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近日美國銀行連環倒閉的金融危機,散裝航運指數持續漲不停,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連十七漲,累計漲幅達一七六%。推升BDI主力的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BCI)則連十六漲,累計漲幅達五七二%,海峽型船的平均日租金在三月十三日也回升到一五○九九美元,正式越過一五○○○元的成本線開始賺錢了。 經濟復甦領先指標漲不停 由於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榮枯、原物料需求強弱密不可分,BDI觸底強勢反彈,將可視為全球經濟將復甦的領先指標,讓年初各機構上修今年全球GDP的預估更有所本。 背後支撐經濟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全球政府轉向擴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資剛性需求,抵銷緊縮的貨幣政策所引發民眾消費、企業投資需求減少。而全球製造業景氣又與政府財政支出息息相關,今年二月全球製造業PMI能夠重回五○榮估線跟擴張的財政政策脫不了關係。 首先看到積極刺激經濟的中國政府將今年GDP成長目標設定在五%,較去年增加二個百分點,倚靠的就是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其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增五.六%,增加一.五兆元人民幣,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安排在財政預算支出列項中的首位,並加大對基本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同時支持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 能源危機 加速能源轉型政策推行 正努力緊縮貨幣政策降低需求以抗通膨的美國,財政政策也逆勢擴張,拜登提出的政府支出預算案,預計在二○二三年十月一日開始的二○二四財政年度,預算總規模年增九.七%,增加六千億美元。其中,除了增加教育、醫健及育兒支出外,為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編列二○億美元的戰略基礎建設計畫,國防支出計劃也年增三.二%,續創歷史新高。 同樣正對緊縮貨幣政策抗通膨的歐洲,今年也多實施擴張的財政政策,支出主要用於能源補貼及國防軍事,法國、義大利、英國等國今年財政支出預算均較去年增加。日本今年財政支出計劃年增六.三%,其中總體國防預算年增二六.四%。 除了中國政府財政支出繼續著墨基礎建設外,歐美國家在能源危機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下,財政支出增項也多集中在軍費及能源轉型,同樣有利與能源基礎建設相關產業的訂單需求持續增加。 由政府財政政策創造的基礎建設剛性需求,又將成為滋養全球製造業景氣邁向成長復甦的肥料,能源轉型基礎建設及原物料相關產業將有正向反應的機會,在各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下,市場預估未來十年全球新能源投資將超過四.三兆美元,超過全球GDP的二.三%。 銅成為財政政策主要受惠者 能源轉型是朝向更清潔、可再生、可持續的能源系統轉變的過程,全球能源轉型政策趨勢將帶動銅鋁鋰等金屬需求,其中銅更可說是新的石油,因太陽能、風力發電及電動車等潔淨能源都需要用到銅。 根據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二○二二年全球銅市所增加的需求,有四○%來自於全球去碳化應用,並預估全球來自能源轉型的銅需求將從二○二一年的一八○萬噸,成長至二○二五年的三百萬噸。 ※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177期,2023.03.17出刊。 本文作者:高適 (本文摘自《理財周刊1177期》)
