR(核酸擴增)與毛細管電泳的分析儀,進一步將原本已經簡化成的3步驟分子檢測,再縮減成僅需2個步驟完成,於採樣後可直接上機進行全自動化分析,且毛細管電泳的高解析優勢可於一次反應中完成多個目標基因之分析,並自動輸出帶有軟體自動判讀之檢測報告。Qsep Ultra提供一個創新的基因層級病原分子檢測解決方案,充分滿足伴隨式診斷及POCT現地檢測之準確、簡單、快速等需求。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估,2027年全球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將達到212.6億美元,2020-2027年的複合年增率為10.1%。 蔡守冠表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分子診斷與基因檢測市場,兵家必爭,光鼎的核心產品Qsep系列在今年初正式取得美國FDA的上市許可,透過此次參展將可加速進軍美國市場,全力搶攻商機。 受惠科研與基因檢測市場需求維持高檔,光鼎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1,936萬元,年增9.35%。展望今年,在既有產品訂單穩健增長、市場滲透率逐步提高,以及Qsep系列新品上市效益的顯現下,樂觀看待全年營運表現。
上市櫃除息大戲前的3月暖身秀即將登場,由台積電、大立光、力積電、光寶科的季季配、半年配領銜主演。據統計,3月除息的54檔個股,將釋出1,144億元股利活水,本周的15檔個股發放金額,就高達891.32億元,占比近8成。 雖然美國2月非農就業報告再度爆冷,單月新增31.1萬人,遠高市場預期,且美國聯準會(Fed)終端利率上行的風險提高,加上矽谷銀行倒閉風波席捲市場,拖累美股回跌,台股也將承壓,不過,法人認為,在企業股利政策陸續宣布下,台積電等個股提前為除息大戲揭開序幕,是支撐台股表現的一股重要力道。 本周除息秀由力積電、中櫃打頭陣,依序還有桂盟、日揚、達亞、八貫、威健生技、大立光、光寶科、興農、台積電、安心、禾聯碩、鈺齊-KY、零壹等,總計15檔個股陸續除息。 其中台積電及大立光市場關注度最高,台積電自季季配以來平均填息天數僅3.62天,最近一次也在當日就完成填息,消息面上多空雜沓,但法人認為台積電單次除息金額低,預期16日仍能複製過往當日填息的氣勢;另外大立光同日也將除息去年下半年的46元現金股利。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指出,股市短線面臨漲多拉回、獲利了結的賣壓,加上單獨的負面金融事件,造成國際股市的動盪;展望後市,Fed雖持續升息,但對股債市的負面衝擊已部分反應,壓力減輕,在台股基本面持續回復與股市估值具吸引力的情況下,台股4.3%的平均殖利率與10.3倍的本益比仍有走升空間,看好指數中長期偏多的走勢。操作上以半導體中的晶圓代工、IC設計、IP股,以及塑化、原物料、缺電概念股、汽車零組件、內需概念股擇優布局。 兆豐投顧研究部協理黃國偉認為,大盤突破盤整區間後不漲反跌,主因在於鮑爾的鷹派言論澆熄市場對於下半年降息的期望,但聯準會意在貨幣政策導向指引被市場充分接受,因此預料聯準會後續言論不會再過於激進,本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公布,若能加速下滑,對股市將是一大利多,惟美元處於上升循環,外資買盤縮手,大盤短線上維持區間震盪機會較高。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股今日重挫近200點,生醫類股賣壓出籠,視陽(6789)、承業醫(4164)跌幅都在6%以上,寶齡富錦(1760)、美時(1795)等紛紛下挫,上市生醫指數跌幅達1.8%,上櫃生醫表現相對抗跌,股王保瑞(6472)2月營收同期新高,重回500元大關、股后藥華藥(6446)跌幅在1.6%左右,亨泰光(6747)、逸達(6576)漲幅皆逼近2%。 保瑞2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5.7億元,創公司成立以來同期歷史新高;前2月營收已達34.1億元,年成長近400%。保瑞表示,2月全球代工CDMO業務持續加溫,不僅較1月成長近8%,受惠於去年度新客戶訂單及保瑞生技委託研發專案業務持續進展,亦較去年同期增加逾三成,這也是全球代工CDMO業務連續第二個月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0%。 硬式隱形眼鏡製造廠亨泰光(6747)2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1,10萬元,再創歷年同期新高,月增、年增47%與20%,主要在於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開學旺季,帶動台灣及中國大陸地區OK鏡出貨金額明顯增加所致。 藥華藥2月營收3.07億元,月增32.4%,年增459.07%,前2月營收5.4億元,年增351.22%。藥華藥旗下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 PV)新藥Ropeg(即P1101)美國銷售持續成長,藥華藥認為,美國用藥人數每季都有望雙位數成長。