裕民航運(2606)7日公布去年財報,營業利益43.39億元、年增13.59%,稅後純益44.04億元、年減9.99%,雖然受到業外收益減少的影響,仍繳出近十年來次佳成績,每股盈餘達5.21元。裕民董事會也決議擬配發現金股息3元,以7日收盤價61.6元計算,現金殖利率4.87%。 裕民去年營收141.7億元、年增1.13%,營業毛利50.69億元、年增14.9%,營業利益43.39億元、年增13.59%,本業持續追求成長。 裕民預估,解封後各國將加速基礎建設投資,散裝原物料運輸需求將持續成長,且船舶效能指數(EEXI)、營運碳強度指標(CII)兩大碳排環保新規今年1月上路,將加速老舊船舶汰除,將增加散裝航運供給缺口,裕民已規畫穩定的造船策略搶市,挹注穩定獲利。 大陸解封後拚經濟,2月下旬鐵礦砂、穀物進口增加,兩會後從全國到地方政府可望發布刺激經濟政策、支持基礎建設計畫,大陸製造業景氣逐步復甦,對電力、鋼鐵及散裝航運需求都有助益,日租金有望逐季看漲。 目前裕民有73艘船(含未交付新船約10艘),今年以來已交4艘新船,年底前再交付5艘新船,包括1艘19萬噸LNG雙燃料海岬型船採長約,及2艘21萬噸海岬型船、2艘10萬噸巴拿馬極限型散裝貨輪等,將在現貨市場營運,明、後年還有5艘新船交付。 裕民為將市場波動影響降至最低,與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之一巴西淡水河谷Vale公司簽訂25年鐵礦石長期運送合約,今年邁入第三年;另與跨國礦商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簽訂4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散裝貨輪期租10年,去年12月起營運。 除了散裝船隊,裕民也跨足兩項新事業擴大版圖,一是配合政府綠能政策,投入離岸風電市場,現有6艘人員運輸船,投入台灣風場運輸服務工作;二是將自有船舶管理經驗延伸至代管船舶業務,客戶有台電、中租迪和等。 由於新造船貸款主要以美元、新台幣支付,近期陷入升息循環,造成裕民去年融資成本較前年增加;另外,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裕民投資海外基金股票評價也面臨修正,都是造成業外收益減少的原因。裕民預計6月13日召開股東常會。
去年全球被低迷的需求、高通膨以及俄烏戰事搞得烏煙瘴氣,貨櫃、散裝航運市場也失去疫情期間的光環;不過,隨著大陸解封、兩會釋出將全力拚經濟的訊號,以及對俄烏休戰的期盼,多家航運業者都認為,今年不只有望降低航運成本,航運市場也有望「倒吃甘蔗」,逐季好轉,到第四季甚至有機會超過去年同期。 據《工商時報》報導,受到通膨、升息、庫存與戰爭等四大因素影響,全球貿易量大減,去年遠東到歐洲海運貨量減少約1成,到美國貨量下滑約6%;以通膨造成的衝擊來說,美國今年1月CPI仍有6.4%,聯準會升息的壓力仍在,全美零售聯合會預估,上半年進口櫃量將減少20%;歐洲通膨則受俄烏戰爭影響,食品與能源排擠其他消費品。 隨著兩會後拚經濟的態勢明朗,貨櫃業者看好今年發展。長榮、陽明海運前董座謝志堅則表示,今年貨櫃航運將逐季好轉,他預期,第一季貨量落底,第二季持續好轉但仍呈現年減,第三季貨量爬升,到第四季有望超過去年同期,整體來看,今年市況如「倒吃甘蔗」,但不會太甜。 另外,《工商時報》亦有報導指出,包括中航、裕民、慧洋、台航的看法也偏樂觀。中航表示,兩會後將拚經濟列為重要任務,汽車、鋼鐵產能有利鐵礦砂需求提升,若再有房地產振興方案,對海岬型船幫助更大。 裕民則表示,大陸製造業復甦,近期鐵礦砂、穀物進口都有助提升散裝航運需求,海岬型和巴拿馬極限型船隻的需求看漲,日租金有望逐季增加。