10日為台股2月營收發布最後截止日,截至10日9點為止,2月營收繳出歷史新高好成績單的有辛耘(3583)、中保科(9917)、金穎生技(1796)、寶島科(5312)、太醫(4126)、材料-KY(4763)、信邦(3023)、德英(4911)等8檔個股,其中生技醫療股共有金穎生技、寶島科、太醫及德英等4檔,占比達五成,生技醫療產業冒出頭。 金穎生技的核心技術為菌株篩選、培養基最適化、發酵策略、萃取純化等相關量化製程,精準發酵新產能1月開始投產。 金穎生技2月營收為6,355萬元,創新高,年增59.75%,月增15.19%。 寶島科為隱形眼鏡廠,2月營收為3.42億元,創新高,年增38.01%,月增12.15%。 太醫為醫材廠,2月營收2.25億元,創新高,年增61.36%,月增18.64%。 德英主要生產植物藥相關藥品、保健食品及保養品,2月營收為1,344萬元,年增572.54%,月增1.34%。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一年一度的「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自即日起至4月20日止受理報名。獎項分為三大類,包括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潛力標竿獎及年度產業創新獎。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表示,生物產協年度舉辦「傑出生技產業獎」,在歷經長達三個月的嚴謹評選過程,2022年度共有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包含防疫抗疫題材、新藥研發、特用藥品、CDMO、創新醫材、AI醫材、綠色農漁業、循環經濟、健康食品等等,展現台灣生技產業多元發展實力及優異研發能量。除安排於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同步舉行頒獎典禮及發表,並蒙總統接見勉勵。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獎章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醫學大學張文昌教授指出,傑出生技產業獎期表揚績效卓越及深具潛力的生技公司或學研機構,獎項評選作業分為初審、簡報審查、複審及決審等階段,並由產官學研各界專家成立評審團,依個別獎項之獎勵重點進行書面及現場評審。 獲獎廠商將可於今年7月生物產業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合作舉辦之「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中,由政府首長頒獎,公開表揚;並可藉由盛大知名之國際展會平台,分享成功經驗、創新技術等,擴大企業之國際曝光度,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華碩瞄準健康照護商機、積極投入智慧醫療領域,旗下結合IoT物聯網應用的行動醫材產品華碩手持式超音波LU800系列,及ASUS VivoWatch 5 AERO健康手環,雙雙獲SNQ品質標章,並拿下有「生技醫療界奧斯卡」之稱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其中,華碩手持式超音波LU800系列更一舉取得銅獎殊榮。 華碩全球副總裁張權德表示,智慧醫療為華碩近年發展重點,結合人工智慧、前瞻演算法、醫療影像處理技術與堅強的硬體研發實力,華碩持續以先進多元的行動醫材做為醫療物聯網根基,致力回應現今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協助終端用戶深化個人健康管理價值,並為醫護單位增進診斷效率。 華碩新一代手持式超音波LU800系列,採用無線輕量化設計,能將超音波檢查優勢從超音波室延伸至診間、急診、救護車、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等場域,增加臨床醫師操作自主性、快速診斷,爭取黃金搶救時間。此外,該產品亦取得ISO 13485國際標準與GMP認證。 ASUS VivoWatch 5 AERO為全球首款可指尖量測脈波指數功能的健康手環,除可忠實紀錄使用者生理徵象,想瞭解自身身體狀況時,只要食指輕觸表面感測器,就能即時取得脈波指數、心電圖(今年Q1上線)、血氧參考值等數據,為目前市面上具最完整生理量測功能的健康手環,其委託製造廠亦通過GMP認證。