截至目前,BDI指數連漲11日,海岬型大船漲至9,910美元,直逼1萬美元關卡。 不過,儘管業界普遍看好,但全球經濟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中央社報導,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表示,歐美鷹派升息抗通膨使得兩大市場受抑制,製造業不振,低迷的景氣要到第三季才會落底;另外,據財政部說法,今年全球經濟「低緩成長」結構未變。以上都有可能讓航運市場再添變數。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正德(2641)公布2022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14.67億元、年增19.64%,毛利率52.35%,營業利益6.34億元,年增67.61%,稅後淨利12.80億元,年增241.07%,每股盈餘為6.23元,均創歷史新高。其中,第4季單季毛利率約62%,連續5季維持40%以上,稅後淨利4.86億元。 正德董事會決議分派現金股利每股1.5元,配發率24.08%,以今日收盤價21.05元計算,隱含現金殖利率7.13%,6月1日召開股東常會。 正德表示,受惠於2020年第2季起運價持續上漲,2021~2022年換約後合約價大幅攀升,散裝航運營運成本較穩定,因此,帶動正德營業利益大幅成長,去年全年平均營益率43%,也是歷年新高。 2022年趁著二手船市場熱絡,公司持續汰舊換新於處分5艘船舶,購入1艘海峽型現有船舶,去年底正德船隊為14艘船舶,將繼續推行擴充自有船隊的長期策略,通過出售船齡較高及效率較低的小靈便型散雜貨船,購置優質、現代化、船齡較輕、噸位較大的靈便型散雜貨船,以因應IMO減碳規定與船舶需求。 正德2022年共交付1艘現有船,處分5艘船舶,2023年4艘4萬噸輕便型高規格節能減碳船將依既定時程交付加入營運,以符合IMO最新環保節能規定,並擴大營運規模,預計截至今年底正德船隊達到18艘。 BDI指數3月初即挑戰千點大關,去年大陸進口鋼材、糧食、煤炭同步下滑,隨著大陸全國到地方兩會確立拚經濟方針,相關煤鐵礦、穀物補庫存效應,有利散裝航運。 Clarksons預測,2023、2024 年全球海運散貨量有望增加1.3%、1.9%。其中,2023 年鐵礦砂、煤炭、糧食、小宗散貨量有望增加0.1%、2.1%、5.0%、0.6%。預估本季運價有望觸底反彈,今年運價將逐季回升。 正德指出,第1季為海運傳統淡季,但此時乾散貨運市場出現淡季不淡現象,3月起南美穀物出口進入旺季,可望帶動中小型船市場轉趨活絡,每年第2季起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澳洲的小麥、烏克蘭的玉米與小麥等陸續出口,主要運往亞洲及非洲等地區,船公司可望賺進季節性紅利;大陸兩會3月召開,可望發布更多刺激經濟政策、支持基礎建設計畫,應可帶動鐵礦砂、煤炭等主要散裝貨源需求回補,推動運價指數回升,看好第2季散裝航運市場有機會反彈。
中國大陸解封需求增溫,加上兩會在即,看好中國大陸當局將釋出政策紅利,帶動BDI指數昨(1)日大漲破千點;若再加上俄烏戰爭、中南美洲穀物出口旺季和散裝新增運力有限等因素,分析師表示,散裝航運未來半年至一年的營運看旺,散裝族群如新興(2605)、裕民(2606)等7檔可多加注意。 按《工商時報》報導,大陸解除清零政策之後,需求回溫,煤、鐵進口增加,加上兩會即將公布新的經濟方針,政策紅利釋放,激勵散裝航運市場看旺;就3月1日的BDI指數來看,海岬型船隻日漲27.49%,上漲了1,661美元至7,703美元;巴拿馬極限型日漲6.64%,漲849美元至13,634美元;輕便極限型則漲4.57%,漲了556美元至12,714美元。 三立新聞報導,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劉良梅建議,現階段可關注包括新興(2605)、裕民(2606)、四維航(5608)、益航(2601)、慧洋-KY(2637)、中航(2612)、台航(2617)等7檔散裝個股。劉良梅表示,以新興為例,在其15艘船隻中,有8艘海岬型,1艘超大型礦砂船;另外,裕民(2606)的63艘船中,海岬型和巴拿馬型約占70%,上述兩業者受海岬型運價回升影響,均受惠極大 劉良梅進一步分析,大陸解封,市場看好解封商機,目前全球散裝航運主要用來載運煤、鐵礦砂,鐵礦砂占載運需求29%、煤碳占23%、穀物則占10%;其中,中國大陸占散裝運力約40%,從大陸進口煤鐵的全球占比看,鐵礦石占約70%、煤占20%、穀物則占30%,顯然,中國大陸主宰了散裝航運市場;另外,中南美洲3月進入穀物出口旺季也帶旺散裝航運回溫。 中期表現而言,劉良梅則指出,因俄烏戰爭造成散裝船延噸海浬增加、大陸需求持續復甦、散裝船運力有限等因素,看好散裝航運未來半年至一年的營運表現。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連漲9天,3月1日一舉飆破千點,上漲11%至1,099點,累計漲幅高達107.36%。主要由海岬型大船帶動,1日日租金大漲1,661美元、漲幅27.49%至7,703美元,9天以來累計上漲高達近2.38倍,巴拿馬極限型、輕便極限型船單日租金也分別大漲849、556美元。 業界透露,看好散裝航運後市,近期部份國際貿易商已超前部署先搶船、租船,帶動海岬型船期貨日租金漲風,3月份期貨日租金已漲破1萬美元,7月份期貨更飆破2萬美元,推動現貨市場漲勢。 目前現貨市場交易熱絡的大宗物資,包括印尼煤礦出口增加、澳洲煤礦恢復出口到大陸,及南美穀物出口旺季開始運往亞洲、非洲等地。 業者表示,中國大陸需求回溫,增加煤礦、鐵礦石進口,加上大陸全國兩會將在4日召開端出拚經濟政策,政策紅利激勵市場,連日帶動散裝市場船型日租大漲,散裝航運重返成長軌道,運價逐季看增。 根據BDI 1日最新報價,運送鐵礦石等海岬型船,上漲1,661美元至7,703美元,日漲27.49%;巴拿馬極限型船上漲849美元至13,634美元,單日漲幅6.64%;極限型船上漲556美元至12,714美元,單日漲幅4.57%。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上演破底翻,2月底連漲八天、累計漲幅86.79%至990點,所有船型日租金強彈,3月1日將挑戰千點大關!3月南美穀物出口旺季、大陸兩會拚經濟帶動需求,兩大利多加持,裕民、慧洋、中航等航商看好,散裝航運將率先重返成長軌道,運價逐季看增。 看好後市,以中小型船為主力的慧洋預估,今年全年固定租約平均將有5.88%的換約漲幅;以海岬型船為主力的中航,每季都有船舶租約到期,首季海岬型船新約日租1.5萬~1.8萬美元,高於1月現貨均價9,065美元。 3月南美洲穀物進入出口旺季,帶動散裝船市場轉趨活絡,中小型散裝船近期開始領漲,每年第二季起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澳洲的小麥、烏克蘭的玉米與小麥等陸續出口,主要運往亞洲及非洲等地區,船公司可望賺進季節性紅利。根據Clarksons預估,今年穀物延噸海浬成長率達4.4%,居散裝貨物之冠。 另外,大陸全國兩會3月4日登場,拚經濟的項目投資與強化基礎建設是業界焦點,大陸解封後所帶來的需求回溫,將增加對運煤鐵的海岬型船、巴拿馬極限型船的需求,日租金有望逐季看漲。 業界直言,散裝航運主要看大陸市場,大陸是全球最大原物料進口國。去年下半年起,大陸下游鋼廠、房市等產業疲弱,連帶上游鐵礦砂、煤礦等原物料需求放緩,供需失衡,疊加今年1月春節長假效應,1月BDI平均指數應聲跌破千點,遠低於去年同期BDI指數平均為1,761點。直到2月下旬,大陸穀物、鐵礦石進口逐步回溫,帶動這波BDI指數漲勢。 據大陸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資料,去年大陸進口鋼材、糧食、煤炭分別減少26%、11%、9%。