全球缺藥荒未解,特色藥廠健喬(4114)伴隨子公司優良生醫營收及香港子公司的業績年成長雙雙破五成,烘托2月營收3.47億元,年增40%;前2月營收7.69億元,年成長23%。健喬表示,由於全球缺藥荒未解,公司國內處方市場需求不會減弱,加上海外市場及OTC市場的成長持續看好,往後數月營收可望維持強勁成長力道。 此外,專業微生物複合肥料商全宇生技-KY(4148)因油棕市場穩定,2月營收2.17億元,月增30.76%,年增1.63%;前2月營收3.83億元,年增14.97%。 全宇認為,除穩定肥料銷售外,耕耘多時的微生物產品已從油棕樹延伸應用至橡膠樹,馬來西亞缺工狀況雖有緩解,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準,農民對生化複合肥需求並未鬆動,傳統旺季在雨季過後仍舊可期。加上保健食品、植物疫苗等客戶開發及銷售渠道有望進一步成長,營運穩定看好。 健喬指出,子公司優良生醫自分割獨立營運後,專注消費性OTC市場,去年營收7.3億元,較未分割前優良化學消費事業部門營收成長超過六成。今年2月包括「身可補」等新系列保健品以及各大連鎖藥局的OTC產品大賣,締造近五成成長表現。依目前優良生醫的營業規模的發展,計畫將朝2026年上市的目標邁進。 健喬香港子公司營收成長也相當出色。在香港市場大型醫院的行銷策略奏效,主力產品SIMDAX心得適注射劑和Urief優列扶銷售都較去年同期成長三倍,烘托香港子公司2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六成。包括澳門在內的大港澳市場仍是集團營收成長的重要驅動引擎。
【時報-台北電】全福生技(6885)3月7日11時,受邀參加國泰證券於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00號2樓(茹曦酒店)舉辦之法人說明會。(編輯:李慧蘭)
伴隨兩岸防疫鬆綁、健康需求活絡增溫,葡萄王生技2月營收6.1億元,年增26.13%;前2月營收12.8億元,年增7.74%。葡萄王表示,隨著工作天數恢復常態,目前整體營運成長軌跡明確,首季營收趨勢樂觀正向,全年獲利展望佳。 葡萄王生技指出,台灣葡萄王代工業績動能大躍進,2月營收年增263.3%,加上自有品牌新產品、新通路助攻,拉升母公司單月營收年增60.91%,前2月年增34.95%。因應現有代工大客戶需求增加,除乳酸菌品項,正積極開發其他合作素材及新劑型;自營電商「購健康」受惠疫後纖體功能需求大增,「易得纖膠囊」業績熱銷成長30%。 子公司葡眾2月營收對比去年同期成長19.77%,前2月營收年增3.58%。後疫情帶來保健食品需求上升,加上實體課程、表揚大會等大型活動不再受限疫情干擾陸續恢復辦理,帶動會員組織活絡,有效會員人數呈現正成長。3~6月為衝聘期高峰,加上年度規劃新產品陸續上市,可望續推營收表現。 此外,上海葡萄王2月營收年增43.14%累計1-2月營收年增10.96%。目前整體訂單能見度已達60天以上,預估3月份可維持相似水平成長。隨著春節過後氣溫上升,減重瘦身產品詢問度提高,將積極開發新品,把握夏天減重需求商機。
生技產業2023年利多連發!由台杉創投投資主導的安基生技3日宣布,旗下治療罕見疾病-甘迺迪氏症小分子新藥AJ201,以2.5億美元(逾75億台幣)授權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生技新藥公司Avenue Therapeutics Inc,未來並享有歐美市場超越兩位數的銷售分潤。此授權案為生技史上第二高,僅次於合一過敏性氣喘新藥FB825的5.3億美元,是近年來最大的罕見疾病新藥授權案,更是今年第一樁授權案,指標意義濃厚。 值得一提的是,AJ201是2021年安基以換股作價2.4億台幣合併有聯生技取得的專案,結果僅以一年半時間的開發,就以2.5億美元授權,若未來順利上市,安基的投報率高達30倍以上。 董事長黃文英表示,AJ201是多年來第一個進入甘迺迪氏症病人臨床試驗的First-in-Class創新小分子新藥,預計今年第三季可望完成二期臨床收案。由於是罕病新藥,未來並享有7年的獨賣權,且此次授權只有歐美市場,中國大陸、台灣和病患人數頗多的日本等亞洲地區的權利,都還屬於安基,不排除再採取分區方式授權其它地區。 甘迺迪氏症(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縮症; SBMA)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遺傳性神經肌肉退化疾病,好發於30~40歲男性,患者最終會因週期性的吸入性肺炎而死亡,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 安基是由生寶集團創辦人章修綱在2014年創,專攻新藥開發,2019年章修綱陷入財務風暴,當時由生技天王陳志明領軍的安成生技宣布合併安基,並鎖定以皮膚科為基礎,持續擴展專科領域,結果後來因股市不佳,安成生技股價下修,導致合併案喊卡。 所幸當時因有台杉創投青睞,由旗下投資生技產業的水牛二號基金主導投資下,有了資金的渥源,也讓安基近年的新藥研發加速,目前安基已規劃2024年第三季登錄興櫃。 安基是在3日宣布與ATXI簽訂AJ201罕見疾病-甘迺迪氏症小分子新藥在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和以色列專屬授權合約。根據授權合約,安基將獲得300萬美元的預付款,授權條件除了簽約金、里程碑金等合計最高可達2.5億美元外,未來還可再以超越兩位數的分潤百分比就銷售額抽成分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