業界表示,一旦大陸全國到地方兩會確立拚經濟方針,相關煤鐵礦、穀物補庫存效應,有利散裝航運。 除了中國大陸,散裝航運也看好印度,將於下一財年提高資本支出33%,創造就業和基礎設施為優先,印度鋼鐵需求成長率居全球之冠,粗鋼產能預計將於2031年翻倍。 截至28日,載運穀物等輕便極限型船日租連漲九天,最新報價上漲605美元至12,158美元、單日漲幅5.24%;載運煤礦等巴拿馬極限型船連漲四天,最新報價上漲932美元至12,785美元、單日漲幅7.86%;運送鐵礦石等海岬型船連漲五天,最新報價漲227美元至6,042美元、日漲3.9%。
【時報-台北電】憂聯準會恐將長時間維持高利率,周二美股三大指數下跌,月線全面收黑。台股經過4天連假盤初展開補跌,一度殺低逾百點,在低接買盤拉抬下由黑翻紅。航海王在BDI指數連八揚點火下,盤初由散裝航運股撐船,裕民(2606)遭獲利了結翻黑殺低,慧洋-KY(2637)、四維航(5608)、台航(2617)跟進翻黑,僅新興(2605)有撐,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同步回檔逾1%,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續降落。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出現破底翻走勢,2月底連8揚、累計漲幅86.79%至990點,將挑戰千點大關!隨著南美穀物出口旺季、大陸兩會拚經濟點火需求,在兩大利多加持下,航商看好散裝航運將率先重返成長軌道,運價逐季看增。 慧洋-KY(2637)去年財報出爐,合併營收為249.1億元,營業利益114.7億元年稅後淨利105.7億元,續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盈餘14.16元,連續兩年賺逾一個股本,在獲外資連2買相挺下,早盤一度跳漲3%、觸及70元近7個月高後遭獲利了結,四維航(5608)、台航(2617)等散裝航運族群跟著翻船。 裕民(2606)表示,受惠大陸復甦、印度需求可望增強,將帶動鐵礦砂等原物料需求,預估3月起市場逐步回歸正常,運價可望逐季成長,將藉由多元船隊部署全面搶商機,今年預計還有五艘新船交付搭,惟上周五遭外資翻空賣超近2000張,今日翻黑殺低5%,向下回補跳空缺口。 BDI指數挑戰千點大關,業界直言,散裝航運主要看大陸市場,去年大陸進口鋼材、糧食、煤炭同步下滑,隨著大陸全國到地方兩會確立拚經濟方針,相關煤鐵礦、穀物補庫存效應,有利散裝航運。 貨櫃航運方面,專家表示,進入3月壓力山大,全球船貨圈盛會「泛太平洋海事會議TPM 23」將進行至1日,國際研調機構、業界示警,若船公司不積極有效控艙,從亞洲東行美國線的現貨價恐怕在3、4月還有得跌,而現貨價將影響長約價。 航空股隨邊境解封國門開放掀起一波漲勢,星宇航空(2646)自2月14日來5個交易日從19元附近大漲至50.5元,一度成為航空股王,遭櫃買祭出「圈存交易」後似達到有效降溫,今日下跌4%至34.6元,拖累華航(2610)、長榮航(2618)續弱。由於星宇「關禁閉」明到期,後市備受關注,亦牽動航空股走勢。(編輯:龍彩霖)
慧洋海運(2637)24日公告去年稅後純益105.69億元,EPS為14.16元,連續兩年賺逾一個股本,創歷史新高。即便基期已高,慧洋仍樂觀今年固定租約換約漲幅5.88%。 慧洋海運董事會也通過新船採購案,預計以不高於3,300萬美元(新台幣逾10億元),向名村造船廠增購兩艘高規格散裝貨輪(Handy/ 40,000 DWT),分別於2025、2026年交船。慧洋累計新造船訂單達13艘。 慧洋海運去年交付各三艘Handy及Panamax新船,今、明兩年分別新增7、4艘新船,均為最新型環保節能船,集團旗下總計140艘船舶,平均船齡約7年。 隨著環保新規上路,將加速市場上老舊船舶汰換,慧洋海運看好中長期散裝航運供給缺口,將維持穩定購船政策因應。 受惠散裝航運市況熱絡,慧洋去年合併營收249.13億元,營業利益114.71億元,稅後純益105.69億元,分別年增22%、30%、20%,推升本業營業利益率達46%,創下歷史新高,EPS為14.16元。 雖然受到通膨、戰爭等因素持續得影響,慧洋海運表示,在原物料運輸大宗的中國大陸解封後,對後市維持審慎樂觀的看法。且今年在兩大環保新規上路之後,散裝將有一定運力供給缺口,慧洋海運將積極處分營運成本較高的老舊船舶,強化船隊營運效率以挹注未來穩定獲利。
受惠中國大陸啟動解封,間接帶動相關原物料進口需求,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BDI)大漲,報價回神帶動台股散裝航運族群23日買盤回溫,裕民、新興亮燈漲停領漲,中航、四維航也勁揚逾6%,助攻上市運輸類股指數攀上今年新高。 法人指出,部份原物料需求已開始回溫,而第二季起將進入傳統需求旺季,運價有望反彈。 航運股23日買氣加溫,上市運輸類股指數強漲2.61%,收167.44點,改寫今年新高,而當中又以散裝航運族群最受青睞。 在BCI指數大漲加持下,以海岬型現貨船為主的裕民、新興扮演領漲指標,股價率先亮燈漲停,分別登上逾八個月、半年新高,法人大買裕民2,471張,新興更獲連六日加碼6,206張,中航、四維航、慧洋-KY、益航、正德、台航漲幅則介於3~8%。 個股周轉率也拉升,四維航周轉率達8.23%,較今年來截至22日的平均周轉率0.92%大增近八倍。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航運族群主要以落後補漲題材為主,加上資金青睞中小型股,帶動股價揚升。 貨櫃三雄股價23日也同強,長榮、陽明同步突破季線壓力,惟法人認為,目前上海航交所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未見止跌,後續則可留意高殖利率題材及第二季營運轉佳等看點。
疫情的期間,貨櫃跟散裝航運生意滾燙,連帶股價也飛上天,大家每天都在看哪檔航運股又奔漲停,如今疫情消退,航運神話也走入歷史。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6日表示,疫情期間,貨櫃航運一年賺到的錢是歷年的加總,長榮(2603)最具代表性,但現今景氣反轉,過去三年很慘的現在大翻身,印證了「風水輪流轉」、「山高,谷更深」的哲理。 謝金河以「山高谷更深:航運運價止跌是景氣觸底訊號!」為題分享對航運業的趨勢觀察;謝金河指出,從20年到22年,疫情擴散全球,有產業受重創,也有產業獲得空前的機會,像是腳踏車、高爾夫球頭、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都是贏家,尤其是貨櫃航運,一年賺到錢是歷年的加總,其中又以長榮最具代表性,去年前三季,每季都大賺超過1000億元。 然而,現在景氣快速逆轉,全球貿易急凍,貨櫃運輸及散裝航運運價都崩跌,這個跌勢前所未見的兇猛,但迄今仍未見到止跌跡象;謝金河舉例,跌最慘的是歐洲線,從7797跌到925美元,跌幅88.14%;其次是美西線,從8117跌到1293美元,跌幅84.07%;再來是美東線從11976跌到2553美元,跌幅78.68%;地中海航缐從7535跌到1724美元,跌幅77.12%;代表貨櫃運價的上海集裝箱指數(SCFI)從5109.6跌到995.16,單是指數就大跌80.52%,「這是歷史上十分罕見的跌勢!」 散裝航運同樣難逃景氣反轉厄運,謝金河接著舉例,散裝貨運的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在2007年金融海嘯前,BDI最高到10831,這次疫情襲來,BDI指數最高到5650,現在居然跌到563點,剩下高點十分之一,而且,沒有看到止跌跡象。 謝金河描繪航運業當今的市況指出,貨櫃航運和散裝航運在這三年間最具代表性,景氣大好的時候,大家高價搶櫃,再高都有人搶,現在全球貿易急凍,貨櫃、散裝全成殺戮戰場,這次運價觸底可能才是景氣落底的指標。 文末,謝金河表示,現在全球倒轉,過去三年大好的現在大慘,過去三年很慘的現在大翻身,像雄獅旅遊最慘時一季營收2.53億元,元月營收11.12億元,謝金河嘆,「風水輪流轉,也印證了山高,谷更深的哲理!」
全球貿易放緩造成航運需求壓力,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空貨櫃堆積如山,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全球重要貿易航線上的航運貨物價格與歷史高點相比下跌85%。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貨櫃運輸及散裝航運運價都崩跌,跌勢前所未見的兇猛,這次運價觸底可能才是全球景氣落底的指標。 謝金河表示,從20年22年,疫情擴散全球,造成很多產業巨創,也帶給很多產業空前機遇,像腳踏車、高爾夫球頭、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都是贏家,尤其是貨櫃航運,一年賺到的錢是歷年加起來的總額,其中又以長榮海運最具代表性,去年前三季,每一季都大賺超過1000億元。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景氣快速逆轉,因全球貿易急凍,導致貨櫃運輸及散裝航運運價都崩跌,跌勢前所未見的兇猛,迄今仍未見到止跌跡象,其中歐洲線跌最慘,從7797跌到925美元、跌幅88.14%,其次是美西線,從8117跌到1293美元、跌幅84.07%,再來是美東線從11976跌到2553美元、跌幅78.68%,地中海航缐從7535跌到1724美元、跌幅77.12%,代表貨櫃運價的上海集裝箱指數(SCFI),則從5109.6跌到995.16,單是指數就大跌80.52%,這是歷史上十分罕見的跌勢。 另一個則是散裝貨運的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謝金河提到,2007年金融海嘯前,BDI最高到10831,這次疫情襲來,BDI指數最高到5650,現在居然跌到563點,剩下高點十分之一,而且,沒有看到止跌跡象。 謝金河分析,大家常說山有多高、谷有多深,貨櫃航運及散裝航運在這三年最具代表性,景氣大好的時候,大家高價搶櫃,再高都有人搶,但現在全球貿易急凍,貨櫃、散裝全成殺戮戰場,這次運價觸底可能才是景氣落底的指標。
裕民航運(2606)簽下國際大單,營運大補!裕民與跨國礦商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簽署4艘LNG雙燃料動力散裝貨輪十年長期運務合約,創散裝業界首例,首艘LNG散裝貨輪於2022年12月營運,並開始認列營收,剩下三艘預計2023年第一季交付。 新船效應加上海岬型船日租金在年末回溫,反映在裕民2022年12月財報,單月營收11億元,月增20%、年減15.25%,累計全年營收140.64億元,大致與2021年持平,前三季每股賺4.62元。法人估,裕民2022年可望賺逾半個股本。 裕民副總張宗良表示,2023年預計共有9艘新船加入營運,屆時船隊總載重噸位為882萬噸(含新船),將領先國內散裝航運業。包括1月有2艘19萬噸LNG雙燃料海岬型船、2艘21萬噸海岬型船,3月有一艘19萬噸LNG雙燃料海岬型船交船,4月、9月各有2艘10萬噸巴拿馬極限型散裝貨輪交船,除4艘19萬噸LNG雙燃料海岬型船採長約之外,其餘新船都將在現貨市場營運。 裕民船隊現有加合資、在建船舶共73艘,總載重噸位為882萬噸(含新船)。散裝航運是景氣循環的產業,裕民為了將市場波動的影響降到最低,除了在2018年與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之一巴西淡水河谷Vale公司簽訂25年鐵礦石長期運送合約,也與跨國礦商英美資源集團簽訂4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散裝貨輪期租10年。裕民以彈性調配現貨及長約比例,目前約為7比3,創造穩定長期利潤。 裕民指出,散裝航運主要看大陸需求,大陸近期陸續祭金融16條拉抬房地產業、新防疫10條重啟經濟,都需要時間發酵。傳統上第一季是淡季,第二季大陸兩會後,新的國務院總理將發布更多政策支持基礎建設等計畫,有助帶動鐵礦砂、煤炭等主要散裝貨源的需求,看好第二季市場回溫。
台股去年慘跌逾4千點,目前量縮仍在築底,唯籌碼漸趨穩定,可以期待大陸解封後,經濟復甦的爆發力。分析師認為,今年大陸經濟有3大關鍵字:製藥、原物料、儲能,這3族群將受惠疫情缺藥商機、成長需要原物料及政策作多儲能,推薦中化(1701)、華新(1605)、中興電(1513)等9檔概念股。 萬寶投顧分析師錢冠州表示,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估3%,今年上看5~5.5%,成長驚人,首先是歷經3年嚴格封控,在解封後疫情迅速擴散,據研調機構預估,大陸將高達逾6億人染疫,包括抗生素、急救藥和相關原料藥等,全球都將大短缺,台廠製藥股中化(1701)、南光(1752)皆受惠,而新冠後遺症多與喉嚨有關,健喬(4114)1月將上市的愛克痰,預料將會有相當需求。 第二,當大陸染疫高峰過後,迎接而來的就是經濟大成長,比如房市回溫或海外旅遊激增,都將推升鋼鐵、銅、油等原物料需求,還有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等,意即與大陸經濟掛鉤產業,包括汽車、原物料等族群機會來了,比如裕隆(2201)、華新(1605)及散裝航運股可留意。 最後,是不可錯過的大陸政策作多概念股,儲能題材不可忽視,包含中興電 (1513)、天宇(8171)、耀勝(3207)及盛達(3027)等。全球拼能源轉型,將以綠能取代石化能源,但最重要的將間歇性能源轉存下來,預估全球儲能市場,未來5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0%以上,而台股儲能題材股,當然也搭上這波全球儲能向上趨勢列車。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散裝航運龍頭慧洋海運(2637)5日自結2022年12月合併營收15.01億元,年、月雙減,主要受運價走跌影響,自結稅前盈餘0.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13元;累計2022全年合併營收249.13億元,年增29.96%,自結稅前盈餘105.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14.2元,寫歷年新高。市場傳出,慧洋將發放年終獎金高達15個月。 展望2023年,全球最大原物料需求國大陸解封後,疫情反彈短空長多,預料第二季起將慢慢回復,加上全球新造船偏低,難補足環保新規造成運力缺口,慧洋預估,2023年仍有5.88%的換約漲幅。 慧洋表示,2022下半年受到俄烏戰爭、大陸封城及貨幣緊縮等影響,散裝運價受到壓抑。12月耶誕及新年假期前,由於大陸疫情不確定性,加上今年農曆年較早,運價指數跌幅較深,影響公司12月單月獲利。BDI指數12月平均為1,453點,中小型船BSI、BHSI平均日租金為12,581美元、12,869美元。 影響所及,慧洋2022全年換約漲幅下修至21.34%。由於慧洋上半年獲利創新高,每股賺進9.3元奠定基礎,即使下半年遭遇逆風,縱觀2022全年慧洋自結稅前盈餘105.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14.2元,仍創下歷史新高,連續兩年賺逾一個股本。 慧洋2023年將積極提升船舶運力,目前營運船舶有140艘,平均船齡七年,今年7艘節能新船將依既定時程交付,並適時視市況淘汰不合環保新規的老舊船舶,將船隊效能與優勢最大化。 由於大陸疫情再起,全球經濟與貿易局勢不確定因素高,慧洋預期在農曆年後,市場逐漸明朗並緩步回升,審慎樂觀看待今年整體散裝航運市況,主要是新造船訂單與實際投入營運量能偏低,加上法規限速拉長週轉天數,運力供給吃緊。